按圖索驥的故事
A. 按圖索驥的寓言故事是什麼
成語典故
為了讓更多的人學會相馬,使千里馬不再被埋沒,也為了自己一身絕技版不權至於失傳,孫陽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相馬經驗和知識寫成了一本書,配上各種馬的形態圖,書名叫《相馬經》。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徵去找,最後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徵,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嘆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B. 成語故事動畫《按圖索驥》高清
按圖索驥
[讀音][àn tú suǒ jì]
[解釋]索:找;驥:良馬。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墨守成規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
[出處]元·袁桷《清容居士集·示從子瑛》詩:「隔竹引龜心有想;按圖索驥術難靈。」
[近義]按圖索駿照本宣科刻舟求劍生搬硬套膠柱鼓瑟
[反義]不落窠臼無跡可尋
C. 按圖索驥的成語故事
按圖索驥的成語故事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徵去找,最後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徵,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嘆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D. 成語故事按圖索驥作者
按圖copy索驥
[讀音][àn tú suǒ jì]
[解釋]照圖上畫的樣子去尋求好馬。原作按圖索駿。明楊慎《藝林伐山》卷七記載,伯樂有個兒子根據伯樂《相馬經》上有關馬的描寫去尋求好馬,結果把一個大蛤蟆當成了馬。伯樂知道後譏笑他說:「所謂按圖索駿也。」 本比喻拘泥而不能靈活變通(含貶義)。現多用在正面,比喻根據線索去尋找或追究事物。
[出處]元·袁桷《清容居士集·示從子瑛》詩:「隔竹引龜心有想;按圖索驥術難靈。」
[近義]按圖索駿照本宣科刻舟求劍生搬硬套膠柱鼓瑟
[反義]不落窠臼無跡可尋
E. 按圖索驥的故事給了我們什麼啟發
啟發是要注重實踐。
把癩蛤蟆誤認為千里馬,這是寓言作者的誇張。但是,在學內習和工作中,死板的教條、容死生搬硬套,墨守成規,以致鬧出笑話、造成損失,確實屢見不鮮。前人傳下來的書本知識,要認真學習,謙虛繼承。但要注重實踐,在實踐中加以驗證,牢牢把握和發展。這是正確的態度。
「按圖索驥」這句成語一般既用來比喻辦事機械、僵硬的工作,還用來貶義,用來比喻尋找線索。後一種用法不含貶義。
(5)按圖索驥的故事擴展閱讀:
按圖索驥的故事簡介:
秦國有個人叫孫陽,孫陽一眼就能認出好馬和壞馬,人們叫他伯樂。伯樂在《相馬經》一書中寫下了所有的馬識別技巧,畫出了各種各樣的馬圖。伯樂的兒子很笨,卻希望自己也能像父親那麼厲害。伯樂的兒子把《相馬經》背得很熟,認為自己有識馬的能力。
一天,伯樂的兒子在路邊看到一隻癩蛤蟆。伯樂的兒子記得書上說一匹好馬有四個大蹄子,前額抬起,眼睛明亮。」這傢伙的前額鼓起,眼睛又大又亮。這不是千里馬嗎?」然後高興得把癩蛤蟆帶回家,對伯樂說:「看,我找到一匹好馬了!」伯樂又哭又笑,說:「你抓的馬太愛跳了,不好騎啊!」
F. 按圖索驥的故事
按圖索驥的故事為 :
春秋時,秦國有個名叫孫陽的人,善於鑒別馬的好壞,只要讓他看一眼,便能分辨出馬的優劣。因為傳說伯樂是負責管理天上馬匹的神,於是人們都把他稱為「伯樂」。
為了不讓自己的一身絕學失傳,他把自己多年積累的識馬經驗寫成一本書,名為《相馬經》,書中圖文並茂地介紹了各類好馬。
孫陽的兒子資質很差,卻想繼承父親的事業。在熟讀了這本書後,他以為自己學到了父親的所有本領,便拿著《相馬經》去找千里馬。《相馬經》上說:「千里馬的主要特徵是:高腦門,大眼睛,蹄子像摞起來的酒麴塊。」他按照這個特徵找了很久,也沒有什麼收獲。
有一天,他發現路邊有一隻蹦蹦跳跳的動物,他看了很久,覺得這個東西很像《相馬經》中所說的千里馬,於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這「千里馬」捉住,並帶回家。一進門,他便嚷著說:「我找到了一匹千里馬,它長得和書中說的差不多,就是個頭小了點,蹄子差了些。」
孫陽一看兒子手裡捉著的居然是一隻癩蛤蟆,真是哭笑不得,只好回答說:「傻兒子,你拿的是一隻癩蛤蟆,根本不是什麼千里馬啊!你這樣按圖索驥是不行的,要學相馬的本領,就得多去看馬、養馬,深入地了解馬才行啊!」兒子聽了羞愧不已,從此便一頭鑽到馬群中去研究馬。
(6)按圖索驥的故事擴展閱讀
一、按圖索驥
【拼音】àn tú suǒ jì
【基本釋義】索:找;驥:良馬。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墨守成規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貶義詞
【出處】元·袁桷《清容居士集·示從子瑛》詩:「隔竹引龜心有想;按圖索驥術難靈。」
【近義詞】照本宣科、刻舟求劍、生搬硬套、膠柱鼓瑟
【反義詞】不落窠臼、無跡可尋
二、故事寓意
把癩蛤蟆誤認為千里馬,這是寓言作者的誇張。但是,在學習和工作中,死板教條,生搬硬套,墨守成規,以致鬧出笑話,招致損失的事例,確實是經常見到的。
前人傳下來的書本知識,應該努力學習,虛心繼承,但是,一定要注重實踐,在實踐中切實驗證、牢固掌握,並加以發展,這才是正確的態度。
G. 按圖索驥成語故事,簡略介紹,50字左右
春秋時候,秦國有個叫孫陽的人,擅長相馬,無論什麼樣的馬,他一眼就能分出優劣。他常常被人請去識馬、選馬,人們都稱他為伯樂(「伯樂」本是天上的星名,據說負責管理天馬)。
有一次,孫陽路過一個地方,忽見一匹拖著鹽車的老馬沖他叫個不停,走近一看,原來是匹千里馬,只是年齡稍大了點。老馬拉著車艱難地走著,孫陽覺得太委屈了這匹千里馬,它本是可以奔跑於疆場,可以發揮更大作用的寶馬良駒,現在卻默默無聞地拖著鹽車,慢慢地消耗著它的銳氣和體力,實在可惜!孫陽想到這里,難過得落下淚來。
為了讓更多的人學會相馬,使千里馬不再被埋沒,也為了自己一身絕技不至於失傳,孫陽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相馬經驗和知識寫成了一本書,配上各種馬的形態圖,書名叫《相馬經》。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徵去找,最後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徵,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嘆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按圖索驥的意思是:索:找;驥:良馬。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墨守成規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
H. 按圖索驥的故事
解釋:
按圖像尋求良馬,比喻做事拘泥教條,墨守成規。現在指順著線索去尋找。索是尋找、覓求,驥是好馬。
這個成語來源於《藝林伐山》,伯樂《相馬經》有「隆顙(sang)蚨日,蹄如累曲」之語,其子執《馬經》以求馬。出見大蟾蜍,謂其父:「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曲爾。」
孫陽,春秋時秦國人,相傳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相馬專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馬的好壞。因為傳說伯樂是負責管理天上馬匹的神,因此人們都把孫陽叫做伯樂。
孫陽,春秋時秦國人,相傳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相馬專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馬的好壞。因為傳說伯樂是負責管理天上馬匹的神,因此人們都把孫陽叫做伯樂。
伯樂有個兒子,智質很差,他看了父親的《相馬經》,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馬。他看到《相馬經》上說:「千里馬的主要特徵是,高腦門,大眼睛,蹄子像摞起來的酒麴塊」,便拿看書,往外走去,想試試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遠,他看到一隻大癩蛤蟆,忙捉回去告訴他父親說:「我找到了匹好馬,和你那本《相馬經》上說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來的酒麴塊!」
這就是按圖索驥的故事
I. 按圖索驥 成語故事
按圖索驥
àntúsuǒjì
[釋義] 按圖:按照圖形;索:尋找;驥:好馬。按照畫好的圖形去尋找好馬。①比喻按線索去尋找需要的東西。②比喻按教條辦事;不知變通。
[語出] 元·袁桷《清容居士集·示從子瑛》詩:「隔竹引龜心有想;按圖索驥術難靈。」
[正音] 索;不能讀作「sù」;驥;不能讀作「yì」。
[辨形] 索;不能寫作「素」;驥;不能寫作「冀」。
[近義] 照本宣科 生搬硬套
[反義] 不落窠臼
[用法] 多含貶義。用來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事物。一般作謂語;也作定語、狀語。
[結構] 偏正式。
[例句] 工具書中索引的作用;就在於能讓人~;很快找到自己所要的資料。
[英譯] locatesth。byaplanorchart
[成語故事]
孫陽,春秋時秦國人,相傳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相馬專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馬的好壞。因為傳說伯樂是負責管理天上馬匹的神,因此人們都把孫陽叫做伯樂。
據說,伯樂把自已豐富的識馬經驗,編寫成一本《相馬經》,在書上,他寫了各種各樣的千里馬的特徵,並畫了不少插圖,供人們作識馬的參考。
伯樂有個兒子,智質很差,他看了父親的《相馬經》,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馬。他看到《相馬經》上說:「千里馬的主要特徵是,高腦門,大眼睛,蹄子像摞起來的酒麴塊」,便拿看書,往外走去,想試試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遠,他看到一隻大癩蛤蟆,忙捉回去告訴他父親說:「我找到了匹好馬,和你那本《相馬經》上說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來的酒麴塊!」
伯樂看了看兒子手裡的大癩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氣,幽默地說:「這『馬』愛跳,沒辦法騎呀!」
J. 成語故事按圖索驥
【成語】: 按圖索驥
【拼音】: àn tú suǒ jì
【解釋】: 索:找;驥:良馬。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墨守成規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
【成語故事】:
春秋時,秦國的伯樂很善於鑒別馬匹。他把自己識馬的知識和經驗寫成一本書,叫《相馬經》。書中圖文並茂地介紹了各類馬匹。
他兒子熟讀這本書後,以為學到了父親的本領,便拿著《相馬經》到處去按圖索驥。
有次他見到一隻癩蛤蟆,前額剛好與《相馬經》上的好馬特徵相符,便以為找到了一匹千里馬,馬上跑去告訴父親。伯樂知道兒子愚蠢,戲謔地回答說:這匹馬太會跳,不好駕馭。驥:好馬。
按圖索驥比喻機械的照搬書本知識,不了解事物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