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創業故事會

創業故事會

發布時間: 2020-11-18 01:57:09

① 著名人物成功創業的故事有哪些

1、完全不著火:可能是水壓太低。或煤氣堵了。 2、瞬間著火,但咔噠一聲就熄火,可能是防意外熄火自動關閉煤氣裝置故障,有可能是探頭問題,正常時,著火後將探頭燒熱,自動氣閥吸住暢通,一旦壞了就吸不住了,所以,咔噠一聲,熄火了。 E4 一般是超溫報警或防干燒保護. 熱水器換熱面溫度很高, 水流過時會有水垢產生, 時間長了, 就會有不少水垢附著在換熱器內表面, 日積月累, 造成熱水管路堵塞, 就會造成熱水出水量變小(貌似水壓小的現象), 出熱水時間變長等問題. 同時, 熱水出水口處裝有溫度感測器, 這個地方是熱水器水路里最窄的地方, 容易積聚水垢, 造成溫度感測滯後, 導致出水忽冷忽熱, 嚴重的會導致熱水過熱, 引起熄火。 解決辦法就是定期除垢,網購一套 燃氣熱水器免拆除垢器, 用它給熱水器注入除垢劑清洗一下熱水器內部就可以解決, 操作簡單方便, 用它以後定期清洗,

② 名人的創業故事簡短

1、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的故事:

18歲的馬雲迎來了生命中的第一次高考,他毫不猶豫地在報考志願表上赫然寫下:北京大學。然而雄心萬丈的他,高考的數學成績只得了1分。為了生計,他去應聘酒店服務生,因為長得「歪瓜裂棗」,被婉言拒絕。無奈只好去當搬運工,蹬板車。大學畢業後,一次討債經歷讓他瘋狂地迷戀上了互聯網,創業初期,他背著包四處忽悠,經常被人罵作瘋子、騙子。他曾連續4次創業失敗,最為窘迫的時候銀行里只有200元。 如今,誰不知道阿里巴巴,誰不知道馬雲呢?

2、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的故事:

剛滿15歲的王健林從四川綿陽來到東北,成了一名娃娃兵。每天背上10多公斤重的裝備,在齊膝深的積雪中徒步40公里,每次拉練的總路程甚至長達上千公里。從軍18年已經成為團職幹部的他,卻遇上「百萬裁軍」。創業初期沒資歷,沒實力,說好的貸款卻被銀行放了鴿子,為了公司項目,他借過高利貸,甚至9天9夜沒睡覺。人人都不想碰的舊城改造他敢接,剛做商業地產的時候,因為不懂,3年之間打了222場官司。 就是這樣一個一根筋的人,如今卻是無人不知的亞洲首富。

3、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的故事:

20萬,11個人,一間破傳達室,當年的柳傳志根本不知道為何要成立公司,隨大流下海創業。為了發工資,他帶領所有員工當過「倒爺」、拉過板車、在中關村擺過地攤,賣過的商品琳琅滿目,包括運動服、電子表、旱冰鞋、電冰箱。被認定投機倒把罰款100萬,被認定走私罰款300萬,40多歲的他,仍舊還沒有找到人生的方向。而如今的聯想已經成為民族計算機產業的象徵。 柳傳志說:我當時打死都不會想到我和我的同事能把公司辦成今天這個樣子。

③ 求企業家的創業經歷,故事

大染坊中的陳壽亭,亂世奇商,很感人,我覺得你會感觸頗深,無論是他的經商謀略,還是為人出事。 他的人生全面、精彩,他的故事很激烈人。

還有《阿信》,是日本一個創業經歷的故事,也很不錯!

希望能對你有益!

經商要看《大染坊》,做人要學陳壽亭

《大染坊》講述了陳壽亭從一個叫花子到擁有雄厚資產的印染廠主的創業歷程,描寫了中國民族工業在20世紀初發生、發展的艱難道路,從中展示了一代人強國夢的誕生與毀滅。[
在主人公陳六子(陳壽亭)身上,反映出了商界人生的多面性復雜性。他大字不識卻又知書達理,性格豪爽卻又老謀深算,知恩圖報卻又損人利己,為人朴實卻善於偽裝,思想開放卻又觀念保守,唯利是圖卻又深明大義。 《大染坊》最直觀最抓人之處是作品非常生動到位地描寫了陳壽亭的精明。他雖然是要飯出身,但深得「三國」之精髓,他與同行孫明祖、訾文海,與日本商人滕井的較量宕盪起伏,驚心動魄,老謀深算,出神入化。雖是一筆生意卻是真正的鬥智

還是看看故事中陳壽亭是個怎樣的人吧。
——恕道。
陳壽亭屢次提到狠,但他是善良的,善是他做事的根本。陳壽亭應戰青島元亨孫明祖、上海六合林祥榮都是被動應戰,雖然招招彈不虛發,但總是適可而止。而對那個和日本人勾結的模範染廠卻是毫不含糊。陳壽亭說:「善和狠,得分對誰」。論語中提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信哉。
從小叫花子到行業巨擘,陳壽亭對他的恩人都銘記在心,以有情有誼的行動回饋他們的提攜和愛心。
周家父女、盧家父子、趙家父子、林家父子、苗老前輩,陳壽亭屢屢碰上「明白人」,也把自己鍛造成了「明白人」。如果說,配方擾了孫明祖的好夢、暗度陳倉取得滕井一船貨、微服巧取林家八千件布匹,喬裝攪了訾文海的局是一種文學作品營造的戲劇性的話,遇到「明白人」卻是陳壽亭的必然,因為「明白人」就在每個人的身邊。
——仁愛。
陳壽亭的染廠是不打卡的,他的廠子里也沒有什麼打手,沒有「特務組織」,不用防「奸臣亂黨」。他把大華轉給日本人後,工人又陸續跑回到他的麾下。陳壽亭靠的就是那分仁愛、理解和同情。
窮苦出身的陳壽亭愛給員工發肘子,過年過節發「喜面兒」也很大方。他承認人力資本的價值,在薪酬上領風氣之先,從而取得產品開發和市場的主動。在廠子里,公私分明、身先士卒的陳壽亭不用說教,就很容易贏得員工發自內心的尊重。
在上海六合,企業做那麼大,林總經理身邊的人還要經常偷偷向林老太爺報道情況。可是,在天津,陳壽亭盤下開埠後對聘請的職業經理——周和丁,卻大膽放手,真正是「垂拱而治」。蓋洛普公司《由此,踏上成功之路》前言中說:「你的企業能否成功,並不取決於你對經濟學、組織發展學或營銷學的造詣。毋寧說,成功取決於你對心理學的理解。換一種說法,你必須釋放人性的威力。」用此觀點印證陳壽亭的實踐絲毫不差。
他與競爭對手孫明祖等人在戰場上不含糊,但總抱寬容與愛護的心態,老孫賦閑,他請老孫做自己的區域總代理。他甚至覺得,自己殺進人家的領地有點不好意思,把自己的坐車送給老孫。老孫關於「吵吵鬧鬧,但互相壯膽」的表白至情至性,決非妄言。「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現實中的競爭對手,想來也有同感。
——膽識。
陳壽亭沒看過什麼經商秘笈,他的學問來源於生活,所謂「讀書少顧慮就少」,與比壽亭年長得多的商界同行相較,陳壽亭勝在膽上。有學者提出「膽商」理論很有道理,而愚以為有的人憚於創業憚於決策憚於行動並不是把錢看輕,卻恰恰是把錢看重了,患得患失總在錢上卻非在事上,沒有像陳壽亭面對金錢表現出的瀟灑:「這錢生不帶來,死不帶走,要是看得過重了,干起買賣來就顧慮重重,買賣也就干不好。」中秋節那天,某在北京,與《中國企業家》雜志社孔君聊天,他也說到:「膽識膽識,膽是在前面的,識在後面。沒有膽,一切免談。」陳壽亭的故事可為印證。
陳壽亭不識字卻不是莽夫,他聽了許多歷史故事,耳熟能詳,活學活用。而且他沒斷了看報紙,東初就這樣評價:「六哥雖然不識字,但絕對不是沒文化。他專門雇著人天天念報紙,什麼西他拉(希特勒)上台啦,西班牙打仗啦,六哥全知道。」(如此看來,看報很必要。在此,捎帶給本報做個廣告,《財富時報》,郵發代號:23-192,年定價50元,歡迎到郵局訂閱。)膽固然是首要條件,識也是很必要的,如果因為一個不識字的人成功了,就跟著人家一起不學習了,那果真是糊塗大了。
一首歌中唱到:「故事裡的事,說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裡的事,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陳壽亭,這個升華於前輩民族商業家集體,經作家精心塑造的創業人物典型真實展現了前輩企業家的風采。商戰激烈,滄海桑田,傳奇故事生活中未必全有,但前輩走過的路也一定沒有小說中說的那麼順暢。我們有理由對那些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前輩工業家、商業家表示由衷的敬意。
研究陳壽亭,筆者腦海中常常浮現的是他在車間里辛苦勞作的身影。說一千道一萬,關鍵是干不是看。

《大染坊》作者陳傑,1956年生,上過三年小學,16歲入濟南市郵政局做工,後棄工從商,現為某大公司首席執行總監(CEO)。
《大染坊》第一次正面展示了齊魯文化在20世紀初葉對中國民族工業在市場經濟搖籃時期的發展所起到的作用和貢獻。小說再現了一個民族工業者的奮斗歷程,折射出齊魯民間文化、民間智慧的奇光異彩,揭示了齊文化開放式的經濟思想,刻畫了魯文化重禮儀的典型人格。
有論者指出,《大染坊》有「五個價值」:一、具體闡述了資本和工業這兩個概念的東方化過程和民族化道路,書寫了中國近百年來第一代民族資本家成長道路和人生命運。二、對當前的市場經濟,具有強烈的啟示性。三、對中華傳統美德的個性化弘揚。四、對齊魯文化,尤其是對齊魯工業文明和商業文明,是一次全方位宣傳。五、對「個人-家庭-國家」三位一體的命運性思考,有利於讓人們深思歷史,把握當前.

④ 王健林創業故事,詳細

中國頂級富豪中,王健林絕對是一位引人矚目的「先行者」。他的夢想是做最大的企業家,進而成為中國最大的慈善家。今天小編將這位創業傳奇人物王健林的創業史告訴大家,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奇人物王健林的創業經歷
王健林所做的眾多慈善項目中,論捐贈,動輒數億元乃至數十億元。大學生創業計劃項目,他捐出5億元;南京金陵大報恩寺重建,王健林捐出10億元;青少年足球發展項目,他捐出20億元……
王健林多次公開表示,未來將捐出90%的個人財富,這會將王健林基金會推向數千億元量級,超越李嘉誠基金會,直追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Bill&MelindaGatesFoundation)。王健林基金會也將是第一個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基金會。2014年來,王健林都在重點推動萬達集團旗下的萬達商業地產和萬達院線兩家公司上市,目標若得以實現,也將直接推動基金會的成立和發展。
26歲的甘肅女孩張瀟說,她很希望感謝「王伯伯」,圓了她的創業夢。張瀟去年從大連理工學院畢業後,選擇在蘭州的萬達廣場開了一家阪織屋的加盟店,創業賣起了襪子。
她嘴裡的「王伯伯」,就是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從2013年開始,萬達推出了一個支持大學生創業的十年計劃。從當年到2022年,每年將投入5000萬元、50個萬達廣場店鋪,來支持100名大學生創業;10年將累計投入5億元,提供500個萬達廣場店鋪,受支持的大學生將總計達到1000名。
這是王健林新的公益嘗試。根據其公開的數據,1988年成立的萬達,在過去26年中累計捐贈了超過37億元的現金。而「支持創業」,顯然是王健林近幾年做公益的新想法。
在一次內部聚會上,萬達一位不願具名的高管說:在內部,王健林多次提及要支持創業。他的理由是,「中國的創業氣氛並不是越來越好,而是越來越差,市場空間基本滿了,大學生創業的空間越來越小」。早在2010年,王健林就曾經公開表達過這種想法。
通過支持創業,王健林希望能幫助誕生下一代的企業家明星。「10年、20年後,不敢說造就幾個王健林,只要能出幾個像樣的企業家,這5個億就沒有白花」。
根據公開報道,王健林的創業故事始於1988年,當年任職大連市西崗區區政府辦公室主任的王健林,下海去做西崗住宅開發公司的經理。今天的萬達,就是從當年這家瀕臨破產的小公司開始萌芽的。1980年代中國的制度開放,誕生了王健林、劉永好等一批明星企業家。
而現在,「支持大學生」創業已經是這批企業家,在回饋社會時非常樂意採用的辦法之一。就在萬達宣布啟動2015年度支持大學生創業計劃的同時,海爾也在舉行創客大賽。後者同樣也是中國本土的一家明星企業。
啟動資金、創業幫扶
就像所有外人,張瀟也並不了解王健林這么做的意圖。她就是一門心思想創業,這個甘肅姑娘說自己是個很軸的人,比如之前為了上大學,她參加了三次高考。
去年畢業之前,她已經拿到了紐西蘭的工作假期簽證,目的就是想去紐西蘭賺得創業的第一桶金。雖然早在大三下半學期,她就已經找好了工作,可是又因為不甘心而放棄了。
「天使」王健林的出現,解決了張瀟的啟動資金問題。據內部人士透露,萬達給入選的大學生創業者提供最高50萬元的三年期無息貸款。這些錢,要求是從門店開業之後的第7個月開始陸續返還給萬達。
為什麼選用貸款而不是股權投資的方式?據說這是王健林定下的。而提供給這些大學生創業者的萬達廣場門店,也並非無償、而是最低成本價。據其內部人士說,王健林希望這些創業的大學生們,認識到這是一個商業項目。「沒有一個創業是不需要考慮各種成本的」,如果沒有壓力,這些年輕人體認不到真實的創業過程。
當張瀟得知萬達的支持大學生創業項目後,就去參加了選拔。2013年9月,萬達的這一計劃覆蓋國內10所高校,其中包括張瀟所在的大連理工學院。整個過程包括提交創業計劃書,面試等環節。我問她,她自己覺得什麼地方打動了萬達?她說,「我覺得是我一定要創業的決心」。
對這些大學生創業者的篩選,由萬達的人事部門完成。據了解,萬達並沒有與外部的專業投資機構合作。之後,入選的大學生創業者會被「交給」一個支持創業的服務小組,這個小組總共只有3位成員,但他們要在這些年創業的項目選擇、門店裝修、財務管理乃至團隊管理上提供全程的幫扶。
「實際上我們提供的很多幫助,都是由萬達在各地的分支機構,以及萬達廣場的實際運營人來提供的」。上述創業幫扶小組中,一位不願意具名的女士說。
比如各地的萬達廣場會向大學生創業者推薦在當地更有可能成功的創業項目;一旦創業者選定項目後,當地的萬達廣場在同一樓層就不再引入同品類的商店;如果這個品類中,有和萬達廣場有戰略合作的連鎖品牌,還需要當地運營團隊去取得該連鎖品牌的允許和諒解。
這種選擇和幫扶,在很大程度上也保證了萬達「投資」的安全性。據這家公司的官方數據,目前絕大多數創業項目已實現穩定經營,95%創業項目每平米的銷售額超過了所在廣場的同類門店。張瀟的門店在開業後2個月內,開始盈虧平衡,她也提早開始返還萬達的貸款。
第一桶金、管理經驗
我問張瀟:開一家阪織屋的加盟店,是否就可以圓她的創業夢?同樣的,在萬達廣場開一家小小的門店,是否就能造就未來「像樣」的企業家們?
受限於萬達廣場的物理存在,這些大學生創業者的項目,大多是飲品、甜品、零食、精品等業態。在萬達支持的第一批大學生創業者中,其中有一位來自上海的大學生,專業是學計算機的,他未來想要從事與人工智慧相關的項目,但現在他在東莞的萬達廣場賣甜品。
實際上,現在張瀟的想法已經超越了現有的這家門店。未來她想拿下阪織屋在西北地區的代理權,同時她還想在甘肅天水做「多肉植物」的生意。「未來可以暢享,但現在還需要腳踏實地。」她說。
從萬達的角度講,他們並無意於將這些大學生創業者一路孵化為成功企業家,而是旨在提供機會,「能讓他們賺到第一桶金,能讓他們知道創業是怎麼一回事」。
上述創業幫扶團隊中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女士說:雖然只是運營一個小門店,但其中創業的許多基本要素。比如怎麼管理團隊、怎麼做營銷、怎樣管理庫存等等。上述東莞甜品店,僅裝修就返工4次,「因為不符合廣場的質量要求」。
「對這些年輕人來說,最缺乏的就是財務管理的經驗;在怎麼管理團隊上,他們也需要歷練。」萬達創業幫扶小組人士說,其中大部分是90後,「從來沒有為錢發愁過,即使現在創業也沒有預算管理的概念」。而面對比他們大的員工,怎樣才能鎮得住團隊?「我們有時候就故意讓他們去碰壁,只有經歷事情他們才會慢慢成長」。
王健林再支招年輕創業人
問:我是商學院的,您知道在80、90年代中國起來了很多創業家,成為中國民營企業的英雄,但是2012年以後,中國經濟出現變化,您給我們想創業的人有什麼指引和建議?
王健林:其實現在的創業環境比我們那時候好多了,我創業注冊資金50萬塊錢,是跟人家借的,你們知道多高的利息嗎?25%的年息,五年還本,還清。現在有不少的創業,我個人每年還支持著100個創業項目。支持青年創業的人是很多的,關鍵是你怎麼找到資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做好一個能吸引資金的商業計劃書,說白了就是你的計劃要可行,說得不好聽的話,你得會忽悠,你得說得對,讓別人一聽就覺得靠譜。有些青年創業說的數很大,我要做行業第一,要做世界第一,別人一聽就不敢給你投資了。你腳踏實地做什麼呢?其實不完全取決於做什麼,傳統產業照樣有大量的機會,之所以叫傳統產業,就是長壽、生命力強,才叫傳統產業,創新企業增值高、盈利快,死得也快,這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要讓我給你指導幾點,創業要找真正的哥們、兄弟,或者請專業的指導老師。我們那兒有創業的指導老師。我不知道你叫什麼名字,如果你願意申請,萬達有專門的申請計劃。
人生中應提出現實能達到的目標
問:努力和勤奮背後的原動力,是個人的理想,對財富的追求,還是出於社會的責任?
王健林:分階段講,初期激勵我不斷奮斗的目標是過得好一點。原來我從政府機關下海,目標很簡單,讓自己活得更好一點。所以我剛去創業的時候,公司員工跟我說,干到1個億咱就退休,當時想幾萬元就了不起了,干到1億元就退休,沒想到這個理想很快就實現了。我發現目標定低了,目標定為把公司發展得更大一點,成為一個知名企業,這個目標就有所修整。我覺得對萬達來講最重要的一步是1993年走出大連,從一個地方企業向全國性企業轉型,你要知道到全中國發展等於到全歐洲發展,中國的國土面積相當於歐洲,人口兩倍於歐洲。在萬達發展的第二個階段,我的目標是要萬達成為一個全國知名企業。
最近幾年激勵我的目標就不一樣了,那就是我有一個更宏偉的願景,把萬達做成全球知名品牌,做到一流企業,我不能講具體數字,我們內部定了數字,2020年一定要實現全球前多少名,這個目標還沒有實現,如果實現了,我也可能退休瀟灑去了,也可能再給自己定一個目標。
幾年前公司收入大概100多億的時候,我就跟大家說,這次是說真的,我做到1000億規模一定退休。應該說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中國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這個平台,你不用太勤奮,你跟著坐車,每年還有百分之八、九的增長,努力一下會有百分之十幾、二十幾的增長,這個目標四五年就實現了。員工問我還退休嗎?我說現在退休早了一點。現在我們定的目標是世界一流跨國企業,我到時候退而不休,可能不天天這樣干,可能有另外的事情做。
我自己是分階段設定目標的,人生的目標是分階段的。在人生過程當中不斷調整修正自己的坐標體系,這是現實的,而且才能達到。三年前,萬達剛剛自己獨立成立一個創業基金,每年支持創業大學生5000萬。有一個年輕創業者找到我,我說這樣吧,本來我們有評審過程,有評審階段,但看到你們這樣三番五次找我,我就破例,不用評審了,我就寫推薦信,直接給你幾百萬創業。你知道這個人跟我說什麼?幾百萬哪夠?我說你要多少?他說起碼幾個億,我說你懂不懂幾個億不叫創業了,那叫成功者了。所以你提出的這個問題很好,人生在過程當中提出現實能達到的目標。
問:我是留英學子。王總,您這么繁忙,平時有沒有什麼方式給自己預留出一些完全屬於自己的時間?還是說工作本身就可以是一切?
王健林:工作不是一切,但是工作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我想給自己預留時間,做不到啊!為什麼?我想休息,公司下邊總有老總打電話。現在不是具體做事務,就是會見人。今天說誰來了,不行啊,您得會見一下;明天說您得會見一下,我們就好工作了。老外來了,你見不見?也得給面子。所以我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會見、吃飯。

⑤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

提供網路CEO李彥宏的創業故事:

第一,找到突破點。2004年李彥宏被迫從CEO位置下來做一個項目的經理,開始超越Google的「閃電計劃」。李彥宏回憶說,當時的策略就是「用網路強的地方攻Google弱的地方」。網路很快找到兩個突破點,一是網路伺服器在中國,可以抓到四倍於Google的中文信息,網路索引量每年漲200%,Google每年僅漲50%;二是在中文內容稀少的情況下,網路推出貼吧等產品來增加內容。幾年下來,信賴網路的用戶終於超過競爭對手。

第二塑造企業文化,網路發展從一兩個人到現在一萬兩千人,遠超李彥宏創業時想像。李彥宏還向學生總結了做好企業的三個心得:首先要有共同的使命目標,網路使命是「讓人們最便捷的獲取信息找到所求」;其次是核心的公司文化,網路 「簡單可依賴」文化已為每個員工理解、認同和貫徹;第三是高效的流程和制度,「想要做世界級的公司,必須要有世界級的流程」。

第三,注重用戶體驗。李彥宏還強調,未來操作系統越來越不重要,相反,構建在操作系統上的服務很重要。比如說安卓電話在中國現在越來越多,但是大多數安卓電話默認的搜索變成網路了,因為網路跟手機廠商談,在中國網路可以給廠商分更多的錢。」

李彥宏指出,不管網路做不做操作系統,未來整個IT產業的重心會從操作系統轉到互聯網服務。網路要做的是不僅有網頁檢索,還有貼吧知道一系列用戶非常喜歡的服務。

⑥ 創業故事視頻

這個網站上有,馬雲簡介,馬雲創業視頻,名人創業故事視頻分享,還有名人創業故事電子書可以免費下載.可以去看一下.

⑦ 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

有很多,我給你舉例兩個吧。

第一個:

中國最大的「空手道大師」

人們稱珠海西區的鍾華生為「中國最大的空手道大師」,沒有絲毫誇大的成份。鍾華生到西區的時候,肩頭頂著腦袋,兩手拎著鋪蓋,其他再沒別的。但3年後,就靠他那「空手道」本領,5億多元的資金源源滾進了西區。搞經濟開發,需要資金,但是國家沒有錢,那麼資金從哪裡來?鍾華生不靠不等,自己找出路,他決定利用特區的優惠政策,去影響人民群眾,吸引7000多億的儲蓄資金。很快,一個圍海造地,向社會民間招股的集資方案出台了。他們規定每股人民幣10000元,入股者可享有100平方米建房用地和從外地遷入戶口參加西區建設的權益。

消息一發布,西區立即門庭若市,短短的時間便吸納了萬余股。西區把這筆資金的一部份「扔」進海里,換來了四平方公里的土地,l平方公里給入股者建房,其餘的用來招標興建城市配套設施。按現時地價計算,圍海造地投入的幾千萬元,已產生出幾十個億的價值。

第二個:

從流浪漢到百萬富翁

馮志久原是一名流浪漢,到處漂泊,雖歷盡艱辛,卻窮得叮當響。1990年,馮志久跟隨數百萬淘金者涌到珠江三角洲,卻發現這里早已人滿為患,他想到工廠打工,但因年齡大,無技術,工廠不收他。馮志久百無聊賴,便在各工廠區轉悠,看到工人們下班後都端著飯盒往街上的小店子跑,還有那在街上飢渴的盲流,他腦子一轉,怎麼不再開一個供打工者吃飯的小店呢!

於是,他心一橫,租了一間民房作廚房,每天中午和晚上擔起兩桶飯菜,往流浪的人群中推銷,一天下來能掙30元,很快他湊足37000元資金,在廣州黃埔大道邊租了一間5平方的店鋪,辦了執照,把鞭炮一放,快餐店開張了。

馮志久的小飯店一開張,就象鮮花引蝶似的引來了眾多的顧客,他經營主要的絕招,就是收費低。那時廣州的飯店快餐時價最低是2元,而他卻一律為1元。沒錢做生意怎麼辦,1元錢吃飯誰不來!馮志久辛辛苦苦忙了一個月,結帳之後,除了開支,竟賺了2000元。後來他又增添了桌凳餐具,雇了臨時工,擴大門面,每天早餐賣粉中晚餐賣飯,一律一元一份。

這樣,每天的顧客少說也有500多人,最多達1000多人。他掙錢的奧妙在於薄利多銷。每份1元的飯菜其實是沒有掙頭的,但打算的好,也可以賺幾角錢,如果每天能賣1000份,就可掙300元,一個月就是9000元。一個流浪漢變得如此精於經營。幾年下來,馮志久已身家上百萬元,直到現在他的快餐仍是1元價。人稱他「1元錢大享」。

⑧ 求簡短的創業故事

有管理學者曾講過這么一句話:「創業,其實人人都會成功。只是有些人被陳腐觀念所束縛,也就失去獲取成功的最佳時機,未能成為幸運的寵兒。」

事實也是,前怕豺狼後怕虎,何來成功?

以下五種常見的理由,對創業者來說是「忌諱」。

如果被其絆倒,成功也就遙遙無期了。

理由一:沒有足夠的資金

不少渴望創業的人表示,其實自己並不喜歡打工,只是因為資金不夠,也就未去創業。正方培訓中心總經理魏先生表示,那隻是不敢創業的借口。他告訴筆者,其在開辦電腦培訓時,當時就只有一台486的二手電筒腦,並且是在一位於七樓的民房內開始創業生涯。如果要說啟動資金,全部加起來也不到3000元。可自己豁出去了,不到成功不罷休。幾年拼搏下來,不單電腦更新換代,也讓自己在業界小有名氣,固定資產已逾百萬。他常說的一句話是:「創業並不需要太多的錢。如果錢太多了,也就無所謂創業了。」

理由二:沒有穩賺的項目

筆者曾連同一知名網站進行過一次有關創業問題的心理調查,從反饋的結果看,有超過80%的被調查者表示,如果沒有穩賺的項目,自己寧願打工,也不去盲目投資創業。但維美廣告設計公司總經理曾先生告訴筆者,賺與不賺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他舉了一個例子。房地產幾乎是被公認利潤最高的產業,可在這一領域,經營成功的房地產公司不到30%。是因為項目不賺錢嗎?絕對不是!是因為缺乏賺錢的方法。因此,他建議,如果想創業成功,不要過份計較項目好與不好,而要琢磨自己是否愛好這個行業、喜歡這個項目。如果具備這兩個基本條件,好方法加巧手段,泥土也能變黃金。

理由三:沒有十足的信心
信心是致勝的法寶。可一些人在期望創業時,總是覺得自信心不足,相反,更多懷疑自己是否有駕馭項目與風險的能力。在這種消極心態作用下,機遇與幸運也就擦肩而過。一從事直銷行業的陳先生告訴筆者,因為「傳銷」的關系,我國的直銷市場一直狼煙四起,戰亂紛飛。可自己對所代理的品牌進行充分考證後,認為合情合法合理,在反對大於贊成的親友團中,還是拿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勇氣,干起來。兩年的風吹雨打,自己也從一家直銷店發展到五家,年收入均在百萬以上。他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說:「你說,在我國現有直銷狀況下,能有百分之百成功的把握嗎?肯定沒有!只是自己比別人大膽一點,敢於嘗試去做,還真成功了。」

理由四:沒有成功的經驗

經驗來自不斷地摸索與集累,絕對沒有哪一仁人志士天生下來就什麼都懂、什麼都會。這一朴實的道理幾乎人人都懂。可面對創業時,卻有相當多的人在這方面犯迷糊。紀先生現是一鞋業集團的老闆,資產逾億。他在與筆者談到創業的體會時說:「十年前,我開始涉足運動鞋。當時,我根本不知道會有今天的規模。只是覺得,人人都要穿鞋子,世界如此之大,市場應該不會小。」於是,自己貸款辦鞋廠。從中底起步,貼牌生產,邊走邊看,邊做邊改,日集月累,自己便從門外漢成為這一領域的專家。他不贊同「經驗說」,認為那是創業者的腳鐐手銬,是懦夫與失敗者的理由。

理由五:市場競爭太激烈

「要說競爭,在這個社會,沒有哪一行哪一業沒有競爭的了。可因為有競爭,才使企業發展更加快速,社會發展才會多元化。但如果希望在風平浪靜的日子獲得創業的成功,也許只有夢中才存在。」從事顧問服務的金宏文化傳播公司總裁鄒先生如此告誡筆者。他認為,創業者就必須到社會的浪潮中接受洗禮。只有競爭過才會知道自己與對手的差距、自己對市場的不足。他坦言,自己所從事的顧問服務,吃這碗飯的人,早已多於牛毛。一台電腦一部手機就能辦公的事實早已人人皆知。魚龍混雜是當前顧問咨詢行業的真實寫照。因為自己始終堅持「唯精唯一、專業執著」的經營之道,在競爭白熱化的顧問咨詢服務行業還是站穩腳跟,贏得顧客青睞。
要相信自己能行就一定行,趁年輕努力拚搏吧,我支持你!兄弟

⑨ 你有過哪些難忘的創業故事

我創業過很多次,來但最難忘的創業故事源還是我第一次的創業故事,故事如下:

2015年,我辭職離開北京去天津創業,入駐了南開區的一個孵化器,為商家服務的小商品供應鏈。小商品由我們找廠家訂制、供貨,同時我們還在同一個孵化器里找到了一家合作的物流公司,幫我們解決發貨和倉儲的問題。



最後實在沒辦法,我們花了一周時間清倉了,當時我非常沮喪,決定回北京。對於創過業的人來說,要重新回歸按部就班、朝九晚五的生活是不容易的。但感謝創業的經歷,給了我不同的看問題的角度,讓我可以用「道」上的優勢彌補自己在「術」上的不足。正是這一次的創業經歷教會了我很多,所以給我留下的很深的印象。

⑩ 創業故事

要干就別怕,膽小隻能使你越來越失敗。
你質問自己一句話:我還能活多久。
人生短暫,不拼搏怎彰顯血氣方剛
創業投資永遠不缺機會,關鍵在於把握商機。成功永遠屬於有眼光、有膽識的創業人士。祝樓主成功嘍`
我知道一家DIY製作蠟燭的特色店就是這么一步一步做起來的
現在全國做到了40多家店的
蠟燭本來也是很浪漫的
把蠟燭和DIY結合在一起
是不僅僅好玩又很有情調的
當然這些蠟燭不是大家能夠想像的那種常規意義上的白色蠟燭了
呵呵 形狀、造型、顏色、香味都是可以自己組合搭配的!
http://cheng424000.blog.163.com/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