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講故事兒童

講故事兒童

發布時間: 2020-11-18 01:53:05

❶ 中國傳統兒童故事有哪些

分別有:
1、誇父逐日
《誇父逐日》是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故事出自於《山海經·海外北經》。
相傳在黃帝王朝的時代,誇父族其中一個首領想要把太陽摘下,放到人們的心裏面,於是就開始逐日。他口渴的時候喝乾了黃河、渭水,准備往北邊的大湖(或大海)去喝水,奔於大澤路途中被渴死。他的手杖化作鄧林,成為桃花園;而他的身軀化作了誇父山。
2、精衛填海
精衛填海,是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相傳精衛本是炎帝神農氏的小女兒,名喚女娃,一日女娃到東海遊玩,溺於水中。死後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神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後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好像在呼喚著自己。
3、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選自《列子·湯問》,作者是春秋戰國的列禦寇。
《愚公移山》這篇文章敘述了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通過愚公的堅持不懈與智叟的膽小怯懦,以及「愚」與「智」的對比告訴人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4、龜兔賽跑

《龜兔賽跑》,是一則耐人尋味的寓言故事,故事中塑造了一隻驕傲的兔子和一隻堅持不懈的小烏龜。
5、猴子撈月亮

《猴子撈月亮》是2011年7月1號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曉曦。這本書將故事與塗色巧妙的結合在一起,生動形象的講述了猴子撈月的兒童故事。
6、中華傳統美德故事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是一個反映我國歷史上不同時代一些著名人物高尚道德情操小故事的系列動畫片。每集講述一個人物,故事中人物有的機智、有的好學、有的勇敢、有的正直、有的為人類科學做出了很大貢獻,讓觀眾在觀看過程中;感受到人生中應具有的真善美品質,激勵完善自己的人格。

❷ 如何讓孩子學會講故事

人們常說,好老師應該多給孩子講故事。不但老師要給孩子講故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應該給孩子講故事。在歐美國家和我國台灣地區「親子共讀」已成為一種文化現象,一種兒童教育的最好方式,它是一種快樂的兒童語言,游戲,也是長輩與孩子間的心靈交流,另外講故事也是進行品德教育和開發智能的好辦法。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環境需要可採取續編、復述、看圖編、改編等方法,激發孩子興趣,啟發孩子思維,使孩子從愛聽故事到主動講故事,成為思維敏捷、口齒伶俐的故事大王。 一、啟發孩子續編故事 每個家長給孩子講故事時,應當有意識地給孩子留有想像空間,在故事的緊要處或結尾部分留個懸念,讓孩子順著自己的思路把故事編完,幼兒通常會編出許多迥異的結尾,很多都是不乏想像又合情合理的。如故事:「動物介紹所」講到大猩猩給龍蝦找了份裁縫的工作、給青蛙介紹了份游泳教練的工作。這時家長會問孩子:「你說,大猩猩還會給哪些動物介紹工作呢?還會介紹什麼合適的工作呢?」孩子們會興致很高的回答:「會碰到小狗、大象、小老鼠、貓頭鷹……!」「給小狗介紹警察的工作」,「給大象介紹開浴室的工作」,「給小老鼠……」孩子還可以邊說邊做出動作。興致勃勃,情緒激昂的時候也是幼兒發揮想像,續編故事的最佳時機,此刻稍加指點孩子有可能把原故事的結局擴展出新穎神奇的結果來。 二、鼓勵孩子復述故事 大班的孩子腦子里已經有了不少的故事,家長和教師應鼓勵他們復述這些故事,為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可採取獎勵、表揚的方法,比如,當孩子要求家長講故事時,可提出條件「媽媽講完故事後,你能送我一個故事嗎?」平時孩子向你提出要求時,這時家長可提出讓他用故事來換,總之,在日常生活中滿足孩子的某些要求時,也是要求孩子復述故事的好機會,孩子復述完後,家長應給予鼓勵、表揚。 三、引導孩子看圖編故事 有些孩子的知識面廣、不僅想像力極其豐富,而且思維有一定的邏輯性,可以憑想像看圖編故事,家長應重視孩子這方面的能力,如家長為孩子買書時,可選擇只有圖片,沒有文字的書籍,讓孩子看圖編故事,只要嘗試幾次,你會驚訝的發現,孩子編出來的故事情節往往會超乎家長的想像,如「龜兔賽跑」家長可以讓孩子看圖,並通過提問引導孩子,「龜兔第二次賽跑會怎麼樣呢?」這時孩子能發揮自己的想像,編出另外一個故事來。 四、激發孩子改編故事 拿到一本新故事書,家長會講給孩子聽,重復幾遍後有很多孩子幾乎可以一字不差地把家長所講的故事原原本本的重復出來,有時孩子能挑出家長前後幾次講述的不同點,適當地表示異議。家長不妨利用這點給孩子講點錯故事,激發孩子糾正,從而調動孩子講故事的積極性。請聽一位母親同女兒的對話。 「森林裡有隻河馬,在樹上飛來飛去……」 「媽媽,錯了,河馬不會飛」 「河馬沒有翅膀呀!」 「青蛙、鱷魚、鴨子……」 「給媽媽講個游泳比賽的故事咋樣?」家長有意識地把故事講錯,當故事錯在開頭,引導幼兒反駁,鞏固所學知識。錯在中間,激發孩子糾正,鍛煉思維能力。錯在結尾,啟迪孩子想像,讓孩子創作出理想的結果。 五、創造機會讓孩子表演故事 平時或朋友聚會,應考慮讓孩子在大人面前表演節目,講故事是最好不過了,孩子講故事,不應苛求白壁無瑕,而應力求「順理成章」家長應從幼兒的表情、動作等方面做指導,效果會更好些。家長應創造機會,讓孩子參加各種故事比賽,更能激發孩子講故事的興趣。 孩子從聽故事、講故事、編故事中發展了語言、思維、能力、養成了大方、樂觀、自信的開朗性格、把往日家長注入式的傳授知識變為運用知識,這就更加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使他們的思維能力、想像力、記憶力、創造力、語言表達能力有了更好地發展。 「講故事」真的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也是幼兒教師、家長必須把握的一門技能,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實踐中做出更多的思考和嘗試

❸ 怎樣給兒童講故事

帶著動作帶點情感,以誇張的表情來吸引寶寶的注意力,比較容易讓寶寶喜歡上聽故事,但千萬不要講恐怖故事,不然得不償失

❹ 講故事 兒童故事

小刺蝟和小兔

在一個美麗的村莊里,住著許多小動物。這些居民有小兔、小刺蝟、小猴、小狗等等。它們友好地相處在一起,過著快樂的生活。
有一天,它們在草坪上捉迷藏。小兔用手帕蒙著眼睛,張開雙手,腳不斷地向四面挪動,雙手不斷地來回摸,生怕別人從它面前溜走。而小猴、小刺蝟它們不停地在旁邊逗它。突然小兔聽到前面有拍手聲,忙雙手向前一抱。「哎喲!」小兔尖叫一聲,扯下了手帕,看見雙手有好多小血洞。原來小兔捉住了小刺蝟,它的手被小刺蝟的硬刺扎傷了。「嗚嗚嗚!」小兔疼得哭起來。小刺蝟嚇得在一旁不知怎麼辦好。小兔一頓足,向家裡跑去,邊跑邊說:「我以後不跟你玩了!」從此以後,小兔真的不跟小刺蝟玩了,碰了面就別過臉去,一聲招呼也不打。小刺蝟可傷心啦,整天徘徊在小兔家附近,想和小兔和好。
這天,它又徘徊在小兔家旁,忽然聽見小兔家裡有一片呼喊聲,緊接著,門開了,小兔和小猴從屋裡氣憤地跑出來。小刺蝟仔細一看,一隻老鼠拖著一把麥子,沒命地逃竄。哎呀!老鼠偷小兔的麥子了!小刺蝟想:我應該去幫助小兔妹妹,雖然它為那天的事生我的氣,我也應該去幫助啊!小刺蝟奮身向前一躍,朝老鼠跑去。老鼠太狡猾了,看見小刺蝟撲來,忙掉頭改變方向,加速向前跑、小刺蝟拚命追。老鼠的速度越來越慢,而小刺蝟越來越快。老鼠眼看著自己快被小刺蝟抓住,它忙把麥子丟掉。可小刺蝟不放過它,抓住時機,像箭一樣向前一躍,把老鼠捉住了。小刺蝟不敢把老鼠交給小兔,只好把老鼠交到小狗那裡。小狗明白這一切,樂呵呵地說:「別怕,我幫你解開這個『結』。」於是,小刺蝟隨著小狗來到了小兔衫。小兔聽小狗說了一切,看了看老鼠,又看了看小刺蝟,慚愧地低下了頭。小狗忙說:「小兔妹妹,快互相握握手,重新做一對好朋友。」小兔聽了,低著頭,走到小刺蝟跟前,握了小刺蝟的手。小刺蝟和小兔看著兩只握在一起的手,突然哈哈大笑起來。
從此,它們不再有爭執,和好如初,又高高興興地生活在一起了。

❺ 兒童故事有哪些

一、阿凡提的故事

阿凡提倒騎毛驢滑稽而幽默的形象和他使人忍俊不禁的笑話,不僅中國維吾爾族人民家喻戶曉,而且中國各族人民也非常熟悉,並且在世界范圍內廣為流傳。

據有關專家研究,它最初起源於十二世紀的土耳其。由於阿凡提的笑話體現了勞動人民勤勞、樂觀、豁達向上、富於智慧和正義感,因而受到許多國家人民的喜愛,傳遍了小亞細亞及中東、巴爾干半島、高加索、中亞和中國新疆。

二、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找媽媽》講述了 池塘里的小蝌蚪慢慢長大,它們要尋找自己的媽媽,卻不知道媽媽長得是什麼樣。經歷了一個又一個波折,它們將金魚、螃蟹、烏龜、鯰魚誤認為自己媽媽.但在金魚,螃蟹,烏龜的提示下最後小蝌蚪們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它們也從蝌蚪變成了青蛙。

三、龜兔賽跑

有一天,兔子和烏龜比賽跑步,兔子嘲笑烏龜爬得慢,烏龜說,總有一天他會贏。兔子說,我們現在就開始比賽。兔子飛快地跑著,烏龜拚命地爬,不一會兒,兔子與烏龜已經離的有很大一段距離了。

兔子認為比賽太輕鬆了,它要先睡一會,並且自以為是地說即使自己睡醒了烏龜也不一定能追上它。而烏龜呢,它一刻不停地爬行,當兔子醒來的時候烏龜已經到達終點了。此故事告訴大家:不可輕易小視他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要踏踏實實地做事情,不要半途而廢,才會取得成功。

四、小紅帽

故事講述了從前有個人見人愛的小姑娘,喜歡戴著外婆送給她的一頂紅色天鵝絨的帽子,於是大家就叫她小紅帽。有一天,母親叫她給住在森林的外婆送食物,並囑咐她不要離開大路,走得太遠。

小紅帽在森林中遇見了狼,她從未見過狼,也不知道狼性兇殘,於是告訴了狼她要去森林裡看望自己的外婆。狼知道後誘騙小紅帽去采野花,自己到林中小屋把小紅帽的外婆吃了。

後來他偽裝成外婆,等小紅帽來找外婆時,狼一口把她吃掉了。幸好後來一個勇敢的獵人把小紅帽和外婆從狼肚裡救了出來。

後來人們就用小紅帽來比喻天真幼稚、容易上當受騙的孩子。

五、守株待兔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

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干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奇跡終於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

突然, 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

此故事用於批判那些不知變通,死守教條的思想方法。

❻ 經典中國兒童故事有哪些

經典兒童故事(一):狼來了

從前,有個放羊娃,每天都去山上放羊。

一天,他覺得十分無聊,就想了個捉弄大家尋開心的主意。他向著山下正在種田的農夫們大聲喊:"狼來了!狼來了!救命啊!"農夫們聽到喊聲急忙拿著鋤頭和鐮刀往山上跑,他們邊跑邊喊:"不要怕,孩子,我們來幫你打惡狼!"

農夫們氣喘吁吁地趕到山上一看,連狼的影子也沒有!放羊娃哈哈大笑:"真有意思,你們上當了!"農夫們生氣地走了。第二天,放羊娃故伎重演,善良的農夫們又沖上來幫他打狼,可還是沒有見到狼的影子。

放羊娃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們又上當了!哈哈!"大夥兒對放羊娃一面再再而三地說謊十分生氣,從此再也不相信他的話了。過了幾天,狼真的來了,一下子闖進了羊群。放羊娃害怕極了,拚命地向農夫們喊:"狼來了!狼來了!快救命呀!狼真的來了!"

農夫們聽到他的喊聲,以為他又在說謊,大家都不理睬他,沒有人去幫他,結果放羊娃的許多羊都被狼咬死了。

說明說謊是一種不好的行為,它即不尊重別人,也會失去別人對自己的信任。我們應該培養誠懇待人的良好品質。

經典兒童故事(二):三個和尚

山上有座小廟,廟里有個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經、敲木魚,給觀音菩 薩案桌上的凈水瓶添水,夜裡不讓老鼠來偷東西,生活過得安穩自在。

不久,來了個長和尚。他一到廟里,就 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叫他去挑水,長和尚心想一個人去挑水太吃虧了
,便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但兩個人一次只能抬一隻水桶,怪麻煩的。他們都斤斤計較,而且要求水桶必須放在扁擔的中央,不可以走太快,也不可以走太慢,誰都想占誰的便宜。不過,雖然吵吵鬧鬧,但他們總算每天還是有水喝,有飯吃。

後來,又來了個胖 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沒水。小和尚和長和尚叫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來一擔水,立刻獨自喝光了。

從此誰也不挑水,三個和尚就沒水喝。大家各念各的經,各敲各的木魚,觀音菩薩面前的凈水瓶也沒人添水,花草枯萎了。夜裡老鼠出來偷東西,誰也不管。結果老鼠猖獗,打翻燭台,燃起大火。三個和尚這才一起奮力救火 ,大火撲滅了,他們也覺醒了。

從此三個和尚齊心協力,水自然就更多了 。

經典兒童故事(三):小馬過河

小馬和他的媽媽住在綠草茵茵的十分美麗的小河邊。除了媽媽過河給河對岸的村子送糧 食的時候,他總是跟隨在媽媽的身邊寸步不離。 他過的很快樂,時光飛快地過去了。

有一天,媽媽把小馬叫到身邊說:"小馬,你已經長大了,可以幫媽媽做事了。今天你 把這袋糧食送到河對岸的村子裡去吧。" 小馬非常高興地答應了。

他馱著糧食飛快地來到了小河邊。可是河上沒有橋,只能自己 淌過去。可又不知道河水有多深呢?猶豫中的小馬一抬頭,看見了正在不遠處吃草的牛伯
伯。小馬趕緊跑過去問到:"牛伯伯,您知道那河裡的水深不深呀?" 牛伯伯挺起他那高大的身體笑著說:"不深,不深。才到我的小腿。"小馬高興地跑回
河邊准備淌過河去。

他剛一邁腿,忽然聽見一個聲音說:"小馬,小馬別下去,這河可深
啦。"小馬低頭一看,原來是小松鼠。小松鼠翹著她的漂亮的尾巴,睜者圓圓的眼睛,很認 真地說:
"前兩天我的一個夥伴不小心掉進了河裡,河水就把他捲走了。"小馬一聽沒主意了。 牛伯伯說河水淺,小松鼠說河水深,這可怎麼辦呀?只好回去問媽媽。

馬媽媽老遠地就看見小馬低著頭馱著糧食又回來了。心想他一定是遇到困難了,就迎過
去問小馬。小馬哭著把牛伯伯和小松鼠的話告訴了媽媽。媽媽安慰小馬說:"沒關系,咱們 一起去看看吧。"
小馬和媽媽又一次來到河邊,媽媽這回讓小馬自己去試探一下河水有多深。小馬小心地 試探著,一步一步地淌過了河。

噢,他明白了,河水既沒有牛伯伯說的那麼淺,也沒有小松 鼠說的那麼深。只有自己親自試過才知道。 小馬深情地向媽媽望了一眼,心裡說:"謝謝你了,好媽媽。" 然後他轉頭向村子跑去。

經典兒童故事(四):猴子撈月

一群猴子在森林中各自玩耍時,藍猴抬頭看到了又圓又亮的月亮,夢想擁有它,於是吹了一聲口哨把大夥召來,它們採用接竹竿的形式摘起月亮來,無奈竹竿接再長,月亮仍高高在上。黃猴看到井水中月亮的倒影時,也興奮地吹起口哨召來大夥。

藍猴搔搔腦袋再生一計,大夥又一個接一個倒掛金鉤撈起月亮來,可是月亮果然被撈進葫蘆瓢里時,它們又為誰擁有它打起架來,結果,葫蘆瓢落地,月亮「碎」成一片,真應了「水中撈月一場空」。

經典兒童故事(五):掩耳盜鈴

小偷找來一把大錘子,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鍾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❼ 急求適合講給5至12歲兒童聽的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困境即是賜予

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稱的獅子,來到了天神面前:「我很感謝你賜給我如此雄壯威武的體格、如此強大無比的力氣,讓我有足夠的能力統治這整座森林。」
天神聽了,微笑地問:「但是這不是你今天來找我的目的吧!看起來你似乎為了某事而困擾呢!」
獅子輕輕吼了一聲,說:「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今天來的確是有事相求。因為盡管我的能力再好,但是每天雞鳴的時候,我總是會被雞鳴聲給嚇醒。神啊!祈求您,再賜給我一個力量,讓我不再被雞鳴聲給嚇醒吧!」
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它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復的。」
獅子興匆匆地跑到湖邊找大象,還沒見到大象,就聽到大象跺腳所發出的「砰砰」響聲。
獅子加速地跑向大象,卻看到大象正氣呼呼地直跺腳。
獅子問大象:「你幹嘛發這么大的脾氣?」
大象拚命搖晃著大耳朵,吼著:「有隻討厭的小蚊子,總想鑽進我的耳朵里,害我都快癢死了。」
獅子離開了大象,心裡暗自想著:「原來體型這么巨大的大象,還會怕那麼瘦小的蚊子,那我還有什麼好抱怨呢?畢竟雞鳴也不過一天一次,而蚊子卻是無時無刻地騷擾著大象。這樣想來,我可比他幸運多了。」
獅子一邊走,一邊回頭看著仍在跺腳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來看看大象的情況,應該就是想告訴我,誰都會遇上麻煩事,而它並無法幫助所有人。既然如此,那我只好靠自己了!反正以後只要雞鳴時,我就當做雞是在提醒我該起床了,如此一想,雞鳴聲對我還算是有益處呢?」
溫馨提示:一個障礙,就是一個新的已知條件,只要願意,任何一個障礙,都會成為一個超越自我的契機。在人生的路上,無論我們走得多麼順利,但只要稍微遇上一些不順的事,就會習慣性地抱怨老天虧待我們,進而祈求老天賜給我們更多的力量,幫助我們度過難關。但實際上,老天是最公平的,就像它對獅子和大象一樣,每個困境都有其存在的正面價值。

❽ 普通話講兒童故事五分鍾

用普通話來朗讀故事也是普通話大賽的故事。內容不一定非誰不非得普通話,用普通話來讀其他的作品,幼兒故事都行,也可以是普通話大賽的內容。
1 【金苗論壇】擁有20000多個經典兒童故事,專注兒童故事在線聽。提供:勵志故事,幼兒故事、繪本故事、兒童小說、國學啟蒙、課文朗讀,長篇小說等有聲故事。金苗論壇,給孩子一個有故事的童年,注冊就可以免費聽很多故事!抓緊去注冊吧!支持手機,平板電腦!

2 【好好聽故事網】:擁有2萬個經典兒童故事,專業播音員錄制,每天都有新故事推送。讓孩子保持早睡覺的好習慣,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標準的普通話,豐富孩子的閱讀量,也不用擔心孩子的視力問題,關注我們,讓我們一起在故事的海洋中暢游!

❾ 兒童睡前故事 講故事為什麼重要

一、講故事可以讓孩子學會分享
父母講故事,其實就是分享的過程。這個好比是看電視,電視不是一個人在看,而是大家一起看,當大家一起在看電視的時候就會有分享的感覺,講故事也是同樣的道理。父母在講故事的同時,就是分享故事所帶來的喜怒哀樂。
分享就是在一起共同經歷一件事,對孩子來說這其中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愛,而不單單是故事的內容或者是故事寄寓的道理。坐在爸媽膝蓋上,感受爸媽的「愛」比讀哪一本書更重要。在聽故事時,爸媽柔和的聲音,呼吸的同步起伏,扶愛著幼小的心靈,使他感受到分享閱讀的喜悅。
兒童文學的特點是充滿親切的態度,容易感受;語言簡潔,容易了解;體材溫馨,內容趣味性高,富吸引力。幼兒聽爸媽念著手中的圖書,跟著故事進展翻頁,腦子里開始認識文字和語言的關系。
如果要讓一篇兒童故事活起來,需由大人口讀,這才具生命力,經由口讀、耳聽、眼看,大人和孩子全身參與故事的起伏,這樣故事就充滿了魅力。
有的時候,寶寶會學父母拿著一本書,高聲述說,繪得有聲有色,這樣的閱讀是為日後閱讀做好准備,父母無需去干擾這個情景,只需欣賞就夠了。
二、故事可以源源不絕地提供給孩子,有利於日後孩子理解、表達和書寫的能力。
故事反映生活,提供無限的思考空間。兒童的生活經驗有限,通過故事可以豐富他們的生活體驗。故事的累積就是生活智能的累積,幫助孩子對生活經驗進行整理和反省,故事聽得多了,孩子的品德和氣質自然而然地孕育出來。
愛讀書的孩子不會有錯,因為故事幫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識,自我形象以及和這個世界正在發展的關系,有故事伴隨長大的孩子,將較有自己的看法,有內在力,不易受外在的不良影響。
三、講故事代表一種持之以恆,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讓孩子學會堅持。
父母不一定每天要花很多時間在講故事上,可以每天花15分鍾念故事給孩子聽。給孩子時間就是對孩子說「我愛你」及「你很重要」,對孩子來說沒有人能取代父母的愛。每天15分鍾,和孩子一起專注,集中,單獨的在一起閱讀,一起聊天,結束忙碌的一天。讓孩子上床睡覺時,腦子里充滿思考,心靈充滿安寧,也因此點燃孩子對生命的激情。
而這種共同閱讀慢慢地,會形成一種習慣。每天在同一時間,同一地方,靠在同一個椅墊或枕頭上,抱著同一個娃娃,念同一本書,孩子喜歡這種可預測的安全感,他們需要這種既定的習慣。
專家們認為孩子在上學後才開始閱讀的話已經晚了。有專家們認為孩子需要聽過1000個故事才能學會自己看書。做起來並不難:一天3個故事(這3個故事可以是重復的),一年就超過1000個,這離四五歲學齡兒童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完全可以做得到。
書沒有界限,大人首先要做好榜樣,如要孩子看書,就要先讓孩子看見自己在看書,享受閱讀。看書的孩子在見識,知識上比別的孩子要廣,要深,上學後自然就跑在別人前面,習慣書面語文。優良兒童圖畫書雖是給孩子看的,但大人照樣可以為之入迷,書中的文字,故事情境的吸引,往往是越簡單的故事,含蓋的道理越廣越深,讓人回味無窮,同樣一本好書,給人的感動不同;只要感動,就能刺激孩子去翻開看。
四、講故事就是對孩子尊重。
「認真說故事給孩子聽和認真聽孩子說故事就是對孩子的尊重。」這是一句引人深思的話。中國人往往對孩子說的話、提出的問題不夠尊重,從來不將和孩子的「對話」及「討論」放在重要的地位上。潦草回答,塘塞,哄騙,不把他們當作一回事,認為孩子應該多聽少講,乖乖照著大人的話去做就是了,卻沒有認識到和孩子討論問題,談一談孩子不斷提出的困惑。聊天、談論、講故事,這其中的趣味是無窮的,更能引發孩子深一層的思考,開發孩子的潛能和智能。
對孩子來說沒有什麼比父母的注意力更能肯定自己,鼓舞自己.受到尊重的孩子是有信心的孩子,有了信心的孩子就不會畏懼新鮮事物,就會對事情充滿好奇。布拉圖說,『好奇是學習之母』,有好奇心孩子的求知慾是難以滿足的。一旦點燃了孩子追求知識的火苗,就能激發孩子對生命的熱忱,這時父母只需給他們故事書,和他們一起看,一起分享,思考故事中蘊藏的智能。
平時父母可以利用碎片時間學英語、看新聞,為什麼父母下班後不願意把這些時間拿來與孩子講故事呢?父母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只需給孩子講兒童睡前故事,不僅讓孩子懵懂之時學會了道理,更重要的是孩子有一種存在感,能感受到父母對孩子的愛意。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