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布的故事
『壹』 有關哥倫布的故事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哥倫布出生於義大利熱那亞一個紡織工人家庭。青年時代讀過《馬可·波羅游記》,嚮往東方的富庶。1474~1475年在熱那亞的船隊工作。1476年移居葡萄牙里斯本,後到馬德拉群島和聖港島,從事航海生涯,先後航行至英國、冰島和幾內亞等地。他刻苦學習天文、地理,受P.德埃利地理著作《世界圖志》和義大利地理學者P.托斯卡內利影響,深信「地圓說」,想尋找一條從西方通向印度、中國和日本的新航線,並草擬了從歐洲西行至東方的航海計劃。 約在1484年,哥倫布向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提出他的航海計劃,尋求財政支持,未成功。1485年移居西班牙,向伊莎貝拉一世女王求助。1492年4月,他的計劃終為西班牙國王所接受,同他簽訂航海協議,授予海上大將稱號,任命他為所發現的島嶼和陸地的總督,准其從這些地方的產品和投資所得中抽取一定收入,並答應給予必要的財政和物質支持。 第一次航行(1492~1493)1492年8月3日,哥倫布攜帶西班牙王室致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聖瑪麗亞」號、「平塔」號和「尼尼亞」號3艘船、船員90人,從西班牙西南海岸的帕洛斯港啟航,經加那利群島西駛,歷盡艱險,終於在10月12日發現巴哈馬群島中的瓜納阿尼島(即今華特林島。當時哥倫布把這個島定名為聖薩瓦爾多,即基督教「救世主」之意)。接著發現古巴的東北海岸。繼轉東航,又發現海地島,並稱之為「埃斯帕尼奧拉」意為「小西班牙」。他在海地島尋找黃金,築納維達德堡,派人駐守,旋即返航。1493年4月15日返抵帕洛斯。 第二次航行(1493~1496)1493年9月25日,他在西班牙國王資助下,懷著在新發現地區殖民和尋找黃金的目的,率領約1500人分乘17艘船隻,滿載牲畜、農具、種子和糧食,從加的斯出發,第二次前往美洲。11月3日發現多米尼加島,接著又發現瓜德羅普島和波多黎各等島,然後駛抵海地島。因納維達德堡已為當地印第安人夷平,於是另築伊莎貝拉堡,建立西班牙在美洲的第一塊殖民地。印第安人被課以黃金重稅,或被驅使到金礦從事奴隸勞動,有的被捕捉運回歐洲販賣。1496年,哥倫布返回西班牙,其弟B.哥倫布留在海地島,另建聖多明各城作為西班
『貳』 哥倫布的故事(簡潔的)
義大利航海家。生於義大利熱那亞,卒於西班牙巴利亞多利德 Valladolid。一生從事航海活動。先後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說,認為從歐洲西航可達東方的印度和中國。在西班牙國王支持下,先後4次出海遠航(1492~1493,1493~1496,1498~1500,1502~1504)。開辟了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後到達巴哈馬群島、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達等島。在帕里亞灣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陸。考察了中美洲宏都拉斯到達連灣2000多千米的海岸線;認識了巴拿馬地峽;發現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緯度吹東風,較高緯度吹西風的風向變化。證明了大地球形說的正確性。促進了舊大陸與新大陸的聯系。他誤認為到達的新大陸是印度,並稱當地人為印第安人。
哥倫布十分崇拜曾在熱那亞坐過監獄的馬可.波羅,他讀過《馬可·波羅游記》,十分想往印度和中國。當時,地圓說已經很盛行,哥倫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後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等國國王請求資助,以實現他向西航行到達東方國家的計劃,都遭拒絕。一方面,地圓說的理論尚不十分完備,許多人不相信,把哥倫布看成江湖騙子。一次,在西班牙關於哥倫布計劃的專門的審查委員會上,一位委員問哥倫布:即使地球是圓的,向西航行可以到達東方,回到出發港,那麼有一段航行必然是從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麼能爬上來呢?對此問題,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哥倫布也只有語塞。另一方面,當時,西方國家對東方物質財富需求除傳統的絲綢、瓷器、茶葉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黃金。其中香料是歐洲人起居生活和飲食烹調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產。當時,這些商品主要經傳統的海、陸聯運商路運輸。經營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團也極力反對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計劃。哥倫布為實現自己的計劃,到處游說了十幾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後慧眼識英雄,她說服了國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錢資助哥倫布,使哥倫布的計劃才得以實施。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受西班牙國王派遣,帶著給印度君主和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三艘百十來噸的帆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楊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經七十晝夜的艱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終於發現了陸地。哥倫布以為到達了印度。後來知道,哥倫布登上的這塊土地,屬於現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馬群島,他當時為它命名為聖薩爾瓦多。 1493年3月15日,哥倫布回到西班牙。此後他又三次重復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許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認為他到達的是印度。後來,一個叫做亞美利哥的義大利學者,經過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倫布到達的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個原來不為人知的新的大陸。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但是,這塊大陸卻用證實它是新大陸的人的名字命了名:亞美利加洲。後來,對於誰最早發現美洲不斷出現各種微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結論是不容置疑的。這是因為當時,歐洲乃至亞洲、非洲整個舊大陸的人們確實不知大西洋彼岸有此大陸。至於誰最先到達美洲,則是另外的問題,因為美洲土著居民本身就是遠古時期從亞洲遷徙過去的。中國、大洋洲的先民航海到達美洲也是極為可能的,但這些都不能改變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事實。
『叄』 關於哥倫布的故事100字
哥倫布的故事主要是和他發展新大陸有關,新大陸是歐洲人於15世紀末發現美洲大陸及鄰近的群島後對這片新土地的稱呼。在發現新大陸前,美洲大陸對歐洲人來講是陌生的,他們普遍認為整個世界只有歐亞非三個大洲而沒有其他大陸的存在。現在的美國部分地圖就是他發現的~
1493年3月15日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發現新大陸的物質基礎:中國指南針的外傳,歐洲造船業和航海術的發達,為遠洋航行和開辟新航路提供了條件。其中最先取得發展的是葡萄牙人,他們的船隊向東航行;其次是西班牙人,他們另闢海途,轉而西航。
1486年,航海家哥倫布向西班牙國王提出一個大膽的主張,認為按照地圓說,從大西洋向西航行,可以到達中國和印度。這要比東航為近。1492年4月,女王伊薩伯拉與其丈夫斐迪南國王採納了他的建議。派他以王室名義尋找通向東方的航路,授予他「海軍大將」軍銜,預封他為「新發現土地」的「世襲總督」。
8月3日拂曉,哥倫布三艘帆船、87名水手從巴羅斯港出發,69天後到達巴哈馬群島,他取名為「聖薩爾瓦多」(意為「救世主」)。他以為這就是印度,故而把土民稱作「印第安人」。船隊繼續向南,到達古巴和海地。在那裡,他沒找到黃金和香料,只看到一些十分落後的又原始的野蠻人與叢林。1493年3月15日,哥倫布離開西印度群島返回西班牙。以後,他又三次西航到美洲,陸續發現了牙買加、波多黎各、多米尼加等,並到達中美洲的宏都拉斯和巴拿馬等地,為西班牙人的殖民事業打下了基礎。但直到臨死,哥倫布一直為他所發現的是亞洲邊緣地區,而不知道那就是「新大陸」。
『肆』 哥倫布航海的故事
航海
哥倫布自幼熱愛航海冒險。他讀過《馬可·波羅游記》,十分嚮往印度和中國。當時,地圓說已經很盛行,哥倫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後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等國國王請求資助,以實現他向西航行到達東方國家的計劃,都遭拒絕。一方面,地圓說的理論尚不十分完備,許多人不相信,把哥倫布看成江湖騙子。
另一方面,當時,西方國家對東方物質財富需求除傳統的絲綢、瓷器、茶葉外,還有亞洲的高利潤的香料貿易。這些商品主要經傳統的海、陸聯運商路運輸。經營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團也極力反對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計劃。
哥倫布為實現自己的計劃,到處游說了十幾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後慧眼識英雄,她說服了國王斐迪南二世,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錢資助哥倫布,使哥倫布的計劃才得以實施。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受西班牙國王派遣,帶著給印度君主和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三艘百十來噸的帆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揚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經七十晝夜的艱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終於發現了陸地。
哥倫布以為到達了印度。後來知道,哥倫布登上的這塊土地,聖薩爾瓦多。1493年3月15日,哥倫布回到西班牙。
之後,他又登上了美洲的許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認為他到達的是印度。
(4)哥倫布的故事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宗教(宗教擴張主義或狂熱主義等)是促成包括西班牙在內的歐洲海外擴張的一個重要因素,但無論在哪裡都不如在伊比利亞半島來得強烈。這是因為,伊比利亞半島自公元711年起就開始淪為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的統治之下,歐洲人的勢力被趕到半島西北一隅,西班牙人與葡萄牙人長期處在同穆斯林的聖戰之中。
而對歐洲其他民族來說,穆斯林的威脅遙遠而縹緲,他們參加十字軍東征只是憑借一時的興奮、沖動或什麼其他原因,而對伊比利亞人而言,穆斯林的威脅是現實的、隨處可見的、迫在眉梢的,對穆斯林的聖戰不僅是宗教義務,更是愛國需要,穆斯林是自己傳統的永恆敵人。
在驅趕阿拉伯人的戰爭中,像葡萄牙人一樣,伊莎貝拉女王也為這種強烈的宗教信念(擴大基督教勢力等)所鼓舞和推動,決心不僅消滅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亞的勢力,而且將戰爭推入敵人在北非的領地。
1482年,伊莎貝拉開始對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亞半島的最後一個據點格拉納達討伐,一個村莊接一個村莊地向前推進,直到1492年獲得最終勝利。
勝利後,西班牙人渡過直布羅陀海峽,佔領梅利尼亞城。在統一西班牙領土後,伊莎貝拉女王便將西班牙宗教統一提上日程。1492年,她頒布命令,要求西班牙的所有猶太人或者接受天主教,或者離開西班牙。
當時有165000名猶太異教徒被迫離開了西班牙。猶太人居留西班牙期間,為西班牙的繁榮做出了一定貢獻。有的縱橫金融業,有的則擔任重要行政職務,有一些人是技術優秀的醫生。猶太人的離去是西班牙的一大損失。
直到20世紀,西班牙才意識到這一錯誤做法,並設法予以糾正。政府陸續頒布一些法律,鼓勵在外的猶太人重返西班牙,但回去的寥寥無幾。不少西班牙猶太人散居在南歐、北非、土耳其、以色列和美國等地。他們雖然離開西班牙已有5個世紀,但在自己家裡仍然操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語;10年後,伊莎貝拉又對留居卡斯提爾的穆斯林頒布了一項類似的命令。
在擴張過程中,當發現有更多的穆斯林有待消滅,有更多的異教徒有待於從盲目崇拜中解救出來時,同葡萄牙人一樣,西班牙的討伐運動便滾滾向前,一發不可收拾。這時從海上開展這項活動變成為需要,而開辟新航路便與此不謀而合。
而與葡萄牙人要尋找和聯絡基督教的長老約翰王有所不同的是,西班牙人想聯絡東方的蒙古大汗等異教徒,側擊穆斯林。哥倫布西航時就帶著西班牙君主致統治中國的蒙古大汗的國書。
誘惑西班牙人到海外去的重要的原因還有領土。由於在與葡萄牙爭奪非洲的斗爭中處於劣勢,如沿非洲大陸海岸依次南遞的馬德拉群島、加那利、維德角和亞速爾等4大群島,西班牙只取得加那利群島。
因此,沿非洲大陸通往東方的海路被葡萄牙人所壟斷,而同時,由陸路通往東方的道路也為穆斯林所封鎖,因而收到巨大的壓力。為了擴張領土、為了同葡萄牙爭奪對世界東方的殖民,西班牙決定另闢一條通往東方的道路。
當時,西方人已開始認同地球是一個球體的概念,認為由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可以到達馬可·波羅曾由陸路到達過的印度大陸(包括中國、日本等地)。1492年,哥倫布與伊莎貝拉達成的協議就規定,他應率領一隻探險隊"去發現和獲取汪洋大海中的島嶼和大陸"。
此外,伊莎貝拉女王支持哥倫布航行,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聯合"對基督徒表示極大好感"的"大汗",夾攻中東北非的穆斯林,並奪取這些地方。
黃金、香料、珠寶和寶石是西班牙人和哥倫布海外冒險的另一個重要動因。由於《馬可·波羅游記》關於中國與日本的財富無窮的神話在當時的歐洲廣為流傳,激起歐洲人的無限遐想。其中一個關於日本的故事說:"那個島(日本)的領主有一個巨大的宮殿,是用純金蓋的頂。
宮殿所有的地面和許多大廳的地板都是用黃金鋪設的。金板有如石板,厚達兩指。窗子也用黃金裝成。"關於中國的泉州港,則是那裡的來往客商之多,"超過全世界其餘港口的總和"。"在這個港口卸下胡椒的船隻,一年之中就達一百艘,運進其他香料者還不在內"。
因為1453年土耳其滅亡了拜占庭,到了15世紀末西班牙開始向國外擴張時,土耳其已獨霸了東地中海,控制了傳統的東西方商路。所以西班牙希望開辟一條既避開土耳其、阿拉伯國家,又繞過葡萄牙勢力范圍的人東方的新航路,直接獲得東方的黃金、香料、珍寶、貴重物品和各種商品。
15世紀末西班牙已形成了君主專制制度新的統一的中央集權的民族國家西班牙王國形成,可以集中和調動人力、物力和財力等進行遠航探險發現。而在當時西班牙政府中,伊莎貝拉又擁有相當大的發言權和決定權,這些都對於後來西航探險開辟新航路發現美洲關系甚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克里斯托弗·哥倫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伍』 哥倫布的故事
1、哥倫布故事一
1492年,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從海上回來,他成了西班牙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國王和王後也把他當作上賓,封他做海軍上將。可是有些貴族瞧不起他。
他們用鼻子一哼,說:「哼,這有什麼稀罕?只要坐船出海,誰都會到那塊陸地的。」在一次宴會上,哥倫布又聽見有人在譏笑他了。「
上帝創造世界的時候,不是就創造了海西邊的那塊陸地了嗎?發現,哼,又算得了什麼!」哥倫布聽了,沉默了好一會兒,忽然從盤子里拿個雞蛋,站了起來。
提出一個古怪的問題:「女士們,先生們,誰能把這個雞蛋豎起來?」雞蛋從這個人手上傳到那個人手上,大家都把雞蛋扶直了,可是一放手,雞蛋立刻倒了。
最後,雞蛋回到哥倫布手上,滿屋子鴉雀無聲,大家都要看他怎樣把雞蛋豎起來。哥倫布不慌不忙,把雞蛋的一頭在桌上輕輕一敲,敲破了一點兒殼,雞蛋就穩穩地直立在桌子上了。
「這有什麼稀罕?」賓客們又譏笑起哥倫布來了。「本來就沒有什麼可稀罕的,」哥倫布說,「可是你們為什麼做不到呢?」賓客們一個個強詞奪理:「雞蛋都破了,那算什麼呢?」
哥倫布卻繼續保持不以為然的態度:「我在剛開始定條件時,曾有說過不允許把雞蛋敲破?」哥倫布離席而去時。
還留下了一句令人回味的話:「我能想到你們想不到的,這就是我勝過你們的地方。」賓客們一時啞口無言。
2、哥倫布故事二
一次,在西班牙關於哥倫布計劃的專門的審查委員會上,一位委員問哥倫布:即使地球是圓的,向西航行可以到達東方,回到出發港,那麼有一段航行必然是從地球下面向上爬坡。
帆船怎麼能爬上來呢?對此問題,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哥倫布也只有語塞。另一方面,當時,西方國家對東方物質財富需求除傳統的絲綢、瓷器、茶葉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黃金。
其中香料是歐洲人起居生活和飲食烹調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產。當時,這些商品主要經傳統的海、陸聯運商路運輸。
經營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團也極力反對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計劃。哥倫布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和計劃,到處游說了十幾年。
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後慧眼識英雄,她說服了國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錢資助哥倫布,使哥倫布的計劃才得以實施。
3、哥倫布故事三
有一次,哥倫布又帶領船隊出發遠航了。過了不久,「海上凶神」就悄悄地降臨了。船隊航行了還不到一半路程,已經有十幾個船員病倒了。望著煙波浩渺的大海,哥倫布心情十分沉重。
這十幾個患病的船員為了不拖累大家,對哥倫布說:「船長,您把我們送到附近的荒島上去吧。等你們返航歸來,再把我們的屍體運回家鄉。」 哥倫布萬般無奈,只得含淚點頭答應了。
幾個月過後,哥倫布的船隊勝利返航了。哥倫布帶領船隊向那個留有患病船員的荒島駛去,船隊離荒島越來越近,哥倫布的心情也隨之越來越沉重。
這次探險成功,是用十幾個船員的生命換來的啊!哥倫布想著,想著,不知不覺船隊已經靠了岸。
猛然間,哥倫布見十幾個蓬頭垢面的人從荒島上向船隊狂奔過來。
他定神一看,這不是自己的那些船員嗎?他們還活著!哥倫布真是又驚又喜。等船員們跑近了,哥倫布急切地問道:「你們是怎樣活過來的?」
船員們七嘴八舌地說:「我們到了島上以後,不久就把你們留下的食物吃完了。後來,肚子餓的時候,就只好采些野果子吃。就這樣,我們才一天天活了下來。」
哥倫布自言自語地說:「難道秘密在野果子裡面?」他回到義大利以後,把這些船員起死回生的奇跡講給了醫生們聽。後來,人們經過研究發現,野果子里含有一種叫做維生素C的物質。
原來,所謂的「海上凶神」就是「壞血病」,這種病是由於身體內長期缺少維生素C引起的。船員們長期食用黑麵包、咸魚肉,身體內缺少維生素C,因而得了壞血病。
後來,他們在荒島上采野果子充飢,身體內補充了大量維生素C,壞血病就不治而愈了。也就是說,是維生素C救了這些船員的性命。
4、哥倫布故事四
哥倫布從船上看到有幾個裸體的人從樹林中出來,於是他把各船船長召集起來,「總督」哥倫布把石榴紅的服裝穿上,綠色的代表國王和女王的「F」和「Y」字旗也分別由另外兩名船長扛著。
舉行儀式,然後在剛剛豎立的木桿上升起了那兩面旗子。哥倫布宣布這里已成為西班牙的國土。隨後他率眾踏上大地,匍伏在地上,以感謝上帝給他們帶來的好運。
紅棕色皮膚的居民,看著這群白皮膚不速之客的「表演」感到十分好奇和困惑。不久,居民們好奇地開始圍觀哥倫布,他們全是裸體,體態十分健美,自以為是到了東印度群島的哥倫布。
把這些土著居民稱做印第安人。這樣,從那時起所有的美洲土著也都被這樣稱呼了。實際上,他們當時見到的這些人是散居於南美北岸諸海島上的阿拉瓦克人。
哥倫布同這些土著居民做了交易,以銅鈴、紅帽子、玻璃珠之類的小物品換得了黃金製成的小飾物、棉紗和鸚鵡等等。這項貿易是絕對不平等的交換。
一枚普通的西班牙錢幣就可以換25磅棉紗。後來哥倫布描寫這些居民時說道:「我所見到的所有的人都很年輕……,他們沒攜帶也不懂得鐵的武器可以傷人,當我把劍拿給他們看時。
他們抓住了劍刃,因無知而傷了手指。他們沒有任何鐵器……」船員們在聖薩爾瓦多停留了兩天,也用一些廉價的裝飾品從印第安人那裡換來了食物、淡水。
那位帶來的阿拉伯語言學家在這里是毫無用武之地的。哥倫布他們只是依靠手勢和符號從阿拉瓦克人那裡得知,南邊有一個擁有大量黃金的國王,且在南邊和西邊還有許多這樣的海島。
5、哥倫布故事五
即使在這種艱難的逆境中,哥倫布依舊保持著樂觀的情緒。為了找到一個能通過去到另一個大洋的海峽,他一個個海灣、一條條河流地探查,可是終未能如願。
也許是因為從巴拿馬附近的印第安人那裡得知根本沒有水道或海峽連通兩大洋的緣故,哥倫布放棄了繼續尋找通路的探索,又開始尋找起黃金來了。
可是船隊的情況變得越來越糟,開始是4月中旬,一隻輕快帆船在沙洲上擱淺。接著,另一隻船又被船蛆蛀漏,而且在如此的熱帶高溫下,另兩只船也都面臨著蟲蛀的危險。
在這種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哥倫布命令把船靠在一個避風的海灘上,全體船員勉強度日,因為乘這樣的船想回到伊斯帕尼奧拉島也是完全不可能的。
之後,哥倫布也曾派過兩個人劃獨木舟回聖多明各求援,可是他們卻是一去無音訊。哥倫布關節炎發作卧床不起,耐不住苦苦等待的船員約有一半起來鬧事。
1504年1月初,他們沒經哥倫布允許擅自離開,想回到伊斯帕尼奧拉島去。可是他們的獨木舟又怎經得起海上的大風浪,不久就又都被狂風吹回到牙買加。
『陸』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故事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15世紀歐洲人口膨脹,西方人知道美洲大陸後,使歐洲人有了可以殖民的場所,也有了可以使歐洲經濟發生改觀的土地、礦石和原材料,但同時,這一發現卻導致了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文明的毀滅。14-15世紀歐洲資本主義開始快速發展後,歐洲資本主義對原材料的需求和掠奪的希望促使了新航路開辟,之後歐洲人開始對美洲等進行政治的控制,經濟的剝削和掠奪,宗教和文化的滲透,大量殖民,使該大陸原住民的土地喪失,成為宗主國的殖民地,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逐漸發生消亡。哥倫布一生從事航海活動。先後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地圓說,認為從歐洲西航可達東方的印度和中國。為了印證他的想法,他先後向西班牙、葡萄牙、英國、法國等國的國王尋求協助,以實現出海西行至中國和印度的計劃,但均得不到幫助。
葡萄牙人當時已經對地理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因而拒絕了哥倫布。而此時時西班牙人並沒有足夠的地理知識,在此同時,歐洲國家極需要東南亞的香料和黃金。可通往亞洲的陸路卻為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所阻,海路則要經由南非對開的風暴角——好望角,因此歐洲的君主開始改變以往的想法。
哥倫布在到處游說了十幾年後,於1492年,終於得到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一世的資助。在西班牙國王支持下,先後4次出海遠航(1492~1493,1493~1496,1498~1500,1502~1504)到達了西歐人認為的美洲大陸,他也因此成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開辟了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後到達巴哈馬群島、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達等島。在帕里亞灣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陸。考察了中美洲宏都拉斯到達連灣2000多千米的海岸線;認識了巴拿馬地峽;發現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緯度吹東風,較高緯度吹西風的風向變化。他誤認為到達的大陸是印度,並稱當地人為印第安人。
拓展資料: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西班牙語:Cristóbal Colón;義大利語:Cristoforo Colombo),1450/1451年秋天-1506年5月20日),探險家、殖民者、航海家,出生於中世紀的熱那亞共和國(今義大利西北部)。
當時背景是西方帝國主義抬頭,各歐洲王國開始經濟競賽,紛紛通過建立貿易航線和殖民地來擴充財富。哥倫布的向西航行到達東印度群島的冒險性計劃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在哥倫布1492年的第一次航行中,他在巴哈馬群島的一個他叫做「聖薩爾瓦多」的地方登陸,而不是計劃中的日本。
在後來的三次航行中,哥倫布到達過大安的列斯群島、小安的列斯群島、加勒比海岸的委內瑞拉、以及中美洲,並宣布它們為西班牙帝國的領地。
盡管哥倫布不是第一個到達美洲的歐洲探險家(第一個到達美洲的歐洲探險家是萊夫·埃里克松),但哥倫布的航海帶了第一次歐洲與美洲的持續的接觸,並且開辟了後來延續幾個世紀的歐洲探險和殖民海外領地的大時代。這些對現代西方世界的歷史發展有著無可估量的影響。
『柒』 哥倫布航海小故事
經歷了驚濤駭浪的船員都在甲板上默默祈褥上帝呀,請讓這和煦的陽光一直陪伴我們返回到西班牙吧。 但船隊剛離開海地島不久,天氣就驟然變得十分惡劣了。天空布滿烏雲,遠方電閃雷鳴,巨大的風暴從遠方的海上向船隊撲來。這是哥倫布在航海中遭遇的最大的一次風暴,有幾艘船已經被排浪打翻了,它們只一閃,便沉入了大海的深處。船長悲壯地告訴哥倫布說:「我們將永遠不能踏上陸地了。」 哥倫布知道,或許就要船毀人亡了,他對船長說:「我們可以消失,但資料卻一定要留下來。」
『捌』 哥倫布的故事
1、哥倫布故事一
1492年,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從海上回來,他成了西班牙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國王和王後也把他當作上賓,封他做海軍上將。可是有些貴族瞧不起他。
他們用鼻子一哼,說:「哼,這有什麼稀罕?只要坐船出海,誰都會到那塊陸地的。」在一次宴會上,哥倫布又聽見有人在譏笑他了。「
上帝創造世界的時候,不是就創造了海西邊的那塊陸地了嗎?發現,哼,又算得了什麼!」哥倫布聽了,沉默了好一會兒,忽然從盤子里拿個雞蛋,站了起來。
提出一個古怪的問題:「女士們,先生們,誰能把這個雞蛋豎起來?」雞蛋從這個人手上傳到那個人手上,大家都把雞蛋扶直了,可是一放手,雞蛋立刻倒了。
最後,雞蛋回到哥倫布手上,滿屋子鴉雀無聲,大家都要看他怎樣把雞蛋豎起來。哥倫布不慌不忙,把雞蛋的一頭在桌上輕輕一敲,敲破了一點兒殼,雞蛋就穩穩地直立在桌子上了。
「這有什麼稀罕?」賓客們又譏笑起哥倫布來了。「本來就沒有什麼可稀罕的,」哥倫布說,「可是你們為什麼做不到呢?」賓客們一個個強詞奪理:「雞蛋都破了,那算什麼呢?」
哥倫布卻繼續保持不以為然的態度:「我在剛開始定條件時,曾有說過不允許把雞蛋敲破?」哥倫布離席而去時。
還留下了一句令人回味的話:「我能想到你們想不到的,這就是我勝過你們的地方。」賓客們一時啞口無言。
2、哥倫布故事二
一次,在西班牙關於哥倫布計劃的專門的審查委員會上,一位委員問哥倫布:即使地球是圓的,向西航行可以到達東方,回到出發港,那麼有一段航行必然是從地球下面向上爬坡。
帆船怎麼能爬上來呢?對此問題,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哥倫布也只有語塞。另一方面,當時,西方國家對東方物質財富需求除傳統的絲綢、瓷器、茶葉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黃金。
其中香料是歐洲人起居生活和飲食烹調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產。當時,這些商品主要經傳統的海、陸聯運商路運輸。
經營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團也極力反對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計劃。哥倫布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和計劃,到處游說了十幾年。
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後慧眼識英雄,她說服了國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錢資助哥倫布,使哥倫布的計劃才得以實施。
『玖』 求哥倫布的故事(50字左右)
義大利航海家,先後4次出海遠航發現了美洲大陸,開辟了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證明了大地球形說的正確性。促進了舊大陸與新大陸的聯系。另有俄亥俄州首府以哥倫布命名。
『拾』 哥倫布的探險故事
哥倫布的故事主要是和他發展新大陸有關,新大陸是歐洲人於15世紀末發現美洲大陸及鄰近的群島後對這片新土地的稱呼。在發現新大陸前,美洲大陸對歐洲人來講是陌生的,他們普遍認為整個世界只有歐亞非三個大洲而沒有其他大陸的存在。現在的美國部分地圖就是他發現的~
1493年3月15日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發現新大陸的物質基礎:中國指南針的外傳,歐洲造船業和航海術的發達,為遠洋航行和開辟新航路提供了條件。其中最先取得發展的是葡萄牙人,他們的船隊向東航行;其次是西班牙人,他們另闢海途,轉而西航。
1486年,航海家哥倫布向西班牙國王提出一個大膽的主張,認為按照地圓說,從大西洋向西航行,可以到達中國和印度。這要比東航為近。1492年4月,女王伊薩伯拉與其丈夫斐迪南國王採納了他的建議。派他以王室名義尋找通向東方的航路,授予他「海軍大將」軍銜,預封他為「新發現土地」的「世襲總督」。
8月3日拂曉,哥倫布三艘帆船、87名水手從巴羅斯港出發,69天後到達巴哈馬群島,他取名為「聖薩爾瓦多」(意為「救世主」)。他以為這就是印度,故而把土民稱作「印第安人」。船隊繼續向南,到達古巴和海地。在那裡,他沒找到黃金和香料,只看到一些十分落後的又原始的野蠻人與叢林。1493年3月15日,哥倫布離開西印度群島返回西班牙。以後,他又三次西航到美洲,陸續發現了牙買加、波多黎各、多米尼加等,並到達中美洲的宏都拉斯和巴拿馬等地,為西班牙人的殖民事業打下了基礎。但直到臨死,哥倫布一直為他所發現的是亞洲邊緣地區,而不知道那就是「新大陸」。
以下這本書里有關他發現新大陸的一些細節(但不知道書中說所是否真實)。
《發現新大陸:哥倫布航海探險的故事》
書籍作者:陳太先
圖書出版社:民主與建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