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關於孔子的小故事

關於孔子的小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8 01:52:17

『壹』 關於孔子的小故事

孔子旅行,經過一個村莊,他看到一個老人,一個很老的老人,他從井裡面打水來澆地。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陽又那麼烈。孔子以為這個人可能沒有聽說過現在有機械裝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馬代替人打水,這樣比較容易--所以孔子就過去對老人說;「你聽說過現在有機器嗎?用它們從井裡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12個小時的工作,它們可以在半小時之內就完成。可以讓馬來做這件事情。你何必費這么大的力氣呢?你是一個老人啊。」他肯定有90歲了。

那個老人說;「用手工作總是好的,因為每當狡猾的機器被使用的時候,就會出現狡猾的頭腦。事實上,只有狡猾的頭腦才會使用狡猾的機器。你這不是存心敗壞我嗎!我是一個老人,讓我死得跟生出來的時候一樣單純。用手工作是好的。一個人會保持謙卑。」

孔子回到他的門徒那裡。門徒們問;「您跟那個老人談什麼呢?」

孔子說;「他看起來似乎是老子的門徒。他狠狠地敲了我的頭,而且他的論點好像是正確的。」

子夏是孔子的學生。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現在的山東省莒縣境內)去做地方官。臨走之前,他專門去拜望老師,向孔子請教說: "請問,怎樣才能治理好一個地方呢?" 孔子十分熱情地對子夏說: " 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復雜的事。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簡單了。" 孔子向子夏交代了應注意的一些事後,又再三囑咐說: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這段話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單純追求速度,不要貪圖小利。單純追求速度,不講效果,反而達不到目的;只顧眼前小利,不講長遠利益,那就什麼大事也做不成。子夏表示一定要按照老師的教導去做,就告別孔子上任去了.後來,"欲速則不達"作為諺語流傳下來,被人們經常用來說明過於性急圖快,反而適得其反,不能達到目的。

『貳』 關於孔子的小故事一定要短

1、孔子行禮

年少的孔丘正聚精會神的在窗下讀書,由於天氣太冷,他又穿著單薄的衣服,不時地搓著手。

坐在一旁的母親心痛地說:「孩子,歇一會兒吧!」「好啊!」孔子答應著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當時行禮用的器具),不聲不響地出了屋門。母親忙說:「孩子,外面風大,天又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丘一臉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親,我這是在祭祀神靈,行大禮呢!」「你行大禮干什麼呢?」母親問他。「如果我現在不學好禮儀,長大就不知道怎麼做人了。」母親聽了孔丘的話,驚訝的說不出話來。

2、評贖奴隸

當時在春秋時代,魯國有個規定,凡是到國外旅行去,看到有魯國人在外國被賣為奴隸的,可以花錢把他贖出來,回到魯國後,到國庫去報帳,國庫照付。孔子有一個學生,真的在國外看到有魯國人被賣為奴隸了,就把他贖出來。贖出來以後,他沒到國庫去報帳,別人都說這個人品格高尚。

孔子知道之後,大罵這個學生,說這個學生做錯了。別人奇怪了,做好事嘛,又贖了人,又不去報帳,這不是好事嗎?不是品格高尚嗎?孔子說看問題不能這樣看,他這個做法,實際上妨礙了更多的奴隸被贖出來。

這個人回來後沒有去報帳,將來別人看見做奴隸的魯國人,本想贖他出來,又想,我贖了以後,如果去報帳,別人就要議論:以前某某人不報帳,你去報帳,你的品格不如他。這樣,這個人就可能裝作沒看見,不去贖人了。所以,這個做法就妨礙了更多的魯國奴隸被人家贖買出來,是有害的。

3、落水救人

有一個人掉到水裡去了,孔子的一個學生跳下水去,把人救起來了,家屬感謝他,給他一頭牛,他就收了。別人就議論了:下水救人還要錢?孔子知道了,表揚這個學生,說這個學生做得對,這會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因為救了人之後,人家給錢,是可以收的,於是再有人落水,就有人願意去救。所以要看客觀的效果。

4、孔子學琴

孔子在學習這方面是很虛心,尤為刻苦。有一次孔子隨師襄子學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練了很多日子,師襄子說「可以了」,孔子說:「我已經掌握了這個曲子的彈法,但未得其數」。

又練了很多日子,師襄子又說「可以了,你已於其數」可是孔子仍說「不可以,未得其志」。又過了相當的時間,師襄子認為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認為自己沒有彈好這首樂曲,於是,反復的鑽研,體會琴曲的內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樂曲中表現出來了,才罷休。

他的精神深深的感動了師襄子,直到現在,孔子的名言「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仍是我們的座右銘。

5、孔丘在游歷的時候,碰見三個小孩,有兩個正在玩耍,另一個小孩卻站在旁邊。孔丘覺得奇怪,就問站著的小孩為什麼不和大家一起玩。小孩很認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鬧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會傷人的身體;再退一步說,撕破了衣服,也沒有什麼好處。所以我不願和他們玩。這有什麼可奇怪的呢?」

過了一會幾,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裡面,好久不出來,也不給准備動身的孔丘讓路。孔丘忍不住又問:『你坐在裡面,為什麼不避讓車子?」「我只聽說車子要繞城走,沒有聽說過城堡還要避車子的!」孩子說。

孔丘非常驚訝,覺得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會說話,實在是了不起,於是贊嘆他說:「你這么小的年紀,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

小孩卻回答說:「我聽人說,魚生下來,三天就會游泳,兔生下來,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馬生下來,三天就可跟著母馬行走,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麼大小可言呢?」孔丘不由感嘆他說:「好啊,我現在才知道少年人實在了不起呀!」

『叄』 誰有孔子的小故事,越短越好,最好50字

1、傳說,孔子年少而好禮,有一年的秋天,烏雲滾滾,寒風嗖嗖,落葉從樹上紛紛飄下來,隨風翻飛。這時,年少的孔丘正聚精會神的在窗下讀書,由於天氣太冷,他又穿著單薄的衣服,不時地搓著手。坐在一旁的母親心痛地說:「孩子,歇一會兒吧!」

「好啊!」孔子答應著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當時行禮用的器具),不聲不響地出了屋門。母親忙說:「孩子,外面風大,天又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孔丘一臉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親,我這是在祭祀神靈,行大禮呢!」「你行大禮干什麼呢?」母親問他。「如果我現在不學好禮儀,長大就不知道怎麼做人了。」母親聽了孔丘的話,驚訝的說不出話來。

2、晏嬰是與孔子同時代的政治家,為孔子所敬重。一天,晏嬰的車夫回家後,他的妻子要求離婚,車夫不解,其妻說,我今天在門縫中看到你駕車經過門口,晏嬰那麼矮,做了宰相,名震諸侯,還是那麼朴實無華、自居人下。

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僕役,卻意氣揚揚、傲氣沖天,你這樣沒有出息,所以我要離婚。車夫聽了這番話,就謙虛謹慎、發奮圖強。晏嬰知道後,也努力培養他,後來車夫官拜大夫。

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禮,別人也越尊重他。

3、孔子弟子公孫赤出使齊國,冉求替他的母親向孔子請求補助一些穀米。孔子說:「給她六斗四升。」冉求請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說:「再給她二斗四升。」

冉求認為太少,給了公孫赤母親更多。孔子說:「公孫赤到齊國去,肥馬輕裘,威風凜凜。我聽說過,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幫助他人周急不濟富,對年輕人救急不救窮,這是君子的態度。

4、孔子說,可以和他人說的事但不說,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說的事,卻和他說了,這是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在鄉里間,貌溫恭謙,表現得像個不善言辭的人;當他在祭祀宗廟和議論朝政時很善於明辨,對答如流。

與上大夫談話時,中正而有諍辯,敢於說實話;與下大夫交談時,侃侃而談,和氣而又歡樂;君視朝時,恭恭敬敬,但又威儀中適,不張不弛。根據人的性格特徵和場合說話,這需要仁德、智慧和勇氣。

5、孔子離開曹國到宋國後,就和弟子們在大樹下練習禮儀。宋國的司馬桓魋想要殺掉孔子,就把大樹給砍了。有位弟子催促孔子說:「咱們快點走吧。」

孔子說:「上天既然使我具備聖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樣呢?」順境不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練自己的機會,心存正義、自強不息,感恩桓魋,感恩對手。

『肆』 關於孔子的小故事,越多越簡潔越好

有關孔子的小故事:

1、孔子有許多弟子,其中有一個名叫宰予的,能說會道, 利口善辯。他開始給孔子的印象不錯,但後來漸漸地露出了真相:既無仁德又十分懶惰;大白天不讀書聽講,躺在床上睡大覺。為此,孔 子罵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個弟子,叫澹臺滅明,字子羽,是魯國人,比孔子小 三十九歲.子羽的體態和相貌很醜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開始認為 他資質低下,不會成才。

但他從師學習後,回去就致力於修身實踐, 處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為了公事,從不去會見公卿大夫。後 來,子羽游歷到長江,跟隨他的弟子有三百人,聲譽很高,各諸侯國 都傳誦他的名字。

孔子聽說了這件事,感慨他說:「我只憑言辭判斷 人品質能力的好壞,結果對宰予的判斷就錯了;我只憑相貌判斷人 品質能力的好壞,結果對子羽的判斷又錯了。」

2、子路曾經問孔子:「聽說一個主張很好,是不是應該馬上實行?」

孔子說:「還有比你更有經驗、有閱歷的父兄呢,你應該先向他們請教請教再說,哪裡能馬上就做呢?」

可是冉有也同樣問過孔子:「聽說一個主張很好,是不是應該馬上實行呢?」

孔子卻答道:「當然應該馬上實行。」公西華看見同樣問題而答復不同,想不通,便去問孔子。

孔子說:「冉求遇事畏縮,所以要鼓勵他勇敢;仲由遇事輕率,所以要叮囑他慎重。」

3、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宣傳他的政治主張。有一天,他們駕車去晉國,一個孩子在路當中堆碎瓦片玩,擋住了他們的去路。

孔子說:「你不該在路當中玩兒,擋住我們的車!」

孩子指著地上說:「老人家,您看這是什麼?」

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擺的一座城。孩子又說:「您說,應該是城給車讓路還是車給城讓路呢?」

孔子被問住了,他覺得這孩子很懂禮貌,便問,「你叫什麼名字,幾歲了?」孩子說:「我叫項襄。7歲!」

孔子對學生們說:「項襄7歲懂禮,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4、一次孔子到了鄭國與弟子走散,孔子呆在城牆東門旁發呆。

鄭國有人對子貢說:「東門邊有個人,看他勞累的樣子就像一條「喪家之狗」。子貢把這段話告訴了孔子。

孔子說:「把我的外表說成這樣,實在是誇過頭了。不過說我像條無家可歸的狗,確實是這樣!」

5、楚國某縣尹問孔子弟子,請他談談對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訥小心,一言不發,縣尹只得怏怏而回。

孔子得知後,很不高興,怨道:你為什麼不說:我的老師是個發憤忘食,樂而忘憂的好學者啊!

弟子一聽馬上明白,愧道:"老師,是我糊塗啊,現在我終於明白了。今後若有人再問我,我必遵師囑答之。"

孔子一聽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

『伍』 關於孔子的小故事

有次孔來子受困在陳蔡一帶的地區,源有七天的時間沒有嘗過米飯的滋味。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顏回討來一些米煮稀飯。飯快要熟的時候,孔子看見顏回居然用手抓取鍋中的飯吃。

孔子故意裝作沒有看見,當顏回進來請孔子吃飯時,孔子站起來說:「剛才孟李祖先告訴我,食物要先獻給尊長才能進食,豈可自己先吃呢? 」

顏回一聽,連忙解釋說:「夫子誤會了,剛才我是因看見有煤灰掉到鍋中,所以把弄臟的飯粒拿起來吃了。 」孔子嘆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時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時候。」

(5)關於孔子的小故事擴展閱讀

常言道:「眼見為憑」,但眼睛所見未必是事情的真相,在平日我們可能經常以自己所見而下了判斷,判斷的根據可能依就以往的經驗,而經 驗的形成卻是依每個人不同的背景與各種因素而累積的,或多或少夾帶著個人的主觀意識。

如果只憑所見與經驗,同樣的事件卻因不同人而得到不同的結果。對「人」無形中造成了不必要的傷害;對「事」可能因目標錯誤而功虧一簣。

『陸』 關於孔子的小故事

孔丘六歲時的一天,正和隔壁的阿牛一起玩「禮容」的游戲,這是媽媽徵在教給他的。孔丘扮演相國,阿牛扮演國君。在街上擺出各種陶制的豆、盤等東西——這還是媽媽托臨巷的陶匠伍浮子專門給做的,為此媽媽還給他織了半匹布表示感謝。

陽光照在孔丘的臉上,胖乎乎的有點像蘋果,但卻很嚴肅的樣子,一本正經地對著阿牛鞠躬。忽然阿牛從國君的位置上跳了起來,指著孔丘的背後笑了起來,他正想說話,孔丘抬起頭來,嚴厲地瞪了他一眼,說:「國君怎麼可以在祭祀的時候不守禮節,隨便離座呢?並且還嘻嘻哈哈的,成何體統!」阿牛卻也不管他,仍在笑著,說:「好怪的一個人吶。」孔丘正待再說什麼,卻感到一雙手放在了自己的肩上,他不禁回過頭去。

就在他回過頭的瞬間,孔丘看到了一個今生今世再也沒有忘記的臉孔,這臉孔是這樣的:頭發一綹一綹地沒有綰在一起,額頭上滿是皺紋但下半邊臉很平滑,只是左頰有一道五厘米左右的刀疤,沒有鬍子,眉毛卻很長,一張大圓臉象臉盆一樣,嘴巴楞大。這是臉,再看看他的身上:衣服非常破爛,左袖子乾脆就沒有了。肩上斜背著一個干癟的袋子。頭上、臉上、衣服上沾滿了土,象剛剛從土堆里打過滾又爬了出來一樣。孔丘當即小臉一呆但馬上又鎮定下來,撫著那人的頭說:「叔叔,你一定走了很遠的路吧?不然你的頭發怎麼這么亂呢?你一定是從蠻夷地區過來的,不然你怎麼會這么窮困呢?」那人微微一笑,兩顆七零八落的門牙凄慘地露了出來,說道:「小朋友,你叫什麼名字?」孔丘不答話,卻反問道:「叔叔,你還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呢,這是不合禮節的。」那人當即一楞,轉而一笑回答說:「叔叔確實走了很遠的路,但並不是從蠻夷地區來的,叔叔這么貧困只是因為叔叔不會理財罷了。好了,叔叔已經回答了你的問題,你說你的名字吧。」

孔丘說:「我叫孔丘。今年六歲。」那人又轉向阿牛,說:「你呢?」阿牛往後退了一步,說:「我叫阿牛。」那人說:「你們剛才在玩什麼呢?」「禮容,」孔丘露出了笑容,「還是我媽媽教的呢。可好玩了。」阿牛在一旁嘟囔了一句:「才不好玩呢,要不是他比我高,打不贏他,我才不玩這個呢;還不如捉迷藏好玩。」那人聽了說:「好,你回家吧,今天不玩了。」阿牛歡呼了一聲,跑了。孔丘大聲說:「不行,祭祀還沒完呢,怎麼能走呢。」卻被那人一下子抓住了肩膀,動彈不得。

等阿牛走遠了,那人放鬆了手。孔丘一下子掙開了,大聲說道:「你為什麼不讓我追他?還沒祭祀完呢。」那人也不答他,問道:「孔丘,你喜歡這個游戲嗎?跟叔叔說說原因好嗎?現在基本上沒有小朋友願意玩這種游戲呀,你看,阿牛就不喜歡。」孔丘板起臉來,說道:「這是媽媽教我的,媽媽說『禮』是文王、周公兩個大聖人制訂的,應該好好學習,她還編了『禮容』的游戲讓我玩,這明明很好玩嘛,可他們就是不喜歡。」說完孔丘噘起了小嘴。

那人冷笑一聲,大聲說道:「什麼文王周公,什麼周禮,全是騙人的鬼話;小孩子鳥事不懂,在這里裝模作樣,實在可惡!」說完,一張臉變得猙獰可怖,瞪了孔丘一眼,雖然是在大白天,孔丘還是嚇得「媽呀」一聲,轉頭就跑。剛跑到街角,被一個人抱個正著。抬頭一看,正是母親徵在。

孔丘這才定下神來。只聽母親說道:「這位先生貴姓?為何當街作此等模樣,嚇唬小孩子么?」這時再看那人,已經恢復了常態,聽到徵在發問,好象也覺得不太好意思,低了頭,對徵在行了個禮,說:「對不起夫人,剛才一時發狂,喪失本性,實在也有自己的苦衷,請這位夫人原諒;這位應該是令郎吧?我看他雖是兒童,在玩耍時卻有一種雍容的氣度,所以多說了幾句。請問夫人,令郎玩的游戲是您教他的么?」

徵在微微一笑,說:「正是我教的。」那人面色一整,又對徵在行了個禮,說:「夫人真是大智大賢之人;不過我有一句話不得不說。夫人這樣賢明,應該知道現在世界各國都在努力發展經濟,增強國力,所需要的都是實用型的人才,周禮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諸侯之間爾虞我詐,只有辯士、謀士等人才會吃香,讓孩子學周禮是沒有什麼前途的。」徵在臉色一沉,說:「先生錯了。我雖然是個女人,卻也知道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無愧於心。實用和真理並不是等同的概念;周禮雖然暫時勢微,卻代表著當今世界的良心之所在,和眼下流行的趨利之學分別執掌著社會生活的的兩端,本來周禮就有被淹沒的危險,我怎麼能夠看著這個社會被烏煙瘴氣所吞沒呢?聽先生談吐不凡,肯定也是一個知識分子,難道沒有聽到過『知識分子是社會的良心』這句話嗎?」說完,徵在拉著孔丘就往家走。

走了十來步,只聽後面喊道:「夫人留步!」徵在回過頭來,那人說道:「小子姓李名耳,又名老聃。剛才出言冒犯,請夫人原諒。小子雖然不才,對周禮卻略知一二,願意為令郎做指引;夫人雖是大賢,恐怕對周禮還不如小子知道的多。」

說老實話,徵在對周禮僅僅知道一點點,讓孔丘學習它僅僅是一個美好的願望,一直發愁給孩子找不到好老師,聽到這句話,著實歡喜,連忙回了個禮,極力壓抑著卻也禁不住露出了笑容。說:「那就有勞李先生了。」
* * *

一個周後,孔丘因為有老師指點,學的很快,整天樂呵呵的很興奮的樣子,徵在看了很高興,李耳也對他贊不絕口,原本醜陋陰沉的臉也漸漸有了光彩;顏徵在又給他縫了一件衣服,為他買了牙刷肥皂,打扮好的李耳漸漸顯露出他溫文儒雅的一面,言談舉止之間,自然透露出一股貴族氣息。讓顏徵在很驚詫。

這天下午,顏徵在織完了布,走到孔丘學習的房間,見兩人正在休息,就說道:「這些日子李先生辛苦了。李先生的學識這么淵博,應該是家學吧?」

李耳正在笑著的臉一下子陰沉了下來,露出一種很痛苦的表情,低下頭去,放開了原本按著孔丘肩膀的手,沒有說話。徵在連忙說:「對不起,李先生。」說完就要退出去,只聽見李耳說:「孔夫人請等一等,」徵在停住腳步,「孔夫人,我已經在您家裡住了一個多周,卻還沒有告訴您我的出身來歷,實在很失禮。今天我就給夫人講一下吧。」

李耳出生在一個魯國大族,小的時候受到了很良好的教育,父母一心想讓他成為自己家族的繼承者,就給他僱傭了最好的周禮老師,讓他學六藝,讓他學習各種各樣一個貴族必須具備的品質;李耳也沒有讓父母失望,十六七歲的時候就成為貴族圈子裡最出名的學識淵博者,被人們稱為「周禮之星」、「復興者」、「周公第二」。李耳自己也非常得意,一心想著要在各國貴族中推廣已經沒人理會的周禮,恢復周禮昔日的榮光。可是正當他躊躇滿志的時候,一場變故發生了。

李家的政敵,大夫仲米是一個堅決的反周禮主義者,他原來是個大商人,因為替魯國國君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而被封為大夫,他一直鼓動魯君把商人的地位抬高,但遭到了以李耳父親為首的老貴族的堅決反對。仲米非常想把李氏一家消滅,但卻一直沒有機會。

魯國儲君行冠禮成年的時候,魯君舉辦了一次盛大的狩獵活動,在這次活動中,仲米指使他手下的一名箭手往魯君的旁邊射了一箭。事後,魯君追查此事,仲米便指使手下誣告是李耳的父親所為。就這樣,李家遭到了致命的打擊。李耳的父親被殺頭,母親不久就因為悲傷過度而去世,李耳逃出了魯國。

開始的時候,李耳並沒有絕望,除了悲傷之外,他一心想的就是到別的國家去推行自己的理想,實現自己的偉大報復。但他游歷了很多國家,很少有國君願意推行他的政策,即便有那麼一兩個小國,也是不多長時間就失敗。

在一個叫堍的小國,他和掌權的一派政敵發生了沖突,結果一敗塗地,險些喪了性命,臉上還留下了一個刀疤。這使得李耳心灰意懶,再也不想過問政治,於是就想回到魯國,死在家鄉。在曲阜城外遭到一夥強盜的打劫,情急之下把衣服的左袖子給撕掉了。進城之後,就碰到了孔丘和阿牛在一起玩游戲。

孔丘對周禮的執著和徵在對周禮的信心讓他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時代,也把他心底的一絲希望重新點燃,這才主動要教授孔丘的周禮課程

* * *
李耳在孔丘家已經呆了有六個月了,外面的流言蜚語漸漸地多了起來。說顏徵在終於耐不住寂寞,開始勾引男人了。顏徵在也不在乎。倒是孔丘有一次在外面被一群小孩子圍攻了一番,說他是風流寡婦的兒子。孔丘仗著自己個子比較高,沖了出來。回家以後,抽抽搭搭地跟母親說了,正好李耳也在旁邊,感覺很郁悶。

第二天下午,徵在到李耳房裡找他吃飯的時候,發現房間里空空如也,收拾地乾乾凈凈,一張紙條躺在桌子上,寫著:

「孔夫人:令郎孔丘,師從本人李耳,時逾半載,其藝已成;近日李耳有事在身,不敢請辭,請夫人見諒。」

徵在看了很久。沒有說話。

『柒』 關於孔子和孟子的小故事

孔子小故事

孔子相師

《史記》記載一日孔子子乘著一輛馬車周遊列國。來到一個地方,見有一孩子用土圍成了一座「城」,坐在裡面。孔子就問:「你看見馬車為什麼不躲開呀?」那孩子回答:「人們說您孔老先生上曉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見您卻並不怎麼樣。

因為自古到今,只聽說車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車子的道理呢?」孔子愣了一下,問:「你叫什麼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項橐。」孔子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連串問題來難項橐,但是都被項橐巧妙的化解。

孔子覺得這孩子知識淵博,連自己也辯不過他,只得長嘆一聲,俯下身子對項橐和藹地說:「後生可畏,我當拜你為師。」回頭對弟子們講:「三人行必有我師矣。要不恥下問。」經孔子這一褒獎,項橐便名揚九州,震動朝野。

斷織喻學

孟子最初對學習很有興趣,時間一長就厭煩了,經常逃學。孟母知道後非常生氣,拿起刀來,把織布機上的經線割斷,說道:「你的廢學,就像我割斷織布機上的線,這布是一絲一線織起來的,現在割斷了線,布就無法織成。君子求學是為了成就功名,博學多問才能增加智慧。

你經常逃學怎麼能成為有用之材呢?你今天不刻苦讀書,而是惰於修身養德,今後就不可以遠離禍患,將來不做強盜,也會淪為廝役!」孟母用「斷織」來警喻「輟學」,指出做事必須要有恆心,一旦認准目標,就不為外界所干擾。半途而廢,後果是十分嚴重的。

「斷織喻學」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既驚且懼的鮮明印象,孟子從此旦夕勤學,終於成為我國歷史上的儒學大師。

(7)關於孔子的小故事擴展閱讀: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前後達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相傳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

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屬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再傳弟子。他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是大成至聖,孟子被稱為亞聖。孟子與孔子合稱孔孟其道,多數人稱為「孔孟之道」。

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周遊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隨後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孟子與其弟子的言論匯編於《孟子》一書,是儒家學說的經典著作之一。

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邏輯嚴密,尖銳機智,代表著傳統散文寫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即人性是善的。但孟子只說性善,南宋朱熹補充為「人之初,性本善」,後世有學者提出「性向善」。

『捌』 孔子的小故事,一點就夠,大約50字,快快快快快快!

1 孔子十五歲的時候就立下了一個志願。這個志願是想當官發財嗎?不是的,孔子十五歲的時候,就決定自己一生都要致力於研究學問。

《論語·為政》里就記錄了孔子的話: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孔子好學又善學,他的家庭條件不好,沒有很好的教育環境,但孔子真的很聰明,他利用一切條件學習,而且活學活用。

2 孔子在齊國,有機會欣賞到他認為最美妙的音樂[[韶]]。謂其"盡善矣,又盡美也!"而後大受感動,一連好多天老是想著它,吃肉也沒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對於音樂入迷的情況.後人卻借它來形容貧窮,真是怪哉。

3 在周代的等級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當於下大夫。 孔子是個一舉一動都力求合乎周禮的人。他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在家鄉,他顯得溫和恭順,好像不會說話;在朝見場合,卻長於談論,有些謹慎罷了;在朝廷上,國君不在之時,他與同級官員說話,侃侃而談,理直氣壯;同上級說話,和顏悅色;君主來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4 一個人掉到水裡去了,孔子的一個學生跳下水去,把人救起來了,家屬感謝他,給他一頭牛,他就收了。別人就議論了:下水救人還要錢?孔子知道了,表揚這個學生,說這個學生做得對,這會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因為救了人之後,人家給錢,是可以收的,於是再有人落水,就有人願意去救。所以要看客觀的效果。

5 孔子非常想做更大的事,實現自己的政治理念,所以,他其實是願意做官的。孔子曾經在魯國做過不小的官,把地方治理得都沒人犯法了,還出色地解決了齊國和魯國之間的外交問題,表現出了優秀的政治才能。但後來,魯國的國君不認同他的治國理念, 他也對國君非常失望,自己辭職離開了。

(8)關於孔子的小故事擴展閱讀:

孔子建構了完整的「德道」思想體系:在個體層面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德道思想體系是以性善論(「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為基礎,以立人極(「三極之道」)為旨歸,以人道與天道、地道相會通,人道中庸又適時之變為方法論的完足思想體系。

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對於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政府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孔子晚年時期的最高理想稱之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裡,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為親,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兒女為愛,而是相互敬愛,愛天下所有的人。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孩子們都能獲得溫暖與關懷,孤獨的人與殘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滿意的歸宿。天下沒有欺詐,沒有盜賊,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人人講信修睦,選賢舉能,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內容是「禮」與「仁」,在治國的方略上,他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這種方略把德、禮施之於民,嚴格了等級制,把貴族和庶民截然劃分治者與被治者。打破了貴族和庶民間原有的一條重要界限。

孔子生活在西周宗法禮制傳統較深的魯國,這時周王朝的統治權力已經名存實亡,諸侯間相互爭戰不斷,出現了「王道哀,禮義廢,政權失,家殊俗」的社會現實,「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成了那個時代的特點。

社會矛盾的激化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人的精神和信念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摧殘。這些共同構成了孔子政治思想產生的歷史淵源和社會條件,「仁」與「禮」是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玖』 孔子小故事(100字以內)急求

1、晏平仲善

晏嬰是與孔子同時代的政治家,為孔子所敬重。一天,晏嬰的車夫回家後,他的妻子要求離婚,車夫不解,其妻說,我今天在門縫中看到你駕車經過門口,晏嬰那麼矮,做了宰相,名震諸侯,還是那麼朴實無華、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僕役,卻意氣揚揚、傲氣沖天,你這樣沒有出息,所以我要離婚。

車夫聽了這番話,就謙虛謹慎、發奮圖強。晏嬰知道後,也努力培養他,後來車夫官拜大夫。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禮,別人也越尊重他,從而能做到全始全終,所以孔子由衷地說:「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2、以人為本

孔子家的馬廄發生了火災,孔子退朝回來後問的是「傷人乎」,而沒有先問馬怎麼樣,這就是有名的「不問馬」典故。歷來人們認為,孔子「不問馬」的行為說明了孔子「重人、愛人的人道主義情懷」,代表了「以人為本」的儒學精神。

3、雪中送炭

孔子弟子公孫赤出使齊國,冉求替他的母親向孔子請求補助一些穀米。孔子說:「給她六斗四升。」冉求請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說:「再給她二斗四升。」冉求認為太少,給了公孫赤母親更多。孔子說:「公孫赤到齊國去,肥馬輕裘,威風凜凜。我聽說過,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幫助他人周急不濟富,對年輕人救急不救窮,這是君子的態度。

4、感恩對手

孔子離開曹國到宋國後,就和弟子們在大樹下練習禮儀。宋國的司馬桓魋想要殺掉孔子,就把大樹給砍了。有位弟子催促孔子說:「咱們快點走吧。」孔子說:「上天既然使我具備聖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樣呢?」順境不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練自己的機會,心存正義、自強不息,感恩桓魋,感恩對手。

5、項襄為師

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宣傳他的政治主張。有一天,他們駕車去晉國,一個孩子在路當中堆碎瓦片玩,擋住了他們的去路。孔子說:「你不該在路當中玩兒,擋住我們的車!」孩子指著地上說:「老人家,您看這是什麼?」

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擺的一座城。孩子又說:「您說,應該是城給車讓路還是車給城讓路呢?」孔子被問住了,他覺得這孩子很懂禮貌,便問,「你叫什麼名字,幾歲了?」孩子說:「我叫項襄。7歲!」孔子對學生們說:「項襄7歲懂禮,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