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故事
A.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來歷簡單概括
周文王想滅了商紂,沒有能力,四處找能人,到一個河邊,看到有個版用直鉤釣魚,覺得 很奇怪權,於是過去了解,發現他的見解不一般,就把他招為賢人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句話是在以姜太公的 立場想出來的 歇後語
就是直鉤一定是不能 釣魚,但是如果那隻「魚」是 有另類思想的,那它肯定能看出姜太公的才能和特殊..
那個願者就是周文王
B.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歇後語的故事
姜子牙生活的年代大約在公元前11世紀到10世紀,那是正是商朝末年、周朝初年,相傳他的先祖在1000多年前曾輔佐大禹治水有些功勞。姜子牙家境貧寒,他年輕的時候做過屠夫、賣過酒等等各種小生意。雖然生活困難,但姜子牙志存高遠,他在做生意的時候也不忘學習天文地理知識,研究治國安邦之道,希望有一天能為國家施展才華。
可是姜子牙一生困頓,直到70歲了還是一事無成。後來,姜子牙聽說西伯姬昌、也就是後來的周文王廣施仁政、尊賢納士,正在招攬人才,於是年逾七旬的姜子牙便千里迢迢投奔西岐。到了西岐,姜子牙並沒有馬上跑上門去,他在渭河北岸的磻溪住了下來,並每天到渭河邊垂釣。但是他釣魚的法子與別人不一樣,線不長,魚鉤還是直的,更沒有掛什麼魚餌,而且離開水面上有兩三尺。
姜子牙一邊釣魚一邊還念叨,姜尚釣魚,願者上鉤。有人看了很奇怪,就說你這個釣法,就是一百年也釣不上一條魚。只要有人問,姜子牙就趁機宣傳,曲中取魚非大丈夫所為,我寧肯直中取,不願曲中求。而且我的魚鉤不是為了釣魚,而是為了釣王侯。慢慢的,渭河岸邊有個怪人釣魚的事情就傳開了,時間久了就傳到了姬昌的耳朵里。姬昌經過了解得知年過古稀的姜子牙很有才幹,於是就齋戒沐浴,
帶著重禮前往拜訪。二人經過一番交談,姜子牙縱論天下大勢入木三分,姬昌相見恨晚,立馬拜姜子牙為相國。此後姜子牙輔佐周文王發展經濟、擴大軍隊,姬昌去世後姜子牙又繼續輔佐周武王姬發滅了商朝,從此周朝正式建立。姜子牙也因為大功被周武王封在齊地,所以說姜子牙還是後來齊國的始祖,只不過後來齊國被大夫田和篡位,國君從此成為田姓。
(2)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故事擴展閱讀: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是一個成語,其典故出自晉·苻朗《苻子·方外》。今多比喻心甘情願的落入別人的謀劃。類似的故事有「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成語告訴我們要使別人臣服自己,首先必須提升自己,使自己具有很強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有才能的人來相助。
C.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故事
姜太公釣魚是發生於商周時期的歷史傳說故事。商紂暴虐,周文王決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師傅之命,下界幫助文王。但姜子牙覺得自己半百之齡、又和文王沒有交情,很難獲得文王賞識。於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邊,用沒有魚餌的直鉤釣魚。大家知道,魚鉤是彎的,但是姜子牙卻用直鉤(那其實也不能叫鉤了)、不用魚餌,釣到了很多魚。文王見到了,覺得這是奇人(古代人對奇人都很尊敬的),於是主動跟他交談,發現這真是個大有用之才,招入帳下。後來姜子牙幫助文王和他的兒子推翻商紂統治,建立了周朝。歇後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望採納!
D.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來歷+(簡述)
一個歇後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說的是這樣一個故事:商紂暴虐,周文王決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師傅之命,下界幫助文王。但姜子牙覺得自己半百之齡、又和文王沒有交情,很難獲得文王賞識。於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一河邊,用沒有魚餌的直鉤釣魚。大家知道,魚鉤是彎的,但是姜子牙卻用直鉤(那其實也不能叫鉤了)、不用魚餌,釣到了很多魚。問王見到了,覺得這是奇人(古代人對奇人都很尊敬的),於是主動跟他交談,發現這真是個大有用之才,招入帳下。後來姜子牙幫助文王和他的兒子推翻商紂統治,建立了周朝。
E.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故事和寓意,求完整
姜太公又稱姜尚,字子牙,東海上人。他是周傾商克殷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和西周的開國元勛,是齊國的締造者、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和政治家,被稱為「周師齊祖」「百家宗師」,在中國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姜尚出身低微,前半生可以說是漂泊不定、困頓不堪,但是他卻滿腹經綸、壯志凌雲,深信自己能幹一番事業。聽說西伯姬昌尊賢納士、廣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迢迢投奔西歧。但是來到西歧後,他不是迫不及待地前去毛遂自薦,而是來到渭水北岸的磻溪(今陝西寶雞市陳倉區磻溪鎮)住了下來。此後,他每日垂釣於渭水之上,等待聖明君主的到來。
姜尚的釣法奇特,短干長線,線系竹鉤,不用誘餌之食,釣桿也不垂到水裡,離水面有三尺高,並且一邊釣魚一邊自言自語,「姜尚釣魚,願者上鉤。」一個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掛魚餌的直魚鉤,嘲諷道:「像你這樣釣魚,別說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釣不到一條魚。」姜尚說:「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魚不是大丈夫所為,我寧願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魚鉤不是為了釣魚,而是要釣王與侯。」
後來,他果然釣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興周伐紂迫切需要人才,得知年已古稀的姜尚很有才幹,他齋食三日,沐浴整衣,抬著聘禮,親自前往磻溪應聘,並封姜尚為相。姜尚輔佐文王,興邦立國,幫助姬昌之子周武王姬發,滅掉了商朝。自己也被武王封於齊地,實現了建功立業的願望。姜子牙釣出的可謂是一條「王候大魚」。
成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便源於此。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成語告訴我們要使別人臣服自己,首先必須提升自己,使自己具有很強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有才能的人來相助。
F. 簡述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故事,20字
姜太公用直鉤釣魚,以吸引慧眼識才的武王上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