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包容的故事

包容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8 01:50:39

① 古人關於寬容的故事,簡短精煉

寬容的故事一:佛家禪語
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日晚在禪院里散步,突見牆角邊有一張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違犯寺規越牆出去溜達了.老禪師也不聲張,走到牆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少頃,果真有一小和尚翻牆,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
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傅並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們可以想像聽到老禪師此話後,他的徒弟的心情,在這種寬容的無聲的教育中,徒弟不是被他的錯誤懲罰了,而是被教育了.
寬容的故事二:六尺巷
清朝時期,宰相張廷玉與一位姓葉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兩家毗臨而居,都要起房造屋,為爭地皮,發生了爭執。張老夫人便修書北京,要張宰相出面干預。這位宰相到底見識不凡,看罷來信,立即做詩勸導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母見書明理,立即把牆主動退後三尺;葉家見此情景,深感慚愧,也馬上把牆讓後三尺。這樣,張葉兩家的院牆之間,就形成了六尺寬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張廷玉失去的是祖傳的幾分宅基地,換來的確是鄰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寬容的故事三:總理軼事
有一次,理發師正在給周總理刮鬍須時,總理突然咳嗽了一聲,刀子立即把臉給刮破了。理發師十分緊張,不知所措,但令他驚訝的是,周總理並沒有責怪他,反而和藹地對他說:"這並不怪你,我咳嗽前沒有向你打招呼,你怎麼知道我要動呢?"這雖然是一件小事,卻使我們看到了周總理身上的美德--寬容。
寬容的故事四:香煙故事
有一次,幾個哥們一起去一個朋友家看球。
男人看球,總離不開香煙。直到球賽結束,才發現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抽了三盒煙。朋友的妻也一直在旁邊陪著我們。但是,她竟然什麼也沒說。只是在我們不注意的時候,打開窗子,讓新鮮的空氣進來。我們覺得很奇怪。你怎麼就不管管他和我們這么抽煙?一個哥們兒問道。
朋友妻微微一笑,說:我也知道抽煙有害身體健康,但是,如果抽煙能讓他快樂,我為什麼要阻止?我請願讓我的丈夫能快快樂樂地活到60歲,而不願意他勉勉強強地活到80歲。畢竟,一個人的快樂不是任何時候或者金錢可以換來的。
我們再看到這個朋友的時候,他已經戒煙了。問為什麼,他憨笑著說:她能為我的快樂著想,我也不能讓自己提前20年離開她呀。
故事五:婚姻往事
一位老媽媽在他50周年金婚紀念日那天,向來賓道出了她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訣。她說:"從我結婚那天起,我就准備列出丈夫的10條缺點,為了我們婚姻的幸福,我向自己承諾,每當他犯了這10條錯誤中的任何一項的時候,我都願意原諒他。"有人問,那10條缺點到底是什麼呢?她回答說:"老實告訴你們吧,50年來,我始終沒有把這10條缺點具體地列出來。每當我丈夫做錯了事,讓我氣得直跳腳的時候,我馬上提醒自己:算他運氣好吧,他犯得我可以原諒的那10條錯誤當中的一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婚姻的漫漫旅程中,不會總是艷陽高照,鮮花盛開,也同樣有夏暑冬寒,風霜雪雨。面對生活中的一些小矛盾,如果能像那位老媽媽一樣,學會寬容和忍讓,你就會發現,幸福其實就在你的身邊。
在人生中,寬容實在是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互相寬容的朋友一定風雨同舟;互相寬容的夫妻一定白頭偕老;互相寬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麗。我們,都不妨寬容一些,更寬容一些?

② 包容的故事。。。

我跟你講一個故事。 有一個賣碗的老頭,他走在路上背了一個背包,版背包里都是碗,走兩權步掉了一個碗,他卻頭也不回地往前走,路人問他為什麼頭也不回,老頭說,摔了就摔了,再看也不可能變好。事情已經過去了,咱就要放下,再怎麼回憶,再怎麼說也是徒勞。

③ 包容的成語故事

藏污納垢
污、垢:骯臟的東西。比喻隱藏或包容壞人壞事。

泰山不讓土壤
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所以能那麼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川澤納污
以湖泊江河能容納各種水流的特性。比喻人有涵養,能包容所有的善惡、毀譽。

匿瑕含垢
比喻為長遠利益而能包容大度。

④ 關於寬容的小故事

一、寬容的小故事:

1、《負荊請罪》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盡量不與廉頗發生沖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2、《李斯特義收學員》 :有個姑娘要開音樂會,在海報上說自己是李斯特的學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現在姑娘面前。姑娘驚恐萬狀,抽泣著說,冒稱是出於生計,並請求寬恕。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彈給他聽,並加以指點,最後爽快地說:「大膽地上台演奏,你現在已是我的學生。你可以向劇場經理宣布,晚會最後一個節目,由老師為學生演奏。」李斯特在音樂會上彈了最後一曲。

3、《仁義胡同 》: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說家裡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生爭吵,希望他能借權望來出面解決此事。董篤行看後馬上修書一封,道:「千里捎書只為牆,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家人讀後,覺得董篤行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法。結果兩家共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後,就有了一條胡同,世稱「仁義胡同」。

4、《宰相肚裡能撐船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後任用蔣琬主持朝政。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於言語。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只應不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話了!」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面說贊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有人贊蔣琬「宰相肚裡能撐船」。

5、《張英讓地》:清朝康熙年間有個大學士名叫張英,一天張英收到家信,說家人為了爭三尺寬的宅基地,與鄰居發生糾紛,要他用職權疏通關系,打贏這場官司,張英閱信後坦然一笑,揮筆寫了一封信,,並附詩一首: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有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後,讓出三尺宅基地,鄰居見了,也主動相讓,結果成了六尺巷,這個化干戈為玉帛的故事流傳至今。

二、寬容是人類生活中至高無上的美德。因為寬容包含著人的心靈,因為寬容可以超越一切,因為寬容需要一顆博大的心。因為寬容是人類情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這種情感能融化心頭的冰霜。而缺乏寬容,將使個性從偉大墮落成連平凡都不如。

(4)包容的故事擴展閱讀:

1、通常的「寬容」,即原諒他人一時的過錯,不錙銖必較,不耿耿於懷,和和氣氣地做個大方的人。寬容如水的溫柔,在遇到矛盾時往往比過激的報復更有效。它似一捧清泉,款款地抹去彼此一時的敵視,使人們冷靜下來,從而看清事情的本來緣由。同時,也看清了自己。

2、寬容,不僅融化了彼此的冰凍,更將愛的熱力輻射進對方的心窩。在被某些人評論成「物慾橫流」的時代,自下而上空間正日益縮小的人們所缺的不正是發生在兩匹馬之間的寬容嗎?選擇寬容,也就選擇了理解和溫情,同時也選擇了人生的海闊天空。

3、著名作家房龍在他的名著《寬容》中曾經引用《不列顛網路全書》關於寬容的定義:寬容即允許別人自由行動或判斷;耐心而毫無偏見地容忍與自己的觀點或公認的觀點不一致的意見。我國現代漢語詞典中對寬容的解釋是:寬大有氣量,不計較或不追究。

⑤ 寬容的例子

1、周總理寬容故事

有一次,理發師正在給周總理刮鬍須時,總理突然咳嗽了一聲,刀子立即把臉給刮破了。理發師十分緊張,不知所措,但令他驚訝的是,周總理並沒有責怪他,反而和藹地對他說:這並不怪你,我咳嗽前沒有向你打招呼,你怎?知道我要動呢?這雖然是一件小事,卻使我們看到了周總理身上的美德--寬容。

2、寬容是一種智慧和力量 陶行知先生的四塊糖果

早在半個多世紀之前,陶行知先生就把民主與寬容的思想滲透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讓它們發揮奇妙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並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男孩已經等在那裡了。陶行知掏出一顆糖給這位同學: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接著他又掏出一顆糖,說: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尊重我。

男孩將信將疑地接過第二顆糖,陶先生又說道:據我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

這時,男孩感動得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

陶先生於是又掏出一顆糖:你已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塊。我的糖發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3、寬容是一種智慧和力量 管鮑之交

管仲是春秋時齊國人,長得相貌堂堂,他博古通今,有經邦濟世的才能。年輕時,與鮑叔牙一起做生意,賺了錢分帳時,管仲總是多拿一些。大家都很生氣,鮑叔牙說:管仲不是一個貪小便宜的人,他多拿是因為家裡窮,我是心甘情願讓他多拿的。

後來,管仲參了軍,每次打仗都縮在最後面,撤退時又跑在最前面,別人都罵他是個膽小鬼,鮑叔牙出面制止別人的恥笑,說管仲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家裡有老母親需要他贍養。

管仲聽了這些話,十分感動,說:生我的是我的父母,而能真正了解我的卻是鮑叔牙!從此以後,他們倆結成了生死之交。

卻說齊襄公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糾,母親是魯國人;小兒子叫小白,母親是莒國人。管仲對鮑叔牙說:齊襄公死後,繼承王位的不是糾就是小白,我們倆現在分別去給糾和小白做老師,到時不管他倆誰做國君,咱們倆都相互推薦。

鮑叔牙覺得這主意不錯,於是,管仲就做了公子糾的老師,鮑叔牙做了公子小白的老師。

齊襄公是個昏君,被大臣殺了。當時公子糾在魯國,公子小白在莒國,大臣們決定迎接公子糾回國當國君。

魯國派人送公子糾回國,莒國派人送公子小白回國,管仲怕小白先回國,就追上公子小白,射了他一箭。公子小白假裝中箭,騙過管仲,然後與鮑叔牙快馬加鞭先回到齊國,當了國君,即齊桓公。

魯庄公聽說公子小白當了國君,十分生氣,就派兵攻打齊國,結果大敗而還。在齊國壓力之下,魯國殺了糾,把管仲送回齊國。

齊桓公要鮑叔牙當丞相,鮑叔牙說:管仲這個人有經天緯地的才能,他比我強十倍,希望大王不要記恨他射您一箭,讓他當丞相。

桓公想了想說:好,我先見見他,看看他有什麼能耐。

齊桓公選了個日子,親自把管仲接到宮里,管仲就向齊桓公談起了自己的治國政策。管仲講得頭頭是道,齊桓公聽得津津有味,兩人連續談了三天三夜,齊桓公十分高興,就把所有國家大小事情交給管仲去處理,稱他為仲文。

管仲死後,齊桓公讓鮑叔牙當丞相,鮑叔牙說:我這人善惡分得太明,恐怕難以勝任。齊桓公為了讓鮑叔牙當丞相,就把自己寵愛的三個小人趕出了宮門,鮑叔牙才當了丞相。

4、《三國演義》里有一個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

劉備去世以後,蜀國丞相諸葛亮准備北伐中原。當時蜀國南部,就是雲南貴州交界處,少數民族的大酋長孟獲發動叛亂,諸葛亮決定親自領兵平息叛亂,先解除這後顧之憂。有人建議,派一員大將南下足以消滅孟獲,丞相就不必深入那不毛之地了。但是諸葛亮考慮得更長遠,他要對孟獲恩威並施,以收服人心。

孟獲有萬夫不當之勇,豪俠仗義,在少數民族中很有威望。諸葛亮命令部下,遇到孟獲,千萬不要傷害他,要抓活的。

第一次戰斗,蜀軍在諸葛亮的指揮下逮住了孟獲。當士兵押孟獲進營時,諸葛亮親自給他松綁,還叫人擺酒席款待他。

第二天,諸葛亮陪他參觀蜀軍營地後,問孟獲:我們的軍營怎麼樣?孟獲不僅不贊揚,反而說:不過如此。以前我不知道你的虛實,所以戰敗了。現在我看到了你們的部署,如果放我回去,再戰定能戰勝你們。

諸葛亮笑著,把孟獲放走了。幾天後,孟獲果然帶兵來挑戰,結果又戰敗被俘。為人處世孟獲還是不服輸,諸葛亮又放了他。

孟獲又連續和諸葛亮一戰再戰,一連打了七次,被擒七次。最後一次,孟獲又被押解到蜀軍營帳。士兵傳下諸葛亮的將令說:丞相不願意再見孟獲,下令放孟獲回去,讓他整頓好人馬,再來決一勝負。

孟獲想了很久說:七擒七縱,這是自古以來沒有過的事情,丞相已經給了我很大的面子,我雖然沒有多少知識,也懂得做人的道理,怎麼能那樣不給丞相面子呢!說完跪在地上,流著眼淚說:丞相天威,我們再也不反叛了!

諸葛亮很高興,趕緊把孟獲攙扶起來,請他入營帳,設宴招待,最後客客氣氣地把孟獲送出營門,讓他回去。

自那之後,孟獲死心塌地歸順蜀漢,直到諸葛亮死,他都沒有叛亂。這在客觀上為蜀漢出兵中原掃清了後顧之憂,而且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生活安定和經濟發展有很大促進作用。寬容的智慧:

諸葛亮七擒孟獲,把智慧和寬容演繹得淋漓盡致,贏得了一方長治久安。

寬容是一份接納,海納百川,不計前嫌,以博大的胸懷包容一切,只有能接納世界的人才能得到世界,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就大業,原因就在於他們懂得寬容。

5、寬容是一種智慧和力量 寬大為懷

畢加索對冒充他作品地假畫,毫不在乎,從不講究。看到有偽造他的畫時,最多隻把偽造的簽名塗掉。

我為什麼要小題大做呢?畢加索說,作假畫的人不是窮畫家就是老朋友。我是西班牙人,不能和老朋友為難。而且那些鑒定真跡的專家也要吃飯,而我也沒吃什麼虧。

6:拿破崙的寬容

拿破崙在長期的軍旅生涯中養成了寬容他人的美德。作為全軍統帥,批評士兵的事經常發生,但每次他都不是盛氣凌人的,他能很好地照顧士兵的情緒。士兵往往對他的批評欣然接受,而且充滿了對他的熱愛與感激之情,這大大增強了他的軍隊的戰鬥力和凝聚力,成為歐洲大陸一支勁旅。

在征服義大利的一次戰斗中,士兵們都很辛苦。拿破崙夜間巡崗查哨。在巡崗過程中,他發現一名巡崗士兵倚著大樹睡著了。他沒有喊醒士兵,而是拿起槍替他站起了崗,大約過了半小時,哨兵從沉睡中醒來,他認出了自己的最高統帥,十分惶恐。

拿破崙卻不惱怒,他和藹地對他說:朋友,這是你的槍,你們艱苦作戰,又走了那麼長的路,你打瞌睡是可以諒解和寬容的,但是目前,一時的疏忽就可能斷送全軍。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了一會兒,下次一定小心。

拿破崙沒有破口大罵,沒有大聲訓斥,沒有擺出元帥的架子,而是語重心長、和風細雨地批評士兵的錯誤。有這樣大度的元帥,士兵怎能不英勇作戰呢?如果拿破崙不寬容士兵,那隻能增加士兵的反抗意識,喪失了他本人在士兵中的威信,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

⑥ 關於包容的故事

我給你講一copy個吧.相傳,古代有一位方丈,道行很高.平時為人善良,濟貧救困,廣結善緣,所以深受方圓百里的百姓尊敬和愛戴.話說有一天,山下村中有一少女因與心上人私戀並懷孕,這在古代是傷風敗俗的事,女子一家人都非常氣憤,在責難少女的同時追問男方是誰,少女也不敢說出男友的真實情況,在家人的一再逼問下,少女違心地說是方丈,於是在孩子生下來之後,家人就立即把孩子送到了方丈那裡,並把方丈臭罵了一通.而方丈並沒有申辯,接下了孩子.方丈在人們的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偽善人」」老色鬼」的惡名遠揚.他是走到哪裡,哪裡都有人向他吐唾沫,最難過的是老方丈為了不讓孩子餓著,每天都得拖著年老的身體走街串巷給孩子找奶吃.過了很久,那位少女終於良心發現,家人說出了真相,其男友也站出來承擔了責任,並堅決要求與那女子結婚,於是一家人又找到了方丈,向方丈賠不是,並舉行了賠禮儀式.當別人問起當初為什麼本來不是自己的錯卻要去背那個黑鍋呢,方丈回答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從此,方丈更加受人尊崇,圓寂之後百姓立碑紀念他.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