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大義滅親的故事

大義滅親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8 01:50:37

成語故事 大義滅親的故事字 少一點

衛國石厚的兒子石蠟幫助衛庄公的兒子州吁,殺掉了州吁的哥哥衛桓公,為惡國內。石碏恨兒子大逆不道,設計讓陳國陳桓公除掉了州吁與石厚。

② 古時候有什麼大義滅親的故事

春秋前期,朝歌(今淇縣城)為衛國都。
石碏,春秋時衛國大夫。衛庄公有三個子,大姬完、次姬晉、三州吁。州吁最受庄公寵愛,養成殘忍暴戾的性格,無惡不作,成為朝歌大害。
當時,老臣石碏,為人耿直,體恤百姓疾苦。他幾次勸庄公管教約束州吁,但庄公不聽,州吁作惡日甚。
石碏子石厚,常與州呈並車出獵,為非作歹。石碏大怒,用鞭子抽打他五十下,鎖入房內。石厚越窗逃出,住州吁府內。不回家,仍天天跟著州吁胡作非為,禍害百姓。
庄公死後,姬完繼位,稱衛桓公,石碏見他生性懦弱無為,告老還鄉,不參朝政。此時,州吁更加橫行霸道。公元前719年,州吁聽計石厚,害桓公奪位。州吁、石厚為制服國人,立威鄰國,就賄賂魯、陳、蔡、宋待國,大征青壯年去打鄭國,弄得勞民傷財。當時,朝歌有民謠雲:「一雄斃,一雄尖,歌舞變刀兵,何時見太平?」州吁見百姓不擁戴自己,甚憂。石厚又讓州吁去請其父石出來共掌國政。州吁派大臣帶白壁一雙、白粟五百鍾去請。石碏拒收禮品,推說病重回絕,石厚親自回家請。
石碏早想除掉禍根,為國為民除害。他趁石厚請他參政,假意獻計說,新主即位,能見周王,得到周王賜封,國人才肯服貼。現在陳國國君忠順周王,周王很賞識他,你應該和新主一同去陳國,請陳桓公朝周王說情,周王便會見之。石厚十分高興,便備厚禮赴陳,求陳向周王通融。
見此,石碏割破手指,寫下血書,派人事先送到陳國。血書寫道:「我們衛國民不聊生,固是州吁所為,但我逆子石厚助紂為虐,罪惡深重。二逆不誅,百姓難活。我年老體衰,力不從心。現二賊已驅車前往貴國,實老夫之謀。望貴國將二賊處死,此乃衛國之大幸!」
陳國大夫子針,與石碏有深交,見血書,奏陳桓公,桓公命將州吁、石厚抓住,正要斬首,群臣奏:「石厚為石碏親子,應慎重行事,請衛國自己來問罪」。
石碏知二賊被捉,急派人去邢國接姬晉(州吁之兄)就位(即衛宣公),又請大臣議事。眾臣皆曰:「州吁首惡應殺,石厚從犯可免。」石碏正色道:「州吁罪,皆我不肖子釀成,從輕發落他,難道使我徇私情,拋大義嗎?」從默然,石碏家臣羊肩說:「國老不必怒,我即赴陳辦理此事」。
羊肩到陳殺石厚,石厚說:「我是該殺。請將我囚回衛國,見父後再死。」羊肩說:「我奉你父命誅逆子,想見你父,我把你的頭帶回去見吧!」遂誅之。
石碏為國大義滅親之事,史學家左丘明記之,衛民傳頌至今。 石碏的這種做法得到後人的贊許,後來人們稱這種行為是 「 大義滅親 」 。

③ 大義滅親的故事

春秋前期,朝歌(今淇縣城)為衛國都。
石碏,春秋時衛國大夫。衛庄公有三個子,大姬完、次姬晉、三州吁。州吁最受庄公寵愛,養成殘忍暴戾的性格,無惡不作,成為朝歌大害。
當時,老臣石碏,為人耿直,體恤百姓疾苦。他幾次勸庄公管教約束州吁,但庄公不聽,州吁作惡日甚。
石碏子石厚,常與州呈並車出獵,為非作歹。石碏大怒,用鞭子抽打他五十下,鎖入房內。石厚越窗逃出,住州吁府內。不回家,仍天天跟著州吁胡作非為,禍害百姓。
庄公死後,姬完繼位,稱衛桓公,石碏見他生性懦弱無為,告老還鄉,不參朝政。此時,州吁更加橫行霸道。公元前719年,州吁聽計石厚,害桓公奪位。州吁、石厚為制服國人,立威鄰國,就賄賂魯、陳、蔡、宋待國,大征青壯年去打鄭國,弄得勞民傷財。當時,朝歌有民謠雲:「一雄斃,一雄尖,歌舞變刀兵,何時見太平?」州吁見百姓不擁戴自己,甚憂。石厚又讓州吁去請其父石出來共掌國政。州吁派大臣帶白壁一雙、白粟五百鍾去請。石碏拒收禮品,推說病重回絕,石厚親自回家請。
石碏早想除掉禍根,為國為民除害。他趁石厚請他參政,假意獻計說,新主即位,能見周王,得到周王賜封,國人才肯服貼。現在陳國國君忠順周王,周王很賞識他,你應該和新主一同去陳國,請陳桓公朝周王說情,周王便會見之。石厚十分高興,便備厚禮赴陳,求陳向周王通融。
見此,石碏割破手指,寫下血書,派人事先送到陳國。血書寫道:「我們衛國民不聊生,固是州吁所為,但我逆子石厚助紂為虐,罪惡深重。二逆不誅,百姓難活。我年老體衰,力不從心。現二賊已驅車前往貴國,實老夫之謀。望貴國將二賊處死,此乃衛國之大幸!」
陳國大夫子針,與石碏有深交,見血書,奏陳桓公,桓公命將州吁、石厚抓住,正要斬首,群臣奏:「石厚為石碏親子,應慎重行事,請衛國自己來問罪」。
石碏知二賊被捉,急派人去邢國接姬晉(州吁之兄)就位(即衛宣公),又請大臣議事。眾臣皆曰:「州吁首惡應殺,石厚從犯可免。」石碏正色道:「州吁罪,皆我不肖子釀成,從輕發落他,難道使我徇私情,拋大義嗎?」從默然,石碏家臣羊肩說:「國老不必怒,我即赴陳辦理此事」。
羊肩到陳殺石厚,石厚說:「我是該殺。請將我囚回衛國,見父後再死。」羊肩說:「我奉你父命誅逆子,想見你父,我把你的頭帶回去見吧!」遂誅之。
石碏為國大義滅親之事,史學家左丘明記之,衛民傳頌至今。 石碏的這種做法得到後人的贊許,後來人們稱這種行為是 「 大義滅親 」 。

春秋時期,衛國的州吁殺死哥哥衛桓公,自立為國君。

州吁驅使百姓去打仗,激起人民不滿。他擔心自己的王位不穩定,就與心腹臣石厚商量辦法。

石厚就去問的父親——衛國的大臣石碏(que),怎樣鞏固州吁的統治地位。石碏對兒子說:「諸侯即位,應得到周天子的許可,他的地位就能鞏固。」石厚說:「州吁是殺死哥哥謀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許可,怎麼辦?」石碏說:「陳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陳衛又是友好鄰邦。」石厚沒等父親把話說完,搶著說:「你是說去請陳桓公幫忙?」石碏連連點頭。

州吁和石厚備了許多禮物,卻被陳桓公扣留了。原來,這是石碏的安排。

衛國派人去陳國,把州吁處死。衛國的大臣們為石厚是石碏的兒子,應該從寬。石碏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陳國去,把石厚殺了。史官認為石碏殺了兒子是「大義滅親」。

成語「大義滅親」現在指為了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

合肥地區,敬重嫂子比敬重姐姐還講究,說句把怠慢姐姐的話,還可以原諒;要是說了怠慢嫂子的話,那可是捅了馬蜂窩,不能善罷甘休的。人們常說:「長嫂如母」。老到白鬍子的翁,小到穿開襠褲的娃,都曉得這是因為清官包公的緣故。

那還是宋朝,廬州府出了個清官包拯。這年,包拯巡按到赤桑鎮。嗬,在赤桑鎮,包拯遇到了「咬手」的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大娘,哭奔衙門,狀告包拯侄兒包勉,打死她兒子,摔死她孫子,強奸她兒媳婦,致死人命三條。包拯准了狀,發簽拿人,一連數日,緝拿不到兇犯。包拯為這事,吃不香,睡不穩,顯得更黑更瘦了。

這天,包拯坐衙,仍舊拿不到兇犯。散衙後,他滿臉愁悶地回到家。他妻子——李夫人卻手拿一隻撥浪鼓迎上來,一本正經地說;

「相公,這玩藝是清東西時翻出來的,年深日久也壞了,要這玩藝幹啥?放著還佔地場,我看,不如扔掉了吧!」

包拯從夫人手裡接過撥浪鼓,鄭重地說:

「這,這哪行!」

說罷,端詳著撥浪鼓,那麼凝神,象是看一件罕見稀奇的珍寶。包拯為啥這么喜愛這件玩具呢?這里有包拯孩提時的故事。

原來,包拯是老罕(指最小的兒女)兒子,母親生他時已上了年紀,年老體衰,加上產後受了風寒,一病不起,在包拯未滿月時就死了。嫂嫂憐愛這個未滿月就失去母親的小叔子,就把包拯抱回自己房裡,放在比他小日分的兒子包勉——包拯的侄兒——的搖籃里撫養。嫂嫂心地善良,為人朴實,餵奶先盡小叔子吃,剩多剩少才是自己兒子的。一人奶,兩人吃,自然不夠。「奶不夠,粥來湊」。包勉可是吃米粥長大的。

包拯兩歲時,哥哥從集上買了一隻撥浪鼓回來,拿給包勉玩。小孩家愛新奇玩藝兒。包拯一看到,就要;包勉不給,包拯就哭著要。嫂子看到這情況,一面責備丈夫不該只實一隻,分配不均,一面從包勉手裡奪下撥浪鼓給了包拯。包拯止住哭了,但她自己的兒子卻哭個不住。一看,才知道剛才因為用力過猛,撥浪鼓的蔑把子把包勉的小嫩手拉破了,血糊淋拉的。爺爺心疼大孫子,又要從老罕兒子手裡拿過撥浪鼓,讓嫂嫂攔住了。

「爹,沒娘的阿叔可憐。包勉哭兩聲有啥呢?老輩常說:『葫蘆是吊大的,小孩是哭大的』。就是有個三長兩短的,我還年輕力壯嘛!」

嫂嫂一席話,感動得公公說不出話來,也就沒有從包拯手裡再拿回撥浪鼓。嫂嫂轉身就從書案的香爐里,抓了一把香灰,捻在包勉的傷口上,止住血。從那兒,包勉的手上就留下一條顯眼的疤痕。直到包拯十歲,他父親臨死前,把撥浪鼓交給他,把這件事講述了三遍,讓包拯記住。他才放心地閉上眼睛。之後,包拯就一直把撥浪鼓帶在身邊。

李夫人看著包拯拿著撥浪鼓這樣動感情,又進一步地說:

「相公,這玩藝兒又破又舊,不金不銀的,實是沒有留頭。」

「呸!」包拯動氣了,說:「娘子,你馬不知臉長,怎麼就忘了?從你過門那天起,我就不止一次給你講了嫂子那顆無私的心,和她金子般的語言。這只撥浪鼓是嫂嫂親手給我的,它比金比銀還貴重咧!」

李夫人並不是忘了這件事,而是故意要引起包拯回憶起這事的。原來,包勉知道外面告了他,包拯准了狀。老叔這個人一向鐵面無私,他害怕了,就躲到老嬸身邊,求老嬸給他講情。李夫人自然就答應了。可是,她熟知包拯稟性剛直,怕一時不容情,就想點子來打動包拯的心。

這時,她覺得有門了,就說:

「好吧!撥浪鼓我來好好收藏!相公——」

包拯急躁了,說:

「夫人,有話,你就脆崩點說吧!」

「相公,嫂子就只有包勉這點骨血,念嫂子撫養之恩,赦了包勉吧!讓他改邪歸正,服侍嫂嫂晚年。」

「啊!」

包拯一驚,明白事故點兒出在家裡。李氏拿出撥浪鼓原是為了給包勉講情的,包勉緝拿不到,是「家鬼害家人」。這怎麼能行呢?豈能因包庇自己的骨肉,壞了國法呢?本來,包拯想發怒的,但一想這樣會讓事情更麻煩。於是來了個「老鴨浮水——表面不動」,說:

「這……這……這事,往後再說吧!」

李夫人以為包拯動情了,為包勉擔憂的心也鬆了點。

當天下午,包拯帶著李夫人登衙升堂。讓王朝、馬漢把白發大娘請上堂。包拯說:

「老人家,你叫什麼名字,有什麼冤屈,說出來,我與你做主。」

白發大娘忍著悲痛,說:

「我叫肖劉氏,赤桑鎮人。包勉為強奸我兒媳婦,殺害了我一家三口,請大人為我做主伸冤。」

「肖劉氏,你可看清了,不是壞人冒充包勉的嗎?」

「大人呵,賊子行凶時,我在場。我親耳聽他說,『我是包大人的侄兒,狀子是告不透的。』他殺我兒子時,我親眼看到他左手心中有條又粗又大的疤痕。連我那哭著要娘的兩歲小孫孫,他也不放過,伸出疤痕的左手奪了小嫩手中的撥浪鼓,又伸出右手抓起小孫孫,摔死在地上。兒媳婦被搶走,抵死不從,也被殺死。慘呀,大人啊!」

李夫人聽了,也氣得臉兒發青;包拯聽了,心似刀絞。可他故意說:

「肖劉氏,包勉是我的侄兒,你就原諒點,我給你三百兩俸銀,給你安排好晚年生活。」

好似一聲霹靂,肖劉氏一怔,眼裡淚水沒有了,圓睜著眼,怒斥道:

「呸!我不要你的臭錢,你也甭為我這孤老婆子操心。常言說:『屈死不告狀』,原來你包大人也是『官官相護親為親』,枉有清官的好名聲!」

包拯並不動氣,轉臉對李夫人說;

「娘子,你看這事如何處理?」

李夫人咬著牙,說:

「相公,你照國法發落吧!包勉藏在我後花園。」

「砰」的一聲。包拯一拍驚堂木,叫道;

「帶兇犯!」

「喳!」

聲音一落,包勉就給帶上了大堂。咋會恁快呢?原來,包拯把李夫人帶上街,就命令張龍、趙虎搜查自己的家,沒有李夫人的阻攔,包勉自然被捉拿歸案。包拯計策用得好啊!李夫人想通了,自然交出兇犯;李夫人想不通,也照捉兇犯。

包勉一帶上堂,肖劉氏就叫道:

「正是這賊子,大人你與我做主,替小人兒媳報仇。」

包勉曉得事情不好,哭著向李夫人說:

「老嬸,你答應替侄兒討情的;老嬸,你快向老叔說說吧!」

李夫人掩著臉,哭著說:

「包勉,你的罪孽太重了,老嬸救不了你呀!你不要怨怪老嬸,老嬸給你備了紙錢。」

包勉賊人也有賊智,看看求李夫人不行,就伸出有疤痕的手,只是搖著,想打動包拯。包拯一看,鬍子直抖,便毅然畫下「斬」字,說:

「包勉,你媽留給你的是只『無私』手,你怎麼用這手做歹事呢!國法無情,只有斬了你,才能對得起一世無私的嫂嫂。」

說罷,扔了筆,吩咐行刑。

「喳!」

張龍、趙虎把包勉推出大堂。

包拯對肖劉氏說:

「肖劉氏,斬了包勉,替你那慘死的兒子媳婦伸了冤,只是人死不能復生,本官念你孤苦無依,生活無著,仍將三百兩俸銀給你去安排晚年吧!」

「謝包大人。」

一會,斬了包勉,張龍、趙虎呈上一顆血頭,包拯一見,一改他往日那種剛硬的性子,放聲呼陶大哭,淚水如斷線的珠子。還在飲泣的李夫人,止住了悲傷,說:

「相公,包勉已正法了,你還哭什麼呢?」

老包說:

「包勉被正法,他是罪有應得。我哭,是對不起嫂子呵!嫂子不僅用乳汁把我喂大,而且也給了我一顆無私的心。我光知道報嫂子恩情,對侄兒一味寵愛,沒有教育好侄子,以至使他犯下大罪。我對不起嫂嫂呵!」

說著,又哭;越哭,越傷心。李夫人只得勸說:

「相公,你要以身體為重。嫂嫂深明大義,她也不會怪罪你的。我們還是多想想嫂嫂的晚年吧,一個人夠凄苦的。」

包拯停住了哭泣,說:

「啊,這你就把心放到肚裡吧。我早考慮好了。嫂嫂,我來供養。『長—一嫂——如——母』,『敬—一嫂—一似—一母』,往後,你也得記住。」

「是!」

④ 大義滅親這個成語故事的意思

故事:(出處)《左傳 隱公 四年》記載,衛國大夫石碏的兒子石厚與公子州吁同謀弒桓公,後來石碏殺掉石厚,《左傳》稱贊石碏的行動為「大義滅親」。

意思:後泛指為了維護正義,對為非作惡的親屬不徇私情,使受到應得的制裁。

大義滅親,讀音dà yì miè qīn。

【近義詞】:大公無私、不徇私情

1、大公無私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dà gōng wú sī,指辦事公正,沒有私心,現多指從集體利益出發,毫無個人打算。

用法:他大公無私的行動,感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2、不徇私情,拼音是bù xùn sī qíng,意思是指不曲從私人交情,比喻為人公正,秉公處事。

用法:就算她曾幫助你陞官發財,可是你現在這樣包庇她,不就是改變了你為人處事不徇私情的風格嗎?

(4)大義滅親的故事擴展閱讀:

【反義詞】:徇情枉法、徇私舞弊

1、徇情枉法,拼音xùn qíng wǎng fǎ,徇:曲從;枉:使歪曲。曲從私情,歪曲和破壞法律,胡亂斷案。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亂判斷了此案。

2、徇私舞弊,釋義徇:曲從;舞:舞弄,耍花樣。為了私人關系(或自身利益)而使用欺騙(他人)的方法做違法亂紀的事。

用法:許多公益廣告都在提倡樹新風、講正氣,希望隨著全民意識的逐漸提高,徇私舞弊的事情越來越少。

⑤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義滅親事件有哪些

歷史上著名的大義滅親的行為有很多,大多都是為了因為親人違反了道德法律,而不得不殺掉。以證清廉。就像是春秋時期衛國庄公死後,衛恆公上位。州吁與石碏之子石厚密謀殺害桓公篡位,請教石碏,石碏恨兒子大逆不道,除掉他倆。

這就是適得其反了,這個大義滅親也使得自己的官位不保。牽連他人。所以,沒有任何的意義所在。也是後人評價高真行愚蠢的話題。

⑥ 關於大義滅親的故事

春秋前期,朝歌(今淇縣城)為衛國都。

石碏,春秋時衛國大夫。衛庄公有三個子,大姬完、次姬晉、三州吁。州吁最受庄公寵愛,養成殘忍暴戾的性格,無惡不作,成為朝歌大害。

當時,老臣石碏,為人耿直,體恤百姓疾苦。他幾次勸庄公管教約束州吁,但庄公不聽,州吁作惡日甚,且享受過程。

碏子石厚,常與州吁並車出獵,為非作歹。石碏大怒,用鞭子抽打他五十下,鎖入房內。石厚越窗逃出,住州吁府內。不回家,仍天天跟著州吁胡作非為,禍害百姓。

庄公死後,姬完繼位,稱衛桓公,石碏見他生性懦弱無為,告老還鄉,不參朝政。此時,州吁更加橫行霸道。公元前719年,州吁聽計石厚,害桓公奪位。州吁、石厚為制服國人,立威鄰國,就賄賂魯、陳、蔡、宋待國,大征青壯年去打鄭國,弄得勞民傷財。

當時,朝歌有民謠雲:「一雄斃,一雄尖,歌舞變刀兵,何時見太平?」州吁見百姓不擁戴自己,甚憂。石厚又讓州吁去請其父石碏出來共掌國政。州吁派大臣帶白壁一雙、白粟五百鍾去請。石碏拒收禮品,推說病重回絕,石厚親自回家請。

石碏早想除掉禍根,為國為民除害。他趁石厚請他參政,假意獻計說,新主即位,能見周王,得到周王賜封,國人才肯服貼。陳國國君忠順周王,周王很賞識他,你應該和新主一同去陳國,請陳桓公朝周王說情,周王便會見之。石厚十分高興,便備厚禮赴陳,求陳向周王通融。

見此,石碏割破手指,寫下血書,派人事先送到陳國。血書寫道:「我們衛國民不聊生,固是州吁所為,但我逆子石厚助紂為虐,罪惡深重。二逆不誅,百姓難活。我年老體衰,力不從心。現二賊已驅車前往貴國,實老夫之謀。望貴國將二賊處死,此乃衛國之大幸!」

陳國大夫子針,與石碏有深交,見血書,奏陳桓公,桓公命將州吁、石厚抓住,正要斬首,群臣奏:「石厚為石碏親子,應慎重行事,請衛國自己來問罪」。

石碏知二賊被捉,急派人去邢國接姬晉(州吁之兄)就位(即衛宣公),又請大臣議事。眾臣皆曰:「州吁首惡應殺,石厚從犯可免。」石碏正色道:「州吁罪,皆我不肖子釀成,從輕發落他,難道使我徇私情,拋大義嗎?」從默然,石碏家臣羊肩說:「國老不必怒,我即赴陳辦理此事」。

羊肩到陳殺石厚,石厚說:「我是該殺。請將我囚回衛國,見父後再死。」羊肩說:「我奉你父命誅逆子,想見你父,我把你的頭帶回去見吧!」遂誅之。

(6)大義滅親的故事擴展閱讀

大義滅親的法律規定

對於證人作證方面較大的突破,是擬規定除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的案件外,一般案件中近親屬有拒絕作證的權利。但近親屬僅限父母、子女和配偶。

此前曾有案例:弟弟為了籌集哥哥上大學的費用而偷竊了室友4萬元。在警方的動員下,哥哥將弟弟騙出,埋伏的警察將弟弟抓獲。哥哥的大義滅親之舉受到了社會的強烈譴責。

「大義滅親的立法理念」,於保蔽罪相互制約,中國「親親相隱」與禍滅九族是相輔相成的。

「某些情況下近親屬可以拒絕作證,威震違法行為的是:按包蔽罪論處!

這是一種體現『以人為本』精神的規定。」陳光中說。

⑦ 大義滅親的故事

【出自】:《左傳·隱公四年》:「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
[編輯本段]典 故
春秋前期,朝歌(今淇縣城)為衛國都。
石碏,春秋時衛國大夫。衛庄公有三個子,大姬完、次姬晉、三州吁。州吁最受庄公寵愛,養成殘忍暴戾的性格,無惡不作,成為朝歌大害。
當時,老臣石碏,為人耿直,體恤百姓疾苦。他幾次勸庄公管教約束州吁,但庄公不聽,州吁作惡日甚。
石碏子石厚,常與州呈並車出獵,為非作歹。石碏大怒,用鞭子抽打他五十下,鎖入房內。石厚越窗逃出,住州吁府內。不回家,仍天天跟著州吁胡作非為,禍害百姓。
庄公死後,姬完繼位,稱衛桓公,石碏見他生性懦弱無為,告老還鄉,不參朝政。此時,州吁更加橫行霸道。公元前719年,州吁聽計石厚,害桓公奪位。州吁、石厚為制服國人,立威鄰國,就賄賂魯、陳、蔡、宋待國,大征青壯年去打鄭國,弄得勞民傷財。當時,朝歌有民謠雲:「一雄斃,一雄尖,歌舞變刀兵,何時見太平?」州吁見百姓不擁戴自己,甚憂。石厚又讓州吁去請其父石出來共掌國政。州吁派大臣帶白壁一雙、白粟五百鍾去請。石碏拒收禮品,推說病重回絕,石厚親自回家請。
石碏早想除掉禍根,為國為民除害。他趁石厚請他參政,假意獻計說,新主即位,能見周王,得到周王賜封,國人才肯服貼。現在陳國國君忠順周王,周王很賞識他,你應該和新主一同去陳國,請陳桓公朝周王說情,周王便會見之。石厚十分高興,便備厚禮赴陳,求陳向周王通融。
見此,石碏割破手指,寫下血書,派人事先送到陳國。血書寫道:「我們衛國民不聊生,固是州吁所為,但我逆子石厚助紂為虐,罪惡深重。二逆不誅,百姓難活。我年老體衰,力不從心。現二賊已驅車前往貴國,實老夫之謀。望貴國將二賊處死,此乃衛國之大幸!」
陳國大夫子針,與石碏有深交,見血書,奏陳桓公,桓公命將州吁、石厚抓住,正要斬首,群臣奏:「石厚為石碏親子,應慎重行事,請衛國自己來問罪」。
石碏知二賊被捉,急派人去邢國接姬晉(州吁之兄)就位(即衛宣公),又請大臣議事。眾臣皆曰:「州吁首惡應殺,石厚從犯可免。」石碏正色道:「州吁罪,皆我不肖子釀成,從輕發落他,難道使我徇私情,拋大義嗎?」從默然,石碏家臣羊肩說:「國老不必怒,我即赴陳辦理此事」。
羊肩到陳殺石厚,石厚說:「我是該殺。請將我囚回衛國,見父後再死。」羊肩說:「我奉你父命誅逆子,想見你父,我把你的頭帶回去見吧!」遂誅之。
石碏為國大義滅親之事,史學家左丘明記之,衛民傳頌至今。 石碏的這種做法得到後人的贊許,後來人們稱這種行為是 「 大義滅親 」 。

⑧ 大義滅親的例子

大義滅親的由來
腹朜大義滅親
墨家有一個領袖叫腹朜,居住在秦國。他的兒子殺了人。秦國的惠王(對他)說:「先生你的年事已高,又沒有別的兒子。寡人已經命令官吏不殺你的兒子了。先生你這件事就聽我的吧。」腹朜(月改黃)回答道:「墨家的法律說:『殺人的人處死,傷人的人處刑。』這是用來禁止殺人和傷人。而禁止殺人和傷人的法,是天下(人應該遵守)的大義啊。王您雖為了他開恩而命令官吏不要殺他,腹朜(月改黃)我卻不可以不按照墨家的法行事。」腹朜(月改黃)不聽惠王的,還是殺了兒子。兒子,每個人私人所愛啊,忍受私利而行大義,領袖[腹朜(月改黃)]可說是公道啊。
原文:
墨子有巨子腹朜,居秦,其子殺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長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誅矣,先生之以此聽寡人也。」腹朜對曰:「墨者之法曰:『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此所以禁殺傷人也。夫禁殺傷人者,天下之大義也,王雖為之賜,而令吏弗誅,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許惠王而遂殺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義,巨子可謂公矣。

⑨ 大義滅親這個成語故事內容,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要短一點)

春秋衛國庄公死後,衛桓公即位,州吁與石厚密謀殺害桓公篡位,請教石碏,石碏恨兒子大逆不道,除掉他倆。

⑩ 大義滅親的典故

出自《左傳·隱公 四年》的大義滅親 ,講述的是「春秋 時衛國大夫石碏曾 經勸諫衛庄公,希 望教育好庄公之子 州吁。庄公死,衛 桓公即位,州吁與 石碏之子石厚密謀殺害桓公篡位,為 確保王位坐穩,派石厚去請教石碏。 石碏恨兒子大逆不道,設計讓陳國陳 桓公除掉了州吁與石厚。」的故事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