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的故事
㈠ 呂蒙的故事
呂蒙夢中學習的故事:孫權勸呂蒙多學習經典,於是呂蒙便潛心博覽群書,而以《易經》為主要學習對象。呂蒙經常因酒醉而坐在已逝世的孫策的舊座位上,有時更沉沉睡去。一次在他沉睡中,竟然將《易經》誦讀了一遍,然後驚醒。
眾人問他驚醒的原因,他便說:「我剛才夢見伏羲、周文王、周公,與我談論世代治亂興衰之事,與及日月宇宙變化之理,無一不是精妙之極;他們不是只談空話,純粹誦讀文章而已。」於是大家都知道呂蒙曾經在睡夢中誦讀《易經》之事。
㈡ 呂蒙和呂蒙正的簡短小故事
1.呂蒙的簡短小故事
魯肅繼周瑜掌管吳軍後,上任途中路過呂蒙駐地,呂蒙擺酒款待他。魯肅還以老眼光看人,覺得呂蒙有勇無謀,但在酒宴上兩人縱論天下事時,呂蒙不乏真知灼見,使魯肅很受震驚。酒宴過後,魯肅感嘆說:「我一向認為老弟只有武略,時至今日,老弟學識出眾,確非吳下阿蒙了。」呂蒙說:「士別三日,就需要刮目相看啦!「
2.呂蒙正的簡短小故事
呂蒙正剛被任命為副宰相,第一天入朝走馬上任,意氣風發地邁著方步走在大殿上,突然聽到有人說:「這小子也當上了參知政事呀?」面對這盆當頭冷水,呂蒙正裝作沒有聽見,走了。但是,與呂蒙正要好的同事很不滿,要追查此人是誰。呂蒙正急忙制止,不讓追查。
下朝以後,呂蒙正的有些同事仍然憤憤不平,後悔當時沒有逮住那人。呂蒙正則說:「如果知道他的姓名,就會終身不能忘記,不如不知道為好。」
(2)呂蒙的故事擴展閱讀
呂蒙(179年—220年),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呂家崗)。
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以膽氣稱,累封別部司馬。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於南郡,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
後進占荊南三郡,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中奮勇抵抗張遼軍追襲,並於濡須數御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勛殊隆。不久後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歲。
呂蒙發憤勤學的事跡,成為了中國古代將領勤補拙、篤志力學的代表,與其有關的成語有「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吳下阿蒙」等。
呂蒙正(公元944年 - 公元1011年),字聖功,河南洛陽人,本貫東萊。北宋初年宰相。
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丁丑科狀元。呂蒙正中狀元後,授將作監丞,通判升州。後三次登上相位,封許國公,授太子太師。呂蒙正寬厚正直,對上遇禮敢言,對下則寬容有雅度。卒於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謚文穆,贈中書令。
㈢ 孫權和呂蒙的故事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呂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縣(今安徽阜南東南)人,少年時即隨姊夫鄧當渡江。呂蒙的姊夫鄧當為孫策部將,呂蒙年僅十五六歲即隨軍出征。鄧當死後,呂蒙代領其眾,隨孫權征戰各地。與劉表部將黃祖作戰時,呂蒙為先鋒,陣斬陳就,受任橫野中郎將,賜錢千萬,在赤壁之戰中,呂蒙與周瑜、程普擊敗曹軍,圍曹仁於南郡,曹仁敗走,進據南郡,晉位偏將軍,任潯陽縣令。
呂蒙初不習文,孫權開導他和另一個勇將蔣欽說:「你們如今都身居要職,掌管國事,應當多讀書,使自己不斷進步。」呂蒙推託說:「在軍營中常常苦於事務繁多,恐怕不容許再讀書了。」孫權耐心指出:「我難道要你們去鑽研經書做博士嗎?只不過叫你們多瀏覽些書,了解歷史往事,增加見識罷了。你們說誰的事務能有我這樣多呢?我年輕時就讀過《詩經》、《尚書》、《禮記》、《左傳》、《國語》,只是不讀《周易》。自我執政以來,又仔細研究了
『三史』
(《史記》、《漢書》、《東觀漢記》)及各家的兵法,自己覺得大有收益。像你們二人,思想氣質穎悟,學習一定會有收益,怎麼可以不讀書呢?應該先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以及『三史』。孫子曾經說過:『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空想,沒有好處,還不如去學習。』東漢光武帝擔任著指揮戰爭的重擔,仍是手不釋卷。曹操也說自己老而好學。你們為什麼偏偏不能勉勵自己呢?」呂蒙從此開始學習,專心嘞奮,他所看過的書籍,連那些老儒生也趕不上。
魯肅繼周瑜掌管吳軍後,上任途中路過呂蒙駐地,呂蒙擺酒款待他。魯肅還以老眼光看人,覺得呂蒙有勇無謀,但在酒宴上兩人縱論天下事時,呂蒙不乏真知灼見,使魯肅很受震驚。酒宴過後,魯肅感嘆道:「我一向認為老弟只有武略,時至今日,老弟學識出眾,確非吳下阿蒙了。」呂蒙道:「士別三日,但更刮目相看。老兄今日既繼任統帥,才識不如周公瑾
(周瑜),又與關羽為鄰,確實很難。關羽其人雖已年老卻好學不倦,讀《左傳》朗朗上口,性格耿直有英雄之氣,但卻頗為自負,老兄既與之相鄰,應當有好的計策對付他。」他為魯肅籌劃了三個方案,魯肅非常感激地接受了。
㈣ 關於呂蒙的故事簡寫
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沒有文化知識,孫權鼓勵他學習史書與兵法。呂蒙總是推說軍隊事多沒有時間學習,
孫權說:「時間嘛,要自己去擠出來。從前漢光武帝在
行軍作戰的緊張關頭,手裡還總是拿著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為什麼你就沒有時間呢?」
停了停,
孫權又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並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
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罷了。」
呂蒙問:「可我不知道應該去讀哪些書?」
孫權聽了,微笑著說:「你可以先讀些《孫子》、《六韜》等兵法書,
再讀些《左傳》、《史記》等一些歷史書,這些書對於以後帶兵打仗很有好處。」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從此手不釋卷,並堅持不懈。最後做了吳國的主將,有勇有謀,屢建奇功。
㈤ 關於呂蒙的故事,謝謝
關羽水淹七軍、生擒於禁、龐德,這些戰績使他愈發驕傲輕敵。東吳的年輕將領陸遜利用了這一點。他備禮呈書給關羽,口氣極為謙恭,這使得原就輕視陸遜的關羽放鬆了警惕,不復有江東之憂,他撤走了荊州(今湖北荊門)的大半兵馬去攻打樊城。結果呂蒙乘機而入,偷襲成功,兵不血刃就佔領了荊州。
關羽聞訊大怒,回師要奪荊州。東吳雖已佔領荊州,但形勢是很嚴峻的,因為關羽現在力量尚強,荊州是其老巢,他的復奪之志正盛,雙方一旦交手,結果實難預料。這時東吳大將呂蒙顯示了他傑出的戰略才能,他運用瓦解軍心的戰術,成功地擊潰了關羽之軍,並最終俘虜了關羽,從而使東吳在荊州之戰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呂蒙佔領荊州後,立刻傳令軍中:「如有妄殺一人,妄取民間一物者,定按軍法。」並且城中各級官吏,原封不動留任。他又將關羽家屬專門保護起來,優厚供養。呂蒙的軍令的確是嚴格無情的。他的一位同鄉士卒因為拿了百姓的箬笠蓋鎧甲,被抓獲,呂蒙說:「你雖是我同鄉,但我號令已出,你既違反,當按軍法。」當即推下斬首,自此三軍震動,東吳兵士再也不敢騷擾百姓。過了幾天,呂蒙又傳下號令;凡隨關羽出征的將士之家,按月供給糧米,有患病者,派醫治療。結果「軍屬」們對東吳感激涕零,個個安居不動。
再說關羽,一路之上氣急敗壞,他先派了一個使者前去質問呂蒙的背信棄義。關羽使者到後,呂蒙親自出城迎接,待以賓禮,並解釋說奉上差遣,不得自主。設宴款待後,送使者回館驛休息。這時隨征將士的家屬紛紛來使者處打探,並讓使者傳書傳盲,都說家門無恙,衣食不缺。使者回軍中後,將士們一聽說家中安好、呂蒙照顧周到,個個都很欣喜,全無戰心。
在行軍的路上,關羽軍中就有不少將士逃回荊州。及與東吳之軍交戰,呂蒙除了派幾路兵馬夾攻之外,又將城中將士的親屬都叫了出來,在山上喊話。四山之上,都是荊州士兵,呼兄喚弟,覓子尋爺,喊聲不住。這樣一來,關羽軍心渙散,將士們都循聲而去,無心作戰。關羽喝止不住,軍隊不戰自潰。關羽遂奔麥城。
小小麥城被圍,無有外援,關羽突圍不出,父子最終雙雙被擒。
㈥ 江革和呂蒙的故事是什麼
漢朝時候有個人姓江名革,字次翁。他從小就沒了父親,與母親同住,相依為命。那時候天下很不太平,亂世中盜賊很多,江革只好背著母親離家逃難去。沒承想,在路上,幾次遇上了劫賊,都要把江革抓走,江革總是流著眼淚說:「我有老母年邁,需要人供養,請各位放我一條生路吧。」劫賊動了惻隱之心,也不忍殺害他了。後來江革輾轉到了下邳地方,更加窮困,連衣裳鞋子都買不起,便使盡一切辦法去做幫工出賣力氣,掙了錢來養母,這樣,凡是母親使用的東西,仍舊一樣也不缺少。後來,母親還是去世了,江革一面思念母親,一面惟恐母親九泉下孤獨,就悲傷地住到了母親墓旁,日夜相伴,睡覺時連孝服也不脫。後來有人見到他的孝行深篤,就舉薦了他「孝廉」(孝廉:選拔官吏的一種科目,由各郡推舉那些孝順清廉的人充任官職),最後還做到了諫議大夫的官(諫議大夫:掌議論的官)。
呂蒙【成語】吳下阿蒙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多來推託。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去研究儒家經典當博士嗎!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事務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以為大有益處。」呂蒙於是開始學習。到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論議,十分驚奇地說:「你現在的在政治與軍事方面才乾和謀略,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呂蒙說:「和讀書人分別幾日,就要重新另眼相看,長兄知道這件事為什麼這么晚呢!」魯肅於是叩拜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然後就告別了。
㈦ 關於呂蒙的故事簡寫
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沒有文化知識,孫權鼓勵他學習史書與兵法。呂蒙總是推說軍隊事多沒有時間學習,
孫權說:「時間嘛,要自己去擠出來。從前漢光武帝在
行軍作戰的緊張關頭,手裡還總是拿著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為什麼你就沒有時間呢?」
停了停, 孫權又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並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 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罷了。」
呂蒙問:「可我不知道應該去讀哪些書?」
孫權聽了,微笑著說:「你可以先讀些《孫子》、《六韜》等兵法書,
再讀些《左傳》、《史記》等一些歷史書,這些書對於以後帶兵打仗很有好處。」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從此手不釋卷,並堅持不懈。最後做了吳國的主將,有勇有謀,屢建奇功。
㈧ 呂蒙故事名稱。
呂蒙年輕時,曾因部下的事被江夏太守蔡遺告發,他一點也不怨恨。後來,豫章太守顧邵去世,孫權詢問他應該讓誰接替顧劭,他推薦蔡遺。孫權見他不念前嫌,十分高興,笑著對他說:「君欲為祁奚耶」?於是用之。
㈨ 呂蒙的故事
1、不計前嫌
呂蒙年輕時,曾因部下的事被江夏太守蔡遺告發,他一點也不怨恨。後來,豫章太守顧邵去世,孫權詢問他應該讓誰接替顧劭,他推薦蔡遺。孫權見他不念前嫌,十分高興,笑著對他說:「君欲為祁奚耶」?於是用之。
2、容忍甘寧
大將甘寧性情粗暴,輕於殺戮,不但經常違背呂蒙的心意,而且不時違犯孫權的命令。孫權對此,頗為惱火,呂蒙卻總是為他說情,他認為,「天下未定,斗將如寧難得,宜容忍之。」孫權聽了呂蒙的話,厚待甘寧。後來,甘寧果然為東吳出了大力,立了大功。
後甘寧廚房下一小童犯了過失。逃到呂蒙那裡,呂蒙怕他遭甘寧殺害,便將其藏匿起來,沒有馬上將他送回。後甘寧帶著禮物來拜謁呂蒙的母親,要升堂見母時,呂蒙才叫出那小童來還給甘寧,甘寧答應不殺他。
可是,過了一會兒,回到船上,甘寧卻把小童捆在桑樹上,親自挽弓將他射死。然後,下令船上的人加固船的纜繩,自己解下衣服卧在船中。呂蒙聞後大怒,鳴鼓聚兵,准備上船進擊甘寧。甘寧聽到動靜,故意躺著不起來。
呂蒙的母親光著腳跑來勸阻呂蒙:「至尊待汝如骨肉,屬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殺甘寧?寧死之日,縱至尊不問,汝是為臣下非法。」呂蒙平日非常孝敬,聽了母親的話,心裡明白過來。他親自來到甘寧船上。
笑著招呼:「興霸,老母待卿食,急上!」甘寧滿面羞愧,流著淚對呂蒙哽咽著說:「負卿」。於是,便去見呂蒙的母親,並跟呂蒙歡宴竟日。
(9)呂蒙的故事擴展閱讀:
呂蒙後世地位
建中三年(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吳武威將軍南郡太守孱陵侯呂蒙」。
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張遼、關羽、張飛、周瑜、陸遜、鄧艾、陸抗而已。及至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呂蒙。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呂蒙亦位列其中。
呂蒙(178年—220年),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呂家崗)。
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以膽氣稱。鄧當死後,呂蒙統領其部眾,拜別部司馬。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於南郡,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
後進占荊南三郡,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中掩護孫權逃生,並於濡須數御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勛殊隆。不久後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歲。
㈩ 短一點 呂蒙的故事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起初,孫權對大將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軍中事務,不能不學習!」呂蒙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辭。
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鑽研經書成為傳授經書的官嗎!只不過要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要說事務多,誰像我事務多?我常常讀書,自己感到十分有收效的地方。」
於是呂蒙開始進行學習。等到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研討論議事,十分驚奇地說:「以你現在的才乾和謀略來看,你不再是原來吳地的阿蒙了!」
呂蒙說:「對於有志氣的人,分別了數日之後就應重新另眼看待他的才能,大哥知道這件事太遲了啊!」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然後告別而去。
後以「吳下阿蒙」稱譽別人變化很大,長進明顯;或反其意而用之,謙指自己毫無長進,也作「阿蒙吳下」。
金元敏之《讀裕之弟詩稿》:「吳下阿蒙非向日,新篇爭遣九泉知。」清黃景仁《聞稚存丁母優》:「阿蒙吳下還依舊,他日登堂欲拜難。」
(10)呂蒙的故事擴展閱讀:
一、典故出自:《孫權勸學》
1、簡介:
《孫權勸學》是北宋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創作的一篇記敘文。選自《資治通鑒》,文題為後人所加。
此文既記敘了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之後大有長進的故事,也贊揚了孫權、呂蒙認真學習的精神,並告誡人們學習的重要性。
此文簡練生動,首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極富表現力,毫無冗繁之處,更是運用了側面烘托及對比的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風采。
2、作品原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
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二、人物介紹
呂蒙(178年—220年),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呂家崗)。
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以膽氣稱。鄧當死後,呂蒙統領其部眾,拜別部司馬。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
從圍曹仁於南郡,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後進占荊南三郡,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中掩護孫權逃生,並於濡須數御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
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勛殊隆。不久後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歲。
呂蒙發憤勤學的事跡,成為了中國古代將領勤補拙、篤志力學的代表,與其有關的成語有「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吳下阿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