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故事
1. 現代勤學故事
1966年屈居於六平方米小屋的陳景潤,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遙的輝煌。他證明了「每個大偶數都是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領先地位。這一結果國際上譽為「陳氏定理」,受到廣泛徵引。這項工作還使他與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獲得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數論問題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世界級的數學大師、美國學者阿 ·威爾(A?Weil)曾這樣稱贊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
童弟周刻苦學習的故事.在開始成績很差的情況下,學校不允許在教室里看書,他躲在路燈下看,外國人說他實驗不行,就經過多次試驗,獲得了成功.獲得了教授的好評.
華羅庚又回到了清華園,擔任數學系主任。不久,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他百倍珍惜黨和國家為科學研究提供的大好時光。他白天拄著拐杖到學校講課,晚上以案板當書桌,在燈下從事數學研究,常常寫作到深夜。有時,為了求證一個問題,他常常深夜從床上爬起,順手拿起床頭的報紙,在四周的空白處進行演算和論證。在他的屋裡,桌上、床上、地上,到處都堆滿了演算稿紙。他用毅力與勤奮,編織出成功和榮譽。
鋼琴大師朗朗,通過勤學苦練(每天早晨5點起床練琴,練到7點多,吃口去上學;中午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先練琴,吃口去上學;晚上放學回家寫完作業、吃完飯,一直練到10點睡覺,每天都是這樣渡過),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成為了國際鋼琴大師。
2. 現代名人小故事勵志
現代勵志小故事有很多,包括著名主持人、著名歌手、富豪的創業歷程等的個人經歷都十分勵志,讓人為之振奮,下面詳細介紹幾個名人的勵志故事。
3. 10個現代名人故事
1、侯寶林抄書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
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
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里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2、張廣厚吃書
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復閱讀。
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因為經常的反復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是吃書。
3、魯迅嚼辣椒
驅寒少年時,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
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4、彭德懷度量寬宏的故事
紅軍三軍團總指揮彭德懷等30多人前沿察看地形,傳令兵手執紅旗邊跑邊喊讓路。只有一個戰士坐著不動。彭德懷見人擋路便喊了幾句。戰士站起來朝彭總就是兩拳。
彭總讓過他匆匆趕路。事後,傳令兵捆來那個戰士見彭總。彭總立即讓他回去,戰士自知闖禍,心裡害怕,見彭總毫不在意,深受感動,後來逢人就說:"總指揮真是度量寬宏呀!」
5、蔡元培六十年讀書如一日
蔡元培,號孑民,浙江紹興人。中國民主工革命家、教育家、科學家,知識界的卓越越先驅。編著有《蔡元培先集》。
蔡元培從少年時代起,就勤於讀書,百般天蚊蟲多,晚上讀書時把一雙腳放在水桶里,避免蚊子叮咬,專心致志地讀書。在他一生繁心工作和革命斗爭中,從未停止過讀書。他晚年回顧說:「自十餘歲起……讀到現在,將滿六十年了……幾乎沒有一日不讀點書的。」
由於他一生讀書不輟,因此,他知識淵博,被譽為「學界泰斗」。
4. 現代名人故事
漢朝有個叫孫敬的人,從小勤奮好學,他每天晚上學到深夜,為了避免發困,他用繩子的一頭拴柱頭發,一頭拴在房樑上。戰國時,有個名叫蘇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業,便刻苦讀書。每當深夜讀書時,他總愛打盹。於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時候,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孫敬和蘇秦的故事感動了後
人,人們用「懸梁刺股」來表示刻苦學習的精神。
東晉人車胤,年幼時好學不倦,勤奮刻苦。他白天幫大人幹活,夜晚便捧書苦讀。可是由於家境貧寒,常常沒錢買油燈,書也讀不成了。他為此十分苦惱。
一個夏夜的晚上,車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憶著讀過的書上的內容,忽然發現院子里有許多螢火蟲一閃一閃地在空中飛舞。他忽然心中一動,要是把這些螢火蟲聚集在一起,借它們的光不就可以讀書嗎?於是,他開始捉螢火蟲,捉了十幾只,把它們裝在白紗布縫制的口袋裡,掛在案頭。從此,他每天借著螢光苦苦地讀書。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5. 現代小故事
上帝從不為難頭腦簡單的人
才智平平的人往往成就更大。金庸小說中的郭靖就是一個例子。郭靖憨厚質朴,但懂得用功不輟,也把握得住善惡界限,有這兩條,就有了後來的郭大俠。像楊過這樣飛揚跳脫、聰明外溢的,如果不是受盡挫折、性情大變,估計最終一定是泯然眾人矣。
玩過一個電腦游戲《金庸群俠傳》,游戲的情節是一個金庸迷突然掉進了虛擬世界,他必須親自經歷江湖險凶,最後才能回到現實世界。游戲一開頭,那個「小蝦米」撓撓頭說,我除了「野球拳」,什麼武功也不會呀。這個「野球拳」,估計是台灣話里「瞎胡亂打」的意思。游戲中有意思的設計是,如果你選擇練這個「野球拳」,練得最辛苦,而且攻擊力很久也沒法提高,但到了最高的第十級,這個「野球拳」的威力會超過「九陽真經」和「降龍十八掌」。這個小小的富有哲學意味的設計讓我對這個小游戲一直念念不忘。
在現實世界的學術圈中,我所看到的也都是這樣,聰明者未必最後勝出,知道堅持的才是最後的贏家。聰明人往往淺嘗輒止,而且對聰明人來說,誘惑常常更多,他們在起跑的時候會把別人都甩在後面,但卻經常是最早退出比賽的人。
比學問更復雜的是人生和社會。在社會中生存的最優法則是什麼?我相信,這些法則仍然是那些最古老、最簡單的道理。比如誠實、勤勞、寬恕、合作。我把電影《阿甘正傳》看做是一則寓言。阿甘的智商只有75,幾乎屬於傻子。他最喜歡說的話是「我媽媽說……」阿甘的媽媽告訴他遇到危險的時候要跑,跑得越快越好。阿甘就這樣從越南戰場上撿回一條命,還成了英雄。從常人所理解的成功角度來看,阿甘是成功的。他有錢、受人尊敬、生活經歷豐富多彩。盡管當所有這些來到的時候,阿甘是渾然不覺的。阿甘的女朋友走的是另外一條道路。她這一代人認為自己聰明到足以對抗社會、顛覆傳統,她所做的一切都似乎是在尋找極端的邊界:她被大學開除、上《花花公子》雜志、跳脫衣舞、流浪、吸毒、反戰。但最後,她被碰得頭破血流,悄悄地回到阿甘身邊,又悄悄地逝去。阿甘和女友的這兩條路再次證明:上帝從不為難頭腦簡單的人。
成功的訣竅必須符合兩個條件:第一,它必須對每個人都適用。哪怕是像阿甘和郭靖這樣頭腦不太靈光的人,只要遵照某一規則,就能最終成功,這才能算作好的訣竅。第二,它必須是顛撲不滅的。朝代的變遷、歲月的流逝、制度的更迭,應該都不會對這些基本的規則帶來顛覆性的沖擊。
曾經有一個著名的試驗,邀請了很多學者,將每個人心目中最優的在競爭中制勝的規則寫下來,並翻譯成計算機程序,讓計算機模擬不同規則的競爭。最終勝出的規則是所謂的「針鋒相對」。這一策略包括:如果別人不欺騙,自己永遠不欺騙;如果別人欺騙,馬上對欺騙者進行懲罰;如果欺騙者悔改,馬上寬恕它,返回合作的軌道。這一策略之所以成功,一是因為它是善良的;二是因為它是簡單的。被淘汰的很多規則是因為過於復雜。說謊就是一個復雜的規則,為了圓謊,你必須再撒新的謊,到最後謊言會變得無比復雜。
告訴年輕人成功的秘訣在於勤奮和誠實,很多自以為聰明的年輕人會瞪著狐疑的大眼睛:如果成功的秘訣這樣容易,那不是人人都能成功嗎?因此,他們斷定:成功的秘訣一定是一些更加詭秘的東西,比如厚黑學。具有諷刺意義的是,走這條路的人還非常非常之多,這就是為什麼成功的人會非常非常之少。阿甘的媽媽說得最精彩的話就是:「只有做傻事的才是傻人。」
樸素的20條人生哲理
1、庸人敗於惰,能人敗於傲
世上兩種人必定慘敗,一種是懶惰之人,另一種是驕傲之人。前者什麼事都想在「明日」再做,結果總是一事無成;後者瞧不起天下所有人,自認為自己最聰明,常常招來他人的不滿和怨恨,於是往往受人詆毀、咒罵,最後被惡意的誹謗所吞沒。
2、不必一味討好別人
討好每一個人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討好每一個人,等於得罪每一個人。刻意去討好別人,只會使別人產生厭惡。親近別人要自然,「投機」心態要改變。有時間討好,不如踏踏實實做事,討好別人總是靠不住,自己努力才實實在在。
3、好心境是自己創造的
我們常常無法去改變別人的看法,能改變的恰恰只有我們自己。壞的生活不在於別人的罪惡,而在於我們的心情變得惡劣。讓生活變好的金鑰匙不在別人手裡,放棄我們的怨恨和嘆息,美好生活就垂手可得。我們主觀上本想好好生活,可是客觀上卻沒有好的生活,其原因是總想等待別人來改善生活。不要指望改變別人,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4、用心做自己該做的事
人生是如此的短暫,哪有心思去浪費呢?有智慧的哲人曾經說過:「大街上有人罵我,我是連頭也不回的,根本不想知道這個無聊之人!」我們既不要去傷害人家,也不要被別人的批評左右,還是按照自己的願望,先踏踏實實學好本領再說。特別在少年時要全力以赴學本領,不要分心。
5、別總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學會自己欣賞自己,等於擁有了獲取快樂的金鑰匙.欣賞自己不是孤芳自賞,欣賞自己不是唯我獨尊,欣賞自己不是自我陶醉,欣賞自己更不是固步自封…自己給自己一些自信,自己給自己一點愉快,自己給自己一臉微笑,何愁沒有人生的快樂呢?!經常要自己給自己過節,學會尋找愉悅的心情。
6、不要追逐世俗的榮譽
終生尋找所謂別人認可的東西,會永遠痛失自己的快樂和幸福。庸俗的評論會湮滅自己的個性,世俗的指點會讓自己不知所措。為錢而錢會使自己六親不認,為權而權會使自己膽大妄為,為名而名會使自己巧取強奪。真實的我在刻意的追逐之中,會變成一張張碎片隨風飄揚,世俗的我已變得面目可憎。
7、極端不可取
有些人常常因為憂慮過度,而導致自己精神失常;有些人卻因為麻木不仁,造成自己對任何事情都無動於衷。前者常為尋找理性而痛苦,因聰明過頭而衰亡,愚蠢的根源在於什麼都懊悔。後者不知悔恨為何物,整天稀里糊塗地生活,活著與死去沒有什麼區別.
8、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自己的傷痛自己清楚, 自己的哀怨自己明白, 自己的快樂自己感受。也許自己眼中的地獄,卻是別人眼中的在堂;也許自己眼中的天堂,卻是別人眼中的地獄。生活就是這般的滑稽。不要總疑春色在人家,關鍵在於自己心態的調整。
9、喜歡自己才會擁抱生活
盲目自大自尊,是驕傲無知的人生,一味自暴自棄,是消極悲觀的人生。了解自己比了解別人更困難,喜歡自己比喜歡別人更不容易。擁有健康的恰當的自尊心理,面對挫折會表現得格外堅強。不為外界的誘惑而丟失自我,不為一時的挫折否定自己。時時客觀冷靜地評價自己,每每樂觀中肯地贊賞自己。若連自己都不愛,還能愛別人嗎?喜歡自己吧!
10、福中有禍,禍中有福
莫被一時之得失沖昏頭腦,一味陶醉於暫時的勝利。自己一定要居安思危,切莫居功自傲,洋洋得意。陶醉勝利,意味著駐足停頓,陶醉勝利,意味著失去警惕。人生路上要永不鬆懈,勝利僅僅是一個小小的路標。要想取得最後的勝利,只要努力,努力,再努力。莫為一時之得所迷惑,誰笑得最晚,誰笑得最開心。
11、重要的是活得充實
把每一天過好是最大的幸福,快樂源於每天的感覺良好。總憂慮明天的風險,總抹不去昨天的陰影,今天的生活怎能如意?總攀比那些不可攀比的,總幻想那些不能實現的,今天的心靈怎能安靜?任何不切實際的東西,都是痛苦之源,生命的最大殺手是憂愁和焦慮。痛苦源於不充實,生活充實就不會胡思亂想。
12、愉悅的根基在自己身上
一般人總是將人生的愉悅,寄託在外界的事務上,依附於世俗的認同上。百般看重地位、財產,以及待遇、名譽等東西,自己一旦失去這些,便是沉重的打擊,常會痛不欲生,其幸福和快樂的根基也隨之毀滅。假如自己真是這樣過生活,那麼快樂離我們是相當遙遠的。為什麼要讓別人來評價自己的快樂程度,把握好自己。
13、感覺幸福就是幸福
許多人都在刻意追求所謂的幸福;有的雖然得到了,其代價卻巨大無比。許多哲人都說,幸福是種感覺,就如同「佛」就在你我心中。幸福的感覺隨滿足程度而遞減,與人的心境、心態密切相關。先哲們說:得之愈艱、愛之愈深,擁有幸福,常思艱難。一個人總是感覺不到幸福,是自己的最大悲哀。幸福是種感覺,不知足,永不會幸福
14、別人的恩澤要牢記
目光短淺的人總是「忘恩負義」,危機時到處求助,事成之後再不露面。求人時信誓旦旦,得逞後胡作非為。這種人最被人鄙視。「忘恩負義」讓朋友傷心,「忘恩負義」是急功近利的表現。「忘恩負義」只得益於一時,卻會永遠失信於人。切忌過河拆橋過河拆橋,會斷了自己的後路。
15、凡事要留有餘地
每一個人都會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遭遇到完全不同的「三種人」。第一種是能夠理解、欣賞和器重自己的人;第二種是曲解、中傷甚至排斥自己的人;第三種人是與自己毫無關系、無關痛癢的人。第一種人對自己有知遇之恩,應當尊為師友,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第二種人對自己造成深深的傷害,需要智慧地遠離,而不是煩惱和計較。對於第三種人要以禮相待、和平共處。了解不同的人,區別對待,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16、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把自己的主觀意志強加於人,於己於人均是件痛苦的事情。以自己的威嚴強加自己的意志,別人只是口服而心不服,而且日久必生反抗之習。以自己的固執強加自己的意志,別人僅是默忍或是隱怒,但是日久也可能反目成仇。檢討自己的言行是否與社會和諧,才能真正得到別人的認同。人與人是不可能一致的,不要以我為中心。
17、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態
身處順境必須格外謹慎,否則容易樂極生悲。人生得意的時候容易忘形,一忘形就不知道自己姓什麼,於是惡念和惡行就會趁隙而入。身處逆境必須格外忍耐,否則容易早早夭折。人生失意的時候容易失態,一失態就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於是消極和絕望就會趁隙而入。笑看人生潮起潮落,守住自己的心。
18、人生應當歡樂有度
適當的娛樂活動能調節情緒,無休無止的歡樂卻易轉益為害。物極則反,數窮則變。「大凡快意處,即是多病處。」「棋可遣閑,易動心火。…」一味狂歡盡興是膚淺的人生,換來的往往是痛苦的悔恨。盡興有度是達觀的人生。樂極生悲不局限於娛樂方面,涉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歡樂與悲哀是伴生的,歡樂有度會使歡樂常伴。
19、一味忍讓不可取
一味忍讓,意味著喪失原則;一味忍讓,意味著沒有人格;一味忍讓,意味著軟弱可欺;一味忍讓,意味著面臨步步進逼的危險;一味忍讓,意味著將走入絕路。有時候挺身而起、奮力反抗效果更好,得寸進尺是愚人常採用的計策,一再忍讓反而助長其囂張氣焰。該出手時就出手,給點厲害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對得寸進尺者該迎頭痛擊,忍讓不一定是好事。
20、多理性行事少意氣用事
做事不能只憑自己的感情,做事更不能只憑自己的感覺,意氣用事必有麻煩。有時自己的知覺是錯的,事情並不是想像的這般簡單,表象總是容易迷惑人心。理性做事不至於反復折騰,理性做事不會出現大的差錯,理性做事才不會使自己後悔莫及。切記:凡事都不能太沖動!不能只跟著感覺走,多思考才能不後悔。
被炒魷魚的女孩
一個女孩毫無道理地被老闆炒了魷魚。中午,她坐在單位噴泉旁邊的一條長椅上黯然神傷,她感到她的生活失去了顏色,變得暗淡無光。這時她發現不遠處一個小男孩站在她的身後咯咯地笑,她就好奇地問小男孩,你笑什麼呢?"這條長椅的椅背是早晨剛剛漆過的,我想看看你站起來時背是什麼樣子。"小男孩說話時一臉得意的神情。
女孩一怔,猛地想到:昔日那些刻薄的同事不正和這小傢伙一樣躲在我的身後想窺探我的失敗和落魄嗎?我決不能讓他們的用心得逞,我決不能丟掉我的志氣和尊嚴!
女孩想了想,指著前面對那個小男孩說,你看那裡,那裡有很多人在放風箏呢。等小男孩發覺到自己受騙而惱怒地轉過臉時,女孩已經把外套脫了拿在手裡,她身上穿的鵝黃的毛線衣讓她看起來青春漂亮。小男孩甩甩手,嘟著嘴,失望地走了。
生活中的失意隨處可見,真的就如那些油漆未乾的椅背在不經意間讓你苦惱不已。但是如果已經坐上了,也別沮喪,以一種"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心態面對,脫掉你脆弱的外套,你會發現,新的生活才剛剛開始!
花販的哲學
1.有一位花販告訴我, 幾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顏色艷麗的花愈是缺乏芬芳,他的結論是:人也一樣,愈樸素單純的人,愈有內在的芳香。
2.有一位花販告訴我,夜來香其實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聞得到,他的結論是:因為白天人的心太浮了,聞不到夜來香的香氣。如果一個人白天的心也很沉靜,就會發現夜來香、桂花、七 里香,連酷熱的中午也是香的。
3.有一位花販告訴我,清晨買蓮花一定要挑那些盛開的, 結論是:早上是蓮花開放最好的時間,如果一朵蓮花早上不開,可能中午和晚上都不開了。我們看人也是一樣,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沒有志氣,中年或晚年就更難有志氣了。
4.有一位花販告訴我, 愈是昂貴的花愈容易凋謝,那是為了要向買花的人說明:要珍惜青春呀,因為青 春是最名貴的花,最容易凋謝。
5.每一株玫瑰都有刺,正如每一個人的性格中,都有你不 能容忍的部份。
愛護一朵玫瑰,並不是得努力把它的刺根除,只能學習如何不被它的刺刺傷,還有,如何不 讓自己的刺刺傷心愛的人。
其實,生活就像洋蔥,一片一片地剝開, 總有一片會讓我們流淚。
我們最初的追尋,是為了什麼?要尋找多久?
能不能最終得到,是不是真的有那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