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的故事
⑴ 有關海瑞的故事簡述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賢,號剛峰,廣東瓊山(今屬海南)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
中舉教學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參加鄉試,寫了一篇《治黎策》,在這篇策論中,海瑞正對海南黎患不絕的
海瑞畫像
海瑞畫像
現狀,提出開通十字道路,設縣所城池,中峙參將府兵備道的見解。海瑞得中舉人。
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海瑞上京城參加會試。在此期間,海瑞向中央朝廷上《平黎策》,再次重申了他的治黎策略。這一建議並沒有引起朝廷的重視。這次會試海瑞落榜了。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兩次會試都沒考中的海瑞決定放棄科舉考試,同年閏三月,海南承宣布政使司(等於現代省級最高行政長官)指派海瑞到福建延平府南平縣當教諭(中國古代的正式教師)。[5-6]
海瑞執教期間,有朝廷的御史到縣學(中國古代秀才讀書的學校)視察,其他教師都跪在地上地通報姓名,唯獨海瑞長揖行禮,說:「到御史所在的衙門當行部屬禮儀,這個學堂,是老師教育學生的地方,不應屈身行禮。」
初入官場
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海瑞被任命為淳安知縣。淳安縣的案件很多,海瑞明斷疑難案件,深得民心。海
海瑞在淳安縣斷案(連環畫)
海瑞在淳安縣斷案(連環畫)
瑞生活節儉,他穿布袍、吃粗糧糙米,讓老僕人種菜自給。總督胡宗憲曾告訴別人說:「昨天聽說海縣令為老母祝壽,才買了二斤肉啊。」胡宗憲的兒子路過淳安縣,向驛吏發怒,把驛吏倒掛起來。海瑞說:「過去胡總督考察巡視各部門,命令所路過的地方不要供應太鋪張。現在這個人行裝豐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兒子。」打開胡公子的袋子,有金子數千兩,海瑞把金子沒收到縣庫中,派人乘馬報告胡宗憲,胡宗憲因此沒有把海瑞治罪。都御史鄢懋卿巡查路過淳安縣,酒飯供應的十分簡陋,海瑞高聲宣言縣衙狹小不能容納眾多的車馬。鄢懋卿十分氣憤,然而他早就聽說過海瑞的名字,只得收斂威風而離開。
鄢懋卿囑咐巡鹽御史袁淳治海瑞和慈溪縣霍與瑕的罪。霍與瑕,是禮部尚書霍韜的兒子,也是坦率正直不諂媚鄢懋卿的人。當時,海瑞已提拔為嘉興通判,因此事貶為興國州判官,任職期間屢平冤假錯案。
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吏部尚書陸光祖主張文官選舉,於是海瑞被選拔為戶部雲南司主事。[8]
上疏入獄
參見詞條:治安疏
明世宗朱厚熜晚年,不去朝堂處理政務,深居在西苑,專心致志地設壇求福。總督、巡撫等邊關大吏爭著向
海瑞
海瑞
皇帝貢獻有祥瑞徵兆的物品,禮官總是上表致賀。朝廷大臣自楊最、楊爵獲罪以後,沒有人敢說時政。
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農歷二月,海瑞在棺材鋪里買好了棺材,並且將自己的家人託付給了一個朋友。然後向明世宗呈上《治安疏》,批評世宗迷信巫術,生活奢華,不理朝政等弊端。
明世宗讀了海瑞的《治安疏》,十分憤怒,把《治安疏》扔在地上,對左右侍從說:「快把他逮起來,不要讓他跑掉。」宦官黃錦在旁邊說:「這個人向來有傻名。聽說他上疏之前,自己知道冒犯該死,買了一個棺材,和妻子訣別,奴僕們也四處奔散沒有留下來的,他自己是不會逃跑的。」明世宗聽了默默無言。過了一會又讀海瑞的上疏,一天里
海瑞上疏
海瑞上疏
反復讀了多次,感到嘆息,只得把《治安疏》留在宮中數月。曾說:「這個人可和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紂王。」
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秋季,明世宗生病,心情郁悶不高興,召來閣臣徐階議論禪讓帝位給皇太子的事,世宗說:「海瑞所說的都對。朕已經病了很長時間,怎能臨朝聽政。」又說:「朕確實不自謹,導致身體多病。如果朕能夠在偏殿議政,豈能遭受這個人的責備辱罵呢?」遂逮捕海瑞關進詔獄,追究主使的人。獄詞送上後,仍然留在宮中不發布。戶部有個司務叫何以尚的,揣摩皇帝沒有殺死海瑞的心意,上書陳請將海瑞釋放。明世宗大怒,命錦衣衛杖責何以尚一百大棒,關進詔獄,晝夜用刑審問。[8-9]
首輔徐階力救海瑞,有閣臣主張對海瑞處以絞刑,被徐階和刑部尚書黃光升壓了下來。[10]
大赦出獄
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農歷十二月十四,明世宗駕崩,外面一般都不知道。提牢主事聽說了這個情況,認
海瑞
海瑞
為海瑞不僅會釋放而且會被任用,就辦了酒菜來款待海瑞。海瑞自己懷疑應當是被押赴西市斬首,恣情吃喝,不管別的。主事因此附在他耳邊悄悄說:「皇帝已經死了,先生現在即將出獄受重用了。」海瑞說:「確實嗎?」隨即悲痛大哭,把剛才吃的東西全部吐了出來,暈倒在地,一夜哭聲不斷。
公元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五日,裕王朱載垕(明穆宗)繼位,國號隆慶。奉先帝世宗遺詔,赦免了以海瑞為代表的所有諫言諸臣。海瑞被釋放出獄,官復原職,不久改在兵部任職。後來調大理寺任職,提拔為尚寶丞(專門管理皇帝御璽、 印鑒的官員)。
1567年(隆慶元年),徐階被御史齊康所彈劾,海瑞上言說:「徐階侍奉先帝,不能挽救於神仙土木工程的失誤,懼怕皇威保持祿位,實在也是有這樣的事。然而自從徐階主持國政以來,憂勞國事,氣量寬寵能容人,有很多值得稱贊的地方。齊康如此心甘情願地充當飛鷹走狗,捕捉吞噬善類,其罪惡又超過了高拱。」人們贊成他的話。
海瑞被調往通政司,歷任左通政、右通政之職。[8]
應天巡撫
1570年(隆慶三年)夏天,海瑞升調右僉都御史(正三品),外放應天巡撫。轄區包括應天、蘇州、常州、鎮江、松江、徽州、天平、寧國、安慶、池州十府及廣德州,多為江南富庶的魚米之鄉。屬吏害怕海瑞的
海青天
海青天
威嚴,貪官污吏很多自動辭職。有顯赫的權貴把門漆成紅色的,聽說海瑞來了,改漆成黑色的。宦官在江南監督織造,見海瑞來了,就減少車馬隨從。
海瑞興利除害,請求整修吳淞江、白茆河,通流入海,百姓得到了興修水利的好處。海瑞早就憎恨大戶兼並土地,全力摧毀豪強勢力,推行「一條鞭法」,安撫窮困百姓。貧苦百姓的土地有被富豪兼並的,大多奪回來交還原主。深受百姓的愛戴,叫他「海青天」。[13]
徐階被罷免之後在家中居住,海瑞追究徐家也不給予優待。推行政令氣勢猛烈,所屬官吏恐懼奉行不敢有誤,豪強甚至有的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的。而有些奸民多乘機揭發告狀,世家大姓不時有被誣陷受冤枉的人。又裁減郵傳冗費,士大夫路過海瑞的轄區大都得不到很好地張羅供應,因此怨言越來越多。[8]
倍受排擠
海瑞
海瑞
1570年(隆慶三年)冬季,都給事中舒化說海瑞迂腐滯緩,不通曉施政的要領,應當用南京清閑的職務安置他,明穆宗還是用嘉獎的語言下詔書鼓勵海瑞。不久給事中戴鳳翔彈劾海瑞庇護奸民,魚肉士大夫,沽名亂政,於是海瑞被改任南京糧儲。
海瑞巡撫吳地才半年。平民百姓聽說海瑞解職而去,呼號哭泣於道路,家家繪制海瑞像祭祀他。海瑞要到新任上去,正遇高拱掌握吏部,早就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職務合並到南京戶部當中,海瑞因此遂因病引退,回到瓊山老家。
海瑞在1571年(隆慶四年)曾前往福建晉江潘湖,黃光升的府邸拜見黃光升,以謝當年營救保護之恩。[10] [13]
1572年(萬曆元年),張居正主持國政,也不喜歡海瑞,命令巡按御史考察海瑞。御史到山中審察,海瑞殺
老年海瑞
老年海瑞
雞做菜招待御史,房屋居舍冷清簡陋,御史嘆息而去。張居正懼怕海瑞嚴峻剛直,中外官員多次推薦,最終也不任用。
1584年(萬曆十二年)冬天,張居正去世之後,吏部擬用海瑞為左通政,明神宗朱翊鈞向來器重海瑞的名望,1585年(萬曆十三年)正月,召海瑞為南京右僉都御史,在赴任的路上改為南京吏部右侍郎,海瑞當時年已七十二歲了。上疏言衰老垂死,願意效仿古人屍諫的意思,列舉明太祖朱元璋刑法,剝人皮裝上草製成皮囊,以及定律枉法達八十貫判處絞刑的規定,說應當用這樣的方法懲治貪污。其它謀劃時政,言語極為切實。只有勸皇帝用暴虐刑法,當時評議認為是錯誤的。御史梅鵾祚彈劾海瑞。明神宗雖然認為海瑞言論有過失,然而清楚海瑞的忠誠,為此免去梅鵾祚的俸祿。[8]
老病去世
明神宗屢次要重用海瑞,主持國事的閣臣暗中阻止,於是任命海瑞為南京右都御史。海瑞上任後力主嚴
海瑞畫像
海瑞畫像
懲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賄。諸司向來苟且怠慢,海瑞身體力行矯正弊端。有的御史偶爾戲樂,海瑞要按明太祖法規給予杖刑。百官恐懼不安,都怕受其苦。提學御史房寰恐怕被舉發糾正要先告狀,給事中鍾宇淳又從中慫恿,房寰再次上疏誹謗誣蔑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請求退休,明神宗下詔慰留不允許。
1586年(萬曆十四年),海瑞聽聞黃光升去世,悲傷至極,帶病前去晉江奔喪。[13]
1587年(萬曆十五年),海瑞病死於南京任上。海瑞沒有兒子,所以去世後,僉都御史王用汲去主持海瑞的喪事,看見海瑞住處用葛布製成的幃帳和破爛的竹器,有些是貧寒的文人也不願使用的,因而禁不住哭起來,湊錢為海瑞辦理喪事。海瑞的死訊傳出,南京的百姓因此罷市。海瑞的靈樞用船運回家鄉時,穿著白衣戴著白帽的人站滿了兩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絕。朝廷追贈海瑞太子太保,謚號忠介。[1]
⑵ 海瑞的故事主要內容
軼事
明朝嘉靖年間,社會風氣腐敗。達官貴人經州過縣,除了酒肉招待之外,還要送上厚禮。那禮帖上寫的是「白米多少石」、「黃米多少石」。但其實,這「白米」、「黃米」都是隱語,指的是白銀多少兩、黃金多少兩。這樣的風氣蔓延開來,連一些公子衙內路過,地方也要隆重接待。
海瑞石刻像
[2]一天,總督胡宗憲的兒子,帶著一隊人馬來到淳安。驛站官員不知道來者是誰,接待上稍有怠慢,惹得胡公子大怒,當場命令家丁,把驛吏五花大綁,吊在樹上,用皮鞭狠狠抽打。淳安知縣海瑞聽說後,馬上趕到驛站,見光天化日之下竟有如此無法無天之舉,頓時義憤填膺。他大喝一聲:「住手!」立即命令給驛吏松綁。胡公子的手下見「半路殺出了程咬金」,呼啦一下把海瑞團團圍了起來。胡公子趾高氣揚,揮著馬鞭,說:「你知道大爺是誰嗎?」 海瑞理直氣壯、義正辭嚴,指斥道:「不管你是誰,都不準在我管轄的地方胡作非為!」 胡公子手下的家丁威嚇說:「狗官,你瞎了眼!這是胡總督胡大人的公子!」 海瑞一聽,心中早已有譜。他冷冷一笑,說:「哼,以往胡大人來此巡查,命令所有地方一律不得鋪張。今天看你們如此行裝威盛,如此胡作非為,顯然不是什麼胡大人的公子,定是假冒的!」說時遲那時快,海瑞揮手喝令將胡公子捉下,驅逐出境,並把他沿途勒索的金銀財物統統充公.事後,海瑞馬上給胡宗憲修書一封,一本正經地稟告說:「有人自稱胡家公子沿途仗勢欺民。海瑞想胡公必無此子,顯系假冒。為免其敗壞總督清名,我已沒收其金銀,並將之驅逐出境。」
胡宗憲是一代抗倭名將,他收到信後並不怪罪海瑞。就這樣,海瑞巧妙地制服了胡公子的巧取豪奪。
海瑞一生剛正不阿,在老百姓當中流傳著這樣一段稱頌他的歌謠:
「海剛峰,不怕死,不要錢,
不吐剛茹柔,真是錚錚一漢子!」
「不吐剛茹柔」,意思是不吐出硬的、吃下軟的。它高度評價了海瑞不吃軟怕硬的硬骨頭精神。
⑶ 關於海瑞的故事
海瑞,明朝嘉靖時期的著名清官,海南瓊山人,號剛峰,他鐵面無私、剛直不阿、敢於直言、懲惡揚善、一心為民,被人們譽為「海青天」。他四歲時,父親病逝,與母親相依為命,生活異常清苦,在母親的督導下,他自幼誦讀《大學》、《中庸》等…….漸有了報國之心。後來,以舉人身份進入仕途,初任福建某縣的儒學教授,1558年升任浙江淳安知縣,任期間嚴懲當地官員濫用職權來增加農民負擔的行為.明朝隆慶三年,海瑞升任南京、蘇州一帶的「應天巡撫」,他召集飢民,通過疏浚吳凇江及其支流來治理澇災,並上書要求將本該上交的糧食留下一部分解決災民的吃飯問題,與此同時,他還懲辦了當地的惡霸,把他們強奪農民的土地歸還農民,即使是於自己有恩的徐階,他也毫不放過,最後迫使徐階退還了足足有二分之一的田地,而且將徐階的兩個違法的兒子充了軍。此外,海瑞還組織人員簡化賦稅制度,以減輕農民負擔,因此,他受到了當地地主階層的忌恨,他們聯合起來誣告他支持倭寇,不久海瑞被罷了官。
海瑞一生愛民撫民,為民除害,但他的生活異常清苦,他從未置買田產,只在母親去世時靠別人幫助買了一塊墳地,將母親安葬。海瑞去世前幾天,曾退還兵部多送的七錢銀子,他的遺物只有八兩銀子、一匹粗布和幾套舊衣服,因海瑞的妻子、兒子早逝,其喪事還是由外人來代辦的呢,在人們把海瑞的靈柩運回故鄉那一天,當地的百姓都自發地穿白戴孝哭送他,為他送行的隊伍就長達百里。
如今,海瑞在人們的心目中,已成了正義與清廉的象徵。
⑷ 海瑞的故事,只要故事的名字
朋友,我曾經看過有一篇關於海瑞的故事,名字叫《海瑞之死》,選自《中國短篇歷史小說選》,作者我已經記不得了,離現在有十年左右了吧,有關海瑞的故事還有《海瑞罷官》…希望你能找得到~
⑸ 海瑞的故事400字,要少的
1587年陽歷來11月13日,南京都察院右自都御史海瑞在任所與世長辭。他是一個富有傳奇性的人物,對他的生平行事應該如何評論,人們曾經發生過尖銳的爭執。這爭執一直延續到多少年以後還會成為問題的焦點。
和很多同僚不同,海瑞不能相信治國的根本大計是在上層懸掛一個抽象的、至美至善的道德標准,而責成下面的人在可能范圍內照辦,行不通就打折扣。而他的尊重法律,乃是按照規定的最高限度執行。如果政府發給官吏的薪給微薄到不夠吃飯,那也應該毫無怨言地接受。這種信念有他自己的行動作為證明:他官至二品,死的時候僅僅留下白銀20兩,不夠殮葬之資。
⑹ 關於海瑞的故事150字左右
海瑞的祖先原籍福建,南宋時有個名叫海俅的人,從福建遷移到了廣州,海俅的重孫海遜子在明朝開國之初是廣州衛指揮(正四品武官名)。海遜子的兒子海答兒於1383年(洪武十六年)從軍來到海南島,就在瓊山縣落
海瑞畫像[2]
了戶籍。海答兒的兒子海寬,中舉後曾任福建松溪縣知縣。有子侄海澄、海瀾、海翰、海鵬、海邁五人,其中海澄官至四川道監察御史,其他還有三人中過舉人。唯獨海瑞的父親海翰無所作為。[3]
海翰娶妻謝氏,謝氏於1514年(正德九年)生下海瑞。海瑞出生4年後,父親海翰便死去了。從此孤兒寡母相依為命,靠祖上留下的幾十畝田,勉強維持生活。謝氏性格剛強,對海瑞要求很嚴格,不讓他像一般兒童那樣嬉戲玩耍。海瑞自幼攻讀詩書經傳,他立志日後如果做官,就要做一個不謀取私利,不諂媚權貴,剛直不阿的好官,因此他自號「剛峰」,取其做人要剛強正直,不畏邪惡的意思。[4]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參加鄉試,寫了一篇《治黎策》,在這篇策論中,海瑞正對海南黎患不絕的
海瑞畫像
現狀,提出開通十字道路,設縣所城池,中峙參將府兵備道的見解。海瑞得中舉人。
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海瑞上京城參加會試。在此期間,海瑞向中央朝廷上《平黎策》,再次重申了他的治黎策略。這一建議並沒有引起朝廷的重視。這次會試海瑞落榜了。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兩次會試都沒考中的海瑞決定放棄科舉考試,同年閏三月,海南承宣布政使司(等於現代省級最高行政長官)指派海瑞到福建延平府南平縣當教諭(中國古代的正式教師)。[5-6]
海瑞執教期間,有朝廷的御史到縣學(中國古代秀才讀書的學校)視察,其他教師都跪在地上地通報姓名,唯獨海瑞長揖行禮,說:「到御史所在的衙門當行部屬禮儀,這個學堂,是老師教育學生的地方,不應屈身行禮。」
⑺ 海瑞的故事有哪些
是明朝的海瑞不?
明朝嘉靖年間,社會風氣腐敗。達官貴人經州過縣,除了酒肉招待之外,還要送上厚禮。那禮帖上寫的是「白米多少石」、「黃米多少石」。但其實,這「白米」、「黃米」都是隱語,指的是白銀多少兩、黃金多少兩。這樣的風氣蔓延開來,連一些公子衙內路過,地方也要隆重接待。 一天,總督胡宗憲的兒子,帶著一隊人馬來到淳安。驛站官員不知道來者是誰,接待上稍有怠慢,惹得胡公子大怒,當場命令家丁,把驛吏五花大綁,吊在樹上,用皮鞭狠狠抽打。淳安知縣海瑞聽說後,馬上趕到驛站,見光天化日之下竟有如此無法無天之舉,頓時義憤填膺。他大喝一聲:「住手!」立即命令給驛吏松綁。胡公子的手下見「半路殺出了程咬金」,呼啦一下把海瑞團團圍了起來。胡公子趾高氣揚,揮著馬鞭,說:「你知道大爺是誰嗎?」 海瑞理直氣壯、義正辭嚴,指斥道:「不管你是誰,都不準在我管轄的地方胡作非為!」 胡公子手下的家丁威嚇說:「狗官,你瞎了眼!這是胡總督胡大人的公子!」 海瑞一聽,心中早已有譜。他冷冷一笑,說:「哼,以往胡大人來此巡查,命令所有地方一律不得鋪張。今天看你們如此行裝威盛,如此胡作非為,顯然不是什麼胡大人的公子,定是假冒的!」說時遲那時快,海瑞揮手喝令將胡公子捉下,驅逐出境,並把他沿途勒索的金銀財物統統充公.事後,海瑞馬上給胡宗憲修書一封,一本正經地稟告說:「有人自稱胡家公子沿途仗勢欺民。海瑞想胡公必無此子,顯系假冒。為免其敗壞總督清名,我已沒收其金銀,並將之驅逐出境。」 胡宗憲是一代抗倭名將,他收到信後並不怪罪海瑞。就這樣,海瑞巧妙地制服了胡公子的巧取豪奪。 海瑞一生剛正不阿,在老百姓當中流傳著這樣一段稱頌他的歌謠: 「海剛峰,不怕死,不要錢, 不吐剛茹柔,真是錚錚一漢子!」 「不吐剛茹柔」,意思是不吐出硬的、吃下軟的。它高度評價了海瑞不吃軟怕硬的硬骨頭精神
不知是否符合LZ的意思
⑻ 海瑞冒死進諫的故事
明世宗為人猜忌刻薄,凡是敢於說真話,不是被殺頭、監禁,就是被革職、充軍,以至於後來沒有人再敢批評他。
但到了嘉靖四十五年,晚年的明世宗遇到一個不怕死,敢於揭他痛處的官員——海瑞。此時,嚴嵩父子雖然倒了台,但貪污腐化,吏治敗壞的風氣沒有絲毫改變,明世宗仍然沉溺在求仙問葯之中,老百姓越來越窮困。
海瑞當時任戶部主事,他要上一道奏章,希望皇帝從迷信中醒悟過來。他知道,奏章呈上去,就會有殺身之禍,但他決心已下,就事先遣散了家人,安排好後事,又給自己買了棺材,訣別了妻子,才將他的奏章呈進宮去。
明世宗耐著性子讀完了他的奏章,可是他越看越氣,那上面舉例堯、舜、禹、湯、文、武這些古聖賢,還有秦、漢那些自稱有仙術的方士,一樣沒有長生不老。指責明世宗沉溺在神仙和仙葯中,弄得民不聊生,國內形勢嚴重,並說他連漢文帝都不如。
明世宗氣得七竅生煙,將奏章狠狠地摔在地上,大喊道:「趕快把這個傢伙抓起來,別讓他逃跑了!」宦官黃錦說:「聽說這個人不怕死,做官清廉。他自知觸犯陛下,活不成了,已經安排好後事,准備好棺材,不會逃跑的。」
明世宗沉默半晌,再將奏章拾起反復閱讀,覺得海瑞的話多少有些道理,自言自語連聲嘆息說:「這個人倒像比干,只是朕還沒有商紂王那麼壞吧!」他好幾個月沒有作批復。但明世宗後來還是下旨將海瑞抓了起來。不過,才過了兩個月,明世宗就死了。他的兒子明穆宗即位,將海瑞放出監獄,恢復了官職。
(8)海瑞的故事擴展閱讀
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他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築水利工程,力主嚴懲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賄,並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污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1587年(萬曆十五年),海瑞病死於南京官邸。海瑞死後,關於他的傳說故事,民間廣為流傳。
主要貢獻
1、法規制度
海瑞曾根據他在淳安的經驗寫《興革條例》,談論該地區的管理問題。
他就任應天巡撫之後,立即頒布《督撫憲約》,規定巡撫出巡各地,府、州、縣官一律不準出城迎接,也不準設宴招待。准許工作餐可以有雞、魚、豬肉各一樣,但不得供應鵝和黃酒,也不準超過伙食標准:物價高的地方紋銀三錢,物價低的地方兩錢,連蠟燭、柴火等開支也在上述數目之內。
海瑞在應天推行一條鞭法:將過去按地、戶、丁分別徵收實行、征發徭役的賦役制度,改為按土地、人丁徵收貨幣與白銀;將過去由納稅戶輪流徵收解運改為官府自行徵收解運。把田賦、力役和其他雜稅合編為一條,統一按田畝核算徵收。原來按丁戶征役的辦法一並改為攤入田畝。
在對待契約問題上,海瑞不顧明代法律規定與當時的國情,要求爭議的解決必須以書面契約為依據。因為當時農民間是很少使用書面契約來發生借貸關系的,致使法律的執行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兩難境地。海瑞所批准贖還的僅佔全部典押借貸案件的二十分之一。在海瑞的治下,佃戶不敢向業主交租,借方不敢向貸方還款。
2、清廉作風
海瑞的清廉,甚至達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按照當時官場的風氣,新官到任,舊友高升,總會有人來送些禮品禮金,以示祝賀。這些禮品禮金只要數額不大,也是人之常情。
然而海瑞公開貼告示說:今日做了朝廷官,便與家居之私不同,然後把別人送的禮品一一退還,連老朋友賀邦泰、舒大猷遠道送來的禮也不例外。至於公家的便宜,更是一分也不佔。海瑞臨終前,兵部送來的柴金多算了七錢銀子,他也要算清了退回去。
⑼ 有關明朝大清官海瑞的故事,最好是100字以內,O(∩_∩)O謝謝!
海瑞最初為官當校長時,有一次,市長大人來視察,所有學生和老師都行跪拜禮,惟獨海瑞巍然不動,副市長大人嘲笑他是海筆架。會見結束後,市長大人問他當初為何不跪,他說身為一校之長,在眾學生面前不可下跪。可見,海瑞剛直不阿的本性與身具來。
⑽ 海瑞的故事200字
嘉靖與海瑞
海瑞上書挑戰嘉靖皇帝的威信,直言指出了皇帝的錯誤,甚至還諷刺嘉靖皇帝,可謂膽大包天,可嘉靖皇帝卻沒有殺死他,可見他的能力高超,嘉靖皇帝也是有原則的人,你敢言,我就敢殺。然而,在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時,一個六品官員、戶部主事海瑞,給嘉靖一巴掌,居然上書辱罵皇上。此事若在別的皇帝身上,也就這樣算了。可是嘉靖皇帝不同,按照他的脾氣,這還了得!肯定要將海瑞和其同夥斬殺殆盡。百姓和海瑞的親人朋友都為他捏了一把汗。但是,意外出現了。皇帝雖說是非常氣憤,卻沒有殺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