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故事
① 王健林創業故事,詳細
中國頂級富豪中,王健林絕對是一位引人矚目的「先行者」。他的夢想是做最大的企業家,進而成為中國最大的慈善家。今天小編將這位創業傳奇人物王健林的創業史告訴大家,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奇人物王健林的創業經歷
王健林所做的眾多慈善項目中,論捐贈,動輒數億元乃至數十億元。大學生創業計劃項目,他捐出5億元;南京金陵大報恩寺重建,王健林捐出10億元;青少年足球發展項目,他捐出20億元……
王健林多次公開表示,未來將捐出90%的個人財富,這會將王健林基金會推向數千億元量級,超越李嘉誠基金會,直追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Bill&MelindaGatesFoundation)。王健林基金會也將是第一個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基金會。2014年來,王健林都在重點推動萬達集團旗下的萬達商業地產和萬達院線兩家公司上市,目標若得以實現,也將直接推動基金會的成立和發展。
26歲的甘肅女孩張瀟說,她很希望感謝「王伯伯」,圓了她的創業夢。張瀟去年從大連理工學院畢業後,選擇在蘭州的萬達廣場開了一家阪織屋的加盟店,創業賣起了襪子。
她嘴裡的「王伯伯」,就是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從2013年開始,萬達推出了一個支持大學生創業的十年計劃。從當年到2022年,每年將投入5000萬元、50個萬達廣場店鋪,來支持100名大學生創業;10年將累計投入5億元,提供500個萬達廣場店鋪,受支持的大學生將總計達到1000名。
這是王健林新的公益嘗試。根據其公開的數據,1988年成立的萬達,在過去26年中累計捐贈了超過37億元的現金。而「支持創業」,顯然是王健林近幾年做公益的新想法。
在一次內部聚會上,萬達一位不願具名的高管說:在內部,王健林多次提及要支持創業。他的理由是,「中國的創業氣氛並不是越來越好,而是越來越差,市場空間基本滿了,大學生創業的空間越來越小」。早在2010年,王健林就曾經公開表達過這種想法。
通過支持創業,王健林希望能幫助誕生下一代的企業家明星。「10年、20年後,不敢說造就幾個王健林,只要能出幾個像樣的企業家,這5個億就沒有白花」。
根據公開報道,王健林的創業故事始於1988年,當年任職大連市西崗區區政府辦公室主任的王健林,下海去做西崗住宅開發公司的經理。今天的萬達,就是從當年這家瀕臨破產的小公司開始萌芽的。1980年代中國的制度開放,誕生了王健林、劉永好等一批明星企業家。
而現在,「支持大學生」創業已經是這批企業家,在回饋社會時非常樂意採用的辦法之一。就在萬達宣布啟動2015年度支持大學生創業計劃的同時,海爾也在舉行創客大賽。後者同樣也是中國本土的一家明星企業。
啟動資金、創業幫扶
就像所有外人,張瀟也並不了解王健林這么做的意圖。她就是一門心思想創業,這個甘肅姑娘說自己是個很軸的人,比如之前為了上大學,她參加了三次高考。
去年畢業之前,她已經拿到了紐西蘭的工作假期簽證,目的就是想去紐西蘭賺得創業的第一桶金。雖然早在大三下半學期,她就已經找好了工作,可是又因為不甘心而放棄了。
「天使」王健林的出現,解決了張瀟的啟動資金問題。據內部人士透露,萬達給入選的大學生創業者提供最高50萬元的三年期無息貸款。這些錢,要求是從門店開業之後的第7個月開始陸續返還給萬達。
為什麼選用貸款而不是股權投資的方式?據說這是王健林定下的。而提供給這些大學生創業者的萬達廣場門店,也並非無償、而是最低成本價。據其內部人士說,王健林希望這些創業的大學生們,認識到這是一個商業項目。「沒有一個創業是不需要考慮各種成本的」,如果沒有壓力,這些年輕人體認不到真實的創業過程。
當張瀟得知萬達的支持大學生創業項目後,就去參加了選拔。2013年9月,萬達的這一計劃覆蓋國內10所高校,其中包括張瀟所在的大連理工學院。整個過程包括提交創業計劃書,面試等環節。我問她,她自己覺得什麼地方打動了萬達?她說,「我覺得是我一定要創業的決心」。
對這些大學生創業者的篩選,由萬達的人事部門完成。據了解,萬達並沒有與外部的專業投資機構合作。之後,入選的大學生創業者會被「交給」一個支持創業的服務小組,這個小組總共只有3位成員,但他們要在這些年創業的項目選擇、門店裝修、財務管理乃至團隊管理上提供全程的幫扶。
「實際上我們提供的很多幫助,都是由萬達在各地的分支機構,以及萬達廣場的實際運營人來提供的」。上述創業幫扶小組中,一位不願意具名的女士說。
比如各地的萬達廣場會向大學生創業者推薦在當地更有可能成功的創業項目;一旦創業者選定項目後,當地的萬達廣場在同一樓層就不再引入同品類的商店;如果這個品類中,有和萬達廣場有戰略合作的連鎖品牌,還需要當地運營團隊去取得該連鎖品牌的允許和諒解。
這種選擇和幫扶,在很大程度上也保證了萬達「投資」的安全性。據這家公司的官方數據,目前絕大多數創業項目已實現穩定經營,95%創業項目每平米的銷售額超過了所在廣場的同類門店。張瀟的門店在開業後2個月內,開始盈虧平衡,她也提早開始返還萬達的貸款。
第一桶金、管理經驗
我問張瀟:開一家阪織屋的加盟店,是否就可以圓她的創業夢?同樣的,在萬達廣場開一家小小的門店,是否就能造就未來「像樣」的企業家們?
受限於萬達廣場的物理存在,這些大學生創業者的項目,大多是飲品、甜品、零食、精品等業態。在萬達支持的第一批大學生創業者中,其中有一位來自上海的大學生,專業是學計算機的,他未來想要從事與人工智慧相關的項目,但現在他在東莞的萬達廣場賣甜品。
實際上,現在張瀟的想法已經超越了現有的這家門店。未來她想拿下阪織屋在西北地區的代理權,同時她還想在甘肅天水做「多肉植物」的生意。「未來可以暢享,但現在還需要腳踏實地。」她說。
從萬達的角度講,他們並無意於將這些大學生創業者一路孵化為成功企業家,而是旨在提供機會,「能讓他們賺到第一桶金,能讓他們知道創業是怎麼一回事」。
上述創業幫扶團隊中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女士說:雖然只是運營一個小門店,但其中創業的許多基本要素。比如怎麼管理團隊、怎麼做營銷、怎樣管理庫存等等。上述東莞甜品店,僅裝修就返工4次,「因為不符合廣場的質量要求」。
「對這些年輕人來說,最缺乏的就是財務管理的經驗;在怎麼管理團隊上,他們也需要歷練。」萬達創業幫扶小組人士說,其中大部分是90後,「從來沒有為錢發愁過,即使現在創業也沒有預算管理的概念」。而面對比他們大的員工,怎樣才能鎮得住團隊?「我們有時候就故意讓他們去碰壁,只有經歷事情他們才會慢慢成長」。
王健林再支招年輕創業人
問:我是商學院的,您知道在80、90年代中國起來了很多創業家,成為中國民營企業的英雄,但是2012年以後,中國經濟出現變化,您給我們想創業的人有什麼指引和建議?
王健林:其實現在的創業環境比我們那時候好多了,我創業注冊資金50萬塊錢,是跟人家借的,你們知道多高的利息嗎?25%的年息,五年還本,還清。現在有不少的創業,我個人每年還支持著100個創業項目。支持青年創業的人是很多的,關鍵是你怎麼找到資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做好一個能吸引資金的商業計劃書,說白了就是你的計劃要可行,說得不好聽的話,你得會忽悠,你得說得對,讓別人一聽就覺得靠譜。有些青年創業說的數很大,我要做行業第一,要做世界第一,別人一聽就不敢給你投資了。你腳踏實地做什麼呢?其實不完全取決於做什麼,傳統產業照樣有大量的機會,之所以叫傳統產業,就是長壽、生命力強,才叫傳統產業,創新企業增值高、盈利快,死得也快,這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要讓我給你指導幾點,創業要找真正的哥們、兄弟,或者請專業的指導老師。我們那兒有創業的指導老師。我不知道你叫什麼名字,如果你願意申請,萬達有專門的申請計劃。
人生中應提出現實能達到的目標
問:努力和勤奮背後的原動力,是個人的理想,對財富的追求,還是出於社會的責任?
王健林:分階段講,初期激勵我不斷奮斗的目標是過得好一點。原來我從政府機關下海,目標很簡單,讓自己活得更好一點。所以我剛去創業的時候,公司員工跟我說,干到1個億咱就退休,當時想幾萬元就了不起了,干到1億元就退休,沒想到這個理想很快就實現了。我發現目標定低了,目標定為把公司發展得更大一點,成為一個知名企業,這個目標就有所修整。我覺得對萬達來講最重要的一步是1993年走出大連,從一個地方企業向全國性企業轉型,你要知道到全中國發展等於到全歐洲發展,中國的國土面積相當於歐洲,人口兩倍於歐洲。在萬達發展的第二個階段,我的目標是要萬達成為一個全國知名企業。
最近幾年激勵我的目標就不一樣了,那就是我有一個更宏偉的願景,把萬達做成全球知名品牌,做到一流企業,我不能講具體數字,我們內部定了數字,2020年一定要實現全球前多少名,這個目標還沒有實現,如果實現了,我也可能退休瀟灑去了,也可能再給自己定一個目標。
幾年前公司收入大概100多億的時候,我就跟大家說,這次是說真的,我做到1000億規模一定退休。應該說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中國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這個平台,你不用太勤奮,你跟著坐車,每年還有百分之八、九的增長,努力一下會有百分之十幾、二十幾的增長,這個目標四五年就實現了。員工問我還退休嗎?我說現在退休早了一點。現在我們定的目標是世界一流跨國企業,我到時候退而不休,可能不天天這樣干,可能有另外的事情做。
我自己是分階段設定目標的,人生的目標是分階段的。在人生過程當中不斷調整修正自己的坐標體系,這是現實的,而且才能達到。三年前,萬達剛剛自己獨立成立一個創業基金,每年支持創業大學生5000萬。有一個年輕創業者找到我,我說這樣吧,本來我們有評審過程,有評審階段,但看到你們這樣三番五次找我,我就破例,不用評審了,我就寫推薦信,直接給你幾百萬創業。你知道這個人跟我說什麼?幾百萬哪夠?我說你要多少?他說起碼幾個億,我說你懂不懂幾個億不叫創業了,那叫成功者了。所以你提出的這個問題很好,人生在過程當中提出現實能達到的目標。
問:我是留英學子。王總,您這么繁忙,平時有沒有什麼方式給自己預留出一些完全屬於自己的時間?還是說工作本身就可以是一切?
王健林:工作不是一切,但是工作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我想給自己預留時間,做不到啊!為什麼?我想休息,公司下邊總有老總打電話。現在不是具體做事務,就是會見人。今天說誰來了,不行啊,您得會見一下;明天說您得會見一下,我們就好工作了。老外來了,你見不見?也得給面子。所以我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會見、吃飯。
② 想請問您的創業經歷,或創業過程中的小故事~我是大學生比較迷茫想從中學到些東西,什麼都行~
在創業人給你講故事或經歷之前,我提一些建議給你。
一個想要創業的人,除了有一定的資金和技術,應該還需要具備幾個因素:
對創業方向的判斷能力;
對大局的把控能力;
對本公司的管理能力。
自己必須了解市場的需求、客戶的需求、自己公司的服務質量和服務切合點等等。所以,可以好好分析分析,看你自己有沒有這些能力,如果有,那就自己干,如果暫時沒有,可以先找份工作干,學習別人的管理經驗,同時做好市場分析,之後再在恰當的時機自己干,邊干邊總結,把公司發展的方向放正,期間再進行適度調整,把管理做好,這樣的公司公司才會越來越強大。
③ 該大學生養豬創業的故事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一、他有一定的激情干勁;
二、他有不錯的想法;
三、他有一定的資金和人脈;
四、他是一個敢負責的人!
鴻團八脈祝你幸福!
④ 大學生農業創業勵志故事有哪些
《勇敢的心》《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 《美麗心靈》 《百萬美元寶貝》 《心靈捕手》 《黑暗中的舞者》 《喜劇之王》 《千鈞一發》 《飛躍顛峰》
《後繼有人》《重振球風》奔騰年代 烈火戰車 伯爾尼的奇跡 勇往直前 光榮之路 夢想賓士 一球成名
⑤ 大學生創業故事具體過程
你可以到抄這裡面看看襲,http://news.3158.cn/2011102656/n3503393864.html
有很多大學生創業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⑥ 求電影名稱,內容是2名大學生畢業生放棄城市工作來到農村創業的故事
幸福的小河
⑦ 大學生創業故事
《大學生種菜10年賺取百萬家產》
「春暖日麗花果飄香,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在樂東黎族自治縣佛羅鎮田頭村,一棟米黃色的嶄新3層小洋樓上的這幅春聯,特別能代表小洋樓主人吉家體今年春節的心境和感受。
在田頭村,說到吉家體,那真是個名人。1995年,海南師范大學政法系畢業後的他,本來在城裡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但由於家庭需要和個人志趣的原因,1年後,他毅然放棄了城市裡的工作,回到家鄉種植反季節瓜菜。從簡單的露天種植開始,經過10多年的打拚,如今他已經發展到擁有114畝鐵架大棚,身家上百萬元的瓜菜種植大戶。說到小洋樓,吉家體說那是在種瓜菜賺了錢後,自己於2008年花費48萬元建造的。
吉家體介紹:他的一整片地,有114畝,全部為鋼筋大棚,主要用來種植哈密瓜,是他去年花費200多萬元修建的。今年是建成後第一年投產,目前第一造已經全部銷售完畢,凈收益達到了100多萬元,差不多已經收回成本的一半了。按照目前的行情,預計隨著目前這一造的投產,就可以完全收回成本,利潤和效益非常可觀,
最開始的時候,他也和村裡其他的瓜菜種植戶一樣,是以露天種植為主,收益低。後來他就開始逐步過渡到簡易大棚種植,效益有了很大提高。但由於大棚每年都要更換,十分麻煩,而且最終的成本也不低,因此,經過慎重考慮,從去年開始,他就一次性投入200多萬元,對這片瓜菜基地進行了鋼架大棚改造。
目前,工地的固定工人就有20多人。他說,鋼架大棚雖然相對投資較大,但收益高且穩定,大棚的使用壽命可達6—10年,一般情況下,1—2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後面就是凈收益了。
農村創業大有可為
大學畢業放棄城市穩定的工作,回鄉創業,10多年後,成了身家上百萬、遠近聞名的瓜菜種植大戶。吉家體的成功,為我們現在日益龐大的就業大軍,提供了新的啟示。
我國的農村地區,是一個十分廣闊的天地。但受「跳出農門」的思想認識,以及城市生活環境相對優越等因素的影響,這一廣闊天地,被不少有知識、有文化的青年所忽視。當前,由於高等教育的普及,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留給大學生們的工作崗位越來越少,出現了供求失衡、甚至一職難求的情況。
這一現實客觀要求知識青年去開辟新的就業天地。而廣大的農村,不失為他們一展才華的好地方。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出台優惠政策,號召和鼓勵廣大知識青年回鄉創業。在新的形勢下,農村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和現代化的管理,而這些都依賴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的融入。
吉家體就是一個成功的典型。他有文化、有知識,懂科學,掌握技術,對推動農村地區生產力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他的新思想、新觀點,都對激發農村地區的活力,發揮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期待更多的青年像吉家體一樣在農村開創一片新天地。
(故事亭 www.gushiting.com/cy/dxs/2509)
⑧ 大學生求學,創業經歷報告600~800字訪談報告
沒事 網路一下紹氏酥魚
「紹氏酥魚」源於乾隆十六年間到上虞白馬湖吃酥魚而得以成名,「紹氏酥魚」的來歷具有一段傳奇色彩的故事。一條普通的草魚,通過秘門的刀工、油炸和調料,做出外香里嫩、鮮酥可口、甜咸兼有、香味濃郁的酥魚,讓眾多人拍手叫絕、欲罷不能!
⑨ 關於大學生擇業與創業的小故事或是小笑話要偏長一點我得演五分以上呢
06年有人寫了一個笑話,全文如下: 一個小夥子到理發店理發,他問:「理發得等多長時間?」理發師看了一下店裡的顧客說:「大約兩個小時。」小夥子走了。 幾天後還是這個小夥子來理發,他一進門便問:「理發得等多長時間?」理發師看了一眼店裡排隊的顧客說:「大約三個小時。」小夥子走了。 一個星期後這個小夥子又來了,問:「理發得等多長時間?」理發師看到店裡已經滿是顧客說:「大約四個半小時。」小夥子走了。 理發師望著店裡的一個朋友說:「喂,比爾,跟著這傢伙,看他去哪兒。他總是來問他理發得等多長時間,可是卻從來沒有回來過。」 不大一會兒,比爾回到店裡,歇斯底里地笑著。理發師問:「他離開這兒去了哪兒?」比爾揚起頭,笑出眼淚還掛在眼角:「去了你家!」 最初我以為這是個x笑話,後來覺得自己很慚愧,那小夥子是小偷,應該是偷東西去了,所以是個正經笑話。但是再看了一遍,還是x笑話,因為偷東西的話,可能前兩次就被人發覺了。這樣粗看是合理的,但是文中有一個關鍵的人物--比爾,,他為什麼會笑得歇斯底里,眼淚都出來了呢,不管他的立場是站在理發師一邊還是站在小夥子一邊,他笑的都不是很合理,作為一個優秀的笑話,不應該出現這種紕漏,這說明我對此笑話的理解存在偏差。需要繼續分析,重新理解,現在我們的重點就在比爾身上,為什麼整篇文章中只有他一個人有名字?小夥子三次去理發店,比爾他是否一直在場?比爾到底代表了什麼呢?理發師和小夥子代表了什麼呢? 馬克思說過:「#$%^%%#$%#%%%^#◎◎◎¥%…………※※¥#」,所以,首先,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這個故事發生的背景,是在一個什麼樣的社會條件下發生。文中中有兩處涉及到故事的發生背景,一明一暗。明處為理發師的朋友名字為比爾,是一個明顯西方人的名字。暗處為理發需要排很長時間的隊,理發服務出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如果但從明處線索來看,故事一般是發生在西方國家,但是,毛主席教導我們「◎¥##◎◎¥¥%¥%%……¥43」,所以我們還不能草率的下結論,還應該綜合分析,看哪個結果的合理性,現實性更強一些。讓我們繼續來看。從暗處來看我們似乎得不到什麼確切的結論,但是從該笑話的來源傳播過程來看,特別是考慮到故事警世育人的作用,我認為這個故事發生是依託中國的背景發生的,相信大家都有等理發排隊的經歷吧。可為什麼作者會讓一個西方人的名字出現呢?他到底是誰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重新分析一下理發師和小夥子兩個角色, 小夥子的活動很簡單,每次都是去理發店,問有沒有位置,然後去理發師家,再去理發店,再回理發師家,如是者三,(不知道還會不會繼續下去)在這里我認為,理發店作為一個人數眾多,不受限制的場所,它隱喻著整個社會,而理發師則是社會的掌權者,而理發師的家,對小夥子則代表著可以暫時脫離社會,但又是一個不能長期居住停留的地方。小夥子,顯然代表著一類人,關鍵點就在這個小上,代表著年輕。我們想像一下,一個年輕人,跑到社會上問,有位置嗎?掌權者說,沒有,還要等多長時間,小夥子只好暫時離開這里,去了一個臨時的地方,過了段時間,又跑來問。這個場景,難道不覺的熟悉嗎?這是干什麼呢? 對了,你答對了,小夥子正是代表著找工作的學生,理發店裡的位置代表著工作機會,而理發師的家,正是我們可愛的學校。 這樣,整個笑話就可以翻譯成下面這樣: 本科畢業了,問有工作嗎?沒有,等兩年吧,唉,那隻好上碩士了;碩士畢業了,問有工作嗎?沒有,等三四年吧,唉,那隻好上博士了;博士畢業了,問有工作嗎?沒有,再等吧,唉,那隻好上壯士了…… 現在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比爾是誰?再想想,現在哪個比爾最牛? 恭喜你,又答對了,他就是比爾·蓋茨。 這樣你也就能明白比爾為什麼笑得這么歇斯底里了,因為比爾大學沒畢業就去工作了,所以他看到小夥子為了工作還回去讀壯士,覺得實在是太搞笑了。 綜上,這個笑話其實是在講上學和就業的問題
⑩ 適合中學生的勵志故事
我們要學會感謝別人的懶惰,因為正是他們的懶惰,才使我們擁有了更多做事的機會,為我們搭起了展示才華的舞台與通向成功之路的台階。
我大學畢業到一家集團公司的辦公室當文員。辦公室主任有一特長,即文章寫得好,很有思想,公司董事長很器重他,董事長的講話稿和企業的年終總結等一系列重大文章都是出自他的手筆。
我到辦公室後,只能是個打雜的,臟活、累活、沒名沒利的活全歸我幹了。我到後,主任變得越來越懶,一些本來該由他親自去做的工作,也往往推給我去做。
由於企業名氣大,企業經常要參加省市組織的諸如長跑、登山、演出等活動,要現場采訪、拍照。這樣的工作時間長,又不算加班,主任便安排我去。
公司會議常常利用晚上的業余時間,董事長一開會常常忘記時間,一直開到凌晨。而開會需要錄音、做記錄。這么辛苦,主任就總讓我去。這樣一來,我很多晚上的時間參加會議,第二天還要整理記錄,寫報道,工作量增加很多。
我們一些新來的大學生在一起時,常常數落那些老同志,如何的懶和刁,剝削我們的勞動,佔用我們的時間,把我們的智慧與勞動成果占為己有,為此憤憤不平,而且有的人還為此一走了之。
一次省電視台的記者要采訪董事長,董事長時間比較緊,於是安排在星期天的晚上8點鍾。
董事長讓主任陪同。可是主任家離公司較遠,騎自行車要40分鍾。於是他叫我去陪同。我一聽就來氣了,平時晚上總讓加班,我就已經滿肚子意見了,星期天還讓我來,太那個了吧。更何況這件事董事長就是讓他參加的,我和女朋友還有個約會。我很想頂他,但後來想想還是不情願地參加了。
那天在接受電視台記者采訪時,董事長興致非常好,冒出了好幾個火花,即企業發展到現在已經是十年了,要「十年歸零」,進行第二次創業,並且准備在十周年大慶時有大的動作。
本來這次采訪只談半小時,但由於董事長與記者們非常談得來,他們一談就是兩個多小時,後來還一起去喝茶。當一切都結束時已經是凌晨一點了。當送走記者,我已經非常困了,沒有洗漱倒頭就睡了。
第二天我把采訪紀要整理好,交給董事長。後來又采寫了一篇企業報刊發表的文章,文章標題是「十年歸零從頭越」——董事長發出第二次創業動員令。董事長感到我非常敏銳地捕捉到了他的靈感,並且文章的重點突出,主題新穎。董事長非常高興,順便問了昨天晚上主任為什麼沒有來。我說:「他家離得比較遠。」董事長接著說:「要感謝身邊的懶人,要多為自己創造機會!」
從那以後,董事長便常叫我到辦公室去,他有些什麼思想、感悟都讓我整理。再後來年終總結報告也讓我寫。還給我的工資翻了一倍。我漸漸成了公司的紅人,也得到了更多、更大的鍛煉。
很多時候,有不少人們不願做的額外的繁瑣工作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常常不是積極地接受並且努力地做好,而是畏難發愁、設法躲避,總是沉溺於抱怨和牢騷,以一種消極、悲觀的心態等待、觀望或者被動應付。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有更多的工作做,應當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因為,通過做更多的工作,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加處世的經驗,提高自己做事的品質。所以,當額外的工作降臨到面前時,我們要珍惜這個難得的機會,緊緊地抓住它,不要讓它白白地從眼前溜走。
天上掉餡餅,總有它憑空而降的原因。所以,我們要學會感謝別人的懶惰,因為正是他們的懶惰,才使我們擁有了更多做事的機會,為我們搭起了展示才華的舞台與通向成功之路的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