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故事情節
『壹』 三國演義的人物故事情節
曹操:
1.曹操詐叔
曹操小時候游盪無度,其叔父曾向其父曹嵩告狀。
曹操受不了父親的責備,忽心生一計,見叔父而詐倒於地,作出中風情狀。叔父信以為真,告之曹嵩。
但當曹嵩急視曹操時,發現曹操安然無恙,遂相信曹操所言叔父不喜歡自己的謊話,日後但凡叔父言操之過,均不聽。
2.曹操獻刀
董卓自任相國,專權朝野,捏造罪名殺死少帝,滿朝文武敢怒不敢言。
曹操挺身而出,借王允七星寶刀進府行刺,不料被董卓發覺。曹操急中生智,先以獻刀為名騙過董卓,繼而以試馬為由,僥幸逃脫。
3.陳宮捉放曹
曹操謀刺董卓未成,逃出京城,在中牟縣被縣令陳宮捉住。
陳宮欽佩其忠義,棄了官職與他同逃。
逃到成皋,多疑的曹操錯殺呂伯奢家人,又殺死呂伯奢以絕後患。陳宮看出曹操心狠手辣,但又念及自己為國家跟他到此,殺之不義,便棄曹操而他往。
諸葛亮:
1.舌戰群儒
三國中前期,劉備勢力還很小,被曹操趕得走投無路。
想去投靠東吳,就是孫權。派諸葛亮去做說客。但是東吳謀臣處處刁難諸葛亮,諸葛亮憑著他的滿腹經綸舌戰群儒。
說得他們個個啞口無言。後來經魯肅協助,說服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
2.草船借箭
孫劉聯軍和曹操在赤壁對峙。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智。想除掉諸葛亮,於是刁難諸葛亮要他在十日之內造十萬支箭。
諸葛亮料定過幾天有大霧,於是便答應,而且期限還自己減少到三天。周瑜認為諸葛亮是自尋死路。一天兩天過去了,諸葛亮都沒動靜。
到了第三天夜裡。諸葛亮向魯肅借了一些船隻船上放滿草人,一字排開向曹操營寨駛去。
江面上霧很大,曹操不清楚敵軍虛實。於是叫將士瘋狂放箭。箭射滿了草船。諸葛亮滿載而歸!!
3.火燒博望坡
三國前期,曹操勢力非常強大,統一了北方,接下來就是南下。攻打劉備,此時劉備投靠劉表,駐在新野。曹操派大將夏侯敦進攻新野。
這時劉備已經請出了諸葛亮。諸葛亮在新野設下埋伏,令趙雲去誘敵深入,然後火攻。夏侯敦果然中極。大敗而歸。這是孔明出山後打的第一仗。
關羽:
1.過五關斬六將
徐州之戰劉備戰敗。關羽經張遼勸說,約法三章暫時投降了曹操。為曹操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
後得知劉備在袁紹處便想去找劉備。曹操為了挽留關羽便掛避客牌對其避而不見。關羽只能不辭而別。
沿路上經過了五個關口,守將都不放行,關羽一一殺之。一共六個。最後與劉備會合。這就是著名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
2.三英戰呂布
華雄被關羽斬了之後,呂布親自出馬,無人能敵。張飛沖出和他交鋒50多回合不分勝負,關羽上來夾攻,30回合戰不倒呂布。
劉備也上來夾攻,三英戰呂布,打得非常激烈。呂布虛刺劉備一戟便敗退。
3.單刀赴會
赤壁之戰之後。三國鼎立逐漸形成。劉備留關羽鎮守荊州,主力向西擴張。荊州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本屬東吳。東吳一直想找機會討回。
魯肅又獻上一計:騙關羽過江赴宴,在宴席上埋伏刀斧手,擲杯為號沖出殺之。便遣請關羽赴宴。關羽明知是計坦然答應!
只帶了周倉隨身為他提刀。席間魯肅提起索回荊州之事,關羽卻絕口不談,說酒席之間不談國事。
魯肅再三糾纏,周倉插嘴,關羽借機故作生氣狀奪過周倉手中大刀,喝退周倉。
周倉會意,退出去。關羽假醉,一手提大刀,一手挽住魯肅手將魯肅扯到江邊。東吳將士怕誤傷魯肅,又攝於關公武力,不敢動手。關雲長上船乘風而去。
『貳』 三國演義10個主要內容故事詳細。。
1、三英戰呂布
東漢末年,各諸侯帶各路兵馬討伐董賊。董卓派華雄迎戰,被關羽殺了。董卓聽說華雄被殺,派呂布迎戰。張飛沖殺上去,連戰五十回合。後來關羽、劉備也上陣,三個人把呂布圍在當中,走馬燈般的輪流廝殺,呂布畢竟難敵三人,漸漸覺得難以招架,拍馬沖出了包圍圈逃了。
2、煮酒論英雄
出自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論英雄,關公賺城斬車胄。曹操煮酒論英雄可以說在三國演義中中膾炙人口的一段故事當事人兩個都志向遠大,抱負不凡。
一個欲周公吐輔,天下歸心,一個欲伸大義於天下,光復漢室。他們即是對手,又是朋友。曹操,慧眼識英雄。劉備,隱忍處世道。在這個群雄逐鹿,風起雲涌的時代,命運讓他們兩相逢在一起。可以說這段故事情節也隨著三國演義而名傳天下。
3、過五關斬六將
出自三國演義中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單騎,漢壽候五關斬六將。這個典故可以說是關二爺在三國演義中最著名的故事。
主要體現關二爺的武藝和忠義關羽帶著兩個嫂子,少數隊伍辭別曹操,踏上了千里尋主的路程。一路上不管大將軍曹,人擋殺人,佛擋殺佛。一把青龍偃月刀,一匹烈焰赤兔馬,馬行處,雷霆一怒。刀過時,血如潮湧。一股信念,貫徹一顆忠義之心,始終不忘故舊。
4、三顧茅廬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答應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將夏侯悙引兵十萬殺奔新野。關羽、張飛對劉備以師禮待諸葛亮很不滿,面臨大戰之際,二人態度消極,將信將疑。諸葛亮假借劉備劍印,遣兵調將,令關羽、張飛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調趙雲回來擔任前部誘敵,劉封、關平帶人埋伏負責放火。
曹將夏侯悙果然輕敵上當,不聽部將勸告,長驅直入,被大火燒得死傷無數,又遭各路伏兵夾擊,損兵折將,丟棄博望城,逃回許昌。諸葛亮一戰成名,使劉備及手下大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5、火燒新野
火燒博望坡之後,曹操卷土重來,派曹仁和曹洪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軍進城之後住入了民房。夜裡狂風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裡射火箭。大火迅速燒起來。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大敗而歸。
6、舌戰群儒
曹操大軍沿江結寨,准備並吞江東。東吳君臣驚疑憂懼,是和是戰難以定奪。諸葛亮運用謀略,與東吳群臣縱論天下大事,巧舌辯駁,說服他們和孫權要與劉備聯合抗曹。才有後來的赤壁之戰。此成語原指與眾多儒生謀士爭辯,駁倒對方的議論,後指與很多人激烈爭辯並駁倒對方。
7、智激周瑜
孔明曰:操本好色之徒,久聞江表喬公二女有沉魚落雁之容,閉目羞花之貌。操曾發誓:「願得江東二喬,置之銅雀台,以樂晚年,雖死無恨矣。」
今雖引百萬之眾虎視江南,其實為此二女也。將軍何不以千金買此二女.差人送與曹操。操必班師矣。此范蠢獻西施之計,何不速為之?周瑜聽罷.勃然大怒,離座指此而罵曰:「老賊欺吾太甚!」
8、孔明巧布八陣圖
劉備兵敗,陸遜追至夔關,遇此陣,土人言:「此處地名魚腹浦。諸葛亮入川之時,驅兵到此,取石排成陣勢於沙灘之上。自此常常有氣如雲,從內而起。」遜入陣不得出,後被孔明岳父黃承彥放出。
八陣圖「名八陣圖。反復八門,按遁甲休、生、傷、杜、景、死、驚、開。每日每時,變化無端,可比十萬精兵。」
9、劉備依附劉表
建安五年(200年)七月,汝南黃巾軍首領劉辟等叛歸袁紹。袁紹使劉備領兵與劉辟寇略許都以南,關羽得知後從曹操處亡歸至劉備處助之。
曹操派遣曹仁來攻擊劉備,劉備戰不利於是回到袁紹處,想要離開袁紹,以連結劉表為由,帶兵復到汝南,聯合黃巾余黨龔都,眾有數千人,曹操派遣蔡陽前來攻打,被劉備所殺。
建安六年(201年),曹操親自討伐劉備,劉備往投劉表。劉表親自到郊外迎接劉備,待以上賓之禮,遂屯於新野。荊州豪傑都前往歸附劉備,引起劉表的猜疑,劉表暗裡提防劉備。
10、白帝城託孤
關羽失荊州被殺後,劉備悲憤不已,舉大軍伐吳。誓要「踏平東吳」。不料被東吳的陸遜「火燒連營」。大敗,逃往白帝城,憂郁成疾,危在旦夕。召大臣吩咐後事。將太子劉禪託付給諸葛亮。
『叄』 《三國演義》主要故事情節
故事情節:
1、桃園三結義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連年災荒,張角三兄弟在這個時候發動了黃巾起義。幽州太守劉焉出榜招兵,引出了三位胸懷壯志的人(劉備字玄德、關羽字雲長、張飛字翼德)。三人志向相投,於是在張飛家中的桃園對天盟誓,約為兄弟。按照年紀,劉備是大哥,關雲長是二哥,張飛是三弟。
2、溫酒斬華雄溫酒斬華雄
董卓當權,把持朝政,十八路諸侯以袁紹為盟主,興兵討伐董卓。前鋒孫堅在進軍汜水關的時候,被華雄擊敗。華雄敗孫堅、斬鮑忠、祖茂、俞涉、潘鳳四員悍將。袁紹大嘆:「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此時關羽自告奮勇,願斬華雄。
袁紹嫌棄關羽只是一個弓馬手,如果派他出戰,是告訴敵軍我方無人,喝令將關羽打出。這時候不得不說曹操有識人之明,曹操說,關羽的相貌不俗(在《三國演義》的邏輯中,凡是相貌與常人不同的人,都可以稱為相貌不俗),誰能看出來關羽只是一個弓馬手呢?於是曹操端了一杯熱酒為關羽壯行。
關羽說,就先放這兒,等我回來再喝。關羽提著青龍偃月刀出戰迎敵。只聽得外面喊聲震天,不過片刻的時間,關羽就斬了華雄。這時候,酒還是溫的。
3、三顧茅廬
徐庶化名單福輔佐劉備,曹操連吃敗仗。曹操知道徐庶事母至孝,派人抓了徐庶的母親,威脅徐庶。徐庶別無他法,只好離開劉備,來到曹營。徐庶的母親知道徐庶是因為自己離開劉備,憤而自殺,曹操下令厚葬。徐庶感謝曹操厚葬他的母親,但是不願輔佐曹操,於是終生不為曹操獻策。
這就是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由來。徐庶在離開劉備之前,推薦了素有伏龍之稱的諸葛亮。並對劉備說,如果他是螢火的微弱光芒,那諸葛亮就是明月的皓白之光。劉備於是帶著關張二人前往卧龍崗,訪諸葛亮。
第一次,童子說諸葛亮外出遠游,劉備只見到了諸葛亮的好友崔州平;第二次,劉關張冒雪前往,見到了諸葛亮的石廣元和孟公威,見到了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留書表達仰慕之情,三人冒雪而歸;第三次,劉關張三訪諸葛亮,諸葛亮正在午睡,劉備等一直等到他睡醒。
劉備和諸葛亮暢談天下大事,提出天下三分的觀點。諸葛亮最終願意為劉備出山,匡扶天下。這就是著名的「三顧茅廬「的故事。
4、趙雲單騎救主趙子龍大戰長坂坡
劉備請得諸葛亮出山,接連贏得博望坡、新野勝利。曹操心生忌憚,派大軍來襲。可惜劉備手上的兵力實在太少,不足以與曹操抗衡。無奈之下,劉備只能放棄城池,帶著軍隊轉移。百姓眷戀劉備,跟隨劉備一起轉移。劉備為了照顧百姓,行軍速度很慢,很快就被曹軍追趕上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劉備妻兒在混亂中走失。趙雲受劉備之命保護劉備妻兒,為救劉備妻兒,本已殺出曹軍陣營長坂坡的趙雲,翻身又殺入長坂坡。趙雲先後救了簡雍、甘夫人、糜竺。最後在枯井旁尋得糜夫人和阿斗。糜夫人為了救阿斗,投井自殺
。趙雲推倒土牆掩蓋枯井。趙雲單槍匹馬,懷抱阿斗,殺出長坂坡。趙雲在長坂坡,七進七出,連斬曹營五十餘員大將。曹操感嘆這真的是一員虎將啊!從此趙雲名動天下。這就是著名的「趙子龍大戰長坂坡「的故事。
5、張飛大鬧長坂橋
趙雲在長坂坡中左沖右突尋找甘糜二夫人以及阿斗。這時候糜芳從長坂坡混亂中突圍出來,帶傷來到劉備身旁,說親眼看見趙子龍投曹操去了。劉備不信,張飛相信,帶著人馬來到長坂橋斷後。張飛叫隨從二十餘個騎兵在馬尾上拴上樹枝,來回跑動,塵土飛揚,做成有伏兵的假象,令曹軍不辨虛實。
這時候被趙雲所救的簡雍等人見到張飛,解除了張飛對趙雲的誤會。而趙雲也護著阿斗來到長坂橋,此時趙雲人困馬乏,見到張飛,大呼「翼德援我!」張飛說:「子龍速行,追兵我自當之。」曹操率軍來到橋頭,看見四周塵土飛揚,疑有伏兵。
又見張飛倒豎虎須,圓睜環眼,手持丈八點長矛,立馬橋上。張飛對著前來追趕的曹兵大喝:「吾乃燕人張翼德是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聲如巨雷。曹操這時突然想起了關羽曾經告訴他的話「吾弟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耳。
」曹操急令諸將,不可輕敵。話還沒說完,張飛又大喝一聲:「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曹軍見張飛如此英雄,頗有退意。這時候張飛又大喊了一聲:「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喊聲還沒停止,曹操身邊的夏侯傑嚇得肝膽俱裂,摔下馬來,一看,已經氣絕。
曹軍陣腳大亂,後退數里。張飛的三聲大喝,喝退了號稱百萬的曹軍,後人有詩贊曰:「長坂橋頭殺氣生,橫槍立馬眼圓睜。一聲好似轟雷震,獨退曹家百萬兵。」這就是張飛大鬧長坂橋的故事。
6、諸葛亮舌戰群儒
趙雲大戰長坂坡,張飛大鬧當陽橋,劉備摔孩子,那關雲長和諸葛亮去了哪裡?關雲長和諸葛亮去江夏向劉表之子劉琦求助,暫解曹操的圍困。曹操駐守江陵,想要吞並東吳、誅殺劉備。諸葛亮為了聯合東吳抗曹,隻身來到江東孫權處。
孫權猶豫不決。東吳內部分成兩派,文臣主降,武將主戰。諸葛亮先與東吳群臣爭辯,張昭為首的文臣不能應對。諸葛亮得見孫權,見孫權相貌不俗,決定智激孫權。孫權被激怒,傾向於抗曹。張昭為首的一干文臣再次勸孫權降曹。孫權又有些猶豫不決。
這時候吳國太提醒孫權,當年孫策的遺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此時周瑜也星夜趕回,文臣武將多來問候,降戰說法不一,周瑜也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說法。諸葛亮和魯肅也來見周瑜,諸葛亮以曹操想要「二喬」的事激怒周瑜。探出周瑜主戰的虛實。
7、諸葛亮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第四十六回 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
諸葛亮在東吳顯示了自己高超的謀略,引起了周瑜的忌憚。兩人各為其主,諸葛亮不肯轉投孫權,周瑜擔心諸葛亮會對東吳有害,決心除掉諸葛亮。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令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並逼迫諸葛亮立下軍令狀。
諸葛亮卻立軍令狀三天完成。諸葛亮暗中向魯肅借二十條大船,船舷兩側各扎草人千個,並擺脫魯肅不要告訴周瑜。前兩天諸葛亮都按兵不動,第三天夜晚,大霧漫天,諸葛亮邀請魯肅共同率船到曹軍水寨前。諸葛亮命船上軍士擂鼓吶喊,佯裝進攻。
曹軍在大霧之中生怕中計,不敢出戰。曹操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萬箭齊發射向船上草人。天將明,霧將散。諸葛亮估計箭數已夠,命令將士拔錨返程。然後讓軍士齊聲大喊:「謝丞相箭」.曹操憤怒異常,卻又無可奈何。周瑜也只能失望了。這就是赤壁之戰著名的草船借箭的故事。
8、黃蓋苦肉計獻密計黃蓋受刑(第四十六回 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
周瑜和孫權終於決定聯劉抗曹,可是敵強我弱。周瑜和諸葛亮二人不約而同的想到了用火攻。此時曹操派細作來江東詐降,周瑜識破卻不揭穿,想要用這兩個細作通消息。周瑜也想要派人詐降,但是苦於沒有想到合適人選。
這時候東吳的將領黃蓋也想到了火攻,並且向周瑜建議。黃蓋受東吳三代首領大恩,並且頗有機智。周瑜於是決定派黃蓋詐降,為了得到曹操和東吳中詐降的細作的信任,周瑜和黃蓋決定用苦肉計。第二天,周瑜和眾將商議退敵之策,黃蓋故意大唱反調。
周瑜順勢下令杖責黃蓋,眾將求情。但周瑜還是打了黃蓋五十大板。黃蓋果真騙得曹操信任,和闞澤、甘寧等共同詐降。最後黃蓋乘著東南風,駕船縱火燒了曹操的水寨,得以火燒赤壁。這就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9、龐統獻連環計龐統巧授連環計( 第四十七回 闞澤密獻詐降書 龐統巧授連環計 )
黃蓋、闞澤、甘寧詐降,闞澤來獻書。曹操派去的細作也是如此說。曹操雖接收了降書,但還是很懷疑,想要派人再探江東。蔣干在之前傳遞錯誤消息,害得曹操錯殺水軍都督。此番,蔣干想要將功贖罪,願意再探江東。
江東有一人,名喚龐統字士元號鳳雛,與伏龍諸葛亮齊名。先前,周瑜曾經向龐統如何破曹,龐統也想到了火攻,還提出江面上用火攻的缺陷:一船著火,其餘的船四散開來,根本不會波及到。並且也提到了解決辦法:讓曹軍的船都釘在一起,也就是連環計。
周瑜正愁沒人能使這招連環計,聽得蔣干來了,大喜。周瑜派魯肅和龐統商量好如何用計。這邊接見蔣干,借故將蔣干趕出,送到龐統所在附近的西山庵。蔣干心中憂慮,寢食難安,夜晚出門閑逛,聽得書聲琅琅,然後順勢找到了鳳雛龐統,順利的將龐統請到了曹操處。
龐統以曹軍多為北方人、不習水戰、多生疾病為由,建議船隻首尾相連。曹操不諳水戰,被龐統所騙。這就是赤壁之戰中重要的連環計。
10、火燒赤壁周公瑾火燒赤壁(第四十九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
經過前番幾次謀劃,此時,曹操中了反間計,殺了擅長水戰的將領(群英會蔣干中計);接著又中了連環計,將所有的船都用鐵釘連在一起(龐士元獻連環計);黃蓋、闞澤、甘寧詐降,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是日,諸葛亮登上七星台,巧借東風。周瑜看東風起,派黃蓋駕著幾艘載滿柴草的小船駛向曹營,佯裝投靠。黃蓋點燃小船,小船順著風勢直奔曹營。因為船被連上,所以,曹操的水營瞬間變成了火營。這就是火燒赤壁,這是這把火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11、關雲長華容釋曹操華容道義釋曹操
諸葛亮和周瑜齊心用謀,終於火燒赤壁,讓曹操的水營變成火營。說回東吳,赤壁之火已經燎原,周瑜想起了另一個心腹之患——諸葛亮。上次諸葛亮草船借箭,逃過死劫。這次周瑜連借口都不想找,直接派兵去七星台抓諸葛亮。
可惜諸葛亮料得先機,早就派趙雲前來接應,此時已經一葉扁舟回到荊州。諸葛亮調兵遣將,准備痛打落水狗——曹操。曹操好不容從火海脫身,帶著身邊幾個大將還有百餘士兵,躲過周瑜的圍追堵截,和先前守在岸上的士兵會合,最終只剩大概三千兵馬。
可憐曹操當時號稱百萬之眾,准備席捲江東,如今折了大半兵力倉皇逃竄。行到一處,曹操忽然指著前方大笑「吾不笑別人,單笑周瑜無謀,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時,預先在這里伏下一軍,如之奈何?」,這一笑不好,趙飛正好就在此處專等曹操。
曹操先後三笑,笑周瑜和諸葛亮不會用兵,一笑笑出趙雲,二笑笑出張飛,三笑笑出了關雲長。幸好曹操先前對關羽有恩,關雲長感念當日恩德,放了曹操。這就是華容道義釋曹操。話說曹操奪了荊州,准備率兵攻打江東,不想被孫劉聯軍一場大火折了大半人馬,也就沒有多餘的兵力守住荊州。
周瑜派兵搶佔南郡,不想失敵先機,反被諸葛亮先取了南郡,乘勝又取了襄陽、荊州。周瑜在攻打南郡時本就中了毒箭,經此一怒,箭創崩裂,這就是一氣周公瑾。東吳花費的無數錢糧都成了無用功,意氣難平。魯肅前來求見劉備,希望劉備可以「歸還荊州」。
諸葛亮早就預料到周瑜會派魯肅來要荊州,事先交代好劉備如何應對。劉備又將話語權交給了諸葛亮,只聽諸葛亮說,這荊州本來是劉表的,劉琦是劉表的兒子,劉備是劉表的弟弟,現在弟弟輔佐侄兒治理荊州,合情合理。
魯肅又說,如果劉琦在荊州,劉備輔佐劉琦也可以,可是現在劉琦在江夏,並不在荊州。諸葛亮派人把劉琦從屏風後請了出來。魯肅無話可說,約定劉琦一死,荊州必須歸還。不久劉琦病逝,魯肅前來吊喪准備討回荊州。
劉備大哭,諸葛亮說劉備無處安身,等取了西川,一定歸還荊州,還立下文書,魯肅作保。周瑜無法可施,建議孫權使美人計。孫權就假裝嫁妹,這一計也被諸葛亮看破,籌謀一番,孫尚香真嫁給了劉備,而劉備也成功從東吳脫身。
周瑜派兵追趕,諸葛亮接應,讓兵士齊聲大喊:「周瑜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箭創崩裂,這就是二氣周公瑾。智取不成,那就直接用兵。周瑜假意替劉備取西川,其實是「假途滅虢」之計,想要取荊州。可惜,又被諸葛亮看破。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死。
12、關雲長單刀赴會單刀赴會
周瑜為了將荊州要回,數次和諸葛亮交鋒,可惜都失敗的,自己反被氣的一命嗚呼。因為周瑜逝世,諸葛亮去弔唁周瑜,裝出一副兩人感情頗深的樣子。最積極取荊州的周瑜英年早逝了,這讓東吳的人一時忘了荊州的事情。
可是有一個人不能忘了這件事,他就是曾經為荊州做過保的魯肅。魯肅用計設下鴻門宴,埋伏好刀斧手專等關羽赴宴。關羽若是願意還荊州也就罷了,不肯還就叫關羽有去無回,順勢奪了荊州。
關羽只帶了青龍偃月刀以及周倉等十幾個隨從,就這么來到了宴會之上。席間關羽說和魯肅多年未見,要敘敘舊。就這么一把拉著魯肅不放,互相敬酒。實際上是拿魯肅當人質。東吳的人一看魯肅成了人質,也就不敢下手。就這樣,關羽輕輕巧巧的安全回到了荊州。
13、楊修之死
這件事發生在蜀魏之爭中,前方劉備一方防守森嚴,後方馬超咄咄逼人,曹操進退兩難。這天夜間,曹操對著雞湯中的雞肋,想起了現在的處境。正好,夏侯惇前來問夜間的口令,曹操就隨口說了一句「雞肋」。
口令,就是古代軍隊駐扎的時候,為了防止外人偽裝進入,設定一個口令,出入時需要能准確說出口令,類似於接頭暗號。為了安全,口令會經常更換。雞肋是一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東西,楊修一聽見這個口令就斷定,曹操這是想退兵了,一時嘴快告訴了夏侯惇和身邊的將士。
這些人一傳十,十傳百紛紛開始收拾行囊,免得臨行匆忙。曹操巡視的時候發現了這件事,就以擾亂軍心的罪名殺了楊修。曹操對楊修心生不滿已久,這次只是一個契機而已。
14、水淹七軍水淹七軍
劉備有一統天下的志向,這邊和諸葛亮進攻漢中,那邊派關羽進攻樊城。樊城情勢危急,曹操命大將於禁、龐德去救。關羽前去迎敵,不料中了龐德一箭。一時之間,關羽還真拿不下樊城。這時襄江和白河水勢甚急,又經常風雨大作,於禁和龐德的軍隊駐扎在山谷中。
關羽計上心頭,派人將水的上流堵住,然後在一個風雨大作的夜間,放水淹了曹軍。於禁無奈投降,龐德抵擋不住,被俘。經此一戰,關雲長再次名震天下。
15、刮骨療毒關雲長刮骨療毒
關羽水淹七軍,兵臨樊城城下,曹仁派手下放毒箭,關羽不幸中箭。關羽請得華佗來治傷。華佗說箭頭有毒,需要刮骨治療,先准備一個柱子,柱子上有一個鐵環,然後關羽需將手臂伸進鐵環中,綁住手臂,厚被蒙住頭臉。關羽不解其故。
華佗說,恐怕病人怕痛,亂動不好下刀。關羽說,我戎馬一生,這點兒小痛不算什麼。派人擺棋備酒,與馬良一邊弈棋,一邊飲酒。華佗用到刮骨,悉悉有聲。左右臉色大變,唯有關雲長面不改色,談笑自若。華佗刮骨完畢,敷葯縫線。關羽大笑而起,華佗說「君侯真天神也!」。
16、敗走麥城敗走麥城
關羽雖然水淹七軍擒了於禁和龐德,但是沒有拿下樊城。震懾於關羽的神勇,曹操甚至一度有了遷都的想法。曹操手下勸止,提議讓孫劉聯盟破裂,於是派人見孫權。這邊孫權和劉備因為荊州問題一直有有爭執,最後勉強達成共識,將荊州一分為二。
但是孫權心中其實並不滿意。孫權曾經想要讓自己的兒子娶關羽的女兒。關羽給了這么一句回復:「虎女焉能配犬子。」所以,攻荊州之心更加堅定。關羽和東吳大將呂蒙在荊州交戰,關羽大敗,只能退守麥城。兵少糧少,關羽決定放棄麥城向西川撤退。
關羽想要走小路,部下勸諫說可能會有埋伏。關羽自恃勇猛,不聽勸告。果然小路上有伏兵,關羽父子失手被擒。最後被孫權所殺。關羽失敗在剛愎自用,自視甚高。這種性格倒是很像項羽。
17、關公顯聖關公顯聖
關羽一意孤行,敗走麥城,最後被東吳所俘。孫權倒是想讓關公父子投降,可是,關公當年面對著曹操的時候可是要約法三章,其中有一條就是降漢不降曹。這回是擺明了要降東吳,關羽怎麼肯,大罵:「碧眼小兒,紫髯鼠輩!吾與劉皇叔桃園結義,誓扶漢室,豈與汝叛漢之賊為伍耶!我今誤中奸計,有死而已,何必多言!」。
主簿左咸對孫權說,曹操當年對關羽那麼好,連赤兔馬都給了,那關羽時候到了還是要追隨劉備的。後來還打的曹操差點兒要遷都(水淹七軍)。這番話的結論就是關羽這人養不熟(方言又叫養不家)。孫權一聽,很是同意,然後關羽父子就被殺了,赤兔馬絕食而死,周倉聽說了以後就追隨關羽自刎了。
孫權殺了天下聞名的忠義之人,這責任不敢自己擔,就派人把關羽的屍體送到了曹操那裡。最後曹操將關羽厚葬。關羽死後一點靈魂不滅,帶著關平和周倉一路飄盪。飄盪到了玉泉山,玉泉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凈。原是汜水關鎮國寺中長老,與關羽有過一面之緣。是夜,月白風清,普凈在庵中參禪,突然聽見有人大喊「還我頭來!」。
普凈抬頭一看,原來是關公父子和周倉三人在空中飄著。普凈說道,雲長,下來咱倆談談。你過五關、斬六將,沙場上殺人無數,你管別人要頭,人家的頭管誰要?關羽頓悟,殺氣頓消。後來關羽經常顯聖照顧鄉民,鄉民感念就建廟祭奠他。
(3)三國演義故事情節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三國志通俗演義》的作者。山西並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水滸全傳》。《三國志通俗演義》(簡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除小說創作外,尚存雜劇《宋太祖龍虎風雲會》。
『肆』 三國演義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東漢末年,皇權沒落,群雄並起,割據城域,逐鹿天下。起初董卓自西涼揮軍入主中原,憑借剽悍的西涼軍挾天子以令諸侯。後十八路諸侯聯合並起,討伐董卓,因戰事不利、內部矛盾等諸多因素而四散而去。後司徒王允用美女貂蟬離間董卓與其麾下大將呂布,董卓死。
後來曹操精兵簡政,開疆擴土,漸擁江北之地。劉備四處奔波,先後投靠曹操、陶謙、袁紹、劉表諸人,未有大的作為,但仁義賢德之名四海皆知。後來在南陽得伏龍諸葛亮為謀士,徐徐佔領荊、益二州,又打下巴、蜀。如此,與曹操,孫權成三國鼎立之勢。
如此歷時二十餘年,隨著老一代人的逝去,魏國被司馬懿一族控制,後又相繼打敗吳、蜀兩國,三國歸晉。
《三國演義》一書描寫了大大小小的戰爭,構思宏偉,手法多樣,使我們對古代文化有了很多了解。其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戰爭的描寫波瀾起伏、跌宕跳躍,讀來驚心動魄、盪氣回腸、感人肺腑。
(4)三國演義故事情節擴展閱讀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
《三國演義》採用淺近的文言,明快流暢,雅俗共賞;筆法富於變化,對比映襯,旁冗側出,波瀾曲折,搖曳多姿。又以宏偉的結構,把百年左右頭緒紛繁、錯綜復雜的事件和眾多的人物組織得完整嚴密,敘述得有條不紊、前後呼應,彼此關聯,環環緊扣,層層推進。
『伍』 三國演義中的10個故事情節概括
1、桃園三結義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天下大亂。漢皇室後代劉備見太守劉焉張榜招募義兵,決定匡扶社稷。劉備看榜時遇見張飛,飲酒間又與關羽相會,三人共論天下大事,情投意合,選定張飛庄後桃園焚香祭拜天地,義結金蘭,立誓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劉備為兄,關羽第二,張飛為弟。
2、曹操詐叔
曹操小時候游盪無度,其叔父曾向其父曹嵩告狀。曹操受不了父親的責備,忽心生一計,見叔父而詐倒於地,作出中風情狀。叔父信以為真,告之曹嵩。但當曹嵩急視曹操時,發現曹操安然無恙,遂相信曹操所言叔父不喜歡自己的謊話,日後但凡叔父言操之過,均不聽。
3、曹操獻刀
董卓自任相國,專權朝野,捏造罪名殺死少帝,滿朝文武敢怒不敢言。曹操挺身而出,借王允七星寶刀進府行刺,不料被董卓發覺。曹操急中生智,先以獻刀為名騙過董卓,繼而以試馬為由,僥幸逃脫。
4、陳宮捉放曹
曹操謀刺董卓未成,逃出京城,在中牟縣被縣令陳宮捉住。陳宮欽佩其忠義,棄了官職與他同逃。逃到成皋,多疑的曹操錯殺呂伯奢家人,又殺死呂伯奢以絕後患。陳宮看出曹操心狠手辣,但又念及自己為國家跟他到此,殺之不義,便棄曹操而他往。
5、陶謙三讓徐州
曹操攻打徐州,劉備引兵相救,太守陶謙命糜竺取徐州印,讓與劉備,劉備推辭。曹操退兵後,陶謙及其部屬再次表達推讓之意,劉備執意不肯。後陶謙病重,第三次讓徐州,劉備終是推託,陶謙以手指心而死。徐州百姓擁立劉備為徐州牧。
6、王允巧使連環計
董卓為亂朝政,司徒王允先將美貌的義女貂蟬許給董卓的義子呂布為妾,不久又把貂蟬作為歌姬送給董卓。呂布知後心生嫌怨。在鳳儀亭,董卓撞見呂布與貂蟬私會欲殺呂布。王允與貂蟬趁機離間董卓與呂布。呂布對董卓頓起殺心。王允和呂布假傳聖旨,說天子將禪位於董卓,將他騙入城中,被呂布刺死。
7、三姓家奴呂布
呂布本姓呂,五原人。丁原用他做主簿,呂布曾認丁原為義父。在赤兔馬和金銀珠寶的利誘下,呂布殺丁原改投董卓,又認董卓為義父。因而張飛蔑稱他為「三姓家奴」。
8、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曹操平定山東,應詔進入洛陽,聽從董昭建議,逼迫皇帝移駕許都。滿寵說服徐晃,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改投曹操。自此,曹操集大權於一身,朝廷事務,先稟曹操,然後方奏天子。
9、孫策開創江東基業
孫堅死後,其部由剛成年的長子孫策帶領。因兵少將寡,孫策只好跟了袁術。孫策出生入死,立下汗馬功勞,卻屢屢不得重用,還受了不少委屈。在程普等人勸導下,孫策決定離開袁術,回江東建功立業。孫策以報仇為名,用玉璽擔保,向袁術借兵五千,歷經磨難,終於在江東建立了東吳的早期基業。
10、舌戰群儒
三國中前期,劉備勢力還很小,被曹操趕得走投無路。想去投靠東吳,就是孫權。派諸葛亮去做說客。但是東吳謀臣處處刁難諸葛亮,諸葛亮憑著他的滿腹經綸舌戰群儒。說得他們個個啞口無言。後來經魯肅協助,說服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
『陸』 三國演義內容簡介(詳細)、
內容簡介:
《三國演義》故事開始黃巾兵起義,結束於司馬氏滅吳開晉,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魏、蜀漢、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展現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並成功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
(6)三國演義故事情節擴展閱讀
《三國演義》採用淺近的文言,明快流暢,雅俗共賞;筆法富於變化,對比映襯,旁冗側出,波瀾曲折,搖曳多姿。又以宏偉的結構,把百年左右頭緒紛繁、錯綜復雜的事件和眾多的人物組織得完整嚴密,敘述得有條不紊、前後呼應,彼此關聯,環環緊扣,層層推進。
《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更重要的是在軍事政治描寫和人物塑造上。小說最擅長描寫戰爭,並能寫出每次戰爭的特點。注意描寫在具體條件下不同戰略戰術的運用,指導作戰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而不把主要筆墨花在單純的實力和武藝較量上。
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彝陵之戰等,每次戰爭的寫法也隨戰爭特點發生變化,在寫戰爭的同時,兼寫其他活動,作為戰爭的前奏、餘波,或者戰爭的輔助手段,使緊張激烈、驚心動魄的戰爭表現得有張有弛,疾緩相間。
如在赤壁之戰前描寫孫、劉兩家的合作、諸葛亮、周瑜之間的矛盾,曹操的試探,孫、劉聯軍誘敵深入的准備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說特別注意把人物放在現實斗爭的尖銳矛盾中,通過各自的言行或周圍環境,表現其思想性格。
如曹操的奸詐,一舉一動都似隱伏著陰謀詭計;張飛心直口快,無外不帶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諸葛亮神機妙算,臨事總可以得心應手,從容不迫。
著名的關羽「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張飛「威震長坂橋」、趙雲「單騎救幼主」、諸葛亮「七擒孟獲」、「空城計嚇退司馬懿」等更是流傳極廣的篇章。
作者簡介: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元末明初小說家。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漢族,山西並州太原府人。羅貫中早年曾參與反元的起義斗爭。
明朝建立之後,專心致力於文學創作。羅貫中編著的小說有《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傳》、《三遂平妖傳》。
『柒』 三國演義中的經典故事情節有哪些
三國演義中的經典故事情節有:桃園結義、關於反映曹操兇殘奸詐的奸雄本色的故事、曹操幼時假中風詐叔父體現他「多機變」的故事、曹操殺糧官王垕、代人捉刀、張翼德義鞭督郵、曹操獻刀、捉放曹、關雲長溫酒斬華雄、劉關張三英戰呂布、王允巧使連環計、青梅煮酒論英雄、張飛醉擒劉岱、關羽千里走單騎、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身在曹營心在漢、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水淹七軍、彝陵之戰、三顧茅廬、初出茅廬、火燒博望坡、趙雲單騎救主、張飛大鬧長板橋、舌戰群儒、智激周瑜、黃蓋苦肉計、草船借箭、龐統獻連環計、孔明借東風、孔明三氣周瑜、錦囊妙計、關羽單刀赴會、刮骨療毒、關羽敗走麥城、華佗之死、白帝託孤、七擒孟獲、孔明智取三城、空城計等。
『捌』 三國演義故事梗概50字左右
《三國演義》描寫抄的是從東漢末襲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斗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吒叱風雲的英雄人物。在對三國歷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對劉備集團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頌,對曹操則極力揭露鞭撻。今天我們對於作者的這種擁劉反曹的傾向應有辯證的認識。尊劉反曹是民間傳說的主要傾向,在羅貫中時代隱含著人民對漢族復興的希望。
『玖』 《三國演義》主要內容是什麼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里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長篇小說。
(9)三國演義故事情節擴展閱讀:
時代背景
元末明初,社會矛盾尖銳,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群雄割據,多年戰亂後朱元璋剿滅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間人民流離失所,羅貫中作為一名雜劇和話本作者,生活在社會底層,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作為底層的知識分子思考,並希望結束動盪造成的悲慘局面。由此就東漢末年的歷史創作了《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小說。
1、《三國演義》的開篇詞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2、「義」是《三國演義》的思想精髓和靈魂。
3、《三國演義》中主要人物中被稱「三絕」的分別是:「奸絕」是曹操,「智絕」是諸葛亮,「義絕」是關羽。
4、在《三國演義》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刮骨療毒,被後人敬仰並尊為中國的「武聖」,這位英雄是關羽。
5、請結合《三國演義》。說出諸葛亮與周瑜聯手指揮的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地戰例,是赤壁之戰;再說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因為失街亭一事。
6、《三國演義》中有這樣兩段話:「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說此話者是徐庶,被贊譽的人是諸葛亮。
7、下面描寫的人物是誰?用兩三個詞概括其主要性格特點。
綸巾羽扇,身衣鶴氅,素履皂絛,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長八尺,飄飄然有神仙之概。人物:諸葛亮,性格特點:足智多謀、忠心耿耿
8、「獨行千里報主之志堅,義釋華容酬恩之誼重」,稱贊的是何人?所報答的」主」指誰?」義釋」的是誰?(關羽、劉備、曹操)
9、「勉從虎穴暫棲身,說破英雄驚煞人。巧將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這首詩說的是《三國演義》中劉備和曹操的一段故事。這個故事是青梅煮酒
10、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是根據《三國演義》赤壁之戰(戰役)中」周瑜定計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來的。請再寫出源於《三國演義》的兩個成語,並寫出相應的人物及故事。(三顧茅廬,劉備三請諸葛亮;身在曹營心在漢,徐庶人在曹營不獻一策等)
11、寫出《三國演義》中與諸葛亮、司馬懿父子有關的4個成語或典故。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三顧茅廬;空城計;借東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12、同一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特徵,從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評價。請你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從褒和貶兩個角度,各寫一句話,對我國三國時期的人物--曹操進行評價。
褒:雄才大略的曹操,猶如一顆耀眼的明星,高懸在三國的政治天宇中。
貶:曹操為人奸詐如狐,打著天子的旗號,干著算計諸侯的勾當。
13、表現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精神的六齣祁山、七擒孟獲、前後出師表、忠輔劉禪。
14、杜牧《赤壁》詩中:「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寫的是哪一場戰役?涉及的兩個主要人物是誰?(赤壁之戰;曹操、周瑜)
15、《三國演義》中「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水淹七軍」等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是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