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的故事
1. 能感動你的從不是別人的故事 而是別人的故事讓你想起了自己的故事,
你好,如果只是故事那是過去的事,所以我們要演繹現在的故事。也不要參照別人的故事,因為每段故事情節都不可以復制
2. 感動你的從不是別人的故事,而是別人的故事讓你想起了自己的故事。」 什麼意思
或許他不是不想去喜歡你呢?愛一個人就去愛啊。本來愛這種事就說不好。那我們就「邏輯」點說。如果愛一個人非得要另一個人愛你的時候再去愛他。好象這種「邏輯」的結果是兩個人根本不可能相愛。因為誰是那第一個愛的人呢?
再看看感情方面,如果他心裡是想的一個男人功不成,名不就,談戀愛很不符合他的性格。而這時候或許是他不是不想愛。而是有原則性的選擇放棄愛。但如果不是這種理由,轉而想想一個男人連敢恨敢愛的勇氣都沒有,這樣的男人怎麼可能是個成功的男人。
3. 幫助別人的小故事(50字)
50個字的
沒怎麼算誒
只有超級經典的小故事
一共有65個
你要的話留下郵箱我傳你好了
後生可畏
小男孩問爸爸:「是不是做父親的總比做兒子的知道得多?「爸爸回答:「當然啦!「
小男孩問:「電燈是誰發明的?「
爸爸:「是愛迪生。
小男孩又問:「那愛迪生的爸爸怎麼沒有發明電燈?「
註:很奇怪,喜歡倚老賣老的人,特別容易栽跟斗。
權威往往只是一個經不起考驗的空殼子,尤其在現今這個多元開放的時代。
不必緊張
小明洗澡時不小心吞下一小塊肥皂,他的媽媽慌慌張張地打電話向家庭醫生求助。
醫生說:「我現在還有幾個病人在,可能要半小時後才能趕過去。「
小明媽媽說:「在你來前,我該做甚麼?醫生說:「給小明喝一杯白開水,然後用力跳一跳,你就可以讓小明用嘴巴吹泡泡消
磨時間了。「
註:take
it
easy!放輕鬆些,生活何必太緊張?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何不坦然自在的面對。
擔心不如寬心,窮緊張不如窮開心。
鑰匙
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大門上,一根鐵桿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將它撬開。
鑰匙來了,他瘦小的身子鑽進鎖孔,只輕輕一轉,大鎖就「啪「地一聲打開了。
鐵桿奇怪地問:「為什麼我費了那麼大力氣也打不開,而你卻輕而易舉地就把它打開了呢?「
鑰匙說:「因為我最了解他的心。「
每個人的心,都像上了鎖的大門,任你再粗的鐵棒也撬不開。
唯有關懷,才能把自己變成一隻細膩的鑰匙,進入別人的心中,了解別人。
愛的力量
人類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後,將會發現自己還有一股更大的能力,那就是愛的力量,當這天來臨時,人類文明將邁向一個新的紀元。
——「法」夏爾丹
禮物
愛是不會老的,它留著的是永恆的火焰與不滅的光輝,世界的存在,就以它為養料。
——左拉
這個感人的故事,發生在一輛公車上,公車沿著南方偏僻公路蹣跚而行。
車子里的乘客,有位瘦弱的老人,手裡握著一束鮮花,車過教堂時,上來一個少女,目不轉睛地看著老人的鮮花。
到了老人快要下車時,他忽然沖動地將自己手中的鮮花推向少女的懷中。他趕忙解釋說:「我看得出來你很喜歡這束花,我想我太太也會很高興你擁有這束花的。我會告訴她我把花送給你了。」那女孩接受那束花後,目送老人下車,看著他慢慢走到一座小公墓的門口。
4. 別人的故事,命題作文
別人的故事陳露璇
你悄悄走進我的生活,跟我訴說別人的故事!我不知道該如何形容你。你是一個孩子,時而歡樂,時而憂愁:你是一片藍天,總有無窮無盡的幻想:你亦是一個小偷,每次都無聲無息的侵入我的心房。啊!書,你更是我的朋友,為我訴說別人的故事。
它是在我不經意間遇到的。而她,更是在我生命中不曾出現的。
她是一個女孩,擁有一雙靈巧的手,畫得一手好畫。她是一個畫像人,坐在涼亭中,為人畫像卻不求報酬,只需要你為她講一個故事,一個屬於你自己的故事。為何?為何?哦!原來她要為明天攢故事。
我也常常聽別人的故事。
一日下午,我悠閑的在自家樓下閑逛,看見一個身影朝我走來,越來越近,越來越近。好像是小A吧!對,就是小A。小A是我的小學同學,現在在橫店二中讀書。我看見昔日的同學趕快走了上去,寒暄了幾句,就說起了各自的初中生活。得知他現在當班長了呢!我心想:「呵!這小子,不錯么!」與他同校的還有眾多的小學同學。提起一同學,他一臉憤怒地說:「哦!他啊!我有一次被他耍了呢!」我一聽一臉興致勃勃的樣子:「快說來聽聽。」「就是一天下午,我到政教處拿東西回來,在路上碰到了他,問他下課了沒,他說下課了,結果我就大搖大擺地走進教室。結果老師就把我臭罵了一頓。因為還沒下課呢!」我一手指著他,一手捧著肚子,說:「你傻啊!下不下課也分不清。」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一眨眼,我們在樓下站了整整兩個小時。分享著你我的故事。
在平時,上學、放學、回家、吃飯、睡覺,我的生活今天復制明天,明天又復制今天。我似乎在等待,等待不同的一天,但我錯了,沒有一段「旅途」會自己開始,總要我們邁出第一步,也就是說,如果一畏等待,他永遠不會帶來。
是啊!為明天攢故事,多麼動人的一句話啊!如果今天沒有攢下故事,在未來,我拿什麼說給自己聽?
而這些,是別人的故事告訴了我,是書教會了我。
5. 魯迅幫助別人的故事
有一天,魯迅穿著一件破舊的衣服上理發院去理發。理發師見他穿著很隨便,而且看起來很骯臟,覺得他好像是個乞丐,就隨隨便便地給他剪了頭發。理了發後,魯迅從口袋裡胡亂抓了一把錢交給理發師,便頭也不回地走了。理發師仔細一數,發現他多給了好多錢,簡直樂開了懷。
一個多月後,魯迅又來理發了。理發師認出他就是上回多給了錢的顧客,因此對他十分客氣,很小心地給他理發,還一直問他的意見,直到魯迅感到滿意為止。誰知道付錢時,魯迅卻很認真地把錢數了又數,一個銅板也不多給。理發師覺得很奇怪,便問他為什麼。魯迅笑著說:「先生,上回你胡亂地給我剪頭發,我就胡亂地付錢給你。這次你很認真地給我剪,所以我就很認真地付錢給你!」
理發師聽了覺得很慚愧,連忙向魯迅道歉。
還有
在三味書屋讀書的那個年齡段,魯迅還跟隨母親到鄉下外婆家小住。魯迅的外婆家,是在紹興鄉下,叫安橋村。這個村莊離海不遠,極為偏僻。有條小河從村中流淌而過,把全村分為南北兩半。當時全村大約有三十戶人家,大半姓魯,靠種田和打魚為生的佔多數,有很少一部分人經營副業——做酒,並開一家很小的商店。魯迅是在春天掃墓後,隨母親前去的。就是在這里,魯迅見識了許多更新鮮的風景和玩法兒,看到聽到了「社戲」。很幸運,魯迅能有這樣新奇廣闊的天地。
因為魯迅從城裡來,算是遠客和貴客,所以村裡有很多小朋友得到父母允許,減少了日常勞作的份量,盡情地陪著迅哥兒玩耍。玩的方式很有趣,比如掘蚯蚓伏河邊釣蝦呀,或是一同去放牛呀,而最大的樂事卻是看社戲了。有一回,他們去鄰村趙庄看戲,魯迅日後是這樣回憶的:「一出門,便望見月下的平橋內泊著一隻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雙喜拔前篙,阿發拔後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待到母親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我們已經點開船,在橋石上一磕,退後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於是架起兩支櫓,兩人一枝,一里一換,有說笑的,有嚷的,夾著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地的河流中,飛一般徑向趙庄前進了。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背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庄,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台,但或者也許是漁火。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漁火;..正是對船頭的一叢松林,..過了那林,船便彎進了叉港,於是趙庄就真在眼前了。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臨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戲台,模糊在遠外的月夜中,和空間幾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畫上見過的仙境,就在這里出現了。..」
魯迅13歲的那一年因祖父下獄,他和弟弟被安插到離城有三十多里的皇甫庄大舅父的家中避難。
魯迅這次來到舅父家中,景況和從前完全不同了,自此免不了要受一些冷淡。但是,勞動者和他們的孩子們卻到處都是一樣,他們依然是那麼熱烈,那麼殷勤,前來接待從遠道來避難的小客人。鄉下的春天依然是美好的,罱泥船停滿了河面,河兩岸是青青的麥田,田埂上長著綠油油的羅漢豆。白天,大人們都到河裡和田間工作去了,魯迅就和孩子們一同玩耍,或是釣魚,或是剝著羅漢豆。在皇甫庄和小皋埠這一帶的農民主要的副業就是捕魚。深夜,魚兒都游出來了,吃食的吃食,游動的游動,捕魚的人也在這時出動。二更以後,蝦子也開始出來了。捉蝦的人就劃著小船,帶著海兜去撈蝦。天亮後,他們才吃一點冷飯團,到鎮上去賣魚蝦,賣完了魚蝦才回來睡覺。但凡有一點閑時間,他們也不歇下來,而是籌劃著演戲,在做戲時一顯他們出色的本領。
在當時紹興一帶農村裡,演戲的日子,簡直多到數不清。正月的初九、初十是「燈頭戲」;三月里,有「東岳大帝」生日,至遲不過二十八日就要演戲;五月十六日「王爺(土地)菩薩生日」,六月十七日「包爺爺生日」,都要演戲。七月十六日,「劉猛將軍」的生日,農民們說他是「劉備的兒子」,因為到田間捉蝦蜢跌死的,更要演戲。八月里,九月里,一直到年底,還要演出不少的戲。演戲和他們的生活好像是分不開的。其實,他們演戲的目的倒不盡是為了給菩薩看的,不過是藉此以表示自己的願望:人口和牲畜的平安,五穀豐收,安居樂業的和平生活;——雖然,現實的生活並不如他們所預期的那樣。農民們總在迎神賽會這個屬於自己的狂歡和示威的節日里顯示才能、智慧和力量。隊伍接連排成好幾里路長,人群像滾滾的浪潮,席捲過一個村莊又一個村莊。在隊伍的上空招展著紅的,綠的,黃的,以及各種顏色的旗幡。在這支浩浩盪盪的隊伍里,人人都像生龍活虎一般:有耍獅子的,有玩龍船的,有踩高蹺的,有的抬著抬閂閣,有的敲著鑼鼓,有的扛著荷花銃,轟,轟,對著天空放它幾響的。
最壯觀、最輝煌的要算是目連戲了。或許藉此來紀念那些在歷史上曾經被封建統治階級稱為「叛賊」的英靈,和近代的參加太平天國武裝革命斗爭中犧牲了的英雄們,以及其他的一些死於非命的橫死者吧,在皇甫庄,戲台就搭在村子裡一塊叫做「火燒場」的地方。這里據說就是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失敗之後反動地主階級殘殺農民的屠場。這戲從頭一天的下午就做起,一直要做到第二天天亮。「 起殤」是在太陽落盡的時候舉行,台上吹起悲壯的喇叭,薄暮中,十幾匹馬,放在台下,一個演戲的人扮做鬼王,手執鋼叉,此外還需要十幾名鬼卒,普通的孩子們都可以應募。他們爬上台去,說明志願,臉上塗沫幾筆彩色,手拿鋼叉,待人聚齊,就一擁上馬,疾馳到野外那些無主的孤墳上,然後拔叉馳回,上了前台,一同大叫一聲,將鋼叉一擲,釘在台板上,責任這才完結,洗臉下台。舉行了這一種儀式,就意味著那些孤魂厲鬼,已經跟著鬼王和鬼卒,前來一同看戲了。「起殤」儀式進去之後,戲文就接著開場,徐徐進行。一到「跳吊」時候,人們立刻緊張起來。台上吹起凄涼的喇叭,台中央橫樑上放下一團布。看客們都屏住氣,台上忽然闖出一個不穿衣褲,只有一條犢鼻褌,臉上塗了幾筆粉墨的男人,這叫做「男吊」。他一登台,徑奔懸布,像蜘蛛死守著蛛絲,又好像在結網,在這上面鑽,掛。這之後,是「跳女吊」。台上又吹起凄涼的喇叭,不一會兒,門幕一掀,女吊——一個比別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強的鬼魂出場了。大紅衫子,黑色長背心,長發蓬鬆,頸掛兩條紙錠,低頭,垂手,彎彎曲曲的走了一個全台,內行人說,這是走了一個「心」字。然後,她將披著的頭發向後一抖,人們這才看清她的面孔:石灰一樣白的圓臉,漆黑的濃眉,烏黑的眼眶,猩紅的嘴唇。她兩肩微聳,四顧,傾聽,似驚,似喜,似怒,終於發出悲哀的聲音,慢慢地唱道,「奴本是楊家女,呵呀,苦呀,天哪!.. 「這之後的下文講她做童養媳時備受虐待,終於只有投環自盡了。唱完,就聽到遠處的哭聲,也是一個女人,在含冤悲泣,准備自殺。她驚喜萬分,要去「討替代」了,卻不斷突然跳出「男吊」來,主張應該他去討,由爭論而至動武,「女吊」當然敵不過他,幸而台上另有一個神——王靈官在這時出現了,一鞭打退「男吊」,放「女吊」獨自去活動。魯迅的記憶中最深刻的就是這一幕,其他的場面當然也不少。從幼年時一直到後來,他記憶尤深。魯迅認為:這個復仇性最強的「女吊」,這個最美麗的最堅強的靈魂,也就是被壓迫者的復仇意志的化身。
鄉村大自然的景色、與閏土等「野孩子」的生活,以及民間文藝和繪圖的書,引起了魯迅極大的興趣與愛好,這些興趣與愛好,看似平行,實則互相聯系,都影響著他的生活與性格,以後日漸發展,都服務於他那偉大的理想。日後從事文學,表現農村的貧困,深刻揭發社會的矛盾,以及研究漢畫、造像,提倡木刻,都與此相關。至於批評的眼力,也在童年開始萌芽。而從家族得來的那種公正、剛強,持之以恆的精神,在他後來與逆境戰斗時,又得到了發展。以上所敘述的魯迅童年生活這一段,在魯迅的一生中,也可以說是較為幸福的吧。這使他日後回憶起來,往往起一種美的感覺,一種嚮往的心情,並常從此獲得創作的靈感。
可是,從13歲起,魯迅更開始和社會有了接觸,要親自嘗受人世的辛酸了。
6. 說別人的故事有哪些
勸說別人的故事
不恥下問
釋義:不以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恥辱。
春秋時期,衛國有個人叫孔圉,勤奮好學,而且很謙虛。他死了以後,衛國的國君為了表彰他,並讓後人學習他的好學精神,就賜給他一個「文」的稱號,所以,後來人們就尊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有個學生叫子貢,也是衛國人。他認為孔圉不像人們所說的那樣,稱他為「孔文子」,似乎是有點評價過高了。他想來想去,覺得不能理解,就去向孔子請教。
子貢說:「那個孔文子並沒有什麼了不起,憑什麼要賜給他『文』的稱號?」
孔子回答說:「孔圉聰明好學,勇於向地位和學識不如自己的人虛心請教,而不會感到丟臉,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賜給他『文』的稱號。」
子貢聽孔子這樣一說,猛然省悟,頓時感到心悅誠服。
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西漢東海(漢郡名,今江蘇省邳縣以東至海,連山東省滋陽縣以東至海地區)人。他出身農家,祖父、父親世代都是農民。傳到匡衡,卻喜歡讀書。他年輕時家裡貧窮,白天給人做僱工來維持生計,晚上才有時間讀書。可是家裡窮得連燈燭也點不起。鄰家燈燭明巒,卻又照不過來。匡衡就想出個法子,在貼著鄰家的牆上鑿穿一個孔洞,「偷」它一點光亮,讓鄰家的燈光照射過來。他就捧著書本,在洞前映著光來讀書。
匡衡家窮買不起書。同鄉有個富翁家中藏書很豐富。匡衡就去他家做工,卻不收分文工錢。富翁感到很奇怪,問匡衡為什麼?匡衡說:「我不想要工錢,只希望您能把家中的書都借給我讀,我可就很心滿意足了。」富翁聽了,被他那種勤奮好學的精神所深深感動,就答應了他的請求。從此,匡衡就有了極好的讀書機會。史書上說,匡衡精力充沛,超越常人,富翁家的豐富的藏書,加上匡衡本人的勤奮努力,終於把他造就成為一位知識學問淵博的學者。當時的讀書人中甚至流傳著這么幾句口碑:「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沒有人能解說《詩經》,匡衡恰好來了;匡衡給大家解說了《詩經》的疑義,大家開心得都笑起來)。」可見他聲譽很高。當時,許多讀書人都拜他為師,跟他學習。
漢元帝的時候,張衡受推薦被朝廷任命為郎中,再升為博士,給事中。這時先後發生了日蝕和地震,漢元帝心中惶恐,怕是上天降下的災殃警兆,就向大臣們咨詢政治的得失。匡衡上奏,列舉歷史事實說明天象只是一種大然的陰陽變化,禍福全在於人的作為,人類社會的風氣,更在於朝廷的教化倡導和影響。因而皇上應當裁減宮廷的費用,親近忠臣正人,疏遠佞臣小人,選拔賢材,開放方路接納忠諫,等等。漢遠帝很贊賞匡衡的見識,提升他為光祿大夫、太子少傅。
漢元帝龐愛傅昭儀和她的兒子定陶王超過了皇後和太子。匡衡對此提出了懇切的規勸,透徹地剖析「正家而天下定」的道理,要防止招致國家的禍亂。匡衡在朝廷中參議大政,引經據典,闡明法理道義,很受贊賞,由此升任為光祿勛、御史大夫,後來又升來丞相,封為樂安侯。
漢元帝時,宦官中書令石顯專權,排擠陷害賢良。匡衡也害怕他,不敢指摘。漢元帝去世之後,漢成帝即位,匡衡和御史大夫甄譚聯手彈劾石顯,揭露他和黨羽的種種罪惡。石顯和爪牙都受到應有的懲辦。但朝中大臣也有人認為,匡衡身為輔政大臣,早年不及時參奏揭發,卻阿諛曲從,沒有盡到責任,對他提出彈劾。匡衡也自感慚愧,一再請求辭職,後來終於因多佔封地的事被罷了官。
後人根據匡衡的故事,概括出一句成語「鑿壁偷光」,形容勤奮好學。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囊螢映雪
「囊螢映雪」這則成語的囊螢是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裡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後用「囊螢映雪」比喻家境貧苦,刻苦讀書。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車胤(yin)傳》,胤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這個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孫康情況也是如此。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也當了高官。
劉綺燃荻讀書。梁代時彭城人劉綺,「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折之,燃荻為燈」,發奮讀書。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綉,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一飯千金
韓信小時家中貧寒,父母雙亡。他雖然用功讀書、拚命習武,然而,掙錢的本事卻一個也不會。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別人家吃「白食」。為此常遭別人冷眼。韓信咽不下這口氣,就來到淮水邊垂釣,用魚換飯吃,經常飢一頓飽一頓。淮水邊上有個老奶奶為人家漂洗紗絮,人稱「漂母」。她見韓信挨餓挺可憐,就把自己帶的飯分一半給他吃。天天如此,從未間斷,韓信發誓要報答漂母之恩。韓信被封為「淮陰侯」後對漂母分食之恩始終沒忘,派人四處尋找,最後以千金相贈。這就是「一飯千金」成語的來歷。
四面楚歌、破釜沉舟——項羽 刮目相看——呂蒙
三顧茅廬、鞠躬盡瘁——諸葛亮 一鼓作氣——曹劌
投筆從戎—— 班超 負荊請罪——廉頗
完璧歸趙——藺相如 鑿壁借光—— 匡衡
指鹿為馬—— 趙高 紙上談兵——趙括
精忠報國—— 岳飛 聞雞起舞——祖逖
入木三分——王羲之 卧薪嘗膽——勾踐
樂不思蜀——劉禪 圖窮匕見——荊軻
胯下之辱——韓信 煮豆燃萁——曹植
一字千金——呂不韋 入木三分——王羲之
刮目相看——呂蒙 卧薪嘗膽——勾踐
希望你可以用得上
7. 關於幫助別人的小故事
1、救人
在一場激烈的戰斗中,上尉忽然發現一架敵機向陣地俯沖下來。照常理,發現敵機俯沖時要毫不猶豫地卧倒。可上尉並沒有立刻卧倒,他發現離他四五米遠處有一個小戰士還站在那兒。他顧不上多想,一個魚躍飛身將小戰士緊緊地壓在了身下。
此時一聲巨響,飛濺起來的泥土紛紛落在他們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塵土,回頭一看,頓時驚呆了:剛才自己所站的那個位置被炸成了一個大坑。
2、出門
古時候,有兩個兄弟各自帶著一隻行李箱出遠門。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將兄弟倆都壓得喘不過氣來。他們只好左手累了換右手,右手累了又換左手。忽然,大哥停了下來,在路邊買了一根扁擔,將兩個行李箱一左一右掛在扁擔上。他挑起兩個箱子上路,反倒覺得輕鬆了很多。
把這兩個故事聯系在一起也許有些牽強,但他們確實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故事中的小戰士和弟弟是幸運的,但更加幸運的是故事中的上尉和大哥,因為他們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
3、管仲幫助他人
管仲。名夷吾。是潁上人。他年輕時曾與鮑叔牙交遊。鮑叔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生活貧困。常常占鮑叔的便宜。但鮑叔始終對他很好。沒有怨言。後來鮑叔侍奉齊國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等到小白立為齊桓公。
公子糾被殺死。管仲也被囚禁起來了。鮑叔於是向桓公推薦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後。執掌齊國的政事。齊桓公的霸業因此得以成功。九次會集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都是根據管仲的計謀。
管仲說:「我當初貧困的時候。曾經和鮑叔一起經商。分財利時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鮑叔並不認為我貪財。知道我是由於生活貧困的緣故。我曾經為鮑叔辦事。結果使他更加窮困。但鮑叔並不認為我愚笨。知道這是由於時機有利和不利。我曾經三次做官。三次都被君主免職。
但鮑叔並不認為我沒有才幹。知道我是由於沒有遇到好時機。我曾三次作戰。三次都戰敗逃跑。但鮑叔並不認為我膽小。知道這是由於我還有老母的緣故。公子糾失敗。召忽為他而死。我被囚禁起來受屈辱。但鮑叔並不認為我不知羞恥。
知道我不拘泥於小節。而以功名不顯揚於天下為羞恥。生我的是父母。但了解我的卻是鮑叔啊!「
鮑叔在推薦管仲輔佐齊桓公之後。甘願身居管仲之下。鮑叔的子孫世代都在齊國享受俸祿。十幾代人都得到了封地。往往都成為有名的大夫。所以天下人不稱贊管仲的賢能。卻稱頌鮑叔能夠識別人才。
4、雷鋒幫助他人的故事
一九六一年五月的一天,雷鋒因公事到丹東出差,清早五點鍾從連部出發,在去撫順火車站的路上,看到有一位大嫂背著小孩,手還拉著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去趕車。
天淅淅瀝瀝地下著雨,他們母子三人都沒有穿雨衣。那個小女孩因掉進泥坑裡,弄了一身泥,一邊走還一邊哭。看到這種情況,雷鋒立即想道:我軍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群眾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
雷鋒急忙上前去,脫下自己的雨衣,披在背小孩的大嫂身上,馬上又背起那個小女孩,一同來到火車站。雷鋒替她買好了票,又一同上了火車。
在車上,雷鋒看到那個小女孩,全身衣服沒有一點干處,頭發還在往下滴水,凍得她直打顫。雷鋒自己一身衣服也濕了,他急忙解開外衣,摸摸貼身的那件絨衣還是乾的,立即脫了下來,給那個小女孩穿上。
聽說他們母子三人早晨沒吃飯就出來了,雷鋒又把自己帶的三個饅頭送給了他們。上午九點鍾,列車到了沈陽,雷鋒領著小女孩,把他們母子三人一直送出車站。
5、毛澤東幫助他人的故事
爺爺8歲的時候,在私塾里讀書,私塾中午不放學,學生要自己帶好中飯,但家境貧困的學生哪裡吃的到飯,毛澤東就把自己帶的飯菜分給他們吃,自己就餓這肚子,到了晚上就狼吞虎咽的吃一頓飽飯,母親看見了,生怕毛澤東生病,就每天給毛澤東多一些的飯菜。
後來,毛澤東悄悄的告訴母親這件事情。以後母親每次做午飯,都盡量多做點給毛澤東,讓他分給貧困生們吃。
8. 別人的故事 歌詞
歌名:別人來的故事自
演唱:夾子道
詞曲:夾子道
誰在賣弄傷感的劇本
每一句對白都那麼傷人
連謊言都說的那麼真
每個情節都會撕開我的傷痕
只有悲劇才可以感人
才可以提醒麻木的靈魂
你不在乎的離離分分
才會讓今天傷感的故事延伸
為什麼用了心的時候愛不對人
合適的角色總出現在
不恰當的時分
不是每個人都有可以承受
痛苦的天份
可笑的我早已習慣
在痛苦裡沉淪
看別人的故事流淚
聽別人的心事憔悴
早已忘記自己
曾經也為愛情受盡苦累
哭自己的故事可悲
笑自己的故事愚昧
來來回回整理出
感受愛情的滋味
是否能共同體會
http://music..com/song/1123442
9. 有一種故事叫別人的故事。
保護青蛙 在一聲聲凄慘絕望地哀鳴中,一隻只青蛙成了桌上的美食。這使好多青蛙於非命,這是多麼不應該的做法啊!多麼令人痛心的做法啊! 青蛙是動物世界中最出色的「農田衛士」。它們專吃蛾、蚊、蠅和稻飛虱等害蟲。青蛙有一雙圓而突出的眼睛,視覺很敏銳,能迅速發現飛行中的蟲子。大斑青蛙的背部是綠色的,上面有幾條黑色的條紋,有了很好的偽裝作用,能幫助它捉蟲。捕食時,舌頭迅速翻射口外,粘住蟲子,捲入口中,百發百中。它一天至少要吃五六十隻害蟲,一年至少要吃掉一萬多隻害蟲,多麼可觀的數目啊!青蛙的子女蝌蚪,也有吃害蟲的本領,一隻蝌蚪一天要吃掉一百多隻孑孓。因此,青蛙是當之無愧的「農田衛士」。 保 護 青 蛙 我發現,現在的人們十分喜歡捕捉青蛙,捉到以後再當作美餐吃了。我非常難過,青蛙可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啊! 青蛙是水陸兩棲動物,乃「農田保護神」,也是捕捉害蟲的「頂級專家」。它的眼睛很大,能夠上下左右十分靈活的轉動;兩條後腿也十分發達,有助於青蛙的跳躍;而青蛙之所以能捕捉到許多害蟲,功勞最大的還是它的舌頭。青蛙的舌頭很特別,它的舌根長在前面,舌尖長在後頭,舌頭上還有黏液,捕捉害蟲時,青蛙把舌頭對准目標翻出來黏液將害蟲黏住,然後害蟲就成了青蛙的「點心」。 那青蛙到底吃什麼害蟲呢?實際上,蒼蠅、蚊子、蚜蟲、蝗蟲、等田間害蟲它都吃,每隻青蛙一天大約能吃上萬只害蟲,功勞多麼大呀!可如今,人們卻吃起了青蛙,使好多青蛙於非命,想想看,每吃一隻青蛙就要放飛多少只害蟲的命啊! 保護青蛙 最近我發現菜市場的角落裡經常有小販在賣青蛙。一想到這些青蛙不久就要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食時,我感到既難過,又氣憤。 青蛙是一位出色的「捕蟲專家」,兩只大眼睛圓溜溜的,可以看見四面八方的蟲子。青蛙的皮是綠色的,在綠油油的莊稼地里不容易被害蟲發現。當青蛙看見害蟲時,迅速地用腳在地上用力一蹬,帶叉的舌頭飛快地從嘴裡翻出,粘住害蟲,一口吞進肚子里。怎麼樣,青蛙還很聰明吧!青蛙以農業害蟲為主食,無論是善跳的蝗蟲還是稻包蟲、棉鈴蟲,只要它們一出來,青蛙就會馬上消滅它們。據統計,青蛙每天要吃70多隻害蟲,一年可以吃1.7萬多隻害蟲呢。連它在水裡的幼蟲都能吃掉水裡的微生物,讓水變得更干凈哩!看,這是多麼大的功勞哇!這時,我不禁想起了「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詩句。 青蛙不但能消滅害蟲,而且每到夏季的夜晚,它們就在菏葉上開音樂會。「呱呱呱」,「呱呱呱」,……那歌聲悅耳動聽。但隨著人類的大量捕殺,青蛙的只數越來越少了。 此時,我彷彿聽見青蛙在呼籲:「請保護我們吧!「 保護青蛙 今天,媽媽喜滋滋地回家了,她手中的袋子里傳來幾聲「呱———呱———」的叫聲,媽媽告訴我這里是青蛙,准備來吃的。頓時我傷心極了,快要哭出來了,我看見那一個個小青蛙,就想到桌子上的「紅燒青蛙」就給媽媽上了一節「保護青蛙」的一堂課: 「媽媽,您都多大了,您知不知道青蛙是益蟲,您不是整天叫蚊子、蒼蠅多。青蛙一個月能吃上萬只蚊子或蒼蠅。青蛙是莊稼的保護神。它可以吃掉一些害蟲,不讓害蟲吃掉莊稼。青蛙的舌頭有像蜜一樣的黏液可以粘住害蟲。青蛙的眼睛很敏銳,能看清四面八方的蟲子。青蛙的外皮是綠色的,在綠油油的農田中,不會被害蟲看見。青蛙的四肢有吸盤,能在急流中穿行。您看看青蛙的功勞有多大呀!您還吃!我再告訴您一些青蛙達到好處吧。青蛙有130種,它們都是消滅森林和農田裡的能手。它們的皮膚上有瘤突,能分泌出一種毒液,可以製造出蟾酥,蟾酥是多種葯物的原料,據說有:止血、消炎、排毒、消腫的功效,中葯里的六神丸、蟾酥丸……等葯物。澤蛙可以治療疥瘡有解濕毒的功效,虎紋蛙則可以治療小兒疳積症。」媽媽聽了我的講課,從今以後再也沒有買過青蛙了。 雖然,我媽媽買青蛙不好,但是賣青蛙的人更不好,讓我們一起來保護青蛙吧!
追問:
是你看到別人保護青蛙,你有什麼感受
回答:
找不到啦 哇哇 白打了
補充:
一天,王軍在河裡捉了幾只青蛙,高興極了。回到家,他聽到錄音機里說要保護青蛙,說它是益蟲,是專門吃害蟲的,不能抓。後來,王軍從書上又看到要保護青蛙。王軍真是個懂事的孩子,他聽錄音機、看書上都說要保護青蛙,就想:我應該把青蛙放了,讓它多多地吃害蟲,這樣,莊稼就會長得更好了!他高高興興地把青蛙放回了清澈的小河裡,青蛙好像在對他說:「謝謝你!」
今天,爸爸帶我到鄉下舅舅家去。
姐姐一看見我來了就跳了起來,說:「走我們去外面玩。」我們高高興興的走出了家門,在玩耍的路上我看見有幾個人在渠道里捉青蛙,正在這時我突然想起青蛙是益蟲,它能保護莊稼呢!於是我跟姐姐商量了一下就跑過去對他們說:「青蛙是益蟲,應該把它們放回大自然。」可他們聽都不聽,於是我跟姐姐生氣的說:「青蛙是莊稼的好朋友,它還能捉小飛蟲呢!難到你們教師沒教過嗎?」他們聽了我和姐姐的話,低下了頭把他們袋子里捉的幾只青蛙全放走了,這時青蛙又活蹦亂跳的回到了大自然。
追問:
男的:Crazy ♂ Maky
回答:
⊙﹏⊙b汗:-)大哥給個滿意吧,要不,白打了╭(╯^╰)╮
追問:
你Q多少,你又不用打,復制的把
追問:
多少,你又不用
回答:
1187736234
10. 誰知道幫助別人的故事
從前有個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飢渴難忍,瀕臨死亡。可他仍然拖著沉重的腳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終於找到了一間廢棄的小屋。這間屋子已久無人住,風吹日曬,破舊不堪。
在屋前,他發現了一個吸水器,於是便用力抽水,可滴水全無。他氣惱至極。忽然他又發現旁邊有一個水壺,壺口被木塞塞住,壺下壓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你要先把這壺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後才能打上水來。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壺裝滿。」他小心翼翼地打開壺塞,裡面果然有一壺水。
這個人面臨著艱難的抉擇。是不是該按紙條上所說的,把這壺水倒進吸水器里?如果倒進去之後吸水器不出水,豈不白白浪費了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這壺水喝下去就會保住自己的生命,但是,後來的人呢?一種樸素的做人的道理給了他力量,他下決心照紙條上說的做。果然吸水器中湧出了水!他急忙先把水壺裝滿水,塞上壺塞,然後痛痛快快地喝了個夠!休息了一會兒,他在紙條上加了幾句話:「請相信,紙條上的話是真的。只要你照著做,就能喝到甘美的水。」
一次雷鋒外出在沈陽站換車的時候,一出檢票口,發現一群人圍看一個背著小孩的中年婦女,原來這位婦女從山東去吉林看丈夫,車票和錢丟了。雷鋒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裡,大嫂含著眼淚說:「大兄弟,你叫什麼名字,是哪個單位的?「雷鋒說:「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盲人提燈籠》:有一個盲人在夜晚走路時,手裡總是提著一個明亮的燈籠,別人看了很好奇,就問他:「你自己看不見,為什麼還要提燈籠走路?」
那盲人滿心歡喜地說:「這個道理很簡單,我提燈籠並不是為自己照路,而是讓別人容易看到我,不會誤撞到我,這樣就可保護自己的安全,也等於幫助自己。」
在毛澤東爺爺8歲的時候,在私塾里讀書,私塾中午不放學,學生要自己帶好中飯,但家境貧困的學生哪裡吃的到飯,毛澤東就把自己帶的飯菜分給他們吃,自己就餓這肚子,到了晚上就狼吞虎咽的吃一頓飽飯,母親看見了,生怕毛澤東生病,就每天給毛澤東多一些的飯菜。後來,毛澤東悄悄的告訴母親這件事情。以後母親每次做午飯,都盡量多做點給毛澤東,讓他分給貧困生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