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外國名人故事

外國名人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8 00:56:38

『壹』 關於和諧的外國名人事例

馬辛利是美國歷史上少有的對政敵寬容的總統。一次,在關於用人的問題上,議會版中有位議員對他不滿,在會議權上大罵馬辛利。馬辛利不動聲色,安靜的聽他罵完,站起身說:\\「按你的身份,是沒有資格那樣對我的。不過,我不會對你怎麼樣,我想我有必要告訴你我的理由。」馬辛利將自己的理由講述出來,那位議員羞得臉紅耳赤,議會中也不再有反對的聲音了。這就是寬容的力量。假如馬辛利憑借總統的權利在議會上與那位議員爭辯,結果肯定不會如此順利。馬辛利的寬容,可以說是退讓,更是他的策略和智慧。

『貳』 外國名人故事

羅斯福的故事
一個小男孩幾乎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為患脊髓灰質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他很少與同學們游戲或玩耍,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
在一個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親從鄰居家討了一些樹苗,他想把它們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們每人栽一棵。父親對孩子們說,誰栽的樹苗長得最好,就給誰買一件最喜歡的禮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親的禮物。但看到兄妹們蹦蹦跳跳提水澆樹的身影,不知怎麼地,萌生出一種陰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樹早點死去。因此澆過一兩次水後,再也沒去搭理它。
幾天後,小男孩再去看他種的那棵樹時,驚奇地發現它不僅沒有枯萎,而且還長出了幾片新葉子,與兄妹們種的樹相比,顯得更嫩綠、更有生氣。父親兌現了他的諾言,為小男孩買了一件他最喜歡的禮物,並對他說,從他栽的樹來看,他長大後一定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植物學家。
從那以後,小男孩慢慢變得樂觀向上起來。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著,看著窗外那明亮皎潔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師曾說過的話: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長,何不去看看自己種的那顆小樹。當他輕手輕腳來到院子里時,卻看見父親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種的那棵樹下潑灑著什麼。頓時,一切他都明白了,原來父親一直在偷偷地為自己栽種的那顆小樹施肥!他返回房間,任憑淚水肆意地奔流......
幾十年過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雖然沒有成為一名植物學家,但他卻成為了美國總統,他的名字叫富蘭克林·羅斯福。
愛是生命中最好的養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樹茁壯成長。也許那樹是那樣的平凡、不起眼;也許那樹是如此的瘦小,甚至還有些枯萎,但只要有這養料的澆灌,它就能長得枝繁葉茂,甚至長成參天大樹。

除了偉大的牛頓和偉大的愛因斯坦,再沒有一個人象他那樣為人類的進步做出過這樣大的貢獻。即使牛頓和愛因斯坦也都曾從他身上汲取過智慧和靈感。他是「理論天才與實驗天才合於一人的理想化身」,他就是敘拉古的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生平

阿基米德(Archimedes,約前287—212),誕生於希臘敘拉古附近的一個小村莊。他出生於貴族,與敘拉古的赫農王(King Hieron)有親戚關系,家庭十分富有。阿基米德的父親是天文學家兼數學家,學識淵博,為人謙遜。阿基米德受家庭的影響,從小就對數學、天文學特別是古希臘的幾何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他剛滿十一歲時,藉助與王室的關系,被送到埃及的亞歷山大里亞城去學習。亞歷山大位於尼羅河口,是當時文化貿易的中心之一。這里有雄偉的博物館、圖書館,而且人才薈萃,被世人譽為「智慧之都」。阿基米德在這里學習和生活了許多年,曾跟很多學者密切交往。他兼收並蓄了東方和古希臘的優秀文化遺產,在其後的科學生涯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公元前二一二年,古羅馬軍隊入侵敘拉古,阿基米德被羅馬士兵殺死,終年七十五歲。阿基米德的遺體葬在西西里島,墓碑上刻著一個圓柱內切球的圖形,以紀念他在幾何學上的卓越貢獻。 阿基米德的成就

阿基米德無可爭議的是古代希臘文明所產生的最偉大的數學家及科學家,他在諸多科學領域所作出的突出貢獻,使他贏得同時代人的高度尊敬。

阿基米德求得了拋物線弓形、螺線、圓形的面積和體積以及橢球體、拋物面體等復雜幾何體的體積。在推演這些公式的過程中,他熟練的啟用了「窮竭法」,即我們今天所說的逐步近似求極限的方法,因而被公認為微積分計算的鼻祖。他還利用此法估算出∏值在 和 之間,並得出了三次方程的解法。面對古希臘繁冗的數字表示方式,阿基米德提出了一套有重要意義的按級計演算法,並利用它解決了許多數學難題。 阿基米德在力學方面的成績最為突出,這些成就主要集中在靜力學和流體靜力學方面。他在研究機械的過程中,發現了杠桿原理,並利用這一原理設計製造了許多機械。他在研究浮體的過程中發現了浮力定律,也就是有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阿基米德在天文學方面也有出色的成就。他設計了一些圓球,用細繩和木棒將它們聯接起來模仿日月和星辰的運動,並利用水力使它們轉動。這樣日食和月食就可以生動的表現出來了。阿基米德認為地球是圓球狀的,並圍繞著太陽旋轉,這一觀點比哥白尼的「日心地動說」要早一千八百年。限於當時的條件,他並沒有就這個問題做深入系統的研究。但早在公元前三世紀就提出這樣的見解,是很了不起的。 阿基米德的著作很多,作為數學家,他寫出了《論球和圓柱》、《論劈錐曲面體與球體》、《拋物線求積》、《論螺線》等數學著作。作為力學家,他著有《論平板的平衡》、《論浮體》、《論杠桿》、《論重心》等力學著作。在《論平板的平衡》中,他系統地論證了杠桿原理。在論浮體中、他論證了浮體定律。

阿基米德不僅在理論上成就璀璨,還是一個富有實踐精神的工程學家。他一生設計、製造了許多機構和機器,除了杠桿系統外,值得一提的還有舉重滑輪、灌地機、揚水機以及軍事上用的投射器等。被稱作「阿基米德舉水螺旋」的揚水機是為了將水從大船的船艙中排出而發明的。揚水機可以利用螺旋把搬運到高處,在埃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是現代螺旋泵的前身。 「給我一個支點,我將移動地球」

阿基米德不僅是個理論家,也是個實踐家,他一生熱衷於將其科學發現應用於實踐,從而把二者結合起來。在埃及,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前左右,就有人用杠桿來抬起重物,不過人們不知道它的道理。阿基米德潛心研究了這個現象並發現了杠桿原理。

赫農王對阿基米德的理論一向持半信半疑的態度。他要求阿基米德將它們變成活生生的例子以使人信服。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移動地球。」國王說:「這恐怕實現不了,你還是來幫我拖動海岸上的那條大船吧。」這條船是赫農王為埃及國王製造的,體積大,相當重,因為不能挪動,擱淺在海岸上已經很多天了。阿基米德滿口答應下來。 阿基米德設計了一套復雜的杠桿滑輪系統安裝在船上,將繩索的一端交到赫農王手上。赫農王輕輕拉動繩索,奇跡出現了,大船緩緩地挪動起來,最終下到海里。國王驚訝之餘,十分佩服阿基米德,並派人貼出告示「今後,無論阿基米德說什麼,都要相信他。」

金冠之謎

赫農王讓金匠替他做了一頂純金的王冠,做好後,國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摻了銀子,但這頂金冠確與當初交給金匠的純金一樣重,到底工匠有沒有搗鬼呢?既想檢驗真假,又不能破壞王冠,這個問題不僅難倒了國王,也使諸大臣們面面相覷。後來,國王將它交給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敗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邊坐進澡盆里,一邊看到水往外溢,同時感到身體被輕輕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連衣服都顧不得穿就直向王宮奔去,一路大聲很著「尤里卡」, 「尤里卡」(Fureka,我知道了)原來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後,排出的水量不等於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摻了別的金屬。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於物體所排出液體的重量。後來,該定律就被命名為阿基米德定律。

愛國者阿基米德

在阿基米德晚年時,羅馬軍隊入侵敘拉古,阿基米德指導同胞們製造了很多攻擊和防禦的武器。當侵略軍首領馬塞勒塞率眾攻城時,他設計的投石機把敵人打得哭爹喊娘。他製造的鐵爪式起重機,能將敵船提起並倒轉,拋至大海深處。傳說他還率領敘拉古人民製作了一面大凹鏡,將陽光聚焦在靠近的敵船上,使它們焚燒起來。羅馬士兵在這頻頻的打擊中已經心驚膽戰,草木皆兵,一見到有繩索或木頭從城裡扔出,他們就驚呼「阿基米德來了」,隨之抱頭鼠竄。羅馬軍隊被阻入城外達三年之久。最終,於公元前二一二年,羅馬人趁敘拉古城防務稍有鬆懈,大舉進攻闖入了城市。此時,阿基米德正在潛心研究一道深奧的數學題,一個羅馬士兵闖入,用腳踐踏他所畫的圖形,阿基米德憤怒地與之爭論,殘暴的士兵哪裡肯聽,只見他舉刀一揮,一位璀璨的科學巨星就此隕落。

『叄』 外國名人故事

居里夫人是一位真正的科學家,一切榮譽、金錢、災難都在她科學之光的照耀下盪然無存。艾專芙·居里說屬自己的母親:"她終生拒絕財富,對於榮譽,也漠然視之。她生性嚴於律己,而且不露鋒芒,因此,她始終不可能採取任何一種沽名釣譽的態度,既不表示親昵,也不假裝和藹,不肯故示端嚴,也不肯矯飾謙遜。她根本不懂得顯聲揚名。瑪麗·居里與生俱來的品質是:堅定不移的性格,智力方面鍥而不舍的努力;只知貢獻一切而不知接受任何利益的自我犧牲精神;尤其是成功不驕傲,災禍不能屈的非常純潔的靈魂。她的這一切,比她的工作或豐富多彩的生活更為難能可貴。"

『肆』 國外的各個名人事例,一定要具體!大概100.200字左右

林肯的故事
1832年,林肯失業了,他下定決心要當政治家。可是他競選失敗了。在一年裡遭受兩次打擊,這對他來說無疑是痛苦的。 接著,林肯著手自己開辦企業,可一年不到,這家企業又倒閉了。在以後的17年間,他不得不為 償還企業倒閉時所欠的債務而到處奔波。 林肯沒有放棄,他也沒有說:「要是失敗會怎樣?」1846年,他又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他又 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最後終於當選了。

李白的故事
李白小時在四川象耳山讀書,很不用功,並想中途廢學。有一天,他在山下小溪旁遇見一位白發老婆婆在那裡磨鐵杵。李白問干什麼,老婆婆回答說:「把鐵杵磨成針。」 李白不相信,嗤一聲笑了,對她說:「鐵杵豈能磨成針?」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老婆婆向他講了這個道理。 李白頓時領梧。從此,他便發奮用功,終於懂得了「功到自然成」的道理。

屈原的故事
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陸游的故事
陸游書巢勤學。南宋詩人陸游他從小就刻苦勤奮、敏而好學。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擺的是書,櫃中裝的是書,床上堆的也是書,被稱作書巢。他勤於創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詩,成為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大文學家。
林肯

1809年2月12日,亞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個農民的家庭。小時候,家裡很窮,他沒機會上學,每天跟著父親在西部荒原上開墾、勞動。他自己說:「我一生中進學校的時候,加在一起總共不到一年。」但林肯勤奮好學,一有機會就向別人請教。沒錢買紙、筆,他放牛、砍柴、挖地時懷里也總揣著一本書,休息的時候,一邊啃著粗硬冰涼的麵包,一邊津津有味地看書。晚上,他在小油類下常讀書讀到深夜。
長大後,林肯離開家鄉獨自一人外出謀生。他什麼活兒都干,打過短工,當過水手、店員、鄉村郵遞員、土地測量員,還干過伐木、劈木頭的重力氣活兒。不管幹什麼,他都非常認真負責,誠實而且守信用。
他十幾歲時當過村了里雜貨店的店員。有一次,一個顧客多付了幾分錢,他為了退這幾分錢跑了十幾里路。還有一次,他發現少給了顧客二兩茶葉,就跑了幾里路把茶葉送到那人家中。他誠實、好學、謙虛,每到一處,都受到周圍人的喜愛。
1834年,25歲的林肯當選為伊利諾斯州議員,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年,他又通過考試當上了律師。
當律師以後,由於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當地很有聲望。很多人都來找他幫著打官司。但是他為了當事人辯護有一個條件,就是當事人必須是正義的一方。許多窮人沒有錢付給他勞務費,但是只要告訴林肯:「我是正義的,請你幫我討回公道。」林肯就會免費為他辯護。
一次,一個很有錢的人請林肯為他辯護。林肯聽了那個客戶的陳述,發現那個人是在誣陷好人,於是就說:「很抱歉,我不能替您辯護,因為您的行為是非正義的。」
那個人說:「林肯先生,我就是想請您幫我打這場不正義的官司,只要我勝訴,您要多少酬勞都可以。」
林肯嚴肅地說:「只要使用一點點法庭辯護的技巧,您的案子很容易勝訴,但是案子本身是不公平的。假如我接了您的案子,當我站在法官面前講話的時候,我會對自己說:『林肯,你在撒謊。』謊話只有在丟掉良心的時候,才能大聲地說出口。我不能丟掉良心,也不可能講出謊話。所以,請您另請高明,我沒有能力為您效勞。」
那個人聽了,什麼也沒說,默默地離開了林肯的辦公室。
http://..com/question/4317937.html?si=1

很多,可以選一個短的。
羅斯福的故事
一個小男孩幾乎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為患脊髓灰質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他很少與同學們游戲或玩耍,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
在一個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親從鄰居家討了一些樹苗,他想把它們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們每人栽一棵。父親對孩子們說,誰栽的樹苗長得最好,就給誰買一件最喜歡的禮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親的禮物。但看到兄妹們蹦蹦跳跳提水澆樹的身影,不知怎麼地,萌生出一種陰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樹早點死去。因此澆過一兩次水後,再也沒去搭理它。
幾天後,小男孩再去看他種的那棵樹時,驚奇地發現它不僅沒有枯萎,而且還長出了幾片新葉子,與兄妹們種的樹相比,顯得更嫩綠、更有生氣。父親兌現了他的諾言,為小男孩買了一件他最喜歡的禮物,並對他說,從他栽的樹來看,他長大後一定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植物學家。
從那以後,小男孩慢慢變得樂觀向上起來。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著,看著窗外那明亮皎潔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師曾說過的話: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長,何不去看看自己種的那顆小樹。當他輕手輕腳來到院子里時,卻看見父親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種的那棵樹下潑灑著什麼。頓時,一切他都明白了,原來父親一直在偷偷地為自己栽種的那顆小樹施肥!他返回房間,任憑淚水肆意地奔流......
幾十年過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雖然沒有成為一名植物學家,但他卻成為了美國總統,他的名字叫富蘭克林·羅斯福。
愛是生命中最好的養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樹茁壯成長。也許那樹是那樣的平凡、不起眼;也許那樹是如此的瘦小,甚至還有些枯萎,但只要有這養料的澆灌,它就能長得枝繁葉茂,甚至長成參天大樹。

『伍』 外國名人的勵志故事

1、英國化學家戴維,是一位木器雕刻匠的兒子。雖然他小時候家境並不富裕,但他卻貧窮不改凌雲志,堅持刻苦學習,二十歲時就發現了一種能使人發笑不已的氣體--笑廣七(一氧化二氮),從此聞名於世。在進行這次實驗時,他差點因吸進過多的笑氣而喪命。二十九歲時,他又用電解法製得了金屬仰和鈉,翌年製得金屬鎂、鈣、鍶、鋇,於是聲名顯赫。

當戴維發表演講時,由於他口若懸河,廣征博引,許多文學家、科學家、時髦女士、達官闊佬都恭維他,有的送他禮物,有的以認識他為榮幸。然而,戴維卻依舊埋頭於科學實驗,甚至冒著生命危險進行劇毒和爆炸性實驗。有人勸他道,如今功業成就,該安富尊榮,坐享清福了。戴維卻說: "我以科學為職業,以造福人類為本分。

一息尚存,就兢兢業業去做。人當有榮耀之實,不當有榮耀之名。有貢獻而沒有榮譽,比有榮譽而沒有貢獻好些!"

2、貝多芬在維也納居住時,李希諾夫斯基公爵夫婦多方照顧,貝多芬從內心十分感謝。可是過了不多久,貝多芬發現他並不把自己當作真正的朋友,而是作為一件家寶看待,覺得人格上遭受了莫大污辱。

一次,公爵庄園里來了客人,客人是當時佔領維也納的拿破崙軍隊的軍官。公爵想在客人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家寶",便叫人去請貝多芬來為他們演奏,被貝多芬拒絕了。公爵覺得下不了台,便親自來請,並說了很多話,表白自己往日對貝多芬的恩典。貝多芬聽了,一句話也不說,就冒著大雨走了。一回到家,他把公爵送給他的胸像摔得稀爛,並給他寫了一封信,信上說:"公爵,你之為你,是由於偶然的出身,我之為我,是靠自己。公爵現在有,將來也有的是,而貝多芬卻只有 個。

美國科學家愛迪生說過: "我的人生哲學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秘密,並以此為人類造福。我們在世的短暫一生中,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比這種服務更好的了。"

的確,愛迪生的一生就是把"為人類造福"作為自己的應盡義務,並為之奮斗的一生。愛迪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學,完全是靠自學成才的。他差不多每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他三十歲時,發明了留聲機,三十二歲時,發明了"世界之光"--電燈。愛迪生每發明一件東西,都要經過艱苦奮斗的過程。就拿發明電燈說吧,他差不多花了兩年時間,每天工作二十小時,有時甚至連續二十六小時地工作,累了便在實驗室里略躺一會兒。製造電燈的關鍵,是要找到一種適合的材料,愛迪生先後試了一千六百多種材料,最後才選定用竹子燒成的炭絲作燈絲。

愛迪生把畢生的精力,都貢獻給了科學,他一生有一千多項發明,他的義務是為人類造福,可謂真正履行到家了。

3、英國人辛柏孫(1811-1870)為了找到最好的醫用麻醉劑,把能找到的能使人麻醉的葯劑都親自試用過,但一直沒有找到他認為滿意的。一天,他發現"迷濛精"可能是一種好麻醉劑,便大量吸入鼻孔,頓時失去了知覺,良久方醒。他狂喜如童,手舞足蹈,高喊:"找到最好的了! 找到最好的了!"

4、諾貝爾,一次正潛心研究他的新型炸葯,突然"轟"的一聲,碎瓦如雨,煙塵騰空,他的新建實驗室飛上了天。煙塵過後,家人跑出來一看,諾貝爾不見了,紛紛淚落如雨,個個頓足捶胸。忽然從瓦礫里鑽出一個人,滿身灰塵,血跡斑斑,他就是諾貝爾。諾貝爾揉揉眼睛,環顧四周,然後蹦著跳著歡呼起來: "成功了!成功了!"

5、世界著名大音樂家、波蘭人費列德利克'肖邦,由於受到波蘭反動政府的殘酷迫害,先後流亡法國、德國、英國等地,時間長達十九年。在這期間,他的許多貴重東西都散失了,唯獨將出國時帶出來的一個裝滿家鄉泥土的銀杯,朝夕不離一直帶在身邊。1849年,肖邦在巴黎一病不起,生命快到盡頭了。臨終前,他對從華沙趕來探視的妹妹說: "波蘭反動政府是不允許把我的遺體運回華沙的。我死後,至少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在安葬肖邦的那天,送葬的人在他的墓穴里撒上了那把在銀杯里珍藏了十九年的泥土,又按他的遺願解剖了屍體,把肖邦的心臟帶回了華沙,存放在聖十字大教堂里。

肖邦的心,是一顆永遠向著祖國的心,是一顆比金子還珍貴的心。在這顆心臟里,蘊含著對祖國深情的眷戀,回盪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旋律。

6、著名的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1546-1601),是把行星運動詳情記錄下來的第一位天文學家。他發現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1571-1630)是個人才,便約他共同觀測、研究。學生學得了老師的一身真本領,對天文研究有很高的造詣。後來有人挑撥他和老師的關系,開普勒相信讒言,憤而出走了。

7、布拉赫心中十分難過,但他並沒有遷怒於學生,而是胸懷坦盪,不記舊怨。當他快要辭世時,將開普勒喚至床前,把珍藏多年的觀測研究的大量稀世資料,悉數交給了開普勒,囑開普勒完成其未竟之業。開普勒為老師的高尚品德所感動,在視力極差的艱難條件下,在布拉赫大量觀測所得數據的基礎上,經長期觀測,計算,歸納,證明,發現了行星沿橢圓軌道運行,提出了行星運動三定律,被譽為"天空立法者"。

8、普希金雖然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但他的數學學得不好,當他還是一名小學生時,他發現老師給同學們講解四則運算的例題時,最終的結果總是零。

所以,從那以後,無論他解答哪一道數學試題,他甚至連試題看都不看一眼,就在等號後面寫上「0」。他的數學老師對這個毫無希望的孩子沒有絲毫的辦法。

「去寫你的詩吧,」老師對小普希金說,「對你來說,數學就只意味著是個零。」當普希金成名以後,一次他坐著四輪馬車去奎夫城。在路上四輪馬車翻了。

普希金跳出來走進了路旁的一家小旅店。當旅店的老闆知道了這就是偉大的詩人普希金本人時,興奮異常,便趕忙跑到地窖里,取了一瓶最好的酒,跑回來款待這位受人尊敬的客人。老闆娘取出了一本很大的旅客登記簿,要求普希金在上面簽名。

當普希金在登記薄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以後,看到老闆的小兒子正尊敬地用雙手棒著一本練習本站在他的面前,這名小男孩也希望詩人給他簽名。但是因為在練習本的那頁上有一道四則運算試題,普希金以為小男孩是要求自己給他解答這道題目。

於是,他像過去一樣,用筆在算式的等號後面寫上了「0」。並對小男孩說:「小傢伙,試試你的運氣如何?」

第二天,這位偉大的詩人寫的答案上被打了一個鮮紅的「×」。小男孩簡直不能相信他的老師。「它怎麼會錯呢?」他眼中噙著淚說:「它是由普希金本人做出來的!」

這件事被名譽校長謝連科夫將軍——一位又老又瞎的貴族知道了。「好啦,」這位老人說,「我根本就不懂教育,但被邀請做你們的榮譽校長。普希金也不懂數學,所以就讓這個零作為這道題的榮譽答案吧。」

就像崇拜導致模仿,崇拜也會導致盲從,在我們對一件事做出判斷時,最好想想,我們的判斷是否被某些人所左右,這種左右是否會干擾我們判斷的准確性。

『陸』 有哪些外國名人故事

爾尼雪夫斯基
7 歲的車爾尼雪夫斯基,讀書就簡直入了迷,他經常一面吃飯,一面看書.有一天早晨,媽媽看到孩子好長時間沒從廚房裡出來,心想這孩子到底吃了些什麼?於是,他母親悄悄地走到廚房門前,只看到小車爾尼雪夫斯基正在那裡為一篇小說中的人物而哭泣流淚.媽媽喊來了他的父親,又拿了很多他平時喜歡讀的書哄他,他才擦擦眼淚繼續吃飯.
阿道夫•貝耶爾
10歲生日那一天.他原以為爸爸媽媽會像其他小朋友的父母那樣,為他熱熱鬧鬧地慶祝一番.可是這一天:母親一大早就把他領到外婆家裡,在那裡消磨了一整天,根本沒有提做生日的事.貝耶爾很不高興,在回家的路上,一直嘟著嘴不說話,母親見了,語重心長地說:「我生你的時候你爸爸41歲,還是個大老粗.現在他51歲了,可還跟你一樣,正在努力讀書,明天還要參加考試.我不願意因為你的生日而耽誤他的學習,時間對他來說實在太寶貴了,你現在還小,也要學會珍惜時間.」
母親的話語,如雨露一般,點點滴滴滋潤著貝耶爾幼小的心田.後來他回憶道:「這是母親送給我10歲生日的最豐厚的禮品.」
林肯
1809年2月12日,亞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個農民的家庭.小時候,家裡很窮,他沒機會上學,每天跟著父親在西部荒原上開墾、勞動.他自己說:「我一生中進學校的時候,加在一起總共不到一年.」但林肯勤奮好學,一有機會就向別人請教.沒錢買紙、筆,他放牛、砍柴、挖地時懷里也總揣著一本書,休息的時候,一邊啃著粗硬冰涼的麵包,一邊津津有味地看書.晚上,他在小油類下常讀書讀到深夜.
長大後,林肯離開家鄉獨自一人外出謀生.他什麼活兒都干,打過短工,當過水手、店員、鄉村郵遞員、土地測量員,還干過伐木、劈木頭的重力氣活兒.不管幹什麼,他都非常認真負責,誠實而且守信用.
他十幾歲時當過村了里雜貨店的店員.有一次,一個顧客多付了幾分錢,他為了退這幾分錢跑了十幾里路.還有一次,他發現少給了顧客二兩茶葉,就跑了幾里路把茶葉送到那人家中.他誠實、好學、謙虛,每到一處,都受到周圍人的喜愛.
1834年,25歲的林肯當選為伊利諾斯州議員,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年,他又通過考試當上了律師.
當律師以後,由於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當地很有聲望.很多人都來找他幫著打官司.但是他為了當事人辯護有一個條件,就是當事人必須是正義的一方.許多窮人沒有錢付給他勞務費,但是只要告訴林肯:「我是正義的,請你幫我討回公道.」林肯就會免費為他辯護.
一次,一個很有錢的人請林肯為他辯護.林肯聽了那個客戶的陳述,發現那個人是在誣陷好人,於是就說:「很抱歉,我不能替您辯護,因為您的行為是非正義的.」
那個人說:「林肯先生,我就是想請您幫我打這場不正義的官司,只要我勝訴,您要多少酬勞都可以.」
林肯嚴肅地說:「只要使用一點點法庭辯護的技巧,您的案子很容易勝訴,但是案子本身是不公平的.假如我接了您的案子,當我站在法官面前講話的時候,我會對自己說:『林肯,你在撒謊.』謊話只有在丟掉良心的時候,才能大聲地說出口.我不能丟掉良心,也不可能講出謊話.所以,請您另請高明,我沒有能力為您效勞.」
那個人聽了,什麼也沒說,默默地離開了林肯的辦公室.

『柒』 外國名人故事

(帶著哈佛錄取通知書結婚)阿斯瑪·阿薩德1975年出生於英國,擁有英國和敘利亞雙重國籍,她的母親是一名外交官,父親是一名醫術高超的心臟外科醫生,來自敘利亞頗有聲望的阿克拉斯家族。
敘利亞第一夫人阿斯瑪-阿薩德
在與巴沙爾結婚之前,阿斯瑪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英國度過的。優越的家境讓她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1996年,阿斯瑪以優異的成績從「盛產」名媛淑女的倫敦精英式女校王後學院畢業,獲得了計算機和法國文學的學士學位,後來進入一家投資銀行工作。
關於阿斯瑪和巴沙爾的相識,有兩個版本。阿斯瑪自己曾在一次采訪中說,她和丈夫是在結婚前一年即1999年底在雙方家人的安排下相識並相戀的,程序完全遵循阿拉伯傳統的「父母之命」。而另一種更令人信服也得到多方證實的說法是,早在1992年阿斯瑪還是一名美麗純真的大學女生時,就在一次校園雞尾酒招待會上遇到了當時也在倫敦求學的巴沙爾,雖然兩人年齡相差十歲,仍然彼此一見鍾情,很快開始了熱戀。他們性格相近,由於同受西方文化教育,兩人在觀念上也都比較開放,巴沙爾回國後仍與心上人鴻雁傳書,你來我往,電子郵件成為他們互訴衷情的主要工具,這使兩人談情說愛的大部分時光都是在「網戀」狀態下度過的。2000年年底,25歲的阿斯瑪與巴沙爾結婚,當時正在學經濟的她剛剛接到哈佛大學商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本段來自網路http://ke..com/view/3053313.htm ,詳細點此)

『捌』 外國名人事例

1980年秋,美國佛羅里達州17歲的優秀中學生丹尼爾·洛文在有83萬考生參加的全國考試中,數學成績優異:50道題答對了48道。但聽到考分後,他並不像別的孩子在取得好成績時那樣興高采烈,相反,他很不滿意。因為他所做的第44題被判為錯題,而他確信,他的答案是正確的。為此,他甚至還做了一個模型,向他的父親、太空梭環境系統工程師道格拉斯·洛文來證明自己的正確。丹尼爾後來回憶說:我爸爸想證明出是我錯了,可他證明不出來。」 不僅是丹尼爾的父親,就連在專業數學家協助下准備這次考試的新澤西州普林斯頓教育考試部門,也無法證明出丹尼爾的答案是錯誤的。聽從了道格拉斯·洛文的告誡,考試出題人後來研究了丹尼爾的論證,不得不承認,丹尼爾的答案至少是和他們自己的答案一樣正確,並且可能還要好些。結果,考試部門不僅給丹尼爾、還給選擇了相同答案的其他25萬考生增加了考分,雖然有的學生在選擇這一答案時的想法並不一定正確。

這位年輕人是怎樣以其才智勝過考試界大人物的呢?這道引起爭論的題是這樣的(見圖):這是兩個棱錐的圖形。一個棱錐由4個三角形構成,另一個由4個三角形和一個矩形底面構成。所有的三角形都是大小相同的等邊三角形。提問:如將兩個棱錐的兩個三角形重合,以此來連結這兩個棱錐,那麼,新的立體將有幾個面?測試者期望的是通過簡單的推理得出答案:兩個棱錐共有9個面,由於在連結這兩個棱錐時消去了兩個三角形面,所以新的立體的面共有7個。

對嗎?對了。復審這道題的大學數學教授小組這樣認為。但丹尼爾卻說,不對。他認識到,如果將兩個棱錐的兩個三角形面重合在一起,實際出現的情況是:一個棱錐的另外兩個面將同另一個棱錐的兩個面分別重合,因而還要多減掉兩個面,所以新的立體總共只有5個面(見下圖)。數學專家們在親自動手做了模型之後,認輸了。喬治亞大學的傑洛米·吉爾帕特里克承認:「我們臉紅了。」考試部門的副主任亞瑟·科若附言道:「我們原來想這是個邏輯和推理的測試,可結果弄清楚了卻是個立體幾何方面的問題。」由於這大容易使人產生誤解,他說:「這道題根本就不該出。」

事後,丹尼爾盡管非常高興,卻並未打算藉此機會在數學或自然科學界尋求發展。他說:「數學固然不錯,可我還是喜歡文學。

『玖』 國外名人事例

1:薩達姆、奧巴馬
2:愛迪生、JK羅琳
3:愛因斯坦,霍金
具體事例樓主自己搜吧

『拾』 外國名人有趣的故事

1、基辛格堪稱上世紀的談判大師。一次,基辛格主動為一位窮老農的兒子做媒,想試試自己的折沖之技。他對老農說:「我已經為你物色了一位最好的兒媳。」老農回答說:「我從來不幹涉我兒子的事。」

基辛格說:「可這姑娘是羅斯切爾德伯爵的女兒(羅斯切爾德是歐洲最有名望的銀行家)。」

老農說:「嗯,如果是這樣的話……」

基辛格找到羅斯切爾德伯爵說:「我為你女兒找了一個萬里挑一的好丈夫。」

羅斯切爾德伯爵忙婉拒道:「可我女兒太年輕。」

基辛格說:「可這位年輕小夥子是世界銀行的副行長。」

「嗯……如果是這樣……」

基辛格又去找到世界銀行行長,道:「我給你找了位副行長。」

「可我們現在不需要再增加一位副行長。」

基辛格:「可你知道嗎,這位年輕人是羅斯切爾德伯爵的女婿。」

於是世界銀行行長欣然同意。基辛格功德無量,促成了這樁美滿的婚姻,讓農夫的窮兒子搖身一變,成了金融寡頭的乘龍快婿。

2、算術題與文學課 (汪兆龍)

聞一多先生有一次給學生上課,他走上講台,先在黑板上寫了一道算術題:2+5=?學生們疑惑不解。然而,聞先生卻執意要問:2+5=?同學們於是回答:「等於7嘛!」

聞先生說:「不錯,在數學領域里,2+5=7,這是天經地義、顛撲不破的。但是,在藝術領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

說到這里,他拿出一幅題為《萬里馳騁》的國畫由學生們欣賞。

只見畫面上突出地畫了兩匹奔馬,在這兩匹奔馬後面又錯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畫了五匹馬,這五匹馬後面便是許多影影綽綽的黑點點了。

聞先生指著畫說:「從整個畫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後七匹馬,然而,凡是看過這幅畫的人,都會感到這里有萬馬奔騰,這難道不是2+5=10000嗎?」

學生們聽罷,恍然大悟。原來聞先生用這個簡單的算式形象地說明,文學藝術作品的容量是不能像數學公式那樣來計算的。文學藝術作品貴在含蓄,要給人們以廣闊的想像餘地。

3、李嘉誠和一枚硬幣

一次在取汽車鑰匙時,李嘉誠不慎丟落一枚2元硬幣。,硬幣滾到車底。當時他估計若汽車開動,硬幣會掉到坑渠里。李嘉誠及時蹲下身欲拾取。此時旁邊一名印度籍值班見到,立即代他拾起。李嘉誠收回該硬幣後,竟給他100元酬謝。李嘉誠對此的解釋是:

「若我不拾該2元,讓它滾到坑渠,該2元便會在世上消失。而100元給了值班,值班便可將之用去。我覺得錢可以用,但不可以浪費。」

這件小事說明了李嘉誠的一種理財哲學,也說明了他的思維風格,這就是用社會總凈值的增損來判斷個人行為合理與否。只要社會總斗爭 值增加了,自己損失一點也不算什麼;相反,如果社會總凈值減少了,自己即使收獲了一定的財利也是損失。

不要小覷了著眼社會總凈值的思維方式,這是關繫到國家富強的大問題。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有這樣一個重要論點:人以自利為出發點對社會的貢獻,要比意圖改善社會的人的貢獻大。這樣的「自利」或者說「自私」就有幾分可愛了。因為如此,「自利」能給別人帶來利益,自己的「利」和別人的「利」加起來,社會總凈值必然會增加,國家自然富強。

中國傳統社會是一個「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社會。「不患寡」,就是不怕社會積弱;「患不均」,就是怕別人比自己好。別人好了,我要想辦法讓他不好,雖然這樣做我也沒利。「內耗」的結果是沒有「利」的我和沒有「利」的別人組成了一個平均型的「寡」的社會。

用社會總凈值衡量,也能說明製造假冒偽劣產品的行為為什麼可惡。制假貨造成的資源和人國成本的浪費,最終造成的是社會總凈值的減少。如果任其發展,勢必削弱國國。一部分藉此先富起來的人和其他被剝奪了財富的人組成的是一個不均型的「寡」的社會。

李嘉誠的境界是富國的境界。他的心態既是傳統文化的異質,也是不規范的市場經濟文化的異質,值得我們好好揣摩。

4、楚霸王與桂樹

楚霸王自幼愛樹。相傳有一次,他在一個村莊里看到一個老人持斧要砍桂樹。楚霸王忙問緣由,老人說:「我家院子四四方方像『口』字。這棵樹長在院中,就成了『困』字,不是很不吉利嗎?」楚霸王聽後,靈機一動回答說:「照你這么說,院中倒樹留人,便成『囚』字,如此更不吉利。」老人覺得楚霸王言之有理,於是放棄了砍樹的念頭。

5、諸葛亮與桑樹

為建立蜀國立下汗馬功勞的諸葛亮,在病危時給後主劉禪的遺書上寫道:「臣家有桑八百株,子孫衣食,自可足用。」他把自己栽種八百株桑樹作為子女生活費的來源,為子女生活作長久安排。一代名相,兩袖清風,死後留給子孫唯有自己栽種的桑樹,令人不勝感慨。

6、黑板,你別跑!

傍晚,安培在街頭散步,突然想到一道物理題目,
就向前面的一塊「黑板」走去,從口袋裡掏出粉筆,
在「黑板」上演算起來。
可是,「黑板」竟開始向前移動!
全神貫注的安培,因為題目沒有算完,就不知不覺地
追在「黑板」後面繼續計算。
最後,「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覺得追不上了。這時
只見路人都朝他哈哈大笑。
安培定神一看:原來那面會走動的「黑板」,竟是一輛
黑色馬車的車廂的背面。

7、 這只猴子真迷人

達爾文因首倡進化論而廣受矚目,抨擊批評者有之,支持
贊賞者有之,拿他來開玩笑或故意刁難他的人更多。
有一次,達爾文應邀赴宴,席上與他並排坐在一起的,是
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士。她帶著戲謔的口吻向科學家提出疑問:
「達爾文先生,聽說您斷言:人類是由猴子變來的。請問:
我也屬於您的論斷之列嗎?」
「那是當然」達爾文望了她一眼,彬彬有禮地答道:「不過,
您不是由普通的猴子變來的,而是由長的非常迷人的猴子變來
的。」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