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毫發不爽的解釋
1. 有關不爽的成語
分毫不爽
【拼音】:fēn háo bù shuǎng
【解釋】:分毫:數量單位,十絲為一毫,十毫為一厘,十厘為一分。比喻沒有絲毫差錯。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卷十四:「便是心中許多道理,光明鑒照,毫發不差。」
【示例】:凡客貨在船,都是他記賬,出入~。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十二
【近義詞】:絲毫不差、分毫無爽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沒有絲毫差錯
毫發不爽
【拼音】:háo fà bù shuǎng
【解釋】:毫:細毛;發:頭發;爽:差錯。形容一點不差。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卷十四:「便是心中許多道理,光明鑒照,毫發不差。」
【示例】:呼鄰問之,則市肉方歸。言其片數斤數,~。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邑人》
【近義詞】:不失分毫、絲毫不差、不差累黍
【反義詞】:截然不同、大相徑庭、天差地別
【語法】:作謂語、賓語;形容一點不差
毫釐不爽
【拼音】:háo lí bù shuǎng
【解釋】:毫:細毛;發:頭發;爽:差錯。形容一點不差。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卷十四:「便是心中許多道理,光明鑒照,毫發不差。」
【示例】:此見神理分明,~。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
【近義詞】:毫發不爽
【反義詞】:大相徑庭、天差地別
【語法】:作謂語、賓語;形容一點不差
屢試不爽
【拼音】:lǚ shì bù shuǎng
【解釋】:屢次試驗都不錯。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冷生》:「言未已,驢已蹶然伏道上,屢試不爽。」
【示例】:可是只要一見尼姑,這一天就不用賭啦,賭甚麼輸甚麼,當真~。 ★金庸《笑傲江湖》三
【近義詞】:屢試屢驗
【語法】:作謂語、賓語;指很合適
報應不爽
【拼音】:bào yìng bù shuǎng
【解釋】:報應:佛家語,指因果報應;爽:差失。做惡者必得惡報,從來沒有差錯的。
【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七十四回:「男男女女,人千人萬,那一個不說是天理昭彰,報應不爽。」
【示例】:清·錢彩《說岳全傳》第74回:「男男女女,人千人萬,那一個不說是天理昭彰,~。」
【語法】:作謂語、賓語;用於勸誡人等
不爽毫發
【拼音】:bù shuǎng háo fā
【解釋】:沒有一點差錯。
【出處】:《明史·王瓊傳》:「繼者按稽之,不爽毫發。」
【示例】:千子論文~,生平極喜正希,而於大士,猶若有憾焉。 ★清·戴名世《陳大士稿序》
【近義詞】:毫發不爽
【反義詞】:天差地別
【語法】:作謂語、賓語;形容一點不差
不爽累黍
【拼音】:bù shuǎng lèi shǔ
【解釋】:猶言絲毫不差。絫、黍,微小的重量。
【出處】:清·王韜《淞隱漫錄·姚雲纖》:「女鑿壁偷聽,得其指授,無人時轉喉學唱,音韻抑揚,不爽累黍。」
【近義詞】:不失黍絫
【反義詞】:天差地別、十萬八千里
【語法】:作謂語、賓語;形容一點不差
毛發不爽
【拼音】:máo fā bù shuǎng
【解釋】:猶毫發不爽。形容一點不差。
【出處】:清·劉獻廷《廣陽雜記》第二卷:「四至八到,方方湊合,求其毛發不爽難矣。」
【近義詞】:毫發不爽
【反義詞】:天差地別
【語法】:作謂語、賓語;形容一點不差
錙銖不爽
【拼音】:zī zhū bù shuǎng
【解釋】:猶言分毫不差。
【出處】:清·周亮工《書影》卷八:「條分縷析,一一相配,而錙銖不爽也。」
【近義詞】:分毫不爽
【語法】: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2. 解釋成語
你好
你的題目我沒有看懂,有什麼成語自己找找吧
謝謝
http://cy.5156e.com/
3. 成語接龍毫發不爽
毫發不爽 [háo fà bù shuǎng]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毫:細毛;發:頭發回;爽答:差錯。形容一點不差。
褒義
出 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邑人》:「呼鄰問之;則市肉方歸;言其片數、斤數;毫發不爽」。
成語接龍
爽然自失 失張失智 智小謀大 大雅君子 子孝父慈 慈眉善眼眼跳心驚 驚心動魄 魄盪魂飛 飛遁鳴高 高歌猛進 進退失圖圖窮匕見 見誚大方 方驂並路 路柳牆花 花殘月缺 缺口鑷子子曰詩雲 雲飛泥沉 沉思熟慮 慮周藻密 密密層層 層見迭出出乎意料 料敵若神 神使鬼差 差強人意 意懶心灰 灰心喪氣氣急敗喪 喪膽亡魂
4. 成語 毫發不爽 的意思
毫發不爽復
háofàbùshuǎng
[釋義制] 毫發:細發和頭發;爽:差錯。形容一絲一毫都不差。也作「毫釐不爽」。
[語出]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邑人》:「呼鄰問之;則市肉方歸;言其片數、斤數;毫發不爽」。
[正音] 發;不能讀作「fā」。
[辨形] 毫;不能寫作「豪」。
[近義] 不失分毫 不差累黍 絲毫不差
[反義] 截然不同 大相徑庭 天差地別
[用法] 含褒義。形容一點也不差;非常准確;沒有失誤。一般作謂語、賓語。
[結構] 主謂式。
[例句]
①對這台儀器的精確度要求~;否則差之毫釐就會失之千里。
②個體商販們訂出公約;要求努力做到買賣公平;斤兩~。
[英譯] beperfectlyaccurate
5. "毫發不爽"的'爽"什麼意思,整個成語什麼意思,"草菅人命"的"草菅"什麼意思,整個什麼意思
詞 目 毫發不爽
發 音 háo fà bù shuǎng
釋 義 毫:細毛;發:頭發;爽:差錯。形容一點不差。
出 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邑人》:「呼鄰問之,則市肉方歸。言其片數斤數,毫發不爽。」
示 例 這塊表的准確性可以說是~。
詞 目 草菅人命
發 音 cǎo jiān rén mìng
釋 義 草菅:野草。把人命看作野草。比喻反動統治者隨意謔殺人民。
出 處 《漢書·賈誼傳》:「其視殺人,若艾草菅然。」
示 例 象某人這樣的官,真正是~了。(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七回)
6. 一些成語的解釋,越多越好!
哀兵必敗:處於壓迫而滿懷愁憤的軍隊必會取勝。
安富尊榮:平安富有,尊貴榮華。
安貧樂道:安於貧窮生活,以堅持自己信念為樂。
按圖索驥:比喻辦事機械死板。
傲雪欺霜:形容松柏,梅,菊不畏嚴寒而立。
笨鳥先飛: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時,恐怕落後,比別人先行動。
白駒過隙:形容時間過得飛快,像小白馬在嬉笑得縫隙前一閃而過。
白日做夢:比喻幻想,根本不能實現。
別出心裁:獨創一格,與眾不同。
暴虎馮(píng,)河:比喻有勇無謀,冒險蠻干
暴殄(tiǎn)天物:任意糟蹋東西。
別開生面:另外開展新的局面或創新
兵不血刃:兵器沒有沾血,指未經過交鋒而取得勝利、
不脛而走:沒有腿卻能跑,形容傳布迅速。
不可開交:無法擺脫或結束。
殘垣(yuán)斷壁:殘缺不全得牆壁,形容房屋遭受破壞後得凄涼景象。
椎心泣血:捶打胸膛,哭得眼中出血,形容極度悲傷的樣子。
從善如流:形容能很快地接收別人的好意見,像水從高出流到低處一樣自然。
春蚓秋蛇:形容書法拙劣,字寫得好像蚯蚓和蛇爬行一樣的彎曲難看。
春秋筆法:相傳孔子修《春秋》,一字含褒貶。後來稱文章用筆曲折而意含褒貶的寫作手法。
打草驚蛇:比喻採取機密行動時,由於透露了風聲,驚動了對方。
打躬作揖:彎曲作揖,多用來形容恭順懇求。
待人接物:指跟別人相處。
得魚忘筌:捕得魚就忘了筌,比喻成功以後就忘了賴以成功的事物,條件。
地老天荒:形容時代的久遠。
雕蟲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洞若觀火:看事物十分明白清楚,好像看火一樣,比喻觀察事物明白透徹。
豆蔻年華:舊時謂女子十三,十四歲為豆蔻年華。
東施效顰:比喻不知道人家好在哪裡,自己又沒有條件而胡亂學樣。
耳熟能詳:聽的次數多了,熟悉得能詳盡地說出來。
耳提面命:不但當面告訴他,而且揪著他地耳朵叮囑。形容懇切地教導。
兒女情長:指過分看重情愛於家人之間的感情。
惡貫滿盈:作惡極多,已到末日。
爾虞我詐:彼此猜疑,互相欺騙。
恩將仇報:用仇恨報答恩惠。
耳鬢廝磨:拍兩人的耳朵和鬢發相接觸,形容親密相處(多指小兒女)
耳濡目染:形容見得多聽得多了之後,無形中受到影響。
分道揚鑣:形容分路而行,後來用以比喻各自向不同的目標前進。也比喻雙方各有造詣。
飛砂走石:砂子在飛,石頭在滾動,形容風力迅猛。
放任自流:任憑其自然發掌,不加過問。
風卷殘雲:風裹走了殘留下的稀薄,零碎的雲塊。比喻一下子把殘存的東西掃得精光。
傅粉施朱:原形容古代男子修飾面容,化裝打扮。現多比喻掩蓋過失或掩飾事物的本來面目
故步自封:安於現狀,不求進步。
故弄玄虛:為掩蓋事實真相
冠冕堂皇:形容外表庄嚴體面,實際上並非如此。(貶)
固若金湯:金屬造的城,滾水形成的護城河。形容工事無比堅固
鰥寡孤獨: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的人
故步自封:比喻守著老一套,不求進步
【汗牛充棟】書運輸時牛累得出汗,存放時可堆至屋頂。形容藏書非常多
【毫發不爽】毫:細毛;發:頭發;爽:差錯。形容一點不差
【怙惡不悛】堅持作惡,不肯悔改
【禍起蕭牆】指禍亂發生在家裡。比喻內部發生禍亂
【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險出力卻一無所得
【懷璧其罪】身藏璧玉,因此獲罪。原指財能致禍。後也比喻有才能而遭受忌妒和迫害
【諱疾忌醫】隱瞞疾病,不願醫治。比喻怕人批評而掩飾自己的的缺點和錯誤
【含情脈脈】帶有感情而互相凝視
【積不相能】指一向不和睦
【積毀銷骨】指不斷的毀謗能使人毀滅
【間不容發】空隙中容不下一根頭發。比喻與災禍相距極近或情勢危急到極點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至誠所達到的地方,像金石那樣堅硬的東西也被打開。形容對人真誠,產生的感動。
【涇渭分明】涇河水清渭河水渾,涇河的水流入渭河時清濁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開誠布公】指以誠心待人,坦白無私地亮出自己的見解
【開誠相見】開誠:敞開胸懷,顯示誠意。形容待人誠懇,真誠相見
【開門見山】比喻說話或寫文章直截了當談主題,不拐彎抹角
【開門揖盜】揖:打拱,表示歡迎。開門請強盜進來。比喻引進壞人,招來禍患
【開源節流】開發水源,節制水流。比喻增收節支
【開宗明義】開宗:闡發宗旨;明義:說明意思。指說話、寫文章一開始就講明主要意思。
【康莊大道】寬闊平坦,四通八達的大路。比喻美好光明的前途
【慷慨激昂】形容精神振奮,情緒激昂,充滿正氣
【空谷足音】在寂靜的山谷里聽到腳步聲。比喻極難得到音信、言論或來訪
【空前絕後】從前沒有過,今後也不會再有。形容獨一無二的成就或不平常的盛況
【空頭支票】空頭:有名無實的。指不能兌現,即取不到錢的支票。比喻不準備實現的諾言
【口碑載道】載:充滿。形容群眾到處都在稱贊
【口若懸河】講起話來滔滔不絕,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傾瀉。形容能說會辨,口才很好
【誇大其詞】語言誇張,超過事實。形容把事情說得超過原有的程度
【誇誇其談】形容說話、寫文章浮誇不切實際
【良莠不齊】莠:狗尾草,常混在禾苗中。好人壞人都有,混雜在一起
【老驥伏櫪】櫪:馬槽,養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雖然年老,仍有雄心壯志
【樂此不疲】因酷愛干某事而不感覺厭煩。形容對某事特別愛好而沉浸其中
【臨危受命】在危難之際接受任命。
【臨危授命】在危急關頭勇於獻出生命。
【臨淵羨魚】站在水邊想得到魚。比喻只有願望和空想而沒有實際
【洛陽紙貴】比喻寫文章、著作有價值,流傳廣,風行一時
【名不虛傳】傳出的名聲不是虛假的。指實在很好,不是空有虛名。
【明哲保身】明智的人善於保全自己。指因怕連累而迴避斗爭的處世態度
【莫衷一是】莫:不;衷:折衷。不能決定哪個是對的。形容意見分歧,沒有一致的看法
【莫逆之交】莫逆:沒有抵觸,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誼。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目不識丁】連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認識。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
【南柯一夢】形容一場大夢,或比喻一場空歡喜
【南腔北調】腔:語調。原指戲曲的南北腔調。現形容說話口音不純,攙雜著方言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比喻寧願為正義事業犧牲,不願喪失氣節,苟且偷生
【寧缺毋濫】選拔人才或挑選事物,寧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顧質量貪多湊數
【難言之隱】隱:隱衷。隱藏在內心深處不便說出口的隱衷
【惱羞成怒】惱:氣惱;羞:羞臊。由於羞愧到了極點,下不了台而發怒
【泥沙俱下】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隨著水一起沖下。比喻好人和壞人混雜在一起。
【逆來順受】指對惡劣的環境或無禮的待遇採取順從和忍受的態度
【奴顏婢膝】指表情和動作奴才相十足。形容對人拍馬討好卑鄙無恥的
【嘔心瀝血】嘔:吐;瀝:滴。比喻用盡心思。多形容為事業工作文藝創作等用心的艱苦
【偶一為之】指平常很少這樣做,偶爾才做一次
【藕斷絲連】藕已折斷,但還有許多絲連接著未斷開。比喻沒有徹底斷絕關系
【判若鴻溝】形容界限很清楚,區別很明顯。
【旁徵博引】旁:廣泛;征:徵求;博:廣博;引:引證。指說話、寫文章引用材料作為依據或例證
【朋比為奸】為:做;奸:邪惡、壞事。壞人勾結在一起干壞事
【批亢搗虛】比喻抓住敵人的要害乘虛而入。
【皮裡春秋】指藏在心裡不說出來的言論。
【破壁飛去】比喻人突然有錢有勢或官職地位一下子升得很快。
【鋪張揚厲】形容過分鋪張,講究排場。
【奇文共賞】少見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賞。
【牽強附會】把不相關聯的事物牽拉在一起,混為一談
【強弩之末】比喻強大的力量已經衰弱,起不了什麼作用
【巧立名目】用欺騙的手段設立一些名目來達到某種不正當的目的
【人才輩出】形容人才一批接一批不斷涌現
【人浮於事】指工作中人員過多或人多事少
【人言嘖嘖】人們不滿地議論紛紛
【人一己百】別人一次就學會的,自己做一百次,學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趕上別人。
【阮囊羞澀】阮孚的囊內只存一錢,以免囊中羞澀。比喻經濟困難,手頭無錢
【閃爍其辭】指說話吞吞吐吐,躲躲閃閃,不肯透露真相或迴避要害問題
【碩大無朋】朋:比。大得沒有可以與之相比的。形容極大
【搜索枯腸】形容寫作思路貧乏及極力冥思苦想的樣子
【少不更事】少:年少;更:經歷。年紀輕,沒有經歷過什麼事情。指經驗不多
【鐵畫銀鉤】形容書法剛鍵柔美。
【恬不知恥】做了壞事滿不再乎,一點兒也不感到羞恥
【天馬行空】天馬奔騰神速,象是騰起在空中飛行一樣。比喻詩文氣勢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實
【醍醐灌頂】用純酥油澆到頭上。佛教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底覺悟。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
【韜光養晦】指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萬劫不復】佛教稱世界從生成到毀滅的一個過程為一劫,萬劫就是萬世的意思。指永遠不能恢復
【萬馬齊喑】喑:啞,失音。舊時形容人民沉默不語。現也比喻沉悶的政治局面
【網開一面】比喻採取寬大態度,給人一條出路
【為虎傅翼】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幫助壞人,增加惡人的勢力
【蔚為大觀】大觀:盛大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給人一種盛大的印象
息事寧人:一從中調解,使事端平息,彼此相安。二.在糾紛中自行讓步,減少麻煩。
惜墨如金:指寫字、繪畫、做文章下筆非常慎重,力求精練。
喜聞樂見:喜歡聽,樂意看。
喜形於色:抑制不住的高興流露在臉色上。
細枝末節:比喻事情或問題的細小而無關緊要的部分。
狹路相逢:在很窄的路上遇見了,不容易讓開,多指仇人相遇難以相容。
瑕不掩瑜:比喻缺點掩蓋不了優點,優點是主要的,缺點是次要的。
瑕瑜互見:比喻有缺點,也有優點。
下車伊始:指官吏初到住所。
下里巴人:泛指普及的通俗的文學藝術。
下馬看花:比喻較長時間的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
先聲奪人:先張到聲勢以壓倒別人,多用於比喻。
現身說法:比喻用自己的經歷遭遇為例證,對人進行講解或勸導。
相得益彰:指互相幫助,互相補充,更能顯示出好處。
相輔而行:互相協助進行或配合使用。
相提並論: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來談論或看待。
降龍伏虎:比喻戰勝強大的勢力。
響徹雲霄:響聲直達高空。形容聲音十分嘹亮。
想入非非:思想進入虛幻境界,完全脫離實際,胡思亂想。
象牙之塔:比喻脫離現實生活的藝術家和文學家的小天地。
銷聲匿跡:不再公開講話,不在拋頭露面,形容隱藏起來或不公開出現。
小家碧玉:指小戶人家的年輕貌美的女子。
小題大做:比喻把小事情當作大事辦有不值得這樣做的意思。
.心安理得:事情做的合理,心裡很坦然。
心明眼亮;心裡明白,眼睛雪亮。形容洞察事物,明辯是非。
心有餘悸:危險的事情雖然過去,回想起來還感到害怕。
心猿意馬:形容心思不專,變化無常,好像馬跑猿跳一樣。
7. 解釋成語
【詞語】千鈞一發
【發音】qiān jūn yī fà
【釋義】鈞:三十斤;千鈞:30000斤。千鈞重物用一根頭發系著。比喻情況萬分危急或異常要緊。
【出處】《漢書·枚乘傳》:「夫以一縷之任,系千鈞之重,上懸無極之高,下垂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絕也。」唐·韓愈《與孟尚書書》:「其危如一發引千鈞。」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用於人或事十分危急
歇後語:一根頭發系石磨 ;單根青絲拴扇磨。
【示例】
正在千鈞一發的時刻,一位不知名的解放軍戰士奮不顧身跳進冰冷的河水中,救起了落水兒童。
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15章:「正在這~的緊急關頭,那捉女學生的警察猛地被一個人一腳踢出好遠去。」
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候,我們應該冷靜下來!
【近義詞】危在旦夕
【反義詞】安然無恙、安如磐石
成語
自給自足
[編輯本段]發音
zì jǐ zì zú
[編輯本段]釋義
(1) [self-sufficient]∶某人或某物能維持自身而不用外界幫助
(2) [autarchy]∶一個國家的經濟能自己維持
[編輯本段]出處
《三國志·魏志·步隲傳》:「種瓜自給。」《列子·黃帝》:「不施不惠,而物自足。」
[編輯本段]示例
人民在黨和政府的組織領導下,展開了~的大生產運動。 ★馮德英《苦菜花》第九章。
丟三落四 【發 音】 diū sān là sì
【釋 義】 形容做事馬虎粗心或記憶力不好而顧此失彼。
【出 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7回:「俗語說的:'夯雀兒先飛',省的臨時丟三落四的不齊全,令人笑話。」
【用 法】 聯合式;作賓語;含貶義; 做事馬虎粗心。
【示 例】 秦兆陽《在田野上前進》第32章:「我勞力弱,沒牲口沒車,又不會操持,幹活又愛~。」
【近義詞】 馬馬虎虎、粗枝大葉、丟三落四
【反義詞】 謹小慎微、一絲不苟
【歇後語】 一二五六七;打獵忘了帶獵槍;說著葫蘆忘了瓢
【燈 謎】 一、二、五
【故 事】柳湘蓮救了薛蟠一命,兩人結為兄弟,賈璉把尤三姐許配給柳湘蓮。柳湘蓮聽說尤三姐與姐夫賈珍有染,要求退婚,尤三姐以死殉節,柳湘蓮從此出家。薛蟠派人去找沒找到,薛姨媽說只要有行動就行,以免做事丟三落四令人笑話
寧死不屈 ( nìng sǐ bù qū )
解 釋 寧;寧可,寧肯;屈:屈服。寧願一死,決不屈服。
出 處 明朝·趙弼《效顰集·宋進士袁鏞忠義傳》:「以大義拒敵,寧死不屈,竟燎身於烈焰中。」
用 法 緊縮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示 例 張書紳《正氣歌》:「布魯諾~,於1600年二月被判處極刑。」
近義詞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反義詞 苟且偷生、卑躬屈膝
〖成語〗: 萬馬齊喑
〖拼音〗: wàn mǎ qí yīn
〖解釋〗喑:啞。所有的馬都沉寂無聲。舊時形容人民不敢講話。現也比喻沉悶的政治局面。
〖出處〗宋·蘇軾《三馬圖贊》序:「時西域貢馬……振鬣長鳴,萬馬皆瘖。」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九州風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清代陳維崧《賀新涼》詞:「萬馬齊喑蒲牢吼」
〖示例〗他的發言把會場上~的沉悶空氣打破了。
近義詞:萬籟俱寂、死氣沉沉、道路以目、噤若寒蟬
反義詞:萬馬奔騰、龍騰虎躍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死氣沉沉的局面
寓意:比喻人們都沉默,不說話,不發表意見
英文:ten thousand horses standing mute
成語故事:清朝思想家龔自珍面對腐敗的清政府,主張改革,提倡禁煙,得不到朝廷重用。48歲毅然辭官歸隱,在路過鎮江時看到當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詩一首:「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草菅人命 ( cǎo jiān rén mìng )
[編輯本段]解釋
菅:一種多年生野草。把人命當作野草。指反動統治者輕視人命,任意殺害。
[編輯本段]英文
ave complete disregard for human life
slaughter people like rooting out wild grass
slaughter people right and left
[編輯本段]出處
《漢書·賈誼傳》:「其視殺人,若艾草菅然。」
[編輯本段]用法
賓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仗勢行凶,不顧別人死活
[編輯本段]示 例
象某人這樣的官,真正是~了。(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七回)
[編輯本段]造句
舊社會土匪視人的性命如兒戲,動不動就~。
[編輯本段]近義詞
濫殺無辜、生殺予奪、殺人如麻、視若草芥
[編輯本段]反義詞
為民請命、為民除害 、人命關天
[編輯本段]典故
賈誼,洛陽人,是漢文帝時的一個著名文人。自小聰慧好學,極有才華。被文帝召為博士,後又擔任過太中大夫的官職。但因為被人嫉忌,後謫為長沙王太傅(老師)。政治上的不得志,使他以屈原自喻,寫下了著名的《吊屈原賦》等文章。後來,漢文帝把他召回宮中,要他擔任梁王劉揖的太傅。梁王是漢文帝最寵愛的兒子,文帝指望他將來能繼承皇位,所以要他多讀些書,希望賈誼好好教導他。賈議就此發了一通議論,他說:「輔導皇子,教他讀書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他怎樣做一個正直的人。假使像秦朝末年趙高教導秦二世胡亥那樣,傳授給胡亥的是嚴刑酷獄,所學的不是殺頭割鼻子,就是滿門抄斬。所以,胡亥一當上皇帝,就亂殺人,看待殺人,就好像看待割茅草一樣,不當一回事。這難道只是胡亥的本性生來就壞嗎?他所以這樣,是教導他的人沒有引導他走上正道,這才是根本原因所在。」 後來,賈誼到梁國上任擔任太傅,悉心輔導梁王。可是梁懷王不慎騎馬摔死,賈誼自傷沒有盡到太博的責任,因此終日鬱郁不樂,常常哭泣,一年多後,就死了,死時才33歲。
可是,賈誼這段精彩的論述就此留傳了下來。「草菅人命」作為一句成語,也被人們用來形容反動統治階級殺人的兇殘狠毒。
詞目
垂涎三尺
讀法
chuí xián sān chǐ
英文
1.to spittle three feet long; to cast greedy eyes at
2.One's mouth waters with envy.
解釋
涎:唾沫,口水。流出的口水有三尺長。原形容嘴特別饞。現多形容見了好東西就眼紅,竭力想占為己有。
用法
補充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形容見了別人東西眼紅
出處
唐·柳宗元《三戒》:「臨江之人,略得麋麂,畜之。入門,群犬垂涎,揚尾皆來。」
示例
1.對面坐著一個垂涎三尺的小黑白花狗,擠眉弄眼的希望吃些。
2.這個孩子看見人家吃這些東西,總是饞得垂涎三尺。
近義詞
垂涎欲滴、饞涎欲滴
反義詞
不屑一顧、視如敝屣
歇後語
餓狗啃骨頭;豬八戒見了白骨精
辨誤
涎千萬不能念成yan!
風馳電掣
英文
Go by like the wind
風馳電掣 ( fēng chí diàn chè )
掣:閃過
解 釋
馳:奔跑。掣:閃過。形容非常迅速,像風吹電閃一樣。
出 處
《六韜·龍韜·王翼》:「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馳電掣,不知所由。」亦作「風馳電逝」、「風馳電赴」 。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書面語
示 例
黃飛虎槍法如~,往來如飛。(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六十回)
近義詞
流星趕月、電炮火石
造句
一輛汽車從他面前風馳電掣般地駛過。
反義詞
老牛破車、蝸行牛步
自不量力 自不量力 ( zì bù liàng lì )
解 釋 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力量。
出 處 《戰國策·齊策三》:「荊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示 例 就說我們殿試都是僥幸名列上等,並非真才實學,何敢~,妄自談文。(《鏡花緣》第八十七回)
近義詞 蚍蜉憾樹、螳臂當車、以卵擊石
反義詞 量力而行、力所能及、自知之明
歇後語 以卵投石;鴨子拉車;螳臂當車 ;搬起蹍盤打月亮;草蜢弄小雞
燈 謎 蒼蠅吹喇叭
英 文 overestimate one's strength or oneself
故 事 春秋時期實力弱小的息國從鄭國發動戰爭,結果被打敗。分析人士認為自不量力的息國即將被消滅,原因是他不考慮自己的德行,不正確分析敵我雙方的力量,分不清敵人與朋友,不團結鄰國,結果沒過多久息國被楚國消滅。
膾炙人口
【注 音】
( kuài zhì rén kǒu )
【釋 義】
膾,形聲字,從月,會聲,本義是指切細切薄的肉。炙是會意字,上面是肉,下面是火,就是用火烤的肉。膾和炙都是人們愛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愛吃。原指人人愛吃的美食,比喻好的詩文或其它事物受到人們的廣為稱贊和傳頌。
【出處】
《孟子·盡心下》∶「膾炙所同也,羊棗所獨也」
【造句】
我國古典詩歌內蘊豐富,很能激發人們的聯想和想像。「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吟詠這膾炙人口的詩句,誰不為春回大地後祖國母親多姿多彩的面貌而自豪。
【用 法】
復雜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指作品等。
【示 例】
一部~的《國風》與《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彩部分,便是詩歌合作中最美滿的成績。(聞一多《歌與詩》)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喜聞樂見、愛不釋手、交口稱譽
反義詞 平淡無味
【英 語】
win universal praise
【典 故】
這個成語來源於《孟子.盡心下》,曾哲嗜羊棗,而曾子不忍食羊棗。公孫丑問曰:「膾炙與羊棗孰美?」孟子曰:「膾炙哉!」公孫丑曰:「然則曾子何為食膾炙而不食羊棗?」曰:「膾炙所同也,羊棗所獨也。諱名不諱姓,姓所同也,名所獨也。」
春秋時,有父子兩人,他們同是孔子的弟子。父親曾哲愛吃羊棗(一種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兒子曾參是個孝子,父親死後,竟不忍心吃羊棗。這件事情在當時曾被儒家子弟大為傳頌。
到了戰國時,孟子的弟子公孫丑對這件事不能理解,於是就去向老師孟子請教。公孫丑問:「老師,膾炙和羊棗,哪一樣好吃?」
「當然是膾炙好吃,沒有哪個不愛吃膾炙的!」公孫丑又問:「既然膾炙好吃,那麼曾參和他父親也都愛吃膾炙的了?那為什麼曾參不戒吃膾炙,只戒吃羊棗呢?」
孟子回答說:「燴炙,是大家都愛吃的;羊棗的滋味雖比不上燴炙,但卻是曾哲特別愛吃的東西。所以曾參只戒吃羊棗。好比對長輩只忌諱叫名字,不忌諱稱姓一樣,姓有相同的,名字卻是自己所獨有的。」
孟子的一席話,使公孫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人人贊美的事物和傳誦的詩文。
【造 句】
李清照不愧為一代詞宗,天才佳作膾炙人口廣為流傳。
自怨自艾目錄
詞目
發音
釋義
出處
示例
用 法
近義詞
與自卑心理相關
[編輯本段]詞目
自怨自艾
[編輯本段]發音
zì yuàn zì yì
[編輯本段]釋義
[repent and redress one』s errors;be full of remorse] 自怨:原指悔恨自己的錯誤;自艾:自己改正錯誤。現指自己悔恨自己的錯誤.
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比喻改正錯誤。
[編輯本段]出處
《孟子·萬章上》:「三年, 太甲 悔過,自怨自艾,於 桐 處仁遷義,三年,以聽 伊尹 之訓己也,復歸於 亳 。」
《醒世恆言·張孝基陳留認舅》:「 過遷 漸漸自怨自艾,懊悔不迭。」
《官場現形記》第十六回:「[ 劉中丞 ]一心生怕土匪造反,事情越弄越大,叫他不安於位,終日愁眉不展,自怨自艾。」 楊朔 《大旗》:「她害著很重的沙眼,乍一見亮光,急忙把手搭上眼眉,又紅又爛的眼睛眯成細縫,又自怨自艾起來。」
[編輯本段]示例
但倘有不知道~的人,想將這位先生「送進瘋人院」去,我可要拚命反對,盡力呼冤的。(魯迅《集外集·「音樂」》)
[編輯本段]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定語;含貶義
[編輯本段]近義詞
悔不當初、引咎自責
[編輯本段]與自卑心理相關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不如意事常有八九。前進路上困難、挫折、預想的目標一時未能達到,甚至生理的某些缺陷,都可能使人產生一種自卑心理,自怨自艾,嚴重影響工作與學習,甚至走向自暴自棄。
心理學認為,自卑是一種過多地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其主要表現為對自己的能力、學識、品質等自身因素評價過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經不起較強的刺激;謹小慎微,多愁善感,常產生猜疑心理;行為畏縮、瞻前顧後等。自卑心理可能產生在任何年齡段和各種各樣的人身上,比如說,德才平平,生命仍未閃現出"輝煌"與"亮麗",往往容易產生"看破紅塵"的感嘆和"流水落花春去也"的無奈,以至把悲觀失望當成了人生的主調;經過奮力拚搏,工作有了成績,事業上創造了"輝煌",但總擔心"風光"不再,容易產生前途渺茫、"四大皆空"的哀嘆;隨著年齡的增長,青春一去不回頭,往往容易哀怨歲月的無情和生發出紅日偏西的無奈......這種自卑心理是壓抑自我的沉重精神枷鎖,是一種消極、不良的心境。它消磨人的意志,軟化人的信念,淡化人的追求,使人銳氣鈍化,畏縮不前,從自我懷疑、自我否定開始,以自我埋沒自我消沉告終,使人陷入悲觀哀怨的深淵不能自拔,真是害莫大焉!
自卑的對立面是自信,自信就是自己信得過自己,自己看得起自己。別人看得起自己,不如自己看得起自己。美國作家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又說:"自信是英雄主義的本質。"人們常常把自信比作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閘門,啟動聰明才智的馬達,這是很有道理的。確立自信心,就要正確地評價自己,發現自己的長處,肯定自己的能力。人們常說人貴有自知之明,這個"明",既表現為如實看到自己短處,也表現為如實分析自己的長處。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短處,似乎是謙虛,實際上是自卑心理在作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如果我們能客觀地估價自己,在認識缺點和短處的基礎上,找出自己的長處和優勢,並以己之長比人之短,就能激發自信心。要學會欣賞自己,表揚自己,把自己的優點、長處、成績、滿意的事情,統統找出來,在心中"炫耀"一番,反復刺激和暗示自己"我可以"、"我能行"、"我真行",就能逐步擺脫"事事不如人,處處難為己"陰影的困擾,就會感到生命有活力,生活有盼頭,覺得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從而保持奮發向上的勁頭。"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己給自己鼓掌,自己給自己加油,自己給自己戴朵花,自己給自己發錦旗,便能撞擊出生命的火花,培養出像阿基米德"給我一個支點,我將移動地球"的那種豪邁的自信來!大家要一起加油了!
一模一樣
注音
yī mú yī yàng
[編輯本段]解釋
樣子完全相同。
[編輯本段]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今日抬頭一看,卻見他黃著臉、禿著頭,就和前日夢里揪他的師姑一模一樣,不覺就懊惱起來。」
[編輯本段]示例
這兩件衣服從顏色到款式雖然~,但質量卻有很大差別。
[編輯本段]近義詞
毫無二致、毫發不爽、如出一轍
[編輯本段]反義詞
截然不同、天差地別、大相徑庭
[編輯本段]用法
作謂語、定語;形容人或物。
瞠目結舌 瞠目結舌 ( chēng mù jié shé )
解 釋 瞠:瞪著眼睛;結舌:不敢說話的樣子。瞪眼翹舌說不出話來。形容窘迫或驚呆的樣子。
出 處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因耳語其故,公子大駭,入艙隱叩細君,細君結舌瞠目。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補語;用於書面語
示 例 1.唐天際《難忘的行程》:「當著會館人的面前,老底子一揭,他~,脖子上的青筋都鼓起來,一扭身,踉蹌地爬上一輛黃包車就蹓了。 2.他問每個同學的時候,別的同學也不得不傾耳靜聽,注意前後情節的線索,否則突然問到,便不免~,不知所答。 鄒韜奮《經歷》
近義詞 張目結舌、張口結舌 、目瞪口呆
反義詞 應對如流
剛愎自用
剛愎自用 ( gāng bì zì yòng )
[編輯本段]解 釋
愎:任性;剛愎:強硬固執;自用:自以為是。十分固執自負,不考慮別人的意見。
[編輯本段]出 處
《左傳·宣公十二年》:「其佐先谷,剛愎不仁,未肯用命。」《尚書·仲虺之誥》:「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編輯本段]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十分固執自信。
[編輯本段]示 例
他想起李玉亭所說蓀甫的~來了。他決定了主意不跟著蓀甫跑了。(茅盾《子夜》十)
[編輯本段]近義詞
我行我素
[編輯本段]反義詞
虛懷若谷、從善如流
[編輯本段]英 文
harden the neck <be obstinate and self-opinionated; opinionated>
[編輯本段]典 故
春秋時期,晉楚因宋國發生戰爭,楚軍打得宋國要投降了就撤軍。晉軍將領先不聽統帥荀林父的命令擅自進攻楚軍。楚國大夫伍參對楚莊王說晉軍將領先剛愎自用,內部不團結,可以消滅晉軍而出兵。結果,楚國大獲全勝 。
我鄙視抄襲
8. 毫發不爽的成語意思及歇後語
毫發不爽
háofàbùshuǎng
[釋義] 毫發:細發和頭發;爽:差錯。形容一絲一毫都不差。也作「毫釐不爽」。
[語出]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邑人》:「呼鄰問之;則市肉方歸;言其片數、斤數;毫發不爽」。
[正音] 發;不能讀作「fā」。
[辨形] 毫;不能寫作「豪」。
[近義] 不失分毫 不差累黍 絲毫不差
[反義] 截然不同 大相徑庭 天差地別
[用法] 含褒義。形容一點也不差;非常准確;沒有失誤。一般作謂語、賓語。
[結構] 主謂式。
[例句]
①對這台儀器的精確度要求~;否則差之毫釐就會失之千里。
②個體商販們訂出公約;要求努力做到買賣公平;斤兩~。
[英譯] beperfectlyaccurate
9. 爽的成語
爽的成語有:神清氣爽、秋高氣爽、分毫無爽、屢試不爽、英姿颯爽
1、神清氣爽
拼音:[ shén qīng qì shuǎng ]
釋義: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暢。
出處:《太平廣記》卷十七:神清氣爽,飄飄然有凌雲之意。
翻譯:讓人人神志清爽心情舒暢,飄飄然的就像駕駛在雲朵上的感覺。
朝代:宋
作者:李昉
2、秋高氣爽
拼音:[ qiū gāo qì shuǎng ]
釋義:形容秋天晴空萬里,天氣涼爽。
出處:《兩般秋雨盦隨筆·史閣部書》:方擬秋高氣爽,遣將西征。
翻譯:今天晴空萬里,調遣將領去西征。
朝代:清
作者:梁晉竹
3、分毫無爽
拼音:[ fēn háo wú shuǎng ]
釋義:比喻沒有絲毫差錯。
出處:《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十娘親自檢看,分毫無爽。
翻譯:十娘親自檢查驗看,沒有絲毫差錯。
朝代:明
作者:馮夢龍
4、屢試不爽
拼音:[ lǚ shì bù shuǎng ]
釋義:屢次試驗都不錯。爽:差錯。
出處:《聊齋志異·冷生》:「言未已,驢已蹶然伏道上,屢試不爽。」
翻譯:話還沒說完,驢已經爬扶在道路上,屢次試驗都不錯。
朝代:清
作者:蒲松齡
5、英姿颯爽
拼音:[ yīng zī sà shuǎng ]
釋義:英姿:英勇威武的姿態;颯爽:豪邁矯健。形容英俊威武、精神煥發的樣子。
出處:《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褒公鄂公毛發動,英姿颯爽猶酣戰。」
翻譯:褒公鄂公的毛發似乎都在抖動,他們英姿颯爽好象是正在酣戰。
朝代:唐
作者:杜甫
10. 求以下成語的解釋以及其中重點字的解釋
1 計日程功:工作進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計算。形容進展快,成功指日可待。 計,計算。程,估量、考核。功,成效。
2 濟濟一堂:濟濟:人多的樣子;堂:大廳。濟濟:形容人多。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3 間不容發:間:中間。發:頭發。距離極近,中間不能放進一根頭發。指空間距離極小,也形容極為精確或精密,也比喻與災禍相距極近,形勢危急到了極點。
4 盲人摸象:比喻看問題總是以點代面、以偏概全.
5 見風是雨:比喻只看到一點跡象,就輕率地信以為真。
6 見縫插針:比喻盡可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間或時間。
7 見仁見智: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從不同的立場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8 見異思遷:異:不同的;新奇,奇特的。遷:改變,變動。指看見更加新奇的事物就改變原來的主意,意志不堅定,喜好不專一。表示選擇時猶豫不定。
9 江河日下:日:一天天;下:低處。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況一天天地壞下去。
10 矯枉過正:矯:糾正,變彎為直。 枉:彎曲。過正:超過了正常限度。把彎曲的東西扭直,超過了正常限度,反而彎向另一邊。比喻糾正謬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
11 解民倒懸:解救頭朝下倒掛著的人;比喻把受苦難的人民解救出來。
12 借題發揮:借著某件事情為題目來做文章,以表達自己真正的意見或主張。也指假借某事為由,去做其它的事。
12 每況愈下:每:每一次;逐一;況:狀況;愈:更加。越往下越明顯,表示情況越來越壞。
13 金科玉律:金、玉:比喻貴重。科、律:法律條文。原形容法令條文的盡善盡美。現比喻必須遵守,不能變更的守則,信條。
14 緊鑼密鼓:鑼鼓點敲得很密。比喻公開活動前的緊張氣氛和輿論准備。
15 綿里藏針: 綿:絲棉。棉絮裡面藏著針。形容柔中有剛。也比喻外貌和善,內心刻毒。
16 進退維谷:維:是;谷:窮,指困境。無論是進還是退,都是處在困境之中。形容進退兩難。原指不知所措。
17 噤若寒蟬:噤:不作聲;寒蟬:深秋的知了。像深秋的蟬那樣不鳴叫。比喻有所顧慮而不敢說話。含貶意。
18 經天緯地:經、緯:織物的豎線叫「經」,橫線叫「緯」,比喻規劃天地。形容有治理天下的經世之才。
19 驚世駭俗:世、俗:指一般人。使一般人感到驚駭。
20 久假不歸:假:借;歸:歸還。原指假借仁義的名義而不真正實行,後指長期借用而不歸還。後亦指迷途不知返 .
21 舉案齊眉:案:古時有腳的托盤。送飯時把托盤舉得跟眉毛一樣高。後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22 具體而微:整個形體都已經具備了,只是比較微小而已。
23 毫發不爽:毫:細微;發:頭發; 毫發:比喻極小的數量(多用於否定式);爽:差錯。形容細微之處都不會出差錯。
24 馬首是瞻:首:頭;是:指示代詞;起提前受事成分的作用;瞻:往前或向上看。原指作戰時士卒看主將的馬頭行事。後比喻服從指揮或依附某人。
25 盲人瞎馬:盲人騎著瞎馬。比喻盲目行動,後果十分危險。
26 馬放南山: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現形容思想麻痹。
27 開門揖盜:揖:拱手作禮。開門請強盜進來。比喻引進壞人,招致禍患。
28 開宗明義:開宗:闡發宗旨;明義:說明意思。指說話、寫文章一開始就講明主要意思。
29 侃侃而談:侃侃:說話理直氣壯、從容不迫的樣子。形容理直氣壯地談論或演講。
30 刻骨銘心:銘,把文字刻在石頭或金屬器物上。像鏤刻在骨頭和心上,形容感受深切,永遠不忘。
31 空谷足音: 在寂靜的山谷里聽到腳步聲。比喻極難得到音信、言論或事物。
32 空穴來風:有了洞穴才進風。比喻自身存在弱點,流言蜚語等得以乘隙而入。也比喻傳言沒有根據。穴:洞、孔;來:招致。
33 口若懸河:若:如,像;懸河:瀑布。講話像瀑布傾瀉,滔滔不絕。形容能說會辯,口才很好,口齒伶俐。
34 口誅筆伐:誅:痛斥,責罰;伐:聲討,攻打。用語言和文字對壞人壞事進行揭露和聲討。
35 鱗次櫛比:鱗:魚鱗。櫛(不讀jié):梳篦的總稱。比:整齊的排列。 魚鱗和梳子齒那樣有次序地排列著。多用來形容房屋或船隻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齊。
36 苦心孤詣:①指苦心鑽研,到了別人所到達不了的地步。也指為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而煞費苦心。孤詣:別人所達不到的。
②指費盡心思鑽研或經營。造詣,指一個人在某行業學業、技能所達到的水平。詣:指達到的程度或境界。
37 膾炙人口:膾:切得很細的肉;炙:烤熟的肉。原來指人人愛吃的美食,現比喻好的事物受到人們的津津樂道廣為稱贊和傳頌,或是比喻很多人都知道的事。
38 困獸猶斗:困獸:被圍困的野獸;猶:還,仍。被圍困的野獸還要作最後掙扎。比喻在絕境中還要掙扎抵抗。
39 勞燕分飛:古時比喻夫妻、情侶別離,現在已經沒有了夫妻、情侶的意思,多指親人,朋友別離。
40 老氣橫秋:老氣:老年人的氣派;橫:充滿。形容老練而自負的神態。現形容自高自大,擺老資格,自以為了不起的樣子。也形容缺乏朝氣,暮氣沉沉的樣子。
41 樂不思蜀:很快樂,不思念蜀國。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42 雷厲風行:厲:猛烈。像雷那樣猛烈,像風那樣快。比喻執行政策法令嚴厲迅速。也形容辦事聲勢猛烈,行動迅速。
43 力透紙背:(1)力:筆力;透:穿過。筆鋒簡直要透到紙張背面。形容寫字、畫畫十分賣力。
(2)形容詩文等作品深刻有力。
44 令行禁止:下令行動就立即行動,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嚴正,紀律嚴明,執行認真。
45 勵精圖治:圖:謀求,設法。勵:奮勉。治:治理。振奮精神,設法把國家治理好。(只能指治理國家)亦作「勵精圖治」、「厲精求治」、「厲精為治」。
46 例行公事:按照慣例辦理的公事。現在多指刻板的形式主義的工作,貶義。
47 良莠不齊:莠:狗尾(wěi)草,很像穀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品質壞的人。好人壞人都有,混雜在一起。
48 屢試不爽:屢次試驗都沒有差錯。爽:差錯的意思。易誤解為「沒有成功」。
49 洛陽紙貴:比喻作品風行一時,廣為流傳。
50 破釜沉舟: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釜:鍋。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
51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吐辭重復,說話不流利。
52 黔驢技窮:比喻有限的一點技能也已經用完了。(諷刺一些虛有其表,外強中干,無德無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