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軍事成語

軍事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17 22:17:37

① 軍事成語30個加上解釋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故事出自《國語·吳語》。成語「如火如荼」,形容某種人群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

故事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故事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成語「雞嗚狗盜」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故事見於《莊子列禦寇》。成語「探驪得珠」,比喻寫文章能緊扣主題,抓住要點。

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yún dāng谷偃竹記》。「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著。

故事出自《晉書·杜預傳》。成語「勢如破竹」,形容戰斗節節勝利,毫無阻擋。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故事見於《莊子·秋水》。成語「望洋興嘆」,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成語「唇亡齒寒」,比喻雙方關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枕戈待旦」出自劉琨《與親故書》,形象地寫出了劉琨隨時准備殺敵報國的決心。後來用作成語,形容時刻警惕敵人,准備作戰。

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後來居上」,往往指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鍾」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故事出自《史記·魏世家》。成語「抱薪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滅禍害,結果反而使禍害擴大。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則成語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比喻為人真誠,嚴於律已,自然會感動別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你好,望採納。

② 軍用成語

圍魏救趙
一鼓作氣
唇亡齒寒
勢如破竹
休牛歸馬
短兵相接
槍林彈雨
作繭自縛
按兵不動
足智多謀
調虎離山
散兵游勇
相輔相成
從長計議
義不容辭
赴湯蹈火
當仁不讓
居安思危
危言聳聽
兵強馬壯
鳴金收兵
欺上瞞下
大勢所趨
趨炎附勢
上下其手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馬革裹屍
烏合之眾
有勇無謀
勢如破竹
用兵如神
一敗塗地
臨陣磨槍

③ 關於軍事成語的有哪些

成語有
十面埋伏,刀光劍影,增兵減灶 軍令如山 孤軍奮戰 孤軍深入 千軍萬馬 全軍覆沒 異軍突起 橫掃千軍 潰不成軍 槍林彈雨 單槍匹馬 荷槍實彈 唇槍舌劍 ..

④ 軍事成語有那些

背水一戰 十面埋伏 增兵減灶 破釜沉舟
四面楚歌 軍令如山 孤軍奮戰 孤軍深入
千軍萬馬 全軍覆沒 異軍突起 橫掃千軍
潰不成軍 勇冠三軍 槍林彈雨 單槍匹馬
荷槍實彈 臨陣磨槍 彈盡糧絕 前車之鑒
丟卒保車 旗開得勝 旗鼓相當 偃旗息鼓
重裝旗鼓 一鼓作氣 打退堂鼓 驚弓之鳥
臨陣脫逃 嚴陣以待 沖鋒陷陣 百戰百勝
三戰三北 速戰速決 轉戰千里 決一死戰
南征北戰 能征慣戰 身經百戰 浴血奮戰 軍令如山 孤軍奮戰 孤軍深入 千軍萬馬 全軍覆沒 異軍突起 橫掃千軍 潰不成軍 勇冠三軍
槍林彈雨 單槍匹馬 荷槍實彈 唇槍舌劍 臨陣磨槍
彈盡糧絕 彈丸之地 槍林彈雨 明珠彈雀 荷槍實彈
刀光劍影 刀山火海 牛刀小試 大刀闊斧 心如刀割
劍拔弩張 刀光劍影 口蜜腹劍 唇槍舌劍
前車之鑒 懷水車薪 丟卒保車 螳臂擋車 學富五車 閉門造車
旗開得勝 旗鼓相當 偃旗息鼓 重裝旗鼓 順風扯旗
一鼓作氣 膠柱鼓瑟 歡欣鼓舞 打退堂鼓 偃旗息鼓 重裝旗鼓
驚弓之鳥 杯弓蛇影 鳥盡弓藏 左右開弓
臨陣脫逃 嚴陣以待 臨陣磨槍 沖鋒陷陣
百戰百勝 三戰三北 速戰速決 轉戰千里 背水一戰 決一死戰 南征北戰
能征慣戰 身經百戰 浴血奮戰

⑤ 描寫軍事成語有哪些

背水一戰 十面埋伏 增兵減灶 破釜沉舟
四面楚歌 軍令如山 孤軍奮戰 孤軍深入
千軍萬馬 全軍覆沒 異軍突起 橫掃千軍
潰不成軍 勇冠三軍 槍林彈雨 單槍匹馬
荷槍實彈 臨陣磨槍 彈盡糧絕 前車之鑒
丟卒保車 旗開得勝 旗鼓相當 偃旗息鼓
重裝旗鼓 一鼓作氣 打退堂鼓 驚弓之鳥
臨陣脫逃 嚴陣以待 沖鋒陷陣 百戰百勝
三戰三北 速戰速決 轉戰千里 決一死戰

⑥ 與軍事有關的成語

與軍事有關的成語包括:欲擒故縱、暗渡陳倉、圍魏救趙、聲東擊西、按甲寢兵。

1、欲擒故縱

拼音:[yù qín gù zòng]

釋義:擒:捉;縱:放。故意先放開他,使他放鬆戒備,充分暴露,然後再把他捉住。

最早出處:兵法三十六計的第十六計。

原文:「逼則反兵,走則減勢。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消其鬥志,散而後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譯義:逼迫敵人無路可走,它就會反撲;讓它逃跑則可減弱敵人的氣勢。追擊時,跟蹤敵人不要過於逼迫它,以消耗它的體力,瓦解它的鬥志,待敵人士氣沮喪、潰不成軍,再捕捉它,就可以避免流血。

2、暗渡陳倉

拼音:[àn dù chén cāng]

釋義:指正面迷惑敵人,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亦比喻暗中進行活動。陳倉,古縣名,在今陝西省寶雞市東,為通向漢中的交通孔道。

最早出處:出自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全稱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3、圍魏救趙

拼音:[wéi wèi jiù zhào]

出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釋義: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4、聲東擊西

[shēng dōng jī xī]

出處:《淮南子·兵略訓》:「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剛,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強,為之以歙而應之以張,將欲西而示之以東,……」唐·杜佑《通典·兵六》說:「聲言擊東,其實擊西。」

釋義:聲:聲張。指造成要攻打東邊的聲勢,實際上卻攻打西邊。是使對方產生錯覺以出奇制勝的一種戰術。

5、按甲寢兵

[àn jiǎ qǐn bīng]

出處: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傅干》:「吳有長江之險,蜀有崇山之阻,難以威服,易以德懷。愚以為可且按甲寢兵,息軍養士,定土分封,論功行賞。」

釋義:收拾起鎧甲武器。比喻停止軍事行動。

⑦ 軍事成語,戰爭名言,

1、戰爭是強迫敵人服從我們意志的一種暴力行為(克勞塞維茨)

2、戰爭在你願意時開始,卻並不你樂時結束(馬基雅弗利)

3、包括懦夫在內的任何人都可以發動戰爭,但要結束戰爭卻得到勝利者的同意(薩盧斯特)

4、戰爭用伯也用黃金(奧維德)

5、戰爭似乎就意味著血和鐵(昆體良)

6、戰爭的先決條件是:以好鬥為唯一美德,以求和為唯一恥辱——(肖伯納)

7、有國家就有戰爭(伯克)

8、建立一個國家靠的不是夢想,它最終總要訴諸血和鐵——(史文明)

9、一個國家只有在戰爭時期才會處於和睦狀態(休·金斯米爾)

10、戰爭是帝王的娛樂(英國)

11、對那些需要戰爭的人來說,戰爭是正義的;對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來說,戰爭是合理的(李維)

12、只有對那些需要戰爭的人來說,戰爭才是正義的(伯克)

13、一次正義的戰爭能在高尚的國度里喚起神聖的愛的力量,這已為無數感人的事例所證實(特賴奇克)

1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5、沒有正義的和平就是暴虐(英國)

16、黃金和財富是戰爭的主要根源(塔西佗)

17、戰爭是驕傲之子,驕傲是財富之女(喬·斯威夫特)

18、這個時代的重大的問題不是演說和決議所能解決的……這些問題只有鐵和血才能解決(俾斯麥)

19、霍布斯明晰地證明,所有動物都生活在一種自然的戰爭狀態中——(喬·斯威夫特)

20、戰爭滿足了,或曾經滿足過人的好鬥的本能,但它同時還滿足了人對掠奪,破壞以及殘酷的紀律和專制力的慾望——(查·埃利奧特)

21、戰爭是人類生活中一種具有頭等重要意義的生物法則,它是人類社會中不可缺少的起調作用的東西(伯恩哈迪)

22、戰爭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軍事上的成功——(蒙森)

23、戰爭是死神的盛宴(歐洲)

24、所有的母親都憎恨戰爭(賀拉斯)

25、戰爭來臨時,真理是第一個犧牲品(海·約翰遜)

26、戰爭使多數人流血,卻養肥了少數人(威·申斯通)

27、戰爭也愛吃精美的食品,他帶走好人,留下壞人——(達·湯普森)

28、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老子)

29、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唐·李白)

30、可憐萬里關山道,年年戰骨多秋草(唐·張藉)

31、血戰乾坤赤(唐·杜甫)

32、去時三十萬,獨自還長安(唐·王昌齡)

33、皇帝動刀槍,百姓遭了殃

34、戰爭一開始,地獄便打開(英國)

35、叫喊戰爭的人是魔鬼的參謀(歐洲)

36、戰爭的目的必須是為了和平(亞里士多德)

37、你想和平,就要准備戰爭(韋格蒂烏斯)

38、要進行戰爭只有一個借口,即通過戰爭我們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壞的和平環境中(西塞羅)

39、贏得戰爭只不過是使和平有一個良好的開端(羅·勃朗寧)

40、只有勝利者,才能用戰爭去換取和平(薩盧斯特)

41、和平孕育著戰爭,戰爭孕育著和平(普坦漢姆)

42、從來就不存在好的戰爭,也不存在壞的和平(富蘭克林)

43、戰爭造就竊賊,和平把他們弔死(英國)

44、戰爭造就竊賊,和平把他們弔死(英國)

45、要和平,就得准備戰爭(歐洲)

⑧ 軍事成語

首尾相應、以逸待勞、避實擊虛、餌兵勿食、窮寇勿迫、避其銳氣
先聲奪人、以眾擊寡、因形用權
示眾示寡、徒以坐固、因其不避、從奔勿息
營而離之、規而離之、以異為奇、客倍主半、居生擊死
示無示有、陣密鋒疏、背水一戰
外亂內整、高壘伏銳、撓而攻之、反敗為勝、分進合擊
瞞天過海、借刀殺人、以逸待勞、趁火打劫、聲東擊西、無中生有、暗渡陳倉、隔岸觀火、笑裡藏刀、李代桃僵、順手牽羊、打草驚蛇、借屍還魂、調虎離山、欲擒故縱、拋磚引玉、擒賊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魚、金蟬脫殼、關門捉賊、偷梁換柱、指桑罵槐、上層抽梯、反客為主
無中生有
【軍】 軍令如山 孤軍奮戰 孤軍深入 千軍萬馬 全軍覆沒 異軍突起 橫掃千軍 潰不成軍
勇冠三軍
【槍】 槍林彈雨 單槍匹馬 荷槍實彈 唇槍舌劍 臨陣磨槍
【彈】 彈盡糧絕 彈丸之地 槍林彈雨 明珠彈雀 荷槍實彈
【刀】 刀光劍影 刀山火海 牛刀小試 大刀闊斧 心如刀割
【劍】 劍拔弩張 刀光劍影 口蜜腹劍 唇槍舌劍
【車】 前車之鑒 懷水車薪 丟卒保車 螳臂擋車 學富五車 閉門造車
【旗】 旗開得勝 旗鼓相當 偃旗息鼓 重裝旗鼓 順風扯旗
【鼓】 一鼓作氣 膠柱鼓瑟 歡欣鼓舞 打退堂鼓 偃旗息鼓 重裝旗鼓
【弓】 驚弓之鳥 杯弓蛇影 鳥盡弓藏 左右開弓
【陣】 臨陣脫逃 嚴陣以待 臨陣磨槍 沖鋒陷陣
【戰】 百戰百勝 三戰三北 速戰速決 轉戰千里 背水一戰 決一死戰 南征北戰 能征慣戰
身經百戰 浴血奮戰

⑨ 軍事成語有哪些

【軍】 軍令如山 孤軍奮戰 孤軍深入 千軍萬馬 全軍覆沒 異軍突起 橫掃千軍 潰不成軍
勇冠三軍
【槍】 槍林彈雨 單槍匹馬 荷槍實彈 唇槍舌劍 臨陣磨槍
【彈】 彈盡糧絕 彈丸之地 槍林彈雨 明珠彈雀 荷槍實彈
【刀】 刀光劍影 刀山火海 牛刀小試 大刀闊斧 心如刀割
【劍】 劍拔弩張 刀光劍影 口蜜腹劍 唇槍舌劍
【車】 前車之鑒 懷水車薪 丟卒保車 螳臂擋車 學富五車 閉門造車
【旗】 旗開得勝 旗鼓相當 偃旗息鼓 重裝旗鼓 順風扯旗
【鼓】 一鼓作氣 膠柱鼓瑟 歡欣鼓舞 打退堂鼓 偃旗息鼓 重裝旗鼓
【弓】 驚弓之鳥 杯弓蛇影 鳥盡弓藏 左右開弓
【陣】 臨陣脫逃 嚴陣以待 臨陣磨槍 沖鋒陷陣
【戰】 百戰百勝 三戰三北 速戰速決 轉戰千里 背水一戰 決一死戰 南征北戰 能征慣戰
身經百戰 浴血奮戰

漢語成語與軍事歷史文化

成語是人們長期慣用、簡潔精闢、具有書面色彩的固定短語。各種語言都有成語。漢語成語的結構具有定型性,大多由4個字組成,結構凝固,不能隨意變動詞序和成分;漢語成語的意義具有整體性,通常不是其構成成分意義的簡單相加,而是在其構成成分的意義的基礎上概括出整體意義。成語一般都有出處,各個時代的人們在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過程中,創造了許多言語作品,其中一些最富於表現力的短語經過反復引用或加工,逐漸趨於定型,凝固為成語流傳下來。在漢語中,有許多出自遠古時代的成語,一直沿用至今。例如,「發號施令」一詞最早見於《尚書》。中國源於古代的成語有不少是在軍事活動中產生的。1996年1月,長征出版社出版了佟玉斌編寫的《軍事成語》,收詞7500條,這是迄今為至收錄軍事成語詞數最多的一部辭典。源於軍事活動的成語不但豐富了漢語的詞彙庫,而且因其富於穩定性的結構,使軍事歷史文化得以濃縮其中,成為軍事歷史文化的「語言化石」。漢語中源於軍事活動的成語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反映古代軍事思想

中國的軍事思想源遠流長。大約從公元前21世紀開始,中國古代軍隊和戰爭已經出現,古代軍事思想也逐步形成。比如,關於「知難而退」、「有德不可攻」、「先人有奪人之心」等方面論述,已出現在《左傳·軍志》中。春秋戰國時期,中國進入封建社會,軍事思想開始蓬勃發展,大量軍事著作應運而生。從公元前3世紀末至清代,中國經歷了十多個封建王朝,其間,軍事思想不斷發展,軍事理論著作層出不窮。據統計,從先秦到清代前期,中國先後有2300多部兵書問世,這些軍事理論的文字成品不但記載了豐富的古代軍事思想資料,也為軍事成語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語言基礎。從沿用至今的漢語成語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其中不少反映了古代軍事思想。比如,「以奇用兵」,是春秋時期思想家老聃提出的作戰指導原則之一,語見《老子》,原意為用兵作戰不要拘泥於常規,要以巧妙的方法和兵力部署來克敵制勝;「攻堅則軔」、「乘瑕則神」,是春秋時齊相管仲提出的作戰指導思想,語見《管子·制分》,原意為進攻敵人的強處會遇到困難,而進攻敵人的弱處則容易獲得成功;「上兵伐謀」,是春秋時著名軍事家孫武提出的軍事原則,語見《孫子·謀攻篇》,原意為運用計謀使敵人屈服是最好的用兵方法;「兵不厭詐」,也是孫武提出的軍事思想,他認為用兵打仗必須運用詭計達到目的;「可見而進」、「知難而退」,是戰國時期軍事家吳起提出的戰略思想,語見《吳子·料敵第二》,原意為在於我不利的戰略情況下,不能與敵人交戰;「富國強兵」,是戰國時期軍事家孫臏提出的戰略思想,語見《孫臏兵法·強兵》,原意為國家富強才能使軍隊強大;「剛柔相濟」,是先秦軍事著作《軍攕》中提出的謀略思想,原意為在軍事行動中果敢和智謀應當因事制宜地巧妙配合;「因勢破之」,是漢代軍事著作《黃石公三略》中提出的軍事思想,原意為應當順應形勢去破擊敵軍;「勝敗無常」,是明代軍事著作《投筆膚談》中提出的軍事思想,原意為戰爭中的勝敗不是固定的,可以互相轉化。這些成語都是古代軍事思想的精煉表述。

(二)概括古代戰計兵法

漢語成語有不少出自古代作戰計策和兵法。比如,出自春秋軍事著作《孫子》的成語有:首尾相應、以逸待勞、避實擊虛、餌兵勿食、窮寇勿迫、避其銳氣等等;出自戰國軍事著作《吳子》的成語有:先聲奪人、以眾擊寡、因形用權等等;出自戰國軍事著作《司馬法》的成語有:示眾示寡、徒以坐固、因其不避、從奔勿息等等;出自戰國軍事著作《孫臏兵法》的成語有:營而離之、規而離之、以異為奇、客倍主半、居生擊死等等;出自戰國軍事著作《尉繚子》的成語有:示無示有、陣密鋒疏、背水一戰等等;出自戰國軍事著作《六韜》的成語有:外亂內整、高壘伏銳、撓而攻之、反敗為勝、分進合擊等等。明代軍事著作《三十六計》更為典型,幾乎每一計策的名稱都進入了漢語成語的寶庫,例如:瞞天過海、借刀殺人、以逸待勞、趁火打劫、聲東擊西、無中生有、暗渡陳倉、隔岸觀火、笑裡藏刀、李代桃僵、順手牽羊、打草驚蛇、借屍還魂、調虎離山、欲擒故縱、拋磚引玉、擒賊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魚、金蟬脫殼、關門捉賊、偷梁換柱、指桑罵槐、上層抽梯、反客為主等。這些成語早已為人們所耳熟能詳。

(三)濃縮古代著名戰例

中國古代軍事著作中收錄了許多著名的戰例,這些戰例的名稱或採用的主要戰法被凝固為四字格式記載下來,久而久之,演變為成語而沿用至今。比如,「圍魏救趙」這一成語源自戰國時期的桂陵之戰。據《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載,周顯王十五年(公元前353年),魏惠王派將軍龐涓率兵8萬攻打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以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領兵8萬救趙國。孫臏採用了圍攻魏國都城大梁來解救趙國的策略,使魏軍不得不撤離邯鄲,回救本國,趙國因此而解圍。此後,人們就把圍攻來犯之敵的後方據點,迫使其撤回兵力的軍事策略稱作「圍魏救趙」。又如,「假途滅虢」這一成語源自春秋時期晉國攻虢、虞兩國的戰爭。據《左傳·僖五年》記載,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晉國向虞國要求借路,讓晉國軍隊過境攻打虢國,虞國答應了這個要求。結果晉國戰勝了虢國之後,在回師途中又把虞國滅了。後來人們就用「假途滅虢」這個成語泛指托借路之名,行滅亡該國之實的計策。再如,源自春秋前期齊魯長勺之戰的「轍亂旗靡」、源自春秋初期楚伐絞之戰的「城下之盟」、源自春秋中期晉楚城濮之戰的「退避三舍」、源自戰國時期齊魏馬陵之戰的「減灶誘敵」、源自漢初劉邦殲楚垓下之戰的「四面楚歌」、源自漢初漢趙井陘之戰的「拔旗易幟」、源自東漢末年劉、孫合擊曹操赤壁之戰的「赤壁鏖兵」、源自東晉時期秦晉淝水之戰的「風聲鶴唳」等等,都是濃縮古代著名戰例的成語。

(四)描述古代軍事活動

在漢語軍事成語中,有許多源自對古代軍事活動的生動描述。比如:描述軍隊陣勢的成語有:白旄黃鉞、壁壘森嚴、風檣陣馬、金城湯地、千軍萬馬、投鞭斷流、嚴陣以待等等;描述作戰態勢的成語有:腹背受敵、首當其沖、四面受敵、背水一戰、短兵相接、背城借一、步步為營、長驅直入、摧枯拉朽、按兵不動、彈盡援絕、反戈一擊、橫掃千軍、鳴金收兵等等;描述戰亂景觀的成語有:狼煙四起、烽火連天、槍林彈雨、兵慌馬亂、兵連禍結、窮兵黷武等等;描述軍人行動的成語有:披堅執銳、沖鋒陷陣、單槍匹馬、堅甲利兵、厲兵秣馬等等;描述軍事技術的成語有:百步穿楊、百發百中、彈無虛發、箭不虛發、運斤成風等等;描述戰勝之師的成語有:百戰百勝、兵不血刃、得勝回朝、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克敵制勝、勢如破竹、所向披靡、所向無前、追亡逐北、橫掃千軍、天下無敵、旗開得勝、百戰不殆、席捲天下等等;描述戰敗之師的成語有:不堪一擊、敗軍之將、殘兵敗將、潰不成軍、棄甲曳兵、全軍覆沒、散兵游勇、損兵折將、一敗如水、一敗塗地、一觸即潰、土崩瓦解、如鳥獸散、望風披靡、落荒而逃等等;描述軍人武德的成語有:師出有名、師直為壯、先禮後兵、匕鬯不驚、簞食壺漿、秋毫無犯、馬革裹屍、身先士卒、視死如歸、誓死不二、威武不屈等等。

⑩ 描寫軍事的成語有哪些

【軍】 軍令如山 孤軍奮戰 孤軍深入 千軍萬馬 全軍覆沒 異軍突起 橫掃千軍 潰不成軍
勇冠三軍
【槍】 槍林彈雨 單槍匹馬 荷槍實彈 唇槍舌劍 臨陣磨槍
【彈】 彈盡糧絕 彈丸之地 槍林彈雨 明珠彈雀 荷槍實彈
【刀】 刀光劍影 刀山火海 牛刀小試 大刀闊斧 心如刀割
【劍】 劍拔弩張 刀光劍影 口蜜腹劍 唇槍舌劍
【車】 前車之鑒 懷水車薪 丟卒保車 螳臂擋車 學富五車 閉門造車
【旗】 旗開得勝 旗鼓相當 偃旗息鼓 重裝旗鼓 順風扯旗
【鼓】 一鼓作氣 膠柱鼓瑟 歡欣鼓舞 打退堂鼓 偃旗息鼓 重裝旗鼓
【弓】 驚弓之鳥 杯弓蛇影 鳥盡弓藏 左右開弓
【陣】 臨陣脫逃 嚴陣以待 臨陣磨槍 沖鋒陷陣
【戰】 百戰百勝 三戰三北 速戰速決 轉戰千里 背水一戰 決一死戰 南征北戰 能征慣戰
身經百戰 浴血奮戰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