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成語
『壹』 關於黃河的成語有哪些
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帶礪、黃河水清、礪山帶河、鯉魚跳龍門、俟河之清、中流砥柱外
不到黃河心不死
『貳』 關於黃河的成語.
成語:
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帶礪、黃河水清、礪山帶河、鯉魚跳龍門、俟河之清、中流砥柱
『叄』 有哪些關於黃河的成語
中流砥柱
大河奔流
大浪淘沙
河清海晏
涇渭分明
黃河水清
河伯娶妻
砥帶河山
河汾門下
負石赴河
鯉魚躍龍門
『肆』 有關黃河的成語
不到黃河心不死
bù
dào
huáng
hé
xīn
bù
sǐ
〖解釋〗比喻不達目的不罷休。也比喻不到實在無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這種人不到黃河心不死。現在我們橫豎總不落好,索性給他一個一不做二不休。」
〖示例〗他自己心裡何嘗不明白呢?~罷哩!
★茅盾《清明前後》第四幕
跳到黃河洗不清
tiào
dào
huáng
hé
xǐ
bù
qīng
〖解釋〗比喻無法擺脫嫌疑。
〖出處〗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四十二章:「我不是擔心他被留在賊營,倒是擔心他帶著李瞎子和你妹妹給我的兩封書信,說不定還有什麼貴重禮物,回來時被丁、楊二營的游騎抓去,使我跳進黃河洗不清,豈不受冤枉的窩囊氣?」
關於黃河的成語
中流砥柱
鯉魚跳龍門
涇渭分明
中流砥柱
拼音:
zhōng
liú
dǐ
zhù
典故、釋義:
就象屹立在黃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樣。比喻堅強獨立的人能在動盪艱難的環境中起支柱作用。
出處: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吾嘗從君濟於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
例子:
鯉魚跳龍門
拼音:
lǐ
yú
tiào
lóng
mén
典故、釋義:
古代傳說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就會變化成龍。比喻中舉、陞官等飛黃騰達之事。也比喻逆流前進,奮發向上。
出處:
《埤雅·釋魚》:「俗說魚躍龍門,過而為龍,唯鯉或然。」
例子:
涇渭分明
拼音:
jīng
wèi
fēn
míng
典故、釋義:
涇河水清,渭河水渾,涇河的水流入渭河時,清濁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出處:
《詩經·邶風·谷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
例子:
~緣底事,元戎總未計恩仇。(林伯渠《和朱總出太行韻》)
『伍』 關於黃河的成語
關於黃河的成語有:
1.不到黃河心不死
成語解釋:比喻不達目的不罷休,也比喻不到實在無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成語出處:這個成語出自《清明前後》。
2.帶礪河山
成語解釋:黃河如衣帶,泰山像磨刀石,這是永遠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舊時表示所封爵位傳之久遠,含有江山永固之義。
成語出處:《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寧,爰及苗裔。」
釋義:我朝的封爵誓詞上講:「即使黃河細得像衣帶,泰山平的象磨刀石了,你們的封國也會永遠安寧,還要把對你們的恩澤延及給後代。」
3.砥柱中流
成語解釋:比喻能在艱難環境中起支柱作用,砥柱屹立在急流中央。
成語出處:《晏子春秋·內篇諫下》:「吾嘗從君濟於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
釋義:我曾經和國王一起渡襲河時,遇到一隻黿,它咬住車子左邊那匹馬的腳,拖著潛入砥柱山那段湍急的水流中。
4.負石赴河
成語解釋:背著石頭跳進黃河,比喻人以死明志。
成語出處:《荀子·不苟》:「故懷負石而赴河,是行之難為者也。」
釋義:所以抱著石頭投河,是難以做到的事情。
5.河不出圖
成語出處:《論語·子罕》:「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成語解釋:黃河當中沒有出現河圖。古代相傳每當聖明之世時,黃河便出現河圖,因此黃河不出河圖時則不是聖明之世。
6.河汾門下
成語解釋:用以比喻名師門下,人才濟濟或人才輩出。
成語典故:隋末大儒王通在黃河、汾水之間設館教學,遠近來此求學者達一千餘人。房玄齡、杜如晦、魏徵、李靖、程之、薛收、溫大雅等都是他的門徒,時稱「河汾門下」。後用以比喻名師門下,人才濟濟或人才輩出。
7.黃河水清
成語解釋:黃河之水常年混濁,如果變得清澈則被視為祥瑞的徵兆。也比喻罕見的、難得的事情。
成語出處:三國·魏·李康《運命論》:「夫黃河清而聖人生。」
釋義:黃河水清就有聖人誕生。
『陸』 與黃河有關的成語
波瀾壯闊、驚濤駭浪、黃河水清、波濤洶涌、氣吞山河
一、波瀾壯闊 [ bō lán zhuàng kuò ]
白話譯文:比喻聲勢雄壯浩大(多用於詩文、群眾運動等)。
出處:《登大雷岸與妹書》:「旅客貧辛;波瀾壯闊。
朝代:南朝
作者:鮑照
翻譯:旅客的貧苦艱辛;聲勢雄壯浩大。
二、驚濤駭浪 [ jīng tāo hài làng ]
白話譯文:兇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濤:船在~中前進。
出處:《玉山常文集·海雲樓記》(抄本):「人當既靜之時;每思及前此所經履之驚濤駭浪;未嘗不惕然。」
朝代:唐
作者:田穎
翻譯:人應該既安靜的時候;每次想到這之前所經歷過的兇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濤;從來沒有恐懼地。
三、黃河水清 [ huáng hé shuǐ qīng ]
白話譯文:黃河之水常年混濁,如果變得清澈則被視為祥瑞的徵兆。也比喻罕見的、難得的事情。
出處:《運命論》:「夫黃河清而聖人生。」
朝代:三國
作者:李康
翻譯:黃河之水常年混濁,如果變得清澈則被視為祥瑞的徵兆,說明聖人要出生了。
四、波濤洶涌 [ bō tāo xiōng yǒng ]
白話譯文:洶涌:水勢騰涌的樣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出處:《朱子語類》第15卷:「蓋因波濤洶涌,水遂為其所激而動也。」
朝代:宋
作者:朱熹
翻譯:這是因為波浪又大又急,水就被他所激發而發生的。
五、氣吞山河 [ qì tūn shān hé ]
白話譯文:氣勢可以把山河吞沒。形容氣魄很大。
出處:《追韓信》:「背楚投江;氣吞山河;知音未遇;彈琴空歌」。
朝代:元
作者:金仁傑
翻譯:背對著楚國跳下江水;氣勢可以把山河吞沒;沒有遇到知音,彈著琴唱著歌。
『柒』 黃河成語
九曲黃河
滔滔不絕
源源不斷
黃河滾滾
氣勢磅礴
激流涌進
洶涌澎湃
驚濤駭浪
濁浪排空
中流砥柱
『捌』 有哪些描寫黃河的成語
1.黃河水清
成語拼音:huáng hé shuǐ qīng
成語解釋:黃河之水常年混濁,如果變得清澈則被視為祥瑞的徵兆。也比喻罕見的、難得的事情。
成語出處:三國·魏·李康《運命論》:「夫黃河清而聖人生。」
2.河漢江淮
成語拼音:hé hàn jiāng huái
成語解釋:黃河、漢水、長江與淮河的合稱。比喻胸懷寬廣。
成語出處:明·黃叔初《端正好·壽李如真明府》套曲:「生就的准繩規矩,養成的河漢江淮。」
3.礪帶河山
成語拼音:lì dài hé shān
成語解釋:黃河細得像衣帶,泰山小得像磨刀石。比喻封爵與國共存,傳之無窮
成語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
4.海晏河清
成語拼音:hǎi yàn hé qīng
成語解釋:黃河水清;大海波平浪靜。比喻太平盛世。河:黃河;晏:平靜。
成語出處: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潭州水西南台道遵和尚》:「一言啟口,振動乾坤,山河大地,海宴河清。」
5.魚爛河決
成語拼音:yú làn hé jué
成語解釋:魚肉腐爛,黃河潰決。比喻因自身原因潰敗滅亡而不可挽救。語出《史記·秦始皇本紀論》附錄漢班固曰:「河決不可復壅,魚爛不可復全。」
成語出處:語出《史記·秦始皇本紀論》附錄漢班固曰:「河決不可復壅,魚爛不可復全。」
6、一瀉千里
成語拼音:yī xiè qiān lǐ
成語解釋:江河奔流直下;迅達千里。比喻文筆或曲調氣勢奔放、流暢。今又喻急劇持續地下降。
成語出處:宋 陳亮《與辛幼安殿撰書》:「大江在河,一瀉千里。」
『玖』 關於黃河的成語有哪些
不到黃河心不死
bù dào huáng hé xīn bù sǐ
〖解釋〗比喻不達目的不罷休。也比喻不到實在無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這種人不到黃河心不死。現在我們橫豎總不落好,索性給他一個一不做二不休。」
〖示例〗他自己心裡何嘗不明白呢?~罷哩! ★茅盾《清明前後》第四幕
跳到黃河洗不清
tiào dào huáng hé xǐ bù qīng
〖解釋〗比喻無法擺脫嫌疑。
〖出處〗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四十二章:「我不是擔心他被留在賊營,倒是擔心他帶著李瞎子和你妹妹給我的兩封書信,說不定還有什麼貴重禮物,回來時被丁、楊二營的游騎抓去,使我跳進黃河洗不清,豈不受冤枉的窩囊氣?」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李白《將進酒》
「黃河落盡走東海,萬里寫入襟懷間。」 李白《贈裴十四》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王之渙《涼州詞》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李白《行路難》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劉禹錫·唐《浪淘沙》
關於黃河的俗語
不見棺材不落淚,不到黃河不死心 黃河清,聖人出 黃河百害,惟富一套 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黃河面惡心善,長江面善心惡 黃河歸來不看川,黛眉歸來不看山 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 黃河決了口,縣官活不成 九曲黃河十八灣
關於黃河的成語
中流砥柱 鯉魚跳龍門 九曲黃河 涇渭分明
『拾』 形容黃河的成語
中流砥柱
黃河水清
鯉魚跳龍門
俟河之清
涇渭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