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兒童成語故事大全

兒童成語故事大全

發布時間: 2020-11-17 21:31:36

❶ 兒童成語故事大全

一、寓言故事復河邊的蘋果 一位老制和尚,他身邊聚攏著一幫虔誠的弟子。這一天,他囑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擔柴回來。弟子們匆匆行至離山不遠的河邊,人人目瞪口呆。只見洪水從山上奔瀉而下,無論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無功而返,弟子們都有些垂頭喪氣。唯獨一個小和尚與師傅坦然相對。師傅問其故,小和尚從懷中掏出一個蘋果,遞給師傅說,過不了河,打不了柴,見河邊有棵蘋果樹,我就順手把樹上唯一的一個蘋果摘來了。後來,這位小和尚成了師傅的衣缽傳人。 河邊的蘋果心得: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過不了的河。過不了的河掉頭而回,也是一種智慧。但真正的智慧還要在河邊做一件事情:放飛思想的風箏

❷ 關於兒童成語故事大全

隨遇而安
閱讀:162395次

【注 音】:suí yù ér ān
【釋 義】:隨:順從;遇:遭遇。指能順應環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滿足。
【出 處】:清·劉獻廷《廣陽雜記》一:「隨寓而安,斯真隱矣。」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4回:「吾生有涯,浩劫無涯,倒莫如隨遇而安。」
【用 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指能順應環境
【示 例】:不過能夠~——即有船坐船雲雲——則比起幻想太多的人們來,可以稍為安穩,能夠敷衍下去而已。(魯迅《兩地書》六)
【近義詞】:與世無爭、隨俗浮沉
【反義詞】:憤世嫉俗、憤憤不平
【燈 謎】:旅行家
【英 文】:feel at home wherever one is <accept the circumstances with good will>
【成語故事】
俗話說「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在每個人的一生當中,根本就不可能永遠都是風平浪靜。人生遭際不是個人力量所能左右的。而在詭譎多變、不如意事常存的環境中,唯一能使我們不覺其拂逆而使得心情輕松的辦法,那就是要做到使自己「隨遇而安」。
「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是何緣故成了如此?水土不同是也。想一想,人如果像此橘,應該如何應對呢?當今這個社會,千變萬化,每個人一生當中所處的環境不會一成不變,我們怎麼去面對呢?有大智慧的人都認為,堅持自己的信念,隨遇而安吧。
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寺院,裡面住著一老一小兩位和尚。www.gushi51.com
有一天老和尚給小和尚一些花種,讓他種在自己的院子里,小和尚拿著花種正往院子里走去,突然被門檻絆了一下,摔了一跤。手中的花種灑了滿地。這時方丈在屋中說道「隨遇」。小和尚看到花種灑了,連忙要去掃。等他把掃帚拿來正要掃的時候,突然天空中颳起了一陣大風,把散在地上的花種吹得滿院都是,方丈這個時候又說了一句「隨緣」。
小和尚一看這下可怎麼辦呢?師傅交代的事情,因為自己不小心給耽擱了,連忙努力地去掃院子里的花種,這時天上下起了瓢潑大雨,小和尚連忙跑回了屋內,哭著說,自己的不小心把花種全撒了,然而老方丈微笑著說道「隨安」。冬去春來,一天清晨,小和尚突然發現院子里開滿了各種各樣的鮮花,他蹦蹦跳跳地告訴師傅,老方丈這時說道「隨喜」。
對於隨遇、隨緣、隨安、隨喜這四個隨,可以說就是我們人生的縮影,在遇到不同事情、不同情況的時候,我們最需要具有心態就是「隨遇而安」。而且,一個人如能不管際遇如何,都保持快樂的心境,那真比有百萬家產還有福氣!
大文學家蘇東坡曾經多次被流放,可是,他說,要想心情愉快,只需要看到松柏與明月也就行了。何處無明月,何處無松柏?只是很少人有他那般的閑情與心情罷了。如果大家都能夠做到隨遇而安,及時挖掘出身邊的趣聞樂事,甚至於去找尋蒼穹中的閃耀星星,這樣,就是環境沒有任何改變,你的心境從此也會大不一樣了。
環境往往會有不如人意的時候,問題在個人怎麼面對拂逆和不順。知道人力不能改變的時候,就不如面對現實,隨遇而安。與其怨天尤人,徒增苦惱,就不如因勢利導,適應環境,從既有的條件中,盡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發掘樂趣。從容地由不如意中去發掘新的前進道路,才是求得快樂與安靜最好的辦法。

❸ 兒童勵志成語故事大全

聞雞起舞
說的是祖逖小時候的刻苦練功長大報效國家的事情
聞雞起舞
說的是祖逖小時候的刻苦練功長大報效國家的事情
過門不入
禹是鯀的兒子.堯命鯀治水,鯀的治水方法不對頭,積土阻水,結果失敗.新帝舜命禹繼續治水.禹經過整整十三年,終於制服了洪水.
破釜沉舟
公元前207年,項羽的起義軍與秦將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部隊在巨鹿展開大戰.項羽渡漳河後,命令全軍「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巨鹿一戰,大破秦軍,項兵威震諸侯.
四面楚歌
劉邦把項羽圍困垓下.項羽夜裡聽見四面漢軍唱起楚地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心情沮喪.虞姬自刎,項羽英雄末路,帶殘兵逃至烏江,最終自刎於江邊.
三顧茅廬
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劉備三次誠心拜訪,終於打動諸葛亮,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鑿壁借光
匡衡,字稚圭.他出身農家.他年輕時家裡貧窮,白天給人做僱工來維持生計,晚上才有時間讀書.可是家裡窮得連燈燭也點不起.鄰家燈燭明巒,卻又照不過來.匡衡就想出個法子,在貼著鄰家的牆上鑿穿一個孔洞,「偷」它一點光亮,讓鄰家的燈光照射過來.他就捧著書本,在洞前映著光來讀書
囊螢映雪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裡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
懸梁刺骨
國時期蘇秦把頭發用繩子紮起來,懸在樑上,如果自己一打盹,頭發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時候,如果覺得自己困了,就拿錐子刺自己的大腿,這樣就能保持清醒.這就是成語「頭懸梁,錐刺股」的由來.
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
傳說李白小時候不愛學習,一天跑去玩,看到一位老奶奶在磨一根鐵棒,他很好奇問老奶奶在干嗎?老奶奶說在磨針!李白不敢相信,老奶奶就說:鐵棒再粗,我天天磨,還怕它磨不成一根針嗎?之後李白開始奮發圖強,好好學習!最終成為一為人稱詩仙的大家!我覺得你也應該學學李白,先不管這傳說真假,但是這樣的精神你就沒有!因為怕多而想投機取巧!這樣不好!想要有好的成績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

破釜沉舟,
一次,楚軍在渡過漳河以後,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一頓飯,每人再帶三天干糧,然後傳下命令:把渡河的船鑿穿沉入河裡,把做飯用的鍋砸個粉碎.經過這一仗打得秦軍再也振作不起來,士氣低落!霸王的名字讓人聞聲喪膽!沒過兩年,秦朝就滅亡了!
卧薪嘗膽,
春秋的時候吳越爭霸的典故!
不恥下問 釋義:不以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恥辱. 春秋時期,衛國有個人叫孔圉,勤奮好學,而且很謙虛.他死了以後,衛國的國君為了表彰他,並讓後人學習他的好學精神,就賜給他一個「文」的稱號,所以,後來人們就尊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有個學生叫子貢,也是衛國人.他認為孔圉不像人們所說的那樣,稱他為「孔文子」,似乎是有點評價過高了.他想來想去,覺得不能理解,就去向孔子請教. 子貢說:「那個孔文子並沒有什麼了不起,憑什麼要賜給他『文』的稱號?」 孔子回答說:「孔圉聰明好學,勇於向地位和學識不如自己的人虛心請教,而不會感到丟臉,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賜給他『文』的稱號.」 子貢聽孔子這樣一說,猛然省悟,頓時感到心悅誠服. 手不釋卷 發音 shǒu bù shì juàn 解釋 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出處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示例 閔象南老好觀書,年七十餘,每夜漏下二三十籌,~.(清·王晫《今世說·德行》)
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西漢東海(漢郡名,今江蘇省邳縣以東至海,連山東省滋陽縣以東至海地區)人.他出身農家,祖父、父親世代都是農民.傳到匡衡,卻喜歡讀書.他年輕時家裡貧窮,白天給人做僱工來維持生計,晚上才有時間讀書.可是家裡窮得連燈燭也點不起.鄰家燈燭明巒,卻又照不過來.匡衡就想出個法子,在貼著鄰家的牆上鑿穿一個孔洞,「偷」它一點光亮,讓鄰家的燈光照射過來.他就捧著書本,在洞前映著光來讀書. 匡衡家窮買不起書.同鄉有個富翁家中藏書很豐富.匡衡就去他家做工,卻不收分文工錢.富翁感到很奇怪,問匡衡為什麼?匡衡說:「我不想要工錢,只希望您能把家中的書都借給我讀,我可就很心滿意足了.」富翁聽了,被他那種勤奮好學的精神所深深感動,就答應了他的請求.從此,匡衡就有了極好的讀書機會.史書上說,匡衡精力充沛,超越常人,富翁家的豐富的藏書,加上匡衡本人的勤奮努力,終於把他造就成為一位知識學問淵博的學者.當時的讀書人中甚至流傳著這么幾句口碑:「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沒有人能解說《詩經》,匡衡恰好來了;匡衡給大家解說了《詩經》的疑義,大家開心得都笑起來).」可見他聲譽很高.當時,許多讀書人都拜他為師,跟他學習. 漢元帝的時候,張衡受推薦被朝廷任命為郎中,再升為博士,給事中.這時先後發生了日蝕和地震,漢元帝心中惶恐,怕是上天降下的災殃警兆,就向大臣們咨詢政治的得失.匡衡上奏,列舉歷史事實說明天象只是一種大然的陰陽變化,禍福全在於人的作為,人類社會的風氣,更在於朝廷的教化倡導和影響.因而皇上應當裁減宮廷的費用,親近忠臣正人,疏遠佞臣小人,選拔賢材,開放方路接納忠諫,等等.漢遠帝很贊賞匡衡的見識,提升他為光祿大夫、太子少傅. 漢元帝龐愛傅昭儀和她的兒子定陶王超過了皇後和太子.匡衡對此提出了懇切的規勸,透徹地剖析「正家而天下定」的道理,要防止招致國家的禍亂.匡衡在朝廷中參議大政,引經據典,闡明法理道義,很受贊賞,由此升任為光祿勛、御史大夫,後來又升來丞相,封為樂安侯. 漢元帝時,宦官中書令石顯專權,排擠陷害賢良.匡衡也害怕他,不敢指摘.漢元帝去世之後,漢成帝即位,匡衡和御史大夫甄譚聯手彈劾石顯,揭露他和黨羽的種種罪惡.石顯和爪牙都受到應有的懲辦.但朝中大臣也有人認為,匡衡身為輔政大臣,早年不及時參奏揭發,卻阿諛曲從,沒有盡到責任,對他提出彈劾.匡衡也自感慚愧,一再請求辭職,後來終於因多佔封地的事被罷了官. 後人根據匡衡的故事,概括出一句成語「鑿壁偷光」,形容勤奮好學.孟母三遷 懸梁刺股 聞雞起舞不恥下問 釋義:不以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恥辱. 春秋時期,衛國有個人叫孔圉,勤奮好學,而且很謙虛.他死了以後,衛國的國君為了表彰他,並讓後人學習他的好學精神,就賜給他一個「文」的稱號,所以,後來人們就尊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有個學生叫子貢,也是衛國人.他認為孔圉不像人們所說的那樣,稱他為「孔文子」,似乎是有點評價過高了.他想來想去,覺得不能理解,就去向孔子請教. 子貢說:「那個孔文子並沒有什麼了不起,憑什麼要賜給他『文』的稱號?」 孔子回答說:「孔圉聰明好學,勇於向地位和學識不如自己的人虛心請教,而不會感到丟臉,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賜給他『文』的稱號.」 子貢聽孔子這樣一說,猛然省悟,頓時感到心悅誠服. 手不釋卷 發音 shǒu bù shì juàn 解釋 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出處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示例 閔象南老好觀書,年七十餘,每夜漏下二三十籌,~.(清·王晫《今世說·德行》)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綉,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他常為此事發愁.這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牆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來是牆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匡衡看後,立刻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把鑿子,將牆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後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牆壁,借著鄰居的燭光讀書.由於他從小勤奮好學,後來匡衡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學家. 囊螢映雪 「囊螢映雪」這則成語的囊螢是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裡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後用「囊螢映雪」比喻家境貧苦,刻苦讀書.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車胤(yin)傳》,胤.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這個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孫康情況也是如此.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也當了高官. 劉綺燃荻讀書.梁代時彭城人劉綺,「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折之,燃荻為燈」,發奮讀書.

❹ 兒童成語故事大全文字版

刻舟求劍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國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並向大家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大家雖然都不理解他為什麼這樣做,但也不再去問他。船靠岸後那楚國人立即在船上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在這里掉下去嗎?我還在這里刻了記號呢,怎麼會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紛紛大笑起來,說:「船一直在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動,你怎麼找得到你的劍呢?」其實,劍掉落在江中後,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畫蛇添足
古代楚國有個主管祭祀的官員,把一壺酒賞給來幫忙祭祀的門客。門客們互相商量說:「大家一起喝這壺酒不足夠,一個人喝它還有剩餘。要不大家一起在地上比畫蛇,誰先畫好,誰就喝這壺酒。」 畫蛇添足
一個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壺准備飲酒,於是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畫蛇,說:「我還能夠為它畫腳呢!」他還沒有畫完蛇的腳,另一個人的蛇就畫好了,那個人搶過他的酒壺,說:「蛇本來沒有腳,你怎麼能給它畫腳呢?」隨後喝完了那壺酒。
那個給蛇畫腳的人,最終失去了那壺酒。

❺ 兒童成語故事大全 《一箭雙雕》

南北朝時,北周有個叫長孫晟的武將,善於射箭,又智謀超人。他曾被派遣護送公主到西北突厥族去成婚。突厥族國王攝圖很器重他,把他留了下來,常讓他隨自己一起去打獵。

一次,攝圖看見兩只大雕在空中爭奪一塊肉,便交給長孫晟兩支箭,請他將雕射下來。長孫晟跨馬前奔,拉開弓,只聽嗖的一聲,一箭竟穿過兩只大雕的胸脯。雕頓時雙雙落下。

(5)兒童成語故事大全擴展閱讀:

一箭雙雕,讀音是yī jiàn shuāng diāo,原指射箭技術高超,一箭射中兩只雕。後比喻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比喻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

示例:宋·陸游《遣興》詩:「壯年一箭雙雕,野餉如今擷葯苗。」

釋義:壯士一箭竟穿過兩只大雕的胸脯,野地里勞作的人正在採摘葯苗。

❻ 經典兒童成語故事,兒童成語故事大全

格林童話。

❼ 兒童成語故事大全 四字成語大全

讓棗推梨

ràng zǎo tuī lí

【解釋】小兒推讓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愛。

【出專處】《南史·王泰傳》:屬「年數歲時,祖母集諸孫侄,散棗栗於床。群兒競之,泰獨不取。」《後漢書·孔融傳》注引《融家傳》:「年四歲時,每與諸兄共食梨,融輒引小者。」

【結構】聯合式

【用法】聯合式;作定語、賓語;含褒義

【近義詞】讓梨推棗

【例句】《梁書·武陵王紀傳》:「兄肥弟瘦,無復相代之期;讓棗推梨,長罷歡愉之日。」

【英譯】offer dates and decline pears

【成語故事】南北朝時期,王泰幼年時,祖母給他們分棗子和栗子,他不去參與爭搶而是等他們拿完後自己再吃剩下的。漢朝時期的孔融4歲他與兄弟吃梨時,他從不挑大梨吃,而是把大梨讓給大人們吃,家人都誇他很懂事。

❽ 兒童寓言成語故事大全

下載app。

❾ 兒童兒童成語故事大全

井底之蛙一隻青蛙,住一口井裡。它高興時,在井裡跳來跳去,天熱了,在水中游上游下,覺得很快活:我是井裡的主人,多麼逍遙自在! 它正在自得其樂的時候,忽然聽見有人在叫它。它抬起頭向井口一看,只見一隻大海龜的頭幾乎遮去了井口上的半丬天。只聽見大海龜問它:青蛙老弟,你見過大海嗎?青蛙說:大海有我的井大嗎?海龜老兄,歡迎你下井來作客。大海龜被它說動了心,真想下井去看看。可是,它左腿還沒跨進井去,右腿的膝蓋已被井欄絆住了。於是,大海龜只好伏在井口上,告訴青蛙,海有多大、多深、多廣。青蛙這才知道,井外還有這么大的天地。它又驚奇又慚愧,感到自己的見識太渺小了。成語井底之蛙比喻見識短淺,卻又妄自尊大。

❿ 精衛填海 兒童成語故事大全 兒童故事

精衛填海,是中國上古神話傳說。相傳精衛是炎帝神農氏的小女兒,名喚女娃,一日女娃到東海遊玩,溺於水中。死後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神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後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好像在呼喚自己。 基於不同研究視角,人們把「精衛填海」神話歸於不同的神話類型。顯然「精衛填海」神話屬於典型的變形神話,且屬於變形神話中的「死後托生」神話,即將靈魂託付給現實存在的一種物質。『精衛填海」還屬於復仇神話,女娃生前與大海無冤無仇,但是卻不慎溺水身亡,如此與大海結下仇恨,化身為鳥終身進行填海的復仇事業。 有研究者認為:「中國上古神話中記錄了很多典型的非自然死亡,其中的意外讓今人看到了先人在自然面前的弱小和無能為力,同時也透出了生命的脆弱。」女娃的死就是一種因事故而亡,展現出了人生命的脆弱和大海的強大。著名作家茅盾則認為:「精衛與刑天是屬於同型的神話,都是描寫象徵百折不回的毅力和意志的,這是屬於道德意識的鳥獸神話。」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