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成語故事
東漢末期,北海地方出了一個很博學的人,名叫孔融,宇文舉,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因為家庭的影響,他從小就很聰明,特別擅長辭令,年紀不大,已在社會上享有盛名。
他10歲時,跟他父親到洛陽(今河南洛陽縣。洛陽是歷代帝王的陪都,因位於長安之東,稱為東都),當時在洛陽的河南太守,是很負盛名的李元禮。由於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來的人除了他的親戚,其餘都是當時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訪,守門的人照例是不通報的。
小孔融很想見見這位大學者。一天,他來到李元禮的官府門前,對守門人說:「我是李太守的親戚,給我通報一下。」守門人見只是一個孩子,就打算隨便把孔融打發走。孔融靈機一動,對守門人說:「我是李先生的親戚,他一定會見我的。」守門人通報後,李元禮感到有些奇怪,因為自己並沒有這樣一位親戚,不過還是決定見見孔融。
李太守見到孔融後,就好奇地問:「請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系呢?」孔融回答道:「我是孔子的後代,你是老子的後代。天下的人都知道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於禮節的問題,所以他們是師生關系,所以說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原來,在中國歷史上,與孔子同時代的還有一位著名的哲學家老子。老子本名叫李聃,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據說,孔子當年碰到自己不懂的問題,就自稱學生,謙虛地向李聃請教。李元禮的家裡當時有很多賓客在座,大家對年僅10歲的孔融竟能這樣博學和隨機應變感到驚奇。
正在這時一個叫陳韙的人來拜訪李元禮。陳韙也是一名有些名氣的學者。在座的賓客將孔融的話告訴他後,誰知陳韙卻不以為然,當著孔融的面隨口說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時候雖然很聰明,長大了卻未必能夠成材的。聰明的孔融立即反駁地道:「我想陳大夫小的時候,一定是很聰明的。」言下之意,陳韙是一個庸才。陳韙被孔融一句話難住了,半天說不出話來。後人將「小時了了」引成成語,來說明小孩子從小生性聰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一到長大了卻未必能夠成材。
⑵ 幼兒簡單的成語故事
最精選的兒童成語故事,兒童成語故事包含的內容極為豐富,每則故事都蘊藏了人生內哲理,寓意著生容活智慧,幫助兒童開動大腦、啟發智慧,能使兒童意志更加堅強,人格越發健全!
兒童成語故事精選版在線閱讀:http://www.zaojuzi.com/chengyu/
⑶ 有什麼幼兒的成語故事
成語一《杞人憂天》從前在杞國,有一個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質的人,他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而讓人覺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過晚飯以後,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門前程量,並且自言自語的說:「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麼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而將活活地被壓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
從此以後,他幾乎每天為這個問題發愁、煩惱,朋友見他終日精神恍惚,臉色憔悴,都很替他擔心,但是,當大家知道原因後,都跑來勸他說:「老兄啊!你何必為這件事自尋煩惱呢?天空怎麼會塌下來呢?在說即使真的塌下來,那也不是你一個人憂慮發愁就可以解決的啊,想開點吧!」
可是,無論人家怎麼說,他都不相信,仍然時常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憂。後來的人就根據上面這個故事,引伸成「杞人憂天」這句成語,它的主要意義在喚醒人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它與「庸人自擾」的意義大致相同。
成語二《萬死不辭》
出處:《三國演義》第八回蟬曰:「近見大人兩眉愁鎖,必有國家大事,又不敢問。今晚又見行坐不安,因此興嘆,不想為大人窺見。倘有用妾之處,萬死不辭!」
釋義:意思是雖然有一萬次死也不推辭,表示願意拚死效勞。
故事:東漢末年,朝政大權落在董卓手中。董卓驕橫跋扈,出入宮廷用皇帝的儀仗,並讓弟弟、侄兒統率禁軍,把董氏宗族的人不論老小一律封為列侯。他還征二十五萬民夫為自己修築宮室,又從民間選來八百美女,納入宮內。
成語三《安居樂業》
春秋時,有一位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他姓李,名耳,字老聃(「老子」是人們對他的尊稱)。
老子對當時的社會不滿,並反對當時政治革新,他懷念著遠古的社會,認為社會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痛苦。他的理想社會是「小國寡民」的社會。他的「小國寡民」社會大概的樣子是:
國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許多的器具,人們也不去用它。不讓人民用去冒險,也不向遠處遷移,即使有車輛和船隻,也無人去乘坐;即使有兵器裝備,也無處去使用。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結繩記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適,滿足於原有的風俗習慣。鄰近各國互相望得見,雞鳴狗叫互相聽得見,但是人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來。
上面的這段文字就是安居樂業的大概意思,這個成語來源於《老子》,原文是「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成語的意思是表示生活美滿、安定。
成語四《拔山舉鼎》
「拔山舉鼎」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形容力強氣壯。
這個成語來源於《史記。項羽本紀》,籍項羽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又:「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今騅(zhui)不逝。」
項羽,名籍,秦末下相人。少年時代,項羽不喜歡讀書寫字,改學擊劍,也不肯好好學。叔父項梁很生氣,項羽說:「學寫字只要能記記姓名就夠了。擊劍是對付個把人的,也不值得學,我要學習抵敵萬人的本領。」項梁於是教他兵法,他很高興,但也只求略知大意,不肯認真鑽研。
據說,項羽二十二三歲時,身體魁梧,體力強壯,能把幾百斤重的鼎舉起來。
後來,項羽起兵反秦,接著又同劉邦爭奪天下,從24歲開始,奮戰了8年,最後被劉邦等包圍在垓下,終於自刎於烏江。
自刎前,在四面楚歌的那天晚上,項羽在營帳中對著愛妾虞姬和叫騅的名馬,慷慨高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成語五《安如泰山》
「安如泰山」這則成語來源於的《上書諫吳王》,原文是「能聽忠臣之言百舉必悅。必若所欲為,危於累卵,難於上關;變所欲為,易於反掌,安於泰山。」
枚乘,字叔,西漢淮陰(今屬江蘇)人,是漢代著名的文學家。漢景帝時,他在吳王劉濞府中擔任郎中。
吳國是當時諸侯中的大國,吳王劉濞野心很大,圖謀叛亂。漢景帝任用很有才能的晁錯為御史大夫,晁錯主張削減各諸侯國的領地,加強中央的權力。劉濞看到一些諸侯王紛紛被削減了領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難免,於是聯絡其他的幾個諸侯准備叛亂。
枚乘寫了《上書諫吳王》對劉濞進行勸諫。在諫書中,他說:「您要是能夠聽取忠臣的話,一切禍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樣去做,那是比磊雞蛋還要危險,比上天還要艱難的;不過,如果盡快改變原來的主意,這比翻手掌還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還穩固。」
公元前154年,劉濞以「清君側、殺晁錯」為名,起兵叛亂。漢景帝聽信讒言,殺了晁錯,向諸侯王們表示歉意。
枚乘在此時又寫了《上書重諫吳王》,勸劉濞罷兵。劉濞還是不肯回頭。不久,漢朝大將周亞夫率領軍隊打敗了叛軍。吳王劉濞被殺。
成語六《一鳴驚人》
戰國時代,齊國有一個名叫淳於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會說話。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隱語,來規勸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氣,而且樂於接受。
當時齊國的威王,本來是一個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後,卻沈迷於酒色,不管國家大事,每日只知飲酒作樂,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給大臣去辦理,自己則不聞不問。因此,政治不上軌道,官吏們貪wu失職,再加上各國的諸侯也都趁機來侵犯,使得齊國瀕臨滅亡的邊緣。
雖然,齊國的一些愛國之人都很擔心,但是,卻都因為畏懼齊王,所以沒有人趕出來勸諫。
其實齊威王室一個很聰明的人他很喜歡說些隱語,來表現自己的智慧,雖然他不喜歡聽別人的勸告,但如果勸告得法的話,他還是會接受的。淳於髡知道這點後,便想了一個計策,准備找個機會來勸告齊威王。
有一天,淳於髡見到了齊威王,就對他說:「大王,為陳有一個謎語想請您猜一猜:其國有汁大鳥,住在大王的宮廷中,已經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飛翔,也不發生名叫,只是毫無目的的蜷夫著,大王您猜,這是一隻什麼鳥呢?」
齊威王本是一個聰明人,亦聽就知道淳於髡是在諷刺自己,向那隻大鳥一樣,身為一國之尊,卻毫無作為,只知道享樂。而他時再也不是一個昏庸的君王,於是沈吟了一會兒之後便毅然的決定要改過,振作起來,做一番轟轟烈烈的是,因此他對淳於髡說:
「嗯,這一隻大鳥,你不知道,它不飛則已,亦非就會沖到天上去,它不鳴則已,一鳴就會驚動眾人,你慢慢等著瞧吧!」
從此齊威王不在沈迷於飲酒作樂,而開始整頓國正。首先他召見全國的官吏,盡忠負責的,就給予獎勵;而那些腐無能的,則加以懲罰。結果全國上下,很快就振作起來,到處充滿蓬勃的朝氣。
另一方面他也著手整頓軍事,強大武力,奠定國家的威望。各國諸侯聽到這個消息以後都很震驚,不但不敢再來侵犯,甚至還把原先侵佔的土地,都歸還給齊國。
齊威王的這一番作為,真可謂是「一鳴驚人」呀!
所以後來的人便把「一鳴驚人」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一個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的運用,一旦發揮出來,往往有驚人的作為。
⑷ 幼兒成語故事大全文字
幼兒成語故事大全
驚弓之鳥
戰國時期,魏國有一個叫更羸的射箭能手。
有一天,更羸與魏王在京台之下,看見有一隻鳥從頭頂上飛過。
更羸對魏王說:「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把弓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飛著的鳥射下來。」
「射箭能達到這樣的功夫?」魏王問。
更羸說道:「可以。」
說話間,有雁從東方飛來。當雁飛近時,只見更羸舉起弓,不用箭,拉了一下弦,隨著「咚」的一聲響,正飛著的大雁就從半空中掉了下來。
魏王看到後大吃一驚,連聲說:「真有這樣的事情!」於是,好奇地問更羸不用箭是如何將空中飛著的雁射下來的。更羸對魏王解釋說:「其實也沒什麼,我猜測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大雁。」「你怎麼知道這只大雁受過箭傷呢?」魏王更加奇怪了。
更羸繼續對魏王說:「這只大雁飛得慢,叫得悲。」魏王還是一臉茫然。 更羸接著講:「飛得慢是因為它身上的箭傷在作痛,叫得悲是因為它離開同伴已很久了。傷口在作痛,還沒有好,它心裡又害怕。當聽到弓弦聲響後,害怕再次被箭射中,於是就拚命往高處飛。一使勁,本來未愈的傷口又裂開了,疼痛難忍,再也飛不動了,就從空中掉了下來。」
成語「驚弓之鳥」便由此而來。 ——《戰國策·楚策四》
⑸ 幼兒好講的成語故事
形容幼兒的成語:
天真活潑 天真爛漫 伶牙利齒 少年老成 浩然正氣 率真可愛 活靈活現 吊爾郎當 不修邊幅 落落大方 秀外慧中 聰明伶俐 善解人意 深明大義 識得大體 知書達理 乳臭未乾 黃口小兒 弄鬼掉猴 踢天弄井 憨狀可掬 童言無忌 憨態可掬 牙牙學語 金童玉女 天真無邪 人小鬼大 童言無忌 古靈精怪 活潑開朗 垂髫稚子 總角之年 豆蔻年華 天真活潑 可愛無邪 童言無忌 冰雪聰明 粉雕玉琢 齒白唇紅 聰明伶俐 彬彬有禮 活靈活現
【成語】: 後來居上
【拼音】: hòu lái jū shàng
【解釋】: 後來的超過先前的。有以稱贊後起之秀超過前輩。
【成語故事】:
⑹ 兒童成語故事100篇
兒童成語故事有:
1、病入膏肓
春秋時,晉公患重病,派人到秦國請醫生。秦桓公派了一位名叫緩的名醫去診治。在緩還未到之前,晉景公做了個夢,夢見兩個小孩在談話。一個說﹔「來人是個醫術高明的醫生,恐怕要傷害我們,我們該逃往哪裡﹕「另一個回答說﹔」我們躲在膏肓的下面,看他能把我們怎樣﹕」
緩到了之後,給晉公作了檢查,然後搖搖頭說﹔」你的病已發展到膏肓的下面了,用火炙的辦法不行,用針剌也剌不到患處,服湯葯力達不到,實在是無法醫治了。」晉景公嘆了口氣,說﹔」緩是一位名不虛傳的醫生。」於是賞給了緩一筆厚禮,送他回國。不久,晉景公果然病逝。
5、出奇制勝
戰國時,燕國國君昭王派大將樂毅率兵攻打齊國。樂毅足智多謀,很快就打下了齊國的七十多個城。只有即墨城和呂城未被攻下。即墨城居民推選一個叫田單的人擔任守城指揮。這時燕昭王已去世,他的兒子惠王繼承了王位。
田單想,燕軍強大,光憑勇敢是難以取勝的。於是他就派人到燕國,散布樂毅看不起惠王的流言。惠王得知後,非常生氣,撤換了樂毅。田單利用這一時機,襲擊燕軍。
他徵集了一千多頭牛,在它們的背上披上畫有龍紋的紅綢,在牛的角上綁上鋒利的尖刀,在牛的尾巴上紮上用油浸泡過的蘆葦。
一天夜間,田單挑選了五千名精壯的士兵,他們跟在牛的後面,點起火來。這群牛帶著烈焰,向燕軍兵營狂奔而去。燕軍兵營頓時起火。燕軍驚恐萬狀,四處潰逃,齊軍大勝,收復失去的土地。 西漢司馬遷在他撰寫的《史記》中,認為田單的這次勝利,是軍事上出奇制勝的典範。
⑺ 幼兒園成語故事
幼兒園成語故事
成語小故事《拒諫飾非》
兒童成語故事《鞠躬盡瘁》
兒童成語故事《橘化為枳》
兒童成語故事《舉案齊眉》
兒童成語故事《舉措失當》
兒童成語故事《舉一反三》
兒童成語故事《井底之蛙》
兒童成語故事《九牛一毛》
兒童成語故事《酒池肉林》
兒童成語故事《居安思危》
兒童成語故事《居心叵測》
兒童成語故事《噤若寒蟬》
成語小故事《近水樓台》
兒童成語故事《竭盡全力》
兒童成語故事《解衣推食》
兒童成語故事《借花獻佛》
兒童成語故事《金口木舌》
兒童成語故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成語小故事《狡兔三窟》
成語小故事《腳踏實地》
成語小故事《嗟來之食》
成語小故事《 結草銜環》
成語小故事《桀犬吠堯》
成語小故事《膠柱鼓瑟》
⑻ 簡短的幼兒成語故事八篇
成語一《杞人憂天》從前在杞國,有一個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質的人,他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而讓人覺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過晚飯以後,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門前程量,並且自言自語的說:「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麼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而將活活地被壓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
從此以後,他幾乎每天為這個問題發愁、煩惱,朋友見他終日精神恍惚,臉色憔悴,都很替他擔心,但是,當大家知道原因後,都跑來勸他說:「老兄啊!你何必為這件事自尋煩惱呢?天空怎麼會塌下來呢?在說即使真的塌下來,那也不是你一個人憂慮發愁就可以解決的啊,想開點吧!」
可是,無論人家怎麼說,他都不相信,仍然時常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憂。後來的人就根據上面這個故事,引伸成「杞人憂天」這句成語,它的主要意義在喚醒人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它與「庸人自擾」的意義大致相同。
成語二《萬死不辭》
出處:《三國演義》第八回蟬曰:「近見大人兩眉愁鎖,必有國家大事,又不敢問。今晚又見行坐不安,因此興嘆,不想為大人窺見。倘有用妾之處,萬死不辭!」
釋義:意思是雖然有一萬次死也不推辭,表示願意拚死效勞。
故事:在東漢末年,朝政的大權落在了董卓的手上。董卓這個人驕橫跋扈,出入宮廷敢用皇帝的儀仗,並讓弟弟、侄兒統率禁軍,把董氏宗族的人不論老小一律封為列侯。他還征二十五萬民夫為自己修築宮室,又從民間選來八百美女,納入宮內。
成語三《安居樂業》
春秋時,有一位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他姓李,名耳,字老聃(「老子」是人們對他的尊稱)。
老子對當時的社會不滿,並反對當時政治革新,他懷念著遠古的社會,認為社會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痛苦。他的理想社會是「小國寡民」的社會。他的「小國寡民」社會大概的樣子是:
國家小,人民又少。即使有很多的工具,人們也不去用它。不讓人民用去冒險,也不向遠處遷移,即使有車輛和船隻,也無人去乘坐;即使有兵器裝備,也無處去使用。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結繩記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適,滿足於原有的風俗習慣。鄰近各國互相望得見,雞鳴狗叫互相聽得見,但是人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來。
上面的這段文字就是安居樂業的大概意思,這個成語來源於《老子》,原文是「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成語的意思是表示生活美滿、安定。
⑼ 兒童 成語故事
井底之蛙
一隻青蛙,住一口井裡。它高興時,在井裡跳來跳去,天熱了,在水中游上游下,覺得很快活:我是井裡的主人,多麼逍遙自在!
它正在自得其樂的時候,忽然聽見有人在叫它。它抬起頭向井口一看,只見一隻大海龜的頭幾乎遮去了井口上的半丬天。只聽見大海龜問它:青蛙老弟,你見過大海嗎?青蛙說:大海有我的井大嗎?海龜老兄,歡迎你下井來作客。大海龜被它說動了心,真想下井去看看。可是,它左腿還沒跨進井去,右腿的膝蓋已被井欄絆住了。於是,大海龜只好伏在井口上,告訴青蛙,海有多大、多深、多廣。青蛙這才知道,井外還有這么大的天地。它又驚奇又慚愧,感到自己的見識太渺小了。
成語井底之蛙比喻見識短淺,卻又妄自尊大。
⑽ 適合幼兒聽的成語故事
幼兒園成語故事
成語小故事《拒諫飾非》
兒童成語故事《鞠躬盡瘁》
兒童成語故事《橘化為枳》
兒童成語故事《舉案齊眉》
兒童成語故事《舉措失當》
兒童成語故事《舉一反三》
兒童成語故事《井底之蛙》
兒童成語故事《九牛一毛》
兒童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