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成語
⑴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反駁詞語有哪些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⑵ 欲加之罪 何患無辭/詞
你好!
左傳.僖公十年》載:晉獻公死後,晉大夫里克先後殺公子奚齊、公子卓及大夫荀息,新君晉惠公即位後殺里克。將殺里克時,惠公派使臣對他說:"微子則不及此。雖然,子弒二君與一大夫,為子君者不亦難乎?"對曰:"不有廢也,君何以興?欲加之罪,其無辭乎?臣聞命矣。"伏劍而死。後用"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謂欲加害於人,即使無過錯,也可以羅織罪名作為理由。
正確的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如果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⑶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是根據什麼典故來的
成語出處:《左傳.僖公十年》載:晉獻公死後﹐晉大夫里克先後殺公子奚齊﹑公子卓及大夫荀息﹐新君晉惠公即位後殺里克。將殺里克時﹐惠公派使臣對他說:"微子則不及此。雖然﹐子弒二君與一大夫﹐為子君者不亦難乎?"對曰:"不有廢也﹐君何以興?欲加之罪﹐其無辭乎?臣聞命矣。"伏劍而死。後用"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謂欲加害於人﹐即使無過錯﹐也可以羅織罪名作為理由。
參考:
http://ke..com/view/300629.htm
⑷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晉國國君晉獻公寵愛妃子驪姬。驪姬為了使自己的兒子奚齊當上太子回,先設計陷害早答被立為太子的申生,使他被逼自殺;接著又誣陷獻公的另外兩個兒子重耳、夷吾與申生同謀,迫使他們逃亡國外。終於,奚齊在獻公死後登上王位,大夫荀息輔佐朝政。後來,大夫里克和丕鄭殺掉了奚齊和荀息。驪姬又讓自己妹妹的兒子卓子當上了國君。里克和丕鄭又殺了卓子,並將驪姬鞭打至死。接著,他們派人迎重耳回國當政,重耳沒有答應。於是他們又想請夷吾歸國為君。夷吾派手下芮出使秦國,尋求幫助,並允諾將送給秦國五座城池。終於,夷吾回到晉國繼位,即晉惠公。從前,夷吾曾寫信給里克,說自己即位後要賜給他封地。可回國後,夷吾怕他擁立重耳造反,想殺了他。夷吾派人對里克說,他殺了兩位國君、一位大夫,罪當該死。里克明白他的意思,悲憤地說:「不把他們廢了,主人怎能當上國君?要對人加上罪名,還擔心沒有借口嗎?好,我就聽從國君的命令吧!」說完這席話,里克便拔劍自刎而死。
⑸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個典故出自哪個時期
成語出處:《左傳.僖公十年》載:晉獻公死後,晉大夫里克先後殺公子奚齊、公子卓及大夫荀息,新君晉惠公即位後殺里克。將殺里克時,惠公派使臣對他說:"微子則不及此。雖然,子弒二君與一大夫,為子君者不亦難乎?"對曰:"不有廢也,君何以興?欲加之罪,其無辭乎?臣聞命矣。"伏劍而死。後用"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謂欲加害於人,即使無過錯,也可以羅織罪名作為理由。
⑹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什麼意思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意思是如果一心一意想要加罪於人,就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隨心所欲地陷害人。
用法:復句式;作賓語、分句;含貶義。
出處:十年春,狄滅溫,蘇子無信也。蘇子叛王即狄,又不能於狄,狄人伐之,王不救,故滅。蘇子奔衛。
夏四月,周公忌父、王子黨會齊隰朋立晉侯。晉侯殺里克以說。將殺里克,公使謂之曰:「微子則不及此。雖然,子弒二君與一大夫,為子君者不亦難乎?」對曰:「不有廢也,君何以興?欲加之罪,其無辭乎?臣聞命矣。」伏劍而死。
十年春季,狄人滅亡溫國,這是由於蘇子不講信義。蘇子背叛周襄王而投奔狄人,又和狄人處不來,狄人進攻他,周襄王不去救援,因此滅亡。蘇子逃亡到衛國。夏季,四月,周公忌父、王子黨會合齊國的隰朋立了晉惠公。
晉惠公殺死里克表示討好。將要殺掉里克以前,晉惠公派人對他說:「如果沒有您,我就做不了晉君。盡管如此,您殺了兩個國君一個大夫,做您國君的人,不也太難了嗎?」里克回答說:「沒有奚齊、卓子的被廢,君王怎麼能興起?要給人加上罪名,還怕沒有話說嗎?下臣知道國君的意思了。」說完,用劍自殺而死。
(6)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成語擴展閱讀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例句:
1、有心打狗好找棍;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2、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如果見義勇為也算是阻礙徵兵律令的話,慷慨赴義也算是聚眾鬧事的話,在下便無話可說。
3、哼,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只是牝雞司晨、天下必亂的道理古今相同,難道諸公不怕下一個便是自己嗎?
4、苛責簡直無孔不入,沒孔也能挖個洞;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⑺ 中華成語故事: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個成語,出自《左傳.僖公十年》。
患:就是擔心;辭:言詞,指借口。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要把罪名加在人身上,還怕找不到借口嗎?比喻隨心所欲地誣陷他人。
春秋時期,晉獻公的愛妃驪姬,一心想立自己的親生兒子奚齊做太子,但是晉獻公已有申生、重耳、夷吾等八個兒子,其中申生,早就被立為太子。於是,驪姬便設計害死了申生,又逼夷吾、重耳逃往國外。
晉獻公死後,晉國為爭奪帝位發生內亂。大夫里克和丕鄭,殺死先後繼位的奚齊和卓子,派人迎接重耳回國即位,但重耳謝絕了。他們只得讓貪婪、兇殘的夷吾回國。
夷吾即位後,就食言了要賜給里克封地的承諾。里克一看夷吾過河拆橋,且行事心狠手辣,心中悔恨不已。
但夷吾並不就此罷休,他怕里克日後串通重耳謀反,決定先殺了他以除免後患。他派谷芮,去里克家傳話說:「如果沒有你,我當不了國君。但你一連殺了兩位國君和一位大夫,那麼做你的國君,不是太困難了嗎?」
里克一聽就明白了,那是要他自殺。他氣憤地說:「不廢掉前面的皇帝,你怎麼能當皇上?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說完,便拔劍自殺了。
夷吾最終也眾叛親離,失了國君的位子,由仁德的重耳回國即位,就是後來成為霸主的晉文公。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是說有意加害別人,即使對方沒有過錯,也可以製造罪名作為理由。
例如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就連岳飛這樣抗金救國的人,都可以被十二道金牌逼死了,忠良被誣陷又有什麼好奇怪的?
只要掌控了媒體喉舌,一個獨裁政府想打壓污衊誰都很容易,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呀。
打人不愁找不到棍子;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這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個成語的典故及用法
⑻ 諺語「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講的是哪個古
成語「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由「欲加之罪,其無辭乎」演變而來,是說想要給人強加上個罪名,何愁找不到借口。欲,想要,希望;患,害怕;辭,理由,借口。
出處:《左傳.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無辭乎?
春秋時期,晉獻公在位時,最寵信一個叫驪姬的妃子。當時,晉獻公已經立了申生為太子,准備讓他繼位。可驪姬想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當國君,於是她千方百計地陷害申生,最終申生自殺身亡,他的兩個哥哥重耳和夷吾逃亡國外。
後來,晉獻公病重,他把最信任的大夫荀息叫到床前,囑咐他好好輔佐奚齊當國君。荀息答應了。可是他的使命太艱難了。晉獻公一死,晉國陷入一片混亂之中。有一個名叫里克的大夫,他原來是太子申生的副將,他覺得申生死得太冤枉,一心想為申生報仇。奚齊登上君位不久,他就找到機會把奚齊給殺了。荀息只好又立了奚齊的弟弟卓子當國君,可是很快,里克又把卓子殺了。這時候,流亡秦國的夷吾回國當上了國君,這就是晉惠公。晉惠公剛當上國君,就想殺掉里克。他對里克說:「你殺掉了兩個國君和一個大夫,我如果不殺你,別人就不會服我。你受死吧。」沒想到里克不但不害怕,還冷笑著說:「如果我不殺他們,能輪到你來當這個國君嗎?你既然已經打定主意把罪名加到我頭上,還怕找不到理由嗎?」(原文是:「欲加之罪,其無辭乎?」)於是他自己撲到劍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⑼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是什麼意思
春秋戰國時期,晉惠公夷吾是晉獻公的兒子。受晉獻公寵愛的驪姬為了給她兒子奚齊爭奪君位,屢次對夷吾、重耳以及太子申生加以陷害,使其先被疏遠,後遭迫害。後來申生受驪姬誣陷自殺,夷吾逃亡到梁(今陝西韓城南)。
晉獻公在位26年去世,命驪姬之子奚齊繼位。大夫里克殺死奚齊,先迎公子重耳回國,但是重耳沒有同意。之後又迎公子夷吾。夷吾當即就要啟程歸國,周襄王三年,秦穆公發兵送夷吾回國,立為國君,這就是晉惠公元年。惠公即位以後,想除掉里克等原來殺死奚齊另立國君的人。最先對付的是里克,不但不封給他原來許諾的汾陽之邑,而且把他手中的權也奪了。過後還不放心,恐怕里克故伎重演,迎立依然流亡在外的公子重耳,就下令讓里克自殺。惠公對里克說,如果沒有里克,他當不了國君;但是,里克殺過奚齊,有這樣的人為臣,國君就沒法當。里克絕望地說:「不有所廢,君何以興?欲誅之,其無辭乎?」也就是說「如果准備殺掉一個人,難道還害怕找不到理由嗎」。隨後里克拔劍自殺而死。
除掉里克以後,還害怕他的同黨興風作浪,又尋機將那些當初與里克同謀的人一齊殺死。做完這兩件事,惠公解除了他的內憂外患,可是國內人心已經離散,很快就被秦國打敗,秦穆公把他殺了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