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你的成語故事
有是成語 :
自以為是、
頭頭是道、
口是心非、
是非曲直、
共商國是、
渾身是專膽、
比比皆是、
各行屬其是、
實事求是、
是非分明、
物是人非、
一身都是膽、
似是而非、
誰是誰非、
馬首是瞻、
老而不死是為賊、
耳聞是虛,眼觀為實、
是是非非、
大是大非、
佛是金裝,人是衣裝、
明辨是非、
唯利是圖、
聽見風就是雨、
是非自有公論、
顛倒是非、
一無是處、
唯命是從
2. 有關成語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狐假虎威、亡羊補牢、掩耳盜鈴、守株待兔、揠苗助長、兔死狐悲、嫦娥奔月。
3. 有關感恩的成語故事
1.一飯千金
【成語故事】
漢高祖劉邦身邊有一員大將軍名叫韓信。他出身貧困,父母早逝,每天靠討飯過日子。
韓信沒有別人可以依靠,只好每天到河邊去釣魚,用魚來充飢。有一天,韓信碰到一個老婆婆。老婆婆見他餓得骨瘦如柴,面無血色,便把自己的飯分一些給他吃。一連幾天,這位老婆婆每天都給韓信飯吃,韓信十分感激,便對老婆婆說:「您這樣照顧我,將來我一定要好好報答您。」老婆婆說:「我不要你報答。只希望你要努力自立啊!」韓信滿臉羞愧。從此,他認真讀兵書,練習武藝,決心做個有用的人。
後來,韓信投奔到漢王劉邦門下,受到重用,拜為大將,並授以調兵遣將、行軍布陣的大權。韓信經過認真訓練兵馬,率領漢軍東征西討,終於打敗了最強大的對手項羽,協助劉邦建立了漢朝。
韓信被封為楚王,回到了故鄉,派人去找給他飯吃的老婆婆。韓信見了老婆婆,向她再三道謝,並送給她一千兩黃金。
2.退避三舍
晉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國,楚成王在接待他時問,你如果回到晉國的話,將怎樣報答我?重耳說,楚國遍地是人傑,到處物產豐饒,比晉國富多了,我拿什麼報答您呢?楚成王又說,那你還是報答一下我吧.重耳說,若以您的賢明,讓我回國,以後如果晉楚會師中原,交起戰來,我將率兵後退九十里地,如果您認為這樣還不足以報答,我將只好與您戰斗下去!
聽了重耳的話,楚成王認為重耳很了不起,老天一定會讓他復興晉國,違反天意是要闖大禍的.於是以禮相待,並把重耳送到了秦國.
後來重耳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在晉楚城濮之戰中他果然率兵退避了九十里
3.結草銜環
《左傳·宣公十五年》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大夫魏顆的父親魏武子有個非常寵愛的小妾。魏武子臨死前,要魏顆把那個小妾給他殉葬。魏武子死後,魏顆卻把父親寵愛的那個小妾嫁給了別人。
後來,秦將杜回領兵攻打晉國,晉王命魏顆率兵抵抗。兩軍正在激戰之時,戰場上突然出現了一位老人,他把地上的草打成了許多結把杜回絆倒,魏顆因此活捉了杜回,秦軍大敗。當天夜裡,魏顆做了一個夢,夢見白天的那個老人對他說:「我是你所嫁的那個婦人的父親,特來戰場上結草報恩。」
4. 有關的成語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三顧茅廬
懸梁刺股
初出茅廬
才華橫溢
料事如神
膽大心細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獨木難支
回天無力
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
出以公心
鑿壁偷光
程門立雪
紙上談兵
破釜沉舟
負荊請罪
完壁歸趙
鐵棒磨成針
不恥下問
5. 有關愛的成語故事
連枝共冢。
戰國時期宋康王搶奪家人韓憑的妻子何氏,韓憑憂怨而自殺,何氏也殉情而死,留下遺書要求與韓合葬。宋康王不同意,將韓何分開葬,兩墳可以相望。
後來兩墳之間長出一株大樹,枝葉相連,盤根錯節,宋人取名為相思樹。
(5)有關你的成語故事擴展閱讀
連枝共冢
1、釋義:比喻愛情堅貞不渝。
2、拼音:lián zhī gòng zhǒng。
3、出處:晉·干寶《搜神記》第11卷:「便有大梓生於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體相就,根交於下,枝錯於上。」意思是:於是有大樹生長在兩個墳冢之間,半個月的時間就長到一人合抱這么粗,樹干彎曲在一起,樹根盤根錯節,枝葉相連。
4、造句:但得個同心子,死共穴,生同舍,便做連枝共冢我也心歡悅。
6. 有關成語故事
千里送鵝毛
出處徐謂《路史》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釋義: 比喻禮物雖輕而情意深厚。
故事: 有一個地方官,偶然得到了一隻稀有的飛禽——天鵝,便派一位名叫緬伯高的心腹拿去向皇帝進貢。緬伯高抱著天鵝,走到潘陽湖邊時,忽然覺得應該停下來給天鵝洗個澡,就小心翼翼地將天鵝放入水中。不料,天鵝卻振翅飛走了,只掉下—根鵝毛。緬伯高沒有辦法去捉,只好拿著這根鵝毛面見皇帝。他害怕皇帝處罰自己,就編了一首順口溜,大意是這樣的:「我來向您朝貢,經過了萬水千山,可到了潘陽湖時天鵝飛走了;我悲痛欲絕,今天上復天子,請您饒了緬伯高。再說,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皇帝聽後,饒了緬伯高。
不可救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不可救葯」:病重到不能用葯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後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只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樂不思蜀
三國時期,劉備占據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後,兒子劉禪繼位,又稱劉阿斗。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後,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並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無實權,掌大權的是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樂不思蜀」這個成語,來形容有些人安於現狀,樂而忘返。還形容有些人樂而忘本。
回答者: zy198865 - 江湖新秀 四級 9-15 20:04
成語小故事----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回答者: 林大2 - 試用期 一級 9-15 20:07
按圖索驥
解釋:
按圖像尋求良馬,比喻做事拘泥教條,墨守成規。現在指順著線索去尋找。索是尋找、覓求,驥是好馬。
這個成語來源於《藝林伐山》,伯樂《相馬經》有「隆顙(sang)蚨日,蹄如累曲」之語,其子執《馬經》以求馬。出見大蟾蜍,謂其父:「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曲爾。」
孫陽,春秋時秦國人,相傳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相馬專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馬的好壞。因為傳說伯樂是負責管理天上馬匹的神,因此人們都把孫陽叫做伯樂。
孫陽,春秋時秦國人,相傳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相馬專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馬的好壞。因為傳說伯樂是負責管理天上馬匹的神,因此人們都把孫陽叫做伯樂。
伯樂有個兒子,智質很差,他看了父親的《相馬經》,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馬。他看到《相馬經》上說:「千里馬的主要特徵是,高腦門,大眼睛,蹄子像摞起來的酒麴塊」,便拿看書,往外走去,想試試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遠,他看到一隻大癩蛤蟆,忙捉回去告訴他父親說:「我找到了匹好馬,和你那本《相馬經》上說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來的酒麴塊!」
紀昌學射
成語故事 > 紀昌學射
甘蠅是石時一個著名的射箭高手。只要他一拉開弓,野獸就要伏在地上,飛鳥就要掉下來。甘蠅的弟子飛衛曾向甘蠅學射箭,學成之後,比師父的本領還高。後來紀昌要拜飛衛為師學射箭。 飛衛對紀昌說:「你先要練習不眨眼的本領,有了這個本領再跟我來學。」 紀昌回到家,仰面躺在正在織布的織機下,兩眼不眨地盯著踏板。一天、兩天……二年過後,紀昌終於練好了眼睛不眨的功夫。於是去拜見他師父飛衛。飛衛說:「這還不行,還要學看的本領,要能把小的東西看得很大、很清楚,然後再來找我」。紀昌回到家,在一根牛尾毛捆住一個虱子,掛在窗口,每天都盯著它看。又是一天、兩天、三天……三年過去了,他竟然能把一個虱子看得象車輪一樣大。再看其它物體,也都能把它們看大。紀昌拿來一張弓,搭上箭,向虱子射去,箭正好從虱子正中間穿過去,而掛虱子的牛毛沒有斷。紀昌連忙去找飛衛,飛衛高興地說「你真正學到了射箭的真本領。」
讀後:學習一定要下苦功夫,扎扎實實地打好基礎。在學習過程中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枯燥無味。
學習要把基礎打好,不要整天把時間用在學習的形式上,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部分難題上。真正的學問不是靠難題和形式主義能得到的。
內助之賢
成語故事 > 內助之賢
晏嬰是戰國時齊景公的宰相,軀體不甚高大,據雲長不滿六尺(相當現在四尺三寸)但他很有才幹,名聞諸侯,有一天晏嬰出門,坐看車子,由他的御者(馬車夫)駕車。那位御者的妻子很賢淑,當御者駕看車子,經過自己家的門口時,他的妻子在門縫里偷看,看見她丈夫揮看馬鞭,現出洋洋得意的樣子。當天晚上她丈夫回家時,她就責他道:「晏嬰身長不滿六尺,當了齊國的宰相,而且名聞天下,各國諸侯都知道他,敬仰他。我看他的態度,還是很謙虛,一點也沒有自滿的意思;你身長八尺,外表比他雄偉得多,只做了他的駕車人,還洋洋得意,顯得很睛傲的樣子,所以你不會發達,只能做些低賤的職務,我實在替你覺得難為情啊!」 御者自從聽了他妻子的話後,態度逐漸轉變了,處處顯得謙虛和藹,晏嬰看見御者突然謙和起來,覺得很奇怪,問他的原因;御者就把妻子所說的一番話老老實實地告訴晏嬰。晏嬰為他聽到諫勸,能夠馬上改過,是一個值得提拔的人,於是推薦他當了大夫的官。由這內助之賢的故事,後人把它引伸出來,恭維人家有賢淑的妻子。今日一般人對妻子能夠幫助丈夫,使丈夫的事業、學業、品格方面都有了進展,增加丈夫在社會上的地位,就稱他有內助之賢。
三折其肱
成語故事 > 三折其肱
晉國時,有范氏和中行氏兩個集團的人,准備起兵攻打晉定公;當時有人指出戰事成功和失敗的關鍵,要看民眾是否支持,假如不能取得民眾的信任和支持,便將失敗無疑。范氏和中行氏起兵攻打晉定公是一種反叛行為,民眾自將不會支持也們的。何況晉定公自己曾經伐君失敗,落得流居異國的田地,可以說是經歷過失敗的過來人。正如一個經過三次折傷手臂的人,雖經醫療後獲得痊癒,但他已嘗透了折臂的滋味;在幾次三番的折臂和治療的經歷中,他已了解到折臂的原因,和治療的經過與方法,換句話說,他已是個中的老手了。所以 「三折其肱」這句成語的含義,是頗為深刻的。不論何人,只要他是經過多次挫折,從艱苦中奮斗而得到成功的,我們都可以說地是與困境奮斗過的「三折其肱」的人。世界上的偉大人物,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他一定是經歷了不少挫折,卻仍不斷地奮斗,結果才得成功。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們正可以借用偉人們的 「三折其肱」來勉人自勉。
上下其手
成語故事 > 上下其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國出兵侵略鄭國。以當時楚國那麼強大,弱小的鄭國,實在沒有能力抵抗的,結果,鄭國遭遇到戰敗的厄運,連鄭王頡也被楚將穿封戌俘虜了。戰事結束後,楚軍中有楚王弟公子圍,想冒認俘獲鄭頡的功勞,說鄭王頡是由他俘獲的,於是穿封戌和公子圍二人便發生爭執,彼此都不肯讓步,一時沒有辦法解決得來。後來,他們便請伯犁作公正人,判定這是誰的功勞。
伯州犁的解紛辦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張要知道這是誰的功勞,最好是問問被俘的鄭王。於是命人帶了鄭王頡來,伯州犁便向他說明原委,接著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公子圍,用下手指代表楚將穿封戌,然後問他是被誰俘獲的。鄭王頡因被穿封戌俘虜,很是恨他,便指著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圍所俘虜。於是,伯州犁便判定這是公子圍的功勞。
「上下其手」這句成語便是出於這個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顛倒是非的意思。在現在的社會中,這種情形是常常會發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應得,難逃被懲處的厄運;於是暗地裡進行賄賂,或請托親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結果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仍得消遙法外。像這種參與其事的人,從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說是:「上下其手」了。
蔡順採桑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村子的村民經常受到強盜們的侵擾,日子過得很苦。蔡順從小跟母親相依為命,雖然很窮但蔡順很懂事,知道體貼母親,母子倆過得很快樂。一天,蔡順在山上看見桑樹上長滿了桑葚,於是他采了很多准備帶回去給母親吃。誰知在回家的途中,遇到了強盜,強盜讓他把身上的東西都交出來,但蔡順只有桑葚,他告訴強盜那是給母親的。強盜被蔡順的孝心感動,以後也不做強盜了,靠自己的雙手勞動謀生。
「蔡順採桑」這個成語後來用來指子女們對父母親的孝順行為。(來源:中國華文教育網)
7. 勵志有關的成語故事
勤能補拙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時候的天賦卻不高。有一天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重復不知道多少遍了,還在朗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後撈點好處。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見他睡覺,還是翻來復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麼書?」然後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賊人是很聰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聰明,但是他只能成為賊,而曾先生卻成為毛澤東主席都欽佩的人。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偉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造出來。
程門立雪
這個成語文講的是宋朝的楊時苦心求學的故事:楊時考中了進士,卻不去做官,而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程顥死後,楊時又在洛陽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那時,他已經四十歲了。有一天楊時去拜見程頤,程頤正在睡覺,楊時與他的朋友游酢為了不影響老師休息,恭恭敬敬地站在門口等候。外面大雪紛飛,寒風刺骨,等到程頤醒來時,門外的雪已積了一尺多厚了。同學們,這是一段古人認真求學的歷史,後來人們把這個故事凝聚成一個成語———「程門立雪」,用來比喻尊敬老師,誠心求學的態度或行為。
手不釋卷
三國時代,東吳有一員大將名叫呂蒙字。年青時,家境貧困,無法讀書。從軍後,雖作戰驍勇,常立戰功,卻苦於缺少文化,不能把戰例經驗總結寫下來。有一天,吳主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是一員大將,掌權管事,更應該好好地讀一些書,增加自己的才幹。」 呂蒙一聽主公要他學習,便為難地推託說:」軍隊里的事情又多又雜,都要我親自過問,恐怕擠不出時間來讀書啊!」 孫權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並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罷了。」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並堅持不懈。由於讀書很多,學習了很多知識,最後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聞雞起舞
祖逖和劉琨都是晉代著名的將領,兩人志同道合,氣意相投,都希望為國家出力,干出一番事業。他們白天一起在衙門里供職,晚上合蓋一床被子睡覺。當時,西晉皇族內部互相傾軋,爭權奪利,各少數民族首領乘機起兵作亂,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祖逖和劉琨對此都很為焦慮。一天半夜,祖逖被遠處傳來的雞叫聲驚醒,便把劉琨踢醒,說:「你聽到雞叫聲了嗎?」劉琨側耳細聽了一會,說:「是啊,是雞在啼叫。不過,半夜的雞叫聲是惡聲啊!」祖逖一邊起身,一面反對說:「這不是惡聲,而是催促我們快起床鍛煉的叫聲。」劉琨跟著穿衣起床。兩人來到院子里,拔出劍來對舞,直到曙光初露。後來,祖逖和劉琨都為收復北方竭盡全力,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8. 與你相關的成語故事
玄石戒酒
昔者玄石嗜酒,為酒困。五臟若熏灼,肌骨如蒸煮,百葯不得救。三日而後釋,謂其友曰:「吾今而後知酒可以喪人也,吾不敢復飲矣!」居不能竟月,同飲者攜酒至,曰:「試嘗之。」始而三爵止,明日而五之,又明日十之,又明日而大爵,忘其故,死矣。
翻譯
從前有一個叫做玄石的人喜愛喝酒。有一次喝醉了,五臟如同被燒灼火燙,肌膚骨頭如同被蒸煮得要斷裂,沒有什麼葯可以解救,三天後才得以脫離生命危險。他對別人說:「我這下才知道酒可以讓人喝死,我不敢再飲酒了!」過了不到一個月,他的酒友來到,勸他說:「試著少喝點酒。」於是,他喝了三杯。第二天他喝了五杯,再後一天喝了十杯,再後一天乾脆改用大杯了。因為忘記了之前差點醉死的教訓,最後還是因為酗酒而丟了性命。
我們一遍又一遍地看到這樣的現實:「一朝喝上癮,終生成酒徒。」如果清醒了一段時間以後又開始喝酒,過不多久就會一塌糊塗。如果計劃戒酒,就不能有任何保留。也不能藏有「總有一天能正常喝酒」的念頭。
今天,我是一名嗜酒者,明天也不會有所不同。我的嗜酒疾病將伴隨我一生,因此我永遠不能忘記自己是一名嗜酒者。如果我不能認識並承認自己疾病的性質,酒精肯定會使我走向死亡。我不能玩那種認為失敗只是暫時的挫折的游戲。我是在對付我的酒癮這種疾病。這種病不可能治癒,只能接受它並時刻對此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