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與過有關的成語故事

與過有關的成語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3-10 01:35:25

『壹』 關於名人的成語故事

鑿壁偷光、囊螢映雪、手不釋卷、懸梁刺股、韋編三絕。

1、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

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匡衡就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大學問家。

2、囊螢映雪

孫康家裡很貧窮,買不起燈油。一天半夜,孫康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光。他發現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

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當了一個御史大夫。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

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

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好問,後來終有成就,官至吏部尚書。

3、手不釋卷

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沒有文化知識,孫權鼓勵他學習史書與兵法。呂蒙總是推說軍隊事多沒有時間學習,孫權說:「時間嘛,要自己去擠出來。從前漢光武帝在 行軍作戰的緊張關頭,手裡還總是拿著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為什麼你就沒有時間呢?」

停了停, 孫權又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並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 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罷了。」呂蒙問:「可我不知道應該去讀哪些書?」

孫權聽了,微笑著說:「你可以先讀些《孫子》、《六韜》等兵法書, 再讀些《左傳》、《史記》等一些歷史書,這些書對於以後帶兵打仗很有好處。」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從此手不釋卷,並堅持不懈。最後做了吳國的主將,有勇有謀,屢建奇功。

4、懸梁刺股

東漢時,有一個叫孫敬的年輕人,孜孜不倦勤奮好學,閉門從早讀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時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時候很容易打盹(瞌睡),為了不因此而影響學習,孫敬想出一個辦法,

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自己的頭發上,另一頭綁在房子的房樑上,這樣讀書疲勞打瞌睡的時候只要頭一低,繩子牽住頭發扯痛頭皮,他就會因疼痛而清醒起來再繼續讀書,後來他終於成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戰國時期的蘇秦是一個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輕的時候學問並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沒有人關注,即使有雄心壯志也得不到重用,於是他下定決心發奮圖強努力讀書。

由於他經常讀書讀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時候就用事先准備好的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來,振作精神繼續讀書。

5、韋編三絕

春秋時期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一根竹簡上寫字,多則幾十個字,少則八九個字。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通過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按次序編連起來才最後成書,便於閱讀。

通常,用絲線編連的叫「絲編」,用麻繩編連的叫「繩編」,用熟牛皮繩編連的叫「韋編」,其中為熟牛皮繩最為結實。像《周易》這樣厚重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通過熟牛皮繩編連起來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復復把《周易》全部讀了許多遍,又附註了許多內容,不知翻開來又卷回去地閱讀了多少遍。通常認為,孔子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

『貳』 有關歷史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1、一葉障目

楚地有一個人,家境貧寒,窮困潦倒。他讀了《淮南子》,看到書上有這樣的記載:螳螂在捕蟬時用樹葉遮住自己的身體,其它小昆蟲就看不見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樹葉)就能用它隱藏自己的身體。

他十分高興,於是跑到一棵樹下抬頭仰望,希望找到那片螳螂在捕蟬時用來遮蔽自己的樹葉。偶然發現了,就伸手摘下來。不料失手,那片樹葉竟飄落地下。樹下原本就有落葉,(混在一起)再也無法辨認。

於是,他索性將落葉全部掃起,收了足足有幾斗回家。 抱回家後,他一片一片地輪番拿樹葉來遮住自己的眼睛,問他妻子:「你還能看見我嗎?」開始,妻子一直說:「能看見。」後來,折騰了一整天,妻子於是疲倦不堪,很不耐煩,便騙他說:「看不見了!」

這人一聽心裡暗暗大喜,急忙將選出的樹葉揣在懷里,跑到街上去。到了鬧市,他舉著樹葉,旁若無人,當面拿別人的東西。

結果被官府差吏當場抓住,押送縣衙。縣官審問他的時候,他老老實實地敘述了事情的始末。 縣官聽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知道他是個書獃子,訓斥了一頓就把他釋放了,並沒有懲治他。

2、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

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

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

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3、亡羊補牢

這故事出自「戰國策」。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 「你在宮裡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興,生氣罵道:「你老糊塗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麼不幸。

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庄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 北)。這才覺得庄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庄辛找回來,問他有什麼辦法;庄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4、盲人摸象

據古代印度佛經中講,古時印度有一個小國,國王名叫鏡面王。他信奉釋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誦經,十分虔誠。可是,國內當時流行著很多神教巫道,多數臣民被它們的說教所迷惑,人心混亂,是非不明,很不利於國家的治理。

鏡面王很想讓其臣民們都歸依佛教,於是就想出了一個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現身說法教育誘導他們。鏡面王吩咐侍臣說:「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來。」使者很快就湊集了一群盲人,帶領他們來到王宮。

使者走進宮殿向鏡面王稟報說:「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現已帶到殿前。」鏡面王說:「你明天一早帶領盲人們到象苑去,讓他們每人只能觸摸大象身體的一個部位,然後馬上帶他們來王宮前廣場。」

第二天上午,鏡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數萬平民聚集在王宮前的廣場上,沸沸揚揚的人們交頭接耳 ,誰也不知道國王將要宣布希么重大的事情 。不一會 ,使者領著盲人們來到了鏡面王的高座前,廣場上的人們頓時安靜了下來。

鏡面王向盲人們問道:「你們都摸到大象了嗎?」盲人們齊聲回答說:「我摸到大象了!」鏡面王又說:「你們每個人都講述一下大象是什麼模樣的!」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來說:「稟告聖明的國君,大象就像一隻盛漆的大圓桶。」

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說:「大王,大象應該像一把掃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說:「大王,大象確實像大鼓。」隨後,摸到大象頭部的說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說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後部的說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則說大象猶如簸箕。

最後,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說:「聖明的大王,大象實在像一根粗繩索。」

一群盲人分成了幾伙,吵吵嚷嚷,爭論不休,都說自己正確而別人說的不對。他們又紛紛到鏡面王前爭辯說:「大王!大象的模樣確實像我說的那樣!」這時,在場的臣民見此都大笑不止,鏡面王也意味深長地看著眾人笑了起來。

5、掩耳盜鈴

春秋時候,晉國世家趙氏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鍾。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鍾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

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鍾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錘子,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鍾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鍾嗎?

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

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叄』 與音樂有關的十個成語故事

高山流水
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 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道∶「善哉,子 之心而與吾心同。」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湯問》,傳說俞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音。俞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俞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魏魏乎泰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流水」 鍾子期死,俞伯牙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後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餘音繞梁
傳說春秋戰國時代,韓國有個名叫韓娥的歌唱能手,聞名全國。有一年,韓國突然發起狂風暴雨,洪水決堤,巨浪沖天,把田園、房屋都沖毀了,百姓紛紛跑命。韓娥在鄉親幫助下倖免於難,投奔齊國。途中盤纏用盡,唯有賣唱為生。她一路走一路唱,歌聲的美妙動人,可謂登峰造極。她人走了,大家還是覺得她仍在自己身旁,歌聲仍舊迴旋在屋樑之間,久久不散。「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成語,就原於此。

韓娥來到齊國雍門的地方,天已黑了,飢餓和疲勞折磨著她,遂向客店走去,准備投宿。誰知一踏進店門就被掌櫃連罵帶推趕出門外。這時候,韓娥深切地感受到父老鄉親的苦難和眼前所受的屈辱,把心中的激情化作了一曲人間最哀怨凄楚的歌聲。歌聲向雍門四面八方飄去,一時間山風停嘯,河水停流,行者止步,泣天動地。以致韓娥走後,雍門男女老少仍然沉入愁海之中,晝不能吃,夜不能眠,天天如此。於是百姓選派一青年作代表,催馬揚鞭追上韓娥,懇請她返回雍門。途中,百姓夾道相迎,盛情款待。韓娥感受到百姓親如家人的深情,化悲為喜,唱起了歡樂的歌,歌聲又立即傳遍千家萬戶。於是大家愁雲消散,高歌歡舞,把雍門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陽關三疊
《陽關三疊》是唐代蓍名琴歌,以王維詩《送元二使安西》為詞:「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輕輕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因詩中有「陽關」、「謂城」兩地名,故又稱為《陽關曲》、《渭城曲》,「陽關」也成為送友酬唱的代名詞。三疊指的是全曲三段基本上是一個曲調變化反復三次。
《陽關三疊》傳至後代,有多種曲譜和唱法,僅宋時就有三種,蘇軾曾說他本人就聽過兩種。現存《陽關三疊》琴歌譜共30多種,它們在曲式結構上有些差別,曲調則大同小異。全曲曲調純朴而富有激情,略帶淡淡的愁緒,以同音反復作為結束音,強化了離情別意及對遠行友人的關懷,與詩的主題十分吻合。

濫竽充數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於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南郭先生聽說了齊宣王的這個癖好,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裡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拍顫動,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後,南郭先生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享受著優厚的待遇,心裡得意極了。

其實南郭先生撒了個彌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一樣吹奏得挺投入,還真瞧不出什麼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靠著蒙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閔(min)王繼承了王位。齊閔王也愛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一樣,認為300人一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逍遙。於是齊閔王發布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作好准備,他將讓它300人輪流來一個個地吹竽給他欣賞。樂師們知道命令後都積極練習,想一展身手,只有那個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這樣不學無術靠蒙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終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我們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學習,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真本領,才能經受得住一切考驗。

陽春白雪
陽春白雪的典故來自《楚辭》中的《宋玉答楚王問》一文。楚襄王問宋玉,先生有什麼隱藏的德行么?為何士民眾庶不怎麼稱譽你啊?宋玉說,有歌者客於楚國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國中和者有數千人。當歌者唱"陽阿薤露"時,國中和者只有數百人。當歌者唱" 陽春白雪"時,國中和者不過數十人。當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難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雜以流徵"的時候,國中和者不過三數人而已。宋玉的結論是,"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陽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復雜,能唱和的人自然越來越少,即曲高和寡。

下里巴人
戰國時代流傳於巴、楚交匯之地的《下里巴人》,應該是周武王伐紂時巴人樂歌的歷史延續與自然演進。關於《下里巴人》的記載始見於宋玉的《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

中國流傳的「下里巴人」的成語故事,講的就是2000多年前戰國時,有客人在楚國郢都唱巴人歌曲,一曲「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之者數千人」。這可以說是有史記載的世界上最早最有名的「流行歌曲」了。巴部族以白虎為圖騰,以部落首領廩君(傳說是白虎的化身)為祖,勇猛且善歌舞。公元前1000多年前,武王伐紂,聯合八百諸侯,其中「巴師勇銳,歌舞以凌殷人」。

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一部分保留在古籍中,一部分埋藏在地下,一部分流傳在民間。民間文藝之所以千古流傳而不絕於世,在於它通過人民大眾世代口頭傳承的形式,既可以免遭「焚書」之劫,又可避「文字獄」之難。戰國時期流傳於巴、楚民間的《下里巴人》,便是由古代人傳承下來的原始樂歌,巴人是一個歷史十分悠久的民族,其歷史可上溯至夏禹時代。

宋玉將當時(楚王即楚襄王,其年代在公元前3世紀)楚地傳唱的歌曲分作三類:一類之《下里巴人》相當於現代的通俗歌曲;二類之《陽阿》、《薤露》比較通俗;三類之《陽春》、《白雪》為高雅歌曲。

後來泛指通俗文藝,如:
譚、婁純正儒者,那得動意於下里巴人。——清·李綠園《歧路燈》

對牛彈琴
戰國時代,有一個叫公明儀的音樂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彈得非常好,彈的曲子優美動聽,很多人都喜歡聽他彈琴,人們很敬重他。
公明儀不但在室內彈琴,遇上好天氣,還喜歡帶琴到郊外彈奏。有一天,他來到郊外,春風徐徐地吹著,垂柳輕輕地動著,一頭黃牛正在草地上低頭吃草。公明儀一時興致來了,擺上琴,撥動琴弦,就給這頭牛彈起了最高雅樂曲--"清角之操"來。老黃牛在那裡卻無動於衷,仍然低頭一個勁地吃草。
公明儀想,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該換個曲調,彈彈小曲。老黃牛仍然毫無反應,繼續悠閑地吃草。
公明儀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領,彈奏最拿手的曲子。這回呢,老黃牛偶爾甩甩尾巴,趕著牛虻,仍然低頭悶不吱聲地吃草。
最後,老黃牛慢悠悠地走了。換個地方去吃草了。
公明儀見老黃牛始終無動於衷,很是失望。人們對他說:"你不要生氣了!不是你彈的曲子不好聽,是你彈的曲子不對牛的耳朵啊!"最後,公明儀也只好嘆口氣,抱琴回去了。真是自找沒趣。

鍾鳴鼎食
司馬遷論人能出類拔萃,富甲一方,實有非凡之毅力。蓋人精打細算,勤奮節儉,乃生財致富之正途,故致富者必出奇制勝也。耕田務農乃繁重之業,而秦楊以之為一州首富。掘墳盜墓本為作姦犯科,而田叔以之起家興旺。賭技博戲本為不良之行,而桓發以之而富甲一方。沿街叫賣為男人賤業,而雍樂成以之殷實富饒。販脂賣膏為恥辱之業,而雍伯以之獲利千金。賣水鬻漿本為小本經營,而張氏以之賺錢千萬。磨刀礪劍本為雕蟲小技,而郅氏以之列鼎而食。售羊胃肉脯乃微不足道之事,而濁氏以之車馬成行。為馬治病乃低淺醫術,而張里以之擊鍾佐食。彼等皆由於專心篤志而致富也。「鍾鳴鼎食」之成語,即由此典故演變而來。
古代豪門貴族吃飯時要奏樂擊鍾,用鼎盛著各種珍貴食品(敲著鍾,列鼎而食)。故用「鍾鳴鼎食」形容權貴的豪奢排場,舊時還形容富貴人家生活奢侈豪華。漢張衡《西京賦》:「擊鍾鼎食,連騎相過。」唐王勃《滕王閣序》:「閭閻撲地,鍾鳴鼎食之家。」

焚琴煮鶴
釋義把琴當柴燒,把鶴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來源宋·胡仔《苕溪漁隱叢篆集》引《西清詩話》:「義山《雜纂》,品目數十,蓋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殺風景,謂清泉濯足,花下曬暉,背山起樓,燒琴煮鶴。」

這個成語是說是說古代某大人物,以
風雅人士自居,又是吟詩又是自費出書,據說曾留學車遲之國鍍
過金。 見了當老師或寫文章的傢伙, 都親切握手,熱烈交談 。
很是一番高級境界。一位朋友送他古琴一張,白鶴一對。 過
了兩天去拜訪,那大號之官早當成爛木頭和鷺鷥燉靚湯喝啦。

四面楚歌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 的項羽部隊。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裡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 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么多呢?」說著,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虞姬自刎於項羽的馬前,項羽英雄末路,帶了僅剩兵卒至烏江,最終自刎於江邊。

因為這個故事裡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看又失敗自殺的情節,所以以後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

鄭衛之音:鄭衛,指春秋時的鄭國和衛國。音:指春秋戰國時鄭、衛等國的民間音樂。

鄭衛之音
典出於《禮記·樂記》:「魏文侯問於子夏曰:『吾端冕而聽古樂,則惟恐卧;聽鄭衛之音,則不知倦。敢問古樂之如彼,何也?新樂之如此,何也?』」

魏文侯問子夏說:「我聽古代音樂,既高雅又正統,往往擔心自己會睡著,因為聽起來很疲倦;而聽鄭國(國都在今新鄭)和衛國的音樂時則不知疲倦,雖然鄭、衛之音樂被認為是淫糜之音。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難道古代音樂和現代音樂、傳統音樂和通俗音樂的差別就是如此嗎?」

後來在對禮樂的觀點上就形成了兩種不同的觀點,孔子提倡雅樂,故而鄭衛之音便一直受到排斥,但生命力極強地受到大部分人的喜愛,被稱為俗樂。糜麗的文風也稱為「鄭衛之音」。

『肆』 與目有關的成語故事

與目有關的成語舉例如下: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故事:有個過著貧窮生活的楚國人,讀《淮南子》,看到書中寫有「螳螂窺探蟬時用樹葉遮蔽自己的身體,可以用這種方法隱蔽自己的形體」,於是就在樹下仰起身子摘取樹葉──螳螂窺伺蟬時使自己隱身的那枚樹葉,來摘取它。這枚樹葉落到樹底下,樹下原先已經有許多落葉,不能再分辨哪種是螳螂隱身的那枚樹葉。楚人便掃集收取樹下的好幾筐樹葉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樹葉遮蔽自己,問自己的妻子說:「你看不看得見我?」妻子開始總是回答說:「看得見」,整整過了一天,(妻子)就厭煩疲倦得無法忍受,只得哄騙他說:「看不見。」楚人內心暗自高興,(他)攜帶著樹葉進入集市,當著別人的面拿取人家的物品。於是差役把他捆綁起來,送到了縣衙門里。縣官當堂審問,楚人自己訴說事件從頭到尾的經過,縣官大笑起來,釋放了他,沒有治罪。

『伍』 有關人物成語故事

完璧歸趙、毛遂自薦、高山流水、三顧茅廬、望梅止渴

一、成語完璧歸趙的故事:

楚國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為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表示願帶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

藺相如到秦國後,將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要指給秦昭王看,拿回了寶玉。

說:趙王擔心秦國自恃強大,得和氏璧而不給城邑,經過我勸說方才答應。不料大王禮儀簡慢,毫無交割城邑的誠意,現在若大王一定要搶走寶玉,我寧可將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

藺相如估計秦昭王不過是假意應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應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只好應允。藺相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

二、成語毛遂自薦的故事

春秋時,秦軍在長平一線,大勝趙軍。秦軍主將白起,領兵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

大敵當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想挑選20個文武全才的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選了又選,最後還缺一個人。這時,門客毛遂自我推薦,說:「我算一個吧!」平原君見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強同意了。

到了楚國,楚王只接見平原君一個人。兩人坐在殿上,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階,遠遠地大聲叫起來:「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簡單而又明白,為何議而不決?」楚王非常惱火,問平原君:「此人是誰?」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門客!」楚王喝道:「趕快下去!我和你主人說話,你來干嗎?」毛遂見楚王發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幾個台階。

他手按寶劍,說:「如今十步之內,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見毛遂那麼勇敢,沒有再呵斥他,就聽毛遂講話。毛遂就把出兵援趙有利楚國的道理,作了非常精闢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話,說得楚王心悅誠服,答應馬上出兵。不幾天,楚、魏等國聯合出兵援趙。秦軍撤退了。平原君回趙後,待毛遂為上賓。他很感嘆地說:「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趙國。」

成語「毛遂自薦」由此而來,比喻不經別人介紹,自我推薦擔任某一項工作。

五、成語望梅止渴的故事

東漢末年,曹操帶兵打仗,在行軍的路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難,那就是,荒原百里,沒有水源,將士們都乾渴難忍,有的體弱的士兵,都被乾渴的暈倒了,曹操看到這樣的情形覺得非常難辦。

於是,曹操就急步登上前面的山頭,查看前方的狀況,當登上山頭的時候,曹操失望了,放眼望去,依然是沒有人煙,哪來的水源,不過,一個靈機一動,曹操想到了辦法。

他回過頭,對正處於乾渴中的士兵說:「將士們,翻過前面的那座山,就有吃不完的梅子」士兵們一聽到梅子,想起梅子那酸甜的味道,口中都不由得流出了口水,於是,士兵們突然都有了力氣,奮力向前前進。後來,他們終於到達了有水的地方,但是發現根本就沒有梅子林。

故事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 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陸』 過和是什麼成語故事

沒有與「過 和」相關的成語!

『包含有「過」字的成語』
「過」字開頭的成語:(共29則) [g] 過從甚密過都歷塊過而能改過府沖州過河拆橋過化存神過河卒子過街老鼠過江之鯽過路財神過門不入過目不忘過目成誦過橋抽板過橋拆橋過時黃花過甚其詞過甚其辭過市招搖過屠大嚼過屠門而大嚼過庭之訓過五關,斬六將過五關斬六將過為已甚過隙白駒過猶不及過眼煙雲過眼雲煙

第二個字是「過」的成語:(共56則) [b] 不過爾爾補過飾非補過拾遺[c] 齒過肩隨才過屈宋[d] 得過且過刀過竹解[f] 福過災生[g] 改過不吝改過從善改過遷善供過於求攻過箴闕觀過知仁改過自新改過作新[h] 怙過不悛護過飾非悔過自新悔過自責[j] 救過不給救過補闕救過不贍救過不暇計過自訟[m] 名過其實[q] 棄過圖新求過於供青過於藍[s] 時過境遷事過景遷事過境遷三過其門而不入事過情遷順過飾非水過鴨背赦過宥罪[t] 談過其實[w] 文過其實文過飾非文過遂非微過細故委過於人聞過則喜[y] 雁過拔毛雁過撥毛雁過留聲言過其實掩過飾非雲過天空掩過揚善引過自責[z] 知過必改走過場知過能改朝過夕改

『柒』 和關羽有關的成語故事

隆中對, 出師表 三顧茅廬 初出茅廬 白帝託孤 七擒孟獲 草船借箭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赤壁之戰 三足鼎立 作姦犯科 欲擒故縱 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 諸葛亮皺眉頭——計上心來 魯肅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塗 諸葛亮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 諸葛亮三氣周瑜--略使小技 諸葛亮弔孝--裝模作樣 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號卧龍,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赤壁之戰三足鼎立作姦犯科欲擒故縱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一個諸葛亮,穩做中心帳,排起八卦陣,專捉飛來將鞠躬盡瘁諸葛亮皺眉頭——計上心來魯肅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塗諸葛亮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一詩絕千古,兩表撼後世. 隆中三分策,四火天下驚. 征戰耐五將,六齣祁山忙. 七擒孟獲功,名成八陣圖.蓋世無雙如魚得水思賢如渴七擒七縱龍盤虎踞空城計既生瑜,何生亮集思廣益淡泊明志苟全性命伏龍鳳雛漢賊不兩立儉以養德妄自菲薄任重才輕三顧茅廬初出茅廬草船借箭三顧茅廬劉備屯住新野時,自知蹉跎半生之緣由是身邊雖有關羽,張飛等猛將,而無出謀劃策運籌帷幄之謀士,便禮儀賢下士,尋求良輔.在司馬徽和徐庶的薦舉下,劉備與關羽,張飛便來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 第一次來到茅廬時,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見亮好友崔州平;數日後,劉、關、張頂風冒雪,二顧茅廬.途中,遇亮好友石廣元,孟公威.到達茅廬,只見亮弟諸葛均,方知亮已出遊,備留下一箋,表達傾慕之意.返回時,在隆中山下小橋邊遇見亮岳父黃承彥;過了一段時間,劉備與關羽、張飛三顧茅廬,適逢亮在家,但晝寢未醒.劉備吩咐關、張在門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於階下,直到亮醒後,方才相見.[ 三顧堂:建於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作《隆中對》的紀念堂.] 隆中對官渡大戰以後,劉備逃到荊州,投奔劉表.劉表撥給他一些人馬,讓他駐在新野(今河南新野縣). 劉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因為自己的抱負沒有能夠實現,心裡總是悶悶不樂.他想尋找個好助手.他打聽到襄陽地方有個名士叫司馬徽,就特地去拜訪. 司馬徽說:「這一帶有卧龍,還有鳳雛(音chú),您能請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馬徽告訴劉備:卧龍名叫諸葛亮,字孔明;鳳雛名叫龐統,字士元. 徐庶也是當地一位名士,因為聽到劉備正在招請人才,特地來投奔他.劉備很高興,就把徐庶留在部下當謀士. 徐庶說:「我有個老朋友諸葛孔明,人們稱他卧龍,將軍是不是願意見見他呢?」 劉備聽了徐庶的介紹,說:「既然您跟他這樣熟悉,就請您辛苦一趟,把他請來吧!」 徐庶搖搖頭說:「這可不行.像這樣的人,一定得將軍親自去請他,才能表示您的誠意.」 劉備先後聽到司馬徽、徐庶這樣推重諸葛亮,知道諸葛亮一定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就帶著關羽、張飛,一起到隆中去找諸葛亮.三顧茅廬後,諸葛亮終於被劉備的誠意感動了,就在自己的草屋裡接待劉備. 諸葛亮看到劉備這樣虛心請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劉備談了自己的主張.他說:「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一百萬兵力,而且他又挾持天子發號施令.這就不能光憑武力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一帶,已經三代.江東地勢險要,現在百姓歸附他,還有一批有才能的人為他效力.看來,也只能和他聯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著,諸葛亮分析了荊州和益州(今四川、雲南和陝西、甘肅、湖北、貴州的一部)的形勢,認為荊州是一個軍事要地,可是劉表是守不住這塊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廣闊,向來稱為「天府之國」,可是那裡的主人劉璋也是個懦弱無能的人,大家都對他不滿意. 最後,他說:「將軍是皇室的後代,天下聞名,如果您能佔領荊、益兩州的地方,對外聯合孫權,對內整頓內政,一旦有機會,就可以從荊州、益州兩路進軍,攻擊曹操.到那時,有誰不歡迎將軍呢.能夠這樣,功業就可以成就,漢室也可以恢復了.」 劉備聽了諸葛亮這一番精闢透徹的分析,思想豁然開朗.他覺得諸葛亮人才難得,於是懇切地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 後來,人們把這件事稱作「三顧茅廬」,把諸葛亮這番談話稱作「隆中對」.(一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五丈原五丈原位於寶雞市岐山縣境內,東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寶雞56公里,北距岐山縣城25公里.高20餘米,面積約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盤山,北臨渭河,東西兩面為河流沖的深溝,形勢險要.三國時期,諸葛亮屯兵五丈原與司馬懿對陣,後因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聞名於世.是三國時諸葛亮最後一個戰場.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兵由漢中出發,穿過秦嶺,進駐五丈原.初來乍到,糧草不濟,先屯田練兵,待機伐魏.魏將司馬懿深知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貿然出兵.雙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戰,諸葛亮不得不引誘魏兵入葫蘆溝作戰,並放火燒斷谷口,欲大敗魏將司馬懿未料一場大雨,魏軍死裡逃生.同年秋天,諸葛亮病死軍中,蜀軍敗退.當司馬懿進兵諸葛亮指揮作戰的地方時,看到蜀軍陣地之險要,驚嘆道:「天下奇才也.」後人為了紀念諸葛亮,在這里修建了寺廟. 據當地民間傳說,諸葛亮去世時,一顆明星從天而降,所以才起這個名字.當年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稱「諸葛田」.當年諸葛亮設軍帳指揮作戰的地方還留有半米高的城牆殘跡,南北長約250米、東西寬近100米.當地群眾給這個小城堡起名「豁落城」.在豁落城南邊的秦嶺山坡,有一塊平展的石頭,上面似有棋盤線條.據說當年諸葛亮在這里下過棋,所以這座山得名「棋盤山」.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諸葛鍋」,鐵鍋上鑄有漢代隸書文字.五大原如今是一片農田,遊客來這里總想找一找古戰場的遺跡和傳聞.在農田的中間有一道河灣,當地叫落星灣,灣中的村子叫落星堡. 五丈原北端有諸葛亮祠,創建於元初年,明清曾重修.祠內獻殿內兩側牆壁上有一幅幅三國故事畫,如古城會、空城計、三戰呂布等.壁畫下鑲嵌著40塊青石,石刻岳飛手書《出師表》,字跡蒼勁有力.石前有明太祖朱元璋贊頌岳飛的石刻:「純正不曲,文如其人」.(一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欲擒故縱出處 : 《三國志蜀書 ?諸葛亮傳》裘松之注引《漢晉春秋》縱使更戰,七縱七禽(即擒),而亮猶遺獲,獲止不去. 釋義 :人們用「七縱七縱」這個成語,來表示正確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悅誠服. 故事 : 公元 225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鞏固後方,率領軍隊南征.正當大功告成准備撤兵的時候,南方彝 (yi)族的首領孟獲,糾集了被打敗的散兵來襲擊蜀軍. 諸葛亮得知,孟獲不但作戰勇敢,意志堅強,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極得人心,就是漢族中也有不少人欽佩他,因此決定把他爭取過來.孟獲雖然勇敢,但不善於用兵.第一次上陣,見蜀兵敗退下去, 就以為蜀兵不敵自己,不顧一切地追上去,結果闖進埋伏圈被擒.孟獲認定自己要被諸葛亮處死,因此對自己說,死也要死得像個好漢,不能丟人.不料諸葛亮親自給他松綁,好言勸他歸順. 孟獲不服這次失敗,傲慢地加以拒絕.諳葛亮也不勉強他,而是陪他觀看已經布置過的軍營,之後特意問他:「你看這軍營布置得怎麼樣?」 孟獲觀看得很仔細,他發現軍營里都是些老弱殘兵,便直率他說:「以前我不知道你們虛實,給你贏了一次,現在看了你們的軍營,如果就是這樣子,要贏你並不難!」 諸葛亮也不作解釋,笑了笑就放孟獲回去.他料定盂獲今晚准來偷營,當即布置好埋伏.孟獲回去後,得意洋洋地對手下人說,蜀軍都是些老弱殘兵,軍營的布置情況也已經看清楚,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營, 定能逮住諸葛亮. 當天夜裡,孟獲挑選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進蜀軍大營,什麼阻擋也沒有.孟獲暗暗高興,以為成功在即,不料蜀軍伏兵四起,孟獲又被擒住. 孟獲接連被擒,再也不敢魯莽行事了.他帶領所有人馬退到滬水南岸,只守不攻.蜀兵到了滬水,沒有船不能過去,天氣又熱,困難重重.」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裝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對岸射來的箭立即退回來,隨後再去渡河;一面將大軍分成兩路,繞到上游和下游的狹窄處,渡過河去包圍孟獲據守的上城.後來,孟獲又被擒住.孟獲雖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氣.諸葛亮還是不殺他;款待他後又放他回去.將士中有人對諸葛亮的這種做法不理解,認為他對孟獲大仁慈寬大了,諸葛亮向大家解釋說:「我軍要徹底平定南方,必須重用孟獲這樣的人.要是他能心悅誠服地聯絡南人報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萬大軍.你們現在辛苦些,以後就不必再到這里來打仗了.」 孟獲這次被擒又釋放後,下決心不再跟蜀兵作戰.但時間一長.營里快斷糧了,他派人向諸葛亮借糧,諸葛亮同意了,但要孟獲親自出來,與蜀軍大將一對一比武.孟獲接連打敗了幾名蜀將,但剛到大堆糧食旁,被絆馬索絆倒被擒.蜀將當即傳達請葛亮的命令,讓盂獲回去,並把糧食搬走. 在這種情況下,孟獲終於從心裡佩服諸葛亮.為了讓各部族都歸順蜀國,他把各部族首領請來,帶著他們一起上陣.結果又被蜀兵引進埋伏圈,一網打盡.蜀營里傳出話來,讓孟獲等回去,不少部首領請孟獲作主,究竟怎麼辦.孟獲流著眼淚說:「作戰中七縱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來沒有聽說過.丞相對我們仁至義盡,我沒有臉再回去了.」 就這洋,孟獲等終於順服蜀漢,聽從管轄. 草船借箭周瑜提出讓諸葛亮在10日之內趕制10萬枝箭的要求,諸葛亮卻出人意外地說:「操軍即日將至,若候10日,必誤大事.」他表示:只須3天的時間,就可以辦完復命.周瑜一聽大喜,當即與諸葛亮立下了軍令狀.在周瑜看來,諸葛亮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內造出10萬枝箭,因此,諳葛亮必死無疑. 諸葛亮告辭以後,周瑜就讓魯肅到諸葛亮處查看動靜,打探虛實.諸葛亮一見魯肅就說:「3日之內如何能造出10萬枝箭?還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魯肅回答說:「你自取其禍,教我如何救你?」諸葛亮說:「只望你借給我20隻船,每船配置30名軍卒,船隻全用青布為幔,各束草把千餘個,分別樹在船的兩舷.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會有10萬枝箭.但有一條,你千萬不能讓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從中作梗,我的計劃就很難實現了.」魯肅雖然答應了諸葛亮的請求,但並不明白諸葛亮的意思.他見到周瑜後,不談借船之事,只說諸葛亮並不準備造箭用的竹、翎毛、膠漆等物品.周瑜聽罷也大惑不解. 諸葛亮向魯肅借得船隻、兵卒以後,按計劃准備停當.可是一連兩天諸葛亮卻毫無動靜,直到第三天夜裡四更時分,他才秘密地將魯肅請到船上,並告訴魯肅要去取箭.魯肅不解地問:「到何處去取?」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問,前去便知.」魯肅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著諸葛亮去看個究竟. 清晨,浩浩江面霧氣霏霏,漆黑一片.諸葛亮遂命用長索將20隻船連在一起,起錨向北岸曹軍大營進發.時至五更,船隊已接近曹操的水寨.這時,諸葛亮又教士卒將船隻頭西尾東一字擺開,橫於曹軍寨前.然後,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吶喊,故意製造了一種擊鼓進兵的聲勢.魯肅見狀,大驚失色,諸葛亮卻心底坦然地告訴他說:「我料定,在這濃霧低垂的夜裡,曹操決不敢貿然出戰.你我盡可放心地飲酒取樂,等到大霧散盡,我們便回.」 曹操聞報後,果然擔心重霧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輕易出戰.他急調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趕到江邊,會同水軍射手,共約1萬多人,一齊向江中亂射,企圖以此阻止擊鼓叫陣的「孫劉聯軍」.一時間,箭如飛蝗,紛紛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過了一段時間後,諸葛亮又從容地命令船隊調轉方向,頭東尾西,靠近水寨受箭,並讓士卒加勁地擂鼓吶喊.等到日出霧散之時,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滿了箭枝.此時,諸葛亮才下令船隊調頭返回.他還命令所有士卒一齊高聲大喊:「謝謝曹丞相賜箭!」當曹操得知實情時,諸葛亮的取箭船隊已經離去20餘里,曹軍追之不及,曹操為此懊悔不已. 船隊返營後,共得箭10餘萬枝,為時不過3天.魯肅目睹其事,極稱諸葛亮為「神人」.諸葛亮對魯肅講:自己不僅通天文,識地利,而且也知奇門,曉陰陽.更擅長行軍作戰中的布陣和兵勢,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霧可以利用.他最後說:「我的性命系之於天,周公瑾豈能害我!」當周瑜得知這一切以後,大驚失色,自嘆不如. 吃 瓜 留 子諸葛亮不僅能種出好莊稼,而且還有一手種西瓜的好手藝.襄陽一帶曾有這么一個規矩:進了西瓜園,瓜可吃飽,瓜子不能帶走.傳說這條「規矩」也是當年請葛亮留下來的. 諸葛亮種的西瓜,個大、沙甜、無尾酸.凡來隆中作客和路過的人都要到瓜園飽飽口福.周圍的老農來向他學種瓜的經驗,他毫不保留地告訴他們瓜要種在沙土地上,上麻餅或香油腳子.好多人都來問他要西瓜種子,因為以前沒有注意留瓜子,許多人只好掃興而歸.第二年,西瓜又開園了,他在地頭上插了個牌子,上面寫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諸葛亮把瓜子冼凈、曬干,再分給附近的瓜農.現在,漢水兩岸沙地上的賈家湖、長豐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氣,個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還遵守那條「吃瓜留子」的老規矩. 神機妙算這件事情的真否無法考證,從記載來看,可能性還是有的. 相傳,諸葛亮在臨死前對後代說:「我死後,你們中的一個將來會遇到殺身大禍.到那時,你們把房拆了,在牆裡面有一個紙包,有補救的辦法.」 諸葛亮死後,司馬0打下天下當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員將軍是諸葛亮的後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馬0找了個借口,把這個將軍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馬0問:「你祖父臨死前說了些什麼?」這個將軍就一五一十地把諸葛亮的話說給他聽.司馬0聽後,使命令上兵們把房子拆了,取出紙包.只見紙包裡面有封信,上面寫著「遇皇而開」.土兵們把信遞給0,0打開信,只見裡面寫道:「訪問後返三步.」0立即站起身退後三步.他剛站穩,只聽「咔嚓嚓」一聲響,0龍案上面正對的房頂上,一根玉掉下來.把桌椅砸得粉碎.0嚇得出了一身冷汗.反過來再看信後面寫道,「我救你一命,請你留我後代一命.」看完這封信,暗暗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後來.他把那個將軍官復原職諸葛亮的八卦衣在戲劇和圖面中,諸葛亮都是身披八卦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姿態.據民間傳說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勤奮好學,師母所賞賜. 諸葛亮少年時代,從學於水鏡先生司馬徽,諸葛亮學習刻苦,勤於用腦,不但司馬德操賞識,連司馬的妻子對他也很器重,都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善於用腦子的少年.那時,還沒有鍾表,記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為了記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餵食.諸葛亮天資聰穎,司馬先生講的東西,他一聽便會,不解求知飢渴.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他想讓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延長一些,但先生總是以雞鳴叫為准,於是諸葛亮想:若把公雞嗚叫的時間延長,先生講課的時間也就延長了.於是他上學時就帶些糧食裝在口袋裡,估計雞快叫的時候,就喂它一點糧食,雞一吃飽就不叫了. 過了一些時候,司馬先生感到奇怪,為什麼雞不按時叫了呢?經過細心觀察,發現諸葛亮在雞快叫時給雞餵食.司馬先生在上課時,就問學生,雞為什麼不按時叫鳴?其他學生都摸不著頭腦.諸葛亮心裡明白,可他是個誠實的人,就如實地把雞快叫的時候餵食來延長老師授課時間的事如實報告了司馬先生.司馬先生很生氣,當場就把他的書燒了,不讓他續讀書了.諸葛亮求學心切,不能讀書怎麼得了,可又不能硬來,便去求司馬夫人.司馬夫聽了請葛亮喂雞求學遭罰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馬先生說情.司馬先生說:「小小年紀.不在功課上用功夫,倒使心術欺矇老師.這是心術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司馬夫人反復替諸葛亮說情,說他小小年紀,雖使了點心眼,但總是為了多學點東西,並沒有他圖.司馬先生聽後覺得有理,便同意諸葛亮繼續讀書. 司馬先生盛怒之下燒了諸葛亮的書,後經夫人勸解,又同意諸葛亮來繼續讀書.可沒有書怎麼讀呢?夫人對司馬先生說:「你有一千年神龜背殼,傳說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曉五百年未來.不妨讓諸葛亮一試.如果靈驗,要書作甚?」司馬先生想到把書已燒了,也只好按夫人說的辦. 諸葛亮將師母送的神龜背殼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終身服飾——八卦衣,昔日所學,歷歷在目,先生未講之道,也能明白幾分. 羽扇綸巾諸葛亮的鵝毛扇代表著智慧和才幹,所以在有關諸葛亮的戲曲中,孔明總是手拿鵝毛扇. 關於鵝毛扇,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故事,黃承彥的千金小姐黃月英並非醜陋,而是一個非常聰明美麗、才華出眾的姑娘.黃承彥怕有為的青年有眼不識荊山玉,故稱千金為「阿丑」.阿丑黃月英不僅筆下滔滔,而且武藝超群,她曾就學於名師.藝成下山時,師傅贈送她鵝毛扇一把,上書「明」、「亮」二字.二字中還密密麻麻地藏著攻城略地、治國安邦的計策.並囑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後來黃承彥的乘龍快婿,就是吟嘯待時、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來蜀國丞相諸葛亮.結婚時,黃月英便將鵝毛扇作為禮物贈給諸葛亮.孔明對鵝毛扇愛如掌上明珠,形影不離.他這樣作不僅表達了他們夫妻間真摯不渝的愛情,更主要的是熟練並運用扇上的謀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總是手不離扇. 清朝康熙年間,襄陽觀察使趙宏恩在《諸葛草廬詩》中寫道:「扇搖戰月三分鼎,石黯陰雲八陣圖」,就足以證明諸葛亮手執鵝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離扇的原因.

『捌』 與神話有關的成語故事

盤古開天
開天闢地
誇父逐日
女媧補天
後羿射日
愚公移山
牛郎織女
嫦娥奔月
鳳凰涅槃
精衛填海
天女散花
天衣無縫
八仙過海
火眼金睛
含沙射影
水漫金山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