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愚公移山有關成語故事

愚公移山有關成語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3-09 18:32:18

㈠ 寓言成語故事《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的成語故事:

北山愚公,年近九十,因屋前太行、王屋兩座大專山阻礙出入,決心把山屬鏟平。智叟笑他愚蠢。愚公說,我死有子,子又有孫,孫又生子,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每天挖山不止。上帝為之感動,派誇娥氏二子把山背走。

愚公移山的成語解釋:

【成語】:愚公移山

【拼音】:yú gōng yí shān

【簡拼】:ygys

【解釋】: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

【出處】:《列子·湯問》記載: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認為不能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兩座山終

【示例】:在現代化建設中,我們要發揚~的精神。

【近義詞】:鍥而不舍、持之以恆、始終不渝

【反義詞】:虎頭蛇尾、有頭無尾

【語法】:作主語、定語、賓語;指人的毅力

㈡ 愚公移山成語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先生,他的名字叫作愚公。愚公家的門口有兩座好高好高的山,一座山叫太行,另一座山叫王屋。兩座山正好擋在愚公家的門口,讓愚公每天進出家裡都要繞好遠好遠的路! 有一天吃飯的時候,愚公突然對家人說:「我們全家一起合作,把擋在門口的兩座大山移開,讓門口的路可以直通到外面的大路上,你們看好不好呢?」兒子和孫子一聽,都點頭贊成說:「好呀!好呀!」。可是愚公的妻子卻搖搖頭說:「不可能的,你連搬一個土丘的力氣都沒有,還想搬移大山!就算你搬得動,那些挖出來的泥土石塊,你要扔到什麼地方去呢?」愚公和孩子們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那有什麼困難的!我們可以丟到海裡面去呀!」第二天開始,愚公和他的兒子、孫子,三個人一起扛著鋤頭,挑著扁擔,到山邊開始挖。愚公的鄰居京城氏和她的小兒子,也興致勃勃地幫愚公一起做著移山的工作。這時候,有一個叫作智叟的老先生,忍不住嘲笑他們說:「愚公呀!你實在太糊塗了。你這么老了,還要去移什麼山?就算讓你搬到你死掉的那一天,也不可能把大山移開來的」愚公聽了他的話,笑笑說:「智叟,你才糊塗呢!我雖然很老,我還有兒子可以繼續去做呀;兒子還會生孫子,孫子還會再生兒子,我們的子子孫孫可以一直搬下去,只要我們搬掉山的一層,就少一層,總有一天我們會把這兩座山搬走,天底下哪兒有不能克服的困難呢?」智叟沒有話好說,只好走開了。後來,山神和海神知道愚公要移山的事情,害怕愚公一家人永不停止的搬下去,會把山搬光,把海填滿,就跑去告訴天神,天神一聽:「嗯!這個愚公真是有恆心呀!我來幫幫他吧!」天神就派了兩個神仙去把王屋山與太行山背走,放到別的地方去,不再擋在愚公家門口了。從此以後,只要有人做事情不怕困難一直做,我們就說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一定會成功的!

㈢ 和愚公移山這個故事有關的成語是< >

愚公移山
yú gōng yí shān
【解釋】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

【出處】《列子·湯問》記載: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認為不能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

【結構】主謂式。

【用法】用來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難。一般作主語、定語、賓語。

【正音】愚;不能讀作「yū」。

【辨形】愚;不能寫作「禹」。

【近義詞】鍥而不舍、持之以恆

【反義詞】虎頭蛇尾、有頭無尾

【例句】我們要用~的精神治臟治亂治差;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成語故事】傳說古時候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裡的北山住著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歲了。他每次出門,都因被這兩座大山阻隔,要繞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來,說:「我准備與你們一起,用畢生的精力來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條通向南方的大道。你們說好嗎!」
大家都表示贊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大家的力量加起來,還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搬掉呢?再說,把那些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放到哪裡去呢?」
討論下來大家認為,可以把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扔到東方的海邊和北方最遠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帶著兒孫們開始挖山。雖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們還是堅持挖。直到換季節的時候,才回家一次。
有個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這件事後,特地來勸愚公說:「你這樣做太不聰明了,憑你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這兩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說:「你這個人太頑固了,簡直無法開導,即使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在這里。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山卻不會再增高,為什麼挖不平呢?」
當時山神見愚公他們挖山不止,便向上帝報告了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動,派了兩個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山背走。從此,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㈣ 成語故事愚公移山文字

【成語】:
愚公移山
【拼音】:

gōng

shān
【解釋】:
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
【成語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先生,他的名字叫作愚公。愚公家的門口有兩座好高好高的山,一座山叫太行,另一座山叫王屋。兩座山正好擋在愚公家的門口,讓愚公每天進出家裡都要繞好遠好遠的路!
有一天吃飯的時候,愚公突然對家人說:」我們全家一起合作,把擋在門口的兩座大山移開,讓門口的路可以直通到外面的大路上,你們看好不好呢?」兒子和孫子一聽,都點頭贊成說:」好呀!好呀!」。可是愚公的妻子卻搖搖頭說:」不可能的,你連搬一個土丘的力氣都沒有,還想搬移大山!就算你搬得動,那些挖出來的泥土石塊,你要扔到什麼地方去呢?」愚公和孩子們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那有什麼困難的!我們可以丟到海裡面去呀!」
第二天開始,愚公和他的兒子、孫子,三個人一起扛著鋤頭,挑著扁擔,到山邊開始挖。愚公的鄰居京城氏和她的小兒子,也興致勃勃地幫愚公一起做著移山的工作。這時候,有一個叫作智叟的老先生,忍不住嘲笑他們說:」愚公呀!你實在太糊塗了。你這么老了,還要去移什麼山?就算讓你搬到你死掉的那一天,也不可能把大山移開來的!」
愚公聽了他的話,笑笑說:」智叟,你才糊塗呢!我雖然很老,我還有兒子可以繼續去做呀;兒子還會生孫子,孫子還會再生兒子,我們的子子孫孫可以一直搬下去,只要我們搬掉山的一層,就少一層,總有一天我們會把這兩座山搬走,天底下哪兒有不能克服的困難呢?」智叟沒有話好說,只好走開了。
後來,山神和海神知道愚公要移山的事情,害怕愚公一家人永不停止的搬下去,會把山搬光,把海填滿,就跑去告訴天神,天神一聽:」嗯!這個愚公真是有恆心呀!我來幫幫他吧!」天神就派了兩個神仙去把王屋山與太行山背走,放到別的地方去,不再擋在愚公家門口了。
從此以後,只要有人做事情不怕困難一直做,我們就說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一定會成功的!

㈤ 愚公移山的成語故事

愚公移山」並不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但它在中國家喻戶曉。這個故事記載在《列子》中。《列子》是公元前四、五世紀一名叫列禦寇的哲學家寫的書。

故事說,有一名老人,名叫愚公,快九十歲了。他家的門口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人們進進出出非常不方便。

一天,愚公召集全家人說:「這兩座大山,擋住了咱們家的門口,咱們出門要走許多冤枉路。咱們不如全家出力,移走這兩座大山,大家看怎麼樣?」。

愚公的兒子、孫子們一聽,都說:「你說得對,咱們明天開始動手吧。!」可是,愚公的妻子覺得搬走兩座大山太難了,提出反對意見說:「咱們既然已經在這里生活了許多年,為什麼不能這樣繼續生活下去呢?況且,這么大的兩座山,即使可以一點點移走,哪裡又放得下這么多石頭和泥土?」

愚公妻子的話立刻引起大家的議論,這確實是一個問題。最後他們一致決定:把山上的石頭和泥土,運送到海里去。

第二天,愚公帶著一家人開始搬山了。他的鄰居是一位寡婦,她有一個兒子,才七八歲,聽說要搬山,也高高興興地來幫忙。但愚公一家搬山的工具只有鋤頭和背簍,而大山與大海之間相距遙遠,一個人一天往返不了兩趟。一個月干下來,大山看起來跟原來沒有兩樣。

有一個老頭叫智叟,為人處事很精明。他看見愚公一家人搬山,覺得十分可笑。有一天,他就對愚公說:「你這么大歲數了,走路都不方便,怎麼可能搬掉兩座大山?」

愚公回答說:「你名字叫智叟,可我覺得你還不如小孩聰明。我雖然快要死了,但是我還有兒子,我的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一直傳下去,無窮無盡。山上的石頭卻是搬走一點兒就少一點兒,再也不會長出一粒泥、一塊石頭的。我們這樣天天搬,月月搬,年年搬,為什麼搬不走山呢?」自以為聰明的智叟聽了,再也沒話可話了。

愚公帶領一家人,不論酷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每天起早貪黑挖山不止。他們的行為終於感動了上帝。上帝於是派遣兩名神仙到人間去,把這兩座大山搬走了。但是愚公移山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它告訴人們,無論什麼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㈥ 愚公移山是什麼成語故事

《愚公移山》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選自《列子·湯問》,而《列子·湯問》中的故事范疇為預言故事,所以"愚公移山"是即屬於寓言故事又屬於神話故事。

《愚公移山》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選自《列子·湯問》,作者是春秋戰國的列禦寇。
《愚公移山》故事,表達了「恆道」的理念,借故事申道明義。「愚公移山」故事得到廣泛流傳,在文學、哲學、甚至在民間信仰中都得到新的解讀。

㈦ 愚公移山這個成語故事

《愚公移山》這篇文章敘述了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通過愚公的堅持不懈與智叟的膽小怯懦, 以及「愚」與「智」的對比告訴人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㈧ 愚公移山 成語故事

在中國。
故事說的是。他卻說。這與故事中的愚公家鄉並不相符。
後來?
當地人說。難道愚公的故鄉並非是在這里嗎,人們根據呂三太的事跡,地質運動留下的斷裂和褶皺,那隻不過是億萬年前,把兩頭打架的牛分開,村東的這個山拗在很久以前並非眼前的景象。
愚公移山只是一個傳說,行進在
這雄山大道上,依照地理位置來看,背靠巍巍太行山,人們送給他一個綽號「別倒山」。
山拗崖壁上的紋理,「出山難、愚公井等所謂的遺跡,但是?
這是位於王屋山腳下的中華愚公村,因苦於門前太行,那時確實有座從王屋山主峰綿延來的大山樑:「即使我在有生之年不能鏟平這座山,脾氣倔強。看見這些愚公故居,愚公不是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嗎,愚公的精神感動了上蒼,生長在太行山區的濟源人自古以來確實像愚公一樣被行路難的問題所困擾、王屋二山,我們沒有一絲山城行路難的體會,村裡的人都說這是愚公挖山留下的痕跡:有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名叫愚公?
傳說呂三太是個力大無比的人。他的鄰居智叟譏笑他不自量力,酷似曾被人挖過,這里真是愚公的家鄉嗎,神仙把大山背走了,編寫成了那個著名的寓言---愚公移山,這里就是老愚公的家鄉。
扎向太行,就立志鏟平這兩座山,《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戶曉,最終把山鏟平,許多人在小學的時候就已經熟知這個故事了。由於他力氣大,王屋山全部處於其境內,還有這尊扛鋤頭的愚公塑像,愚公的故鄉確實應該在這里,可是我的子孫後代會繼承我的事業、王屋兩座大山阻礙出入。後來。
濟源位於河南省西北部,撲入視線的是一條條陽光大道,一路上提速換擋,這里的愚公村也是今天人們為了使這個故事有所依附才命名的。村裡人說,一次他一手抓住一個牛頭的角,難於上青天」,地質專家卻告訴我們?怎麼會留有這些遺跡呢,但是,智叟就是在坐這個山頭的亭子里冷嘲熱諷的,我們不禁心生疑問

㈨ 愚公移山 的成語故事

傳說古時候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裡的北山住著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歲了。他每次出門,都因被這兩座大山阻隔,要繞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來,說:「我准備與你們一起,用畢生的精力來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條通向南方的大道。你們說好嗎!」

大家都表示贊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大家的力量加起來,還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搬掉呢?再說,把那些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放到哪裡去呢?」

討論下來大家認為,可以把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扔到東方的海邊和北方最遠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帶著兒孫們開始挖山。雖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們還是堅持挖。直到換季節的時候,才回家一次。

有個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這件事後,特地來勸愚公說:「你這樣做太不聰明了,憑你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這兩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說:「你這個人太頑固了,簡直無法開導,即使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在這里。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山卻不會再增高,為什麼挖不平呢?」

當時山神見愚公他們挖山不止,便向上帝報告了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動,派了兩個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山背走。從此,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9)愚公移山有關成語故事擴展閱讀

愚公移山

成語拼音:yú gōng yí shān

成語解釋:比喻做事有十分堅強的毅力和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精神。

成語出處:《列子 湯問》記載: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認為不能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愚公移山主謂式;作主語、定語、賓語;含褒義。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成語年代:近代成語

成語正音:愚,不能讀作「yū」。

成語辨形:愚,不能寫作「禹」。

近義詞:鍥而不舍、持之以恆

反義詞:虎頭蛇尾、有頭無尾

成語例子:在現代化建設中,我們要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