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戰爭的成語

戰爭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17 20:58:48

1. 與戰爭有關的成語(三個)

1、【草木皆兵】、【圍魏救趙】、【運籌帷幄】、【退避三舍】、【如火如荼】

2、【馬革裹屍】、【勢如破竹】、【調虎離山】、【兵荒馬亂】、【枕戈待旦】

3、【赤膊上陣】、【窮兵黷武】、【百戰百勝】、【戰無不克】、【速戰速決】

4、【烏合之眾】、【屢戰屢敗】、【血戰到底】、【以戰養戰】、【短兵相接】

5、【打草驚蛇】、【各自為戰】、【孤軍奮戰】、【南征北戰】、【驍勇善戰】

6、【四面楚歌】、【勇冠三軍】、【浴血奮戰】、【紙上談兵】、【城下之盟】

7、【用兵如神】、【同仇敵愾】、【暗度陳倉】、【胡服騎射】、【炮火連天】

8、【有勇無謀】、【烽煙四起】、【步步為營】、【刀光劍影】、【槍林彈雨】

9、【全民皆兵】、【金戈鐵馬】、【血肉橫飛】、【硝煙彌漫】、【風聲鶴唳】

10、【聲東擊西】、【揭竿而起】、【堅壁清野】、【破釜沉舟】、【背水一戰】

(1)戰爭的成語擴展閱讀:

成語(chengyu,idioms)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彙中定型的詞。大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語。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

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語本就是一個微型的句子。 成語又是一種現成的話,跟慣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2. 關於戰爭的成語和意思。

1.四面楚歌

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2.圍魏救趙

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3.有勇無謀

只有勇氣,沒有計謀。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沖,缺乏計劃,不講策略。

4.草木皆兵

木:樹;皆:全;都是。野草和樹木都像是兵士。比喻軍隊敗退時心虛;把草木都看成為是敵兵。亦形容極度驚恐時發出多疑的錯覺。

5.全民皆兵

指把能參加戰斗的人民全都武裝起來,隨時准備殲滅入侵之敵。

3. 關於戰爭的成語。

【罷戰息兵】:停止或結束戰爭。
【白骨露野】:露:暴露。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戰爭或災難所贊成的悲劇景象。
【兵戈搶攘】:兵戈:武器,指戰爭;搶攘:紛亂。形容戰爭時期社會動盪混亂。
【兵戈擾攘】:兵戈:武器,指戰爭;擾攘:紛亂。形容戰爭時期社會秩序的動盪混亂。
【兵革互興】:兵革:兵器衣甲,比喻戰爭;興:發起,發動。互相發動戰爭,戰亂相繼發生。形容時局不安定,戰亂頻繁。
【兵革之禍】:兵革:兵器戰甲,引申為戰爭。指發生戰爭。
【兵荒馬亂】:荒、亂:指社會秩序不安定。形容戰爭期間社會混亂不安的景象。
【兵慌馬亂】:形容戰爭期間社會混亂不安的景象。
【兵連禍結】:兵:戰爭;連:接連;結:相聯。戰爭接連不斷,帶來了無窮的災禍。
【兵連禍深】:兵:指戰爭。戰爭連年不斷,災禍持續相結。
【兵拏禍結】:戰爭、災禍連續不斷。同「兵連禍結」。
【兵戎相見】: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見。指用戰爭解決問題。
【兵猶火也,不戢自焚】:戢:停止。戰爭就象玩火,不在適當情況下及時止息,就會把自己燒掉。
【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災或戰爭造成大量土地荒涼的景象。
【楚河漢界】:楚(項羽)、漢(劉邦)相爭時,雙方對峙的河界。後來中國象棋盤的雙方分界處寫有「楚河漢界」。也比喻一般戰爭的前線。也作「楚界漢河」。
【楚界漢河】:楚、漢相爭中雙方控制地區之間的地界與河流。後常比喻戰爭的前線。
【春秋無義戰】:春秋時代沒有正義的戰爭。也泛指非正義戰爭。
【大動干戈】:干戈:古代的兩種武器。大規模地進行戰爭。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
【刀痕箭瘢】:刀砍箭擊的傷口治癒後留下的疤痕。形容戰爭留下的創傷。
【刀槍入庫】:沒有戰爭,不用武備;和平麻痹,解除武裝,不作戒備。
【倒載干戈】:倒:把鋒刃向里倒插著;載:陳設,放置;干戈:古代的兩種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著放起來,比喻沒有戰爭,天下太平。
【倒戢干戈】:把武器倒著放起來,比喻沒有戰爭,天下太平。同「倒載干戈」。
【黷武窮兵】:黷:隨便,任意;窮:竭盡。隨意使用武力,不斷發動侵略戰爭。形容極其好戰。
【伐罪弔民】:伐:討伐。吊:慰問。討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為發動戰爭的口號。
【伐罪吊人】:討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為發動戰爭的口號。「人」當作「民」,因避太宗諱改。同「伐罪弔民」。
【放牛歸馬】:把作戰用的牛馬牧放。比喻戰爭結束,不再用兵。
【非戰之罪】:不是戰爭本身的罪過。一般用來作為戰爭失敗開脫罪責之辭。
【風塵之變】:風塵:比喻戰亂。指戰爭的災亂。
【風塵之警】:指戰爭或騷亂的警報。
【烽火連年】: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比喻戰火或戰爭。指戰火連年不斷。
【烽火四起】:戰爭的火焰從四面八方燃燒起來。形容邊防不安寧,四處有敵人進犯。
【鋒鏑之苦】:鋒:刀或劍的尖端;鏑:箭頭。指刀砍箭射的痛苦。形容遭受戰爭的苦難。
【甘為戎首】:甘:情願,甘願;為:做;戎:軍事,征伐;戎首:挑起戰爭的人。甘願當戰爭的主謀。
【干戈滿地】:干戈:古兵器,比喻戰爭。形容到處受到戰爭的摧殘。
【干戈滿目】:干戈:古兵器,比喻戰爭。形容到處受到戰爭的摧殘。
【干戈滿眼】:干戈:古兵器,比喻戰爭。形容到處受到戰爭的摧殘。
【構怨連兵】:構怨:結怨;連兵:交戰。因結怨而發生戰爭。
【鼓衰力竭】:鼓:戰鼓聲;衰:微弱。戰鼓聲音微弱,力量已經用盡。形容戰爭接近失敗時的慘狀。也形容文章的末尾鬆懈無力。
【鼓衰力盡】:鼓:戰鼓聲;衰:微弱。戰鼓聲音微弱,力量已經用盡。形容戰爭接近失敗時的慘狀。也形容文章的末尾鬆懈無力。
【歸馬放牛】:把作戰用的牛馬牧放。比喻戰爭結束,不再用兵。
【汗馬之功】:指戰爭中立下的功績。
【化干戈為玉帛】: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絲織品,指和好。比喻使戰爭轉變為和平。
【禍結兵連】:結:相聯;兵:戰爭;連:接連。戰爭接連不斷,帶來了無窮的災禍。
【犄角之勢】:比喻戰爭中互相配合、夾擊敵人的態勢,或分出兵力牽制敵人。
【甲胄生蟣虱】:甲、胄:古代士兵作戰時所穿戴的鎧甲和頭盔。鎧甲和頭盔上都長滿了蟣虱。形容戰爭持續時間很長。
【減灶之計】:在戰爭中隱瞞自己軍隊的實力來麻痹敵人。
【介胄之間】:介胄:古代作戰時將士們穿戴的鎧甲和頭盔。借指在戰爭中或戰場上。
【金戈鐵甲】:比喻戰爭。也形容戰士持槍馳馬的雄姿。同「金戈鐵馬」。
【金戈鐵馬】:戈閃耀著金光,馬配備了鐵甲。比喻戰爭。也形容戰士持槍馳馬的雄姿。
【金戈鐵騎】:比喻戰爭。也形容戰士持槍馳馬的雄姿。同「金戈鐵馬」。
【金革之聲】:金革:兵器和鎧甲。兵器與鎧甲相撞擊的聲音。指戰爭。
【久經沙場】:指長期經歷戰爭的考驗。
【來好息師】:招致和好,停止戰爭。
【連天峰火】:烽火:古時邊防報警點的煙火,比喻戰火或戰爭。形容戰火燒遍各地。
【連天烽火】: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比喻戰火或戰爭。形容戰火燒遍各地。
【流血浮丘】:流的備可以把山丘漂起來。比喻戰爭中死傷的人極多。
【龍血玄黃】:比喻戰爭激烈,血流成河。
【龍戰玄黃】:比喻戰爭激烈,血流成河。同「龍血玄黃」。
【龍戰魚駭】:比喻戰爭激烈。
【磨盾之暇】:暇:閑暇,餘暇。指在戰爭的餘暇。
【破斧缺斨】:斧、斨,泛指兵器。形容戰爭中必須付出的代價。
【啟羞興戎】:啟:開;戎:戰爭。因說話不謹慎而招致羞辱挑起事端。
【勤兵黷武】:黷:輕率。濫用武力,肆意發動戰爭。形容極端好戰。
【輕動干戈】:輕:輕率;干戈:古代兵器。輕率地動武挑起戰爭。
【窮兵黷武】:窮:竭盡;黷:隨便,任意。隨意使用武力,不斷發動侵略戰爭。形容極其好戰。
【窮兵極武】:窮:竭盡;極:用盡。極力使用武力,不斷發動侵略戰爭。形容極其好戰。
【戎馬倥傯】:指在戰爭中軍務緊迫繁忙。
【戎首元兇】:戎首:挑起戰爭的首犯;元兇:製造禍端的大頭目。指挑起戰爭的罪魁。
【散兵游勇】:勇:清代指戰爭期間臨時招募的士兵。原指沒有統帥的逃散士兵。現有指沒有組織的集體隊伍里獨自行動的人。
【師老民困】:師:軍隊;老:疲憊。軍隊疲憊,百姓困苦。形容連年戰爭使兵疲民苦。
【矢石之難】:矢石:箭與石,作戰的武器。指在戰爭中受到矢石的襲擊。
【手中敗將】:在戰爭中被自己打敗或在競賽中輸給自己的人。
【首唱義兵】:唱:通「倡」,帶頭;兵:戰斗。首先發動正義的戰爭。
【訴諸武力】:訴:訴訟。武力:軍事力量。指用戰爭來解決沖突。
【息兵罷戰】:停止或結束戰爭。
【洗兵不用】:兵:兵器。洗凈兵器。收藏起來,不再使用。比喻停止戰爭。
【休兵罷戰】:休、罷:停止。停止或結束戰爭。
【休養生息】:休養:何處保養;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戰爭或社會大動盪之後,減輕人民負擔,安定生活,恢復元氣。
【宿將舊卒】:指久經戰爭的將領和士兵。
【偃革倒戈】:指停息武備,不事戰爭。
【偃甲息兵】:甲:古代作戰時穿的護身服。兵:兵器。停止戰爭。
【偃武櫜兵】:停息武備,不事戰爭。同「偃武息戈」。
【偃武息戈】:停息武備,不事戰爭。
【偃武休兵】:停息武備,不事戰爭。同「偃武息戈」。
【燕雀處帷幄】:比喻戰爭的時間很長,軍帳上都築起了鳥巢。
【以逸待勞】:逸:安閑;勞:疲勞。指在戰爭中做好充分准備,養精蓄銳,等疲乏的敵人來犯時給以迎頭痛擊。
【以逸制勞】:逸:安閑;勞:疲勞。指在戰爭中做好充分准備,養精蓄銳,等疲乏的敵人來犯時給以迎頭痛擊。
【以戰去戰】:用戰爭消滅戰爭。
【以戰去戰,以殺去殺】:去:消除。用戰爭去消滅戰爭,用嚴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以戰養戰】:利用戰爭中獲取來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繼續進行戰爭。
【有事之秋】:指戰爭或多事故的年頭。
【載戢干戈】:載戢:裝運收藏;干戈:古代的兩種武器,引申為戰爭。將武器收藏起來。指不再訴諸武力。
【戰爭販子】:挑起戰爭的人。指依靠煽動戰爭而從中牟利的人。
【枕戈寢甲】:枕著戈、穿著鎧甲睡。形容經常生活在戰爭之中。
【止戈散馬】:停用兵戈,放還戰馬,意指結束戰爭。
【止戈興仁】: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戰爭,施行仁政。
【鑄甲銷戈】:銷熔鐵甲兵器。借指結束戰爭,實現和平。

4. 戰爭的成語

百戰百勝、步步為營、四面楚歌、作壁上觀、暗渡陳倉、城下之盟、殺身成仁、紙上談兵、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圍魏救趙、望梅止渴、運疇帷幄、一鼓作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連戰皆捷、草木皆兵、再衰三竭、馬革裹屍、烏合之眾、四面楚歌、揭竿而起、打草驚蛇、用兵如神、攻其不備、浴血奮戰、背水一戰、破釜沉舟、風聲鶴唳、風吹草動、戰無不克、百戰不殆、屢戰屢敗、速戰速決、血戰到底、以戰去戰、背城一戰、短兵接戰、各自為戰、決一死戰、明恥教戰、南征北戰、能征慣戰、孤軍奮戰、休兵罷戰、驍勇善戰

5. 關於戰爭的成語

潰不成軍、一敗如水、人仰馬翻、頭破血流、丟盔棄甲
一、潰不成軍 [ kuì bù chéng jūn ]

【解釋】:潰:潰敗,散亂。被打得七零八落,不成隊伍。形容慘敗。
【出自】:近代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等待著敵人的銳氣開始衰落時,抓住要害猛力一擊,就可以把敵人殺得潰不成軍。」
二、一敗如水 [ yī bài rú shuǐ ]

【解釋】:形容軍隊打了大敗仗,象水潑到地上那樣不可收拾。
【出自】:近代 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當第一時期,富農耳里聽得的是所謂江西一敗如水,蔣介石打傷了腳,坐飛機回廣東去了。」
三、人仰馬翻 [ rén yǎng mǎ fān ]

【解釋】:人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被打得慘敗。也比喻亂得一塌糊塗,不可收拾。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十五回:「賈璉家下無人,請了王仁來在外幫著料理。那巧姐兒是日夜哭母,也是病了。所以榮府中又鬧得馬仰人翻。」
四、頭破血流 [ tóu pò xuè liú ]

【解釋】:頭打破了,血流滿面。多用來形容慘敗。
【出自】: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四回:「照道士臉上一刮,可憐就打得頭破血流身倒地,皮開頸折腦漿傾。」
五、丟盔棄甲 [ diū kuī qì jiǎ ]

【解釋】:盔、甲:頭盔和鎧甲。跑得連盔甲都丟了。形容打敗仗後逃跑的狼狽相。
【出自】:戰國 孟子《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
【譯文】:戰鼓咚咚地一敲響,兩軍士兵的刀槍一接觸,丟盔卸甲,拖著兵器就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之後停下來,有的跑了五十步之後停下來

6. 關於"戰爭"的成語有哪些

  1. 白骨露野(bái gǔ lù yě)

    成語解釋:

    露:暴露;野:野外。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戰爭或災難所造成的悲慘景象

    成語出處:

    三國 魏 曹操《蒿里行》詩:「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2. 兵戈擾攘(bīng gē rǎo rǎng)

    成語解釋:

    兵戈:武器,指戰爭;擾攘:紛亂。形容戰爭時期社會動盪混亂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後漢書 馮衍傳下》:「遭擾攘之時,值兵革之際。」

  3. 兵荒馬亂(bīng huāng mǎ luàn)

    成語解釋:

    兵、馬:指戰爭;荒:荒亂。指社會秩序極端不安定。形容戰時社會動盪不安;混亂的情景。

    成語出處:

    明 李唐賓《梧桐葉》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被擄。」

  4. 兵連禍結(bīng lián huò jié)

    成語解釋:

    兵:指戰爭;結:相連。指戰爭連年不斷;災禍持續相結。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匈奴傳下》:「漢武帝選將練兵,約齎輕糧,深入遠戍,雖有克獲之功,胡輒報之;兵連禍結,三十餘年。」

  5. 赤地千里(chì dì qiān lǐ)

    成語解釋:

    赤:空無所有。寸草不生的地面有千里之廣。形容因天災人禍而造成廣大農田沒有收成的慘狀。

    成語出處:

    《新五代史 唐庄宗紀上》:「克用兵大掠晉絳,至於河中,赤地千里。」

7. 形容戰爭場面的成語

槍林彈雨
硝雲彈雨
炮火連天
血流成河
屍橫遍野
慘不忍睹
倒戈卸甲
潰不成軍內
孤軍作戰
勢均力敵容
一敗如水
一敗塗地
兩敗俱傷
殘兵敗將
用兵如神
轉敗為勝
戰無不勝
克敵制勝
以弱勝強
旗開得勝
料敵制勝
百戰百勝
大獲全勝
乘勝追擊
攻無不取,戰無不勝

8. 與戰爭有關的成語

【白骨露野】:露:暴露。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戰爭或災難所贊成的悲劇景象。

【兵戈搶攘】:兵戈:武器,指戰爭;搶攘:紛亂。形容戰爭時期社會動盪混亂。

【兵戈擾攘】:兵戈:武器,指戰爭;擾攘:紛亂。形容戰爭時期社會秩序的動盪混亂。

【兵革互興】:兵革:兵器衣甲,比喻戰爭;興:發起,發動。互相發動戰爭,戰亂相繼發生。形容時局不安定,戰亂頻繁。

【兵革之禍】:兵革:兵器戰甲,引申為戰爭。指發生戰爭。

【兵荒馬亂】:荒、亂:指社會秩序不安定。形容戰爭期間社會混亂不安的景象。

【兵慌馬亂】:形容戰爭期間社會混亂不安的景象。

【兵連禍結】:兵:戰爭;連:接連;結:相聯。戰爭接連不斷,帶來了無窮的災禍。

【兵連禍深】:兵:指戰爭。戰爭連年不斷,災禍持續相結。

【兵拏禍結】:戰爭、災禍連續不斷。同「兵連禍結」。

【兵戎相見】: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見。指用戰爭解決問題。

【兵猶火也,不戢自焚】:戢:停止。戰爭就象玩火,不在適當情況下及時止息,就會把自己燒掉。

【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災或戰爭造成大量土地荒涼的景象。

【楚河漢界】:楚(項羽)、漢(劉邦)相爭時,雙方對峙的河界。後來中國象棋盤的雙方分界處寫有「楚河漢界」。也比喻一般戰爭的前線。也作「楚界漢河」。

【楚界漢河】:楚、漢相爭中雙方控制地區之間的地界與河流。後常比喻戰爭的前線。

【春秋無義戰】:春秋時代沒有正義的戰爭。也泛指非正義戰爭。

【大動干戈】:干戈:古代的兩種武器。大規模地進行戰爭。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

【刀痕箭瘢】:刀砍箭擊的傷口治癒後留下的疤痕。形容戰爭留下的創傷。

【刀槍入庫】:沒有戰爭,不用武備;和平麻痹,解除武裝,不作戒備。

【倒載干戈】:倒:把鋒刃向里倒插著;載:陳設,放置;干戈:古代的兩種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著放起來,比喻沒有戰爭,天下太平。

【倒戢干戈】:把武器倒著放起來,比喻沒有戰爭,天下太平。同「倒載干戈」。

【黷武窮兵】:黷:隨便,任意;窮:竭盡。隨意使用武力,不斷發動侵略戰爭。形容極其好戰。

【伐罪弔民】:伐:討伐。吊:慰問。討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為發動戰爭的口號。

【伐罪吊人】:討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為發動戰爭的口號。「人」當作「民」,因避太宗諱改。同「伐罪弔民」。

【放牛歸馬】:把作戰用的牛馬牧放。比喻戰爭結束,不再用兵。

【非戰之罪】:不是戰爭本身的罪過。一般用來作為戰爭失敗開脫罪責之辭。

【風塵之變】:風塵:比喻戰亂。指戰爭的災亂。

【風塵之警】:指戰爭或騷亂的警報。

【烽火連年】: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比喻戰火或戰爭。指戰火連年不斷。

【烽火四起】:戰爭的火焰從四面八方燃燒起來。形容邊防不安寧,四處有敵人進犯。

【鋒鏑之苦】:鋒:刀或劍的尖端;鏑:箭頭。指刀砍箭射的痛苦。形容遭受戰爭的苦難。

【甘為戎首】:甘:情願,甘願;為:做;戎:軍事,征伐;戎首:挑起戰爭的人。甘願當戰爭的主謀。

【干戈滿地】:干戈:古兵器,比喻戰爭。形容到處受到戰爭的摧殘。

【干戈滿目】:干戈:古兵器,比喻戰爭。形容到處受到戰爭的摧殘。

(8)戰爭的成語擴展閱讀:

形容戰斗激烈的成語:

[槍林彈雨]槍桿象樹林,子彈象下雨。形容戰斗激烈。

[肉薄骨並]肉和肉相迫,骨和骨相並。形容戰斗的激烈。

[戰火紛飛]形容戰斗頻仍、激烈。

[金鼓齊鳴]金鍾戰鼓一齊響起。形容戰斗氣氛緊張激烈。

[肝髓流野]形容戰斗激烈殘酷、屍橫遍野。

[槍林刀樹]猶言刀槍林立。形容激烈戰斗的場面。

[血戰到底]血戰:非常激烈地拚死地戰斗。指激烈戰斗到最後時刻。

[赤壁鏖兵]鏖:激戰。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軍伐吳,孫權聯合劉備軍隊聯合抗曹,聯軍於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戰。泛指激烈的戰斗。

[硝雲彈雨]硝煙如雲,子彈像雨。形容激烈的戰斗。

[金鼓連天]金鼓:古時作戰,用金鉦和戰鼓指揮士兵,擊鼓表示前進,鳴金錶示後退;連天:響徹雲霄。形容軍威盛大或戰斗激烈。

[狼煙四起]狼煙:古代邊防報警時燒狼糞騰起的煙。四處都是報警的煙火,指邊疆不平靜。

[磨刀霍霍]現多形容敵人在行動前頻繁活動。

[刀光劍影]隱約顯現出刀劍的閃光和影子。形容環境充滿了凶險的氣氛。

[殺氣騰騰]殺氣:凶惡的氣勢;騰騰:氣勢旺盛的樣子。形容充滿了要殺人的兇狠氣勢。

9. 關於戰爭的成語有哪些

猝不及防、鮮血四濺、刀光閃閃、兩面夾擊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意思是活著是人中豪傑,死了也要做鬼中英雄。詞中李清照懷念古人項羽,目的是借古時項羽的事例來諷刺今的君臣不戰而退,苟且偷安的行徑 。
兵來將擋、速戰速決、破釜沉舟、打草驚蛇、馬革裹屍、兵貴神速、全民皆兵、聲東擊西、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堅壁清野、揭竿而起、圍魏救趙、圍魏救趙、四面楚歌、作壁上觀、暗渡陳倉、城下之盟、紙上談兵、汗馬功勞、兵荒馬亂、人仰馬翻、用兵如神、有勇無謀、將計就計、決勝千里、退避三舍、擒賊擒王、單槍匹馬、戰無不勝、釜底抽薪、同歸於盡、屍橫遍野、背水一戰、百戰百勝、腹背受敵、風聲鶴唳、霸王別姬、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攻其不備、殺身成仁、敗軍之將、寡不敵眾、

戰爭成語
戰無不克: 攻戰沒有不取勝的。形容強大無比,可以戰勝一切。
出處:清·昭槤《嘯亭續錄·轉庵和尚》:「將軍之事吳王亦至矣,為之闢地攻城,戰無不克,數月之間招來數郡。」
百戰百勝: 每戰必勝。形容所向無敵。
出處:《孫子·謀攻》:「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
百戰不殆: 經歷許多次戰役,都沒有遭到危險。形容善於用兵。
出處:《孫子·謀攻》:「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連戰皆捷: ①打仗接連取得勝利。②今多指體育比賽或考試等接連取得好成績。
屢戰屢敗: 屢:多次。多次打仗多次失敗。
出處:《晉書·桓溫傳》:「殷浩至洛陽修復園陵,經涉數年,屢戰屢敗,器械都盡。」
速戰速決: 用快速的戰術結束戰局。也比喻用迅速的辦法完成任務。
出處:老舍《四世同堂》五一:「戰爭已拖了一年多,而一點看不出速戰速決的希望。」
血戰到底: 血戰:非常激烈地拚死地戰斗。指激烈戰斗到最後時刻。
出處:唐·杜甫《送靈州李判官》詩:「血戰乾坤赤,氛迷日月黃。」
以戰去戰: 用戰爭消滅戰爭。
出處:《商君書·畫策》:「故以戰去戰,雖戰可也。」
背城一戰: 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敵人決一死戰。多指決定存亡的最後一戰。
出處:《左傳·成公二年》:「請收合余燼,背城借一。」
背水一戰: 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短兵接戰: 短兵:刀劍等短兵器;接:交戰。指近距離搏鬥。比喻面對面地進行激烈的斗爭。
出處:《三國志·魏志·典韋傳》:「韋被數十創,短兵接戰,賊前搏之。」
各自為戰: 各自成為獨立的單位進行戰斗。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盡與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以與彭越;使各自為戰,則楚易敗也。」
孤軍奮戰: 奮戰:盡全力地戰斗。孤立無助的軍隊單獨對敵作戰。也比喻一個人或一個集體無人支援、幫助的情況下努力從事某項斗爭。
出處:《魏書·趙瑕傳》:「思祖率彭沛之眾望陣奔退,瑕孤軍奮擊,獨破仙琕。」《隋書·虞慶則傳》:「由是長儒孤軍奮戰,死者十八九。」
決一死戰: 決:決定;死:拚死。對敵人拚死決戰。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三回:「來日盡驅百姓當先,以軍繼其後,與曹操決一死戰。」
明恥教戰: 教導士兵作戰,使他們知道退縮就是恥辱,因而能夠奮勇向前,殺敵取勝。

10. 描寫戰爭的成語 大全

關於戰爭的成語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草木皆兵、馬革裹屍、赤膊上陣、烏合之眾、打草驚蛇、四面楚歌、用兵如神 有勇無謀、全民皆兵、聲東擊西、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堅壁清野、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圍魏救趙、作壁上觀、暗渡陳倉、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殺身成仁、
紙上談兵、風聲鶴唳、步步為營。望梅止渴、運疇帷幄、一鼓作氣、再衰三竭。餘勇可賈、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腹背受敵、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硝煙彌漫、士飽馬騰 勞而無功功成不居,散兵游勇,勇猛精進 , 進退失據 ,出奇制勝, 壁壘森嚴 ,嚴陣以待 。
短兵相接 全軍覆滅 遠交近攻 攻其無備 功敗垂成 解甲歸田 戰天斗地 養精畜銳 、銳不可當 當頭棒喝 舟中敵國 槍林彈雨 速戰速決 決一雌雄 盤馬彎弓 弓折刀盡 盡忠報國 國士無雙 干城之將 將機就機 草木皆兵 兵連禍結 四面楚歌 歌功頌德 箭在弦上 馬革裹屍 金城湯池 馬仰人翻 用兵如神 因敵取資 欲擒故縱 縱虎歸山 發號施令 彈盡援絕 劍拔弩張 兵不由將 將計就計 計無所出 出生入死 勇往直前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