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有一定了解相關的成語

有一定了解相關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1-03-09 02:11:56

❶ 表示對某事很了解,很熟悉的詞語或者是成語有哪些

1、輕車熟路:趕著裝載很輕的車子走熟悉的路,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

出自:宋·辛棄疾《賀新郎》:『』似王良輕車熟路,驊騮欲舞。」

白話文:就像駕馭能手王良駕著承載很輕的馬車走著熟路一樣,驊騮馬好像舞蹈一般。

2、洞若觀火:意思是清楚得就像看火一樣 ,形容觀察事物非常清楚。

出自:當代作家 魯迅《南腔北調集·<守常全集>題記》:「以過去和現在的鐵鑄一般的事實來測將來,洞若觀火!」

3、明察秋毫:形容眼力好到可以看清極其細小的事物。後多形容人能洞察一切,也指視力很好。

出自:三國魏·曹植 《與吳季重書》:「想足下助我張目寬縱小人,自以為明察秋毫,而實則反助小人張目。」

白話文:想你幫助我觀察縱容這些小人,我自以為能洞察一切,實際上確助長了小人的聲勢。

4、一清二楚:十分清楚、明白,形容對事物十分了解。

出自:當代作家老舍《四世同堂》:「小順兒樣樣事情都要鬧個一清二楚,不然怎麼能當好媽媽的保鏢呢。」

5、了如指掌:形容對情況非常清楚,像指著自己的手掌給別人看。

出自:春秋·孔子及弟子《論語·八佾》:「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白話文:有人問孔子關於舉行禘祭的內容,孔子說:「不知道。知道的人治理天下,可能像把東西放在這里一樣容易吧!」說的時候,指著自己的手掌。

❷ 和理解有關的成語

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親身受到對方的恩惠一樣(多用來代替別人表示感謝),現多指雖未親身經歷,但感受就同親身經歷過一樣。也泛指給別人帶來麻煩,自己也能親身感受到。
同病相憐:比喻因有同樣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善解人意:善於理解他人的意思,想法。
心心相印:彼此的心意不用說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❸ 關於認識的成語

關於認識的成語及解釋如下:
【白頭如新】:白頭:頭發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時間雖久,仍跟剛認識一樣。

【白頭如新,傾蓋如故】:傾蓋:停下車子,指初次相逢。指相識雖久,仍跟剛認識一樣,有的剛認識,卻象老友一樣。比喻感情的厚薄是不以時間長短來衡量的。

【不達時務】:務:事物;時務:當前的重大事情或形勢。指不認識當前重要的事態和時代的潮流。現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不識時務】:時務:當前的形勢和潮流。指不認識當前重要的事態和時代的潮流。現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不識泰山】:不認識泰山。比喻見聞太窄,認不出地位高或本領大的人。

【不識一丁】:形容一個字也不認識。

【不識之無】:連「之」字、「無」字都不認識。形容人不識字,文化水平很低。

【闡幽顯微】:闡:闡明;幽:幽深。講明深奧和精微的道理。形容挖掘深,能啟發人認識所未能認識的事物。

【粗識之無】:粗:略微。略微認識「之」「無」二字。指文化程度很低。

【東家丘】:丘:孔丘。孔子的西鄰不知孔子的學問,稱孔子為「東家丘」。指對人缺乏認識,缺乏了解。

【對面不識】:面對面也不認識。比喻彼此沒有緣分。

【翻然改悔】:翻然:回飛的樣子,形容轉變很快;悔:悔恨。形容很快認識到過錯而悔改。

【翻然改悟】:翻然:回飛的樣子,形容轉變很快;悟:醒悟。形容很快認識到過錯而悔改醒悟。

【翻然悔過】:翻然:回飛的樣子,形容轉變很快;悔:悔恨。形容很快認識到過錯而悔改。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家勸人改惡從善的話。比喻作惡的人一旦認識了自己的罪行,決心改過,仍可以很快變成好人。

【紇字不識】:紇:人名。連「紇」字也不認識。指文盲。

【各有所見】:見:見解,對於事物的看法。各自有各自的見解。指對於事物的認識和看法各不相同。

【貫微動密】:貫、洞:貫通,通達;微、密:事物最微小、最細密之處。能看到事物的最小最隱密之處。形容對事物觀察認識得非常透徹深入。

【鬼迷心竅】:鬼怪迷惑住心竅。指對問題認識不清。

【呼吸相通】:呼氣與吸氣,樸素貫通。比喻認識一致,利害相關。

【畫虎畫皮難畫骨】:比喻認識一個人容易,了解一個人的內心卻難。

【雞犬新豐】:劉邦在長安仿造家鄉新豐,將新豐的雞犬也一塊取來,都各自認識自己的家。比喻雖在異鄉,卻感覺很親切,就象在家鄉一樣。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指要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

【腳踏兩只船】:比喻對事物的認識不清而拿不定主意,或為了投機取巧而跟不同的兩個方面都保持關系。

【今是昔非】:現在是對的,過去是錯的。指認識過去的錯誤。同「今是昨非」。

【今是昨非】:現在是對的,過去是錯的。指認識過去的錯誤。

【舉一廢百】:舉:提出;廢:棄。提出一點,廢棄許多。指認識片面。

【扣盤捫鑰】: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同「扣盤捫燭」。

【扣盤捫燭】:扣:敲;捫:摸。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扣盤捫籥】:比喻認識片面,未得要領。同「扣盤捫燭」。

【扣盤捫燭】:扣:敲;捫:摸。比喻認識片面,未得要領。

【老馬識途】:老馬認識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茫然費解】:茫然:渺茫,模糊不清。認識不清,不能理解。

【莫識一丁】:形容人一個字也不認識。

【目不識丁】:連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認識。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

【萍水相逢】:浮萍隨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來不認識的人偶然相遇。

【齊心並力】: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同「齊心協力」。

【齊心合力】: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

【齊心同力】: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同「齊心協力」。

【齊心協力】: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

【齊心一力】: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同「齊心協力」。

【人貴有自知之明】:明:聰明。指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人,才算是聰明的。

【如夢初覺】:好像剛從夢景中醒來一樣。多比喻從糊塗、錯誤的認識中省悟過來。

【若明若暗】:好像明亮,又好像昏暗。比喻對情況的了解或對問題的認識不清楚。

【若明若昧】:比喻對情況的了解或對問題的認識不清楚。同「若明若暗」。

【生張熟魏】:張、魏:都是姓,這里泛指人。泛指認識的或不認識的人。

【識變從宜】:指認識事物的變化,靈活地處理問題。

【識大體,顧大局】:認識到有關大局的重要道理,照顧全局利益。

【識途老馬】:老馬認識路。比喻對某種事物十分熟悉的人。

【識塗老馬】:老馬認識路。比喻對某種事物十分熟悉的人。同「識途老馬」。

【識微見幾】:看到事物的苗頭而能認識和察見事物的本質和發展。

【實事求是】:指從實際對象出發,探求事物的內部聯系及其發展的規律性,認識事物的本質。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實際情況辦事。

【熟魏生張】:張、魏:都是姓,這里泛指人。泛指認識的或不認識的人。

【素不相識】:素:平素,向來。向來不認識。

【素昧平生】:昧:不了解;平生:平素、往常。彼此一向不了解。指與某人從來不認識。

【素昧生平】:彼此一向不了解。指與某人從來不認識。同「素昧平生」。

【天外有天】:指某一境界之外更有無窮無盡的境界。多用來表示人的眼界受客觀條件的限制,認識的領域需要不斷擴大。也表示美好的境界閱歷不盡。亦作「山外有山」、「峰外有峰」

【聽聰視明】:聽:聽覺;聰:靈敏;視:視覺;明:清楚。聽得清,看得明。形容對事物有清楚而正確的認識。

【未識一丁】:丁:「個」的訛字。不認識一個字,指沒有文化的人。亦作「目不識丁」、「不識一丁」。

【溫故知新】:溫:溫習;故:舊的。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瞎字不識】:譏嘲人是睜眼瞎子,一個字也不認識。

【下學上達】:指學習人情事理,進而認識自然的法則。

【先覺先知】:覺:覺悟;知:認識。指認識事理較一般人為早的人。

【先知先覺】:知:認識;覺:覺悟。指認識事理較一般人為早的人。

【相得恨晚】:認識太晚了。形容新交的朋友十分投合。

【相知恨晚】:相知:相互了解。認識太晚了。形容新交的朋友十分投合。

【小兒強解事】:強:勉強。小孩子對事物並不理解卻強作解釋。比喻對事物並無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卻一味以自己的意願曲解這一事物。

【心所謂危】:心裡感覺有危險。指個人對情況、問題的主觀認識。

【虛一而靜】:指虛心、專一而冷靜地觀察事物,就能得到正確的認識。

【眼不識丁】:連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認識。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

【一丁不識】:形容一個字也不認識。

【一面之識】:指只見過一面,略有認識。

【一字不識】:一個字也不認識。

【疑惑不解】:疑惑:懷疑。指對某一事物懷疑迷惑,認識不清。

【以毛相馬】:根據毛色判斷馬的優劣。比喻從表面上看問題,其所得認識往往與實際不符。

【以筌為魚】:筌:捕魚的竹器。把捕魚工具看作是魚。比喻滿足對事物表面膚淺認識,不去更深入了解事物本質。

【以疑決疑】:用疑惑的認識來判斷捉摸不定的事物。

【由近及遠】:從近處到遠處。比喻事物的影響逐漸推廣,思想認識不斷深入。

【有眼不識泰山】:雖有眼睛,卻不認識泰山。比喻見聞太窄,認不出地位高或本領大的人。

【有眼如盲】:雖有眼睛,如同瞎子。指不認識著名人物,或不識大體。

【遠在千里,近在目前】:認為遠的話就遠在千里,認為近的話就近在眼前。指對事物的看法,依人的主觀認識而轉移。也指要尋找的事物就在眼前。

【越鳧楚乙】:同一隻飛鴻,有人以為野鴨,有人以為燕子。比喻由於主觀片面,對於事物認識不清而判斷錯誤。

【真知卓見】:指正確而深刻的認識和高明的見解。同「真知灼見」。

【知過必改】:認識到自己錯了就一定要改。

【知過能改】:認識到自己錯了就能夠改正。

【知行合一】:指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實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知人善任】: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善於認識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

【知人知面不知心】:舊時俗語。指認識一個人容易,但要了解一個人的內心卻很困難。

【知易行難】:知:懂得。認識事情的道理較易,實行其事較難。

【鍾盤燭龠】:比喻認識片面,未得要領。

❹ 表示「對某事很了解,很熟悉」的詞語或者成語有哪些

1、了如指掌 [ liǎo rú zhǐ zhǎng ] 了,意思是明白;指掌,指著手掌;這里形容對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像把東西放在手掌里給人家看一樣。
出 處:聞一多《冬夜評論》:只這一相形之下,美醜高低,便了如指掌了。
2、瞭若指掌 [ liǎo ruò zhǐ zhǎng ] 了:明白;指掌:指著手掌。形容對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東西放在手掌里給人家看一樣。
出 處:清·況周頤《惠風詞話續篇》卷一:而詞家源流派別,瞭若指掌。
翻譯:他對詞家的淵源、流派都非常的熟悉清楚。
3、如指諸掌 [ rú zhǐ zhū zhǎng ] 比喻對事情非常熟悉了解。
出 處:《論語·八佾》: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翻譯:我不知道啊,如果知道這些道理,那麼天下的道理就會像掌紋一樣不言自明。
4、駕輕就熟 [ jià qīng jiù shú ] 趕著輕載的車走在熟路上。後用以比喻對事情熟悉,做起來容易。
出 處:唐·韓愈《送石處士序》:「若駟馬駕輕車;就熟路;而王良、造父為之先後也。」
翻譯:就如同四匹馬駕駛著輕車走熟路,而歷史著名駕御高手王良、造父也與他不相上下啊。
5、耳熟能詳 [ ěr shú néng xiáng ] 聽的次數多了,熟悉得能詳盡地說出來。
出 處:宋·歐陽修《瀧(shuāng)岡阡表》:「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語。吾耳熟焉;故能詳也。」
翻譯:他平時在家教育子弟,常常說起此話,我聽熟了,所以能詳細地說給你聽。

❺ 有關認識 成語

關於認識的成語及解釋如下:
【白頭如新,傾蓋如故】:傾蓋:停下車子,指初次相逢。指相識雖久,仍跟剛認識一樣,有的剛認識,卻象老友一樣。比喻感情的厚薄是不以時間長短來衡量的。

【不達時務】:務:事物;時務:當前的重大事情或形勢。指不認識當前重要的事態和時代的潮流。現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不識時務】:時務:當前的形勢和潮流。指不認識當前重要的事態和時代的潮流。現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不識泰山】:不認識泰山。比喻見聞太窄,認不出地位高或本領大的人。

【不識一丁】:形容一個字也不認識。

【不識之無】:連「之」字、「無」字都不認識。形容人不識字,文化水平很低。

【闡幽顯微】:闡:闡明;幽:幽深。講明深奧和精微的道理。形容挖掘深,能啟發人認識所未能認識的事物。

【粗識之無】:粗:略微。略微認識「之」「無」二字。指文化程度很低。

【東家丘】:丘:孔丘。孔子的西鄰不知孔子的學問,稱孔子為「東家丘」。指對人缺乏認識,缺乏了解。

【對面不識】:面對面也不認識。比喻彼此沒有緣分。

【翻然改悔】:翻然:回飛的樣子,形容轉變很快;悔:悔恨。形容很快認識到過錯而悔改。

【翻然改悟】:翻然:回飛的樣子,形容轉變很快;悟:醒悟。形容很快認識到過錯而悔改醒悟。

【翻然悔過】:翻然:回飛的樣子,形容轉變很快;悔:悔恨。形容很快認識到過錯而悔改。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家勸人改惡從善的話。比喻作惡的人一旦認識了自己的罪行,決心改過,仍可以很快變成好人。

【紇字不識】:紇:人名。連「紇」字也不認識。指文盲。

【各有所見】:見:見解,對於事物的看法。各自有各自的見解。指對於事物的認識和看法各不相同。

❻ 關於學習有關的成語

精進不休、百尺竿頭、持之以恆、堅持不懈、自強不息
一、精進不休
白話釋義:專心努力上進;休:停止。指人不停追求進步。
朝代:現代
作者:木馬晨君
出處:《追求》:刻苦,沉著,精進不休。
翻譯:於是又潛心典籍,勤奮不知疲倦
二、百尺竿頭
白話釋義:桅桿或雜技長竿的頂端。比喻極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學問、事業有很高的成就。
朝代:唐
作者:吳融
出處:《商人》詩:「百尺竿頭五兩斜,此生何處不為家。」
翻譯:百尺竿頭五兩斜,這一生什麼地方不可以為家。
三、持之以恆
白話釋義:長久地堅持下去:努力學習,持之以恆。
朝代:宋
作者:樓鑰
出處:《攻媿集·雷雨應詔封事》:「凡應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誠;持之以久。」
翻譯:凡是應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誠;長久地堅持下去
四、堅持不懈
白話釋義:堅持到底,一點不鬆懈。
朝代:民國
作者:趙爾巽
出處:《清史稿·劉體重傳》:「遇大雨;賊決河自衛。煦激勵兵團;堅持不懈;賊窮蹙乞降;遂復濮陽。」
翻譯:遇到大雨;賊決黃河保護自己。轉動激勵兵團;堅持不鬆懈;賊兵走投無路乞求投降;於是又濮陽。」
五、自強不息
白話釋義:「君子以自強不息。」 指自己不懈地努力向上。息:停止。
朝代:西周
作者:姬昌
出處:《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翻譯: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君子應剛毅堅卓,發憤圖強

❼ 有關形容明白的成語有哪些

【炳如觀火】:炳:光明、明亮、顯著。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炳若觀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撥雲見日】:撥開烏雲見到太陽。比喻沖破黑暗見到光明。也比喻疑團消除,心裡頓時明白。
【不言而明】:明:明了。不用解釋,就已經明白了。

【不言而諭】:諭:舊時指上對下的文告、指示。不用說話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顯。

【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說話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顯。
【的一確二】:形容明明白白,確確實實。

【丁一確二】:明明白白,確確實實。

❽ 形容了解的很清楚的成語有哪些

1、瞭若指掌
成語拼音:liǎo ruò zhǐ zhǎng
成語解釋:比喻對情況十分明白清楚
成語出處:《宋史 道學傳序》:「作《太極圖說》、《通書》,推明陰陽五行之理,命於天而性於人者,瞭若指掌。」
2、了如觀火
成語拼音:liǎo rú guān huǒ
成語解釋:了:明白。形容看得非常清楚
成語出處:鄒魯《戊甲雲南河口之役》:「今有河內來函,讀之必了如觀火,從此兄等之出而說人,必更有把握矣。」
3、一目瞭然
成語拼音:yī mù liǎo rán
成語解釋:目:看。瞭然:明明白白的樣子。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成語出處: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37卷:「見得道理透後,從高視下,一目瞭然。」
4、瞭然於胸
成語拼音:liǎo rán yú xiōng
成語解釋:瞭然:了解、明白。心裡非常明白。
成語出處:《晉書 袁齊傳》:「夫經略大事……智者瞭然於胸。」
5、明若觀火
成語拼音:míng ruò guān huǒ
成語解釋:象看火那樣清楚。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
成語出處:《尚書 盤庚上》:「予若觀火。」宋 蔡沈集傳:「我視汝情,明若觀火。」

❾ 中國人必須了解的一千個成語有哪些

中國人必須了解的成語有很多,下面介紹一些:

  1. 一目十行[ yī mù shí háng ] :看書時同時可以看十行。 形容看書非常快。

    出 處:《梁書·簡文帝紀》:「讀書十行俱下。」宋·劉克庄《雜記六言五首》詩:「五更三點待漏,一目十行讀書。」

  2. 目下十行[ mù xià shí háng ] :形容看書速度極快。

    出 處:《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一個首相姓王名安石,臨川人也。此人目下十行,書窮萬卷。」

  3. 行有餘力[ xíng yǒu yú lì ] :做了事情以後,還有剩餘的精力和時間。

    出 處:《論語·學而》:「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4. 耳視目食[ ěr shì mù shí ] :用耳朵看,用眼睛吃。比喻顛倒錯亂。

    出 處:宋·司馬光《迂書·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視而目食者,鮮矣。」

  5. 飛珠濺玉[ fēi zhū jiàn yù ] :形容水的飛濺猶如珠玉一般。

  6. 飛短流長[ fēi ǎn liú cháng ] :飛、流:散布;短、長:指是非、善惡。 指散播謠言,中傷他人。

  7. 無稽之談[ wú jī zhī tán ] :無稽:無法考查。 沒有根據的說法。

  8. 不刊之論[ bù kān zhī lùn ] :刊:削除,古代把字寫在竹簡上,有錯誤就削去。指正確的、不可修改的言論。

  9. 天經地義[ tiān jīng dì yì ] :經:規范,原則;義:正理。天地間歷久不變的常道。指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也指理所當然的事。

  10. 不足為訓[ bù zú wéi xùn ] :足:夠得上;訓:法則,典範。不值得作為效法的准則或榜樣。

❿ 對「自已的情況和對方的情況都有透徹的了解」是什麼成語

1.知己知彼

【拼音】: zhī jǐ zhī bǐ

【解釋】: 原意是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了解透徹,打起仗來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泛指對雙方情況都很了解。

【出處】: 《孫子·謀攻》:「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2.明察秋毫

【拼音】: míng chá qiū háo

【解釋】: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銳,任何細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後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出處】: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3.了如指掌

【拼音】: liǎo rú zhǐ zhǎng

【解釋】: 了:明白;指掌:指著手掌。形容對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東西放在手掌里給人家看一樣。

【出處】: 《論語·八佾》:「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孔子謂或人言知禘禮之說者,於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4.心中有數

【拼音】: xīn zhōng yǒu shù

【解釋】: 對情況和問題有基本的了解,處理事情有一定把握。

【出處】: 《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

5.自知之明

【拼音】: zì zhī zhī míng

【解釋】: 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況,對自己有正確的估計。

【出處】: 《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