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濫竽充數成語的書
這個成語出自《韓非子·內儲說上》,其內容主要是講實際上並不會吹竽的南郭因齊宣王喜歡合奏而成功混在吹奏的數百位樂師中,結果待齊湣王即位之後因其喜歡聽獨奏而無法繼續偽裝下去,所以最後只能連夜逃走。齊宣王即位初期是一位十分昏庸的君王,後來因為齊國著名醜女“鍾離春”冒死自薦,並與之一一分析齊國的弊端,齊宣王才痛改前非。
南郭得知此事之後甚是焦急,自知以他自己的能力是無法進行獨奏的,最後因擔心事情敗露而招來懲處的南郭急急忙忙收拾行囊逃離宮中。這便是“濫竽充數”這一成語的詳細內容。這個故事主要是教育我們騙人並非長久之計,要想出人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最好的辦法。
② 濫竽充數的成語有哪些
魚目混珠、
以次充好、
因陋就簡、
渾水摸魚
魚目混珠 [yú mù hùn zhū]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混:攙雜,冒充。拿魚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貶義
出 處
晉·盧諶《贈劉琨》:「夜光報於魚目。」李善注引《雒書》鄭玄註:「魚目亂真珠」。
③ 濫竽充數的成語故事
成語典故
原文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翻譯
齊宣王讓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奏。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齊宣王對此感到很高興,用數百人的糧食來供養他。齊宣王死後,齊湣王繼承王位,他喜歡聽一個一個地演奏,南郭處士聽後便逃走了。
注釋
(1)節選自《韓非子·內儲說上》。這則寓言諷刺了無德無才、招搖撞騙的騙子,提醒人們只要嚴格把關,騙子就難行騙。告訴人們要有真才實學。濫:失實的,假的;竽:一種古代樂器,即大笙;「濫竽」即不會吹竽;充數:湊數。
(2)齊宣王:戰國時期齊國的國君。姓田,名辟疆。
(3)使:讓。
(4)必:一定,必須,總是。
(5)南郭:復姓。
(6)處士:沒有做過官的讀書人。
(7)請:請求,要求。
(8)為:給,替。
(9)說:通「悅」,對......感到高興。
(10)廩食(lǐn sì)以數百人:給數百人口糧。廩食:官府給的糧米供奉。廩:糧食;食:供養。(有爭議,因為可能是拿幾百人的口糧供養他)
(11)以:用,拿。
(12)湣王:齊國國君,宣王的兒子,在宣王死後繼位。姓田,名地或遂。
(13)好∶喜歡,喜悅,此處是喜歡。
(14)逃:逃跑。
(15)立:繼承了王位。
(16)竽:古代的一種樂器,像如今的笙。
寓言故事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不到300個善於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不到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名叫南郭的處士聽說了齊宣王喜歡聽合奏,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裡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拍擺動,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後,南郭處士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享受著優厚的待遇,心裡極為得意。
其實南郭處士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處士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比別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處士就這樣靠著蒙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豐厚的薪
④ (濫竽充數)選自哪本書
出自《韓非子·內儲說上》。
濫竽充數,漢語詞語,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典故。字面意思是說:不會吹竽的人混跡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內行人之中,以次充好。出自《韓非子·內儲說上》。
原文如下: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譯文:
齊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齊宣王很高興。官府給他的待遇和那幾百人一樣。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齊湣王(湣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喜歡聽一個一個地獨奏,南郭處士就逃跑了。
(4)有濫竽充數成語的書擴展閱讀:
《韓非子》是法家學派的代表著作,共二十卷。韓非(約公元前280~233年),戰國時期韓國人,為韓國公子,與李斯同學於荀子,喜好刑名法術之學,為法家學派代表人物。
全書由五十五篇獨立的論文集輯而成,裡面的典故大都出自韓非,除個別文章外,篇名均表示該文主旨。
其學說的核心是以君主專制為基礎的法、術、勢結合思想,秉持進化論的歷史觀,主張極端的功利主義,認為人與人之間主要是利害關系而仁愛教化輔之,強調以法治國,以利用人,對秦漢以後中國封建社會制度的建立產生了重大影響。
該書在先秦諸子中具有獨特的風格,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邏輯嚴密,善用寓言,其寓言經整理之後又輯為各種寓言集,如《內外儲說》、《說林》、《喻老》、《十過》等即是。
史載,韓非口吃,不善言談,長於著書,使秦之時,被同學李斯等讒言所害,入獄,後服毒自殺。司馬遷說「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韓非雖口不善辯,然下筆洶涌,鞭辟入裡;語言簡潔,又不乏生動活潑之態。韓非寡言少語之際,遭同窗暗算之時,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對社會進行冷峻犀利的觀察,個中滋味,豈足為外人道!觀此書,明司馬之意,知韓子之文,暢「無情」之法治,有所本矣!
《韓非子》注本中,重要的有清王先慎的《韓非子集解》,近人梁啟雄的《韓子淺解》,以及今人陳奇猷《韓非子集釋》等。今據《四部叢刊》本整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濫竽充數
⑤ 像濫竽充數的成語還有哪些
源自於寓言故事的成語
鷸蚌相爭 刻舟求劍 鵬程萬里 守株待兔 掩耳盜鈴 亡羊補牢 驚弓之鳥
杯弓蛇影 抱薪救火
⑥ 濫竽充數的成語解釋及意思
[làn yú chōng shù]
濫竽充數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典故。字面意思是說: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內行人之中,以次充好。出自《韓非子·內儲說上》。
【解釋】濫:不加選擇;竽:古代的一種樂器;充:冒充;數:數目。
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裡面湊一個數,或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混在好的裡面。有時候也用來表示自謙,說自己水平不夠,只是湊個數而已。
⑦ 寓言故事的成語:濫竽充數的故事
濫竽充數
[ làn yú chōng shù ]
1. 【解釋】:濫:失實的,假的。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2. 【出自】:《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成語故事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於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南郭先生聽說了齊宣王的這個癖好,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裡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拍顫動,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這以後,南郭先生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享受著優厚的待遇,心裡得意極了。 其實南郭先生撒了個彌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一樣吹奏得挺投入,還真瞧不出什麼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靠著蒙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可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min)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一樣,認為300人一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逍遙。於是齊湣王發布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作好准備,他將讓它300人輪流來一個個地吹竽給他欣賞。樂師們接到命令後都積極練習,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個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這樣不學無術靠蒙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終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我們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學習,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真本領,才能經受得住一切考驗。
⑧ 《中國成語故事》濫竽充數 上
濫竽充數來
濫:失實的,自假的。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拼音]
làn yú chōng shù
[出處]
《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廓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悅)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效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例句]
老師讓我們背誦課文,總有些同學濫竽充數。
[近義]
名不副實 碌碌無為 湊數其間 魚龍混雜 ...
[反義]
名副其實 鶴立雞群 鶴在雞群 寧缺毋濫 .
⑨ 濫竽充數是先秦諸子散文中的哪部書
先秦散文中的韓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