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大全
成語故事有:刻舟求劍、畫蛇添足、指鹿為馬、揠苗助長、亡羊補牢、掩耳盜鈴、一葉障目等等。
刻舟求劍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國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並向大家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大家雖然都不理解他為什麼這樣做,但也不再去問他。船靠岸後那楚國人立即在船上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在這里掉下去嗎?我還在這里刻了記號呢,怎麼會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紛紛大笑起來,說:「船一直在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動,你怎麼找得到你的劍呢?」其實,劍掉落在江中後,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㈡ 關於典故的成語有哪些
1、負荊請罪
【拼音】: fù jīng qǐng zuì
【解釋】: 負:背著;荊:荊條。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出處】: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舉例造句】: 我今特來尋賢弟,負荊請罪。
【典故】: 戰國時期,趙國有兩位重臣藺相如與廉頗,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社稷,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已,便背負荊條向藺相如請罪。
2、望梅止渴
【拼音】: wàng méi zhǐ kě
【解釋】: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舉例造句】: 鸞拆書看了,雖然不曾定個來期,也當畫餅充飢,望梅止渴。
【典故】: 東漢末年,曹操帶兵攻打張綉,行軍途中沒有水,帶的水也早已喝完,士兵們渴得要命,紛紛停下乘涼,派出去找水的人也沒發現水源,曹操急中生智,傳令下去說前邊有一梅林,時下正是產梅子的季節可以用梅子解渴,士氣大振而快速前進。
3、破釜沉舟
【拼音】: pò fǔ chén zhōu
【解釋】: 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舉例造句】: 只要我們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就能克服學習上的各種困難。
【典故】: 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將章邯帶20萬大軍進攻諸侯國趙國,趙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讓宋義掛帥,項羽輔佐率軍救援,宋義故意拖延時機,項羽殺了宋義並率軍渡過漳水去援趙,他們把鍋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決戰,終於擊敗秦軍。
4、卧薪嘗膽
【拼音】: wò xīn cháng dǎn
【解釋】: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出處】: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舉例造句】: 中國足球要想沖出亞洲,必須卧薪嘗膽,刻苦訓練。
【典故】: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嘗一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5、四面楚歌
【拼音】: sì miàn chǔ gē
【解釋】: 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舉例造句】: 在這四面楚歌里,憑你怎樣伶牙俐齒,也只得服從了。
【典故】: 楚漢相爭時期,項羽攻佔秦都以後,燒殺擄掠,人民怨聲載道。漢王劉邦趁機出擊想衣錦還鄉的項羽,讓大軍把項羽圍在垓下,並設下「四面楚歌」之計,項羽以為漢軍已經攻佔楚地,以為天要滅他,只好邊飲酒邊唱歌,悲壯自刎身亡。
㈢ 歷史故事成語大全
1、揠苗助長
從前宋國有一個農夫,嫌自已田裡的秧苗長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憂憂。有一天,他又荷著鋤頭下田了,他覺得稻苗似乎一點也沒長大,於是苦心思索著有什麼辦法可以使稻子長高一點。
忽然,他靈機一動,毫不猶豫的捲起褲管就往水田裡跳,開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點。傍晚,農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為聰明的傑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訴他太太說:「告訴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個好點子,讓咱們田裡的稻苗長高了不少。
農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兒子到田裡去看,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子聽到家裡的稻子長高了,興奮地飛也似的跑到田裡去看。這時,他發現稻苗是長高了,但是卻一棵棵低垂著,眼看著就要枯萎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千萬不可以學宋國農夫的作法,一切事情都有它的順序,如果一心只想早點完成就破壞它的次序,到頭來不僅不能提早完成,反而一事無成。
2、牝雞司晨
殷商時期,暴君紂王每天只知道吃喝玩樂,過著奢華荒淫無恥的生活,紂王對忠臣們的話毫不理會,只聽信他的愛妃妲己的話。商朝的忠臣比干因為向紂王進忠言卻被紂王殺了,還被開胸挖心,說要看比干長的什麼心眼,紂王的行為引起了群臣百姓的強烈反抗。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帶兵討伐紂王,周武王的部隊在距離朝歌七十里的牧野就跟紂王的部隊開戰了,周武王在牧野誓師時說道:過去說雌雞沒有晨鳴之道,雌雞代替雄雞打鳴則家盡,婦人奪取丈夫的政權則國家要亡,紂王一味的聽信妲己的讒言胡亂施政,是紂王亡國的根本。
3、刻舟求劍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國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並向大家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大家雖然都不理解他為什麼這樣做,但也不再去問他。船靠岸後那楚國人立即在船上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
撈了半天,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在這里掉下去嗎?我還在這里刻了記號呢,怎麼會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紛紛大笑起來,說:「船一直在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動,你怎麼找得到你的劍呢?」其實,劍掉落在江中後,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4、樂不思蜀
三國時期,劉備占據蜀地,創立蜀國。他死後,兒子劉禪繼位,。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乾的大臣死後,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王曹髦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呼,並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
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存心部署演出蜀地的歌舞。劉禪侍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十分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5、圖窮匕見
戰國末期,秦國很強大,在消滅了趙國後,打到北部的燕國,燕國岌岌可危。燕國的太子丹請荊軻去刺殺秦王,並派勇士秦舞陽作荊軻的助手,讓荊軻帶著秦王的仇人樊於期的人頭和燕國督亢的地圖作禮物,將一把毒葯熬過的匕首藏在地圖里。
荊軻和秦舞陽二人到了秦國,買通了秦王左右為他們引見,秦王很高興,就在咸陽宮接見他們。在登上宮殿的台階時,秦舞陽緊張得發抖,荊軻就把他留在外面。
秦王看過仇人樊於期的人頭後,又要看地圖。荊軻捧著地圖來到秦王面前,獻上去。秦王慢慢展開地圖來仔細看,當地圖展到盡頭時,藏在里邊的匕首露了出來。
荊軻迅速一手抓住秦王的衣袖,一手抓起匕首刺向秦王。秦王扯斷了衣袖,轉身逃走,荊軻就在後邊緊追。這時,秦王的衛士們趕來了,荊軻受了傷,就把手中的匕首投向秦王,但沒有擊中。最後荊軻被衛士們殺死了。
㈣ 成語故事,典故大全
完璧歸趙
wán bì guī zhào
【解釋】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結構】主謂式。
【用法】後比喻把原物完好無損地歸還原主。一般作謂語、賓語。
【辨形】璧;不能寫作「壁」。
【近義詞】物歸原主
【反義詞】支離破碎
【辨析】~和「物歸原主」都有把東西還給原主的意思。「物歸原主」口語性強;~則突出「完整無缺」地原物奉還;書面語言。
【例句】
(1)這些書我看過之後一定會~;請你放心。
(2)我知道這本書是你珍愛的東西;我一定注意保護;不出一個月;我一定~。
【英譯】
【成語故事】楚國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為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表示願帶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藺相如到秦國後,將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要指給秦昭王看,拿回了寶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說:趙王擔心秦國自恃強大,得和氏璧而不給城邑,經過我勸說方才答應。趙王齋戒5天,然後才讓我捧璧前來,以示對秦國威嚴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禮儀簡慢,毫無交割城邑的誠意,現在若大王一定要搶走寶玉,我寧可將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估計秦昭王不過是假意應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應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只好應允。藺相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秦昭王齋戒完畢,舉行交換儀式時,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趙之事告訴秦昭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㈤ 成語典故大全 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大全成人版
一國三公
一寒如此
一狐之腋
一揮而成
一揮而就
一箭雙雕
一夔已足
一鱗半爪
一毛不拔
一鳴驚人
一木難支
一目十行
一諾千金
一錢不值
一竅不通
一丘之貉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一日千里
一日三秋
一身兩役
一身是膽
一事無成
一絲不苟
一網打盡
一問三不知
一誤再誤
一蟹不如一蟹
一薰一蕕
一言九鼎
一言為定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一衣帶水
一意孤行
一扜黃土
一字千金
一字之師
依樣葫蘆
以古非今
以管窺天
以規為瑱
以鄰為壑
以卵擊石
以貌取人
以強凌弱
以身試法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以逸待勞
倚門倚閭
義不容辭
義無反顧
亦步亦趨
異軍突起
易如反掌
意氣揚揚
因人成事
因勢利導
引狼入室
引錐刺股
飲醇自醉
飲鴆止渴
郢書燕說
映月讀書
憂心如焚
游刃有餘
有備無患
有腳陽春
有名無實
有恃無恐
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者事竟成
予取予求
愚公移山
與狐謀皮
與虎謀皮
羽毛未豐
欲蓋彌彰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鷸蚌相爭
緣木求魚
約法三章
月下老人
越俎代庖
運籌帷幄
運斤成風
㈥ 成語故事大全30字三十篇
1、自相矛盾
有個人賣矛和盾。他說盾最堅固,又說矛最銳利。有個人問他用矛來戳盾會怎樣?他答不出來,古人稱其為自相矛盾。
2、樂不思蜀
三國時期,劉備占據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後,兒子劉禪繼位,。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後,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並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部署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3、卧薪嘗膽
話說吳國與越國打仗,吳王夫差戰敗,其後他每天睡在乾柴上,天天吃苦膽,最終以弱勝強,打敗了越王勾踐,這就是有名的卧薪嘗膽 。
㈦ 經典成語故事,成語故事大全,經典成語故事全集
自知之明
指了解自己的情況,對自己有正確的估計。
齊威王當上國王後整天只知道吃喝玩內樂容,喜歡聽別人彈琴。鄒忌攜琴前去拜見齊威王,就是光說不彈,並把不彈琴的道理與治國聯系起來,使齊威王明白治國的道理,齊威王任命鄒忌為相國。鄒忌以自身形象影響齊威王有自知之明
誨人不倦
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
孔子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經歷新鄭之病,他們不得不在當地住了幾月,弟子樊遲問孔子怎樣干農活。孔子心裡不高興,一反誨人不倦的習慣,承認不如老農。樊遲只好向當地農民請教,終於種出了葫蘆、扁豆等
一刀兩斷
一刀兩斷的意思是:一刀斬為兩段。比喻堅決斷絕關系。、
西漢初年,韓信被封為齊王之後,丞相蕭何擔心韓信兵權太大威脅劉家天下,就找樊噲共商計策。樊噲自鳴得意,連誇自己是如何斗敗項羽而保主公劉邦的,面對這淮陰一餓夫且手無縛雞之力的韓信,只須叫一兩個人就可以把他一刀兩斷。
㈧ 勵志成語故事大全10個
一、負薪掛角
漢朝時期的朱買臣,小時候,家裡很窮。為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背著柴一邊走,一邊看書。
隋朝有一個叫李密的人,小時候給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讀書。
二、程門立雪
這個成語講的是宋朝的楊時苦心求學的故事:楊時考中了進士,卻不去做官,而是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進行學習。
程顥死後,楊時又在洛陽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那時,他已經四十歲了。有一天,楊時去拜見程頤時,恰逢程頤正在睡覺,而楊時與他的朋友游酢為了不影響老師休息,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門口等候。外面大雪紛飛,寒風刺骨,等到程頤醒來時,門外的雪已積了一尺多厚了。
三、手不釋卷
三國時代,東吳有一員大將名叫呂蒙。年輕時,家境貧困,無法讀書。從軍後,雖作戰驍勇,常立戰功,卻苦於缺少文化,不能把戰例經驗總結寫下來。有一天,吳主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是一員大將,掌權管事,更應該好好地讀一些書,增加自己的才幹。」
呂蒙一聽主公要他學習,便為難地推託說:「軍隊里的事情又多又雜,都要我親自過問,恐怕擠不出時間來讀書啊!」
孫權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並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罷了。」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並堅持不懈,最後終於有了文化。
四、卧薪嘗膽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發生了戰爭。越國被吳國打敗,越國勾踐被夫差俘虜。後來,吳王夫差釋放了勾踐,讓他回到了越國國都會稽。勾踐在坐卧的地方吊了個苦膽,夜裡躺在柴草上,面對苦膽,每天吃飯時都嘗嘗苦膽。
勾踐總捫心自責:「你忘了會稽大敗之辱嗎?」就這樣勾踐跟同甘共苦共同命運,經過十年發展生產,積聚力量,又經過十年練兵,終於在公元前473年打敗夫差,滅掉了吳國。
五、以荻畫地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裡借書來讀。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的致力讀書,歐陽修最終成為一代名家。
六、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匡衡家窮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想要晚上讀,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多了,他就借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七、囊螢映雪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
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口袋,抓了許多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晉代孫康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外面十分明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
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此後,每到下雪的夜晚,他都會在雪地里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最終功成名就。
八、精誠所至
西漢時期,有一個名將李廣。他精於騎馬射箭,作戰非常勇敢,被稱為「飛將軍」。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獵,忽然發現草叢中蹲伏著一隻猛虎。李廣急忙彎弓搭箭,全神貫注,用盡氣力,一箭射去。
李廣箭法很好,他以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於是走近前去,仔細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塊形狀很像老虎的大石頭。不僅箭頭深深射入石頭當中,而且箭尾也幾乎全部射入石頭中去了。李廣很驚訝,他不相信自己能有這么大的力氣,於是想再試一試。
他往後退了幾步,張弓搭箭,可是,一連幾箭都沒有射進去。有的箭頭破碎了,有的箭桿折斷了,而大石頭一點兒也沒有受到損傷。
人們對這件事情感到疑惑不解,於是就去請教學者揚雄。揚雄回答說:「如果誠心實意,即使像金石那樣堅硬的東西也會被感動的。」
九、不恥下問
春秋時代,孔子被人們尊為「聖人」。孔子學問淵博,可是仍虛心向別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廟去祭祖,一進太廟,就覺得新奇,向別人問這問那。
有人笑道:「孔子學問出眾,為什麼還要問?」孔子聽了說:「每事必問,有什麼不好?」他的弟子問他:「孔圉死後,為什麼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聰明好學,不恥下問,所以稱之為『文』。」
十、投筆從戎
班超是東漢一個很有名氣的將軍,他從小就很用功,對未來也充滿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文件的時候,寫著寫著,突然覺得很悶,忍不住站起來,丟下筆說: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怎麼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
傅介子和張騫兩個人,生在西漢,曾經出使西域,替西漢立下無數功勞。因此,班超決定學習傅介子、張騫,為國家奉獻自己。後來,他當上一名軍官,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得到勝利。接著,他建議和西域各國來往,以便共同對付匈奴。
朝廷採取他的建議,就派他帶著數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著智慧和膽量,度過各式各樣的危機。班超一生總共到過五十多個國家,和這些國家保持和平,也同時宣揚了漢朝的國威。
㈨ 簡短成語故事典故大全
亡羊補牢 葉公好龍 掩耳盜鈴 狐假虎威 井底之蛙 畫蛇添足 濫竽充數 守株待兔 破釜沉舟 買櫝還珠 杞人憂天 邯鄲學步 畫蛇添足 望梅止渴 拔苗助長 塞翁失馬,焉知禍福 瓜田李下 為虎作倀 胸有成竹 杯弓蛇影 指鹿為馬 完璧歸趙 掩耳盜鈴 畫龍點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