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貌取人成語故事
Ⅰ 以貌取人是什麼一
以一個人的長相來判定個人的所有,是不理智的,不切實際的。
【成語故事】孔子有許許多多弟子,其中有一個名叫宰予的,能說會道,利口善辯。他開始給孔子的印象不錯,但後來漸漸地露出了真相:既無仁德又十分懶惰;大白天不讀書聽講,躺在床上睡大覺。為此,孔子罵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個弟子,叫淡台滅明,字子羽,是魯國人,比孔子小三十九歲。子羽的體態和相貌很醜陋,想要孔子。孔子開始認為他資質低下,不會成才。但他從師學習後,回去就致力於修身實踐,處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為了公事,從不去會見公卿大夫。後來,子羽游歷到長江,跟隨他的弟子有三百人,聲譽很高,各諸侯國都傳誦他的名字。孔子聽說了這件事,感慨他說:「我只憑言辭判斷人品質能力的好壞,結果對宰予的判斷就錯了;我只憑相貌判斷人品質能力的好壞,結果對子羽的判斷又錯了。」
Ⅲ 以貌取人的成語故事
以貌取人
【讀音】:yǐ mào qǔ rén
【解釋】:根據外貌來判別一個的的品質才能。
【出處】:《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之;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Ⅳ 以貌取人的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子羽相貌醜陋,孔子對他很冷淡,他只有離開孔子回內去自修,容後成為有名的學者。而學生宰予長得很好,且能言善辯,但後來被孔子批評言行不一。也有一說,是宰予參與田常作亂而被陳恆所殺,但唐代司馬貞疑此說把闞止(亦字子我)當宰予。不論是什麼原因,孔子曾感慨地說:「不能以貌取人,也不能憑人說話來衡量別人。」
西漢·司馬遷《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Ⅳ 成語故事《以貌取人》MP3
以貌取人
[讀音][yǐ mào qǔ rén]
[解釋]根據外貌來判別一個的的品質才能。
[出處]《史記內·仲尼弟子列傳》:「容澹臺滅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歲;狀貌甚惡;欲事孔子;孔子以為材薄……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近義]表裡如一量才錄用
[反義]任人唯賢量材錄用量才錄用
Ⅵ 以貌取人 是怎麼回事
以貌取人
[yǐ mào qǔ rén]
詞語
更多義項
以貌取人(yǐ mào qǔ rén):根據外貌來判別人回的品質和才能。答出自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中文名:以貌取人
出處:《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分享
成語解釋
詞目:以貌取人
拼音:yǐ mào qǔ rén
釋義:根據外貌來判別人的品質和才能。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子羽相貌醜陋,孔子對他很冷淡,他只有離開孔子回去自修,後成為有名的學者。而學生宰予長得很好,且能言善辯,但後來被孔子批評言行不一。也有一說,是宰予參與田常作亂而被陳恆所殺,但唐代司馬貞疑此說把闞止(亦字子我)當宰予。不論是什麼原因,孔子曾感慨地說:「不能以貌取人,也不能憑人說話來衡量別人。」
西漢·司馬遷《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Ⅶ 跟以貌取人類似的成語
詞目:以貌取人
拼音:yǐ mào qǔ rén
釋義:根據外貌來判別人的品質和才能。
西漢·司馬遷《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用於人。[2]
辨形:取;不能寫作「娶」;貌;不能寫作「藐」。
近義詞:以名取士
反義詞:量才錄用
Ⅷ 以貌取人的成語
【成抄語】: 以貌取人
【拼襲音】: yǐ mào qǔ rén
【解釋】: 根據外貌來判別一個的的品質才能。
【成語故事】:
孔子有許許多多弟子,其中有一個名叫宰予的,能說會道,利口善辯。他開始給孔子的印象不錯,但後來漸漸地露出了真相:既無仁德又十分懶惰;大白天不讀書聽講,躺在床上睡大覺。為此,孔子罵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個弟子,叫淡台滅明,字子羽,是魯國人,比孔子小三十九歲。子羽的體態和相貌很醜陋,想要孔子。孔子開始認為他資質低下,不會成才。但他從師學習後,回去就致力於修身實踐,處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為了公事,從不去會見公卿大夫。後來,子羽游歷到長江,跟隨他的弟子有三百人,聲譽很高,各諸侯國都傳誦他的名字。孔子聽說了這件事,感慨他說:「我只憑言辭判斷人品質能力的好壞,結果對宰予的判斷就錯了;我只憑相貌判斷人品質能力的好壞,結果對子羽的判斷又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