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會的成語故事
一、坐井觀天
在一口廢井裡,住著一隻青蛙。一天,青蛙在井邊碰見一隻從東海來的海龜。 青蛙自豪地對海鬼誇口說:「你看,我住在這里多麼愜意呀!我要高興,就在井邊跳躍遊玩,累了就到井壁石洞里休息。
有時把身子舒服地泡在水裡,有時愉快地在稀泥中散散步。你看旁邊的那些小蟲、螃蟹和蝌蚪,它們誰能比得上我呢!我獨自占據這口廢井,多麼自由自在!
先生為什麼不經常到井中觀賞遊玩呢?」 海鬼聽了青蛙的一番高談闊論,就想進入井中看看。可是,它的左腳還沒有完全伸進去,右腳就被井欄絆住了。
它只好後退幾步,把它看到的大海的情景告訴青蛙:「你見過大海嗎?海的廣大,豈止千里;海的深度,何止千丈。
古時候,十年裡就有九年鬧水災,海水並不因此增多;八年裡就有七年鬧旱災,海水卻不因此而減少。大海不受旱澇影響,住在廣闊無垠的大海里才是真正的快樂。
二、掩耳盜鈴
春秋末期,晉國有個叫范吉射的人,家門口掛了一口大鍾。在我國古代,鍾和鈴都是樂器。 一天,有個人到范吉射家裡,見到門口的鍾,想偷偷地把它背走。但是,鍾太笨重了,他根本無法把它背走。後來,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把鍾敲碎了,分批拿回去。
於是,他找了一個鐵錘,用力去敲鍾。「當——」第一下敲上去,鍾就發出洪亮悠長的響聲;再敲下去,鍾發出同樣的響聲。他想:「鍾聲一響,人家就知道我在這里敲鍾。
這樣,鍾就要被別人奪走,我也要被人抓住。」於是,他捂住自己的耳朵,這樣鍾聲再響也聽不見了,他想既然我離得這么近也聽不見,其他人當然更聽不見,就可以安全地將鍾偷走了。
其實他非常愚蠢可笑:雖然他捂住了耳朵聽不見鍾聲,但別人的耳朵沒有被捂住,當然還會聽見鍾聲。 後來,人們就把這個故事概括成「掩耳盜鈴」這一成語,來比喻那些自以為是、自欺欺人的人。
三、刻舟求劍
有一個楚國人出門遠行。他在乘船過江的時候,一不小心,把隨身帶著的劍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劍掉進水裡了! 這個楚國人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個記號,然後回頭對大家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眾人疑惑不解地望著那個刀刻的印記。有人催促他說:「快下水去找劍呀!」 楚國人說:「慌什麼,我有記號呢。」
船繼續前行,又有人催他說:「再不下去找劍,這船越走越遠,當心找不回來了。」 楚國人依舊自信地說:「不用急,不用急,記號刻在那兒呢。」
直至船行到岸邊停下後,這個楚國人才順著他刻有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可是,他怎麼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個記號是表示這個楚國人的劍落水瞬間在江水中所處的位置。
掉進江里的劍是不會隨著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記號卻在不停地前進。等到船行至岸邊,船舷上的記號與水中劍的位置早已風馬牛不相及了。這個楚國人用上述辦法去找他的劍,不是太糊塗了嗎?
他在岸邊船下的水中,白費了好大一陣工夫,結果毫無所獲,還招來了眾人的譏笑。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用靜止的眼光去看待不斷發展變化的事物,必然要犯脫離實際的主觀唯心主義錯誤。
四、守株待兔
春秋戰國時期,宋國有個農夫種著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一棵大樹。一天,他在地里幹活,忽然看見一隻兔子箭一般地飛奔過來,猛的撞在那棵大樹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斷了,蹬蹬腿就死了。
這個農夫飛快的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高興地說:「這真是一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了。」
他拎著兔子一邊往家走,一邊得意地想:「我的運氣真好,沒准明天還會有兔子跑來,我可不能放過這樣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幹活,只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結果,等了一天什麼也沒等到。
他卻不甘心,從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
五、亡羊補牢
從前,有個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准備出去放羊,發現少了一隻。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從窟窿里鑽進來,把羊叼走了。
鄰居勸告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麼呢?"沒有接受鄰居的勸告。
第二天早上,他准備出去放羊,到羊圈裡一看,發現又少了一隻羊。原來狼又從窟窿里鑽進來,把羊叼走了。
他很後悔,不該不接受鄰居的勸告,就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補得結結實實。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被狼叼走的了。
說明:羊丟了,把羊圈修補起來,剩下的羊就不會再丟。犯了錯誤,立即改正,就能減少錯誤。遭到失誤,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則可以避免繼續出現的損失。
Ⅱ 一年級小男孩適合學什麼成語故事
孔融讓梨的故事
東漢魯國,有個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聰明,也非常懂事。孔融還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兄弟七人相處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媽媽買來許多梨,一盤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們讓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盤子中的梨,發現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隻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爸爸看見孔融的行為,心裡很高興,心想:別看這孩子剛剛四歲,卻懂得應該把好的東西留給別人的道理呢。於是他故意問孔融:「盤子里這么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吃。」
爸爸接著問道:「你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照你這么說,他應該拿最小的一個才對呀?」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小弟弟吃。」
爸爸聽他這么說,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個好孩子,以後一定會很有出息。」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懂禮貌,要尊老愛幼。
還可以講類似的成語故事。
Ⅲ 適合一年級學生參賽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這些成語故事很多,比如說一些寓言故事還有歷史故事。這些都可以的選擇一個喜歡的就行。
Ⅳ 聰明勇敢的成語故事,簡單易懂,一年級小孩能很快學會的
小學一年級短成語故事:按圖索驥 春秋時候,秦國有個叫孫陽的人,擅長相馬,無論什麼樣的馬,他一眼就能分出優劣。他常常被人請去識馬、選馬,人們都稱他為伯樂(本是天上的星名,據說負責管理天馬)。 有一次,孫陽路過一個地方,忽見一匹拖著鹽車的老馬沖他叫個不停,走近一看,原來是匹千里馬,只是年齡稍大了點。老馬拉著車艱難地走著,孫陽覺得太委屈了這匹千里馬,它本是可以奔跑於疆場,可以發揮更大作用的寶馬良駒,現在卻默默無聞地拖著鹽車,慢慢地消耗著它的銳氣和體力,實在可惜!孫陽想到這里,難過得落下淚來。 為了讓更多的人學會相馬,使千里馬不再被埋沒,也為了自己一身絕技不至於失傳,孫陽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相馬經驗和知識寫成了一本書,配上各種馬的形態圖,書名叫《相馬經》。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徵去找,最後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徵,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嘆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小學一年級短成語故事:洛陽紙貴 晉代文學家左思,小時候是個非常頑皮、不愛讀書的孩子。父親經常為這事發脾氣,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氣得很,不肯好好學習。 有一天,左思的父親與朋友們聊天,朋友們羨慕他有個聰明可愛的兒子。左思的父親嘆口氣說:快別提他了,小兒左思的學習,還不如我小時候,看來沒有多大的出息了。說著,臉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聽到了,他非常難過,覺得自己不好好念書確實很沒出息。於是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刻苦學習。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左思漸漸長大了,由於他堅持不懈地發奮讀書,終於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人,文章也寫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時間寫成了《齊都賦》,顯示出他在文學方面的才華,為他成為傑出的文學家奠定了基礎。這以後他又計劃以三國時魏、蜀、吳首都的風土、人情、物產為內容,撰寫《三都賦》。為了在內容、結構、語言諸方面都達到一定水平,他潛心研究,精心撰寫,廢寢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學巨著《三都賦》終於寫成了。 《三都賦》受到諒也評,人們把它和漢代文學傑作《兩都賦》相比。由於當時還沒有發明印刷術,喜愛《三都賦》的人只能爭相抄閱,因為抄寫的人太多,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一時間全城紙價大幅度上升。
Ⅳ 好看的成語故事(很短1年級)
比如說拔苗助長、孔融讓梨等等
Ⅵ 一年級語文下冊成語故事
一年級成語故事:坐井觀天 在一口廢井裡,住著一隻青蛙。一天,青蛙在井邊碰見一隻從東海來的海龜。 青蛙自豪地對海鬼誇口說:「你看,我住在這里多麼愜意呀!我要高興,就在井邊跳躍遊玩,累了就到井壁石洞里休息。有時把身子舒服地泡在水裡,有時愉快地在稀泥中散散步。你看旁邊的那些小蟲、螃蟹和蝌蚪,它們誰能比得上我呢!我獨自占據這口廢井,多麼自由自在!先生為什麼不經常到井中觀賞遊玩呢?」 海鬼聽了青蛙的一番高談闊論,就想進入井中看看。可是,它的左腳還沒有完全伸進去,右腳就被井欄絆住了。它只好後退幾步,把它看到的大海的情景告訴青蛙:「你見過大海嗎?海的廣大,豈止千里;海的深度,何止千丈。古時候,十年裡就有九年鬧水災,海水並不因此增多;八年裡就有七年鬧旱災,海水卻不因此而減少。大海不受旱澇影響,住在廣闊無垠的大海里才是真正的快樂。掩耳盜鈴 春秋末期,晉國有個叫范吉射的人,家門口掛了一口大鍾。在我國古代,鍾和鈴都是樂器。 一天,有個人到范吉射家裡,見到門口的鍾,想偷偷地把它背走。但是,鍾太笨重了,他根本無法把它背走。後來,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把鍾敲碎了,分批拿回去。 於是,他找了一個鐵錘,用力去敲鍾。「當——」第一下敲上去,鍾就發出洪亮悠長的響聲;再敲下去,鍾發出同樣的響聲。他想:「鍾聲一響,人家就知道我在這里敲鍾。這樣,鍾就要被別人奪走,我也要被人抓住。」於是,他捂住自己的耳朵,這樣鍾聲再響也聽不見了,他想既然我離得這么近也聽不見,其他人當然更聽不見,就可以安全地將鍾偷走了。 其實他非常愚蠢可笑:雖然他捂住了耳朵聽不見鍾聲,但別人的耳朵沒有被捂住,當然還會聽見鍾聲。 後來,人們就把這個故事概括成「掩耳盜鈴」這一成語,來比喻那些自以為是、自欺欺人的人 刻舟求劍 有一個楚國人出門遠行。他在乘船過江的時候,一不小心,把隨身帶著的劍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劍掉進水裡了! 這個楚國人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個記號,然後回頭對大家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眾人疑惑不解地望著那個刀刻的印記。有人催促他說:「快下水去找劍呀!」 楚國人說:「慌什麼,我有記號呢。」 船繼續前行,又有人催他說:「再不下去找劍,這船越走越遠,當心找不回來了。」 楚國人依舊自信地說:「不用急,不用急,記號刻在那兒呢。」 直至船行到岸邊停下後,這個楚國人才順著他刻有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可是,他怎麼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個記號是表示這個楚國人的劍落水瞬間在江水中所處的位置。掉進江里的劍是不會隨著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記號卻在不停地前進。等到船行至岸邊,船舷上的記號與水中劍的位置早已風馬牛不相及了。這個楚國人用上述辦法去找他的劍,不是太糊塗了嗎? 他在岸邊船下的水中,白費了好大一陣工夫,結果毫無所獲,還招來了眾人的譏笑。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用靜止的眼光去看待不斷發展變化的事物,必然要犯脫離實際的主觀唯心主義錯誤。
Ⅶ 一年級的成語日積月累寓言故事故事成語故事
鐵杵磨針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綉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綉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綉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綉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綉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鐵杵磨針的意思是: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麼難的事也能做成功。
井底之蛙
一口廢井裡住著一隻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邊碰上了一隻從海里來的大龜。
青蛙就對海龜誇口說:
「你看,我住在這里多快樂!有時高興了,就在井欄邊跳躍一陣;疲倦了,就回到井
里,睡在磚洞邊一回。或者只留出頭和嘴巴,安安靜靜地把全身泡在水裡:或者在軟綿綿的
泥漿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適。看看那些蝦和蝌蝦,誰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這個井裡的主
人,在這井裡極自由自在,你為什麼不常到井裡來游賞呢!」
那海龜聽了青蛙的話,倒真想進去看看。但它的左腳還沒有整個伸進去,右腳就已經絆
住了。它連忙後退了兩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訴青蛙說:
「你看過海嗎?海的廣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來丈。古時候,十年有九年大
水,海里的水,並不漲了多少;後來,八年裡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見得淺了多少。
可見大海是不受旱澇影響的。住在那樣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樂呢!」
井蛙聽了海龜的一番話,吃驚地呆在那裡,再沒有話可說了。
井底之蛙的意思是: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