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夜郎自大的上一句成語

夜郎自大的上一句成語

發布時間: 2021-03-01 14:55:23

Ⅰ 夜郎自大成語典故

漢朝時候,我國西南一帶,有些少數民族聚居在一起,形成了許多國內家,其中最大的一個叫做「容夜郎國」(現在貴州省境內)。
夜郎國王以為夜郎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所以非常驕傲,對西南各國總擺出一副大國的架子。
有一回,漢朝使者到了夜郎,向國王介紹了漢朝的情況。夜郎國王聽了先是驚訝,接著表示不相信,問道:「你們漢朝有我們夜郎國大嗎?」他那裡知道夜郎國只相當於漢朝的一個州。
由這個故事產生了成語「夜郎自大」,它用來比喻和諷刺那種眼光狹小、見聞很少、卻盲目自大的人。

Ⅱ 夜郎自大的成語故事

夜郎自大成語故事:

漢朝的時候,在西南方有個名叫夜郎的小國家,它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可是國土很小,百姓也少,物產更是少得可憐。但是由於鄰近地區以夜郎這個國家最大,從沒離開過國家的夜郎國國王就以為自己統治的國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天,夜郎國國王與部下巡視國境的時候,他指著前方問說:「這里哪個國家最大呀?」部下們為了迎合國王的心意,於是就說:「當然是夜郎國最大啰!」走著走著,國王又抬起頭來、望著前方的高山問說:「天底下還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嗎?」

部下們回答說:「天底下沒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了。」

後來,他們來到河邊,國王又問:「我認為這可是世界上最長的河川了。」部下們仍然異口同聲回答說:「大王說得一點都沒錯。」從此以後,無知的國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次,漢朝派使者來到夜郎,途中先經過夜郎的鄰國滇國,滇王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比起來哪個大?」使者一聽嚇了一跳,他沒想到這個小國家,竟然無知的自以為能與漢朝相比。

卻沒想到後來使者到了夜郎國,驕傲又無知的國王因為不知道自己統治的國家只和漢朝的一個縣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哪個大?」

(2)夜郎自大的上一句成語擴展閱讀:

夜郎自大成語意思:

【解釋】:夜郎:漢代西南地區的一個小國。比喻人無知而又狂妄自大。

【出自】:《史記·西南夷列傳》:「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

譯文:「滇王同漢朝使者說:『漢誰與我大?』和夜郎侯也是這樣。因為道路不通,所以各占據一州主,不知道漢朝的廣大。」

【示例】:駕炮車之狂雲,遂以夜郎自大。恃貪之逆氣,漫以河伯為尊。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自命不凡、旁若無人、目中無人、妄自尊大、自以為是、目空一切、鷽鳩笑鵬、目無餘子、唯我獨尊、妄自菲薄、目空四海、不可一世、井蛙語海、唯我獨尊、自高自大

【反義詞】謙虛謹慎、大智若愚、自暴自棄、自慚形穢、虛懷若谷

Ⅲ 「夜郎自大」成語的典故是什麼

西漢時期,西南地區有個面積只有漢朝一個州那麼大的夜郎國,人口稀少,土地稀薄,國王非常驕傲,自以為夜郎國是天下唯一的大國。西漢朝廷派唐蒙出訪夜郎國,夜郎國國王竟不知高低地問:「漢孰與我大?」唐蒙啞然失笑。

Ⅳ 成語夜郎自大是出自怎樣的典故夜郎指的是現代哪個地方

夜郎自大
[釋義] 夜郎:漢代西南地區的一個小國。比喻人無知而又狂妄自大。
[出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卷六·絳妃》:「駕炮車之狂雲;遂以夜郎自大;恃貪狼之逆氣;漫以河伯為尊。」
典 故
漢朝的時候,在西南方有個名叫夜郎的小國家,它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可是國土很小,百姓也少,物產更是少得可憐。但是由於鄰近地區以夜郎這個國家最大,從沒離開過國家的夜郎國國王就以為自己統治的國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天,夜郎國國王與部下巡視國境的時候,他指著前方問說:「這里哪個國家最大呀?」部下們為了迎合國王的心意,於是就說:「當然是夜郎國最大啰!」走著走著,國王又抬起頭來、望著前方的高山問說:「天底下還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嗎?」部下們回答說:「天底下沒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了。」,後來,他們來到河邊,國王又問:「我認為這可是世界上最長的河川了。」部下們仍然異口同聲回答說:「大王說得一點都沒錯。」從此以後,無知的國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次,漢朝派使者來到夜郎,途中先經過夜郎的鄰國滇國,滇王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比起來哪個大?「使者一聽嚇了一跳,他沒想到這個小國家,竟然無知的自以為能與漢朝相比。卻沒想到後來使者到了夜郎國,驕傲又無知的國王因為不知道自己統治的國家只和漢朝的一個縣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哪個大?」
夜郎所在地:
在今天的貴州省福泉市
夜郎是我國漢代西南方的一個地方政權它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可是國土很小,百姓也少,物產更是少得可憐。但是由於鄰近地區以夜郎這個國家最大,從沒離開過國家的夜郎國國王就以為自己統治的國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國家。
我國秦漢時期在西南地區由少數民族建立的一個國家。西漢以前,夜郎國名無文獻可考。夜郎之名第一次問世,大約是在戰國時期,楚襄王(公元前298年一前262年)派「將軍庄躍溯沉水,出且蘭(今貴州福泉市),以伐夜郎王」,「且蘭既克,夜郎又降」。這時,人們方知西南有一夜郎國。夜郎國被中原政權記述的歷史,大致起於戰國,至西漢成帝和平年間,夜郎王興同脅迫周邊22邑反叛漢王朝,被漢使陳立所殺,夜郎也隨之被滅,前後約300年。

Ⅳ 形容犯上作亂夜郎自大不知天高地厚的成語

冒天下之大不韙,妄自尊大,目空一切,不可一世,剛愎自用,師心自用,獨斷專行,專橫跋扈,挾天子以令諸候

Ⅵ 夜郎自大 類似的成語

夜郎自大的近義詞有:

自命不凡、旁若無人、目中無人、妄自尊大、自以為是、目空一切、鷽鳩笑鵬、目無餘子、惟我獨尊、妄自菲薄、目空四海、不可一世、井蛙語海、唯我獨尊、自高自大。

注音:

yè láng zì dà

釋義:

夜郎:漢代西南地區的一個小國。比喻人無知而又狂妄自大。

出 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卷六·絳妃》:「駕炮車之狂雲;遂以夜郎自大;恃貪狼之逆氣;漫以河伯為尊。」

例 句

他的這種~的神態弄得我們哭笑不得。

典 故

漢朝的時候,在西南方有個名叫夜郎的小國家,它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可是國土很小,百姓也少,物產更是少得可憐。但是由於鄰近地區以夜郎這個國家最大,從沒離開過國家的夜郎國國王就以為自己統治的國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天,夜郎國國王與部下巡視國境的時候,他指著前方問說:「這里哪個國家最大呀?」部下們為了迎合國王的心意,於是就說:「當然是夜郎國最大啰!」走著走著,國王又抬起頭來、望著前方的高山問說:「天底下還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嗎?」部下們回答說:「天底下沒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了。」,後來,他們來到河邊,國王又問:「我認為這可是世界上最長的河川了。」部下們仍然異口同聲回答說:「大王說得一點都沒錯。」從此以後,無知的國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次,漢朝派使者來到夜郎,途中先經過夜郎的鄰國滇國,滇王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比起來哪個大?「使者一聽嚇了一跳,他沒想到這個小國家,竟然無知的自以為能與漢朝相比。卻沒想到後來使者到了夜郎國,驕傲又無知的國王因為不知道自己統治的國家只和漢朝的一個縣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哪個大?」

Ⅶ 有一句成語是夜郎自大是什麼意思

夜郎自大[ yè lá來ng zì dà ]

生詞本

基本釋義自詳細釋義

  • [ yè láng zì dà ]

  • 夜郎:漢代西南地區的一個小國。比喻人無知而又狂妄自大。

  • 出 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卷六·絳妃》:「駕炮車之狂雲;遂以夜郎自大;恃貪狼之逆氣;漫以河伯為尊。」

Ⅷ 夜郎自大上句是什麼

是:餓虎思斗,夜郎自大

夜郎自大,成語,比喻驕傲無知的膚淺自負或自大行為。出自《史記·西南夷列傳》: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

Ⅸ 有一句成語是夜郎自大是什麼意思啊

詞義:比喻驕傲無知的膚淺自負或自大行為,最典型的例子是韓國。 典故:出自《史記·西南夷列傳》: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 「夜郎自大」屬漢語圈認知率最高的一類成語。漢語工具書都把它釋為對妄自尊大者的諷喻,很多人正是通過這個成語知道古代西南曾經有一個夜郎國。但這成語其實是一段誤讀的歷史。 夜郎故事首見於司馬遷的《史記》。漢武帝開發西南夷後,為尋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於公元前122年派遣使者到達今雲南的滇國,再無法西進。逗留期間,滇王問漢使:「漢敦與我大?」後來漢使返長安時經過夜郎,夜郎國君也提出了同樣問題。這段很平常的故事後來便演變成家喻戶曉的成語。 夜郎自大成語至遲清代已廣為流行。清前期著名文學家蒲松齡在《聊齋志異·絳妃》中寫道:「駕炮車之狂雲,遂以夜郎自大。恃貪狼之逆氣,漫以河伯為尊。」成書於光緒後期的晚清小說代表作《孽海花》第二十四回寫道:「餓虎思斗,夜郎自大,我國若不大張撻伐,一奮神威,靠著各國的空文勸阻,他哪裡肯甘心就範呢?」 其實夜郎國君並非妄自尊大向漢王朝叫板。夜郎是僻處大山的方國,即便現在交通也多受限制,兩千多年前更是山隔水阻,偶有山外客來,急於打聽山外世界,實為人之常情。不過,一個有偏誤的成語,不經意間廣泛宣揚了一個古國的歷史,至少,在最廣大民眾中恆久延續了一個古代的記憶,這又是成語作者不曾想到的。 司馬遷在這個故事裡敘述了夜郎國和漢朝的一個外交事件,其實當時夜郎王和滇王都只是因為沒有信息的樸素的發問。就象一個農民,第一次進成里,然後問,城裡糧食產量高還是我們鄉下產量高啊?這樣的問題雖然有點可笑,但並不至於說成「自大」。 後世「夜郎自大」之謂,實為大國沙文主義。 成語「夜郎自大」由是全世界皆知,其涵金量不可低估。 造句:要避免夜郎自大的毛病,就得擴大視野,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和經驗。 詞義:比喻妄自尊大

Ⅹ 「夜郎自大」的成語什麼意思

詞義:比喻驕傲無知的膚淺自負或自大行為,最典型的例子是韓國。

典故:出自《史記·西南夷列傳》: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

「夜郎自大」屬漢語圈認知率最高的一類成語。漢語工具書都把它釋為對妄自尊大者的諷喻,很多人正是通過這個成語知道古代西南曾經有一個夜郎國。但這成語其實是一段誤讀的歷史。
夜郎故事首見於司馬遷的《史記》。漢武帝開發西南夷後,為尋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於公元前122年派遣使者到達今雲南的滇國,再無法西進。逗留期間,滇王問漢使:「漢敦與我大?」後來漢使返長安時經過夜郎,夜郎國君也提出了同樣問題。這段很平常的故事後來便演變成家喻戶曉的成語。
夜郎自大成語至遲清代已廣為流行。清前期著名文學家蒲松齡在《聊齋志異·絳妃》中寫道:「駕炮車之狂雲,遂以夜郎自大。恃貪狼之逆氣,漫以河伯為尊。」成書於光緒後期的晚清小說代表作《孽海花》第二十四回寫道:「餓虎思斗,夜郎自大,我國若不大張撻伐,一奮神威,靠著各國的空文勸阻,他哪裡肯甘心就範呢?」
其實夜郎國君並非妄自尊大向漢王朝叫板。夜郎是僻處大山的方國,即便現在交通也多受限制,兩千多年前更是山隔水阻,偶有山外客來,急於打聽山外世界,實為人之常情。不過,一個有偏誤的成語,不經意間廣泛宣揚了一個古國的歷史,至少,在最廣大民眾中恆久延續了一個古代的記憶,這又是成語作者不曾想到的。
司馬遷在這個故事裡敘述了夜郎國和漢朝的一個外交事件,其實當時夜郎王和滇王都只是因為沒有信息的樸素的發問。就象一個農民,第一次進成里,然後問,城裡糧食產量高還是我們鄉下產量高啊?這樣的問題雖然有點可笑,但並不至於說成「自大」。
後世「夜郎自大」之謂,實為大國沙文主義。

成語「夜郎自大」由是全世界皆知,其涵金量不可低估。

造句:要避免夜郎自大的毛病,就得擴大視野,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和經驗。
詞義:比喻妄自尊大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