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漂泊無定的成語

漂泊無定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1-02-28 14:24:31

⑴ 形容漂泊的詞語有哪些

表示漂泊的詞如下

  • 顛沛流離[ diān pèi liú lí ] 釋義 顛沛:跌倒,比喻窮困,受挫折;流離:浪落。由於災荒戰亂而流轉離散。形容生活艱難,四處流浪。

造句 他顛沛流離的漂泊一生終究沒留下什麼。

  • 奔波流浪[ liú làng ]釋義 生活沒有著落,到處漂泊。

造句 奔波流浪在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 流落在外[ liú luò ] 釋義 窮困失意,在外漂泊。

造句 流落在外,我的心很疲憊。

  • 流離失所[ liú sàn ] 釋義 流轉失散。

造句 流離失所的人啊,你是否想家。

  • 輾轉飄蓬[ piāo péng 釋義 隨風飄盪的飛蓬,比喻漂泊或漂泊的人飄蓬逾三年,回首肝肺熱。

造句 我一人輾轉飄蓬,早已習慣。

⑵ 形容漂泊的成語

【不系之舟】:沒有用繩纜拴住的船。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涯。也比喻無拘無束的身軀。

【東漂西盪】:東西漂泊不定。也比喻生活不安定。

【東漂西徒】:徒:遷徒。到處漂泊,遷徒不定。比喻生活不安定,到處遷徒。

【東飄西泊】:指四處漂泊,行蹤無定。

【東徙西遷】:指四處遷移,漂泊不定。

【斷梗浮萍】:比喻漂泊不定。

【斷梗飄萍】:比喻漂泊不定。同「斷梗浮萍」。

【泛萍浮梗】:浮動在水面的萍草和樹根。比喻蹤跡漂泊不定。

【風萍浪跡】:比喻漂泊不定。

【浮沉草野】:浪跡山野鄉間,四處漂泊。

【浮家泛宅】:泛:漂浮;宅:住所。形容以船為家,在水上生活,漂泊不定。

【梗泛萍漂】:斷梗、浮萍在水中漂浮。比喻漂泊流離。

【梗泛萍飄】:斷梗、浮萍在水中漂浮。比喻漂泊流離。

【梗跡蓬飄】:比喻漂泊流離。梗,斷梗;蓬,飛蓬。

【鶺鴒在原】:鶺鴒:一種嘴細,尾、翅都很長的小鳥,只要一隻離群,其餘的就都鳴叫起來,尋找同類。比喻漂泊異地的兄弟急待救援。

【來鴻去燕】:比喻行蹤漂泊不定的人。

【浪跡江湖】:浪跡:到處流浪;江湖:泛指各地。到處漂泊,沒有固定的住處。

【浪跡萍蹤】:浪跡:四處流浪;萍蹤:象浮萍一樣,漂浮不定。形容蹤跡漂泊不定,就象流水和浮萍一樣。

【流落風塵】:流落:因生活所迫而留居他鄉;風塵:指紛擾的生活。窮困潦倒,漂泊江湖。

【流落江湖】:形容窮困潦倒,漂泊異鄉。

【流落他鄉】:被迫離開家鄉,漂泊外地。

【流落天涯】:天涯:天邊,指極遠的地方。窮困潦倒,到處漂泊。形容生活不安定,極為困苦。

【流落異鄉】:被迫離開家鄉,漂泊外地。

【鸞漂鳳泊】:①形容書法的筆勢神奇飄逸。②比喻夫妻或情侶離散,天各一方。亦泛指身世淪落,漂泊不定。亦作「鳳泊鸞飄」、「飄鸞泊鳳」。

【漂零蓬斷】:漂泊零落如蓬草一樣隨風飛轉,轉徙無常。

【漂蓬斷梗】:飄飛的蓬草和隨波逐流的植物斷莖。比喻生活不安定,到處漂泊。

【飄零蓬斷】:漂泊零落,如蓬草一樣隨風飛轉,轉徒無常。

【飄蓬斷梗】:飄飛的蓬草和隨波逐流的斷樹枝。比喻到處漂泊,行蹤無定。

【飄飄零零】:指花、葉等凋謝脫落。比喻人漂泊流落。

【飄萍浪跡】:飄:飄浮;浪:流浪。飄浮不定的蹤影,到處流浪的足跡。形容蹤跡漂泊不定,就象流水和浮萍一樣。

【萍飄蓬轉】:像浮萍隨水飄盪,像蓬草隨風飛轉。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萍水偶逢】:浮萍隨水漂泊,聚散無定。比喻人的偶然相遇。

【萍水相逢】:浮萍隨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來不認識的人偶然相遇。

【萍水相遭】:浮萍隨水漂泊,聚散無定。比喻人的偶然相遇。

【萍蹤浪跡】:象浮萍、波浪一般的無定。比喻到處漂泊,沒有固定的住所。

【萍蹤浪影】:像浮萍、波浪一樣無定所。比喻到處漂泊,蹤跡無定。

【萍蹤靡定】:象浮萍、波浪一般的無定。比喻到處漂泊,沒有固定的住所。

【歧出歧入】:歧:不相同。漂泊不定,沒有固定的處所。

⑶ 形容漂泊在外的人的成語

跋涉山川 形容遠道奔波之苦。參見「跋山涉水」。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必使而君棄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
餐風露宿 風里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出處:宋·蘇軾《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詩:「露宿風餐六百里,明朝飲馬南江水。」
餐風咽露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出處:清·宣鼎《夜雨秋燈錄·青天白日》:「餐風咽露,跋涉奔波。」
戴霜履冰 形容不怕嚴寒,奔波於外。
出處:晉·葛洪《抱朴子·勖學》:「於是莫不蒙塵觸雨,戴霜履冰,懷黃握白,提清絜肥,以赴邪徑之近易,規朝種而暮獲矣!」
顛沛流離 顛沛:跌倒,比喻窮困,受挫折;流離:浪落。由於災荒或戰亂而流轉離散。形容生活艱難,四處流浪。
出處:《詩經·大雅·盪》:「人亦有言,顛沛之揭。」《漢書·薛廣德傳》:「竊見關東困極,人民流離。」
顛仆流離 由於災荒或戰亂而流轉離散。形容生活艱難,四處流浪。同「顛沛流離」。
出處: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己酉冬,金自江西犯饒信,所在居民皆空城去,顛仆流離道上。」
東奔西跑 到處奔波。多指為生活所迫或為某一目的四處奔走活動。
出處:元·魏初《沁園春·留別張周卿韻》:「甚年來行役,交情契闊,東奔西走,水送山迎。」
東奔西走 到處奔波。多指為生活所迫或為某一目的四處奔走活動。
出處:元·魏初《沁園春·留別張周卿韻》:「甚年來行役,交情契闊,東奔西走,水送山迎。」
東飄西泊 指四處漂泊,行蹤無定。

⑷ 漂的成語有哪些

帶漂字的成語有哪些 : 眾喣漂山、 血流漂杵、 漂漂亮亮、版 漂零蓬斷、 漂母進飯、 東漂西盪、 隨波權漂流、 漂泊無定、 尺蚓穿堤,能漂一邑、 東漂西徙、 漂泊羈旅、 風雨漂堯 漂母之惠、 流血漂櫓、 流血漂杵

⑸ 漂泊什麼什麼的成語

漂泊無定
piāo bó wú dìng
[釋義]
飄泊:隨水漂流或停留。隨水飄流到哪裡就停在哪裡,沒有一定的方向。
比喻為了生活而四處奔走,生活不安定。

⑹ 形容生活漂泊不定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生活漂泊不定的成語:寄人籬下 居無定所
含有「不」字的成語:

按兵不動 按兵不舉 愛博而情不專 傲不可長 敖不可長
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身 鞍不離馬,甲不離身 愛不忍釋 愛不釋手 安不忘危
哀而不傷 曖昧不明 傲慢不遜 按捺不住 暗室不欺
不按君臣 不安其室 不安於室 不安於位 不卑不亢
卑卑不足道 百不當一 逼不得已 必不得已 不避斧鉞
不辟斧鉞 百不獲一 鞭不及腹 兵不接刃 不避艱險
必不撓北 抱不平 不步人腳 不避水火 不辨菽麥
不辯菽麥 不辨菽粟 不便水土 百不失一 不避湯火
百不為多,一不為少 兵不污刃 兵不血刃 兵不雪刃 敗不旋踵
百不一存 百不一貸 兵不由將 不拔一毛 兵不厭權
百不一遇 兵不厭詐 卑不足道 不敗之地 悲不自勝
不辨真偽 不白之冤 不拔之志 並存不悖 不瞅不睬
不偢不倸 不揪不睬 把持不定 半痴不顛 不茶不飯
匕鬯不驚 邊塵不驚 鞭長不及 鞭長不及馬腹 不存不濟
不痴不聾 半籌不納 不辭而別 不差毫發 不差毫釐
不存芥蒂 不辭勞苦 不差累黍 不揣冒昧 不成器
不出所料 不成三瓦 不差上下 不成體統 不啻天淵
不恥下問 不齒於人 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 不吃煙火食 不恥最後
不測之禍 不次之遷 不逞之徒 不次之位 不臣之心
不測之憂 不測之罪 半懂不懂 不得不爾 半低不高

⑺ 漂什麼不定成語

漂泊不定
拼音:piāo bó bù dìng
解釋:比喻無定所或職業,生活不固定,東奔西走。
近義詞:顛沛流離
反義詞:安居樂業
造句:從此,麋鹿結束了它們大半個世紀在海外漂泊不定、顛沛流離的生涯,開始了回歸故土、回歸自然的新生活。———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17課《麋鹿》

⑻ 形容在外漂泊的成語。

【梗泛萍飄】:gěng fàn píng piāo,斷梗、浮萍在水中漂浮。比喻漂泊流離。作謂語、定語;比喻流離漂泊。
【漂泊無定】:piāo bó wú dìng,飄泊:隨水漂流或停留。隨水飄流到哪裡就停在哪裡,沒有一定的方向。比喻為了生活而四處奔走,生活不安定。作謂語、定語;用於生活。
【萍飄蓬轉】:píng piāo péng zhuàn,像浮萍隨水飄盪,像蓬草隨風飛轉。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作謂語、定語;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漂泊羈旅】:piāo bó jī lǚ,飄泊:隨水漂流或停泊;羈旅:作客他鄉。比喻漂流異鄉,沒有一個固定的家。
【鳳泊鸞漂】:fèng bó luán piāo,飄、泊:隨流飄盪。原形容書法筆勢瀟灑飄逸,後比喻夫妻離散或文人失意。作賓語、定語;用於飄浮不定的人。
【漂零蓬斷】:piāo líng péng àn,漂泊零落如蓬草一樣隨風飛轉,轉徙無常。作謂語、定語;指生活不安定。
【飄蓬斷梗】:piāo péng àn gěng,飄飛的蓬草和隨波逐流的斷樹枝。比喻到處漂泊,行蹤無定。作謂語、補語;比喻生活不安定,到處漂泊。
【梗泛萍漂】:gěng fàn píng piāo,斷梗、浮萍在水中漂浮。比喻漂泊流離。
【東漂西盪】:dōng piāo xī dàng,東西漂泊不定。也比喻生活不安定。
【漂蓬斷梗】:piāo péng àn gěng,飄飛的蓬草和隨波逐流的植物斷莖。比喻生活不安定,到處漂泊。
【歧出歧入】:qí chū qí rù,歧:不相同。漂泊不定,沒有固定的處所。作定語、狀語;用於漂泊。
【萍蹤浪跡】:píng zōng làng jì,象浮萍、波浪一般的無定。比喻到處漂泊,沒有固定的住所。作謂語、定語、賓語;指行蹤無定。

⑼ 關於漂泊不定類似的詞語

跋涉山川 形容遠道奔波之苦。參見「跋山涉水」。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必使而君棄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
餐風露宿 風里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出處:宋·蘇軾《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詩:「露宿風餐六百里,明朝飲馬南江水。」
餐風咽露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出處:清·宣鼎《夜雨秋燈錄·青天白日》:「餐風咽露,跋涉奔波。」
戴霜履冰 形容不怕嚴寒,奔波於外。
出處:晉·葛洪《抱朴子·勖學》:「於是莫不蒙塵觸雨,戴霜履冰,懷黃握白,提清絜肥,以赴邪徑之近易,規朝種而暮獲矣!」
顛沛流離 顛沛:跌倒,比喻窮困,受挫折;流離:浪落。由於災荒或戰亂而流轉離散。形容生活艱難,四處流浪。
出處:《詩經·大雅·盪》:「人亦有言,顛沛之揭。」《漢書·薛廣德傳》:「竊見關東困極,人民流離。」
顛仆流離 由於災荒或戰亂而流轉離散。形容生活艱難,四處流浪。同「顛沛流離」。
出處: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己酉冬,金自江西犯饒信,所在居民皆空城去,顛仆流離道上。」
東奔西跑 到處奔波。多指為生活所迫或為某一目的四處奔走活動。
出處:元·魏初《沁園春·留別張周卿韻》:「甚年來行役,交情契闊,東奔西走,水送山迎。」
東奔西走 到處奔波。多指為生活所迫或為某一目的四處奔走活動。
出處:元·魏初《沁園春·留別張周卿韻》:「甚年來行役,交情契闊,東奔西走,水送山迎。」
東飄西泊 指四處漂泊,行蹤無定。
出處:《盪寇志》第一一二回:「車夫道:『只有一人想該斗得他過。』徐槐聽了,忙問是何人?車夫道:『這人姓顏,名叫樹德……向來東飄西泊,不知住處。」
東揚西盪 指飄泊無定。
出處:《野叟曝言》第四一回:「姐姐若不見憐,怎樣著落妹子死後魂靈,不至東揚西盪。」
斷梗浮萍 比喻漂泊不定。
出處:宋·秦觀《別賈耘老》詩:「人生百齡同臂伸,斷梗浮萍暫相親。」
斷梗飄萍 比喻漂泊不定。同「斷梗浮萍」。
出處:明·梅鼎祚《玉合記·祝發》:「想歸海樓船未有期,夢與飄風會,似斷梗飄萍誰可系。」
泛萍浮梗 浮動在水面的萍草和樹根。比喻蹤跡漂泊不定。
出處:唐·徐夤《別》詩:「酒盡欲終問後期,泛萍浮梗不勝悲。」
風餐露宿 風里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出處:宋·蘇軾《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詩:「露宿風餐六百里,明朝飲馬南江水。」
風塵僕僕 風塵: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僕僕:行路勞累的樣子。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勞累。
出處:元·尚仲賢《柳毅傳書》:「你索是遠路風塵的故人。」
風鬟雨鬢 形容婦女在外奔波勞碌,頭發散亂。
出處:唐·李朝威《柳毅傳》:「見大王愛女牧羊於野,風鬟雨鬢,所不忍視。」
風櫛雨沐 櫛:梳子、篦子等梳頭發的用具;沐:沐浴、洗。風梳頭,雨洗發,形容奔波勞碌,風雨不停。
出處:《元史·禮樂志》:「相我祖宗,風櫛雨沐。」
鳳泊鸞飄 比喻有才之人不得志,飄泊無定。
出處:清·全祖望《(鶯脰山房詩集)序》:「然而鳳泊鸞飄,漫漶懷中之刺。」
浮家泛宅 泛:漂浮;宅:住所。形容以船為家,在水上生活,漂泊不定。
出處:《新唐書·張志和傳》:「願為浮家泛宅,往來苕、霅間。」
浮蹤浪跡 浮:飄浮;浪:流浪。飄浮不定的蹤影,到處流浪的足跡。比喻四處飄泊,不安定的人或生活。
出處:元·王子一《誤入桃園》第三折:「似恁般妄作胡為,敢欺侮咱浮蹤浪跡。」
梗泛萍漂 斷梗、浮萍在水中漂浮。比喻漂泊流離。
出處:元·張國賓《羅李郎》第二折:「只為他孤身去梗泛萍漂,撇的俺三口兒夢斷魂勞。」
梗泛萍飄 斷梗、浮萍在水中漂浮。比喻漂泊流離。
出處:元·張國賓《羅李郎》第二折:「只為他孤身去梗泛萍飄,撇的俺三口兒夢斷均魂勞」
梗跡蓬飄 比喻漂泊流離。梗,斷梗;蓬,飛蓬。
出處:明·范受益《尋親記·相逢》:「梗跡蓬飄,跋踄山川豈憚勞。」
來鴻去燕 比喻行蹤漂泊不定的人。
出處:清·黃景仁《稚存從新安歸作此寄之》詩:「來鴻去燕江幹路,露宿風飛各朝暮。」
浪跡江湖 浪跡:到處流浪;江湖:泛指各地。到處漂泊,沒有固定的住處。
出處:宋·張君房《雲笈七簽》卷一百十三:「某不能甘於寒苦,且浪跡江湖。」
浪跡萍蹤 浪跡:四處流浪;萍蹤:象浮萍一樣,漂浮不定。形容蹤跡漂泊不定,就象流水和浮萍一樣。
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二十齣:「恨怱怱,萍蹤浪影,風剪了玉芙蓉。」
浪跡天下 浪跡:到處流浪。到處流浪,足跡遍天下。
出處:宋·李楙《野客叢書·李白事說者不一》:「為同列者所謗,詔令歸山,遂浪跡天下。」
浪跡天涯 浪跡:到處流浪。到處流浪,足跡遍天下。
出處:宋·李楙《野客叢書·李白事說者不一》:「為同列者所謗,詔令歸山,遂浪跡天下。」
流離顛頓 形容生活艱難,四處流浪。同「流離顛沛」。
流離顛沛 由於災荒或戰亂而流轉離散。形容生活艱難,四處流浪。
出處:《詩經·大雅·盪》:「人亦有言,顛沛之揭。」《漢書·薛廣德傳》:「竊見關東困極,人民流離。」
流離顛疐 形容生活艱難,四處流浪。同「流離顛沛」。
流離失所 流離:轉徒離散。無處安身,到處流浪。
出處:《漢書·薛廣德傳》:「竊見關東困極,人民流離。」
流落風塵 流落:因生活所迫而留居他鄉;風塵:指紛擾的生活。窮困潦倒,漂泊江湖。
出處:元·范子安《竹葉舟》楔子:「我則為十載螢窗苦學文,慚愧殺萬里鵬程未致身,因此上甘流落在風塵。」
流落江湖 形容窮困潦倒,漂泊異鄉。
流落他鄉 被迫離開家鄉,漂泊外地。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五十六:「舍父逃走,流落他鄉,撞東磕西,苦哉,阿彌陀佛。」
流落天涯 天涯:天邊,指極遠的地方。窮困潦倒,到處漂泊。形容生活不安定,極為困苦。
出處:宋·德佑太學生《祝英台近》:「嘆良阻!有恨流落天涯,誰念泣孤旅?」
流移失所 猶言流離失所。指無處安身,到處流浪。
鸞漂鳳泊 ①形容書法的筆勢神奇飄逸。②比喻夫妻或情侶離散,天各一方。亦泛指身世淪落,漂泊不定。亦作「鳳泊鸞飄」、「飄鸞泊鳳」。
落魄江湖 落魄:窮困失意。為生活所迫而到處流浪。
出處:唐·杜牧《遣懷》詩:「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沐雨櫛風 風梳發,雨洗頭。形容人經常在外面不避風雨地辛苦奔波。
出處:《莊子·天下》:「沐甚雨,櫛疾風。」
披星戴月 身披星星,頭戴月亮。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十分辛苦。
出處: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一的:「這大的孩兒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漂泊無定 飄泊:隨水漂流或停留。隨水飄流到哪裡就停在哪裡,沒有一定的方向。比喻為了生活而四處奔走,生活不安定。
出處:宋·范成大《元夜憶群從》:「遙憐好兄弟,飄泊雨江村。」
漂零蓬斷 漂泊零落如蓬草一樣隨風飛轉,轉徙無常。
漂蓬斷梗 比喻生活不安定,到處漂泊。
飄泊無定 飄:隨水漂流;泊:停留,暫住。比喻東奔西走,生活不安定。
出處:宋·范成大《元夜憶群從》:「遙憐好兄弟,飄泊雨江村。」
飄零書劍 古時謂文人攜帶書劍,游學四方,到處飄泊。
飄蓬斷梗 飄飛的蓬草和隨波逐流的斷樹枝。比喻到處漂泊,行蹤無定。
出處:宋·宗澤《上鄭龍圖求船書》:「全家百指,如飄蓬斷梗,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
飄萍斷梗 隨波逐流的浮萍和植物的斷莖。比喻飄泊無定的身世。
飄萍浪跡 飄:飄浮;浪:流浪。飄浮不定的蹤影,到處流浪的足跡。形容蹤跡漂泊不定,就象流水和浮萍一樣。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小生飄蓬浪跡,幸蒙令尊一見如故,解衣推食,恩已過甚。」
萍飄蓬轉 像浮萍隨水飄盪,像蓬草隨風飛轉。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五》:「甚或金盡裘敝,恥還鄉里,萍飄蓬轉,不通音問者,亦往往有之。」
萍水相逢 浮萍隨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來不認識的人偶然相遇。
出處:唐·王勃《滕王閣序》:「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萍蹤浪跡 象浮萍、波浪一般的無定。比喻到處漂泊,沒有固定的住所。
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二十齣:「恨怱怱,萍蹤浪影,風剪了玉芙蓉。」
僕僕風塵 僕僕:行路勞累的樣子;風塵: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形容奔波忙碌,旅途勞累。
出處:元·尚仲賢《柳毅傳書》:「你索是遠路風塵的故人。」清·吳趼人《痛史》第八回:「三人揀了一家客店住下,一路上風塵僕僕,到了此時,不免早些歇息。」
棲風宿雨 在風雨中止息。形容奔波辛勞。
棲棲遑遑 棲棲:忙忙碌碌不安的樣子。遑遑:匆忙不安定的樣子。忙碌不安,到處奔波。亦作「棲棲惶惶」。
琴劍飄零 琴:樂器;劍:兵器;飄:飄泊;零:孤零。指文人潦倒失意,落拓四方。
出處:明·錢曄《贈周歧鳳》:「琴劍飄零西復東,舊游清興幾時同?」
霜行草宿 指在霜露中行走,草野中息宿。形容奔波勞苦。
水流花落 ①比喻飄泊不定或蹤跡無常。②比喻時過境遷。
水宿風餐 水上住宿,臨風野餐。形容旅途生活艱苦。
四海飄零 四海:代指全國各地。飄零:比喻遭到不幸,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指到處飄泊,生活無著。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雲幾番欲來相投,只恐袁紹見怪。四海飄零,無容身之地。前偶過此處,適遇裴元紹下山來欲奪吾馬,雲因殺之,藉此安身。」
隨風逐浪 ①奔波;顛沛。②猶言隨大流。
吞風飲雨 猶言餐風宿露。形容四處奔波,生活艱辛。
卧雪眠霜 睡卧在霜雪之上,比喻艱苦的流浪生活。
曉行夜宿 曉:天明。一早起來趕路,到夜裡才住宿下來。形容旅途奔波勞苦。
出處: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一折:「但願你曉行晚宿無辭憚。」
飲露餐風 喝的是露水,吃的是風。形容超凡脫俗的生活。亦作「飲風餐露」。
魚縣鳥竄 魚被釣,鳥逃竄。比喻或受制於人,或飄泊流離,處境十分險困。縣,通「懸」。
雨沐風餐 形容在外奔走勞苦,生活不得安定。
出處:宋·劉宰《石翁姥》詩:「人歸人去我何心,雨沐風餐人自老。」
雨宿風餐 意指風口處吃飯,雨地里住宿。形容生活飄泊不定。
出處:宋·范成大《四明人董嶧久居岳市乞詩》:「祝融峰下兩逢春,雨宿風餐老病身。莫笑五湖萍梗客,海邊亦有未歸人。」
雨卧風餐 風口處吃飯,雨地里住宿。形容生活飄泊不定。
出處:唐·杜甫《舟中》詩:「風餐江柳下,雨卧驛樓邊。」
櫛風沐雨 櫛:梳頭發;沐:洗頭發。風梳發,雨洗頭。形容人經常在外面不顧風雨地辛苦奔波。
出處:《莊子·天下》:「沐甚雨,櫛疾風。」
櫛風釃雨 風梳發,雨洗頭。形容奔波勞苦。同「櫛風沐雨」。
出處: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一:「都興阿諸公,忠貞朴勁,屢摧狂寇,櫛風釃雨,始終戎幕。」
櫛沐風雨 風梳發,雨洗頭。形容奔波勞苦。同「櫛風沐雨」。
出處:後晉·沈昫《舊唐書·宣宗紀》:「況將士等櫛沐風雨,暴露郊原,披荊棘而刁斗夜嚴,逐豺狼而穹廬曉破。 」
櫛霜沐露 迎著霜,頂著露。形容奔波勞苦。
出處:清·李漁《憐香伴·僦居》:「櫛霜沐露多勞頓,喜借得一帆風順。」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