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成語詞典
㈠ 六年級小學生易錯100個詞
1、按(安)裝
「安」與「裝」同義,都指按照一定的方法、規格把機械或器材(多指成套的)固定在一起的地方。由於「安裝」是動詞因此易誤作「按裝」。還有「安排」也易誤作「按排」。「安排」的「安」指「使有合適的位置」。
2、甘敗(拜)下風
這里的「拜」指「拜服」,引申為「承認不如別人」,不可寫為「敗」。
3、自抱(暴)自棄
這里的「暴」指「糟蹋、損害」,寫成「抱」就不好解釋了。
4、針貶(砭)
「砭」(biān)是古代用以刺激人體皮肉治病的石針。「針砭」比喻深刻批評。
5、泊(舶)來品
「泊」指「停船靠岸」,是動詞語素;「舶」指「航海大船」,是名詞語素。「舶來品」指航海大船運來的物品,舊時指進口的商品;寫成「泊來品」就不好解釋了。
6、脈博(搏)
這里的「搏」指「跳動、搏動」,寫成「博」語意不通。
7、松馳(弛)
「松」和「弛」同義,都指「鬆懈、鬆散」;寫成「松馳」就不好解釋了。
8、一愁(籌)莫展
這里的「籌」指計算用的籌碼,引申為計策。寫成「愁」是望文生義所致。
9、穿(川)流不息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像河流中的水那樣流淌,永不停息。「川」指「河流」,寫成「穿」也是望文生義所造成的。
10、精萃(粹)
「精粹」指「精煉純粹」。「粹」是「****」的意思,常組成「薈萃」一詞,如「精英薈萃」也不能縮簡為「精萃」。
11重迭(疊)
1964年公布的《簡化字總表》中刪去了「迭(疊)」,恢復了「疊」字的使用。「迭」現在只用於「更迭、迭次」等詞語中。
12、渡(度)假村
在現代漢語中,「度」的基本義指時間上的經過,「渡」的基本義指由此岸到彼岸。因此,「歡度春節」「度日」「度假村」的「度」不能寫作「渡」。
13、防(妨)礙
「妨」與「礙」同義,都指「阻礙」,故「妨礙」指「阻礙」;寫成「防礙」則變成「防止阻礙」的意思了。
14、幅(輻)射
「輻」指車輪中邊接車轂和輪圈的一條條直棍兒。「輻射」指從中心向各個方向沿著直線伸展出去,寫成「幅射」就不好解釋了。
15、一幅(副)對聯
量詞「副」用於成雙配對或成套的東西,如「一副手套、一副眼鏡、一副象棋、一副撲克牌」。
對聯由上下兩聯構成,屬於成雙配對的東西,故用「副」而不用「幅」。
16、天翻地復(覆)
1964年的《簡化字總表》中恢復了「覆」字的使用,多用於「覆蓋」「覆滅」「顛覆」「天翻地覆」等詞語中。
17、言簡意駭(賅)
「賅(gāi)」是「全、完備」的意思,「言簡意賅」即「語言簡練,意思完備」的意思;寫成「言簡意駭」就解釋不通了。
18、氣慨(概)
「概」指「氣勢、風度」,「氣概」指人在重大問題上表現出來的態度、舉動和氣勢,寫成「氣慨」就不好解釋了。
19、一股(鼓)作氣
原指戰斗開始時,擂第一通戰鼓振作士氣,後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鼓」指擂戰鼓,故不可寫作「股」。
20、懸梁刺骨(股)
說的是古人讀書犯困時將頭用繩子系在屋樑上,用錐子刺大腿,形容勤學苦讀。「股」指大腿,故不可寫作「骨」。
21、粗曠(獷)
「粗」與「獷(guǎng)」同義,都是「粗野」的意思;寫成「粗曠(kuàng)」不好解釋。
22、食不裹(果)腹
意為「吃不飽肚子」。「果」指「飽」,寫成「裹」解釋不通。
23、震憾(撼)
「震」指「震動」,「撼」指「搖撼」,「震動」即指「震動、搖撼」,寫成「震憾」不好解釋。
24、湊和(合)
「湊」指「拼湊」,「合」指「結合到一起」;寫成「湊和」就不好解釋了。
25、侯(候)車室
這里的「候」指「等待」,寫成「侯」語意不通。
26、迫不急(及)待
意為「緊迫得來不及等待」。「不及」即「來不及」,可見「及」不可寫成「急」。
27、既(即)使
「即使」是連詞,表示假設的讓步。「既」可組成表示推論因果的連詞「既然」。
28、一如繼(既)往
意為「完全同過去一樣」。「既往」指「已往、過去」,不可寫成「繼往」。
29、草管(菅)人命
意為把人命看作野草一樣,指任意殘害人命。「菅(jiān)」指一種野草。
30、嬌(矯)揉造作
「矯」指使彎的變成直的,「揉」指使直的變成彎的,故「矯揉」不可寫作「嬌揉」。
31、挖牆角(腳)
意為「拆台」,比喻從基礎上破壞。這是慣用語,語素是固定的,《現代漢語規范詞典》特地提示:「腳」不要誤作「角」。
32、一諾千斤(金)
意為「一聲答應,價值千金」,形容說話算數,絕對守信用。「金」指古代計算貨幣的單位,如漢代以黃金一斤為一金。
33、不徑(脛)而走
意為沒有腿卻能跑,比喻沒有宣傳、推行就迅速地流行開來。「脛」指小腿。
34、峻(竣)工
「竣」指「完畢」。「竣工」指「工程完成」,寫成「峻工」就解釋不通了。
35、不落巢(窠)臼
比喻文學作品等不落俗套,有獨創性。「窠臼」本指鳥獸的窩和舂米工具,比喻老套子、舊格式。「窠」讀kē,不能讀成cháo或寫作「巢」。
36、燴(膾)炙人口
意為「美味的食品人人愛吃」,比喻優秀的文藝作品,人人贊美和傳誦。「膾」指切細的肉,「炙」指烤熟的肉。「膾」讀kuài,不讀huì,也不能寫成「燴」。
37、打臘(蠟)
「打蠟」指「塗蠟,使器物保持光潔」,寫成「打臘」就不好解釋了。
38、死皮癩(賴)臉
形容胡攪蠻纏、死不要臉的無賴形象。「賴」指刁鑽撒潑,不講道理。
39、蘭(藍)天白雲
「藍天」指蔚藍色的天。「蘭」不表示「藍色」,不可能組成「蘭天」一詞。
40、鼎立(力)
「鼎立」「鼎力」是兩個詞兒:前者指像鼎的三條腿那樣立著,形容三種勢力對峙;後者是敬詞,用於請求或感謝別人幫助。兩個詞兒各司其職,切莫混用。
41、再接再勵(厲)
原指公雞相鬥,每次交鋒前都要把嘴磨一磨;後比喻一次又一次不懈地努力。「厲」(通「礪」)指「磨」,故不可寫成「勵」。
42、老倆(兩)口
「倆」指「兩個」,後面不能再加「個」或別的量詞。「口」在這里是作量詞用的。故不能說「老倆口」,只能說「老兩口」。
43、黃梁(粱)美夢
意為煮一鍋小米飯的時候就做了一場美夢;原比喻富貴無常,後比喻不切實際的空想或已經破滅的幻想。「粱」是小米,不可寫成「梁」。跑
44、了(了)望
1986年《關於重新發表<簡化字總表>的說明》中說:「『了』字讀『liǎo』(了解)時,仍簡作『了』,讀『liào』(瞭望)時作『了』,不簡作『了』。」
45、水籠(龍)頭
「水龍頭」指自來水管的開關。「籠頭」指套在騾馬等頭上用來系韁繩、掛嚼子的東西(多用皮條或麻繩製成),不可能有「水籠頭」一詞。
46、殺戳(戮)
「殺戮」指大量殺害。「戮(lù)」也是「殺」的意思,故與「殺」構成同義語素黏合詞。「戳(chuō)」是向前「刺」的意思,不表示「殺」。
47、痙孿(攣)
「痙攣」指肌肉緊張,不自然地收縮。「攣」指蜷曲不能伸直,寫成「孿」不好解釋。
48、美侖(輪)美奐
形容建築物高大和眾多。「輪」指「輪囷(qūn),古代圓形高大的谷倉」,這里指高大。「奐」指「眾多」。可見「輪」不可寫作「侖」。
49、羅(啰)唆
重新公布的《簡化字總表》中,「羅」不再簡化為「羅」,而簡化為「啰」。
50、蛛絲螞(馬)跡
蜘蛛的細絲,馬蹄的痕跡;比喻隱約可見的線索或痕跡。把「mǎ跡」誤解為螞蟻爬行的痕跡,就會誤作「蛛絲螞跡」。
51、萎糜(靡)不振
「萎靡」指精神不振或意志消沉。「靡(mí)」是「倒下」的意思,不能寫作「糜」。
52、沉緬(湎)
「沉湎」指「沉迷、沉溺」(含貶義)。「湎」指「沉迷、迷戀」,故有「沉湎」一詞。
53、名(明)信片
指郵局發行的供寫信的硬紙片,含郵資,可以不加信封直接郵寄。因信的內容是透明的,故叫「明信片」;寫成「名信片」就令人費解了。
54、默(墨)守成規
戰國時期墨翟善於守城,人稱善守為「墨守」,後用「墨守成規」來形容固守現成的規矩不肯改變。所以,「墨」不能寫成「默」。
55、大姆(拇)指
「拇」即「拇指」,也說「大姆指」。「姆」只構成「保姆(mǔ)」「姆(mū)媽」兩個詞,不能構成「大姆指」一詞。
56、漚(嘔)心瀝血
「嘔」是「吐」的意思。「嘔心」指把心都吐出來了,形容用盡心思。「漚」指水中的氣泡(讀ōu)或物體經長時間浸泡而變質(讀òu),不可能 構成「漚心」或「漚心瀝血」。
57、憑(平)添
「平添」指自然而然地增添,有人誤解為憑空添上,故寫成了「憑添」。還有,「平心而論」指平心靜氣地評論,不是「憑良心來說」的意思,故也不能把「平」誤作「憑」。
58、出奇(其)不意
語出《孫子-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這個「其」是第三人稱代詞,表示領有,指「他們(對方)的」。「出其不意」是指「出擊於對方意想不到的時候」。
59、修茸(葺)
「修葺」指修繕。「葺(qì)」指用茅草覆蓋房頂,今指修理房屋。「茸(róng)」指草初生纖細柔軟的樣子,不可能組成「修茸」一詞。
60、親(青)睞
「青睞」指用黑眼珠看人,表示喜愛或看重。「青」指黑色,不可寫為「親」。
61、磬(罄)竹難書
意為「用盡竹子製作的竹簡也難以寫完」,形容事實(多指罪行)多得不可勝數。「罄」指用盡,寫成「磬」(指一種玉石或金屬製成的曲尺形的打擊樂器)就解釋不通了。
62、入場卷(券)
「入場券」是進入某活動場所的憑證。「券」指票據或作為憑證的紙片,讀quàn,不能讀成juàn,也不可寫成「卷」。
63、聲名雀(鵲)起
形容名望迅速提高。「鵲起」指像喜鵲一樣起飛,比喻名聲突然被傳揚興起。
64、發韌(軔)
「發軔」原指拿開止住車輪的木頭,使車前進;比喻事業開始出現。「軔」指用來阻止車輪滾動的木頭,故不可寫成「韌」。
65、搔(瘙)癢病
「瘙癢」指「(皮膚)發癢」,「搔癢」指在皮膚發癢處抓撓。作為一種病,應寫作「瘙癢病」,不可寫作「搔癢病」。
66、欣嘗(賞)
「欣賞」指以喜悅的心情去觀賞、賞識。「賞」指觀賞、賞識,它沒有簡化為「嘗」。「嘗」讀cháng,不讀shǎng。
67、談笑風聲(生)
意為「談笑之中風趣橫生」。「生」指「產生、發生」,寫成「聲」就解釋不通了。
68、人情事(世)故
「世故」指處世的經驗,「事故」指意外的損失或災禍。跟「人情」搭配的只能是「世故」,不可能是「事故」。
69、有持(恃)無恐
意為因有所倚仗就無所畏懼或顧忌。「恃」指依仗,不讀chí,也不能寫作「持」。
70、額首(手)稱慶
意為「把手放在額頭上表示慶幸」,形容高興、喜悅的情態。寫成「額首稱慶」就不好解釋了。
71、追朔(溯)
意為「向著江河源頭逆流而行」,比喻逆著時間 順序探求事物的根源。「溯」指逆著水流的方向走,寫成「追朔」就解釋不通了。
72、鬼鬼崇崇(祟祟)
「祟(suì)」原指鬼怪或鬼怪害人(迷信),借指不正當的行為。「祟」不讀chóng,不能寫作「崇」。
73、金榜提(題)名
科舉時代指殿試的錄取榜上寫有錄取者的名字。「題」指「寫」,不能寫作「提」。
74、走頭(投)無路
意為無路可走,形容極其困難,陷入絕境。「投」指「投奔」,不可寫作「頭」。
75、趨之若騖(鶩)
意為像鴨子一樣成群地爭先恐後地跑去。「鶩」指鴨子,不可寫作「騖」。
76、遷徒(徙)
「遷徙」指遷移。「徙」也是「遷移」之意,讀xǐ,不讀tú,也不能寫作「徒」。
77、潔白無暇(瑕)
「瑕」指玉上面的斑點,「暇」指空閑。「潔白」只能與「無瑕」搭配,不能與「無暇」搭配。
78、九宵(霄)
「九霄」指天空的最高處。「霄」指天空,「宵」指夜晚;「九霄」不可寫作「九宵」。
79、渲(宣)泄
「宣洩」指傾吐發泄(心中的某種情緒),「宣」指「公開說出來」。「渲」只能組成「渲染」一詞,不能組成「渲泄」。
80、寒喧(暄)
見面時問候起居、冷暖等,叫「寒暄」。「暄」指「(太陽)溫暖」,故用「日」字旁的「暄」,而不用「口」字旁的「喧」。
81、弦(旋)律
「旋律」指音樂上若干樂音的有規律、有節奏的組合,不可寫作「弦律」。
82、膺(贗)品
「贗(yàn)品」指偽造的東西(多指假的書畫文物)。「贗」指假的、偽造的,寫成「膺(yīng)品」就不好解釋了。
83、不能自己(已)
意為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已」指「止住」,寫成「不能自己」就沒法解釋了。
84、尤(猶)如猛虎下山
「猶」與「如」同義,都指「好像、如同」,因此「猶如」是個同義語素黏合詞,寫成「尤如」就解釋不通了,倒有可能讓人理解為「尤其像」或「更加像」。
85、竭澤而魚(漁)
意為放幹了池水捉魚,比喻做事只圖眼前利益,不考慮將來發展。「漁」是動詞,指「捕魚」,故不可寫作「魚」。
86、濫芋(竽)充數
指不會吹竽的人列在樂隊里以湊足人數,比喻沒有本領的人混在行家裡頭湊數或以次充好。「竽」是古代的一種簧管樂器,不可寫成「芋」。
87、世外桃園(源)
源自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故「桃源」的「源」字不能寫成「園」。
88、臟(贓)款
「贓」指貪污、受賄或盜竊等所得的財物,用這些手段所獲取的錢就叫「贓款」。
89、醮(蘸)水
把東西放在液體、粉狀物或糊狀物里沾一下就拿出來叫「蘸」,如「蘸水鋼筆、大蔥蘸醬」。「蘸」讀zhàn,不可寫成「醮(jiào)」。
90、蜇(蟄)伏
動物冬眠,潛伏起來不食不動叫「蟄伏」。「蟄」常組成「驚蟄」「蟄伏」「蟄居」等詞,它容易跟海蜇的「蜇」相混。
91、裝禎(幀)
指書畫、書刊的裝潢設計(書刊的裝幀包括封面、版面、插圖、裝訂形式等設計)。「幀」指「畫幅」(作名詞用);還常作量詞用於字畫,如「一幀山水畫」。「禎」是「吉祥」的意思,不可能構成「裝禎」一詞。
92、飲鳩(鴆)止渴
「鴆」是傳說中的一種毒鳥,羽毛有劇毒,用以泡酒可以毒死人;泛指毒酒。此成語意為喝毒酒來止渴,比喻只顧眼前而不顧後患。「鴆(zhèn)」不讀jiū,也不可寫成「鳩」。
93、坐陣(鎮)
指(軍官)親自鎮守某地;也用於比喻,如「總經理親臨現場坐鎮」。「鎮」指用武力守衛,不是「陣地」的意思,故不能寫成「陣」。
94、旁證(征)博引
形容作文、說話廣泛引用材料。「征」指「收集」,不是「證明」之意,故不能寫作「旁徵博引」(「旁」「博」都指廣泛)。
95、灸(炙)手可熱
意為手一接觸就感覺到熱得燙手;比喻氣焰盛,權勢大。「炙(zhì)」指「烤」,不可寫成針灸的「灸(jiǔ)」。還有,「膾炙人口」也容易誤作「膾灸人口」。
96、九洲(州)
「州」是古代行政區劃名稱。傳說我國上古時期的行政區域劃分為九個州,故後來「九州」成為「中國」的代稱。「洲」是水中的陸地,也指海洋所包圍的大陸及其附近島嶼的統稱。可見,「州」與「洲」不能通用。
97、床第(笫)之私
「床笫」是個文言詞,指床鋪;多借指閨房或夫妻關系。「笫」讀zǐ,不讀dì,不要誤作「第」。
98、姿(恣)意妄為
指自己想干什麼就干什麼(含貶義)。「恣意」指「任意」。「恣」指放縱、無拘束,讀zì,不讀zī,不可寫作「姿」。
99、編篡(纂)
「纂(zuǎn)」指「編輯」,故能構成「編纂」一詞。篡(cuàn)指「奪取」或「用作偽的手段改動或曲解」,不可能構成「編篡」一詞。
100、做(坐)月子
婦女在分娩後一個月內休息調養叫「坐月子」。「坐」在《辭海·語詞分冊》上有「不勞、不動」的引申義,寫成「做月子」就不好解釋了。
㈡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9課第2題成語詞典標准答案
親啊,你的課文呢,課文都沒有怎麼給你成語啊。
㈢ 五.按下面所給的材料寫一張借條。 六年級(3)班的余剛同學到圖書室借一本《成語大詞典》,為語文綜
借條
今借到圖抄書室一本《襲成語大詞典》,為語文綜活動課做准備,三天後歸還。口說無憑,白紙黑字,立據為證
立據人:余剛
六年級(3)班
望樓主採納!
㈣ 求1~6年級的練習里的成語
引號: 1.表示特定稱謂 2.表示諷刺和否定 3.表示引用成語、諺語、歇後語等 附:引號的作用解析(最好看看,不要有了答案就算了,做作業就是要弄懂) ① 表示直接引用的話, 例如: 它一下就令人記起杜甫的詩:\"群山萬整赴刑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② 表示突出強調。 例如: 包身工沒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③ 表示諷刺和否定。 例如: \"還要讓它\''留芳,百世嗎?\"有幾個\"慈祥,\''的老闆到菜場去收集一些菜葉,用鹽一浸,這就是他們難得的佳餚。 ④ 表示特定稱謂。 例如:\"蘆柴棒\"著急地要將大鍋子里的稀飯燒滾。 ⑤ 有時用來引用成語、諺語、歇後語等。 例如: \"如浴春風\",唔,讓人開懷令人奮發的春風啊! 使用引號應注意: ① 引文之內又有引文時,外邊的一層用雙引號,裡面一層用單引號:倘若單引號之內又有引文,那又要用雙引號,依次類推。 例如: (一位大娘)接著解釋:\"收豆子、紅薯的時候,灌正肥哩。肉香、油多。俗話說\''八斤灌肉七斤油,啊。\" ② 如果引文獨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點號放在引號裡面。 例如: 我聯想到了唐朝賈島的詩句:\"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③ 引文不完整或者說引文作為自己話的一部分,這時,句末點號(問號感嘆除外)放在後引號的外面。 例如: 寫文章要做到\"平字見奇,常字見險,陳字見新,朴字見色。\" ④ 如果引文連著有好幾段,每段開頭都應用一個前引號,直到最後一段的末了才用一個後引號。 ⑤ 如果只把別人的話的大意說出,不照原樣引述,這時,不用引號。 破折號: 1:表示後面是解釋說明的部分,有括弧的作用。 2:表示意思的遞進。 3:表示意思的轉折。 附:破折號是一個用途比較廣的標號。它的主要用法可以歸納如下。 1. 用以表示對上文的解釋說明或補充。例如:「亞洲大陸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瑪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 括弧也表示解釋說明,但是破折號引出的解釋說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是較重要的信息,要讀出來的。而括弧里的解釋說明不是正文,只是注釋,沒有它不影響句子的完整性,讀時也不必連著正文念出來。 解釋說明或補充的語句如果是插在句子中間的,可以前後各用一個破折號。例如:「太陽系除了九個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以外,還有40個衛星以及為數眾多的小行星、彗星和流星體等。」「直覺——盡管它並不總是可靠的——告訴我,這事可能出了什麼問題。」 2. 表示話題的轉變。例如:「我在珠海的公司幹得挺順心。老闆對我不錯,工資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煙嗎?」破折號前是講述自己情況, 後面突然轉而詢問對方別的事。 3. 表示話語的中斷。例如:「『班長他犧——』小馬話沒說完就大哭起來。」「他很大了,——(頓)並且他以為他母親早就死了的。」前一例的破折號表示下面的話沒說出來。後一例表示說了半句暫時中斷,停頓了一下又接著說下去。 4. 表示聲音的延長。例如:「『順——山——倒——』林子里傳出我們伐木連小夥子的喊聲。」 5. 表示引出下文。例如:「在一篇題為《論氣節》的文章里,他對『五四』以來中國知識分子的歷史道路與現實處境作了這樣一番總結——」「小姑娘的相貌神態酷似她的母親,我的心一顫。眼前又浮現出十年前我在槐樹村生活的情景——」這種由破折號引出的下文常常是另起一段。 6. 表示總結上文。例如:「其實這位選評者不但缺乏古代文學藝術常識,甚至對一般古漢語詞彙的涵義也不甚理解。他把『挹注』(挹彼注此,損有餘以補不足)講成『不在乎,不注意』;把『含香之署』(尚書省的別稱)講成『有香味的房子』;把『懷刺』(懷里揣著名片,『刺』即今之名片)講成『懷抱著有刺的東西』——都是全無根據地亂說一通。」 7. 分行列舉,每個分列項前用破折號。例如: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是國家政治經濟體制的核心問題之一。當前迫切需要確立的主要原則是: ——民主集中製法制化原則; ——黨的領導法制化原則; ——充分發揮中央與地方兩個積極性的原則; ——政企職責分開的原則。 8. 用在副標題的前面。例如: 語言與哲學 ——當代英美與德法哲學傳統比較研究 9. 用於引文後標明作者。例如: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 《標點符號用法》規定,書名號用於書名、篇名、報紙名、刊物名等。1990年3月,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重新發布了修訂後的《標點符號用法》。對書名號是這樣定義: 書名號的形式為雙書名號"《》"和單書名號"〈〉"。 書名、篇名、報紙名、刊物名等,用書名號標示。 例如:a)《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 b)你讀過魯迅的《孔乙己》嗎? c)他的文章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 d)桌上放著一本《中國語文》。 書名號里邊還要用書名號時,外面一層用雙書名號,里邊一層用單書名號。 例如:《〈中國工人〉發刊詞》發表於1940年2月7日。 但實際使用中,書名號已大大超出了這個范圍,電影名、電視劇名就常常用書名號,例如: (l)有一次和宿舍的女生去看《羅馬假日》……(《南方周末》2004年4月7日22版) (2)梁從誡直言:電視劇《人間四月天》是對歷史事實和文化精神的雙重歪曲。(《中華讀書報》2000年5月10日第5版標題) 書名或篇名的簡稱或合稱也可以用書名號,因為它們也是書名篇名,在人們心目中,它們和全稱是等價的。書名號的作用是區分書名與非書名,以避免產生誤解。有人不用書名號,而用引號,這樣一來,引號的負擔就太重了。從當前的實際使用情況來看,絕大多數出版物對書名或篇名的簡稱是加書名號的。例如: (1)1996年6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標點符號用法》(筒稱《用法》)對此並無明確規定。(《語文建設》2000年第2期第15頁) (2)《現代漢語詞典》(1978年)新增收了不少詞目……當然,《現漢》的這些情況在修訂本中大有改觀。(《語言文字應用》1999年第1期第105頁) (3)娃娃今天要不要讀《四書》《五經》(〈〈家庭教育〉〉2004年第三期) 此外,電視的欄目有時也用書名號,例如: (1) 經濟頻道在已形成品牌效應的《經濟半小時》、《經濟信息聯播》、《幸運52》、《開心辭典》、《對話》、《生活》等一大批名牌欄目,推出眾多各具特色的欄目。(〈〈人民日報〉〉) (2) 晚間龍頭欄目《經濟半小時》、《經濟信息聯播》與新開的早間欄目《第一時間》、午間欄目《全球資訊榜》共同構築經濟頻道的主線;服務版塊包含《生活》、《前沿》、《健康之路》、《為您服務》,為觀眾提供無微不至的生活服務。(〈〈人民日報〉〉) 這種用法已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同。此外,戲劇、歌曲、樂曲、繪畫、雕塑、攝影等的作品名稱也可以用書名號標示。書名號的作用已擴大到標示各類作品(包括用文字、聲音、圖像、動作等表現的作品等)的名稱。但我們不能因此而隨意擴大書名號的使用范圍如將書名號用於產品名、獎品名、單位名、活動名、課程名、會議名等。
滿意請採納
㈤ 小學六年級學生用那種成語詞典
用小學生成語詞典就行了。不過建議買中學生成語詞典,或直接成語詞典,以後用的上
㈥ 小學六年級成語斷什麼取什麼
斷章取義
㈦ 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中所有的成語和四字詞語有哪些
我自己整理的
)高望重 津津( )道 別( )深意 左沖右( ) 意味( )長
( )然大物 奇妙( )比 不( )一格 年過花( ) 懸崖( )壁
( )風怒號 惹人( )笑 寢( )安席 思潮起( ) 可見( )斑
( )洗如空 波濤( )涌 水( )石出 百折不( ) 牙牙( )語
( )驚肉跳 自言( )語 自( )自受 縫縫補( ) 大吃( )驚
( )連忘返 身無( )文 溜( )大吉 十指連( ) 怒目( )睜
( )高采烈 和藹( )親 閃( )發光 滔滔不( ) 一瀉( )里
( )至沓來 世外( )源 從( )而降 生命垂( ) 風雨( )舟
( )聲痛哭 囫圇( )棗 張( )李戴 馬馬虎( ) 恍然( )悟
( )風怒號 匆匆( )忙 飽( )風霜 牛毛細( ) 結結( )巴
( )病新愈 抑揚( )挫 相( )相隨 焦躁不( ) 漫不( )心
( )別重逢 橫遭( )幸 震( )欲聾 浴血搏( ) 不甘( )後
( )方百計 哭笑( )得 長( )跋涉 大搖大( ) 無影( )蹤
( )朝一日 大洋( )岸 不( )之緣 暗無天( ) 眼冒( )星
( )反常態 為所( )為 暑( )寒來 不在話( ) 竊竊( )語
( )言以對 雕梁( )棟 巧( )天工 獨具匠( ) 引人( )勝
( )色古香 餘音( )梁 不( )窠臼 雅俗共( ) 美不( )收
( )炙人口 曲高( )寡 妙( )生花 陽春白( ) 筆走( )蛇
( )同凡響 別具( )格 響( )行雲 竭澤而( ) 儀表( )堂
專心致( ) 無( )無故 ( )重心長 狂( )暴雨 勃( )生機
座無虛( ) 意想( )到 ( )心動魄 養( )處優 零七八( )
( )象更新 張燈( )彩 ( )堂大笑 能歌( )舞 別無所( )
蜂( )而至 鋪天( )地 肅然起( ) ( )不勝收 重( )泰山
輕於鴻( ) 精兵( )政 死得( )所 游( )好閑 ( )荒而逃
魚貫( )入 滿不在( ) ( )涯海角 聞所未( ) 與世隔( )
( )有成效 司空( )慣 無( )有偶 見( )知著 ( )娥奔月
炎( )子孫 積勞成( ) 風( )正茂 出( )意料 目瞪( )呆
( )有趣味 百( )成鋼 發憤( )強 堅( )不懈 迎難( )上
集( )廣益 群策群( ) 革( )鼎新 標( )立異 獨出心( )
( )一反三 實事求( ) 個( )已見 不恥下( ) 觸( )旁通
( )益求精 ( )為今用 一碧( )里 翠色慾( ) 襟( )帶舞
( )黃一體 精( )飽滿 美輪( )奐 銀裝( )裹 嚴陣以( )
( )料不及 杯( )車薪 廢寢( )食 隨心( )欲 運轉自( )
( )盡腦汁 一( )不動 雪中( )炭 勢不( )擋 跌跌撞( )
( )出望外 同( )於盡 熱氣( )騰 無邊( )涯 昏迷不( )
( )奄一息 迫( )及待 辛辛( )苦 一聲( )吭 精衛填( )
( )公移山 含( )茹苦 任勞( )怨 艱苦( )絕 百折不( )
( )里迢迢 肝( )相照 風雨( )阻 堅貞( )屈 赤膽忠( )
( )心全意 鞠( )盡瘁 扶危( )困 赴湯( )火 沖鋒陷( )
( )言而喻 千( )一律 別出( )裁 與眾( )同 大顯身( )
( )安理得 戀( )不忘 嘔心( )血 傾盆( )雨 毫不猶( )
( )書善畫 風( )雪壓 頂天( )地 低頭( )節 頗負盛( )
( )飄十里 守( )相助 古今( )來 龐然大( ) 氣象( )千
( )光閃閃 小( )翼翼 不容( )辯 依依不( ) 星( )棋布
( )喜過望 心( )手巧 源源( )斷 絡繹不( ) ( )用不盡
( )松自在 不( )聲色 歡聲( )語 破爛不( ) 滿懷( )心
( )如既往 失( )落魄 震耳( )聾 大吃一( ) ( )喋不休
( )上加霜 來( )方長 忐忑( )安 聊勝於( ) 舉世( )明
( )星拱月 玲( )剔透 亭台( )閣 詩情話( ) 天( )海北
( )珍異寶 滿( )怒火 斬釘( )鐵 懸崖絕( ) ( )仇敵愾
( )危不懼 勇( )直前 前仆( )繼 力挽狂( ) 中( )砥柱
( )義凜然 豪( )壯志 不屈( )撓 披荊斬( ) 奮發( )強
( )精圖治 眾( )成城 捨生( )義 任重道( ) 再接( )厲
( )水千山 四( )八方 排山( )海 夜以繼( ) 端( )正正
( )腸轆轆 滾( )爛熟 流光( )彩 津津有( ) ( )長日久
( )醉如痴 浮( )聯翩 囫圇( )棗 不求甚( ) 悲歡( )合
( )腸掛肚 如( )似渴 不言( )喻 千篇一( ) 別( )心裁
( )眾不同 大( )身手 心安( )得 戀戀不( ) ( )心瀝血
( )團錦簇 奼( )嫣紅 耐人( )味 縱橫交( ) 操縱( )如
( )忙腳亂 熟( )無睹 彬彬( )禮 沖鋒陷( ) 翩( )起舞
( )頭晃腦 繁( )似錦 含情( )脈 大飽眼( ) 目( )暇接
( )質彬彬 虎( )熊腰 身強( )壯 神采奕( ) 滿( )春風
( )頭喪氣 目( )口呆 健步( )飛 活蹦亂( ) 大( )大擺
( )頭哈腰 低( )細語 巧舌( )簧 娓娓動( ) 語重( )長
㈧ 六年級下冊語文練習三成語翻譯
齊天大聖:與天帝齊名的聖人,是孫悟空自封的官。
大鬧天宮:指玉皇大帝將孫版悟空騙上天庭權,封為弼馬溫,孫悟空嫌官小,攪亂了王母娘娘的蟠桃會。
不避艱險:不畏懼艱難險阻。
西天取經:指唐僧師徒四人歷盡艱險,前往印度拜佛求經的故事。
騰雲駕霧:指傳說中能夠利用法術乘雲霧飛行。
千變萬化:形容變化無窮。
大顯神通:充分顯示自己高超的本領。
明察秋毫;比喻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事都看得很清楚。
火眼金睛:孫悟空在八卦爐中煉成的能識別妖魔鬼怪的眼睛。
除惡務盡:清楚壞人或邪惡勢力必須徹底。
天下太平:形容整個社會都非常安定。
㈨ 六年級語文上冊成語解釋意思100個
德高望重、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津津樂道、別有深意、內飄然而起、飄飄灑灑、左容沖右撞、熙熙攘攘、意味深長、花色斑斕、龐然大物、全神貫注、行色匆匆、悠悠忽忽、斷臂懸崖、拔地而起、搖搖晃晃、望而生畏、綿亘蜿蜒、隨心所欲、不拘一格、旁逸斜出、窈窕淑女、年過花甲、返璞歸真、高山深澗、狂風怒號、墜入深谷、攀山越嶺、…………
㈩ 六年級下冊二十個成語及成語字典上的造句
轉危為安zhuǎnwēiwéiān
[釋義] 由危險轉為平安。危:危險。
[語出] 漢·劉向《上〈戰國策〉敘》:「皆高才秀士;度時君之所能行;出奇策異智;轉危為安運亡為存;亦可喜;亦可觀。」
[正音] 轉;不能讀作「zhuàn」;為;不能讀作「wèi」。
[近義] 轉敗為勝 化險為夷 逢凶化吉 絕處逢生 死裡逃生
[用法] 用於局勢、病情等方面。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兼語式。
[辨析] 見「轉敗為勝」(1323頁)、「化險為夷」(4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