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浼的成語

浼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1-02-27 16:42:42

㈠ 帶避的成語有哪些

退避三舍、避重就輕、避而不談、揚長避短、趨利避害、避害就利、躲災避難專、逃避現實、避俗趨新、屬逃災避難、避面尹邢、無所迴避、避毀就譽、避之若浼、避禍就福、避凶就吉、刑過不避大臣、不避子卯、避坑落井、畏刀避箭、避讓賢路、避其銳氣、避世金馬、避李嫌瓜、避實就虛、退避賢路、避嫌守義、不避強御、避井入坎、避跡違心
有幫助請採納謝謝~

㈡ 東央西浼成語的出處來源是那裡

《歧路燈》第八四回:「王象藎承主母之命,遵依程公條例, 東央西浼,托產行尋售主。」

㈢ 浼字開頭的成語

沒有,只有以它結尾的成語
避之若浼 [bì zhī ruò měi]
生詞本
基本釋義
指躲避惟恐不及,生怕版沾污權了自身。
出 處
《孟子·公孫丑上》:「推惡惡之心,思與鄉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將浼也。」趙岐註:「與鄉人立,見其冠不正,望望然,慚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污己也。」

㈣ 不可浼什麼成語

【成語詞目】:避之若浼
【成語拼音】:bì zhī ruò měi
【拼音代碼】:bzrm
【成語解釋】:指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污了自身。

㈤ 浼開頭的四字成語

沒有浼開頭的四字成語
避之若浼 [bì zhī ruò měi]

基本釋義
指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污了自內身。
出 處
《孟子容·公孫丑上》:「推惡惡之心,思與鄉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將浼也。」趙岐註:「與鄉人立,見其冠不正,望望然,慚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污己也。

東央西浼 [dōng yāng xī měi]
基本釋義
指到處懇求請托。
出 處
《歧路燈》第八四回:「王象藎承主母之命,遵依程公條例,東央西浼,托產行尋售主。」

㈥ 形容懇請的成語

不情之請 情:情理。不合情理的請求(稱自己提出請求時的客氣話)。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不情之請,惟君圖之。」
發棠之請 發:發放;棠:齊國地名,積谷之處;請:請求。原指孟軻勸請齊王發放棠邑糧食賑濟飢民。後指請示賑濟。
出處:《孟子·盡心下》:「齊飢,陳瑧曰:『國人皆以夫子將復為發棠。』」
孤犢觸乳 原意是獨生子因溺愛,助長了驕氣,父母反受其害。後比喻無依無靠的人請求別人的援助。
出處:《後漢書·仇覽傳》注引謝丞《後漢書》:「孤獨觸乳,驕子罵母。」
好說歹說 形容用各種理由或方式請求或勸說。
出處:《文明小史》第三回:「掌櫃的便同他們好說歹說,說我們都是鄉鄰,你們也犯不著來害我。」
混應濫應 指隨便答應別人的請求。
將伯之助 將:請求;伯:長者。請求長者幫助。指別人對自己的幫助。
出處:《詩經·小雅·正月》:「載輸爾載,將伯助予。」
就正有道 向有學問和有道德的人請求指正。
出處:《論語·學而》:「就有道而正焉。」
柳下借陰 比喻請求別人的庇護。
出處:《淮南子·人間訓》:「武王廕暍人於樾下,左擁而右扇之,而天下懷其德。」
乞哀告憐 哀:憐憫;告:請求。乞求別人的憐憫和幫助。
出處: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荒時暴月,向親友乞哀告憐,借得幾斗幾升,敷衍三日五日,債務叢集,如牛負重。」
鉛刀一割 鉛刀雖不鋒利,偶爾用得得當,也能割斷東西。比喻才能平常的人有時也能有點用處。多作請求任用的謙詞。
出處:《後漢書·班超傳》:「況臣奉大漢之威,而無鉛刀一割之用呼?」
秦庭之哭 原指向別國請求救兵。後也指哀求別人救助。
出處:《左傳·定公四年》:「申包胥如秦乞師,……立依於庭牆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秦哀公為之賦《無衣》,九頓首而坐。秦師乃出。」
求親告友 請求親友救濟。
出處:李納《姑母》:「姑母不愛求親告友,不愛向人訴苦。」
說好說歹 ①指百般勸說或請求。②褒貶,評論好壞。
有求必應 只要有人請求幫助,就一定答應。
出處:清·霽園主人《夜譚隨錄·崔秀才》:「往日良朋密友,有求必應。」
一床錦被遮蓋 比喻請求別人通融、庇護。
出處:宋·周密《齊東野語·淮西之變》:「尋常伏事太尉不周,今日乞做一床錦被遮蓋。」

㈦ 關於一的成語

1、禮堂的人真多!一看,我的腦海中便想起了(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衣袖相接)、(比肩疊跡)等成語。
2、到了好朋友家,我一點也不受拘束,可用(親密無間)、(親同手足)、(不分彼此)這三個成語來形容。
3、時間過得真快!一眨眼六年的小學生活結束了,真是(白駒過隙)、(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㈧ 之的成語有哪些成語

安身之處 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安身之地 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版或以某地作為建業的根基權。
安之若命 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註定,因而甘心承受。
安之若素 安:安然,坦然;之:代詞,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處,和往常一樣,不覺得有什麼不合適。
鞍馬之勞 鞍馬:鞍子和馬,指長途跋涉或打仗。形容旅途或戰斗的勞苦。
暗昧之事 指見不得人的醜事。
八拜之交 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謁見長輩的禮節;交:友誼。舊時朋友結為兄弟的關系。

㈨ 浼字開頭的成語。

沒有浼開頭的四字成語
避之若浼 [bì zhī ruò měi]

基本釋義
指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回污了自身。
出 處
《孟子答·公孫丑上》:「推惡惡之心,思與鄉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將浼也。」趙岐註:「與鄉人立,見其冠不正,望望然,慚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污己也。

東央西浼 [dōng yāng xī měi]
基本釋義
指到處懇求請托。
出 處
《歧路燈》第八四回:「王象藎承主母之命,遵依程公條例,東央西浼,托產行尋售主。」

㈩ 之的成語有哪些

之乎也者

之乎者也

之死不渝

之死靡二

之死靡他

之死靡它

之子於歸

愛之必以其道

愛之如寶

愛之欲其生

安之若固

安之若命

安之若素

卑之無甚高論

避之若浼

簸之揚之,糠秕在前

藏之名山

藏之名山,傳之其人

操之過蹙

操之過激

操之過急

操之過切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嗤之以鼻

持之以恆

持之有故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持之有故,言之有理

尺之木必有節目

處之綽然

處之泰然

處之晏然

處之夷然

處之怡然

傳之不朽

丹之所藏者赤

啖之以利

當之無愧

當之有愧

得之若驚

動之以情

放之四海而皆準

付之丙丁

付之東流

付之度外

付之梨棗

付之流水

付之逝水

付之一炬

付之一哂

付之一嘆

付之一笑

甘之如薺

甘之如飴

甘之若素

甘之若飴

公之於眾

古之遺直

歸之如市

歸之若流

歸之若水

國之存亡,匹夫有責

國之干城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

國之四維

恨之切骨

恨之入骨

呼之或出

呼之即來,揮之即去

呼之即至,揮之即去

呼之欲出

麾之即去

悔之不及

悔之何及

悔之莫及

悔之晚矣

悔之無及

疾之如仇

疾之若仇

己之所不安,勿施於人

繼之以死

蹇之匪躬

見之不取,思之千里

敬之如賓

居之不疑

拒之門外

來之不易

來之坎坎

老之將至

行之非艱,知之惟艱

行之惟艱

行之有效

禮之用,和為貴

理之當然

煉之未定

令之以文,齊之以武

溜之大吉

溜之乎也

羅之一目

莫之誰何

莫之與京

牛之一毛

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棄之敝屣

棄之度外

棄之可惜

棄之可惜,食之無味

棄之如敝屐

棄之如敝屣

情之所鍾

求之不得

求之有道

趨之如鶩

趨之若鶩

取之不竭

取之不盡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取之不盡,用之有餘

卻之不恭

人之常情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人之水鏡

人之相知,貴相知心

人之雲亡

人之雲亡,邦國殄瘁

如之奈何

上之所好,下必從之

上之所好,下必甚焉

生之者眾,食之者寡

繩之以法

聖之時者

失之穿鑿

失之東隅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失之交臂

失之千里,差若毫釐

失之若驚

十之八九

食之無味,棄之不甘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使之聞之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收之桑榆

受之無愧

受之有愧

束之高閣

束之高屋

樹之風聲

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順之者成,逆之者敗

順之者興,逆之者亡

駟之過蠙

駟之過隙

俗之所排

損之又損

逃之夭夭

桃之夭夭

天之驕子

天之僇民

天之戮民

聽之任之

痛之入骨

投之豺虎

推之四海而皆準

托之空言

網之一目

為之一振

為之以歙,應之以張

為之執鞭

畏之如虎

烏之雌雄

系之葦苕

心之官則思

形之筆墨

宣之使言

玄之又玄

言之不盡

言之不文,行之不遠

言之不渝

言之不預

言之成理

言之過甚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言之無物

言之有故

言之有據

言之有禮

言之有理

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

言之鑿鑿

言之諄諄,聽之藐藐

仰之彌高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一之為甚

一之謂甚

一之已甚

用之不竭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喻之以理

運之掌上

招之不來

招之不來,麾之不去

招之即來

招之即來,揮之即去

召之即來

召之即來,揮之即去

知之非艱,行之惟艱

知之非難,行之不易

知之為知之

致之度外

置之不顧

置之不理

置之不論

置之不問

置之度外

置之弗論

置之高閣

置之腦後

置之死地

置之死地而後快

置之死地而後生

置之死地而後已

昂昂之鶴

案牘之勞

安國之道,先戒為寶

岸谷之變

愛莫之助

曖昧之情

曖昧之事

鞍馬之勞

暗昧之事

哀戚之情

安忍之懷

安身之處

安身之地

八拜之交

北鄙之聲

北鄙之音

鄙薄之志

不拔之策

不拔之志

不拔之柱

不白之冤

不敗之地

不變之法

不便之處

不賓之士

百城之富

拜賜之師

北窗之友

倍稱之息

兵車之會

不才之事

不測之禍

不測之憂

不測之淵

不測之智

不測之誅

不測之罪

不臣之心

不逞之徒

不此之圖

不次之遷

不次之圖

不次之位

不存之地

八斗之才

北斗之尊

不二之老

北風之戀

撥煩之才

剝膚之痛

剝復之機

不法之徒

不費之惠

白圭之玷

敗鼓之皮

抱關之怨

杯羹之讓

兵革之禍

不根之論

不根之談

不軌之徒

八荒之外

白毫之賜

白華之怨

不毀之制

不諱之變

不諱之朝

不諱之路

不諱之門

不惑之年

百金之士

敗軍之將

邦家之光

奔競之士

賁軍之將

必經之路

不羈之才

不羈之民

不羈之士

不及之法

不急之務

不教之教

不竭之府

不解之仇

不解之緣

不經之說

不經之談

不經之語

不刊之典

不刊之論

不刊之書

不刊之說

百里之才

百里之命

百里之任

百煉之鋼

百龍之智

撥亂之才

半面之交

半面之舊

杯茗之敬

北門之管

北門之寄

北門之嘆

筆墨之林

摽梅之年

摽末之功

逋慢之罪

不毛之地

不眠之夜

不牧之地

百年之柄

百年之好

百年之後

百年之歡

百年之業

百年之約

伯牛之疾

搏牛之虻

不奈之何

杯圈之思

不器之器

不遷之廟

不傾之地

不情之請

不情之譽

不讓之責

不仁之器

白首之心

百乘之家

百舌之聲

百世之利

百世之師

百歲之好

百歲之後

百歲之盟

杯水之餞

杯水之敬

杯水之謝

蔽傷之憂

變色之言

不賞之功

不時之須

不時之需

不識之無

不實之詞

不食之地

不世之材

不世之功

不世之略

不世之業

不死之葯

不速之客

白頭之嘆

逋逃之臣

逋逃之藪

不腆之酒

不腆之儀

不挑之祖

不祧之宗

不祧之祖

霸王之資

白屋之士

不舞之鶴

包胥之哭

飽學之士

兵燹之禍

不系之舟

不祥之木

不祥之兆

不祥之徵

不孝之子

不幸之幸

不朽之芳

不朽之功

不朽之盛事

不朽之勛

鮑魚之次

鮑魚之肆

賁育之勇

必由之地

必由之路

不言之化

不言之聽

不言之言

不義之財

不易之道

不易之地

不易之典

不易之分

不易之論

不虞之隙

不虞之譽

布衣之交

布衣之雄

百足之蟲

百足之蟲,斷而不蹶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百足之蟲,至斷不僵

百足之蟲,至斷不蹶

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柏舟之節

柏舟之誓

半子之靠

半子之誼

抱柱之信

杯中之物

奔走之友

必爭之地

變徵之聲

炳燭之明

伯仲之間

不正之風

不治之症

不終之葯

不貲之祿

不貲之器

不貲之軀

不貲之賞

不貲之損

不足之處

倉卒之際

陳蔡之厄

尺寸之兵

尺寸之柄

尺寸之地

尺寸之功

出塵之表

出塵之想

出塵之姿

垂成之功

唇齒之邦

唇齒之戲

惻怛之心

乘敵之隙

初度之辰

成風之斫

沖風之末

菜果之物

楚歌之計

垂拱之化

粲花之論

粲花之舌

豺狐之心

尺蠖之屈

吹灰之力

持久之計

杵臼之交

船驥之託

瘡疥之疾

炊臼之戚

炊臼之痛

踔絕之能

茨棘之間

豺狼之吻

車笠之盟

充閭之慶

蒓鱸之思

才墨之藪

草莽之臣

草茅之產

草茅之臣

遲暮之年

垂沒之命

垂暮之年

讒佞之徒

出納之吝

出內之吝

楚囊之情

持平之論

春秋之義

鶉鵲之亂

趁人之危

成人之美

成人之善

乘人之厄

乘人之危

芻蕘之見

芻蕘之言

菜蔬之色

滄桑之變

曹社之謀

超世之才

超世之功

初生之犢

初生之犢不懼虎

初生之犢不畏虎

粗俗之輩

讒慝之口

昌亭之客

承天之祜

承天之佑

承天之佑

尺土之封

出頭之日

垂堂之戒

採薪之患

採薪之疾

採薪之憂

城下之盟

城下之辱

喘息之機

喘息之間

從心之年

惻隱之心

池魚之禍

池魚之慮

池魚之殃

齒牙之猾

蟲魚之學

楚越之急

穿窬之盜

池中之物

尺澤之鯢

赤子之心

疇咨之憂

床笫之私

刀筆之吏

道傍之築

單車之使

東床之選

單丁之身

盪盪之勛

東道之誼

獨到之處

獨得之見

大方之家

大風之歌

單復之術

啖飯之道

頓腹之言

東觀之殃

東郭之跡

多故之秋

大瓠之用

董狐之筆

斗斛之祿

大坰之慚

當今之務

刀鋸之餘

得雋之句

點睛之筆

獨見之慮

獨見之明

斷金之交

咄嗟之間

奪錦之才

當立之年

蹈厲之志

棟梁之才

棟梁之材

棟梁之器

鍛煉之吏

多露之嫌

旦暮之業

東門之達

東門之役

帝輦之下

東南之寶

東南之美

東南之秀

東平之樹

敦龐之朴

丹青之信

冬日之溫

冬日之陽

奪人之愛

儋石之儲

淡水之交

鼎水之沸

東山之志

斗筲之輩

斗筲之才

斗筲之材

斗筲之器

斗筲之人

斗筲之徒

斗筲之役

斗升之祿

斗升之水

豆觴之會

多事之秋

點頭之交

遁天之刑

彈丸之地

當務之急

阽危之域

度外之人

旦夕之費

旦夕之間

旦夕之危

倒懸之患

倒懸之急

倒懸之苦

倒懸之危

等閑之輩

等閑之人

斷袖之寵

斷袖之癖

大雅之堂

大衍之數

道義之交

得意之色

得意之作

等夷之志

釣游之地

杜郵之戮

多魚之漏

當軸之士

盜跖之物

地主之儀

地主之誼

鼎足之勢

斷織之誡

對症之葯

阿保之功

阿保之勞

陳保之勞

耳邊之風

鵝湖之會

餓虎之蹊

而立之年

耳目之欲

兒女之情

兒女之態

兒女之債

爾汝之交

耳順之年

耳食之論

耳食之談

耳食之徒

耳食之言

兒童之見

二姓之好

伐冰之家

反哺之情

反哺之私

返哺之恩

返哺之私

方便之門

誹謗之木

方寸之地

方寸之木,高於岑樓

非常之謀

分寸之功

分寸之末

風塵之變

風塵之會

風塵之驚

風塵之警

風塵之慕

風塵之聲

風塵之言

風塵之志

泛泛之交

泛泛之人

泛泛之談

非非之想

非分之財

非分之念

非分之想

肺腑之談

肺腑之言

匪躬之操

匪躬之節

反間之計

泛駕之馬

奮矜之容

蕃籬之鷃

焚林之求

風雷之變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防民之口,甚於防水

風木之悲

風木之思

飛鳥之景

分內之事

蜚蓬之問

發軔之始

防人之口,甚於防川

焚如之禍

匪石之心

分陝之重

風樹之悲

風樹之感

發棠之請

糞土之牆不可圬

方外之國

方外之人

方外之士

方聞之士

分外之物

豐屋之過

豐屋之禍

豐屋之戒

伐性之斧

反掖之寇

非業之作

風雲之志

反掌之易

方正之士

非戰之罪

非知之難,行之惟艱

風中之燭

風燭之年

被綉之犧

參商之虞

跅馳之材

跅馳之士

彈指之間

朝夕之策

覆瓿之用

輔弼之勛

腹背之毛

膚寸之地

腐腸之葯

負芻之禍

覆車之軌

覆車之鑒

覆車之戒

覆車之轍

鋒鏑之苦

負鼎之願

葑菲之采

簠簋之風

附骨之疽

逢君之惡

縛雞之力

父母之邦

父母之國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覆盆之冤

婦人之見

婦人之仁

膚受之訴

膚受之愬

膚受之言

負手之歌

負俗之譏

負俗之累

覆餗之患

覆餗之釁

覆餗之憂

負圖之託

負薪之病

負薪之才

負薪之疾

負薪之言

負薪之議

負薪之憂

負薪之資

負暄之獻

腹心之疾

撫膺之痛

斧鉞之人

斧鉞之誅

俯仰之間

覆盂之安

覆盂之固

夫子之牆

釜中之魚

覆載之下

覆舟之戒

割臂之盟

管鮑之好

管鮑之交

干城之寄

干城之將

瓜代之期

冠帶之國

過耳之言

干父之蠱

狗吠之驚

狗吠之警

顧復之恩

干國之器

割股之心

庚癸之呼

股肱之臣

股肱之力

骨鯁之臣

灌瓜之義

膏肓之疾

膏火之費

龜鶴之年

感舊之哀

割襟之盟

耿介之士

故劍之求

過江之鯽

滑稽之雄

瞽曠之耳

管窺之見

管窺之說

膏梁之性

瓜李之嫌

狗馬之心

顧內之憂

鼓盆之戚

羹牆之思

苟且之心

過情之譽

骨肉之恩

骨肉之親

骨肉之情

故人之情

故人之意

寡人之疾

蓋世之才

旰食之勞

高世之才

高世之德

高世之度

高世之行

高世之智

高世之主

隔世之感

隔宿之仇

廣廈之蔭

甘棠之愛

甘棠之惠

瓜田之嫌

過庭之訓

廣武之嘆

腹心之患

甘馨之費

古稀之年

羔羊之義

膏腴之地

膏腴之壤

貫魚之次

貫魚之序

桂玉之地

縞紵之交

個中之人

溝中之瘠

狗彘之行

股掌之間

股掌之上

國中之國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虎豹之駒

緩兵之計

黃白之術

橫草之功

回春之術

黑貂之裘

環堵之室

昏墊之厄

禍福之門

還顧之憂

後車之戒

後顧之患

後顧之慮

後顧之憂

後顧之虞

虎冠之吏

華袞之贈

赫赫之功

赫赫之光

赫赫之名

恆河之沙

鴻鵠之志

狐虎之威

湖海之士

何見之晚

亨嘉之會

鴻漸之儀

鴻漸之翼

鴻均之世

後進之秀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