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錯的成語
A. 比喻弄錯的成語
陰差陽錯 ( yīn chā yáng cuò )
比喻由於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錯
B. 關於錯了的成語
錯落有致、復
盤根錯節、
陰差陽錯、制
錯綜復雜、
觥籌交錯、
縱橫交錯、
大錯特錯、
神經錯亂、
將錯就錯、
鑄成大錯、
顛倒錯亂、
杯觥交錯、
錯彩鏤金、
犬牙交錯、
舛錯不齊、
高低錯落、
蟠委錯紾、
履舄交錯、
舉直錯枉、
參差錯落、
聚鐵鑄錯、
根牙磐錯、
冤假錯案、
錯認顏標、
錯臂左衽、
錯綜變化、
差三錯四、
棋布錯峙、
無所錯手足、
三差兩錯
C. 關於對和錯的成語有哪些
是非曲直
shìfēiqūzhí
[釋義] 曲:無理;直:有理。指對事物的評斷。
[語出] 漢·王充《論衡·說日篇》:「二論各有所見;故是非曲直未有所定。」
[正音] 曲;不能讀作「qǔ」。
[辨形] 曲;不能寫作「屈」。
[近義] 大是大非 青紅皂白
[反義] 混淆是非混為一談
[用法] 指某一事或某一人說話與行動的錯與對。一般作主語、賓語、定語。
[結構] 聯合式。
D. 中國常被弄錯的成語有哪些
1 曾幾何時:表示「過去沒有多久」。常誤用為「曾經」「不知何時」。
2 不學無術:指「沒有學問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飾詞語。「學」為名詞,常誤作動詞。
3 不可理喻:指「無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誤用為「不可思議」。
4 不以為然:指「不認為是正確的」。常誤用為「不以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無所謂」。
5 守株待兔:貶義詞,指「不主動努力,心存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常誤來形容公安幹警的機智。
6 耳提面命:褒義詞,形容師長殷切教導。常誤用為貶義詞。
7 不忍卒讀:「不忍心讀完」,形容文章的「悲」。常誤用為形容文章寫得不好。
8 鼎力相助;敬詞,指對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常誤用為表示自己對他人的幫助。
9 蹉跎歲月:指虛度光陰。常誤用來形容「歲月艱難、艱苦」。
10 名噪一時:指在當時很有名聲。常誤用為貶義詞。
11 始作俑者:指某種壞風氣的創始者。常誤用為貶指。
12 不勝其煩:貶義詞,指不能忍受其煩瑣。常誤用為「不厭其煩」。
13 腦無城府:指為人坦率,褒義詞。常誤用來形容「貶義詞」,貶義詞。
14 身無長物:指人貧困。常誤用來形容沒有特長。
15 目無全牛:指人的技藝高超,得心應手,易誤作缺乏整體觀念。
16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製作技藝高超,常誤用為形容自然景觀。相類似的還有「巧奪天工」。
17 求全責備:指對人苛求完善,後面不能帶賓語,與此類似的還有「漠不關心」。
18 充耳不聞: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願聽取別人的意見。易誤用為形容人專心,沒有聽到。
19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誤用為形容田園生活。
20 卓爾不群:形容非常優秀,超出常人。易誤用為形容人的性格。
21 出神入化:形容技藝高超。易誤用為形容聽得出神。
22 登堂入室:比喻學問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更高的水平。易誤用為「進入」。
23 如坐春風: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與「景物」無關。
24 對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審問。易誤解為「爭論,明辨是非」。
25 相敬如賓:特指夫妻相敬相愛。另有「舉案齊眉」。
26 走馬觀花:比喻粗略地觀察事物,強調過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後者指印象不深刻,強調結果。
27 師心自用:形容固執已見,自以為是。易誤用為「善於學習借鑒,為我所用」。
28 安土重遷:安居故土,不願隨便遷往別處。易理解相反。
29 罪不容誅:形容罪大惡極,與「死有餘辜」同義。易誤解為罪行還沒有達到被殺的程度。
30 屢試不爽:屢次試驗都沒有差錯。易誤解為「沒有成功」。
31 無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於壞事)。與此相類似的還有「無所不為」。
32 安之若泰:指身上逆境,遇到困難或遭受挫折時能泰然處之,跟平常一樣。與此類似的還有「泰然自若」。
33 侃侃而談:形容說話理直氣壯,從容不迫。易和「娓娓而談(形容談論不倦或說話動聽)相混。
34 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易誤指吞吞吐吐。
35 首鼠兩端:形容遲遲疑不決或動搖不定。易誤解為行為前後不一致。
36 處心積慮:千方百計盤算,貶義詞。常誤解為「殫精竭慮」(用心精力,費盡心力)。
37 側目而視:形容畏懼而又憤恨,易誤解為尊敬。
38 望塵莫及:比喻遠遠落後。易和「鞭長莫及」(指力量達不到)混用。
39 改弦更張: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方針、政策。易和「改弦易轍(比喻改變方向或做法)混用。
40 不知所雲:不知說的是什麼,指語言紊亂或空洞,它指的是說話人。易誤解為「聽者沒有理解」。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有問題可以追問。
滿意請及時採納,謝謝!
E. 比喻弄錯了的成語
張冠李戴,把姓張的帽子帶到姓李的頭上。比喻認錯了對象,弄錯了事實。
F. 比喻弄錯了事的成語
張冠李戴_成語解釋復【拼音】:zhā制ng guān lǐ dài 【釋義】:把姓張的帽子戴到姓李的頭上。比喻認錯了對象,弄錯了事實。 【出處】:明·田藝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張公帽賦》:「諺雲:『張公帽掇在李公頭上。』有人作賦雲:『物各有主,貌貴相宜。
G. 形容「錯誤」的成語
形容錯誤的成語有:
千差萬錯、差三錯四、大錯特錯、陰差陽錯、微過細故、百弊叢生、鑄成大錯、東差西誤、千慮一失、一念之差、大謬不然、一誤再誤、三差五錯、纖介之失、差若毫釐、謬以千里、秕言謬說、謬妄無稽、飾非遂過、忙中有失、一差二錯、言多必失、一失足成千古恨、因小失大等。
一、千差萬錯
1、拼音:qiān chà wàn cuò
2、釋義:指差錯很多或很大。
3、出處:宋·黃龍慧南禪師《真凈文頌》:我腳何似佛腳,隱顯千差萬錯。(譯文:我的腳哪裡會像佛的腳,這種說法差錯太大了。)
二、差三錯四
1、拼音:chā sān cuò sì
2、釋義:顛倒錯亂,形容差錯很多或虛假不實。
3、出處: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這小廝本說的丁一確二,這婆子生扭做差三錯四。(譯文:這小伙說的真實明白,而老婆子卻顛倒錯亂。)
三、大錯特錯
1、拼音:dà cuò tè cuò
2、釋義:強調錯誤到極點。
3、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五回:如今想來,真是大錯特錯!(譯文: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錯誤到了極點。)
四、陰差陽錯
1、拼音:yīn chā yáng cuò
2、釋義:比喻由於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錯。
3、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四回:真是談督的官運亨通,陰差陽錯里倒被他糊里糊塗的撲滅了。(譯文:真的可以說談督的官運,由於偶然的因素被他稀里糊塗地弄沒了。)
五、微過細故
1、拼音:wēi guò xì gù
2、釋義:指微小的過失和事故。
3、出處:西晉·陳壽《三國志·魏書·中山恭王傳》:其微過細故,當掩覆之。(譯文:那些微小的過失和事故,應當掩蓋它們。)
H. 帶錯的成語有哪些
杯觥交錯
比喻相聚飲酒時的歡樂。觥,酒器。
參差錯落
參差:長短、高低、大小不一致。錯落:交錯、交織的樣子。各種不同的事物,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
差三錯四
顛倒錯亂。形容差錯很多或虛假不實。
錯彩鏤金
錯:塗飾;鏤:雕刻。形容詩文的詞藻十分華麗。
I. 錯的成語有哪些
錯的成語有哪些抄 :
參伍錯縱、
顛倒錯亂、
鑄此大錯、
根蟠節錯、
舉直錯枉、
鏤金錯采、
眼錯不見、
一差半錯、
錯節盤根、
蟠委錯紾、
鑄成大錯、
履舄交錯、
議論紛錯、
一差二錯、
陰錯陽差、
趾踵相錯、
參差錯落、
山珍海錯、
杯觥交錯、
偭規錯矩、
一差百錯、
根牙磐錯、
鏤金錯彩、
蟠根錯節、
千差萬錯、
當面錯過、
一念之錯、
錯彩鏤金、
盤根錯節、
忙中有錯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幫助。
J. 表示錯誤的成語
表示錯誤的成語:將錯就錯、大錯特錯 、今是昨非、鑄成大錯、破罐破摔。
一、將錯就錯 [ jiāng cuò jiù cuò ]
【解釋】:就:順著。指事情已經做錯了,索性順著錯誤繼續做下去。
【出自】: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六:「將錯就錯,西方極樂。」
二、大錯特錯 [ dà cuò tè cuò ]
【解釋】:強調錯誤到極點。
【出自】:清·曾樸《孽海花》第25回:「如今想來,真是大錯特錯!」
三、今是昨非 [ jīn shì zuó fēi ]
【解釋】:現在是對的,過去是錯的。指認識過去的錯誤。
【出自】:近代·魯迅《導師》:但我們究竟還有一點記憶,回想起來,怎樣的「~」呵,怎樣的「口是心非」呵,怎樣的「今日之我與昨日之我戰」呵。
四、鑄成大錯 [ zhù chéng dà cuò ]
【解釋】:鑄:鑄造,把金屬熔化後倒入模具內製成器物;錯:錯誤。指造成嚴重的錯誤。
【出自】:近代·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五章:倘若我晚回一步,豈不鑄成大錯!
五、破罐破摔 [ pò guàn pò shuāi ]
【解釋】:把破損的罐子摔破。比喻有了缺點、錯誤不改正,反而有意向更壞的方向發展。
【出自】:近代·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第十七章:好些年來,他自輕自賤,成了習慣,破罐子破摔,不想學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