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用成語的人物
❶ 用一個成語概括下列人物的特點。
孫悟空(忠心耿耿 )孫悟空(忠心耿耿 )
周瑜 (心胸狹窄) 魯肅 (忠實憨厚)
諸葛亮專( 運籌帷幄 )(神機妙算)
晏子(屬 不卑不亢 )
王熙鳳( 心狠手辣 )
藺相如 ( 顧全大局 )
嚴監生( 貪財吝嗇 )
❷ 請用一個成語概括人物的性格或品質。
大江保衛戰抄中的人名子弟兵(英勇襲頑強、捨生忘死,奮不顧身)
9歲就送報掙錢的「我」(兢兢業業,始終如一,風雨無阻
)
拜師學寫作的莫泊桑(勤學苦練,專心致志,持之以恆
)
稱頌水是真君子的孔子(萬世師表
)
時時早、事事早的魯迅(惜時如金,
)
過草地時的彭德懷(
愛兵如子)
❸ 用一個成語概括人物的品質。
至仁至義
機智聰慧
虛心好學
善施教化
善於觀察
誨人不倦
豁達開朗
、自強不息
❹ 說話喜歡用成語的人
【罷馬不畏鞭箠】:罷:同「疲」;箠:鞭子,這里指鞭打.非常疲乏的馬,就是用鞭子抽打也不會走動.比喻極端窮困的人並不害怕嚴厲的法律和刑罰. 【撐眉努眼】:豎起眉毛,瞪大眼睛.形容態度嚴厲而專橫. 【詞嚴義正】:詞:言詞,語言;嚴:嚴謹;義:道理;正:純正.指言辭嚴厲,道理純正. 【詞言義正】:詞:言詞,語言.義:道理.言辭嚴厲,義理正大. 【辭色俱厲】:措辭和神色都十分嚴厲. 【辭嚴氣正】:言辭嚴厲,義理正大.同「辭嚴義正」. 【辭嚴義正】:辭:言詞,語言.義:道理.言辭嚴厲,義理正大. 【辭嚴誼正】:言辭嚴厲,義理正大.同「辭嚴義正」. 【辭嚴意正】:言辭嚴厲,義理正大.同「辭嚴義正」. 【當頭棒喝】:佛教禪宗和尚接待初學的人常常用棒一擊或大喝一聲,促他醒悟.比喻嚴厲警告,促使人猛醒過來. 【惡言厲色】:說話和臉色都很嚴厲. 【行峻言厲】:行:行為;峻:嚴厲.指一個人的行為和言語都非常嚴厲. 【回霜收電】:比喻改變原來冷漠嚴厲的態度. 【疾聲厲色】:疾:急速.說話急躁,臉色嚴厲.形容對人發怒說話時的神情. 【疾言厲色】:疾:急速.說話急躁,臉色嚴厲.形容對人發怒說話時的神情. 【口沸目赤】:形容人情緒激動,聲音臉色都很嚴厲的樣子. 【苦葯利病】:良葯苦口對病有好處.比喻嚴厲的勸誡或批評有利於人的進步. 【雷動風行】:①指萬物運動變化迅速.②比喻推行政令的嚴厲迅猛. 【雷厲風飛】:①象雷那樣猛烈,象風那樣快.同「雷厲風行」.②嚴厲威猛. 【雷厲風行】:厲:猛烈.象雷那樣猛烈,象風那樣快.比喻執行政策法令嚴厲迅速.也形容辦事聲勢猛烈,行動迅速. 【雷令風行】:猶言雷厲風行.象雷那樣猛烈,象風那樣快.比喻執行政策法令嚴厲迅速.也形容辦事聲勢猛烈,行動迅速. 【美疢不如惡石】:疢:病;石:砭石,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針.美言疾病,不如用砭石去治療疾病.比喻明知有害而一味順從,不如嚴厲批評. 【美疢葯石】:疢:病;葯石:古時指葯和治病的石針.比喻虛偽的逢迎不如嚴厲的批評. 【內峻外和】:內心嚴厲而外貌和藹. 【聲色並厲】:說話時聲音和臉色都很嚴厲.同「聲色俱厲」. 【聲色俱厲】:聲色:說話時的聲音和臉色;厲:嚴厲.說話時聲音和臉色都很嚴厲. 【死無葬身之地】:死了沒有地方埋葬.形容慘死或嚴厲的懲罰. 【死無葬身之所】:形容慘死或嚴厲的懲罰.同「死無葬身之地」. 【碎屍萬段】:極言對罪大惡極者予以嚴厲的懲罰. 【問罪之師】:問罪:宣布對方罪狀,作為出兵的理由.討伐犯罪者的軍隊.也比喻前來提出嚴厲責問的人. 【夏日可畏】:象夏天酷熱的太陽那樣使人可怕.比喻為人嚴厲,令人畏懼. 【盱衡厲色】:盱衡:舉眉揚目;厲:嚴厲;色:面色.橫眉怒目,面色嚴厲. 【懸為厲禁】:懸:公開揭示.公開嚴厲禁止. 【嚴懲不貸】:懲:處罰;貸:寬容.嚴厲懲罰,絕不寬恕. 【嚴詞拒絕】:用嚴厲的話加以拒絕. 【嚴詞厲色】:色:臉色.說話很嚴厲,臉色很嚴肅. 【嚴父慈母】:嚴:嚴格;慈:慈愛.嚴厲的父親,慈祥的母親. 【嚴如鈇鉞】:鈇:鍘刀;鉞:古兵器;鈇鉞:指刑戮之具.指揭發、指斥、抨擊壞人壞事極其嚴厲. 【嚴師出高徒】:嚴:嚴厲,嚴格.嚴格的師傅才能培養出手藝高強的徒弟. 【嚴於鈇鉞】:鈇:鍘刀;鉞:古兵器;鈇鉞:指刑戮之具.指揭發、指斥、抨擊壞人壞事極其嚴厲. 【折笄之杖】:笄:簪子.折斷簪子的棍棒.比喻對晚輩進行嚴厲的教訓. 【正色厲聲】:態度嚴正,言辭嚴厲. 【正色立朝】:正色:嚴肅或嚴厲的神色.在朝廷上態度嚴肅.比喻不阿諛逢迎. 【正言厲色】:正:嚴正;厲:嚴厲,嚴肅;色:臉色.形容板著臉,神情非常嚴厲. 【正顏厲色】:顏:面容.形容板著臉,神情非常嚴厲
❺ 用四字成語來形容先把主要人物搞定
擒賊擒復王
qín zéi qín wáng
【解釋】擒:制抓,捉。指作戰要先抓主要敵手。比喻作事要抓住要害。
【出處】唐·杜甫《前出塞》詩之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結構】緊縮式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比喻做事先要抓關鍵
【近義詞】擒賊先擒王
【例句】葉聖陶《倪煥之》:「只要他肯答應,我相信其餘的抵抗力也就消散了。這是'~'的辦法。」
❻ 用一些成語或評價或介紹一個文學人物或文化名人。
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躬耕隴畝
▪ 隆中對策
▪ 赤壁大戰
▪ 足食足兵
▪ 白帝城託孤
▪ 南征北戰
▪ 病逝五丈原
忠武英高,獻策江濱,攀吳連蜀,權我世真。受遺阿衡,整武齊文,敷陳德教,理物移風,賢愚競心,僉忘其身。誕靜邦內,四裔以綏,屢臨敵庭,實耀其威,研精大國,恨於未夷
❼ 用什麼成語來形容人(至少50個)
描寫聰明機靈:
天資聰明、聰明伶俐、耳聰目明、思維敏捷、足智多謀、擠眉弄眼、生龍活虎、秀外慧中、
獨具慧眼、心靈手巧、勇敢機智、機智靈活、天真爛漫、朝氣蓬勃、活潑可愛、天真無邪、
描寫堅毅勇敢:
意志堅強、堅定信念、英勇頑強、無堅不摧、堅韌不拔、堅強不屈、英勇無敵、剛強不屈、
堅貞不屈、堅強果斷、勇往直前、大義凜然、頂天立地、大刀闊斧、正氣凜然、視死如歸、
描寫豪爽熱情:
辦事利索、關懷備至、表裡如一、助人為樂、行事果斷、熱情奔放、直抒己見、無微不至、
直言直語、光明磊落、落落大方、有求必應、雷厲風行、開誠布公、詼諧幽默、無憂無慮、
描寫溫柔隨和:
心慈手軟、安心若素、菩薩心腸、舉止安詳、平易近人、舉止嫻雅、溫柔賢惠、和藹可親、
心平氣和、平心靜氣、閑情逸致、和顏悅色、溫文爾雅、輕聲輕氣、好言好語、好聲好氣、
❽ 人太愛表現自己用成語怎麼說
是:妄自尊大[wàng zì zūn dà ]
【解釋】:過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不把別人放眼裡。
【出自】:南朝.范曄《後漢書·馬援傳》:「子陽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專意東方。」
【翻譯】:子陽是井底之蛙罷了,而狂妄自大,不把別人放眼裡,不如專心東方。
妄自尊大的反義詞:自愧不如[ zì kuì bù rú ]
【解釋】:弗:不。自己慚愧不如別人。
【出自】: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在那地方,聖裔們繁殖得非常多,成著使釋迦牟怪和蘇格拉底都自愧不如的特權階級。
(8)喜歡用成語的人物擴展閱讀
妄自尊大的近義詞:
一、不可一世[ bù kě yī shì ]
【解釋】:一世:一時。認為當代的人都不行。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極點。
【出自】:宋·羅大經《鶴林玉露補遺》卷十五:「荊公少年,不可一世。」
【翻譯】:王安石少年時,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極點。
二、盛氣凌人[ shèng qì líng rén ]
【解釋】:盛氣:驕橫的氣焰;凌:欺凌。以驕橫的氣勢壓人。形容傲慢自大,氣勢逼人。
【出自】:毛澤東《在陝甘寧邊區參議會的演說》:「共產黨員決不可自以為是,盛氣凌人,以為自己是什麼都好,別人是什麼都不好。」
❾ 人物受歡迎的成語
簞食壺漿
dānsìhújiāng
[釋義] 簞:古代盛飯的圓形竹器;食:食物;漿:湯用簞盛飯;用版壺盛湯;犒勞軍隊。權形容人民群眾熱情迎接和款待自己所愛戴的軍隊。
[語出] 《孟子·梁惠王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辨形] 漿;不能寫作「槳」。
[用法] 常與「迎接」之類詞語連用。一般作狀語。
[結構] 聯合式。
[例句] 解放軍在勝利歸來的時候;老百姓往往~來歡迎。
❿ 關於人物性格的成語
一:自以為是[ zì yǐ wéi shì ]
1. 【解釋】:是:對。總以為自己是對的。形容主觀,不虛心。
2. 【出自】:《荀子·榮辱》:「凡斗者必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也。」《孟子·盡心下》:「眾皆悅之,自以為是。」
3. 【示例】:世人往往~,自誇其能。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四回
二:刁鑽古怪[ diāo zuān gǔ guài ]
1. 【解釋】:刁鑽:狡詐;古怪:怪僻,不同尋常。形容為人行事狡猾怪僻,和別人不一樣。
2.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七回:「你看古人中,那裡有那些刁鑽古怪的題目和那極險的韻?」
3. 【示例】:弄這~的,教我一個也猜不著,你還只管說閑話。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一回
三:剛正不阿[ gāng zhèng bù ē ]
1. 【解釋】:阿:迎合,偏袒。剛強正直,不逢迎,無偏私。
2. 【出自】: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謁者,便以為不賢。」
3. 【示例】:濟南同知吳公,~。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一員官》
四:斤斤計較[ jīn jīn jì jiào ]
1. 【解釋】:斤斤:形容明察,引伸為瑣碎細小。只對無關緊要的事過分計較。
2. 【出自】:《詩經·周頌·執競》:「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3. 【示例】:至於夢中的「苦樂」,則照我素人的見解,畢竟是夢中的「苦樂」,不必~的。 ◎朱自清《說夢》
五:光明磊落[ guāng míng lěi luò ]
1. 【解釋】: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懷坦白,正大光明。
2. 【出自】:《晉書·右勒載記下》:「大丈夫行事,當礌(磊)落落,如日月皎然。」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七十四:「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3. 【示例】:公子光明磊落,為天人所欽矚。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聶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