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的成語
Ⅰ 兩朝南北晉的成語有哪些
信口雌黃: 這個典故出自西晉時有名的清談家王衍。這傢伙喜歡滔滔而論,但所說的話往往前後矛盾。有一次別人聽他講解後指出其中矛盾錯誤處,王衍不假思索,隨口更改。故為「信口雌黃」。 信口:隨口;雌黃:一種礦物,古人寫字用黃紙,寫錯了用雌黃擦去。 (報春居士評:老王賣瓜,不僅要有口才,反應也要快,這位仁兄真是個銷售人才啊) 我把這些成語分成了幾塊,來供大家玩捏玩捏: 1)跟「情」有關的成語。 從人性上講,晉朝是個很特別的時代,無論貴族還是布衣,人們崇尚自由的愛情和無拘束的生活,所以跟情有關的成語也就特別多。 偷香竊玉: 西晉有個叫韓壽的美男被他上司的女兒賈午所暗戀,於是上演了一段女追男的傳奇。。。賈午為了追到美男,偷了別人送給她老爹的西域香料,再轉送給韓壽(看來那個年代流行男用香水),終於捕獲了「美人心」,此為「偷香」。上了鉤的美男以後就經常晚上跳牆而入與賈午幽會,此為「竊玉」。 (報春居士評:哦,女的偷香,男的竊玉,原來這兩件壞事不全是男的做的。冤枉男同胞這么多年了) 我見猶憐: 東晉大將桓溫(「自古英雄出少年」就指他)滅了漢國後以漢王之女為妾。溫之元配凶妒欲殺之,但見她神色嫻正,辭甚凄婉,不禁棄刀抱之曰:「阿子,我見汝亦憐,何況老奴」(翻譯為「妹妹啊,連我見了你都覺得可憐,何況那個老不死的呢」。) (報春居士評:蠻婦中了毒婦之計了。玩肌肉的跟玩大腦的就是沒得比啊!) 徐娘半老: 南朝梁朝湘東王蕭鐸有個姓徐的漂亮老婆,人到中年,地下情人依舊多多(原稱「多面首」)。有閑人作一打油詩: 柏直狗,雖老猶能獵; 蕭溧陽馬,雖老猶駿; 徐娘半老,猶問多情。 (報春居士評:千年後LP遠比LG出名,這對排名第一) 看殺衛階: 衛階是西晉最有名的美男子(晉朝男兒 美霸天下!!)。不過這位老兄因為長得太美了,走在街上所有人都會盯著他看,把他看得全身起雞皮疙瘩。久而久之得了憂鬱症死了。 (報春居士評:在那個美男過剩的年代裡居然還那麼引人注目,只能說明衛階他。。。他。。。美若天仙~~~~ 天啊!) 一往情深: 猜猜這個曖昧的成語是哪個晉人發明的。嘿嘿,估計沒多少人會猜到,這個成語竟然出自於晉朝第一君子謝安之口,真是出人意料。謝安,就是那位東山再起的老兄,有一子輩朋友叫桓子野。「野每聞清歌。輒喚奈何!謝公聞之曰:子野可謂一往有深情」。從此,中國的言情小說里就多了個經典的詞語:一往情深 (報春居士評:清歌大概就是當時的流行歌曲,那個姓桓的小朋友正值青春期,聽多了這種歌,出現些戀愛綜合症這很正常。謝安這老傢伙大驚小怪的,成心刺激人家嘛) 2)很多成語跟晉朝南北朝發生的事件有關,考考大家的歷史功底吧 l 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這三個成語出現在哪一場著名戰役? l 與劉琨、祖逖有關的成語有哪些? l 不越雷池一步 里的「雷池」在哪? l 乘風破浪來自哪段典故? l 吾不殺伯仁,伯仁由吾而死之中的「吾」是誰?「伯仁」又是誰? l 晉朝著名將領羊祜有句什麼名言? (答案見後) 3)有兩個出自晉朝的成語用來形容厲害女子的 牝雞司晨: 形容女性政治能力強,原意為母雞報曉。典故的主人公是西晉的賈皇後,她為了自己專政大搞宮廷政變,發動了導致西晉毀滅的「八王之亂」,最終她離中國第一個女皇帝的頭銜僅一步之遙而功敗垂成人頭落地,讓五百年後生的武媚娘搶走了這個頭銜。她LG晉惠帝在中國歷史上也是「赫赫有名」,在「中國白痴皇帝排行榜」里高居第一。 詠絮之才:形容女子文才了得。故事是這樣的:東晉謝安侄女謝道蘊從小有才,謝安在一個下雪天和子侄們討論文學大家用什麼可以比喻。謝安的侄子謝朗說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蘊則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眾人的稱許。 從此說女性有「詠絮之才」就是在說她有驚人的文才。 4)跟謝安有關的成語(爆多) 東山再起:謝安早年出仕之前曾經在東山短期隱居,後人遂稱其第二次出仕為東山再起 屋下架屋:謝安評論揚都賦的原話,指文章仿效他人前作,沒有創新。 前倨後恭:謝安侄子謝玄幼年由謝安撫養,兩人感情深厚。謝安曾取笑謝玄「前倨後恭」,謝玄也曾毫不客氣的當謝安面批評叔父謝萬「衿抱未虛」。 新會蒲葵:謝安得到當時幾乎所有名士的推崇,因而一舉一動都被世人仿效。曾經有他的老鄉回家沒有路費,只有五萬把根本賣不出去的蒲葵扇,謝安得知以後,便抓了把扇子來用,結果人人仿效,積壓的扇子不久便全部高價售出。 圍棋賭墅:淝水之戰前夕,謝安在東山別墅與人下棋,以別墅作為賭注。 雅人深致:謝安稱贊謝道蘊的原話,後多用來指隱士風度,品味高雅。 一往奔詣:支道林稱贊謝安的原話,後多用來指文章一氣呵成,才氣不凡。 老翁可念:謝弈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謝以醇酒罰之,乃至過醉而尤未已。太傅時年七八歲,著青布絝,在兄膝邊坐,諫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一往情深:上文 詠絮之才:上文 小兒破賊:謝安對淝水之戰捷報的評價。 封胡羯末:均為謝安子侄的小名:封指謝韶,胡指謝朗,羯指謝玄,末指謝川。後用以稱美兄弟子侄之辭。 (報春居士評:牛人啊,隨便弄個事就是一成語,汗。。。 ) 公布一下剛才的答案: l 淝水之戰 l 聞雞起舞、胡笳退兵、中流擊楫 l 這個故事發生在東晉蘇峻造反時,大將軍溫嶠欲率軍滅蘇,宰相庾亮認為蘇不足以患,西邊的陶侃才是心腹大患,要溫堅守他在雷池的陣地,不準離開雷池一步,遂為「不越雷池一步」。雷池,在今安徽。 l 來自南朝元嘉年名士宗愨:「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 l 東晉王敦造反,王敦的兄長王導向皇上請罪。周榿(字伯仁)當面不幫王導的忙,暗裡向皇帝求情,王導終無罪,但他不知內情而恨周榿。等到王敦造反成功後要殺周榿,王導一言不發,周榿終死。事後王導發現周榿救己之事,悔恨不已而說出此句。 l 「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
Ⅱ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成語
擲果盈車,看殺衛玠,玉潤之望,珠玉在側,衛玠談道;平子絕倒,韓壽偷香,沈腰潘鬢,草船借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周郎顧曲,傾國傾城(形容慕容沖的),翩翩周生,婉孌幼童(也許不是一個成語,當小故事看吧,說得是周小史,西晉洛陽人,有詩贊曰:翩翩周生,婉孌幼童。年十有五,如日在東。香膚柔澤,素質參紅。團輔圓頤,菡萏芙蓉。爾形既淑,爾服亦鮮。輕車隨風,飛霧流煙。轉側綺靡,顧盼便妍。和顏善笑,美口善言。),傅粉何郎,行步顧影,側帽風流,冰清之資,才比潘安貌比呂布,貌柔心壯;音柔兼美,芝蘭玉樹,既生瑜何生亮,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畫梅止渴,才高八斗,三顧茅廬,望塵而拜,聞雞起舞,枕戈待旦,江郎才盡,長林豐草,投鞭斷流,入木三分,東床快婿,世外桃源, 雞犬相聞 ,怡然自樂, 無人問津 ,豁然開朗, 落英繽紛, 與世隔絕, 詠絮之才,東山再起,欣欣向榮, 歸去來兮 ,七步成詩,手不釋卷 ,囊螢夜讀,洛陽紙貴,廣陵絕響,坦腹東床,三足鼎立,三足鼎立,作姦犯科,七擒七縱,集思廣益,開誠布公,計日而待,集思廣益,儉以養德,臨危受命,任重才輕,妄自菲薄,作姦犯科,白首同歸,犀照牛渚,牛星織女,筆誤作牛,桃園結義,路人皆知,東床快婿,吳牛喘月,堅壁清野,窮兵黷武,枕戈寢甲,勢如破竹,屢戰屢敗 ,短兵接戰,驍勇善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龍肝豹胎,龍肝鳳腦,龍肝鳳髓,虎踞龍盤 ,乘龍佳婿,藏龍卧虎,伏龍鳳雛 ,龍蟠虎踞,七步之才,一衣帶水,青白眼,望梅止渴 ,老驥伏櫪 ,挾天子而令諸侯 ,說曹操;曹操就到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吳下阿蒙,髀肉復生,煮豆燃萁,臨池學書,詠絮之才,後起之秀,畫餅充飢,恃才傲物,收買人心,神武掛冠,李郭同舟,水陸畢陳,玉體橫陳,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買王得羊,畫龍點睛,赴湯蹈火,愷崇鬥富;渾浚爭功,興高采烈,鶴立雞群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淵渟岳峙,淵渟岳立,岳峙淵渟 ,川渟岳峙 ,徐娘半老,情隨事遷,攜老扶幼,隔岸觀火,窮途之哭,依缸習字
Ⅲ 關於晉朝的成語
投鞭斷流
Ⅳ 說這個成語和西晉的王衍有關系 不好意思 居然沒有打
麈(抄zhǔ)尾,是一種道具.1979年出襲版的 《辭海·下冊》4728頁 "麈尾"條的解說是:"拂塵.魏晉人清談時常執的一種拂子,用麈的尾毛製成." 麈尾實物,有鑲牙漆木柄的,有鑲玳瑁檀木柄的,顯示出貴族用具的風貌.
王夷甫是西晉時的太尉,大名士王衍.少年王衍生活在西晉歌舞昇平,崇尚清談的和平歲月,世人多誇耀他的風采卓越,風度翩翩,有個成語就出自於世人對他的贊美--白玉麈尾.據《晉書·王衍傳》記載,王衍誇誇其談的時候,動情處,撥弄著散發貴族氣息的麈尾扇子,柄尾用白玉裝飾.時人驚嘆他白皙的手兒,竟然如同玉柄一般潔白無暇,難以分辨.有一種病態美,歷來為名士所稱道.
Ⅳ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成語和相應歷史事件,要十個
七步成詩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後以「七步成詩」稱人才思敏捷。
三顧茅廬 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吳下阿蒙 吳下:現江蘇長江以南;阿蒙:指呂蒙。居處吳下一隅的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手不釋卷,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出處: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勢如破竹 解釋:就像劈竹子,頭上幾節破開以後,下面各節順著刀勢就分開了。比喻作戰或工作節節勝利,毫無阻礙。出自《晉書·杜預傳》:「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
半老徐娘 【解 釋】 人們常以"半老徐娘"稱年老而尚有風韻的婦女。【出 處】 《南史·後妃傳下》:「徐娘雖老,猶尚多情。」
臨池學書【解釋】:臨:靠近,挨著;池:硯池;書:書法。指刻苦練習書法。【成語故事】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讓兒子王獻之從小學習練字。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王獻之寫「大」字讓父親檢查,父親在字上加上一點成為「太」,他跑去問母親,母親告訴他只有一點才是真功夫。於是王獻之守在家裡18個洗硯的水池邊練習寫字。【出處】:《後漢書·張芝傳》:「尤好草書,學崔、杜之法,家之衣帛,必書而後練。臨池學書,水為之黑。」
畫龍點睛: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或加上精闢語句,使內容更加生動傳神、有力。
畫餅充飢【解釋】充飢:解除飢餓;畫個餅來解除飢餓。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畫的意思就是用一個物體來表示另一個物體,充飢就是用一個你有的當做是你想要而又沒有的。【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書·盧毓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
入木三分 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找了很久,滿意請採納,謝謝!)
Ⅵ 關於 西晉 東晉 南北朝的成語
有很多,我舉一些,純手打,望採納
【洛陽紙貴】-西晉-左思
【白玉麈尾專】-西晉-王衍
【勢如屬破竹】-西晉-杜預
【潘文樂旨】-西晉-樂廣
【聞雞起舞】-東晉-祖狄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投鞭斷流】-前秦-苻堅
【入木三分】、【東床快婿】-東晉-王羲之
【畫龍點睛】-東晉-張僧鷂
【才高八斗】-東晉-謝靈運
Ⅶ 和西晉人物祖逖有關的成語有哪些
聞雞起舞、南塘一出、中流擊楫
Ⅷ 出自東、西晉朝的成語
出自東、西晉朝的成語——聞雞起舞、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聞雞起舞
wén jī qǐ wǔ
【解釋回】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答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出處】《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結構】連動式。
【用法】用作褒義。一般作謂語。
【辨形】雞;不能寫作「機」。
【近義詞】發奮圖強、自強不息
【反義詞】苟且偷安、自暴自棄
【例句】岳飛從小立下報國志向;~;苦練武藝;終於成為一個精忠報國的民族英雄。
Ⅸ 說這個成語和西晉的王衍有關系 知道的幫忙解釋一下吧
麈(zhǔ)尾,是一種道具。1979年出版的 《辭海·下冊》4728頁 "麈尾"條的解說是:"拂塵。內魏晉人清談時常執的一容種拂子,用麈的尾毛製成。" 麈尾實物,有鑲牙漆木柄的,有鑲玳瑁檀木柄的,顯示出貴族用具的風貌。
王夷甫是西晉時的太尉,大名士王衍。少年王衍生活在西晉歌舞昇平,崇尚清談的和平歲月,世人多誇耀他的風采卓越,風度翩翩,有個成語就出自於世人對他的贊美--白玉麈尾。據《晉書·王衍傳》記載,王衍誇誇其談的時候,動情處,撥弄著散發貴族氣息的麈尾扇子,柄尾用白玉裝飾。時人驚嘆他白皙的手兒,竟然如同玉柄一般潔白無暇,難以分辨。有一種病態美,歷來為名士所稱道。
Ⅹ 用什麼詞形容西晉時期
西晉建立的時候,司馬昭已經掛了。
西晉(266年—316年),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之後內的統一王朝,容首都洛陽。
司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說《三國演義》為子尚),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