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牖繩樞的成語故事
⑴ 翁牖繩樞的翁和繩什麼意思
應該是「瓮牖繩樞 」吧?瓮牖繩樞:拼 音: wèng yǒu shéng shū
釋義:瓮:一種陶制的壇子;牖:窗子;繩:草繩;樞:門的轉軸。以破瓮做窗,以草繩系戶樞作門軸。比喻住房簡陋,家境貧寒。
出 處: 漢·賈誼《過秦論》:「然陳涉瓮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
雕梁畫棟沒有相關的成語故事。
雕梁畫棟是成語,拼音是diāo liáng huà dòng,梁: 支撐屋頂的橫木;棟: 最大的梁;雕:雕刻;畫:刻畫,裝飾。指房屋華麗的彩繪裝飾,常用來形容建築物富麗堂皇,也指有彩繪裝飾的十分華麗的房屋。
引證於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二折:「光閃閃貝闕珠宮,齊臻臻碧瓦朱甍,寬綽綽羅幃綉成櫳,郁巍巍畫梁雕棟。」白話文:「光閃閃貝闕珍珠宮,齊國出現達到碧瓦朱屋脊,寬綽綽羅幃綉成攏,郁巍巍畫梁雕棟。」
(2)瓮牖繩樞的成語故事擴展閱讀:
成語詳解:
【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指建築物很華麗
【近義詞解析】
瓊樓玉宇
1、解釋:瓊:美玉;宇:房屋。指月中宮殿,仙界樓台。也形容富麗堂皇的建築物。
2、出自:宋·蘇軾《水調歌頭》詞:「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白話文:「我欲乘風歸去,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美麗月宮,站在高處經受不住寒冷。」
3、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謂語、賓語;含褒義
【反義詞解析】
瓮牖繩樞
1、解釋:牖:窗子;樞:門的轉軸。破瓮做窗,繩作門軸。比喻貧窮人家。
2、出自:漢·賈誼《過秦論》:「然而陳涉,瓮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徒之徒也。」
白話文:「然而陳涉,瓮窗繩樞的兒子,平民、奴隸的人,而遷徒的人啊。」
3、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比喻貧窮人家
⑶ 過秦論中"然陳涉瓮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遷徙之徒也"中三個之的意思
都是代詞,相當於「這,這樣,這類」
⑷ "陳涉瓮牖繩樞之子"中的瓮,繩是什麼意思
過秦論》中有「來然源陳涉瓮牖繩樞之子」,按人教版教材注「瓮牖繩樞」:以破瓮作窗戶,以草繩系戶樞。
按照傳統講法,「瓮」、「繩」均為名詞作狀語,而「牖」、「樞」為名詞作動詞。近日,學校其他教師認為,「瓮」、「繩」是名詞作動詞,「牖」、「樞」就是名詞詞性。
⑸ 「過秦論」中「然陳涉瓮牖繩樞之子」的「瓮」和「繩」的活用方法是什麼
過秦論中有「然陳涉瓮牖繩樞之子」,按人教版教材注「瓮牖繩樞」:以破瓮作窗戶,以草繩系戶樞。
「瓮」、「繩」均為名詞作狀語
⑹ 成語故事大全
蘇秦刺股
古時候,有一個學者叫蘇秦。蘇秦自幼家境貧寒,連書都讀不起。為了維持生計和讀書,他不得不時常賣自己的頭發或者幫別人打短工,後來又離鄉背景到了齊國拜師學藝。
經過一年的學習,蘇秦認為自己已經把老師的本領都學到了,便迫不急待告別老師和同學,去闖盪天下。但是一年後不僅一無所獲,連錢也用完了。他只能穿著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時,蘇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爛骯臟不堪,滿臉塵土。妻子見他這個樣子,搖頭嘆息,繼續織布;嫂子見他這副樣子扭頭就走,不願做飯;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還暗暗笑他活該!
蘇秦看到家人這樣對待他,十分傷心。他關起房門,不願意見人,對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認小叔子,父母不認兒子,都是因為我不爭氣,沒有好好學習。」
他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書本,發憤讀書。他每天讀書到深夜,有時候不知不覺伏在書案上就睡著了。第二天醒來,都後悔不已,但又沒有什麼辦法不讓自己睡著。有一天,讀著讀著實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撲倒在書案上,但他猛然驚醒——手臂被什麼東西刺了一下。一看是書案上放著一把錐子,他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辦法:錐刺股(大腿)!以後每當要打瞌睡時,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讓自己突然「痛醒」。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鮮血淋淋,目不忍賭。
家人見到這樣,有些不忍心,勸他說:「你一定要成功的決心和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這樣虐待自己啊!」
蘇秦回答說:「不這樣,就會忘記過去的恥辱!」
經過「血淋淋」的一年,蘇秦已經很有學問了。他又開始出去闖盪天下,這一次終於事業有成,很有心得,開創了自己輝煌的政治生涯。
原文:蘇秦乃洛陽人,學縱橫之術,游說秦王,書十上而不為用,資用匱乏,潦倒而歸。至家,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以為子。蘇秦乃嘆曰:「此皆秦之罪也!」乃發奮讀書,曰:「安有說人主而不得者乎?」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後卒合齊、楚、燕、趙、魏、韓抗秦,佩六國相印。
⑺ 過秦論中「然陳涉瓮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中的「 牖」字的讀音
原句加讀音如下:
始皇既沒,餘威震於殊俗。然陳涉瓮牖【yǒu】繩樞之子,氓(méng)隸之人,內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容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dí)之賢,陶朱、猗(yī)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yǐng)從。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譯文
秦始皇去世之後,他的餘威震懾著邊遠地區。可是,陳涉不過是個用破罐做窗戶、用草繩作門軸的貧家子弟,是下底層一類的人,是做了被遷謫戍邊的兵卒;才能不如平常的人,更沒有孔子、墨子那樣的賢德,也不像陶朱公、猗頓那樣的富有。他置身於戍卒的隊伍中,突然興起在田間小道間,率領著睏乏不堪的士兵,率領著幾百民眾,掉轉頭來進攻秦國,砍削樹枝作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許多人都背著糧食,天下百姓像雲彩那樣聚集著,像回聲那樣應和著,背著糧食,像影子一般跟隨著他。崤山以東的諸國的英雄豪傑就一並起義起義,消滅了秦王朝。
⑻ 過秦論中「然陳涉瓮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中的「 牖」字的讀音是什麼
原句加讀復音如下:
始皇既沒,制餘威震於殊俗。然陳涉瓮牖【yǒu】繩樞之子,氓(méng)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dí)之賢,陶朱、猗(yī)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yǐng)從。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譯文
秦始皇去世之後,他的餘威震懾著邊遠地區。可是,陳涉不過是個用破罐做窗戶、用草繩作門軸的貧家子弟,是下底層一類的人,是做了被遷謫戍邊的兵卒;才能不如平常的人,更沒有孔子、墨子那樣的賢德,也不像陶朱公、猗頓那樣的富有。他置身於戍卒的隊伍中,突然興起在田間小道間,率領著睏乏不堪的士兵,率領著幾百民眾,掉轉頭來進攻秦國,砍削樹枝作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許多人都背著糧食,天下百姓像雲彩那樣聚集著,像回聲那樣應和著,背著糧食,像影子一般跟隨著他。崤山以東的諸國的英雄豪傑就一並起義起義,消滅了秦王朝。
⑼ 求3、4個成語故事,關於民主和做人的,要有出處,解釋
兩袖清風 清正廉潔 十分抱歉小生不才就想出了two個
⑽ 然陳涉翁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的文言文翻譯
翻譯為:可是,陳涉不過是個破瓮做窗戶、草繩做戶樞的貧家子弟,是氓、隸一類的人,後來做了被遷謫戍邊的卒子。
出自西漢賈誼《過秦論(上篇)》,原文選段:
始皇既沒,餘威震於殊俗。然陳涉瓮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譯文:
始皇去世之後,他的餘威依然震懾著邊遠地區。可是,陳涉不過是個破瓮做窗戶、草繩做戶樞的貧家子弟,是氓、隸一類的人,後來做了被遷謫戍邊的卒子;才能不如普通人,並沒有孔丘、墨翟那樣的賢德,也不像陶朱、猗頓那樣富有。
他躋身於戍卒的隊伍中,從田野間突然奮起發難,率領著疲憊無力的士兵,指揮著幾百人的隊伍,掉轉頭來進攻秦國,砍下樹木作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天下豪傑像雲一樣聚集,回聲似的應和他,許多人都背著糧食,如影隨形地跟著。崤山以東的英雄豪傑於是一齊起事,消滅了秦的家族。
(10)瓮牖繩樞的成語故事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西漢文帝時代,是漢代所謂的「太平盛世」,即「文景之治」的前期。賈誼以他敏銳的洞察力,透過表象,看到了西漢王朝潛伏的危機。
當時,權貴豪門大量侵吞農民土地,逼使農民破產流亡,苛重的壓迫剝削和酷虐的刑罰,也使階級矛盾日漸激化。國內封建割據與中央集權的矛盾、統治階級與勞動人民的矛盾以及民族之間的矛盾都日益加劇,統治者的地位有動搖的危險。
為了調和各種矛盾,使西漢王朝長治久安,賈誼在《陳政事疏》《論積貯疏》以及《過秦論》等著名的政論文中向漢室提出了不少改革時弊的政治主張。本文就是以勸誡的口氣,從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角度出發,分析了秦王朝政治的成敗得失,為漢文帝改革政治提供借鑒。
文章主旨:
《過秦論》是一篇史論,其主旨在於分析「秦之過」。
此為上篇,講述了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漸強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優勢、實行變法圖強的主張、正確的戰爭策略、幾世秦王的苦心經營等。
行文中採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鋪陳式的描寫方法,富有氣勢;之後則寫陳涉雖然本身力量微小,卻能使強大的秦國覆滅,在對比中得出秦亡在於「仁義不施」的結論。
文章總論了秦的興起,滅亡及其原因,鮮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論點:「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其目的是提供給漢文帝作為改革政治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