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5字以上的成語故事

5字以上的成語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26 14:02:49

① 五字經典勵志成語故事:更上一層樓

更上一層樓 (gèng shàng yī cé lóu)

開元年間,王之渙和當時另外兩個詩人一王昌齡、高適,閑居長安。一天,三個人來到一家酒樓喝酒。剛剛坐定,就有十幾個梨園伶官走了進來,奏起樂曲,准備演唱。他們三人邊喝邊打賭說:「我們都喜歡作詩,從未分出優劣。今天我們誰也別說話,看看她們唱誰的詩多。」
這時,一位姑娘開口唱了王昌齡的一首《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面帶微笑,用筷頭蘸上酒,趕緊在桌上劃了一橫。第二個姑娘唱了一首高適的《哭單父梁九少府》的前四句,高適也如法炮製,也在桌子上劃了一橫。兩個人笑嘻嘻地盯著王之渙。這時歌喉又起,唱的是王昌齡的《長信秋詞》。王昌齡喜形於色,這一次卻是慢悠悠地把筷子在王之渙、高適面前晃了晃,然後重重地添了一橫。此時,王之渙真有些坐不住了:怎麼沒有人唱我的詩呢?他抬眼瞧了瞧,指著伶官中最美的一位姑娘,小聲對王昌齡、 高適說:「她一定會唱我的詩,如果不是,我甘願稱二位為先言不虛出,這位最美的姑娘果然唱了王之渙的《涼州詞》,這下王之渙樂了。他不劃橫,一拍桌子喊道:「鄉巴佬,怎麼樣?」三人撫掌大笑,把滿堂酒客搞得莫名其妙。
王之渙曾在冀州任過衡水縣主簿,不久就遭人誣陷被撤職了。有一天,他來到蒲州,聽說府城西南有一座鸛樓很有名,便趁著落日的余輝前去游覽。這是一座三層高樓。王之渙登至頂層,不由得詩興勃起,吟出了一首五絕。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詩的大意是:薄暮,白日銜山欲落,黃河之水滔滔東流歸大海。樓中所見尚被青山所蔽、綠樹所掩,只有登到樓的最高層,才能將這河山壯色盡收眼底。詩的最後兩句,一直被人們作為一種追求崇高精神境界 的象徵;成語「更上一層樓」也正是孕含著這個深意。

更上一層樓的意思是:原意是要想看得更遠,就要登得更高。後比喻使已取得的成績再提高一步。

② 成語故事大全內容10字道理5字

(一)鐵杵磨針

【典故】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綉花針。 」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綉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綉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綉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綉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釋讀】
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有恆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孩子們,如果在學業上能認真、努力、有恆心,成績好一定是沒有問題的。

(二)聞雞起舞

【典故】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釋讀】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三)亡羊補牢

【典故】
這故事出自「戰國策」。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 「你在宮裡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興,生氣罵道:「你老糊塗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麼不幸。
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庄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 北)。這才覺得庄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庄辛找回來,問他有什麼辦法;庄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釋讀】
這是一則很有意義的故事,只知道享樂,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結果必然是遭到悲慘的失敗無疑。
「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例如一個事業家,因估計事情的發展犯了錯誤,輕舉冒進,陷入失敗的境地。但他並不氣餒,耐心地將事情再想了一遍,從這次的錯誤中吸取教訓,認為「亡羊補牢」,從頭做起,還不算晚呢!

(四)盲人摸象

【典故】
據古代印度佛經中講,古時印度有一個小國,國王名叫鏡面王。他信奉釋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誦經,十分虔誠。可是,國內當時流行著很多神教巫道,多數臣民被它們的說教所迷惑,人心混亂,是非不明,很不利於國家的治理。鏡面王很想讓其臣民們都歸依佛教,於是就想出了一個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現身說法教育誘導他們。鏡面王吩咐侍臣說:「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來。」使者很快就湊集了一群盲人,帶領他們來到王宮。
使者走進宮殿向鏡面王稟報說:「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現已帶到殿

③ 5字以上的成語故事 要求必須有簡短的故事以及比喻意!!!!!!!!!!!!!

貴人多忘事

【成語故事】唐朝時王泠然雖然中進士但沒有授官職,他日夜專思索如何躋身於官場,想屬起自己曾與御史大夫高昌宇有過交往,只是當官後把他給忘了,於是提筆給他寫信,信中用威脅的口吻說如果因做官成貴人而把朋友忘記,將來朋友做官也會以牙還牙的。

瓜皮搭李樹

【成語故事】宋朝時期,泉南人林洪字龍發,號可山,他自稱是「梅妻鶴子」林和靖的七世孫,人們都知道林逋根本就沒結過婚。當時就有人作詩嘲諷說:「和靖當年不娶妻,只留一鶴一童兒,可山認作孤山種,正是瓜皮搭李樹。」

④ 類似5字的成語典故等

我經常記住的:
腳踏兩只船
杯酒釋兵權
煮酒論英雄
吃力不討好
蚍蜉撼大樹
蒹葭倚玉樹
水火不相容
一心掛兩頭
旱魃拜夜叉
防患於未然
可望不可即
人心隔肚皮
十萬八千里
十指有長短
十年九不遇
無風不起浪
無往而不勝

⑤ 5個成語故事150多字加題目

1.不可救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2.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後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只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3.專心致志 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 秋有兩個學生,一起跟他學習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另一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裡,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裡卻想著:「要是現在到野外射下一隻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結果,雖然兩個學生同是一個名師傳授,但是,一個進步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一個卻沒學到一點本事。4、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5、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裡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裡,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裡卻很高興。回到家裡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裡去看,發現田裡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6、勞苦功高 秦朝末年,劉邦率軍攻佔秦都咸陽後駐守函谷關,項羽聽說劉邦攻佔咸陽,就氣急敗壞在鴻門擺宴席請劉邦。席間項庄舞劍助興想借機殺劉邦。樊噲趕緊拔劍上前對項羽說:「沛公恭候大王的到來,沒有封侯,你卻要殺如此勞苦功高的人?」

成語「水滴石穿」的來歷 宋時,崇陽有一縣令名叫張乖崖,為人正直,潔身自好,且辦事認真,一絲不苟,頗有政績,深受全縣人民愛戴。 「水滴石穿」這個成語原出自崇陽,就是他在崇陽當縣令時所發生的故事。 一天,張偶爾抓住了管錢庫的小吏偷了一文錢,連忙追問。管錢庫的小吏見縣令不可休止的追查到底,竟滿不在乎地回答說:「老爺啊,你也太認真了,一文銅錢算得了什麼,我想拿去給孩子買個燒餅吃吃。」張怒道:「一文銅錢有什麼要緊?這是國家的錢,你還了得!」立即吩咐擊鼓升堂,他猛地拍了一下驚堂木:「將這奴才拖下去,重打四十大板!」 打完板子,張問:「奴才,你已知罪嗎?」小吏不服氣,回答說:「為了一文錢,實在打得太冤枉!」 張大怒:「你還叫冤枉,再打二十!」打完板子,張又問:「你再知罪嗎?」小吏大叫:「打得太冤枉,打由你,可你總不能殺我!」張更怒:「好,我要叫你死得不冤枉。」於是馬上揮筆寫了判詞:「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他乃親自揮劍誅小吏於階下。「水滴石穿」的這個成語故事,便一直廣泛流傳到現在。

歷史故事: 四面楚歌: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 的項羽部隊。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 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裡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 為什麼 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么多呢?」說著,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 虞姬自刎於項羽的馬前,項羽英雄末路,帶了僅剩兵卒至烏江,最終自刎於江邊。 因為這個故事裡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看又失敗自殺的情節,所以以後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 寓言故事: 驚弓之鳥: 魏國有一個射箭能手名叫更羸.一天, 他和魏王一起欣賞秋天的景色. 正好有一隻雁從遠方飛來.更羸對魏王說: 」大王, 我不用箭, 只要拉一下弓, 就能把這只鳥射下來! 」魏王不信, 以為他在說笑話.更羸等大雁飛近, 右手緊緊地綳住弓弦, 然後突然一鬆手, 只聽得」咚」的一聲, 那隻大雁往上一沖, 拍了兩下翅膀, 便從空中掉下來了. 魏王連聲稱贊, 問更羸: 」先生的箭法怎麼能這樣高超呢?」 更羸說: 」這只大雁飛得很慢, 叫聲又很悲慘.飛得慢是因為它受過傷, 叫聲悲慘是因為它失去了同伴.因為它受傷時的緊張情緒還沒有消失, 所以聽到弓弦響, 以為飛箭又來了, 就拚命往高處飛.它一使勁, 傷口裂開, 怎能不掉下來呢?」 "驚弓之鳥」這個成語就是這么來的.用來比喻受過驚嚇的人, 只要遇到一點兒動靜就會驚慌不安.

退避三舍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⑥ 五個成語故事(200字左右) 急!!!!

1、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裡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裡,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裡卻很高興。回到家裡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裡去看,發現田裡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2、掩耳盜鈴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鍾。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鍾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鍾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3、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4、邯鄲學步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壽陵少年吧!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家裡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以為是家裡人管得太多。

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他一聽,對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麼也想像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5、不屈不撓

漢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長安城中忽然有傳言說要發大水了,長安城就要被水吞沒了。剎時間,整個長安城的老百姓都驚慌起來 大家扶老攜幼,爭相逃命。

消息傳到宮中,漢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宮中議事,商量對策。成帝的舅父、大將軍王鳳也驚慌失措,勸成帝、太後趕快躲到船上去准備撤離。大臣們也紛紛附和王鳳的意見。只有孫丞相王商堅決反對,他認為大水不可能突然而來,一定是謠傳,在這個關鍵時刻更不能輕易撤離,這樣只會使人心更加慌亂。

成帝採納了王商的意見,過了一會,城裡也沒見大水來,謠言不攻自破,城裡的秩序也慢慢恢復了。調查下來,確實是傳言失實。成帝對王商能力排眾議很贊賞。王鳳卻認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台,因此心懷不滿。

王鳳有個親戚叫楊肜,是琅那太守,因為沒有把他管轄的地方 管理好,王商要辦他的罪,王鳳為此親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楊肜說情,為他開脫。王商堅持原則,免去了楊肜的官職,王鳳更加懷恨在心,千方百計想要打擊報復。於是他勾結了同夥,誣陷王商。漢成帝最後聽信了讒言,罷免了王商的丞相職務。

但是,是非自有公論。《漢書》的作者班固在撰寫王商的傳記時對王商的評價是:為人誠實公正,不屈不僥。這樣的評論是很客觀公正的。

⑦ 50個成語小故事簡短

1,才高八斗

南朝時期,文學家謝靈運做永嘉太守時,經常遊山玩水,寫詩作賦,深得文帝的賞識。他因此驕傲地說:「天下的文才總共有一石,曹植占其中的八斗,我佔一斗,其餘的人合佔一斗。」

2,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3,退避三舍

春秋時期,晉文公流亡楚國,受到楚王禮遇,承諾將來晉楚交戰將退避楚軍90里(三舍)。後來晉楚城濮之戰,晉文公兌現了他的承諾,真的先退避三舍,然後打敗了楚軍。

4、滄海桑田

從前仙人王遠和麻姑,他們相約到蔡經家去飲酒,王遠一行很快就到蔡經家,但沒見到麻姑的到來,就派使者去請。麻姑到來說她奉命去巡視蓬萊,已經三次見到東海變成桑田,現在海水又退了一半。王遠說那裡又要揚起塵土來了

5、三顧茅廬

漢末,劉備聽說諸葛亮很有才能,想讓他輔佐自己。為表示誠意,劉備帶著關於和張飛,親自到卧龍岡諸葛亮家裡拜見。但前兩次都沒見到諸葛亮,第三次才終於見到,誠心請諸葛亮出山。

6、一葉障目

有個書獃子從古書上讀到「蟬翳葉」的故事,信以為真,就四處尋找,把蟬躲藏處的樹葉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臉作試驗,問妻子能不能看見他。妻子氣憤說看不見。他就拿這片樹葉去街上行竊,被抓後說:「我一葉障目,你們能看見嗎?」

7、栩栩如生

莊子寫出了這樣一個故事:「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他夢見自己變成一隻美麗麗的蝴蝶,比真的蝴蝶還美,活靈活現,在空中翩翩起舞。

8、卧薪嘗膽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9、一鳴驚人

相傳楚莊王即位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庄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庄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庄王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並成為春秋五霸主之一。

10、千呼萬喚

白居易得罪了當時的權貴,因此被貶到江州做司馬。他來到潯陽江邊與即將離別的朋友送行,江面上傳來一陣琵琶聲。他們驅船靠近,千呼萬喚,才見到那位猶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

11、不拘一格

龔自珍面對腐敗的清政府,主張改革,提倡禁煙,卻得不到朝廷重用。48歲時毅然辭官歸隱,在路過鎮江時,看到當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詩一首:「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12、拔苗助長

從前宋國一個農夫擔心自己田裡的禾苗長不高,就天天到田邊去看。三天過去了,禾苗沒見動靜。他想出一個辦法,就急忙奔到田裡,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對兒子說禾苗長高了一大截。兒子跑到田裡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13,紙上談兵

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變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結果趙括慘敗,自己戰死,趙國也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14,草船借箭

三國赤壁之戰時期,東吳大都督周瑜設計讓諸葛亮三天之間完成造箭十萬支,不然就軍法處置。諸葛亮借了20隻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霧之機,開船向曹操水營。曹操令岸上的士兵,拚命向船上射箭,密密麻麻都釘在草人上。諸葛亮回來,把草人上的箭取下數了數,超過十萬只。周瑜的奸計沒能得逞。

15,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各地紛紛起義,但被強大秦軍逐一打敗。義軍將領項羽率領軍隊北上,將與秦軍主力決戰。他帶兵渡過漳河,把船隻全部弄沉,把鍋碗全部砸破,把軍營全部燒毀,只帶上三天的干糧,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決死戰斗,毫無退還之心。終於以弱勝強,推翻了秦朝的統治。

⑧ 急需要有道理、非常短的成語故事,字數不超過30字5個以上

1、沆瀣一氣(這個比較短,但是我沒聽過,嘿嘿)
唐僖宗時,有個叫崔沆的主考官,錄取了一個叫崔瀣的考生。由於兩人都姓崔,而他們的單名「沆」和「瀣」連在一起,又恰恰是表示夜間水氣的「沆瀣」兩字,於是有人就開玩笑說他們是「沆瀣一氣」。
沆瀣一氣:比喻彼此氣味相投。

2、不自量力
春秋時,弱小的息國與較大的鄭國相鄰。一次兩國發生爭執,息國國君不僅不承認自己的錯誤,反而出兵侵略鄭國,被鄭國軍隊打得大敗。當時有見識的人就認為息國不僅無理,而且還「不量力」,是走在死亡的道路上。果然,沒有多久,息國就被楚國滅亡了。
不自量力:指不能正確估計自己的力量。

3、樂不思蜀
三國時,蜀主劉備死後,由昏庸無能的兒子劉禪繼位。後來蜀國滅亡,劉禪投降司馬昭後被帶到洛陽,一次,司馬昭請劉禪飲酒,席間讓人表演了一些蜀國的娛樂節目。當時跟隨劉禪投降的蜀國人看後都產生了亡國的傷感,唯獨劉禪嬉笑自如。後來司馬昭問他是否懷念故國劉禪卻回答說:「此間樂,不思蜀」。
樂不思蜀:比喻樂而忘本或樂而忘返。

4、從善如流
春秋時,楚國攻打鄭國,晉軍元帥欒書率軍前去救援。楚軍一見晉軍,就撤回去了。欒書於是轉而攻打依附楚國的蔡國。楚國急忙派出兩個縣的兵力,前來援救。這時,晉軍上下鬥志高昂,准備迎戰楚軍。只有知莊子、範文子、韓獻子三人勸欒書退兵,避開楚軍的鋒芒。欒書採納了他們的意見。後來晉軍趁楚軍回國之際,出兵攻克了蔡國。
從善如流:比喻樂於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

5、多難興邦
春秋時,楚靈王為了稱霸,想與諸侯會盟,派椒舉前去邀請晉平公參加。晉平公想拒絕,司馬侯勸他去。晉平公說:「晉國地勢險要,戰馬多,而楚國又多災多難。我們完全用不著怕它。」他勸晉平公把眼光放遠點,同意楚靈王的邀請。「多難以固其國」後多作「多難興邦」。邦:國家。
多難興邦:指多經困難,反而可以促使上下團結奮斗,使國家強盛起來。

⑨ 成語故事 五字成語

一言以蔽之
依樣畫葫蘆
疑心生暗鬼
物不平則鳴
周瑜打黃蓋
捉將官里去回
自以為得計
養虎自遺患
桃李遍答天下
無敵於天下
溫良恭儉讓
桃李滿天下
無立錐之地
學而優則仕
圖窮匕首見
日近長安遠
售胝足之葯
秋風掃落葉
騎鶴上揚州
一飯三遺矢
鳴鼓而攻之
鐵棒磨成針
疾風知勁草
杯酒釋兵權
人生如風燈
不吃煙火食
覆巢無完卵
顧頭不顧尾
小鹿觸心頭
苛政猛於虎
旱魃拜夜叉
民以食為天
二桃殺三士
瓜皮搭李樹
狗咬呂洞賓
後來者居上
恨鐵不成鋼
馬上得天下
河東獅子吼
疾風掃落葉
花無百日紅
人不可貌相
老大徒傷悲
一飯三吐哺
盲人騎瞎馬
蚍蜉撼大樹
樹倒猢猻散
二卵棄干城
急則抱佛腳
急來抱佛腳
人老心不老
天子無戲言
床頭捉刀人
復巢無完卵
一沐三捉發
三年不窺園
大旱望雲霓
十二道金牌
貪多嚼不爛
大事不糊塗
三思而後行
殺人不眨眼
薰蕕不同器
照葫蘆畫瓢
欲速則不達
千里送鵝毛
蒹葭倚玉樹
疾風掃秋葉
顧前不顧後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