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個成語及其解釋含義
1. 求100個成語和解釋 解釋越短越好
1. 花枝招展:比喻姿態優美。2. 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3.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4. 黯然神傷:形容心中傷感,情緒低落。 5. 故弄玄虛: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騙手段 6. 嘔心瀝血:形容費盡心思。 7. 想入非非:思想進入虛幻境界,完全脫離實際 8. 不速之客:指沒有邀請自己來的客人。9. 人聲鼎沸:人聲喧鬧的意思。10. 置之度外:不把它放在心上。11. 流光溢彩:形容色彩豐富,光亮奪目。 12. 人跡罕至:少有人來。13. 隨聲附和:形容沒有主見。 14.奔走相告:一邊奔跑,一邊告訴別人。 15.一張一翕:形容呼吸時一張一合。 16.異想天開:形容想法離奇,不切實際。 17.相映成趣:互相襯托。 18.禍不單行:表示不幸的事接連發生。 19.觸目傷懷:看到什麼心裡感到悲傷。20.狼吞虎咽: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 21.出神入化:形容技藝達到了絕妙的境界。 22.手足無措:形容舉動慌亂或沒有辦法應付。 23.猝不及防:事情突然襲發生,來不及防備。 24.面面相覷:你看我,我看你25.飢腸轆轆:形容非常飢餓。 26.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7.小心翼翼:形容舉動十分謹慎絲毫不敢疏忽。 28.碌碌無為:平庸,沒有特殊能力。 29.血雨腥風:指戰爭的可怕與殘忍。 30.取義成仁:即捨生取義31.敝帚自珍:比喻東西雖然不好,自己卻十分珍惜。32.幕天席地:把天空當作幕,把大地當作席。 33.天壤之別:比喻差別極大。34.彈指而過:形容時間過得很快35.栩栩如生:生動逼真,像活的一樣。 36.才華橫溢:形容很有文藝才能,並顯露出來。 37.深惡痛疾:厭惡、痛恨到極點。38.振聾發聵:。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塗麻木的人。39.別具匠心:另有一種巧妙的心思40.溘然長逝:突然死去。 41.抑揚頓挫:形容聲音高低轉折、和諧悅耳。 42.自出心裁:出於自心的創造和裁斷。 43.杳無消息:遠得不見蹤影,沒有消息。 44.巧妙絕倫:靈巧高明,超過尋常的,沒有比得上它的。 45.惟妙惟肖:形容描繪得十分精妙逼真46.雍容典雅:形容文雅大方,優美而不粗俗 47.錯落有致:交錯紛雜,富有情趣。 48.渾然一體:完整不可分割地構成一個整體。 49.豐功偉績:偉大的功績。 50.錯綜復雜:形容頭緒繁多,情況復雜。51、全智全能 :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52、染蒼染黃 :比喻變化不定,反復無常。 53、人山人海 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54、仁心仁術 心地仁慈,醫術高明。 55、仁心仁聞 有仁慈的心腸,有仁愛的聲譽。 56、任勞任怨 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 57、如痴如醉 形容神態失常,失去自製。 58、如膠如漆 多指夫妻恩愛。 59、如泣如訴 形容聲音悲切。 60、如手如足 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的感情。 61、如兄如弟 比喻彼此感情好,關系密切。 62、洞若觀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63、對簿公堂:在公堂受審。 64、耳濡目染:形容見得多聽得多之後,無形之中受到影響。 65、耳熟能詳:聽得次數多了,熟悉得能詳盡地說出來。 66、耳提面命 表示長輩的諄諄教導.不用於同輩之間和貶義. 67、罰不當罪:處罰和所犯的罪行不相當 68、翻雲覆雨:比喻反復無常或玩弄手段。 69、方枘圓鑿 形容格格不入。 70、方興未艾:事物正在發展,一時不會終止。 71、沸反盈天:形容喧嘩吵鬧,亂成一團。 72、焚膏繼晷:形容夜以繼日地用功讀書或努工作。 73、粉墨登場: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 74、風馳電掣:形容像刮風和閃電那樣迅速。 75、奉為圭臬 把某些言論或事物當作準則。 76、否極泰來:壞的到了盡頭,好的就來了。 77、高談闊論:大發議論,多含貶義。 78、隔靴搔癢 比喻沒有抓住問題的關鍵。 79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為對的去做。 80、耿於懷:對某些事總記在心裡,形容心存怨恨。 81、功敗垂成:在快要成功的時候遭到失敗。 82、狗尾續貂:泛指以壞續好,前後不相稱83、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來看待。 84、掛一漏萬:形容列舉不全,遺漏很多。 85、管窺蠡測:比喻眼光狹窄,見識短淺。 86、光天化日:比喻大家看得很清楚的地方。 87、鬼斧神工:形容技藝的精巧,似非人工之能為 88、含英咀華:比喻琢磨和領會詩文的要點和精神。 89、汗牛充棟:形容書籍極多。90、皓首窮經:皓首,白頭,鑽研經典到老 91、厚積薄發:長期積累,突然暴發。 92、虎視眈眈:形容貪婪而兇狠地注視。 93、怙惡不悛:一貫作惡,不肯悔改。 94、渙然冰釋:嫌隙、誤會消除。 95、荒誕不經:虛妄離奇,不合正理。 96、黃粱一夢:比喻想要實現的好事落得一場空。 97、諱莫如深:緊緊隱瞞 。 98、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險給別人出力自己上了大當,一無所得。 99、禍起蕭牆:比喻內部發生禍亂。 100、積重難返 指長期形成的不良風俗、習慣不易改變。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2. 一百個常用成語及解釋
欣喜若狂 欣喜:快樂;若:好象;狂:失去控制.形容高興到了極點.
心悅誠服 悅:愉快,高興;誠:硬實.由衷地高興,真心地服氣.指真心地服氣或服從.
喜笑顏開 顏開:臉面舒開,指笑容.形容心裡高興,滿面笑容.
喜怒無常 一會兒高興,一會兒生氣.形容態度多變.
喜出望外 望:希望,意料.由於沒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興.
心花怒放 怒放:盛開.心裡高興得象花兒盛開一樣.形容極其高興.
喜眉笑眼 形容面帶笑容、十分高興的樣子.
喜不自勝 勝:能承受.喜歡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興.
談笑風生 有說有笑,興致高.形容談話談得高興而有風趣.
手舞足蹈 蹈:頓足踏地.兩手舞動,兩只腳也跳了起來.形容高興到了極點.也手亂舞、腳亂跳的狂態.
受寵若驚 寵:寵愛.因為得到寵愛或賞識而又高興,又不安.
殺風景 損壞美好的景色.比喻在大家高興的時候,突然出現使人掃興的事物.
人莫予毒 莫:沒有;予:我;毒:分割,危害.再也沒有人怨恨我、傷害我了.形容勁敵被消滅後高興的心情.
親痛仇快 做事不要使自己人痛心,使敵人高興.指某種舉坳只利於敵人,不利於自己.
樂極生悲 高興到極點時,發生使人悲傷的事.
眉開眼笑 眉頭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興愉快的樣子.
哭喪著臉 心裡不愉快,臉上顯出不高興的樣子.
酒酣耳熱 形容飲酒到高興的時候.
驚喜欲狂 既驚又喜,高興得都要發瘋了.形容喜出望外,過於興奮的情壯.
近悅遠來 使近處的人受到好處而高興,遠方的人聞風就會前來投奔.舊指當權者給人恩惠,以便籠絡人心.
皆大歡喜 人人都高興滿意.
歡欣鼓舞 歡欣:欣喜;鼓舞:振奮.形容高興而振奮.
含笑九泉 九泉:地下深處,舊指人死之後埋葬的地方.也作:「黃泉」.在九泉之下滿含笑容.表示死後也感到欣慰和高興.
歡天喜地 形容非常高興.
歡呼雀躍 高興得像麻雀那樣跳躍起來.形容十分歡樂的情景.
撫掌大笑 撫:拍.拍手大笑.形容非常高興.
怫然不悅 怫然:憂愁或憤怒的樣子;悅:愉快,高興.憤怒,很不愉快.
得意忘形 形:形態.形容高興得失去了常態.
大喜過望 過:超過;望:希望.結果比原來希望的還好,因而感到特別高興.
囅然而笑 囅然:笑的樣子.高興地笑起來.
眉歡眼笑 形容非常興奮、高興
眉花眼笑 形容非常高興、興奮的樣子
眉飛眼笑 形容非常高興
驚喜交集 交集:交錯在一起.又吃驚,又高興
形容生氣的成語
形槁心灰 〖解釋〗槁:枯乾.形容身體消瘦不堪,心境極為冷漠,毫無生氣.
息怒停瞋 〖解釋〗瞋:發怒時睜大眼睛.停止發怒和生氣.多用作勸說,停息惱怒之辭.
吹鬍子瞪眼 〖解釋〗形容很生氣的樣子.
宜嗔宜喜 意思是不論生氣,還是高興,總是很美的.
旭日初升 早晨的太陽剛剛從東方升起.比喻充滿活力、生氣勃勃的景象.
鮮蹦活跳 謂魚、禽等亂蹦亂跳而有生氣.
死樣活氣 形容沒有生氣.
濃眉大眼 形容眉目端莊,富有生氣.多指男子.
艴然不悅 非常生氣.艴fú然,也作怫然,生氣時表現一付臉色難看的樣子.典自《孟子·公孫丑上》[孟子]曰:「然則吾子與管仲孰賢?」曾西艴然不悅,曰:「爾何曾比予於管仲!……」
負氣含靈 指有生氣和靈性的人.
半死半生 ①未全死.②比喻無意義、無生氣的苟且的生活.
轉嗔為喜 由生氣轉為喜歡.
心平氣和 心情平靜,態度溫和.指不急躁,不生氣.
喜怒無常 一會兒高興,一會兒生氣.形容態度多變.
生龍活虎 形容活潑矯健,富有生氣.
回嗔作喜 嗔:生氣.由生氣轉為喜歡.
拂袖而去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氣.形容生了氣,一甩袖子就走了.
肝膽欲碎 欲:將要.肝和膽將要破碎了.形容極度悲痛或非常生氣.
憤憤不平 憤憤:很生氣的樣子.心中不服,感到氣憤.
勃然變色 勃然:突然地.變色:變了臉色.突然生氣,變了臉色.
別開生面 生面:新的面目.原意是凌煙閣里的功臣畫像本已褪色,經曹將軍重畫之後才顯得有生氣.比喻另外創出一種新的形式或局面.
活蹦亂跳 歡蹦亂跳,活潑、歡樂,生氣勃勃的樣子
不死不活 形容事物沒有生氣
百花爭妍 妍:美、艷.形容繁華盛開,生氣勃勃的景象
3. 100個成語積累及其解釋。
1、【犯上作亂】犯:干犯。封建統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義。【出處】《論語•學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2、【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語;令色:討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語,虛偽討好。【出處】:《論語•學而》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3、【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為概括。用一句話來概括。【出處】《論語•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4、【溫故知新】溫:溫習;故:舊的。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出處】《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5、【見義勇為】看到正義的事便勇敢地去做。【出處】《論語•為政》:「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6、【是可忍,孰不可忍】是:這個;孰:那個。如果這個都可以容忍,還有什麼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絕不能容忍。 【出處】《論語•八佾》:「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7、【盡善盡美】極其完善,極其美好。指完美到沒有一點缺點。【出處】《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8、【朝聞夕死】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出處】《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
9、【朽木不可雕】這個成語也稱「朽木糞土,比喻人已經敗壞到不可救葯的地步。【出處】《論語•公冶長》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10、【聽其言而觀其行】聽了他的話,還要看他的行動。指不要只聽言論,還要看實際行動。 【出處】《論語•公冶長》:「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11、【中道而廢】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出處】《論語•雍也》中道而廢: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12、【文質彬彬】彬彬:配合諧調。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實,後形容人文雅有禮貌。【出處】《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13、【見賢思齊】看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學得與他一樣。【出處】《論語•里仁》:「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4、【舉一反三】反:類推。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它許多事情。比喻善於學習,能夠由此及彼。【出處】《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5、【暴虎馮河】暴虎:空手搏虎;馮:同憑,馮河,過河不用工具(如船、木筏之類),赤腳蹚水。比喻有勇無謀,魯莽冒險。【出處】《詩經•小雅•小旻(mín)》:「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16、【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人到臨死,他說的話是真心話,是善意的。【出處】《論語•泰伯》:「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17、【任重道遠】任:負擔;道:路途。擔子很重,路很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斗。【出處】《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18、【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擔任這個職務,就不去過問這個職務范圍內的事情。【出處】:《論語•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19、【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滿足。後指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恰當的位置或安排。出處:《論語•子罕》子曰:「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20、【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出處】《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1、【華而不實】華:通花,開花;實:果實,結果。花開得好看,但不結果實。比喻外表好看,內容空虛。也指表面上很有學問,實際腹中空空的人。【出處】《左傳•文公五年》:「且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論語•子罕》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22、【後生可畏】後生:青年人,後輩;畏:敬畏,佩服。指青年人勢必超過前輩,令人敬畏。【出處】《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23、【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厭:滿足;膾:細切的肉。糧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細越好。形容食物要精製細做。 【出處】《論語•鄉黨》:「齋必變食,居必遷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24、【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宮室,前面是堂,後面是室。登上廳堂,進入內室。比喻學問或技能從淺到深,循序漸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出處】《論語•先進》:「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25、【過猶不及】過:過分;猶:象;不及:達不到。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出處】《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26、【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所不願意要的,不要強加於人。【出處】《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27、【成人之美】成全別人的好事。【出處】《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28、【察言觀色】觀察別人的說話或臉色。多指揣摸別人的心意。【出處】論語•顏淵》:「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29、【以文會友】指通過文字來結交朋友。 【出處】《論語•顏淵》:「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人。」
30、【一言興邦】指一句話可以興國。【出處】《論語•子路》:「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
31、【近悅遠來】使近處的人受到好處而高興,遠方的人聞風就會前來投奔。舊指當權者給人恩惠,以便籠絡人心。 【出處】《論語•子路》:「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悅),遠者來。』」
32、【欲速不達】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達到目的。【出處】《論語•子路》:「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33、【言必信,行必果】說話算數,行動要堅決。【出處】《論語•子路》: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34、【言過其實】實際。原指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後也指話說得過分,超過了實際情況。【出處】《論語•子路》: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35、【以德報怨】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出處】《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36、【怨天尤人】天:天命,命運;尤:怨恨,歸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問題,一味報怨天,責怪別人。【出處】《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
37、【一以貫之】貫:貫穿。用一個根本性的事理貫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出處】《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3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鋒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備工作非常重要。【出處】《論語•魏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39、【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慮:考慮;憂:憂愁。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出現眼前的憂患。表示看事做事應該有遠大的眼光,周密的考慮。【出處】《論語•衛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40、【當仁不讓】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讓。【出處】《論語•衛靈公》:「當仁不讓於師。」 41、【有教無類】類:類別。不管什麼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出處】《論語•衛靈公》:「子曰:『有教無類。』」
42、【禍起蕭牆】指禍亂發生在家裡。比喻內部發生禍亂。蕭牆:古代宮室內當門的小牆。【出處】《論語•季氏》:「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43、【血氣方剛】血氣:精力;方:正;剛:強勁。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出處】《論語•季氏》: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44、【色厲內荏】色:神色,樣子;厲:兇猛;荏:軟弱。外表強更,內心虛弱。【出處】《論語•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穿窬之盜也與。」
45、【道聽途說】道:道路;途:路途。路上聽來的又在路上傳播的話。泛指沒有根據的傳聞。【出處】《論語•陽貨》:「道聽而塗(途)說,德之棄也。
46、【飽食終日】終日:整天。整天吃飽飯,不動腦筋,不幹什麼正經事。【出處】《論語•陽貨》:「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47、【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四體:指人的兩手兩足;五穀:通常指稻、黍、稷、麥、菽。指不參加勞動,不能辨別五穀。形容脫離生產勞動,缺乏生產知識,脫離勞動人民。【出處】《論語•微子》:「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
48、【無可無不可】表示怎樣辦都行,沒有一定的主見。 【出處】《論語•微子》:「我則異於是,是無可無不可。」
49、【見危致命】在危急關頭勇於獻出自己的生命。同「見危授命」。【出處】《論語•子張》: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50、【學而優則仕】優:有餘力,學習了還有餘力,就去做官。後指學習成績優秀然後提拔當官。【出處】《論語•子張》:「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51、【天下歸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悅誠服。【出處】《論語•堯曰》天下歸心: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
52、【不恥下問】不以向學問比自己差的或職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出處】《論語•公治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53、【惠而不費 】惠:給人好處;費:耗費。給人好處,自己卻無所損失。 【出處】《論語•堯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54、【不亦樂乎】乎:文言中用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助詞,這里相當於「嗎」。用來表示極度、非常、淋漓盡致地意思。【出處】《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55、【惡衣惡食】惡: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出處】《論語•里仁》:「士之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56、【發憤忘食】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奮。【出處】《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57、【割雞焉用牛刀】也做「殺雞焉用牛刀」。宰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費大力氣或大材不能不用。【出處】《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58、【誨人不倦】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出處】《論語•述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59、【理屈詞窮】理:道理,理由;屈:短,虧;窮:盡。由於理虧而無話可說。【出處】《論語•先進》:「是故惡夫佞者宋•朱熹集註:「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詞窮,而取辯於口以御人耳。」
60、【鳴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狀,遣責或聲討。【出處】《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61、【內省不疚】指自我反省,內心並不感到慚愧不安,即沒有做有愧於心的事。 【出處】《論語•顏淵》:「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62、【 能近取譬 】譬:打比方。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別人著想。【出處】《論語•雍也》:「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63、【年富力強】年富:未來的年歲多。形容年紀輕,精力旺盛。【出處】《論語•子罕》:「後生可畏。」宋•朱熹註:「孔子言後生年富力強,足以積學而有待,其勢可畏。」
64、【匹夫不可奪志】雖是平民也不可強迫他放棄主張。【出處】《論語.子罕》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65、【輕裘肥馬】穿著輕暖的皮襖,騎著肥壯的好馬。形容生活闊綽。 【出處】《論語•雍也》:「赤之造齊也,乘肥馬,衣輕裘。」
66、【 三復斯言】三復:多次反復;斯言:這句話。反復朗讀並體會這句話。形容對它極為重視。【出處】《論語•先進》:「南容三復白圭。」
67、【殺身成仁】表示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顧自己的生命。或為了維護正義事業而犧牲生命。【出處】《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68、【善賈而沽】賈:通「價」。善賈:好價錢;沽:出賣。等好價錢賣出。比喻懷才不遇,等有的賞識的人再出來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職。 【出處】《論語•子罕》:「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價)而沽諸?」
69、【手足無措】措:安放。手腳不知放到哪兒好。形容舉動慌張,或無法應付。【出處】《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70、【駟不及舌】駟:古時由四匹馬拉的車;舌:指說的話。一句話說出口,四匹馬拉的車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話說出來,再也無法收回。 【出處】《論語•顏淵》:「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
71、【循序漸進】循:按照;序:次序;漸:逐漸。指學習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驟逐漸深入或提高。【出處】《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朱熹註:「此但自言其反已自修,循序漸進耳。」
72、【循循善誘】循循:有次序的樣子;誘:引導。指善於引導別人進行學習。【出處】《論語•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73、【言必有中】中:正對上。指一說話就能說到點子上。 【出處】《論語•先進》:「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74、【言不及義】及:涉及;義:正經的道理。指凈說些無聊的話,沒有一句正經的。【出處】《論語•魏靈公》:「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75、【仁人志士】原指仁愛而有節操,能為正義犧牲生命的人。現在泛指愛國而為革命事業出力的人。 【出處】《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76、【慎終追遠】終:人死;遠:指祖先。舊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後也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出處】《論語學而》:「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77、【既往不咎】原指已經做完或做過的事,就不必再責怪了。現指對以往的過錯不再責備。 【出處】《論語•八佾》:「成事不說,逐事不諫,既往不咎。」
78、【富貴浮雲】意思是不義而富貴,對於我就象浮雲那樣輕漂。比喻把金錢、地位看得很輕。 【出處】《論語•述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79、【從井救人】意謂跟著跳到井裡去救人。原用以比喻對別人並無好處而徒然危害自己的行為。後亦用以比喻冒極大危險去拯救別人。【出處】《論語•雍也》:「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仁人)焉。』其從之也?」
80、【侃侃而談】侃侃:理直氣壯從容不迫的樣子。理直氣壯、從容不迫地說話。【出處】《論語•鄉黨》,「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cù jí,恭敬不安的樣子)如也,與與如也。」
81、【敬而遠之】敬:尊重;遠:不接近;之:代詞,指對象。表示尊敬卻有所顧慮不願接近。【出處】《論語•雍也》:「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82、【述而不作】述:闡述前人學說;作:創作。指只敘述和闡明前人的學說,自己不創作。 【出處】《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83、【簞食瓢飲】形容極為清貧的生活。後用為生活簡朴,安貧樂道的典故。【出處】《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84、【斗筲之器】比喻氣量狹窄的人。【出處】《論語•子路》:「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85、【斐然成章】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出處】《論語•公冶長》:「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載之。」
86、六尺之孤:《論語。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做人應該達到這種地步,把年幼的孤兒託附給你,而你能使對方放心完全信任你。)
87、察言觀色:《論語。顏淵》洞悉對方的言談,並考察他的動機原由,才有深入的了解。
88、風行草偃:《論語。顏淵》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在上位者的德政好比是風,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風加諸於草上,草必定會隨風仆倒。)
89、非禮勿視:《論語•顏淵》對待沒有禮貌的人,應當避免接近他,一但人適應了非禮的事,便會漸漸失去坦白公正的心,不能主持公道。
90、克己復禮:《論語•顏淵》克己復禮為仁(盡力克服私慾的誘惑,放棄以自我為中心的作法,凡事保持適度與社會民眾的精神合一,這就是實踐仁道的善政。)
91、苗而不秀:《論語•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幼苗雖然發芽,不抽穗不開花,有的雖已抽穗但卻不結果實。喻人人稱其神童的人,長大成人後,可能變得平庸無能)
92、功虧一簣:《論語•子罕》未成一簣,止,吾止也 (堆聚一座山只差一籠土沙即可完成,但半途而廢,則前功盡棄。)
93、先難後獲:《論語•雍也》有仁德的人凡事總比別人先嘗苦頭,而對於應得的利益從不斤斤計較,這便是仁者的風度。
94、知者樂水:《論語•雍也》有智慧的人欣賞流水悠然自得的姿態,他的心靈也如同水一般清瑩透澈。
95、仁者樂山:《論語•雍也》仁者的心如同山嶽的萬古堅貞,絕不因一時的利害和榮辱,而動搖自己的意志。
96、行不由徑:《論語•雍也》選擇捷徑的人,往往因操之過急而走頭無路。
97、簞食瓢飲: 《論語•雍也》子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形容顏回飲食簡單安貧樂道。)
98、既往不咎:《論語•八佾》對於己經成為過去的事,不要再苦苦追究,或說些悔不當初的話。
99、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遇到困惑難解的事情,恭敬地請教比自己年輕或地位比自己低賤的人,並不是不件可恥的事。
100、聞一知十:《論語•公冶長》回也聞一以知十。(形容顏回十分地聰慧,有推演事理的能力。)
4. 100個成語及其解釋
1、人跡罕至:罕:少。人的足跡很少到達。指荒涼偏僻的地方。 2、人聲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騰。形容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就象煮開了鍋一樣。 3、來勢洶洶:動作或事物到來的氣勢很厲害。 4、荒草萋萋:形容荒草茂盛的樣子。 5、九曲連環:形容很曲折、復雜的情況,也可以形容河流彎曲。 6、可歌可泣:泣:不出聲地流淚。值得歌頌、贊美,使人感動流淚。形容英勇悲壯的感人事跡。 7、鮮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鮮:少.為:被. 8、當之無愧:無愧:毫無愧色。當得起某種稱號或榮譽,無須感到慚愧。 9、鋒芒畢露:畢露:完全顯露。銳氣和才華全都顯露出來。多指人好表現自己。 10、家喻戶曉 :喻:明白;曉:知道。家家戶戶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11、婦孺皆知 :孺:小孩。婦女、小孩全都知道。指眾所周知。 12、馬革裹屍 :馬革:馬皮。用馬皮把屍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 13、鞠躬盡瘁:指恭敬謹慎,竭盡心力。 14、死而後已:恭敬勤謹,盡心竭力工作,一直到死為止。 15、燕然勒功:燕然,山名,既今內蒙古境內之杭愛山。勒功,刻石記功。 16、鍥而不舍:鍥:鏤刻;舍:停止。不斷地鏤刻。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17、兀兀窮年: 辛辛苦苦的一年到頭這樣做,兀兀,勞苦的樣子。窮年,終年,一年到頭。 18、瀝盡心血:瀝:一滴一滴。比喻用盡心思。多形容為事業、工作、文藝創作等用心的艱苦。 19、潛心貫註:貫註:集中。全部心思集中在一點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20、心會神凝:會:領悟,理解。指對方沒有明說,神情已經領會。 21、迥乎不同:形容差別很大,完全不一樣。 22、一反既往:一:完全;既往:從前。完全與以前相反。 23、慷慨淋漓:淋漓:充盛,暢快。形容說話、寫文章意氣昂揚,言辭暢快。 24、氣沖鬥牛:氣:氣勢;牛、斗:即牽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氣沖天或氣勢很盛。 25、群蟻排衙:指整齊地排列。衙,衙門。排衙,原指舊時官署陳設依仗,全署屬吏依次參拜長官的情況。 26、古典新義:指聞一多對《周易》《詩經》《楚詞》等的研究。 27、警報迭起:迭,屢次。這里指國民黨當局蓄意殺害聞一多的信號多次出現。 28、知人之明: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29、惹人注目:惹起別人注意。 30、雜亂無章:章:條理。亂七八糟,沒有條理。 31、不見天日:比喻社會黑暗,見不到一點光明。 32、博學多識:博學多才的人,在事業上有成就,社會上有聲譽,貢獻也比一般人要突出。 33、一拍即合:拍:也稱打拍子。一打拍子就合於樂曲的節奏。比喻困情意相投或有利害關系,一下子就說到一起或結合在一起。 34、尋歡作樂:尋求歡快,設法取樂。形容追求享樂 35、忘乎所以:指因過分興奮或得意而忘了應有的舉止。 36、義憤填膺:義憤:對違反正義的事情所產生的憤怒;膺:胸。發於正義的憤懣充滿胸中。 37、大徹大悟:徹:明白;悟:領會。形容徹底醒悟。 38、戛然而止:戛:象聲詞。形容聲音突然終止。 39、參差不齊:參差:長短、高低不齊。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齊。 40、變幻多姿:事物的形式由一種變為另一種,多種多樣,姿態萬千。 41、本色當行:做本行的事,成績十分顯著。 42、離合悲歡:泛指別離、團聚、悲哀、喜悅的種種遭遇和心態。 43、低回婉轉:多指曲子輕柔悅耳,曲調多變。 44、叱吒風雲:叱吒:怒喝聲。一聲呼喊、怒喝,可以使風雲翻騰起來。形容威力極大。 45、渾身解數:渾身:全身,指所有的;解數:那套數,指武藝。所有的本領,全部的權術手腕。 46、高視闊步:眼睛向上看,邁大步走路。形容氣慨不凡或態度傲慢。 47、盡態極妍:盡:極好;態:儀態;妍:美麗。容貌姿態美麗嬌艷到極點。 48、息息相通:呼吸也相互關聯。形容彼此的關系非常密切。 49、力不從心:心裡想做,可是力量夠不上。 50、堅持不懈:懈:鬆懈。堅持到底,一點不忪懈。 51、千辛萬苦:各種各樣的艱難困苦。 52、風餐露宿:風里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53、夜不成眠:夜晚因有心事而不能入睡。 54、精疲力竭:竭:盡。精神、力氣消耗已盡。形容非常疲勞。 55、悶悶不樂:悶悶:心情不舒暢,心煩。形容心事放不下,心裡不快活。 56、毛骨悚然:悚然:害怕的樣子。汗毛豎起,脊樑骨發冷。形容十分恐懼。 57、耀武揚威:耀:顯揚。炫耀武力,顯示威風。 58、洋洋得意:形容得意時神氣十足的姿態。 59、怏怏不樂:怏怏:形容不滿意的神情。心中郁悶,很不快活。 60、姍姍來遲:來得很晚。姍姍,形容走路緩慢從容的樣子。 61、憂心忡忡:憂愁的樣子。 62、疲憊不堪:疲憊:極度疲乏;不堪: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疲乏。 63、畏縮不前:畏懼退縮,不敢前進。 64、魯莽大膽:形容說話做事不經考慮,輕率。 65、念念有詞:念念:連續不斷地念叨。舊指和尚念經,現指低聲自語或含糊不清地說個不停。 66、語無倫次:倫次:條理。話講得亂七八糟,毫無次序。 67、精打細算:打:規劃。精密地計劃,詳細地計算。指在使用人力物力時計算得很精細。 68、孤立無援:只有一個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 69、凍餓之虞:為吃飯穿衣而憂慮。 70、聞所未聞:聞:聽到。聽到了從來沒有聽到過的事。形容事物新奇罕見。 71、鄭重其事:鄭重:審慎,嚴肅認真。形容說話做事時態度非常嚴肅認真。 72、知足安命:滿足於已經得到的,認為現在的狀況很好。 73、不毛之地:不生長草木莊稼的荒地。形容荒涼、貧瘠。 74、不可思議:原有神秘奧妙的意思。現多指無法想像,難以理解。 75、聊以自慰:聊:姑且。姑且用來安慰自己。 76、養精蓄銳:養:保養;精:精神;蓄:積蓄;銳:銳氣。保養精神,蓄集力量。 77、齊心協力: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 78、頭昏眼花:頭腦昏暈,眼睛發花。 79、腰酸背痛:形容極度勞累。 80、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進。 81、迫不及待:近:緊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82、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83、剛毅不屈:意志堅強,不怕困難或不屈服於惡勢力。 84、夢寐以求:寐:睡著。做夢的時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著。 85、斑斑駁駁:一種顏色夾雜有別種顏色,形容斑點很多。 86、生意蔥蘢:草木茂盛富有生命力。 87、進退維谷:維:相當於「是」;谷:比喻困境。無論是進還是退,都是處在困境之中。形容進退兩難。 88、一塵不染:原指佛教徒修行時,排除物慾,保持心地潔凈。現泛指絲毫不受壞習慣,壞風氣的影響。也用來形容非常清潔、干凈。 89、 略勝一籌:籌:籌碼,古代用以計數的工具,多用竹子製成。比較起來,稍微好一些。 90、 眼花繚亂:眼睛看到復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彌亂。 91、 秩序井然:有條理,整齊而不混亂。 92、心甘情願:心裡完全願意,沒有一點勉強。多指自願做出某種犧牲。 93、石破天驚:原形容箜篌的聲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後多比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94、慷慨以赴:重義輕生、大義凜然走上前去。 95、相得益彰:相行:互相配合、映襯;益:更加;彰:顯著。指兩個人或兩件事物互相配合,雙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顯示出來。 96、有過之無不及:過:超過;及:趕上。相比之下,只有超過而沒有趕不上的。 97、高枕而卧:墊高枕頭安心地睡覺。形容無憂無慮。平安無事。 98、滄滄涼涼:形容清涼的感覺。滄滄,寒冷的意思。 99、眼花繚亂:繚亂:紛亂。看著復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也比喻事物復雜,無法辨清。 100、望聞問切:中醫用語。望,指觀氣色;聞,指聽聲息;問;指詢問症狀;切;指摸脈象。合稱四診。
滿意請採納
5. 常用的100個成語及解釋
1、人跡罕至:罕:少。人的足跡很少到達。指荒涼偏僻的地方。
2、人聲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騰。形容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就象煮開了鍋一樣。
3、來勢洶洶:動作或事物到來的氣勢很厲害。
4、荒草萋萋:形容荒草茂盛的樣子。
5、九曲連環:形容很曲折、復雜的情況,也可以形容河流彎曲。
6、可歌可泣:泣:不出聲地流淚。值得歌頌、贊美,使人感動流淚。形容英勇悲壯的感人事跡。
7、鮮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鮮:少.為:被.
8、當之無愧:無愧:毫無愧色。當得起某種稱號或榮譽,無須感到慚愧。
9、鋒芒畢露:畢露:完全顯露。銳氣和才華全都顯露出來。多指人好表現自己。
10、家喻戶曉 :喻:明白;曉:知道。家家戶戶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11、婦孺皆知 :孺:小孩。婦女、小孩全都知道。指眾所周知。
12、馬革裹屍 :馬革:馬皮。用馬皮把屍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
13、鞠躬盡瘁:指恭敬謹慎,竭盡心力。
14、死而後已:恭敬勤謹,盡心竭力工作,一直到死為止。
15、燕然勒功:燕然,山名,既今內蒙古境內之杭愛山。勒功,刻石記功。
16、鍥而不舍:鍥:鏤刻;舍:停止。不斷地鏤刻。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17、兀兀窮年: 辛辛苦苦的一年到頭這樣做,兀兀,勞苦的樣子。窮年,終年,一年到頭。
18、瀝盡心血:瀝:一滴一滴。比喻用盡心思。多形容為事業、工作、文藝創作等用心的艱苦。
19、潛心貫註:貫註:集中。全部心思集中在一點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20、心會神凝:會:領悟,理解。指對方沒有明說,神情已經領會。
21、迥乎不同:形容差別很大,完全不一樣。
22、一反既往:一:完全;既往:從前。完全與以前相反。
23、慷慨淋漓:淋漓:充盛,暢快。形容說話、寫文章意氣昂揚,言辭暢快。
24、氣沖鬥牛:氣:氣勢;牛、斗:即牽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氣沖天或氣勢很盛。
25、群蟻排衙:指整齊地排列。衙,衙門。排衙,原指舊時官署陳設依仗,全署屬吏依次參拜長官的情況。
26、古典新義:指聞一多對《周易》《詩經》《楚詞》等的研究。
27、警報迭起:迭,屢次。這里指國民黨當局蓄意殺害聞一多的信號多次出現。
28、知人之明: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29、惹人注目:惹起別人注意。
30、雜亂無章:章:條理。亂七八糟,沒有條理。
31、不見天日:比喻社會黑暗,見不到一點光明。
32、博學多識:博學多才的人,在事業上有成就,社會上有聲譽,貢獻也比一般人要突出。
33、一拍即合:拍:也稱打拍子。一打拍子就合於樂曲的節奏。比喻困情意相投或有利害關系,一下子就說到一起或結合在一起。
34、尋歡作樂:尋求歡快,設法取樂。形容追求享樂
35、忘乎所以:指因過分興奮或得意而忘了應有的舉止。
36、義憤填膺:義憤:對違反正義的事情所產生的憤怒;膺:胸。發於正義的憤懣充滿胸中。
37、大徹大悟:徹:明白;悟:領會。形容徹底醒悟。
38、戛然而止:戛:象聲詞。形容聲音突然終止。
39、參差不齊:參差:長短、高低不齊。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齊。
40、變幻多姿:事物的形式由一種變為另一種,多種多樣,姿態萬千。
41、本色當行:做本行的事,成績十分顯著。
42、離合悲歡:泛指別離、團聚、悲哀、喜悅的種種遭遇和心態。
43、低回婉轉:多指曲子輕柔悅耳,曲調多變。
44、叱吒風雲:叱吒:怒喝聲。一聲呼喊、怒喝,可以使風雲翻騰起來。形容威力極大。
45、渾身解數:渾身:全身,指所有的;解數:那套數,指武藝。所有的本領,全部的權術手腕。
46、高視闊步:眼睛向上看,邁大步走路。形容氣慨不凡或態度傲慢。
47、盡態極妍:盡:極好;態:儀態;妍:美麗。容貌姿態美麗嬌艷到極點。
48、息息相通:呼吸也相互關聯。形容彼此的關系非常密切。
49、力不從心:心裡想做,可是力量夠不上。
50、堅持不懈:懈:鬆懈。堅持到底,一點不忪懈。
51、千辛萬苦:各種各樣的艱難困苦。
52、風餐露宿:風里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53、夜不成眠:夜晚因有心事而不能入睡。
54、精疲力竭:竭:盡。精神、力氣消耗已盡。形容非常疲勞。
55、悶悶不樂:悶悶:心情不舒暢,心煩。形容心事放不下,心裡不快活。
56、毛骨悚然:悚然:害怕的樣子。汗毛豎起,脊樑骨發冷。形容十分恐懼。
57、耀武揚威:耀:顯揚。炫耀武力,顯示威風。
58、洋洋得意:形容得意時神氣十足的姿態。
59、怏怏不樂:怏怏:形容不滿意的神情。心中郁悶,很不快活。
60、姍姍來遲:來得很晚。姍姍,形容走路緩慢從容的樣子。
61、憂心忡忡:憂愁的樣子。
62、疲憊不堪:疲憊:極度疲乏;不堪: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疲乏。
63、畏縮不前:畏懼退縮,不敢前進。
64、魯莽大膽:形容說話做事不經考慮,輕率。
65、念念有詞:念念:連續不斷地念叨。舊指和尚念經,現指低聲自語或含糊不清地說個不停。
66、語無倫次:倫次:條理。話講得亂七八糟,毫無次序。
67、精打細算:打:規劃。精密地計劃,詳細地計算。指在使用人力物力時計算得很精細。
68、孤立無援:只有一個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
69、凍餓之虞:為吃飯穿衣而憂慮。
70、聞所未聞:聞:聽到。聽到了從來沒有聽到過的事。形容事物新奇罕見。
71、鄭重其事:鄭重:審慎,嚴肅認真。形容說話做事時態度非常嚴肅認真。
72、知足安命:滿足於已經得到的,認為現在的狀況很好。
73、不毛之地:不生長草木莊稼的荒地。形容荒涼、貧瘠。
74、不可思議:原有神秘奧妙的意思。現多指無法想像,難以理解。
75、聊以自慰:聊:姑且。姑且用來安慰自己。
76、養精蓄銳:養:保養;精:精神;蓄:積蓄;銳:銳氣。保養精神,蓄集力量。
77、齊心協力: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
78、頭昏眼花:頭腦昏暈,眼睛發花。
79、腰酸背痛:形容極度勞累。
80、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進。
81、迫不及待:近:緊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82、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83、剛毅不屈:意志堅強,不怕困難或不屈服於惡勢力。
84、夢寐以求:寐:睡著。做夢的時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著。
85、斑斑駁駁:一種顏色夾雜有別種顏色,形容斑點很多。
86、生意蔥蘢:草木茂盛富有生命力。
87、進退維谷:維:相當於「是」;谷:比喻困境。無論是進還是退,都是處在困境之中。形容進退兩難。
88、一塵不染:原指佛教徒修行時,排除物慾,保持心地潔凈。現泛指絲毫不受壞習慣,壞風氣的影響。也用來形容非常清潔、干凈。
89、 略勝一籌:籌:籌碼,古代用以計數的工具,多用竹子製成。比較起來,稍微好一些。
90、 眼花繚亂:眼睛看到復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彌亂。
91、 秩序井然:有條理,整齊而不混亂。
92、心甘情願:心裡完全願意,沒有一點勉強。多指自願做出某種犧牲。
93、石破天驚:原形容箜篌的聲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後多比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94、慷慨以赴:重義輕生、大義凜然走上前去。
95、相得益彰:相行:互相配合、映襯;益:更加;彰:顯著。指兩個人或兩件事物互相配合,雙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顯示出來。
96、有過之無不及:過:超過;及:趕上。相比之下,只有超過而沒有趕不上的。
97、高枕而卧:墊高枕頭安心地睡覺。形容無憂無慮。平安無事。
98、滄滄涼涼:形容清涼的感覺。滄滄,寒冷的意思。
99、眼花繚亂:繚亂:紛亂。看著復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也比喻事物復雜,無法辨清。
100、望聞問切:中醫用語。望,指觀氣色;聞,指聽聲息;問;指詢問症狀;切;指摸脈象。合稱四診。
6. 100個成語+解釋
!!!!!!!!!!!!!!!!!!!!!!!!!!!!!!!!!!!!!!!!!!!!!!
1.哀鴻遍野:比喻呻吟呼號、流離失所的災民到處都是。哀鴻,哀鳴的大雁,比喻悲哀呼號的災民。
2. 安步當車:古代稱人能安貧守*。現多用以表示不乘車而從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閑。
3. 安土重遷:安於本鄉本土,不願輕易遷移。重,看得很重。
4. 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飢餓的悲慘遭情景。嗷嗷,哀號聲;哺,餵食。
5. 篳(bì)路藍縷:駕著柴車,穿著破舊的衣服去開辟山林。篳路,柴車。藍縷,破衣服。形容創作的艱苦。
6. 抱殘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進。
7. 白駒過隙:比喻時間過得很快,就駿馬在細小的縫隙前飛快地越過一樣。白駒,駿馬。
9. 杯水車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比喻無濟於事。
10. 別無長(cháng)物:沒有多餘的東西。形容窮困或儉朴。
11. 不足掛齒:不值得一提。謙虛說法。
12. 不足為訓:不值得很為效法的准則。訓,准則。
13. 不可理喻:沒法跟他講道理。形容蠻橫或固執。比喻,使明白。
14. 不脛而走:比喻消息傳得很快。脛,小腿。
16. 不為(wéi)已ji甚:指對人的責備或處罰適可而止。已甚,過分。
17. 不即不離:不接近也不疏遠。即,接近。
18. 不卑不亢:對待人有恰當的分寸,既不低聲下氣,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1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沒出息。稂、莠,田裡的野草。
20. 不落窠臼:比喻有獨創風格,不落舊套。
21.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別人插嘴。喙,嘴。
22.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舊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壞,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樹立起來。
23. 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含有輕視意。然,對,正確。
24. 不以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註意。
25. 不刊之論:形容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刊,削除,修改。
26. 不瘟不火:指戲曲不沉悶乏味,也一急促。瘟,戲曲沉悶乏味;火,比喻緊急、急促。
27. 側目而視:斜著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謹畏懼而又憤怒的樣子。
28. 出神入化:形容技藝達到了絕妙的境地。
29. 城下之盟:敵軍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敵人訂的盟約。泛指被迫簽訂的條約。
30. 誠惶誠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時代臣下給君主奏章中的套語。
31. 曾幾何時:時間沒有過去多久。
32. 曾經滄桑:比喻曾經見過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裡。
33. 蠶食鯨吞:用各種方式侵佔吞並。(蠶、鯨,名詞作狀語)
34. 滄海一粟(sù):比喻非常微小。粟,穀子。
35. 從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規勸,如同水流向下那樣迅速而自然。
36. 大快人心:壞人壞事受到懲罰或打擊,使大家非常痛快。
37. 大而無當:雖然大,但是不合用。
38. 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鋒芒,表面看來好像很愚笨。多含褒義。
39. 大器晚成:指能擔當大事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煉,所以成就比較晚。
40. 當仁不讓:遇到應該做的事就要勇於承擔,不謙讓,不推託。仁,正義,正義的事,引申為應該做的事。
41. 得隴望蜀:比喻貪得無厭,含貶義。
42. 登堂入室:比喻學識或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達到很高水平。
43. 頂禮膜拜:比喻崇拜到極點,含貶義。
44.東山再起:東晉謝安退職後在東山做隱士,後來又出任要職。比喻失勢之後,重新恢復地位。
45. 豆蔻年華:指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語出唐代杜牧詩。
46. 對簿公堂ì bù gōng táng:簿,文狀起訴書之類。對簿,受審問。指公堂上受審。
47. 多事之秋:事變很多的時期。
48. 耳濡目染: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濡,沾濕。
49. 耳熟能詳:聽的次數多了,熟悉得都能夠詳盡地說出來。
50. 耳提在命:不但當面告訴他,而且揪著耳朵叮囑。形容懇切教導。語出《詩經》。
52. 匪夷所思:指言談行動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夷,平常。
53. 分庭抗禮:原指賓主相見,站在庭院的兩邊,相對行禮。現在用來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對立。
54. 紛至沓來:紛紛到來,連續不斷地到來。
55. 粉墨登場:化妝上台演戲。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譏諷意)。
56. 俯拾皆是:只要彎下身子來撿,到處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些東西、要找的某一類例證、文章中的錯別字等很多。也說"俯拾即是"。
57. 感同身受:心裡很感謝,如同親身感受到恩惠一樣。多用於代人向對方致謝。
58. 高屋建瓴(líng):形容居高臨下,不可阻擋的形勢。建,傾倒;瓴,水瓶。
59. 革故鼎新:去掉舊的,建立新的。
60. 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為正確的一套做。是,對,正確。
61. 狗尾續貂: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接到好的東西後面,顯得好壞不相稱(多指文學作品)。
62. 功虧一簣(kuì):比喻事情只差最後一點沒有完成。虧,缺少;簣,土筐。
63. 故步自封:比喻安於現狀,不求進步。故步,走老步子;封,限制住。"故"也作"固"。
64. 光怪陸離:形容奇形怪狀,五顏六色。光怪,光彩奇異;陸離,色彩繁雜。
65. 管窺蠡(lí)測:比喻對事物的觀察和了解很狹窄、很片面。蠡,貝殼做的瓢。
66. 鬼斧神工:形容建築、雕塑等技藝的精巧。也說神工鬼斧。
67. 過眼雲煙: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68. 海市蜃樓:比喻人世繁華的虛幻,虛幻的事物。
69. 邯鄲學步:比喻模仿不到家,卻把自己原來會的東西忘了。語出《莊子》。
70. 沆瀣(hàng xiè)一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71. 好為人師:喜歡以教育者自居,不謙虛。
72. 鶴發童顏:形容老年人氣色好。
73. 怙(hù)惡不悛(quān):堅持作惡,不肯悔改。怙,依*,依仗;悛,悔改。
74. 渙然冰釋:形容疑慮、誤會、隔閡等完成消除。渙然,消散的樣子;冰釋,像水一樣消融。
75. 諱莫如深:隱瞞得再沒有比它更深的了。
76. 禍起蕭牆:禍亂從內部發生。蕭牆,照壁,比喻內部。
77. 濟濟(jǐ)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含有在一起。濟濟,眾多。
78. 集腋成裘:積少可以成多。如今弄多少是多少,也只好是~了
79. 計日程功:可以數著日子計算進度。形容在較短期間就可以成功。程,計算。
80. 間(jiān)不容發:距離極近,中間不能放進一根頭發。比喻情勢危急到了極點。
81.見微知著:見到微小的跡象,就能察知發展的趨勢。微,小,指剛顯露出的苗頭;著,明顯。
82. 江郎才盡:比喻才思枯竭。
83. 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況一天天壞下去。
84. 膠柱鼓瑟(sè):比喻拘泥固執,不知變通。柱瑟上調弦的短木,被粘住,就不能調整音高。
85. 金科玉律:必須遵守、不能改烴的信條。多含貶義。
86. 開門揖盜:比喻引進壞人,自招禍患。揖,作揖,表示歡迎。
87. 空穴來風:有了洞穴才有風進來。比喻消息和傳說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
88. 樑上君子:代稱竊賊。語見《後漢書》。
89. 兩小無猜:男女小的時候在一起玩耍,天真爛漫,沒有猜疑。
90. 廖若晨星:稀少得好像早晨的星星。
91. 林林總總:形容繁多。
92. 鱗次櫛(zhì)比:形容屋舍或船隻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齊。
93. 令人發指:形容極度憤怒。發指,頭發直豎起來。
94. 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嚴格執行法令。
95. 爐火純青:比喻學問、技術或辦事達到了純熟完美的地步。
96. 屢試不爽:屢次試驗都沒有差錯。爽,差錯。
97. 買櫝還珠mǎi dú huán zhū:比喻沒有眼光,取捨不當。櫝,匣子。語出《韓非子》。
98. 滿目瘡痍:形容受到嚴重破壞的景況。瘡痍,創傷。
99. 蓬蓽(bì)增輝:謙辭。表示由於別人到自己家裡來或張掛別人給自己題贈的字畫等而使自己非常光榮。蓬蓽,"蓬門蓽戶"的省略。也說"蓬蓽生輝"。
100. 披肝瀝膽:比喻真心相見,傾吐心裡話。披,揭開
7. 100個帶解釋的成語有哪些
黯然失色: 黯然,陰暗的樣子。「黯然失色」,形容相比之下暗淡無光,大為遜色的樣子。
按部就班: 部,門類;班,次序。「按部就班」,指按其門類,就其次序,比喻學習要循序漸進,做事要遵循規章。
按兵不動: 指軍隊暫不行動,等待時機,也借指接受任務後不肯行動。按,壓住、擱下。
暴殄天物: 任意糟蹋東西。殄,滅絕;天物,自然界的寶貴生物。
別出心裁: 心裁,心中的設計籌劃。
篳路藍縷: 篳路,柴車;藍縷,破衣。意指駕著柴車,穿著破舊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業艱辛。
變本加厲:厲,通礪,在這句成語里當「更加深一層」或「更加嚴重」 講。
病入膏肓: 病到了無可醫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嚴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膏肓,中醫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和隔膜之間叫肓,認為此二者是葯力達不到的地方。
不可名狀: 名,說出;狀,形容、描述。「不可名狀」,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不假思索: 假,假借、依靠。「不假思索」,不經過思考就作出反應。
不毛之地:「不毛之地」形容貧瘠的土地或荒涼的地區。
不脛而走: 脛,小腿。「不脛而走」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傳播流行。
不落窠臼: 窠、巢同義,但「窠臼」與鳥巢無關,含義是「現成格式、老套子」。
滄海桑田 :滄海,藍色的海洋。「滄海桑田」,比喻世事變化巨大。
重蹈覆轍: 不吸取失敗教訓,重犯過去的錯誤。覆轍,翻過來的老路。
出奇制勝: 制,取得。「制勝」,取勝。
川流不息: 行人、車馬等像流水一樣連續不斷。川,河流。
發憤圖強: 下定決心,努力進取,謀求強盛。發憤:決心努力。
飛揚跋扈: 意氣舉動超越常軌,不受約束。跋扈,蠻橫。
分道揚鑣: 鑣,馬嚼子。「揚鑣」義為「策馬」。「分道揚鑣」,比喻志趣不同而分路。
紛至沓來: 連續不斷的到來,紛紛到來。沓,多而重復。
甘之如飴: 感到像糖一樣甜,表示甘願承受艱苦、痛苦。飴,飴糖。
各行其是:是,正確的。「其是」,自以為正確的。所以,這句成語含有貶義。
攻城略地: 掠、略二字都有「奪取」義,但奪取的對象不同:掠,奪取人、財、地;略,奪取土地。
故步自封: 故步,取自「邯鄲學步」的故事,本義為「原來走路的姿勢」,在這句成語里比喻成規舊套。「故步自封」比喻安於現狀,盲目自得。
骨鯁在喉: 鯁,魚刺。「骨鯁在喉」,比喻有話憋在心裡不吐不快。
蠱惑人心: 迷惑、毒害人心。蠱,毒蟲,用來放在食物里害人。
鬼蜮伎倆: 蜮,傳說中在水裡害人的怪物。「鬼蜮」即鬼怪。
汗流浹背: 浹,音jiā,義為「透徹」。「浹背」,濕透脊背。
好高騖遠: 騖,縱橫賓士,引申為「追求」。鶩,鴨子,無「追求」義。比喻不切實際,不踏實。
和藹可親: 態度溫和,容易接近。藹,和氣、態度好。
怙惡不悛: 堅持作惡,不肯悔改。悛,悔改。
皇皇巨著: 皇皇,形容盛大。「皇皇巨著」,形容著作浩大。
既往不究咎: 咎,本義為「過失、罪過」,引申為「責備」。「不咎」 即不責備。
岌岌可危: 岌岌,形容十分危險,快要傾覆。
竭澤而漁: 漁,捕魚。「竭澤而漁」直譯為「排盡湖水捕魚」, 比喻一味索取而不留餘地。
噤若寒蟬: 噤,閉口不言。寒蟬,秋後的蟬,寒蟬是不叫的。這句成語用「寒蟬」作比喻,形容不敢作聲。
金碧輝煌: 「金」和「碧」,是國畫的兩種顏料:金黃色的泥金和翠綠色的石綠。用它們畫出來的畫,鮮亮耀眼。「金碧輝煌」通常用於形容建築物裝飾華麗。
精兵簡政: 「精簡」不是「減少」,而是去掉不必要的,留下必要的,從而使機構精幹,人員素質更高。「精簡」的真諦在於精幹。
苦心孤詣: 費盡心思鑽研或經營。孤詣,別人所達不到的。詣,到。
膾炙人口: 膾,切得很薄的肉片;炙,烤肉。「膾炙人口」,比喻優美的詩文或美好的事物得到人們交口稱贊。
老奸巨猾:十分奸詐狡猾。猾,狡猾。
勵精圖治: 振作精神,想辦法把國家治理好。勵,振奮。
禮尚往來: 尚,崇尚,講究。「禮尚往來」,指禮節上注重有來有往。
寥寥無幾: 形容非常少。寥寥,稀少。
鱗次櫛比: 像魚鱗和梳子的齒一樣一個挨著一個地排列著,多用來形容房屋等密集整齊地排列。櫛,梳篦。
伶牙俐齒: 伶俐,聰明靈活。「伶牙俐齒」,形容口齒伶俐,能說會道。
流言蜚語: 蜚,同「飛」。流言、飛語,均指毫無根據的話。「流言蜚語」多指誣蔑或挑撥離間的壞話。
流芳百世: 美名流傳百世。流芳,流傳美名。
毛骨悚然: 悚,恐懼。悚然,恐懼的樣子。
美輪美奐: 輪,輪囷,古代的圓形谷倉,形容高大的樣子。奐,眾多。「美輪美奐」,形容建築物的高大宏麗,其他用法要慎重。
彌天大謊: 彌天,滿天,形容「謊言已達到極致」。
靡靡之音: 低級趣味的音樂。靡靡,頹廢淫盪。
綿里藏針: 形容柔中有剛,或比喻外貌柔和,內心刻毒。綿,絲綿。
明火執仗):仗,兵器。「明火執仗」,指點燃火炬,手拿武器,比喻強盜行為或肆無忌憚地干壞事。
名副其實: 名稱或名聲與實際相符合。副,符合。
名貫九州: 相傳大禹治水成功後,將天下劃分為九州,所以「九州」是「天下」的同義詞。大禹時代的「天下」,即華夏大地。
墨守成規: 墨守,墨翟之守,說的是墨子與公輸般較量攻守的故事,本義為「固守」,後來演變成「守舊」。成規,久已通行的規則或方法。「墨守成規」,比喻因遁守舊不知變通。
嘔心瀝血: 嘔心,費盡心思;瀝血,滴血。「嘔心瀝血」,竭盡心血。
旁徵博引: 旁,廣泛;征,搜集。「旁徵博引」,形容做文章廣泛搜集和引用材料,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蘭」是「蘭」的簡化字,不是「藍」的簡化字,「藍」簡化作「藍」。藍,蓼藍,一種草本植物,葉汁可作藍色染料。青,靛青,從蓼藍葉汁中提煉出來的青色染料,顏色比藍深,所以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作為成語,比喻學生超過老師,後人超過前人。
罄竹難書: 罄,器皿中空,用盡;竹,竹簡,古代的書寫材料;罄竹,把竹簡用光了。「罄竹難書」,多用以形容罪大惡極,比喻罪惡事實多得寫不完。
人才濟濟: 濟濟,讀作jǐjǐ,義為「眾多的樣子」。類似的成語還有「濟濟一堂」。
如願以償: 償,歸還、抵補,引申為「滿足」。「如願以償」表示自己的願望實現了。
弱不禁風: 禁,承受。
色彩斑斕: 斑,斑點或斑紋;斕,多彩。「斑斕」,形容燦爛多彩。
山青清水秀: 清,清明潔凈。「山清秀水」,山水清凈秀麗。
少安毋躁: 少,音shǎo,暫時。毋,不要。「少安毋躁」 的意思是:耐心等待,不要急躁。
水乳交融: 融,融合。比喻關系融洽或結合緊密。
所向披靡: 力量所到之處,一切障礙全被掃除。靡,順風倒下。
危如累卵: 累,堆積。「累卵」,一層層堆積起來的蛋,比喻局勢極不穩定。
委曲求全: 曲意遷就,以求事成。曲,委曲己意。
相形見絀: 跟另一些人或事物比較起來顯得遠遠不如。絀,不夠、不足。
向隅而泣: 獨自在一旁哭泣,比喻非常孤立或因得不到機會而失望、難過。隅,角落。
心無旁騖: 騖,縱橫賓士,引申為「追求」。「旁騖」,沒有雜念,比喻專心致志。鶩,鴨子,無「追求」義。
心心相印: 印,印證。「心心相印」原為佛教術語,本義為「以心印證佛法」。演化為成語,形容思想境界和感情完全一致。
莘莘學子: 許多學生。莘莘,眾多。
虛左以待: 空著左邊的尊位恭候貴客,指特意留待他人。左,古禮主人居右,賓客居左,因以左為尊。
烜赫一時:名聲、氣勢在一個時期內很盛。烜,盛大。
湮沒無聞: 被埋沒而無人知曉。湮,埋沒。
奄奄一息: 形容氣息微弱的垂死之狀。奄奄,氣息微弱。
偃旗息鼓: 偃,本義為「人倒地若卧」,引申為「隱匿」。「偃旗息鼓」,指放倒旗幟,停止敲鼓,形容隱蔽行動,也指停止戰爭或停止行動。
搖搖欲墜: 形容極不穩固,就要掉下來或垮台。墜,掉下。
貽笑大方: 遺、貽二字,都有「留下」的意思,但使用時有所分工:表示「死人留下」用「遺」,表示一般留下用「貽」。「大方」,專家、方家。「貽笑大方」,讓行家裡手見笑。類似的成語還有:「貽害無窮」、「貽害後學」。
倚老賣老: 倚,仗恃。「倚老」,倚仗年紀大。
飲鴆止渴: 鴆,傳說中的一種鳥,用它的羽毛泡酒,可以致人死命。
源遠流長: 源頭很遠,水流很長,比喻歷史悠久。
越俎代庖: 廚子沒做飯,掌管祭祀的人不能越過自己的職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廚子做飯。比喻超過自己的職務范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情。俎,古代祭祀時盛牛羊等祭品的器具。
優哉游哉: 優,本義為「吃飽了」,引申為「有餘、悠閑」。「優哉游哉」,形容悠閑自在。
優柔寡斷: 優,由「悠閑」引申為「猶豫」。
再接再厲: 厲,通「礪」,即磨刀石,作動詞用,表示「磨礪」。
「再接再厲」源自唐代詩人孟郊描寫斗雞情景的詩句:斗雞在再次廝斗之前[再接],先在地上磨喙[再厲]。「再接再厲」,比喻做事要不斷努力。
責無旁貸: 貸,借貸,要求貸方守信,不可推卸還貸的責任。「旁貸」,推卸給別人。
仗義執言: 執言,說公道話。
真知灼見: 灼,本義為「火燒」,引申為「明白、透徹」。「真知灼見」,建立在真知基礎上的正確而深刻的見解。
針砭時弊: 砭,古代治病的石針,「針砭」在這句成語里作動詞,當「指出」講。
振聾發聵: 「振」和「發」同義,都是「喚起」的意思;「聾」 和「聵」也同義,都是「聽不見聲音」。「振聾發聵」,比喻喚醒精神麻木的人。
眾口鑠金: 眾人異口同聲的議論,足能熔化金屬,形容社會輿論的力量很大。鑠,熔化。
縱橫捭闔: 以辭令打動別人,在政治和外交上運用分化和爭取的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捭闔,開合。捭,分開。
自出機杼: 比喻詩文的構思和布局別出心裁,富有新意。機杼:織布機,又用來比喻詩文的構思和布局。
8. 列舉100個成語及解釋並造句。
1. 喜上眉梢
【拼音】:[xǐ shàng méi shāo]
【釋義】:喜悅的心情從眉眼上表現出來。
【造句】:我等的那個人姍姍來遲,見到她,不由得喜上眉梢。
2. 興致勃勃
【拼音】:[xìng zhì bó bó]
【釋義】:興致:興趣;勃勃:旺盛的樣子。形容興頭很足。
【造句】:課余時間,同學們興致勃勃地參加科技小組的活動。
3. 生龍活虎
【拼音】:[shēng lóng huó hǔ]
【釋義】:形容活潑矯健,富有生氣。
【造句】:練兵場上,戰士們一個個生龍活虎,奮勇爭先。
4. 欣喜若狂
【拼音】:[xīn xǐ ruò kuáng]
【釋義】:欣喜:快樂;若:好像;狂:失去控制。形容高興到了極點。
【造句】:經過幾百次的失敗,試驗終於成功了,大家欣喜若狂,奔走相告。
5. 滿面春風
【拼音】:[mǎn miàn chūn fēng]
【釋義】:春風:指笑容。比喻人喜悅舒暢的表情。形容和藹愉快的面容。
【造句】:動模範們胸前佩戴著大紅花,滿面春風地走上台來。
9. 一百個成語及解釋,解釋越短越好
哀鴻遍野
比喻到處都是呻吟呼號、流離失所的災民
安步當車:慢慢步行,就當是坐車。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驚慌。
閉門造車
關上門造車。比喻只憑主觀辦事,不管客觀實際
敝帚自珍:比喻東西雖不好,可是自己珍視。
篳路藍縷:形容創業艱苦。
弊絕風清
形容社會風氣十分良好,沒有貪污舞弊等壞事情。
別具隻眼
另有一種獨到的見解。
別無長物
沒有多餘的東西。形容窮困或儉朴。
波譎雲詭:形容事態變幻莫測。
博聞強記:見聞廣博,記憶力強。
不恥下問
不可用於比自己高明的人.
不經之談:荒誕的,沒有根據的話,經,正常。
不絕如縷
像細線一樣連著,差點兒就要斷了。多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微悠長。
不刊之論:比喻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
不可理喻:不能夠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愚昧或態度蠻橫,不講道理。
不稂不莠:稂、莠,混在禾苗中的野草,比喻不成材或沒出息。
不落窠臼
比喻文章或藝術等有獨創風格,不落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