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幫助人的成語
㈠ 描寫人物熱心助人的成語
樂於助人,助人為樂。
追問:
三個成語
回答:
古道熱腸
雪中送炭
扶危濟困
拔刀相助
慷慨解囊
見義勇為
急公好義
追問:
那描寫人物
心神不定
的呢
回答:
忐忑不安、心急如焚、七上八下、
六神
無主、心神不定
㈡ 關於熱心助人的成語有哪些
助人為樂
樂善好施
㈢ 表示熱心助人的成語
助人為樂
樂善好施
捨生取義
㈣ 形容人紛紛伸出援手熱心幫助的成語
1、樂於助人
lè yú zhù rén
【解釋】很樂意幫助別人
【出處】司馬文森《風雨桐江》第一章:「她見他為人忠厚,樂於助人,也信任他,處處請教.」
【結構】動賓式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處事
【近義詞】助人為樂
【例句】王朔《痴人》:「我覺得挺正常,小阮為人熱情,樂於助人.」
【英譯】accommodating
2、助人為樂
zhù rén wéi lè
【解釋】幫助人就是快樂.
【出處】冰心《咱們的五個孩子》:「在我們的新社會里,這種助人為樂的新風尚,可以說是天天在發生,處處在發生.」
【結構】動賓式.
【用法】用作褒義.一般作謂語、賓語、狀語.
【正音】樂;不能讀作「yuè」.
【反義詞】乘人之危
【例句】我們要學習雷鋒同志勤奮學習、~和艱苦奮斗的崇高品質.
【英譯】begladtohelpothers
3、一臂之力
yī bì zhī lì
【解釋】臂:胳膊.指一部分力量或不大的力量.表示從旁幫一點忙.
【出處】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三折:「若得此人助我一臂之力,愁甚冤讎不報.」
【結構】偏正式.
【用法】常用於關鍵時刻幫助別人.一般作賓語.
【正音】一;不能讀作「yì」.
【辨形】臂;不能寫作「譬」.
【近義詞】助人為樂
【反義詞】落井下石
【辨析】~和「助人為樂」;都有「幫助人」的意思.但~是從旁給一些協助;可以自覺;也可以不自覺的;「助人為樂」指自覺地樂於幫助別人;以此為樂.
【例句】他誠懇地說:「我希望能夠助你~;把這次任務圓滿完成."
【英譯】a leg-up
4、雪中送炭
xuě zhōng sòng tàn
【解釋】在下雪天給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別人急需時給以物質上或精神上的幫助.
【出處】宋·范成大《大雪送炭與芥隱》詩:「不是雪中須送炭,聊裝風景要詩來.」
【結構】偏正式.
【用法】用作褒義.比喻在別人困難時給以及時的幫助.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正音】送;不能讀作「shònɡ」.
【近義詞】雪裡送炭
【反義詞】落井下石、投井下石
【例句】他向工人講述的優選法深入淺出;工人聽了如輕風拂面;溪水淙淙;聯系生產實際;收到~的效果.
【英譯】timelyassistance
【成語故事】南宋時期,著名的詩人范成大一生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歌,深受人們的喜愛,晚年退居故鄉石湖,自號石湖居士,他著作被編為《石湖居士詩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與芥隱》詩:「不是雪中須送炭,聊裝風景要詩來.」
5、錦上添花
jǐn shàng tiān huā
【解釋】錦: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在錦上再綉花.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
【出處】宋·王安石《即事》詩:「嘉招欲覆杯中淥,丙方唱仍添錦上花.」宋·黃庭堅《了了庵頌》:「又要涪翁作頌,且圖錦上添花.」
【結構】偏正式.
【用法】含褒義.一般作謂語、賓語、補語.
【正音】添;不能讀作「tián」.
【辨形】錦;不能寫作「綿」;添;不能寫作「填」.
【近義詞】精益求精、如虎添翼
【反義詞】雪上加霜
【辨析】~和「如虎添翼」;都有「好上加好」的意思.但「如虎添翼」多表示「使強的更強」;一般用於人(包括其組織);~多表示使「美的更美」;除用於人外;還能用於具體的和抽象的東西;適用范圍比「如虎添翼」廣得多.
【例句】八姐這幅畫兒;經過九姐一題;越發~了.
【英譯】makesth.evenbetter
6、兩肋插刀
liǎng lèi chā dāo
【解釋】兩邊肋骨插上刀,表示不怕死.比喻承擔極大的犧牲.
【出處】蔣子龍《喬廠長上任記》:「讓老喬先撤,你為他兩肋插刀頂上一陣.」
【結構】主謂式.
【用法】含褒義.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正音】肋;不能讀作「xié」.
【辨形】肋;不能寫作「脅」.
【近義詞】赴湯蹈火、義無反顧
【反義詞】膽小如鼠、為虎作倀
【例句】蔣子龍《蛇神》:「她必須搶先行動;不可坐失良機;所以才演出剛才那一幕見義勇為;好像是替花露蟬~的活戲.
7、見義勇為
jiàn yì yǒng wéi
【解釋】看到正義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出處】《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
【結構】連動式.
【用法】用作褒義.常常用於拯救別人危急;不避艱險;不畏強暴;主持公正的事情上.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為;不能讀作「wèi」;見;不能讀作「xiàn」.
【近義詞】急公好義、挺身而出
【反義詞】袖手旁觀、見利忘義、見義不為
【辨析】~和「急公好義」;都含有「做符合正義的事情」的意思.不同在於:~偏重在「勇為」;即「勇敢地去做」;常用於「見到正義的事情的具體場合」;「急公好義」偏重在「急公」;即「熱衷於公益」方面.
【例句】我們單位召開表彰大會;表彰~的小明同志.
【英譯】neverhesitatetodowhatisright
【成語故事】1993年8月,濟南軍區某部中士徐洪剛探親期滿乘車返隊,在車上遇到幾個歹徒在調戲一個女青年,並肆無忌憚耍流氓,徐洪剛這時立即見義勇為,毫不猶豫上前制止,被歹徒連刺多刀,他頑強地追趕歹徒,被授予英雄稱號.
8、急公好義
jí gōng hào yì
【解釋】急:急於.熱心公益,見義勇為.
【出處】漢·劉向《新序·節士》:「楚昭王有士曰石奢,其為人也,公正而好義.」
【結構】聯合式.
【用法】用來贊揚那些熱愛公益、助人為樂的人.一般作主語、謂語、賓語.
【正音】好;不能讀作「hǎo」.
【辨形】義;不能寫作「意」.
【近義詞】助人為樂、慷慨解囊
【反義詞】唯利是圖、自私自利
【例句】她~;樂於幫助有困難的人;這是值得大家學習的.
【英譯】bezealousforpublicinterests
9、挺身而出
tǐng shēn ér chū
【解釋】挺身:撐直身體.挺直身體站出來.形容面對著艱難或危險的事情,勇敢地站出來.
【出處】《舊五代史·周·唐景思傳》:「後數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
【結構】偏正式.
【用法】用作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挺;不能讀作「tínɡ」.
【辨形】挺;不能寫作「鋌」.
【近義詞】自告奮勇
【反義詞】退避三舍、畏縮不前
【辨析】~和「自告奮勇」;都含有「不害怕危險;主動出來」的意思.但~偏重指在危急時刻主動走出;「自告奮勇」偏重指在一般情況下主動地提出來.
【例句】有的~,被關在拘押所里. ◎葉聖陶《多收了三五斗》
【英譯】comeoutboldly
【成語故事】唐朝初期,皇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妒忌秦王李世民的威望,聯合密謀要殺害李世民.李世民得到密報,先下手為強,在玄武門出其不意殺死李建成、李元吉.他們的部下率軍攻打玄武門,守將敬君弘挺身而出,英勇殺敵,最後壯烈犧牲.
10、慷慨解囊
kāng kǎi jiě náng
【解釋】慷慨:豪爽,大方;解囊:解開錢袋拿出錢來.形容極其大方地在經濟上幫助別人.
【出處】姚雪垠雪《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因此只得不揣冒昧,向大公子求將伯之助,不知公子肯慷慨解囊否?」
【結構】偏正式.
【用法】含褒義.可用於形容豪爽大方、在經濟上幫助別人或進行捐獻.一般作謂語.
【正音】解;不能讀作「xiè」.
【辨形】囊;不能寫作「襄」.
【近義詞】助人為樂、解囊相助
【反義詞】一毛不拔
【例句】老張常常~;盡力幫助那些生活有困難的同志.
【英譯】givealmsliberally
11、解囊相助
jiě náng xiāng zhù
【解釋】囊:口袋.拿出財物幫助別人.
【出處】元·無名氏《來生債》:「但見個貧的呵,我早則傾囊兒資助.」明·張岱《娘嬛文集·募修岳鄂王祠募疏》:「若有賢士大夫解囊樂助,自為王所式憑.」
【結構】連動式.
【用法】用作褒義.用來形容無私地幫助別人.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正音】解;不能讀作「xiè」.
【辨形】囊;不能寫作「襄」.
【近義詞】解衣縮食
【反義詞】一毛不拔
【例句】在同一輛無軌電車上;有偷錢包的小偷兒;也有對丟錢包的~的雷鋒:人;真不一樣啊!
【英譯】helpsb.generouslywithmoney
12、拔刀相助
bá dāo xiāng zhù
【解釋】舊小說中多指打抱不平.
【出處】宋·釋道元《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二:「師曰:『路見不平,所以按劍.』」
【結構】連動式.
【用法】用於仗義打抱不平.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拔;不能讀作「bō」
【辨形】拔;不能寫作「撥」.
【近義詞】拔刀相濟、見義勇為
【反義詞】袖手旁觀
【例句】(1)武俠小說里;那些路見不平;~的俠客;真令人敬佩.
(2)這故事講的是古代一位書生;路遇惡霸強搶民女;便仗義~;用計懲罰了那個惡霸.
【英譯】
13、拔刀相濟
bá dāo xiāng jì
【解釋】拔:抽出.拔出刀來助戰,多指見義勇為
【出處】明·湯顯祖《紫釵記·劍合釵圓》:「想起黃衫豪客也,女伴仍袖手旁觀,英雄拔刀相濟.」
【結構】連動式成語
【用法】作謂語、定語;形容仗義打抱不平
【近義詞】拔刀相助
【反義詞】袖手旁觀
【英譯】to take up the cudgels against an injustice
14、打抱不平
dǎ bào bù píng
【解釋】遇見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幫助受欺負的一方.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五回:「氣的我只有替平兒打抱不平.」
【結構】動賓式
【用法】含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打;不能讀作「dá」.
【近義詞】仗義執言、見義勇為、扶弱抑強
【反義詞】欺軟怕硬、欺貧重富、見死不救、明哲保身、袖手旁觀
【例句】他遭受迫害;身陷囹圄;許多人為他~;終於得到申雪.
【英譯】defend somebody against an injustice
【成語故事】大觀園又聚會了,李紈負責組織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等姐妹在一起喝酒聊天.在酒席中,王熙鳳訴說家難當難管,平兒幫不了什麼忙.李紈則為平兒打抱不平,罵王熙鳳酒後無德.眾人紛紛大笑起來.
15、仗義執言
zhàng yì zhí yán
【解釋】執言:說公道話.為了正義說公道話.指能伸張正義.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十二:「此人姓范名汝為,仗義執言,救民水火.」
【結構】連動式.
【用法】用於形容某人憑借道理;不畏惡勢力;說公道話.一般作謂語、賓語.
【近義詞】理直氣壯、直言不諱
【反義詞】違天悖理
【例句】他為人正直;樂於排難息事;敢於~.
【英譯】speakoutfromasenseofjustice
16、扶弱抑強
fú ruò yì qiáng
【解釋】扶助弱小,壓制強暴.
【出處】無
【結構】聯合式成語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指扶助弱小,壓制強暴
【近義詞】鋤強扶弱、殺富濟貧
【例句】《水滸》這本書中,描述了眾多殺富濟貧,~的英雄豪傑.
【英譯】help the oppressed and oppress the oppressor
17、鋤強扶弱
chú qiáng fú ruò
【解釋】鏟除強暴,扶助弱者.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此等鋤強扶弱的事,不是我,誰人肯做?」
【結構】聯合式成語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指消滅強暴勢力以幫助弱小勢力
【近義詞】除暴安良、殺富濟貧
【例句】此等~的事,不是我,誰人肯做?(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
【英譯】root out the daring and protect the weak
18、除暴安良
chú bào ān liáng
【解釋】暴:暴徒;良:善良的人.鏟除強暴,安撫善良的人民.
【出處】宋·李昉《太平廣記》:「舍之職責,在乎除暴安良.」
【結構】聯合式.
【用法】含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安;不能讀作「àn」.
【辨形】良;不能寫作「涼」.
【近義詞】鋤強扶弱、除殘去穢
【反義詞】仗勢欺人、以強凌弱
【例句】李自成領導的起義軍;每到一處就~;穩定人心;因此;深得人民愛戴.
【英譯】
19、殺富濟貧
shā fù jì pín
【解釋】殺掉那些為富不仁的人,向窮人提供救濟和幫助
【出處】馮德英《苦菜花》第二章:「遠近聞名的神槍手於得海帶領著他們,殺富濟貧,替窮人做主.」
【結構】聯合式成語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用於大俠等
【近義詞】打富濟貧
【例句】徐貴祥《歷史的天空》第一章:「是要干正經的光宗耀祖殺富濟貧兩肋插刀的行當了.」
20、樂善好施
lè shàn hào shī
【解釋】樂:好,喜歡.喜歡做善事,樂於拿財物接濟有困難的人.
【出處】《史記·樂書二》:「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而好禮.」
【結構】聯合式.
【用法】多用來贊揚心地善良;樂於幫助窮人的人.也作「好施樂善」.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樂;不能讀作「yuè」;好;不能讀作「hǎo」.
【辨形】施;不能寫作「事」.
【近義詞】助人為樂、捨生取義
【反義詞】下井投石、打家劫舍
【例句】老王一生~;得到過他幫助的人不計其數.
【英譯】beprodigalofbenefactions
㈤ 表示熱心幫助人的成語
博施濟眾 博:廣泛;濟:救濟。給予群眾以恩惠和接濟。
出處:《論語·雍也》:「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
淡而不厭 比喻既不熱心也不厭棄。
出處:老舍《駱駝祥子》二十:「他不像先前那樣火著心拉買賣了,可也不故意的偷懶,就那麼淡而不厭的一天天的混。」
耳提面命 不僅是當面告訴他,而且是提著他的耳朵向他講。形容長輩教導熱心懇切。
出處:《詩經·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扶傾濟弱 傾:倒塌,這里指遇到困境的人。扶助困難的人,救濟弱小的人。
出處: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傾濟弱,我可便回嗔作笑,一會價記著想念著。」
扶危濟急 猶扶危濟困。
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鎌田誠一墓記》:「君以一九三○年三月至滬……中遭艱巨,篤行靡改,扶危濟急,公私兩全。」
扶危濟困 扶:幫助;濟: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難的人,救濟困苦的人。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十五回:「素知將軍仗義行仁,扶危濟困,不想果然如此義氣。」
扶危救困 對處境危急、困難的人給以救濟幫助。
出處:元·無名氏《魏徵改詔》第三折楔子:「今日個扶危救困休辭憚,疾便的牽戰馬上雕鞍。」
腹熱心煎 形容心中焦急。
古道熱腸 古道:上古時代的風俗習慣,形容厚道;熱腸:熱心腸。指待人真誠、熱情。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四回:「幾個人當中,畢竟是老頭子秦梅士古道熱腸。」
積善成德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長期行善,就會形成一種高尚的品德。
出處:《荀子·勸學》:「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㈥ 描寫人物熱心助人的成語(至少三個)十萬火急!
熱心快腸 助人為樂 急公好義 古道熱腸 雪中送炭
仗義疏財 仗義執言 樂於助人 扶老攜幼 拾金不昧
㈦ 熱心助人的成語
樂善好施 古道熱腸 雪中送炭 扶危濟困 拔刀相助 慷慨解囊 見義勇為 急公好義
㈧ 形容人很熱心美好的成語
博施濟眾來 博:廣泛;濟自:救濟。給予群眾以恩惠和接濟。
出處:《論語·雍也》:「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
淡而不厭 比喻既不熱心也不厭棄。
出處:老舍《駱駝祥子》二十:「他不像先前那樣火著心拉買賣了,可也不故意的偷懶,就那麼淡而不厭的一天天的混。」
耳提面命 不僅是當面告訴他,而且是提著他的耳朵向他講。形容長輩教導熱心懇切。
出處:《詩經·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扶傾濟弱 傾:倒塌,這里指遇到困境的人。扶助困難的人,救濟弱小的人。
出處: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傾濟弱,我可便回嗔作笑,一會價記著想念著。」
扶危濟急 猶扶危濟困。
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鎌田誠一墓記》:「君以一九三○年三月至滬……中遭艱巨,篤行靡改,扶危濟急,公私兩全。」
扶危濟困 扶:幫助;濟: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難的人,救濟困苦的人。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十五回:「素知將軍仗義行仁,扶危濟困,不想果然如此義氣。」
㈨ 給人以幫助的成語
雪中送炭
鼎立相助
傾囊相助
捨己救人
助人為樂
拔刀相助
㈩ 形容幫助人熱心的成語
助人為樂、樂善好施、急公好義、一臂之力、成人之美。
一、助人為樂
【解釋】:幫助人就是快樂。
【出自】:冰心《咱們的五個孩子》:「在我們的新社會里,這種助人為樂的新風尚,可以說是天天在發生,處處在發生。」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舍己為人、解衣衣人、拔毛濟世、俠肝義膽、樂於助人、急公好義、成仁之美、好善樂施、救苦救難、一臂之力、成人之美、解衣推食、樂善好施
【反義詞】見死不救、乘人之危、自身難保、獨善其身、嫁禍於人、自顧不暇、助紂為虐、落井下石、助桀為虐
二、樂善好施
【解釋】:樂:好,喜歡。喜歡做善事,樂於拿財物接濟有困難的人。
【出自】:盪南有一個陷空島,島內有一個盧家莊。當初有盧太公在日,樂善好施,家中巨富。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
【語法】:聯合式;謂語、定語;用於贊揚心地善良的人
【近義詞】矜貧救厄、樂於助人、助人為樂、矜貧恤獨、救災恤患、捨生取義
【反義詞】傷天害理、巧取豪奪、敲詐勒索、群魔亂舞、無惡不作、玩火自焚、一毛不拔、打家劫舍、勒索敲詐、下井投石、喪盡天良、敲骨吸髓
三、急公好義
【解釋】:急:急於。熱心公益,見義勇為。
【出自】: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囚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魯迅《新序》
【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謂語、賓語;指熱心公益,見義勇為
【近義詞】見義勇為、成仁之美、慷慨仗義、成人之美、大公無私、慷慨解囊、助人為樂
【反義詞】獨善其身、大公無私、自私自利、殺身成仁、公而忘私、大公無私、唯利是圖
四、一臂之力
【解釋】:臂:胳膊。指一部分力量或不大的力量。表示從旁幫一點忙。
【出自】: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三折:「若得此人助我一臂之力。」
【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常用在「助」後
【近義詞】助人為樂
【反義詞】落井下石
五、成人之美
【解釋】:成:成就。成全別人的好事。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促成別人的壞事。小人卻恰好相反。
【示例】:敝人向來最贊成一切犧牲,也最樂於「成人之美」,況且我們是同志,我當然應該給你想一個完全的辦法。魯迅《華蓋集·犧牲謨》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指贊助別人成事
【近義詞】急公好義、樂成人美、亂點鴛鴦、助人為樂、巧斷鴛鴦
【反義詞】乘人之危、掠人之美、成人之惡、棒打鴛鴦、亂點鴛鴦、落井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