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言什麼傳什麼成語有哪些成語

言什麼傳什麼成語有哪些成語

發布時間: 2021-02-24 15:29:35

❶ 傳成語有哪些成語大全

傳成語 :
名不虛傳、樹碑立傳、十世單傳、
傳誦一時、言傳身教、言歸正傳、
以訛傳訛、一傳十,十傳百、專
傳宗接代、一人傳虛,萬人傳實、
克傳弓冶、詩禮傳家、雁足傳書、
以心傳心、傳屬杯送盞、青鳥傳音、
傳道受業、投傳而去、眉目傳情、
藏諸名山,傳之其人、家傳之學、
紅葉傳情、清蹕傳道、飛眼傳情、
口傳心授、

❷ 言的成語有哪些成語大全

含"言"的成語

  1. 薄唇輕言 形容多嘴,說話隨便。

  2. 杯酒言歡 相聚飲酒,歡快地交談。

  3. 閉口不言 緊閉著嘴,什麼也不說。

  4. 幣重言甘 禮物豐厚,言辭好聽。指為了能達到某種目的而用財物誘惑。

  5. 變色之言 使臉色改變的話。多指為爭論是非曲直而沖動發怒時說的話。

  6. 冰炭不言,冷熱自明 比喻內心的誠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現在行動上。

  7. 博聞辯言 博:多。聞:傳聞。辯言:巧言。形容道聽途說,似是而非的言論。

  8. 不苟言笑 苟:苟且,隨便。不隨便說笑。形容態度莊重嚴肅。

  9. 不堪言狀 指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10. 不可勝言 說不盡。形容非常多或到達極點。

  11. 不可言宣 言:言語;宣:發表,表達。指不是言語所能表達的(用在說事物的奧妙、味道)。

  12. 不可言喻 喻:說明,告知。不能用言語來說明。

  13. 不可言狀 言:說;狀:描繪。無法用言語形容。

  14. 不恤人言 不管別人的議論。表示不管別人怎麼說,還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15. 不言而信 舊指君子不用說什麼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16. 不言而喻 喻:了解,明白。不用說話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顯。

  17. 不以人廢言 廢:廢棄。不因為這個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採納他的正確意見。

  18. 察言觀色 察:詳審。觀察別人的說話或臉色。多指揣摸別人的心意。

  19. 暢所欲言 暢:盡情,痛快。暢快地把要說的話都說出來。

  20. 沉靜寡言 性格深沉文靜,不愛多說話。

  21. 沉默寡言 沉默:不出聲;寡:少。不聲不響,很少說話。

  22. 陳言務去 陳言:陳舊的言辭;務:務必。陳舊的言詞一定要去掉。指寫作時要排除陳舊的東西,努力創造、革新。

  23. 成一家言 指學問自成體系可派別。

  24. 出言不遜 遜:謙讓,有禮貌。說話粗暴無禮。

  25. 出言成章 本意是出言便成為規范,後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

  26. 出言無狀 說話放肆,沒有禮貌。

  27. 出言有章 說話有條理。

  28. 大辯不言 大辯:善於辯論。有口才、善於辯論的人,並不多說話以顯示自己。

  29. 大言不慚 說大話,不感到難為情。

  30. 讜言直聲 讜言:公正的言論;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氣壯的言論。

  31. 得意忘言 原意是言詞是表達意思的,既然已經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詞。後比喻彼此心裡知道,不用明說。

  32. 德言容功 德:婦德,品德。言:言辭。容:容貌。功:女紅(舊指女子所做的針線活)。封建禮教要求婦女應具備的品德。

  33. 杜絕言路 杜絕:斷絕,阻塞;言路:進言之路。堵塞和斷絕一切進言之路,指不納諫言。

  34. 頓口無言 張口結舌,說不出話。

  35. 訛言惑眾 訛言:詐偽的話。用謠言欺騙迷惑群眾。

  36. 發言盈庭 形容好多人聚在一起議論,意見紛紛,得不出一致的結論。

  37. 煩言碎辭 形容文詞雜亂、瑣碎。

  38. 放言遣辭 放言:敞開說;遣辭:用詞造句。指無拘無束地說話或寫文章。

  39. 肺腑之言 肺腑:指內心。出於內心的真誠的話。

  40. 風言醋語 散布嫉妒性的中傷語言。

  41. 言語妙天下 形容言語非常精妙。

  42.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指提意見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確,也是無罪的。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提的缺點錯誤,也值得...

  43. 言者諄諄,聽者藐藐 諄諄:教誨不倦的樣子;藐藐:疏遠的樣子。說的人很誠懇,聽的人卻不放在心上。形容徒費口舌。

  44. 言之成理 之:代詞,指所說的話。話說得有一定道理。

  45.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

  46. 言之無物 指文章或言論空空洞洞,沒有實際內容。

  47. 言之有理 說的話有道理。

  48. 言之有物 物:內容。文章或講話有具體內容。

  49. 言之鑿鑿 鑿鑿:確實。形容說得非常確實。

  50. 言之諄諄,聽之藐藐 說的人很誠懇,聽的人卻不放在心上。

  51. 言重九鼎 形容說話有分量,比較比來九鼎也不算重。

  52. 妖言惑眾 妖言:迷惑人的邪說。用荒謬的鬼話迷惑人。

  53. 葯石之言 葯石:治病的葯物和砭石,泛指葯物。比喻勸人改過的話。

  54. 要而言之 概括地說,簡單地說。

  55. 要言不煩 要:簡要;煩:煩瑣。指說話或寫文章簡單扼要,不煩瑣。

  56. 要言妙道 要:重要,中肯;妙:神妙,深微。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57. 一家之言 指有獨特見解自成體系的論著。

  58. 一言半語 指很少的一兩句話。

  59.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

  60. 一言九鼎 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61. 疾言厲氣 形容對人發怒說話時的神情。同「疾言厲色」。

  62. 疾言怒色 形容對人發怒說話時的神情。同「疾言厲色」。

  63. 計行言聽 行其計,聽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64. 嘉言善行 嘉:善、美。有教育意義的好言語和好行為。

  65. 嘉言善狀 有教育意義的好言語和好行為。同「嘉言善行」。

  66. 緘口不言 緘:封閉。封住嘴巴,不開口說話。

  67. 緘口無言 緘口:閉著嘴。閉著嘴,不說話。

  68. 尖言尖語 指言語尖酸刻薄。

  69. 尖言冷語 指言語尖刻。

  70. 矯言偽行 指言論、行為虛偽不實。

  71. 金口御言 舊時用以指天子之言。後泛指說話正確,不能改變。同「金口玉音」。

  72. 金石良言 象黃金寶石那樣珍貴的話語。比喻可貴而有價值的勸告。

  73. 金石之言 象黃金寶石那樣珍貴的話語。比喻可貴而有價值的勸告。

  74. 金玉之言 金玉:黃金和美玉。象黃金美玉那樣珍貴的話語。比喻可貴而有價值的勸告。

  75. 靖言庸回 語言善巧而行動乖違。猶言口是行非。同「靖言庸違」。

  76. 靖言庸違 指言語巧飾而行動乖違。

  77. 靜言令色 靜:安靜;令:和善。指用花言巧語和媚態來迷惑他人。

  78. 靜言庸違 語言善巧而行動乖違。猶言口是行非。

  79. 侃侃而言 理直氣壯、從容不迫地說話。

  80. 課語訛言 多嘴多舌,胡言亂語。

❸ 言成語有哪些成語大全

冷言冷語
一言為定
快言快語
自言自語
甜言蜜語
妙不可言
言不由衷
閑言碎語
大言不慚
言之鑿鑿
不言而喻
危言聳聽

❹ 帶傳成語有哪些

1、傳杯弄盞
成語拼音:chuán bēi nòng zhǎn
成語解釋:指酒宴中互相斟酒
成語出處: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十回:「兩傍列坐,傳杯弄盞,花簇錦攢。」
2、傳經送寶
成語拼音:chuán jīng sòng bǎo
成語解釋:經:經典;經驗。把成功的經驗和辦法傳送給別人。
成語出處:張潔《沉重的翅膀》:「咱們單位年年搞這一套,總結呀,評比呀,傳經送寶呀,有多少貨真價實的玩藝兒?」
3、口傳心授
成語拼音:kǒu chuán xīn shòu
成語解釋:心授:不立文字;以師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傳法授受。通過口頭講述和心中悟解來傳授。
成語出處:明 解縉《春雨雜述 評書》:「學書之法,非口傳心授,不得其精。」
4、口耳相傳
成語拼音:kǒu ěr xiāng chuán
成語解釋:口說耳聽地往下傳授
成語出處: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口耳相傳,或逮後世。」
5、繆種流傳
成語拼音:miù zhǒng liú chuán
成語解釋:繆:荒謬;種:種子。指荒謬的東西流傳下去
成語出處:《宋史 選舉志二》:「所取之士既不精,數年之後,復俾之主文,是非顛倒逾甚,時謂之繆種流傳。」

❺ 帶言成語有哪些成語

甜言蜜語、
言簡意賅、
千言萬語、
一言九鼎、
至理名言、
總而言之、
言之鑿鑿、
流言蜚語、
言不由衷、
溢於言表、
危言危行、
一言以蔽之、
只言片語、
察言觀色、
巧言令色、
妙不可言、
言傳身教、
不言而喻、
一言為定、
不苟言笑、
直言不諱、
金玉良言、
沉默寡言、
要言不煩、
知無不言、
難言之隱、
臨別贈言、
謹言慎行、
忠言逆耳

❻ 言的成語有哪些成語有哪些

言的成語
『包含有「言」字的成語』

「言」字開頭的成語:(共119則) [y] 言不達意言不逮意言不二價言不顧行言不及行言不及義言不盡意言必信,行必果言必有據言必有物言必有中言不由中言不由衷言出法隨言出禍從言出禍隨言從計納言從計聽言從計行言傳身教言多必失言多傷行言多傷幸言多傷幸言顛語倒言而不信言而無文,行之不遠言而無信言而有信言發禍隨言芳行潔言方行圓言歸和好言過其實言高語低言歸於好言寡尤,行寡悔言歸正傳言和意順言簡義豐言簡意該言簡意賅言簡意少言簡意深言近意遠言近旨遠言近指遠言論風生言類懸河言來語去言氣卑弱言清行濁言人人殊言若懸河言是人非言十妄九言三語四言聽計從言聽計行言聽計用言談舉止言談林藪言聽謀決言提其耳言聽事行言聽行從言無不盡言無二價言無倫次言為心聲言文行遠言外之味言外之意言行不貳言行不符言笑不苟言行抱一言行不一言行計從言行若一言行相悖言行相符言行相副言行相顧言行相詭言行信果言信行果言笑晏晏言行一致言笑自如言笑自若言語道斷言有盡而意無窮言語路絕言語妙天下言揚行舉言與心違言猶在耳言約旨遠言之不文,行之不遠言之不預言者不知言之成理言者弗知言之過甚言重九鼎言中事隱言之無物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言之無文,行之不遠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言之有故言之有禮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鑿鑿言之諄諄,聽之藐藐言者諄諄,聽者藐藐

第二個字是「言」的成語:(共216則) [b] 不言不語不言而信不言而諭不言而喻悖言亂辭秕言謬說[c] 出言不遜出言成章陳言膚詞察言觀色察言觀行陳言老套讒言佞語恥言人過出言吐詞出言吐氣出言吐語昌言無忌陳言務去出言無狀出言有章詞言義正[d] 大言不慚多言多語多言繁稱德言工貌德言工容多言或中讜言嘉論德言容功多言數窮讜言直聲[e] 訛言惑眾惡言詈辭惡言厲色[f] 風言醋語風言風語放言高論方言矩行放言遣辭煩言碎辭風言霧語發言盈庭風言影語犯言直諫[g] 瞽言萏議詭言浮說甘言厚禮規言矩步甘言美語瞽言妄舉[h] 閎言崇議閎言高論罕言寡語好言好語胡言漢語話言話語黑言誑語胡言亂道胡言亂語花言巧語穢言污語豪言壯語[j] 疾言倨色疾言遽色尖言尖語疾言厲氣疾言厲色靜言令色尖言冷語疾言怒色嘉言善行謹言慎行嘉言善狀矯言偽行靖言庸回靖言庸違靜言庸違嘉言懿行[l] 流言飛文流言飛語流言蜚語流言風語龍言鳳語流言混話流言惑眾冷言冷語冷言熱語流言止於智者[m]美言不信綿言細語妙言要道[n] 能言快說能言快語訥言敏行能言巧辯能言善辯難言之隱[p] 片言一字片言折獄片言只語片言隻字[q]前言不搭後語七言八語遣言措意輕言寡信巧言利口巧言令色巧言偏辭輕言輕語巧言如簧輕言軟語輕言肆口千言萬說前言往行千言萬語輕言細語[r] 人言籍籍人言藉藉人言可畏仁言利博仁言利溥人言嘖嘖[s] 殊言別語食言而肥三言訛虎少言寡語三言兩句肆言詈辱三言兩語散言碎語傷言扎語[t] 甜言美語甜言媚語甜言蜜語恬言柔舌甜言軟語談言微中譚言微中吞言咽理[w] 五言長城微言大義微言大誼危言高論危言核論危言覈論無言可對危言逆耳危言竦論危言聳聽妄言妄聽危言危行危言正色[x] 信言不美閑言長語閑言淡語閑言冷語析言破律閑言潑語閑言碎語閑言閑語涎言涎語閑言贅語[y] 一言半辭要言不煩一言不發一言半句淫言詖行一言半語妖言惑眾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一言九鼎以言舉人一言兩語淫言媟語要言妙道一言難盡一言千金以言取人一言喪邦一言堂一言為定以言為諱一言興邦溢言虛美以言徇物淫言狎語一言以蔽之庸言庸行一言一行一言中的[z] 正言不諱直言不諱躁言丑句直言賈禍直言極諫正言厲色正言厲顏造言捏詞忠言逆耳只言片語直言取禍直言切諫詹言曲說坐言起行造言生事直言無諱直言勿諱直言無隱直言正諫正言直諫直言正論直言正色自言自語作言造語詀言詀語

第三個字是「言」的成語:(共38則) [b] 不苟言笑杯酒言歡不可言傳不可言宣不可言喻不可言狀不堪言狀幣重言甘[d] 杜絕言路德容言功[g] 顧而言他廣開言路姑妄言之[j] 極而言之交淺言深計行言聽舉止言談[m] 目動言肆名正言順[r] 人微言賤人微言輕[s] 事核言直身輕言微身微言輕澀於言論詩以言志[t] 聽其言而觀其行[w]位卑言高握手言歡勿謂言之不預也[x] 行濁言清[y] 要而言之溢於言表溢於言外意在言外[z] 總而言之在官言官智小言大

「言」字結尾的成語:(共131則) [b] 薄唇輕言背惠食言閉口不言不可勝言閉口無言變色之言博聞辯言不恤人言不以人廢言不知所言[c]慘不忍言沉厚寡言沉靜寡言沉密寡言沉默寡言芻蕘之言暢所欲言沉毅寡言成一家言創意造言沉重寡言沉重少言[d] 大辯不言頓腹之言杜口絕言杜口無言頓口無言篤論高言敦默寡言得意忘言[e]耳食之言[f] 腹飽萬言附耳低言肺腑之言膚受之言[g] 貴不可言敢怒而不敢言敢怒敢言敢怨而不敢言[h] 毫不諱言[j] 急不擇言酒後失言緘口不言緘口無言金口玉言金口御言季路一言金石良言金石之言金玉良言金玉之言[k] 苦不堪言苦不可言口不擇言口出大言口出狂言狂瞽之言侃侃而言口無擇言課語訛言款語溫言[l] 樂不可言臨別贈言落花無言立馬萬言亂語胡言[m] 妙不可言秘而不言默默無言木訥寡言捫虱而言媒妁之言敏於事,慎於言滿紙空言[n] 逆耳良言逆耳之言訥口少言[p] 偏聽偏言[q] 情見乎言鉗口不言千里結言巧語花言千語萬言[r] 日試萬言軟語溫言[s] 書不盡言三復斯言三夫之言拭面容言繩墨之言[t] 同日而言徒託空言徒託空言退有後言托於空言托之空言托諸空言[w] 無稽之言無可諱言無庸諱言萬語千言[x] 行不副言下筆千言相對無言訓格之言信口胡言西鄰責言詢事考言小小不言[y] 一家之言啞口無言倚馬千言溢美之言隱忍不言以人廢言葯石之言[z] 自不待言中冓之言重厚寡言直口無言至理名言坐樹不言正色敢言自食其言坐樹無言正色危言正色直言知無不言載笑載言嘖有煩言仗義執言

❼ 言的成語有哪些成語

【背惠食言】
【悖言亂辭】
【秕言謬說】
【幣重言甘】
【苟言笑】
【勝言】
【言喻】
【言狀】
【言而諭】
【言而喻】
【慘忍言】
【察言觀色】
【察言觀行】
【暢所欲言】
【陳言膚詞】
【陳言老套】
【蟲言鳥跡】
【出言遜】
【出言成章】
【出言吐詞】
【出言吐氣】
【出言吐語】
【出言無狀】
【創意造言】
【大言慚】
【得意忘言】
【德容言功】
【德言工貌】
【德言工容】
【德言容功】
【篤論高言】
【杜口絕言】
【杜口無言】
【敦默寡言】
【頓腹之言】
【頓口無言】
【多言多語】
【惡言厲色】
【發言盈庭】
【方言矩行】
【放言高論】
【肺腑之言】
【風塵之言】
【風言醋語】
【風言風語】
【風言霧語】
【風言影語】
【膚受之言】
【腹飽萬言】
【敢怒而敢言】
【姑妄言之】
【顧而言】
【顧左右而言】
【廣開言路】
【規言矩步】
【詭言浮說】
【貴言】
【豪言壯語】
【好言好語】
【黑言誑語】
【閎言崇議】
【閎言高論】
【胡言漢語】
【胡言亂道】
【胡言亂語】
【花言巧語】
【急擇言】
【疾言倨色】
【疾言遽色】
【疾言厲氣】
【疾言厲色】
【疾言怒色】
【計行言聽】
【嘉言善行】
【嘉言善狀】
【嘉言懿行】
【尖言冷語】
【緘口言】
【閑言長語】
【閑言淡語】
【閑言閑語】
【閑言冷語】
【閑言潑語】
【閑言碎語】
【閑言贅語】
【交淺言深】
【金口玉言】
【金口御言】
【金石良言】
【金石之言】
【金玉良言】
【金玉之言】
【謹言慎行】
【靖言庸回】
【靖言庸違】
【靜言令色】
【靜言庸違】
【究而言之】
【君子言快馬鞭】
【課語訛言】
【空言虛語】
【口擇言】
【口無擇言】
【樂言】
【冷言冷語】
【冷言熱語】
【臨別贈言】
【流言飛文】
【流言飛語】
【流言蜚語】
【流言風語】
【流言混】
【龍言鳳語】
【亂語胡言】
【秘而言】
【蜜語甜言】
【妙言】
【妙言要道】
【名正言順】
【名正言順】
【默默無言】
【目動言肆】
【難言之隱】
【訥言敏行】
【能言快說】
【能言快語】
【能言善辯】
【片言折獄】
【片言只語】
【片言隻字】
【七言八語】
【千里結言】
【千言萬說】
【千言萬語】
【千語萬言】
【前言往行】
【遣言措意】
【巧言令色】
【巧言簧】
【巧語花言】
【輕言寡信】
【輕言輕語】
【輕言軟語】
【輕言肆口】
【輕言細語】
【情見乎言】
【窮言雜語】
【人微言賤】
【人微言輕】
【人言畏】
【仁言利博】
【仁言利溥】
【日試萬言】
【軟語溫言】
【三夫之言】
【三言訛虎】
【三言兩句】
【三言兩語】
【散言碎語】
【傷言扎語】
【少言寡語】
【身輕言微】
【沈靜寡言】
【沈密寡言】
【沈默寡言】
【食言而肥】
【矢口猖言】
【事核言直】
【書盡言】
【殊言別語】
【談言微】
【譚言微】
【桃李言下自成蹊】
【桃李言下自成行】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恬言柔舌】
【甜言美語】
【甜言媚語】
【甜言蜜語】
【甜言軟語】
【同日而言】
【徒託空言】
【徒託空言】
【徒託空言】
【退有言】
【吞言咽理】
【託於空言】
【託之空言】
【託諸空言】
【萬語千言】
【妄言妄聽】
【危言高論】
【危言核論】
【危言逆耳】
【危言聳聽】
【危言竦論】
【危言正色】
【微言大義】
【微言大誼】
【位卑言高】
【握手言歡】
【無稽之言】
【無諱言】
【無庸諱言】
【析言破律】
【涎言涎語】
【小小言】
【行副言】
【詢事考言】
【訓格之言】
【啞口無言】
【言必信行必】
【言必有據】
【言必有物】
【言必有】
【言達意】
【言逮意】
【言二價】
【言顧行】
【言及行】
【言及義】
【言盡意】
【言由】
【言由衷】
【言出法隨】
【言出禍從】
【言出禍隨】
【言傳身教】
【言從計納】
【言從計聽】
【言從計行】
【言顛語倒】
【言多必失】
【言多傷行】
【言多傷幸】
【言多傷幸】
【言而信】
【言而無文行之遠】
【言而無信】
【言而有信】
【言發禍隨】
【言方行圓】
【言芳行潔】
【言高語低】
【言歸和好】
【言歸於好】
【言歸正傳】
【言過其實】
【言和意順】
【言簡義豐】
【言簡意該】
【言簡意賅】
【言簡意深】
【言近意遠】
【言近旨遠】
【言近指遠】
【言來語去】
【言類懸河】
【言論風生】
【言清行濁】
【言人人殊】
【言若懸河】
【言三語四】
【言十妄九】
【言人非】
【言談舉止】
【言提其耳】
【言聽計從】
【言聽計行】
【言聽計用】
【言聽謀決】
【言聽事行】
【言聽行從】
【言外之味】
【言外之意】
【言心聲】
【言文行遠】
【言無盡】
【言無二價】
【言無倫次】
【言笑苟】
【言笑晏晏】
【言笑自】
【言笑自若】
【言信行】
【言行抱】
【言行貳】
【言行計從】
【言行若】
【言行相符】
【言行相副】
【言行相顧】
【言行信】
【言行致】
【言揚行舉】
【言猶耳】
【言與心違】
【言語道斷】
【言語路絕】
【言語妙天下】
【言約旨遠】
【言者知】
【言者弗知】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言者諄諄聽者藐藐】
【言之文行之遠】
【言之預】
【言之成理】
【言之過甚】
【言之無文行而遠】
【言之無文行之遠】
【言之無物】
【言之有故】
【言之有理】
【言之有物】
【言之鑿鑿】
【言之諄諄聽之藐藐】
【言事隱】
【妖言惑眾】
【要而言之】
【要言煩】
【要言妙道】
【家之言】
【言半辭】
【言半句】
【言九鼎】
【言難盡】
【言千金】
【言喪邦】
【言定】
【言興邦】
【言行】
【人廢言】
【言舉人】
【言取人】
【言諱】
【言徇物】
【意言外】
【溢言虛美】
【溢於言表】
【溢於言外】
【淫言詖行】
【淫言狎語】
【淫言媟語】
【隱忍言】
【有口難言】
【有言先】
【語言無味】
【官言官】
【造言捏詞】
【造言生事】
【躁言丑句】
【嘖有煩言】
【詀言詀語】
【詹言曲說】
【仗義執言】
【正言厲色】
【正言厲顏】
【知無言言無盡】
【知無言】
【知小言大】
【直口無言】
【直言諱】
【直言極諫】
【直言賈禍】
【直言切諫】
【直言無諱】
【直言無隱】
【直言正諫】
【直言正色】
【只意會言傳】
【至理名言】
【智小言大】
【忠言逆耳】
【自食其言】
【自言自語】
【總而言之】
【作言造語】
【坐樹言】
【坐樹無言】

求採納

❽ 什麼言什麼傳成語

不可言傳 [bù kě yán chuán]
言:言語。指對某些事理只能揣摩領悟,不能用言語來表達

❾ 言的成語有哪些

一家之言、
言而有信、
閑言碎語、
沉默寡言、
金口玉言、
口不擇言、
肺腑之言、
三言兩語、
言外之意、
人言嘖嘖、
載笑載言、
能言善辯、
言之有物、
言而無信、
胡言亂語、
出言無狀、
苦不堪言、
啞口無言、
言聽計從、
言行一致、
言歸正傳、
言行相顧、
顧而言他、
言猶在耳、
言出法隨、
言為心聲、
聽其言而觀其行、
訥言敏行、
言人人殊、
自不待言

❿ 帶傳的成語有哪些成語

眾口相傳 〖解釋〗眾人輾轉述說。見「眾口交傳」。
眾口交傳 〖解釋〗眾人輾轉述說。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只能用心去揣摩體會,沒法用話具體地表達出來。指道理奧妙,難以說明。有時也指情況微妙,不便說明。
魚傳尺素 尺素:古代用絹帛書寫,通常長一尺,因此稱書信。指傳遞書信。
右傳之八章 打了一頓巴掌。
異聞傳說 不同尋常的奇異的消息。
以心傳心 佛教禪宗用語。指離開語文文字而以慧心相傳授。
以訛傳訛 以:拿,把;訛:謬誤。指把本來就不正確的話又錯誤地傳出去,越傳越錯。
衣缽相傳 中國禪宗師徒間道法傳授,常常舉行授與衣缽的儀式。比喻技術、學術的師徒相傳。
一人傳虛,萬人傳實 虛:不確實,指無中生有的事。本來沒有的事,傳的人多了,就信以為真。
一脈相傳 從同一血統、派別世代相承流傳下來。比喻某種思想、行為或學說之間的繼承關系。
一傳十,十傳百 原指疾病傳染,後形容消息傳播極快。
言歸正傳 正傳:正題或本題。指話頭轉回到正題上來。舊小說中常用的套語。
言傳身教 言傳:用言語講解、傳授;身教:以行動示範。既用言語來教導,又用行動來示範。指行動起模範作用。
循誦習傳 ①謂習慣於讀死書、傳舊聞。②謂誦習。
薪盡火傳 薪:柴。柴雖燒盡,火種仍留傳。比喻師父傳業於弟子,一代代地傳下去。
投傳而去 傳:符信。指棄官而去。
樹碑立傳 樹:立。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跡刻在石碑上或寫成傳記,使他的名聲世代流傳下去。現比喻立個人威信,抬高個人聲望。
豕虎傳訛 同「豕亥魚魯」。
十世單傳 連續十代獨子相傳。形容極其寶貴。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