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學本教育與學成語是什麼意思

學本教育與學成語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1-02-24 12:35:21

A. 跟教育有關的成語

一:因材施教[ yīn cái shī jià ]
1. 【解釋】:因:根據;材:資質;施:施加;教:教育。指針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
2. 【出自】:《論語·為政》「子游問孝」、「子夏問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頤曰:「子游能養而或失於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3. 【示例】:教師應當注意學生各方面的差異,以便~。
二:諷一勸百[ fěng yī quàn bǎi ]
1. 【解釋】:諷:用委婉含蓄的言語批評、指責;勸:勸告,勸戒。委婉含蓄地批評、指責一個,使大家都受到教育。
2. 【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揚雄以為靡麗之賦,勸百而諷一,猶馳騁鄭衛之聲,曲終而奏雅,不已虧乎?」
3. 【示例】:然~,勢不自反。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雜文》
三:言傳身教[ yán chuán shēn jiào ]
1. 【解釋】:言傳:用言語講解、傳授;身教:以行動示範。既用言語來教導,又用行動來示範。指行動起模範作用。
2. 【出自】:《莊子·天道》:「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
3. 【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謂語;含褒義
四:耳提面命[ ěr tí miàn mìng ]
1. 【解釋】:不僅是當面告訴他,而且是提著他的耳朵向他講。形容長輩教導熱心懇切。
2. 【出自】:《詩經·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3. 【示例】:有一種文字,即有一種文字之法脈准繩,載之於書者,不異~。 ◎清·李漁《曲話·結構》
五:因勢利導[ yīn shì lì dǎo ]
1. 【解釋】:因:順著;勢:趨勢;利導:引導。順著事情發展的趨勢,加以引導。
2. 【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
3. 【示例】:所以開明的行政者對於民意是~的,民意得到暢達,社會也就健全地發展了起來。 ◎郭沫若《革命春秋·創造十年續篇》

B. 什麼是學本課堂

學本課堂是指以學生為本的課堂。

「學本教育」是隨著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發展而形成的創專新屬理念。「學本教育」的概念、內涵、特點、發展性、前沿性以及「學本教育」獨特的課堂教學模式均表明:「學本教育」是中國當前最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

以學生為本,意味著必須尊重學生的生命本體,將學生作為生命中的人,身心發展中的人,個性發展中的「人」來對待,總之一句話,要將學生當作學生看待,要了解學生特有的心理,尊重學生特有的個性,提供適合於學生的教育,幫助學生充分發揮其生命潛能。



(2)學本教育與學成語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學本課堂突出學生就是要突出尊重學生的生命本體,尊重教育科學,特別是要尊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規律。在這樣的基礎上,突出學生就可以具體化為,要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要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改變過去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

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要像生本教育「規定每堂課老師講話時間不超過十分鍾」一樣,通過硬性手段保障把更多時間交給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上台發言、交流體會、自主學習。

C. 生本教育是什麼意思

生本教育是郭思樂教授創立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也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種方式,更是一種理念。以這種理念為指導,在祖國內地、香港、澳門等地100多所中小學、職業中學、幼兒園等進行實驗,成效顯著。

生本教育是由華南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廣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郭思樂教授主持開展的,由課題研究帶動的大型教育整體改革實踐。自1999年作為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九五」重點課題始,後成為教育部重點課題。目前正在進行的是「十一五」教育部重點課題「以生本教育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均衡研究」和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課題「以生本教育推進農村教育均衡發展研究」。

(3)學本教育與學成語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郭思樂教授創立的生本教育認為,學生的美好學習生活是學校德育的基礎。勞動產生自然素樸的美德,產生素樸的德行。當學生在課堂中真正成為主人,自己去體驗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學中飽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進入學生本體,從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由此,課堂教學成為最自在的、素樸的、無形的德育過程。

郭思樂教授創立的生本教育提倡減少或最終取消學習成長期的頻繁統一考試,不幹擾學生成長期的成長,把考試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或科任教師,把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活動改為評研活動,削弱日常評價的比較競爭功能,鼓勵「為而不爭」。到了學生學習的成熟期,鼓勵學生用成長期的生動、活潑、主動、自然、豐富的積累和感悟,取得優異的終端考試成績。

D. 關於學習的成語及意思

如飢似渴、手不釋卷、好學不倦、聚精會神、目不斜視
一、如飢似渴 [ rú jī sì kě ]
【解釋】: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餓了急著要吃飯,渴了急著要喝水一樣。
【出自】:三國魏·曹植《責躬》計:「遲奉聖顏,如渴如飢。」
【譯文】:慢侍奉皇上,好像餓了急著要吃飯,渴了急著要喝水一樣。
二、手不釋卷 [ shǒu bù shì juàn ]
【解釋】: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出自】:西晉 陳壽《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譯文】:光武帝在軍隊的事務,書本不離手。
三、好學不倦 [ hào xué bù juàn ]
【解釋】:喜歡學習,不知疲倦。
【出自】:西漢 司馬遷《史記·楚世家》:「昔我文公,狐季姬之了也,有寵於獻公,好學不倦。」
【譯文】:過去我們文公,特別喜歡季姬,將她獻給了文公,不知疲倦。
四、聚精會神 [ jù jīng huì shén ]
【解釋】:會:集中。原指君臣協力,集思廣益。後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出自】:漢·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彰。」
【譯文】:君臣協力,集思廣益,才能將雙方的長處和作用更能顯示出來。
五、目不斜視 [ mù bù xié shì ]
【解釋】:眼睛不偷看旁邊。比喻為人行止端方。也形容只朝一個方向看。
【出自】: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教子》:「古者聖王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
【譯文】:古代的聖王有胎教的方法,懷孕三個月,從居住在別宮,眼睛不斜視,耳朵不能亂聽。

E. 關於教育的成語

良師益友、誨人不倦、諄諄教導、諄諄告誡、觸類旁通
一、良師益友 [ liáng shī yì yǒu ]
【解釋】:良:好;益:有幫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幫助的好老師和好朋友。
【出自】:夏衍《知公此去無遺恨——痛悼郭沫若同志》:和一位締交半個多世紀的良師益友訣別,悲痛之情是難以盡述的。
二、誨人不倦 [ huì rén bù juàn ]
【解釋】:誨:教導。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述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翻譯】: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有什麼在我哦?
三、諄諄教導 [ zhūn zhūn jiào dǎo ]
【解釋】:諄諄:懇切、耐心的樣子。懇切、耐心地教導。
【出自】:毛岸青《我們愛韶山的紅杜鵑》:父親,您生前諄諄教導我們,不要那種脫離人民的虛無主義、個人主義。
四、諄諄告誡 [ zhūn zhūn gào jiè ]
【解釋】:諄諄:教誨不倦的樣子;告誡:規勸。懇切耐心地勸告。
【出自】:周.孔子編訂《詩經·大雅·抑》:「誨爾諄諄,聽我藐藐。」
【翻譯】:反覆耐心教導你,你既不聽也不睬。
五、觸類旁通 [ chù lèi páng tōng ]
【解釋】:觸類:接觸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貫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識或規律,進而推知同類事物的知識或規律。
【出自】:朱自清《「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我真高興,得著兩個新鮮的意思,讓我對於生活的方法,能觸類旁通的思索一回。

F. 學習成語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

「成語」這一概念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它凝聚著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精華,也是現代漢語中詞彙的精品。學習成語,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義,我在《潤物細無聲——在生活中教孩子學成語》(參見小學教學版我的帖子《家長能為孩子作文做點什麼?》)中,介紹了成語學習的十種價值。不過,它的主要價值則體現在積累語匯,學習語文,學習作文和學習文言文方面。

我們可以來算一筆粗帳:假如孩子從四五歲開始學成語,就算平均每天只學一條,等到其小學畢業時,大概可以掌握3000條成語。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數字,它遠遠超過了我們一個普通大學生的成語掌握水平。即使學上兩三年,也可以積累一千條左右的成語,同樣是十分可貴的。

學好成語,的確非常重要。這一點我太有體會了。可以說,我高中時候看成語詞典,學習成語,對我的影響真的是一輩子的。當時,為了高考,我買了一本成語小詞典(那時能買到的成語詞典品種很少),把它放在口袋裡,隨身攜帶,隨時隨地學習。包括在上學、放學的路上,也不忘看上幾個,背上幾個。後來,這本成語小詞典變得很破爛了。我的成語功底主要就是在那時打下的。它對我積累語匯,學習語文,學習作文和文言文,都是功莫大焉。在我大學畢業後當老師教語文時,在我做出版社編輯編書時,它的作用也依然可見。後來我為人父後,它的價值又體現在我對孩子的教育上。當我參加浙江省第一批家庭教育指導師的培訓結業時,我寫的其中一篇論文,就是《潤物細無聲——在生活中教孩子學成語》。後來,我在一個小學生託管輔導班和夏令營里,專門開設了成語游戲課(參見《一個成語游戲課的教案泄密》),教孩子們在游戲中快樂學成語。參加過課程的學生們成語積累的情況著顯提升。託管班裡有一位語、數、英各科成績都很出色的三年級女孩,在語文考試中,其中做一道成語填詞的題目,她(沒有參加成語課)大部分都做錯了,或者根本做不了;但讓我們成語班的二年級同學來做,大部分都做出來了。差距太明顯了。學過和不學過就是不一樣。

本來我打算這個學期開設學習古詩詞、成語課的。後來聽取家長的意見,為了不讓孩子們周末的負擔太重,我就放棄了這個計劃,而是把它的內容分解到了作文課和閱讀課中。在每堂作文課和閱讀課上,教孩子們學習兩個成語。平時則要求孩子們自己在家裡每天學習一個成語。這個計劃的實施,對孩子們的意義重大。許多孩子因此樹立了學習成語的意識,慢慢養成了積累成語的習慣,懂得了學習成語的有效方法,還學會了做學習筆記。有好幾位同學至今仍在堅持每天學一個成語。

G. 學本教育的學本教育與生本教育等的比較

(一)概念不同
1、嘗試教學法是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初由邱學華老師首先提出並付諸應用,爾後又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列入國家「八五」規劃課題,其特點是「先練後講」,即讓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先來嘗試練習,在嘗試過程中指導學生學習,引導學生討論,在學生嘗試練習的基礎上教師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
2、「先學後教」是江蘇泰興洋思中學獨創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對傳統的「先教後學、課後作業」教學模式的顛覆性改革,一堂課總要從「先學後教」的「學」字開頭,這個「學」是自學的意思,「學」是學生帶著教師布置的任務、有既定目標的自學,學生的自學成為一堂課的起點,是這種課堂教學模式的最大特色和亮點。每堂課教師都不要先講,而是先讓學生自學。學生不是盲目地自學,而是在教師指導下自學,教師的指導必須符合「四明確」要求:明確時間、明確內容、明確方法、明確要求。
3、生本教育是郭思樂教授創立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也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種方式,更是一種理念。生本教育是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學生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生本教育與師本化、灌注性教學相對立。
4、「學本教育」是由陳慶創立的與「教本教育」相對立的教育理念。「學本教育」是指立足於現代先進教育理念和素質教育宗旨,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學生的生命本體,為學生會學、樂學、善學而設計,並以促進學生的幸福成長和終身可持續和諧發展為歸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方法。
(二)創立時間不同
1、嘗試教學法於1982年誕生。
2、「先學後教」誕生的具體年份不詳,大概於1990年前誕生。
3、生本教育於1999年誕生。
4、學本教育於2011年誕生。
(三)內涵不同
1、嘗試教學理論的內涵包括:(1)學生先嘗試;(2)教師後教學。
2、「先學後教」的內涵包括:(1)學生先學(自學);(2)教師後教(點撥);(3)當堂訓練(檢測)。
3、生本教育的內涵包括:(1)以學生為本;(2)以生命為本;(3)以生動為本;(4)以生長為本。
4、學本教育的內涵包括:(1)以學生為本;(2)以學習為本;(3)以主體性學習為本;(4)以會學為本;(5)以自為之學為本;(6)以學習能力為本。
(四)特點不同
1、嘗試教學理論的特點是:(1)先試後導;(2)先練後講。
2、「先學後教」的特點是:(1)面向所有學生,尤其要關注後進學生;(2)目標明確,時間管理嚴格;(3)緊扣目標要求,重視學情反饋;(4)高度重視課前的備課、預習和課後的作業、輔導等各個環節,將課內外的教學活動統一為一個有機整體;(5)整個教學過程對師生雙方來說都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有機過程;(6)來自普通的農村學校的實踐,朴實易行,可供借鑒。
3、生本教育的特點是:(1)突出學生;(2)突出學習;(3)突出合作;(4)突出探究。
4、學本教育的特點是:(1)突出學生;(2)突出自為;(3)突出會學;(4)突出學習力;(5)突出發展力。
(五)教學原則不同
1、嘗試教學理論的教學原則是:一、嘗試指導原則;二、即時矯正原則;三、問題新穎原則;四、准備鋪墊原則;五、合作互補原則;六、民主和諧原則。
2、「先學後教」的教學原則是:解放學生,尊重學生,依靠學生。
3、生本教育的教學原則是:先做後學,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少教多學,不教而教。
4、學本教育的教學原則是:授人以漁、自為之學、課前自學、課堂釋疑、當堂練評。
(六)學習過程不同
1、嘗試教學法的五步教學程序表明,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在教師不斷啟發指導下以及學生不斷地嘗試中逐步完成的:(1)提出問題→(2)學生嘗試→(3)教師指導→(4)學生再嘗試→(5)解決問題。這個過程也反映了「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客觀性。
2、「先學後教」的學習過程是:(1)「先學」,即學生看書(讀書)、檢測;(2)「後教」,即學生更正、學生討論、最後教師點撥;(3)「當堂訓練」,即當堂完成作業。
3、生本教育的學習過程是:(1)領受——學生自學,完成前置性作業;(2)領悟——課上小組討論,交流學習感受(學習所得和困惑疑問);(3)提升——班級展示,把自主先學、小組討論的成果在全班展示。
4、學本教育的學習過程是:(1)目標指引;(2)自學感悟;(3)發現問題;(4)探究釋疑;(5)訓練提高。
(七)教學過程不同
1、嘗試教學法的教學過程是:(1)出示嘗試題;(2)自學課本;(3)嘗試練習;(4)學生討論;(5)教師講解。
2、「先學後教」的教學過程是:每門課都是教師先提出學習內容和要求,限定時間讓學生自學教材,再做課本上的練習題。教師當堂布置作業,當堂檢查,課後不留作業。「先學後教」的「教」字,不是老師真正意義上的教,而是老師對學生做的練習題做出評判,個別不會做的由教師指導。
3、生本教育的教學過程是:(1)前置作業的設置;(2)課前檢測題的設計;(3)課堂學習的引導組織;(4)課後鞏固題的布置。
4、學本教育的教學過程是:(1)目標指引;(2)自學引饋;(3)探究釋疑;(4)當堂練評;(5)課後拓新。
(八)大課堂教學(課堂內外的教學)理念不同
1、嘗試教學法的大課堂教學理念無顯著體現。
2、「先學後教」的大課堂教學理念無顯著體現。
3、生本教育的大課堂教學理念無顯著體現。
4、學本教育的大課堂教學理念有顯著體現,大課堂教學理念由「課前——課堂——課後」三環節構成,包括:(1)課前自學(前置引學);(2)課堂教學;(3)課後拓新(課後固強)。
(九)小課堂教學(課堂內的教學)模式不同
1、嘗試教學法的小課堂教學模式是:(1)基本訓練;(2)導入新課;(3)進行新課;(4)鞏固練習;(5)課堂作業;(6)課的小結。
2、「先學後教」的小課堂教學模式是:(1)課堂導入;(2)先學;(3)後教;(4)當堂訓練。
3、生本教育的小課堂教學模式是:(1)課堂導入;(2)領受;(3)領悟;(4)提升。
4、學本教育的小課堂教學模式是:(1)課堂導入;(2)自學引饋(由低年級往高年級逐漸把課堂自學引向課前自學);(3)探究釋疑;(4)當堂練評。
(十)核心理念不同
1、嘗試教學法的核心理念可以表述為:先練後講,學生為主,自學為主,練習為主。2000年10月,邱學華完整地提出了「學生能嘗試,嘗試能成功,成功能創新」的新觀點,形成了嘗試教學理論的核心。
2、「先學後教」的核心理念可以表述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讓每一位家長放心。從上課到下課,學習的過程全部都是學生自學,教師由講授者變成組織者,先學後教,當堂訓練,不是一種方法,而是一個原則,要真正把學生解放出來。先學後教,當堂訓練,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人人參與,個個展示,體驗成功,享受快樂。
3、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先學後教,先練後講,以致達到不教而教的目的。
4、學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授人以漁,課前引學,先學後教,當堂練評,以達到「無為之教」(教是為了不教)和「自為之學」(學是為了非教)的目的,為學生的幸福成長和終身發展奠基。

H. 關於學習的成語

關於學習的成語:鍥而不舍、孜孜不倦、聞雞起舞 、鑿壁偷光、開卷有益。

1、鍥而不舍 [ qiè ér bù shě ]

【解釋】:鍥:鏤刻;舍:停止。不斷地鏤刻。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出自】:《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釋義】:如果做事情不懂得堅持,那麼腐朽的木頭你都不能輕易折斷的。如果做事情能持之以恆,那麼即使是金石那麼堅硬的物體都能雕出美麗的花紋。

2、孜孜不倦[ zī zī bù juàn ]

【解釋】: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出自】:《後漢書·魯丕傳》:「性沉深好學,孳孳不倦。」

【釋義】:他的性格好學有耐心,勤勉不知疲倦。

3、聞雞起舞 [ wén jī qǐ wǔ ]

【解釋】: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出自】:《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含褒義

【釋義】:當初,范陽人祖逖,年輕時就有大志向想要光復中原,曾與劉琨一起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在同一個寢室睡覺時,夜半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這並不是不祥之兆。」於是起床舞劍。

4、開卷有益 [ kāi juàn yǒu yì ]

【解釋】:開卷:打開書本,指讀書;益:好處。讀書總有好處。

【出自】:晉·陶潛《與子儼等疏》:「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語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分句;指讀書總有好處

【釋義】:有時因國事忙耽擱了,他也要抽空補上,並常對左右的人說:「只要打開書本,總會有好處的。」,宋太宗由於每天閱讀三卷《太平御覽》,學問十分淵博,處理國家大事也十分得心應手。

5、鑿壁偷光 [ záo bì tōu guāng ]

【解釋】:原指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出自】:《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釋義】:匡衡字稚圭,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居家有蠟燭,光線卻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上打洞)鑿穿牆壁引來鄰居家的燭光,把書映照著光來讀。

I. 比喻學習和教育是相輔相成的,成語

休戚相關
[拼音]
xiū qī xiāng guān
[釋義]
休:歡樂,吉慶;戚:悲哀,憂愁。憂喜、福禍專彼此相關聯。形屬容關系密切,利害相關。
[出處]
《國語·周語下》:「晉國有憂,未嘗不戚,有慶,未嘗不怡。……為晉休戚,不背本也。」

J. 什麼是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學生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生本教育與師本化、灌注性教學相對立,有強大穿透力、沖擊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參考網址 http://www.hszygz.com/ReadNews.asp?NewsID=610 生本教育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也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種方式,更是一種理念。以這種理念為指導,在祖國內地、香港、澳門等地100多所中小學、職業中學、幼兒園等進行實驗,成效顯著,獲得意義深遠的理論與實踐成果。生本教育同時是一片肥沃的思想土地和智慧田野。 參考網址 http://ke..com/view/1618819.htm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