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形容做了好事的成語是什麼

形容做了好事的成語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2-24 09:33:46

㈠ 形容好事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好事的成語有:好事多磨、喜出望外、好事天慳、成人之美、見善必遷。

一、好事多磨

拼音:hǎo shì ō mó

釋義:磨:阻礙,困難。好事情在實現、成功前,常常會遇到許多波折。

引證:金·董解元《西廂》一:「真所謂佳期難得,好事多磨。」

二、喜出望外

拼音:xǐ chū wàng wài

釋義:望:希望,意料。由於沒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興。

引證:宋·蘇軾《與李之儀書》:「契闊八年,豈謂復有見日?漸近中原,辱書尤數,喜出望外。」

譯文:離合八年,難道說還有見面的日子?漸漸接近中原,完成書尤其數,喜出望外。

三、好事天慳

拼音:hǎo shì tiān qiān

釋義:猶言好事多磨。

引證:元·關漢卿《青杏子·離情》曲:「常言道好事天慳。美姻緣他娘間阻,生拆散鸞交鳳友。」

四、成人之美

拼音:chéng rén zhī měi

釋義:成全別人的好事或幫助人實現他的願望。

引證:魯迅《華蓋集·犧牲謨》:敝人向來最贊成一切犧牲,也最樂於「~」,況且我們是同志,我當然應該給你想一個完全的辦法。

五、見善必遷

拼音:jiàn shàn bì qiān

釋義:遷:去惡從善。遇到好事,一定去做。

引證:唐·陸贄《奉天請罷瓊林大盈二庫狀》:「以陛下天姿英聖,儻加之見善必遷,是將化蓄怨銜恩,反過差為至當。」

譯文:以陛下天資英明,如果加上他看到好一定要做,這將改變積蓄怨恨感恩,反過差為最恰當。

㈡ 什麼成語可以形容人做了一點好事,就開始

自鳴得意
zì míng dé yì
【解釋】鳴:表示,以為。自以為了不起,表示很內得意。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容·江城》:「姊妹相逢無他語,惟各以閫威自鳴得意。」

【結構】主謂式。

【用法】含貶義。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正音】得;不能讀作「dě」或「děi」。

【辨形】鳴;不能寫作「嗚」。

【近義詞】洋洋得意、得意忘形、自得其樂、沾沾自喜、自命不凡、躊躇滿志

【反義詞】垂頭喪氣、灰心喪氣、心灰意懶、妄自菲薄、自慚形穢

【辨析】~與「洋洋得意」有別:~側重於形容自我欣賞;「洋洋得意」側重於形容外部神態。

【例句】李欣學習有了進步;便~;這種態度是要不得的。

㈢ 形容做好事的成語

贊美做來好事的人的優美自詞語:
1、做好事不是圖回報,也不是為了受到別人的表揚。而是真正出於對他人的同情,關心。
2、做好事,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3、做好事就是冬日裡一縷陽光,卻能夠溫暖人們的心。
4、做好事是人格升華的標志。
5、做好事要從日常小事做起,不因善小而不為。
6、做好事是共產主義世界觀的體現。
7、做好事是一種美德。
8、做好事為快樂之本。
9、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10、做好事,提升個人素質,幫助了大家,方便大家。
11、總是把別人的困難看成是自己的困難;總是把別人的快樂看成是自己的幸福!
12、做好事的人都是好人,好人一生平安。
13、勿以善小而不為。
14、幫助別人就是就是幫助自己。
15、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

㈣ 什麼成語是形容做了好事別人還嫌棄的

吃力不討好

chī lì bù tǎo hǎo

【解釋】討:求得。費了好大力氣,也得不到稱贊。形容事回情棘手難辦,答或工作方法笨拙,不對頭。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八回:「老實說,有了錢,與其這樣化的吃力不討好,我倒不如拿來孝敬點給叔公了。」

【結構】復句式

【用法】作定語、分句;指白費力

【近義詞】費力不討好

【例句】茅盾《白居易及其同時代的詩人》:「嚴格說來,詩歌的翻譯是吃力不討好的事。」

㈤ 形容「做好事」的成語

  1. 博施濟眾

  2. 大發慈悲

  3. 扶傾濟弱

  4. 扶危濟急

  5. 積善成德

㈥ 形容做好事的人很多的成語

博施濟眾
博:廣泛;濟:救濟。給予群眾以恩惠和接濟。

出處:《論語·雍也》:內「如有博施於民而容能濟眾,何如。」

大發慈悲
比喻起善心,做好事。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二回:「他說三天之內,照著祖爺爺的吩咐送過來。請祖爺爺大發慈悲,代他們打點打點!」

㈦ 形容人做好事的成語有啥

博施濟眾 博:廣泛;濟:救濟。給予群眾以恩惠和接濟。
出處:《論語·雍也》:「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
大發慈悲 比喻起善心,做好事。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二回:「他說三天之內,照著祖爺爺的吩咐送過來。請祖爺爺大發慈悲,代他們打點打點!」
扶傾濟弱 傾:倒塌,這里指遇到困境的人。扶助困難的人,救濟弱小的人。
出處: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傾濟弱,我可便回嗔作笑,一會價記著想念著。」

㈧ 形容好事的成語有什麼

1.成人之美
【讀音】:[chéng
rén
zhī
měi]
【出處】:《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釋義】:成:成就。成全別人的好事。
【造句】:你既然不想出差上海,何不成人之美,推薦小王去,他家在上海。
2.傳為美談
【讀音】:[chuán
wéi
měi
tán]
【出處】:《公羊傳·閔公二年》:「魯人至今以為美談。」
【釋義】:美談:人們津津樂道的好事。指傳揚開去,成為人們贊美、稱頌的事情。
【造句】:當時他親自把兩人下葬,一時傳為美談。
3.大發慈悲
【讀音】:[dà


bēi]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二回:「他說三天之內,照著祖爺爺的吩咐送過來。請祖爺爺大發慈悲,代他們打點打點!」
【釋義】:比喻起善心,做好事。
【造句】:掌門,俺沒什麼所求,只求能把您大發慈悲,把碧窕給我救活好嗎?
4.功德無量
【讀音】:[gōng


liàng]
【出處】:《漢書·丙吉傳》:「所以擁全神靈,成育聖躬,功德已無量矣。」
【釋義】:功德:功業和德行;無量:無法計算。舊時指功勞恩德非常大。現多用來稱贊做了好事。
【造句】:師者的地位無比尊高,備受推崇,自然是功德無量的事情。
5.樂善好施
【讀音】:[lè
shàn
hào
shī]
【出處】:《史記·樂書二》:「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而好禮。」
【釋義】:樂:好,喜歡。喜歡做善事,樂於拿財物接濟有困難的人。
【造句】:他樂善好施,濟寒賑貧,是這一帶出了名的慈善家。

㈨ 形容好事的成語

形容好事的成語:
喜從天降:喜事從天上掉下來。比喻突然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
喜出望回外:望:希望答,意料。由於遇到出乎預料的好事而非常高興。
大喜過望:過:超過;望:希望。結果比原來希望的還好,因而感到特別高興。

㈩ 關於做好事的成語大全

博施濟眾
博:廣泛;濟:救濟。給予群眾以恩惠和接濟。

出處:《論語·雍也》:「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

大發慈悲
比喻起善心,做好事。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二回:「他說三天之內,照著祖爺爺的吩咐送過來。請祖爺爺大發慈悲,代他們打點打點!」

扶傾濟弱
傾:倒塌,這里指遇到困境的人。扶助困難的人,救濟弱小的人。

出處: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傾濟弱,我可便回嗔作笑,一會價記著想念著。」

扶危濟急
猶扶危濟困。

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鎌田誠一墓記》:「君以一九三○年三月至滬……中遭艱巨,篤行靡改,扶危濟急,公私兩全。」

扶危濟困
扶:幫助;濟: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難的人,救濟困苦的人。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十五回:「素知將軍仗義行仁,扶危濟困,不想果然如此義氣。」

扶危救困
對處境危急、困難的人給以救濟幫助。

出處:元·無名氏《魏徵改詔》第三折楔子:「今日個扶危救困休辭憚,疾便的牽戰馬上雕鞍。」

改惡行善
不再做惡,轉做好事。

出處:宋·張君房《雲笈七簽》第九十一卷:「夫欲修學,熟尋此文,改惡行善,速登神仙。」

積善成德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長期行善,就會形成一種高尚的品德。

出處:《荀子·勸學》:「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