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形容說話猶豫成語

形容說話猶豫成語

發布時間: 2021-02-23 16:28:18

❶ 形容說話辦事堅決果斷毫不猶豫是什麼四字成語

斬釘截鐵:形容說話或行動堅決果斷,毫不猶豫。
當機立斷:在緊要時刻立專即做出決斷。屬
雷厲風行:比喻執行政策法令嚴厲迅速。也形容辦事聲勢猛烈,行動迅速。像雷那樣猛烈,像風那樣迅疾。亦指果斷、干凈利索。
按照你說的應該是斬釘截鐵這個成語符合你要找的。

❷ 形容人說話不幹脆的成語猶豫不決對嗎

不對。應該是:

吞吞吐吐
【拼 音】:tūn tūn tǔ tǔ
【解 釋】:想說;但又不痛痛快快地內說.形容說話有顧慮.
【出容 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示 例】:原則問題上;我們一定要旗幟鮮明地表明觀點;而不要~;顧慮重重.

❸ 形容猶豫的詞語有哪些

有遲疑觀望、猶豫不決、遲疑、躊躇不前、二意三心、觀望不前、舉棋不定、徘徊不前、前瞻後顧、優柔寡斷等。

❹ 形容「猶豫不決」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猶豫不決」的成語有:

遲疑不決、躊躇不定、躊躇不前、舉棋不定、兩意三心、徘徊不前、首鼠兩端、搖擺不定、瞻前顧後、優柔失斷、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❺ 形容「非常猶豫」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非常猶抄豫」的成語有:

  • 舉棋襲不定

  • 當機不斷

  • 心神不定

  • 三心二意

  • 遲疑不決

  • 心猿意馬

  • 優柔寡斷

  • 三翻四復

  • 意馬心猿

  • 徘徊不前

  • 猶豫不決

❻ 形容說話時猶豫不決、躲躲閃閃的成語

唯唯諾諾。吞吞吐吐。結結巴巴。

❼ 形容說話猶豫的成語

【遲疑觀望】:指猶豫等待,不作決定。

【遲疑坐困】:遲疑:猶豫不決;坐:遂,於是。因為猶豫不決而陷於困境中。

【躊躇不定】:猶豫不決。

【躊躇不決】:躊躇:猶豫,遲疑。形容猶猶疑疑地拿不定主意。

【躊躇不前】:躊躇:遲疑不決的樣子。猶豫不決,不敢前進。

【躊躇未決】:躊躇:猶豫,遲疑。形容猶猶疑疑地拿不定主意。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斷:決斷;亂:禍亂。應該作出決斷而猶豫不決,就要產生禍亂。指做事應當機立斷,否則後患無窮。

【二意三心】:形容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或意志不堅定。

【改過不吝】:吝:可惜。改正錯誤態度堅決,不猶豫。

【顧後瞻前】:顧:回頭看;瞻:向前看。看看前面,又看看後面。形容做事之前考慮周密慎重。也形容顧慮太多,猶豫不決。

【觀望不前】:不前:不敢上前。事情尚難確定時,懷著猶豫不定的心情,觀察事物的發展,暫不前進。

【觀望風色】:觀望:看風頭。指猶豫不定,坐觀情勢發展,以便見機行事。

【觀望徘徊】:觀望:看風頭,猶豫不決;徘徊:來回地走。形容猶豫不定,坐觀事態發展。

【毫無顧忌】:對違反道德的行為絲毫沒有反感或猶豫,或不考慮對人對事情的利害關系,沒有顧慮。

【狐疑不定】:狐疑:猶豫,狐性多疑。傳說狐狸多疑。形容心裡疑惑,一時決定不下來。

【狐疑不斷】:狐疑:猶豫,狐性多疑。傳說狐狸多疑。形容心裡疑惑,一時決定不下來。

【擊其猶猶,陵其與與】:猶猶:猶豫不決的樣子;與與:進退不定的樣子。趁其猶豫不決的時候進行突然襲擊。

【計不旋踵】:計:計議,打算;旋踵:旋轉腳跟。腳跟還未轉過來,計議就定了下來。形容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拿定主意。也比喻行動迅速,毫不猶豫。

【進退首鼠】:進退不定;猶豫不決。首鼠,躊躇。

【舉措不定】:舉措:行動。拿著棋子,不知該如何下。比喻猶豫不決。

【舉棋不定】:拿著棋子,不知下哪一著才好。比喻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慨然應允】:慨然:慷慨、爽快。形容豪不猶豫地答應下來。

【慨然允諾】:慨然:慷慨、爽快。形容豪不猶豫地答應下來。

【狼顧狐疑】:指左顧右昐,存有畏懼和猶豫之心。狼顧,狼走路時常常回頭看;狐疑,狐狸本性多疑。

【兩意三心】:三心二意。心裡想這樣又想那樣,形容猶豫不決或意志不堅定。

【徘徊不定】:在難於接受的或同樣緊迫的兩者之間作出抉擇時為難猶豫。

【徘徊不前】:徘徊:來回地行走。猶豫不決,停步不前。比喻總在一個地點不能前進。

【徘徊觀望】:徘徊:來回地行走。形容應該決斷時猶豫的樣子。

【徘徊歧路】: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比喻猶豫;歧路:岔路。在岔道上走來走去。比喻猶豫觀望,主意不定。

【彷徨歧途】:猶猶豫豫怕走上岔道。

【彷徨四顧】:彷徨:徘徊,游移不定。游移不定,四處觀望。形容猶豫不決的神情。

【歧路徘徊】:歧路:岔路;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比喻猶豫。在岔道上走來走去。比喻猶豫觀望,主意不定。

【遷延顧望】:指心情猶豫而行動遲延。同「遷延觀望」。

【遷延觀望】:指心情猶豫而行動遲延。

【前瞻後顧】:看看前再看看後。有時形容顧慮過多,猶豫不決。同「瞻前顧後」。

【趨前退後】:形容猶豫害怕欲進又退的樣子。

【逡巡畏縮】:逡巡:想走又不走,猶豫不決的樣子。指因為害怕而不敢向前。

【三心二意】:又想這樣又想那樣,猶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專一。

【搔首踟躕】:形容心情焦急,惶惑或猶豫。

【十步九回頭】:形容戀戀不舍。後用於比喻猶豫不定。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吃起來沒有什麼味道,扔掉又有點可惜。比喻事情進行下去沒多大必要,就此放手又捨不得。也形容進退兩難,猶豫不決。

【首施兩端】:在兩者之間猶豫不決又動搖不定。同「首鼠兩端」。

【首鼠兩端】:首鼠:鼠性多疑,出洞時一進一退,不能自決;兩端:拿不定主意。在兩者之間猶豫不決又動搖不定。

【首鼠模稜】:首鼠:躊躇,遲疑不決;模稜:含糊,不明確。形容猶豫不決,動搖不定的樣子。

【首尾兩端】:兩端:拿不定主意。在兩者之間猶豫不決動搖不定。

【痛痛快快】:馬上,毫不猶豫。盡情。

【委決不下】:一再猶豫,不能決定下來。

【畏縮逡巡】:逡巡:想走又不走,猶豫不決的樣子。指因為害怕而不敢向前。

【想前顧後】:顧:看,視。想著前面,又顧慮後面。形容猶豫不決、矛盾重重的狀態。

【搖擺不定】:指心意猶豫不決,來回變化。

【依違兩端】:依:贊成;違:反對;兩端:二者都可以。指對問題態度猶豫,沒有確定的意見。

【依違兩可】:依:贊成;違:反對;兩可:二者都可以。指對問題態度猶豫,沒有確定的意見。

【疑貳之見】:疑貳:疑惑,拿不定主意。指猶豫拿不定主意。

【疑行無成】:疑:懷疑,猶豫。行動猶豫疑慮,就不能成功。

【疑行無成,疑事無功】:疑:懷疑,猶豫;成:成功。行動猶豫疑慮,就不能成功,做事疑慮重重就不會有效果。

【疑疑惑惑】:懷疑別人,疑慮不安,猶豫不定。

【義無反顧】:義:道義;反顧:向後看。從道義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猶豫回顧。

【意意似似】:指說話猶豫、支吾,雖然說了一點但又不知所雲。

【意意思思】:指說話猶豫、支吾,雖然說了一點但又不知所雲。

【毅然決然】:毅然:頑強地;決然:堅決地。意志堅決,毫不猶豫。

【優柔不斷】:優柔:猶豫不決。指做事猶豫,缺乏決斷。

【優柔寡斷】:優柔:猶豫不決;寡:少。指做事猶豫,缺乏決斷。

【優柔失斷】:優柔:猶豫不決。形容遇事猶豫,不能當機立斷。

【優柔無斷】:優柔:猶豫不決。指做事猶豫,拿不定主意。

【優游少斷】:優柔:猶豫不決。指遇事猶豫,不果斷。

【游移不定】:游移:猶豫。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乍前乍卻】:乍:忽然;卻:後退。忽而向前,忽而後退。形容行動猶豫不定。

【瞻前顧後】:瞻:向前看;顧:回頭看。看看前面,又看看後面。形容做事之前考慮周密慎重。也形容顧慮太多,猶豫不決。

【瞻前慮後】:瞻:向前看。看看前面,又想想後面。形容做事之前考慮周密慎重。也形容顧慮太多,猶豫不決。

【斬釘截鐵】:形容說話或行動堅決果斷,毫不猶豫。

【壯士斷臂】:勇士手腕被蝮蛇咬傷,就立即截斷,以免毒性擴散全身。比喻作事要當機立斷,不可猶豫不決。

【壯士解腕】:勇士手腕被蝮蛇咬傷,就立即截斷,以免毒性擴散全身。比喻作事要當機立斷,不可猶豫不決。

【趑趄不前】:趑趄:遲疑不敢前進。形容猶豫畏縮不敢前進。

【趦趄卻顧】:卻顧:回頭看。欲進而猶豫不前回頭觀望。

❽ 形容辦事說話果斷,毫不猶豫的成語

中華成語大詞典

斬釘截鐵
【拼音】:zhǎn dīng jié tiě
【解釋】:形容說話或內行動堅決果斷,毫不猶豫容。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七:「師謂眾曰:『學佛法底人如斬釘截鐵始得時。』」《朱子全書·孟子》:「君來惟是孟子說得斬釘截鐵。」
【示例】:我喜歡那種~的作風。
【近義詞】:斬鋼截鐵、斬釘切鐵
【反義詞】:拖泥帶水
【歇後語】:五金廠上班;鐵匠使鑿子
【語法】:作定語、狀語;指乾脆
【英文】:resolute and decisive
【日文】:きっぱりと,斷固(だんこ)として
【法文】:trancher dans le vif

❾ 形容說話或行動堅決果斷,毫不猶豫的成語有哪些

1、大刀闊斧[ dà dāo kuò fǔ ] 比喻辦事果斷而有魄力。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四回:「秦明辭了知府;飛身上馬;擺開隊伍;催趲軍兵;大刀闊斧;徑奔清風寨來。」

2、雷厲風行[ léi lì fēng xíng ] 像打雷那樣猛烈,像刮風那樣迅速。比喻執行政策、命令等要求嚴,行動快。

出處:清·李漁《蜃中樓》:「大丈夫做事;雷厲風行。」

3、干凈利落[ gān jìng lì luò ] 利落:靈活敏捷,也指整齊,有條理。形容沒有多餘的東西。令人爽心悅目。也形容動作熟練、敏捷准確。

出處:趙樹理《李家莊的變遷·十二》:「不是老人家,誰能這樣干凈利落。」

4、當機立斷[ dāng jī lì àn ] 形容劍的鋒利。後以「當機立斷」比喻把握時機,毫不猶豫地作出決定。

出處:漢·陳琳《答東阿王箋》:「秉青萍干將之器;拂鍾無聲;應機立斷。」

翻譯:本句借用神劍之名誇贊,即誇獎某人的軍事作風行事果斷,且懂得變通。

5、當機立決[ dāng jī lì jué ] 抓住時機,立刻判決。

出處:清·采蘅子《蟲鳴漫錄》卷一:所患者,不能當機立決,必待報而後施行。

翻譯:我所擔心的,是不能抓住時機立刻判決,而是要先上報再去做。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