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事情發生的成語是什麼成語
㈠ 形容突然發生的成語是什麼
突如其來tū
rú
qí
lái
[釋義]
突然發生或到來。突如:出乎意料;突然來臨回。
[語出]
《周易·答離》:「象曰:『突如其來如無所容地。』」
[正音]
其;不能讀作「qī」。
[辨形]
其;不能寫作「奇」。
[近義]
出乎意外
從天而降
[反義]
不出所料
[用法]
可形容突發性事件。一般作定語、狀語。
㈡ 用什麼成語來形容突然發生的事情
平地風來波
平地上起風源浪。比喻突然發生意料不到的糾紛或事故。
青天霹靂
霹靂:響雷。晴天打響雷。比喻突然發生意外的,令人震驚的事件。
突如其來
突如:突然。出乎意料地突然發生。
晴天霹靂
晴天打響雷。比喻突然發生意外的令人震驚的事件。
㈢ 形容「事情發生的很突然」的詞語是什麼
從天而降【cóng tiān ér jiàng】
措不及手【cuò bú jí shǒu】
突如其來【tū rú qí lái】
猝不及防【cù bú jí fáng】
始料未及【shǐ liào wèi jí】
事發倉促【shì fā cāng cù】
㈣ 描寫事情的成語有哪些
」
不了了之 了:了結,結束。用不了結的辦法去了結。指把事情放在一邊不管,就算完事。
出處:宋·葉少蘊《避暑錄話》卷上:「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語,故有『主司頭腦太冬烘,錯認顏標是魯公』之言。人以為戲談。」
不上不落 形容事情無著落,處境為難。
出處:《二刻拍案驚奇》卷九:「姐姐……何苦把這個書生哄得他不上不落的,獃獃地百事皆廢了。」
不聞不問 聞:聽。人家說的不聽,也不主動去問。形容對事情不關心。
出處: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七十六回:「也不想想朝廷家平空的丟了一個太守,也就不聞不問,焉有是理。」
不問不聞 聞:聽。人家說的不聽,也不主動去問。形容對事情不關心。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所以這李紈雖青春喪偶,且居處於膏梁錦綉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問不聞,惟知恃親養子。」
不務正業 務:從事。指丟下本職工作不做,去搞其他的事情。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一回:「這人不甚讀書,終日閑游浪盪,一自父母亡後,分外不務正業。」
不相為謀 謀:商量。相互之間沒法商量。指彼此觀點不同,不宜共同謀劃事情。
出處:《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
不翼而飛 翼:翅膀。沒有翅膀卻飛走了。比喻物品忽然丟失。也比喻事情傳播得很迅速。
出處:《管子·戒》:「無翼而飛者聲也。」《戰國策·秦策三》:「眾口所移,毋翼而飛。」
不知輕重 不懂得事情要緊不要緊。
出處:《呂氏春秋·本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養物,則不知輕重也。」
不知深淺 原意是不知道水的深淺。後多用以形容不懂得事情的利害。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九回:「抑且水盪坡塘,不知深淺。」
不做不休 指事情既然開了頭,就索性干到底。
出處:元·無名氏《馬陵道》第四折:「俺如今拚的個不做不休,這就是至誠心為人為徹。」
慘澹經營 ①原指作畫前先用淺淡顏色勾勒輪廓,苦心構思,經營位置。南朝齊謝赫《古畫品錄》以經營位置為繪畫六法之一。②引申指苦心謀劃並從事某項事情。亦作「慘淡經營」
出處:唐·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詔謂將軍拂絹素,意匠慘澹經營中。」
操刀傷錦 操刀和割錦本不是一回事,後人並而為一,比喻才能太低,不能勝任責任重大的事情。
出處:《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今吾子愛人則以政,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傷實多。子之愛人,傷之而已,其誰敢求愛於子?……子有美錦,不使人學制焉。」
操之過蹙 猶言操之過急。指處理事情,解決問題過於急躁。
出處:語出《公羊傳·庄公三十年》:「扞齊人伐山戎呴,此齊侯也,其稱人何?貶。曷為貶?子司馬子曰:『蓋以操之為已蹙矣!』」
操之過急 操:做,從事。處理事情,解決問題過於急躁。
出處:《漢書·五行志中之下》:「遂要崤阸,以敗秦師,匹馬觭輪無反者,操之急也。」
草草了事 草草:形容草率、馬虎;了:辦完,結束。草率地把事情結束了。
出處:明·朱國楨《涌幢小品·實錄》:「陳文端請修正史,分各志二十八,務於詳備,一志多至四五十萬余言。未幾,文端薨,各志草草了事。」
草率收兵 比喻馬馬虎虎、急急忙忙地把事情結束了。
出處:毛澤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九:「應當在處理鬧事的過程中,進行細致的工作,不要用簡單的方法去處理,不要『草率收兵』。」
察己知人 指情理之中的事情,察度自己,就可知之別人。
長目飛耳 看得遠,聽得遠。比喻消息靈通,知道的事情多。
出處:《管子·九守》:「一曰長目,二曰飛耳,三曰樹鳴,明知千里之外,隱微之中。」
長袖善舞 袖子長,有利於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後形容有財勢會耍手腕的人,善於鑽營,會走門路。
出處:《韓非子·五蠹》:「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暢行無礙 毫無阻礙地通行或流通。多指事情能順利地進行。亦作「暢通無阻」。
稱心如意 形容心滿意足,事情的發展完全符合心意。
出處:宋·朱敦儒《感皇恩》詞:「稱心如意,剩活人間幾歲?」
成敗利鈍 利:鋒利,引伸為順利、成功;印:不鋒利,引伸為挫折。成功或失敗,順利或不順利。指做事情可能有的各種情況或結果。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成事不說 說:解說。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說;後指事情已過,不要再解說。
出處:《論語·八佾》:「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邢昺疏:『事已成不可復說也。』
出師不利 師:軍隊。利:順利。出戰不順利。形容事情剛開始,就遭受敗績。
出處:王朔《頑主》續篇二:「『出師不利出師不利。』馬青探頭探腦往前後胡同口張望,見確實沒有作家追殺而來,這才放下心,對於觀說,『誰想到今兒作家全出街了。』 」
出以公心 指考慮事情以國家和集體的利益為出發點。
處實效功 處:辦理。效:效驗,效果。功:功績,成效。處理事情從實際出發,講究功效。
處之泰然 處:處理,對待;泰然:安然,不以為意的樣子。若無其事的樣子。形容處理事情沉著鎮定。也指對待問題毫不在意。
出處: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爰初發跡,遘此顛沛,神情玄定,處之彌泰。」
穿鑿附會 穿鑿:把講不通的硬要講通;附會:把不相乾的事拉在一起。把講不通的或不相乾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進行解釋。
出處:宋·洪邁《容齋續筆·義理之說無窮》卷二:「用是知好奇者欲穿鑿附會固各有說雲。」
傳為佳話 指傳揚開去,成為人們贊美、稱頌的事情。
出處:《公羊傳·閔公二年》:「魯人至今以為美談。」
傳為美談 美談:人們津津樂道的好事。指傳揚開去,成為人們贊美、稱頌的事情。
出處:《公羊傳·閔公二年》:「魯人至今以為美談。」
此事體大 事體:事情。這事關系重大,牽涉面廣。亦作「茲事體大」。
從中作梗 梗:阻塞,妨礙。在事情進行中,設置障礙,故意為難。
出處:清·張集馨《道咸宦海見聞錄》:「是以糧道必應酬將軍者,畏其從中作梗也。」
猝不及防 猝:突然,出其不意。事情來得突然,來不及防備。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既不炳燭,又不揚聲,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
竄端匿跡 比喻掩蓋事情的真相。
出處:《淮南子·人間訓》:「夫事之所以難知者,以其竄端匿跡,立私於公,倚邪於正,而以勝感人之心者也。」
措置裕如 措置:處理,安排;裕如:從容不迫,很有辦法的樣子。處理事情從容不迫。常用來稱贊人有辦事的才能和經驗。
出處:清·劉坤一《提督因疾出缺請旨簡放折》:「前署蘇松、福山等鎮篆務措置裕如,堪以很令署理。」
錯節盤根 錯:交錯;節:枝節;盤:盤曲。樹木的根枝盤旋交錯。①比喻事情紛難復雜。②形容人堅韌不拔。
出處:《後漢書·虞詡傳》:「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
達觀知命 達觀:指一切聽其自然或看得開;命:命運;知命:指知天命。指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任憑命運擺布,無所煩惱。
出處:茅盾《幻滅》十四:「達觀知命的思想,暫時引渡靜離開了苦悶的荊棘。天快亮時,她也沉沉入睡了。」
達官知命 達觀:舊指一切聽其自然,也指看得開。知命:舊指知天命,想念人的命運是由天決定的。指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任憑命運安排,無。
出處:魯迅《幻滅》十四:「達官知命的思想,暫時引渡靜離開了苦悶的荊棘。天快亮時,她也沉沉入睡了。」
打悶葫蘆 悶葫蘆:比喻難猜解而令人納悶的話或事情。指猜測令人納悶的話事事情。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仙姑》恐泄漏天要,便掩了卷冊,笑向寶玉道:『且隨我去遊玩奇景,何必在此打悶葫蘆。』」
打入冷宮 打:與某些動詞結合成為一個詞,表示進行的意思;冷宮:古代皇帝把失寵的後妃軟禁於冷僻宮內。比喻人不被重視或把事情擱置一邊。
大而化之 化:改變,轉變。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後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謹慎。
出處:《孟子·盡心下》:「大而化之之謂聖。」
大計小用 用於大事的計策,結果只用在小事情上。表示計策沒有充分發揮作用。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七回:「孔明連夜驅兵,真出祁山前下寨,收住軍兵,重賞姜維。維曰:『某恨不得殺曹真也!』孔明亦曰:『可惜大計小用矣。』」
大驚小怪 形容對沒有什麼了不起的的事情過分驚訝。
出處:宋·朱熹《答林擇之》:「要肱把此事做一平常事看,朴實頭做將去,久之自然見效,不必如此大驚小怪,起模畫樣也。」
大權旁落 處理重大事情的權力落到旁人手裡(多指領導人被架空)。
出處:明·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一回:「借光唬百獸,大權嘆旁落。」
大事去矣 去:失去。形容事情無法挽回了。多指政權喪失,國家滅亡等大事。
出處:漢·荀悅《漢紀·高祖紀》:「誠用此計,大事去矣。」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大事去矣,人之雲亡。」
大勢已去 大勢:事情發展的趨勢。有利的形勢已經喪失,前途已經沒有希望。
出處:宋·朱熹《朱子諫類》卷五十一:「程子說天命之改,莫是大勢已去。」
大書特書 書:寫。大寫特寫。指對意義重大的事情特別鄭重地加以記載。
出處:唐·韓愈《答元侍御書》:「而足下年尚強,嗣德有繼,將大書特書,屢書不一書而已也。」
大題小作 將磊韙寫成小文章。比喻把重大問題當作小事情來處理。
出處:老舍《讀〈套不住的手〉》:「這篇作品不是小題大作,而是大題小作,篇幅不長,而意義很大。」
大題小做 把大題目作成小文章。比喻把重大的問題當做小事情來處理。
出處:周作人《鬼的生長》:「但是千百年來已非一日,載籍浩如煙海,門外摸索,不得象尾,而且鬼界的問題似乎也多得很,盡夠研究院里先生們一生的檢討,我這里只提出一個題目,即上面所說的鬼之生長,姑且大題小做,略陳管見,仁候明教。」
大有可為 事情有發展前途,很值得做。
帶礪河山 帶:衣帶。礪:磨刀石。河:黃河。山:泰山。黃河如衣帶,泰山像磨刀石。這是永遠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舊時表示所封爵位傳之久遠。含有江山永固之義。
膽小怕事 膽子非常小,怕事情落在自己頭上,怕惹麻煩。
出處:巴金《談〈寒夜〉》:「他後來竟變成了一個膽小怕事、見人低頭、懦弱安分、甘受欺侮的小公務員。」
刀過竹解 刀一劈下去,竹子立即分開。形容事情順利解決。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五回:「後來,果然辦得水到渠成,刀過竹解。」
得手應心 比喻技藝純熟或做事情非常順利。同「得心應手」。
出處:《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
得心應手 得:得到,想到;應:反應,配合。心裡怎麼想,手就能怎麼做。比喻技藝純熟或做事情非常順利。
出處:《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
得魚忘筌 筌:捕魚用的竹器。捕到了魚,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後就忘了本來依靠的東西。
出處:《莊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
登高自卑 比喻事情的進行有一定的順序。
出處:《禮記·中庸》:「譬如行遠必自邇,譬如登高必自卑。」
滴水穿石 水不斷下滴,可以滴穿石頭。比喻只要有恆心,不斷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出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掂斤播兩 掂、播:托在掌上試輕重。比喻在小事情上過分計較。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任憑人說短論長,他不怕掂斤播兩。」
顛顛倒倒 ①指神思迷糊錯亂。②指事情不順或言行無條理,不可置信。
出處:《朱子全書》卷六:「向時有一截學者貪多務得,要讀《周禮》、諸史、本朝典故,一向盡要理會,得許多沒緊要底工夫,少刻,自己都恁自地顛顛倒倒,沒頓放處。」《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彼此夙緣,顛顛倒倒,皆非偶然也。」
掉以輕心 掉:擺動;輕:輕率。對事情採取輕率的漫不經心的態度。
出處: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故吾每為文章,未嘗敢以輕心掉之。」
東扯西拽 謂事情互相糾纏。猶言拆東補西。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七:「別件事,或者有些東扯西拽,東掩西遮,東三西四,不容易說話。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一天好事。」
洞見症結 洞見:清楚地看到;症結:肚子里結塊的病,比喻問題的關鍵。比喻事情的糾葛或問題的關鍵所在。形容觀察銳利,看到了問題的關鍵。
出處:《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扁鵲以其言飲葯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以此視病,盡見五臟症結,特以診脈為名耳。」
端倪可察 端倪:線索。事情已經可以看出眉目來了。
出處:《莊子·大宗師》:「反復始終,不知端倪。」
多錢善賈 賈:做生意。本錢多生意就好做。比喻條件充分,事情好辦。
出處:戰國·韓·韓非《韓非子·五蠹》:「鄙諺曰:『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耳目閉塞 比喻少見寡聞,對於世事情況了解甚少。
二仙傳道 兩位神仙共同傳授道法。比喻兩人秘密地配合做某件事情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56回:「貂鼠皮道:『二仙傳道去罷!』珍珠串瞅了一眼,笑的去訖。」
發蒙振落 蒙:遮蓋,指物品上的罩物;振:搖動。把蒙在物體上的東西揭掉,把將要落的樹葉摘下來。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
出處:《史記·汲鄭列傳》:「至如說丞相弘,如發蒙振落耳。」
翻江攪海 形容水勢浩大。多喻力量或聲勢非常壯大。也形容吵鬧得很兇或事情搞得亂七八糟。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三回:「龍能噴雲曖霧,播土揚沙。有巴山捎嶺的手段,有翻江攪海的神通。」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四回:「指揮說地談天口,來誘翻江攪海人。」
繁文末節 文:規定、儀式;節:禮節。過分繁瑣的儀式和禮節。比喻瑣碎多餘的事情。
出處:宋·蘇軾《上圓丘合祭六儀》:「儀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節,則一歲可以再郊。」
反面文章 從事情的反面做的文章。多指反語。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七回:「紫芝道:『我仿《毛詩》:巨屨揚矣,於彼高岡;大足光矣,於彼馨香。』春輝道:『「馨香」二字是褒中帶貶,反面文章,含蓄無窮,頗有風人之旨。』」
防微杜漸 微:微小;杜:堵住;漸:指事物的開端。比喻在壞事情壞思想萌芽的時候就加以制止,不讓它發展。
出處:晉·韋謏《啟諫冉閔》:「清誅屏降胡,以單於之號以防微杜漸。」《後漢書·丁鴻傳》:「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凶妖消滅,害除福湊矣。」
放馬後炮 比喻事情已過去才發議論。
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9回:「人已死了,在這里放馬後炮,可是遲了。」
飛鴻雪爪 比喻事情經過所留下的痕跡。同「飛鴻印雪」。
出處:清·陳維崧《風入松·納涼》詞:「浮世飛鴻雪爪,故山亂葉茅庵。」
飛鴻印雪 比喻事情經過所留下的痕跡。
出處: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非同兒戲 比喻事情很重要,不是鬧著玩的。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四回:「玩是玩,笑是笑,這個事非同兒戲,你可別混說!」
非同小可 小可:尋常的。指情況嚴重或事情重要,不能輕視。
出處: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三折:」蕭令史,我與你說,人命事關天關地,非同小可!」
分內之事 分內:自己,本分。本分之內的事情。指自己應負責任的事情。
出處:《聖諭廣訓·孝訓》:「皆孝子分內之事也。」
風塵碌碌 碌碌:辛苦忙碌的樣子。形容在旅途上辛苦忙碌的樣子。
出處:明·金毓峒《金鶴沖詩·按部涇原韓國主招宴曖泉二首(其一)》:「風塵碌碌惜年華,選勝陪游帝子家。」
風清弊絕 貪污、舞弊的事情沒有了。形容壞事絕跡,社會風氣良好。
出處:宋·周敦頤《拙賦》:「上安下順,風清弊絕。」
風情月債 比喻有關男女戀愛的事情。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司人間之風情月債,掌人世之女怨男痴。」
風雨無阻 不受刮風下雨的阻礙。指預先約好的事情,一定按期進行。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三十二:「黃秀才從陸路短船,風雨無阻,所以趕著了。」
覆水難收 覆:倒。倒在地上的水難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無法挽回。
出處:《後漢書·何進傳》:「國家之事易可容易?覆水不收,宜深思之。」
㈤ 形容常常發生的事的成語
司空見慣、屢見不鮮、數見不鮮、接二連三、連三並四
一、司空見慣 [ sī kōng jiàn guàn ]
【解釋】: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
【出自】:郭沫若《革命春秋·創造十年續篇》:「帝國主義」這種字樣,在現今已是司空見慣 了,但在當年卻幾乎是一種諱名。
二、屢見不鮮 [ lǚ jiàn bù xiān ]
【解釋】:屢:多次;鮮:新鮮,新奇。常常見到,並不新奇。
【出自】:魯迅《而已集·略談香港》:搜身的糾葛,在香港屢見不鮮。
三、數見不鮮 [ shuò jiàn bù xiān ]
【解釋】:數:屢次;鮮:新殺的禽獸,引伸為新鮮。本指對於常來之客,就不宰殺禽獸招待。後指常常見到,並不新奇。
【出自】:魯迅《集外集拾遺·啟事》:這種謠言,在各處所發生的真數見不鮮了。
四、接二連三 [ jiē èr lián sān ]
【解釋】:一個接著一個,接連不斷。
【出自】:魯迅《彷徨·高老夫子》:滿屋子的手都拱起來,膝關節和腿關節接二連三地屈折,彷彿就要蹲了下去似的。
五、連三並四 [ lián sān bìng sì ]
【解釋】:猶言接連不斷。
【出自】:老舍《趙子曰》第十九:「趙子曰一聲不發,只連三並四的磕瓜子。」
㈥ 比喻事情的產生都有原因的是什麼成語
比喻事情的產生都有原因的是成語有:
1.【互為因果】:原因和結果相互聯系,相互轉化。
2.【事出專有因】:屬事情的發生是有原因的。
㈦ 形容突然發生用什麼成語
風雲突變、晴天霹靂、突如其來、罔知所措、平地風波
1、風雲突變
讀音:版fēnɡ
yún
tū
biàn
釋義:比喻局勢權突然發生了巨大變化。
造句:在世界局勢風雲突變的年代裡,中國應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2、晴天霹靂
讀音:qíng
tiān
pī
lì
釋義:霹靂,響雷。晴天打響雷。比喻突然發生意外的,令人震驚的事件。
造句: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驚得他目瞪口呆。
3、突如其來
讀音:tū
rú
qí
lái
釋義:意思是事情出乎意料地發生,出現。指突然發生意料不到的事情。
也指突然發生。
造句:她實在受不了這突如其來的打擊。
4、罔知所措
讀音:wǎng
zhī
suǒ
cuò
釋義:指面臨窘危,茫然無所適從,形容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造句:他們倆已經無視我的存在,我只能在一旁傻愣愣地看他們爭吵而罔知所措。
5、平地風波
讀音:píng
dì
fēng
bō
釋義:平地上起風波,比喻突然發生事故或變化。
造句:一句隨隨便便的話引起了平地風波。
㈧ 形容事情一定會發生的成語
不可避免:無法避免而定要發生。
大勢所趨: 大勢:指整個局勢。整個局勢發展的趨向。
勢在必行: 不能躲開或迴避;從事情發展的趨勢看,必須採取行動。
㈨ 形容事情的成語是什麼
弊絕風清
bì
jué
fēng
qīng
成語解釋:弊:壞事;清:潔凈。貪污、舞弊的事情沒有了。形容壞事絕跡,社會風氣良好。
成語出處:宋·周敦頤《拙賦》:「上安下順,弊絕風清。」
例句:從前的「賭痞」,現在自己在那裡禁賭了,農會勢盛的地方和牌一樣弊絕風清。
㈩ 形容最近發生的事情很多,用什麼成語
多事之秋
ō shì zhī qiū
【解釋】多事:事故或事變多;秋:時期。事故或事變很多的時期。
【出處】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滅跡匿端,無為綠林之嚆矢也。」
【結構】偏正式。
【用法】一般作賓語。
【近義詞】多災多難、風雨飄搖、內憂外患
【例句】目前國際上正處於~;我們一定要堅定自己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