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形容時有發生的成語是

形容時有發生的成語是

發布時間: 2021-02-23 14:30:11

❶ 形容情況突然的成語

晴天霹靂、禍從天降、飛來橫禍、急轉直下、出乎意料
一、晴天霹靂 [ qíng tiān pī lì ]
【解釋】:霹靂:響雷。晴天打響雷。比喻突然發生意外的,令人震驚的事件。
【出自】:宋·陸游《四日夜雞未鳴起作》詩:「放翁病過秋,忽起作醉墨。正如久蟄龍,青天飛霹靂。」
【示例】:巴金 《懷念蕭珊》三:「真是晴天霹靂!我和我女兒,女婿趕到醫院,她那張病床上連床墊也給拿走了。」
二、禍從天降 [ huò cóng tiān jiàng ]
【解釋】:降:落下。比喻突然遭到了意外的災禍。
【出自】:元·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三折:「則為那窈窕娘;不招你個俊俏郎;弄出這一番禍從天降。」
【示例】: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六回:正是禍從天降,災向地生。
三、飛來橫禍 [ fēi lái hèng huò ]
【解釋】:意外的災禍。
【出自】:南朝 范曄《後漢書·周榮傳》:「若卒遇飛禍,無得殯斂。」
【示例】: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不到得惹出飛來橫禍。

四、急轉直下 [ jí zhuǎn zhí xià ]
【解釋】:形容形勢或文筆等突然轉變,並且很快地順勢發展下去。
【出自】:近代 茅盾《子夜》十七:「伯韜!時局到底怎樣;各人各看法!也許會急轉直下。」
【示例】:葉劍英《偉大的戰略決戰》:「由於迅速而順利地取得了遼沈戰役的勝利,就使全國戰局急轉直下,使原來預計的戰爭進程大為縮短。」
五、出乎意料 [ chū hū yì liào ]

【解釋】:指出人意料。
【出自】:毛澤東《發刊詞》:「准備對付可能的突然事變,使黨和革命不在可能的突然事變中遭受出乎意料的損失。」
【示例】:吳晗《清華雜議》:老朋友勸他出去一下調理也好,出乎意料的是學校竟然不準。

❷ 形容一個東西突然出現的成語有哪些

這類成語比較少,但還是有一些較為熟悉的,比如:

  • 始料未及 【shǐ回liàowèijí】

    意思:沒答有想到的,在意料之外的。

    造句:這只狗在我們生活中占據了一塊很大的地方,這是我始料未及的。

  • 突如其來 【tū rú qí lái】

    意思:事情出乎意料地發生,出現。指突然發生意料不到的事情。 也指突然發生。

    造句:當大家面對突如其來的危險而不知所措的時候小明挺身而出挽救了大家。

  • 從天而降【cóng tiān ér jiàng】

    意思:降:下落。 比喻出於意外,突然出現。

    造句:哥哥,你真是從天而降啊,昨天剛收到你的信,今天就站在家門口了。

  • 出其不意【chū qí bù yì】

    意思:其:代詞,對方;不意:沒有料到。趁對方沒有意料到就採取行動。

    造句:游擊隊常常採取秘密而神速的行動,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

  • 措手不及【cuò shǒu bù jí】

    意思:措手:著手處理。來不及動手應付。指事出意外,一時無法對付。

    造句:城上亂箭齊發,周瑜措手不及,中箭落馬。

❸ 形容突然出現的成語有哪些

  1. 突如來其來:自[ tū rú qí lái ] 突如:突然。 出乎意料地突然發生。

    出處:《周易·離》:「象曰:『突如其來如無所容地。』」

  2. 防不勝防:[ fáng bù shèng fáng ] 防:防備;勝:盡。形容防備不過來。

  3.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七回:「這種小人;真是防不勝防。」

  4. 猝不及防:[ cù bù jí fáng ] 猝:突然,出其不意。事情來得突然,來不及防備。

  5.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既不炳燭;又不揚聲;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

  6. 驟不及防:[ zhòu bù jí fáng ] 指事情來得突然,使人不及防備。

  7. 出處:楊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記》第六章:「我海軍亦於天明發炮,向丹水池一帶清軍射擊,毀美孚洋油棧及火車五輛。清軍驟不及防,退之二道橋。」

  8. 從天而降:[ cóng tiān ér jiàng ] 降:下落。 比喻出於意外,突然出現。

  9. 出處:《漢書·周勃傳》:「諸侯聞之;以為將軍從天而下也。」

    造句:我們出現在敵人陣地前,有如從天而降,敵人嚇得魂飛魄散,無不舉手投降。

❹ 形容突然出現的成語

突如其來、從天而降、猝不及防

突如其來意思:突如:突然。出乎意料地突然發生。

拼音: tū rú qí lái

語法:偏正式;作定語、狀語;形容突發事件

出自:《易·離》:「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

釋義:災難突然而來,焚燒房屋,人死,丟棄親人的屍體逃命。

示例:一陣大風突如其來,布滿地下的雪花又飛上了天空。

近義詞:出乎意料、防不勝防

(4)形容時有發生的成語是擴展閱讀

反義詞:不出所料

意思:事由變化,在預料之中。形容原先預料的准確。

拼音:bù chū suǒ liào

出自:清·曾樸《孽海花》:「我從昨夜與密斯談天之後;一直防著你;剛剛走到你那邊;見你不在;我就猜著到這里來了;所以一直趕來;果然不出所料。」

示例:「果然不出所料,」這樣的一念閃過校長先生的心頭。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用於人對事物的推測。

近義詞:果不其然、料事如神

❺ 形容「突然發生」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1、突如其來

【拼音】:tū rú qí lái

【解釋】:突如:突然。出乎意料地突然發生。

【出自】:《易·離》:「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

2、措手不及

【拼音】:cuò shǒu bú jí

【解釋】:措手:著手處理。來不及動手應付。指事出意外,一時無法對付。

【出自】:元·無名氏《千里獨行》楔子:「咱今晚間,領著百十騎人馬,偷營動寨,走一遭去,殺他個措手不及。」

❻ 表示又再一次發生的成語有哪些

重蹈覆轍、周而復始、東山再起、卷土重來、循環往復。
一、重蹈覆轍
【解釋】:蹈:踏;覆:翻;轍:車輪輾過的痕跡。重新走上翻過車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訓,再走失敗的老路。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竇武傳》:「今不想前事之失,復循覆車之軌。」
今天不想前面的事情為什麼失敗,就會重新走上翻過車的老路。
【示例】:要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以免重蹈覆轍。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用於勸說、希望和警告的場合
【近義詞】重蹈前轍、蹈其覆轍、前車可鑒、前車之鑒、覆車繼軌、老調重彈
【反義詞】改弦易轍、他山之石、懲前毖後、改弦更張、前車可鑒、覆轍勿蹈、前車之鑒
二、周而復始
【解釋】:周:環繞一圈;復:又,再。轉了一圈又一圈,不斷循環。
【出自】:梁啟超《新史學》:「其進化有一定之時期,及期則周而復始。
他的進化是有一定的時間的,到了時間就會不斷循環。
【示例】:季節的春夏秋冬,植物的生長榮枯,周而復始,年年如此。
【語法】:緊縮式;作謂語;指循環往復
【近義詞】循環不息、循環無端、循環往復、物極必反、終而復始
三、東山再起
【解釋】:指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
【出自】:回到家鄉,先圖個骨肉團聚,一面藏器待時,或者聖恩高厚,想起來還有東山再起之日,也未可知。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九回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指重新得勢
【近義詞】重振旗鼓、出山小草、重作馮婦、余燼復起、止水重波、大張旗鼓、東山復起、卷土重來、借屍還魂、死灰復燃、反復嚼、卷土而來、重整旗鼓、死灰復然
【反義詞】一去不返、掛冠而去、角巾私第、冰消瓦解、買田陽羨、銷聲匿跡、息影園林、東山高卧、過眼煙雲、一敗塗地、灰飛煙滅、風流雲散、一蹶不振
四、卷土重來
【解釋】:卷土:人馬奔跑時塵土飛卷。比喻失敗之後,重新恢復勢力。
【出自】:他們要掙扎,他們要變天,他們要卷土重來。 曲波《林海雪原》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重振旗鼓、余燼復起、止水重波、大張旗鼓、反復嚼、重起爐灶、死灰復燃、東山再起、重整旗鼓、死灰復然
【反義詞】銷聲匿跡、一蹶不振、灰飛煙滅、萬劫不復、偃旗息鼓
五、循環往復
【解釋】:周而復始,去而復來。指反復進行,沒有止息。
【出自】:毛澤東《實踐論》:「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人
【近義詞】周而復始
【反義詞】始終如一

❼ 形容最近發生的事情很多四字成語有哪些

不勝枚舉、舉不勝舉、不可枚舉、不計其數、不可勝數
一、不勝枚舉 [ bù shèng méi jǔ ]
【解釋】:勝:盡;枚:個。不能一個個地列舉出來。形容數量很多。
【出自】:宋·王楙《野客叢書·俗語有所自》:「似此等語,不可枚舉。」
【翻譯】:似乎這些話,不可以列舉。
二、舉不勝舉 [ jǔ bù shèng jǔ ]
【解釋】:勝:盡。列舉也列舉不完。形容數量很多。
【出自】:魯迅《偽自由書·後記》引谷春帆《談「文人先行」》:「公開告密,賣友求榮,賣身投靠的勾當,舉不勝舉。」
三、不可枚舉 [ bù kě méi jǔ ]
【解釋】:枚:個。不能夠一個個地列舉。形容數量、種類極多。
【出自】:宋·王楙《野客叢書·俗語有所自》:「似此等語,不可枚舉。」
【翻譯】:似乎這些話,不可以列舉。
四、不計其數 [ bù jì qí shù ]
【解釋】:沒法計算數目。形容很多。
【出自】:宋·魏了翁《奏措京湖諸郡》:「或謂官民兵在城內者約二十萬,而散在四郊者,不計其數。」
【翻譯】:有人認為官軍民兵在城裡的人約二十萬,而分散在四郊的人,沒法計算數目。
五、不可勝數 [ bù kě shèng shǔ ]
【解釋】:勝:盡。數也數不過來。形容數量極多。
【出自】:春秋.墨子《墨子·非攻中》:「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勝數。」
【翻譯】:百姓之道疾病而死亡的人,數也數不過來。

❽ 形容爆發的成語有哪些

蓄勢待發、一觸即來發、厚積薄發自、雷霆之怒、勢不可擋

❾ 形容突然出現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突然出現的成語有突如其來、從天而降、突出其來、猝不及防、驟不及防等。
1、突如其來 [ tū rú qí lái ]
基本釋義:突如:突然。出乎意料地突然發生、出現。

出處:周代 佚名《易經·離》:「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
白話譯文:突然的出現。焚燒如同死了或舍棄了一樣。
例句: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他心裡十分難過。

2、從天而降 [ cóng tiān ér jiàng ]
基本釋義:降:下落。比喻出於意外,突然出現。
出處:東漢 班固《漢書·周勃傳》:「諸侯聞之;以為將軍從天而下也。」
白話譯文:諸侯們聽說以後,以為將軍是從天而下的。
例句:哥哥,你真是從天而降啊,昨天剛收到你的信,今天就站在家門口了。
3、突出其來 [ tū chū qí lái ]
基本釋義:出乎意料地突然發生,出現。
出處:真為素昧平生,突出其來,難怪妾之得罪。——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
白話譯文:真是因為之前並沒有見過,突然出現,難怪你會怪罪了。
4、猝不及防 [ cù bù jí fáng ]
基本釋義:猝:突然,出其不意。事情來得突然,來不及防備。
出自: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既不炳燭,又不揚聲,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
白話譯文:既不點燭火,有不發出聲音,突然出現,突然相遇,以為是碰上了鬼。
5、驟不及防 [ zhòu bù jí fáng ]
基本釋義:指事情來得突然,使人不及防備。
出處:現代 楊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記》第六章:「我海軍亦於天明發炮,向丹水池一帶清軍射擊,毀美孚洋油棧及火車五輛。清軍驟不及防,退之二道橋。」

❿ 形容「突然發生」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突然發生」的成語有:突如其來、始料未及、風雲突變、罔知所措、猝不及防。

1、突如其來[tū rú qí lái]:突如:突然。 出乎意料地突然發生。

[出處] 《周易·離》:「象曰:『突如其來如無所容地。』」

2、始料未及[shǐ liào wèi jí]:最初的設想沒有按照預期的目標發展,讓人感到突然和意外的驚訝。

[出處]《里乘》第三卷。

3、風雲突變[fēng yún tū biàn]:風雲:比喻變幻動盪的局勢。 局勢突然發生了變化。

[出處]毛澤東《清平樂·蔣桂戰爭》詞:「風雲突變,軍閥重開戰。」

4、罔知所措[wǎng zhī suǒ cuò]:面臨窘危,茫然無所適從。形容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出處]唐·白行簡《李娃傳》:「生惶惑發狂,罔知所措。」

5、猝不及防[cù bù jí fáng]:猝:突然,出其不意。事情來得突然,來不及防備。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既不炳燭;又不揚聲;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