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老變小的成語是什麼
『壹』 形容老人家越老越小的成語
鶴發童顏 童心未泯 返老還童
嚴格意義上,以上都不是。其實這個成語可能沒有,俗語還是有的。
全國很多地方都是用「 老小老小 」 來形容老人年紀比較大了,但還是和小孩一樣,類似老頑童
『貳』 形容「逐漸減少」的成語是什麼
1、每況愈下
měi kuàng yù xià
成語解釋:每:每一次;逐一;況:狀況;愈:更加。比喻情況的發版展越來越不好。權
成語出處: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 東坡一》:「非盡如此,後山乃比之教坊司雷大使舞,是何每況愈下,蓋其謬耳!」
2、江河日下
jiāng hé rì xià
成語解釋:日:一天天;下:低處。江河一天天流向低處;比喻事物日益衰落或局勢越來越糟。
成語出處:清 顧炎武《答徐甥公肅書》:「昊天不弔,大命忽焉,山嶽崩頹,江河日下,三風不儆,六逆彌臻。」
3、江流日下
jiāng liú rì xià
成語解釋:見「江河日下」。
成語出處:孫中山《建國方略·知行總論》:「既經非常之破壞,而無非常之建設以繼之,此所以禍亂相尋,江流日下。」
4、大事化小
dà shì huà xiǎo
成語解釋:化:變。經過妥善處理,將大事化成小事
成語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7回:「他再借些,自然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了。」
5、日朘月減
rì zuàn yuè jiǎn
成語解釋:見「日削月朘」。
成語出處:宋·司馬光《乞罷將官狀》:「自轉運使知州以下,白直及迎送之人,日朘月減,出入導從,大為蕭條。」
『叄』 形容年齡小的成語有哪些
白面書生 指缺乏閱歷經驗的讀書人。也指面孔白凈的讀書人。
出處:《宋版書·沈慶之傳權》:「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濟。」
不經世故 經:經歷;世故:人情世事的變故。形容缺乏為人處世的經驗。
出處:魯迅《花邊文學·序言》:「然而他們不經世故,偶爾『忘其所以』也就大碰其釘子。」
毛羽未豐 比喻力量不足,條件還不成熟。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
乳臭未乾 臭:氣味。身上的奶腥氣還沒有退盡。對年輕人表示輕蔑的說法。
出處:《漢書·高帝紀上》:「是口尚乳臭,不能當韓信。」
少不更事 少:年輕;更:經歷。年紀輕,沒有經歷過什麼事情。指經驗不多。
出處:《隋書·李雄傳》:「吾兒既少,更事未多。」
少不經事 少:年輕;更:經歷。年紀輕,沒有經歷過什麼事情。指經驗不多。
出處:《隋書·李雄傳》:「吾兒既少,更事未多。」
新學小生 指治學時間不長,見聞淺陋、經驗不足的後生晚輩。
羽毛未豐 豐:豐滿。指小鳥沒長成,身上的毛還很稀疏。比喻年紀輕,經歷少,不成熟或力量還不夠強大。
出處:《戰國策·秦策一》:「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
『肆』 形容老了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老了的成語有:
一、頭童齒豁 [ tóu tóng chǐ huò ]
1.【解釋】:童:原指山無草木,比喻人禿頂;豁:缺口。頭頂禿了,牙齒稀了。形容人衰老的狀態。
2.【出自】:唐·韓愈《進學解》:「頭童齒豁,竟死何裨?」
3.【示例】:一年數病,~;而忽遭母夫人之變,形神益復支離。 ◎清·謝章鋌《魏子安墓誌銘》
二、老態龍鍾 [ lǎo tài lóng zhōng ]
1.【解釋】:龍鍾:行動不靈便的樣子。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靈便。
2.【出自】:唐·李端《贈謝戴》:「交結漸時輩,龍鍾似老翁。」
3.【示例】:有一位~的工兵營營長吳某到站台迎接,並且報告錦州形勢混亂,火車不能開過。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六十九回
三、老邁龍鍾 [ lǎo mài lóng zhōng ]
1.【解釋】: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便。
2.【出自】:清·李汝珍《鏡花緣》第99回:「當日來時是何等樣精力強壯,那知如今老邁龍鍾,如同一場春夢。」
3.【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含貶義
四、鶴發童顏 [ hè fà tóng yán ]
1.【解釋】:仙鶴羽毛般雪白的頭發,兒童般紅潤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氣色好。
2.【出自】:唐·田穎《夢游羅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鶴發童顏古無比。」
3.【示例】:(華佗)童顏鶴發,飄然有出世之姿。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五回
五、蓬頭歷齒 [ péng tóu lì chǐ ]
1.【解釋】:頭發蓬亂,牙齒稀疏。形容人衰老的容貌。
2.【出自】:戰國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其妻蓬頭攣耳,齞脣歷齒。」
3.【示例】:鶴發雞皮,~。 ◎北周·庾信《竹杖賦》
『伍』 形容變化小的成語有哪些
相差復無幾
[拼音]
xiāng chā wú jǐ
[釋義]
彼此制沒有多大差別。
[出處]
先秦·李耳《老子》:「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何若?」
[例句]
用鋼筋水泥預制板蓋成的現代化大樓內空氣濕度大大低於正常標准,與沙漠相差無幾。
『陸』 寫形容變化小的成語和形容變化多的成語
形容來變化大的成語:
日異月源殊
變化多端
隔世之感
感慨萬千
恍如隔世 形容變化大的成語:
日異月殊
變化多端
隔世之感
感慨萬千
恍如隔世
桑田滄海
千變萬化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改頭換面 瞬息萬變 天翻地覆 刮目相看 今非昔比
潛移默化,變化莫測,變幻無窮,千變萬化
相差無幾 大同小異
『柒』 形容漸漸衰老的成語
明日黃花、徐娘半老、風前殘燭、鶴發童顏、老態龍鍾
一、明日黃花 [ míng rì huáng huā ]
【解釋】:黃花:菊花。原指重陽節過後逐漸萎謝的菊花。後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
【出自】:宋·胡繼宗《書言故事·花木類》:過時之物,曰明日黃花。
【翻譯】:過時的東西,叫逐漸萎謝的菊花。
二、徐娘半老 [ xú niáng bàn lǎo ]
【解釋】:指尚有風韻的中年婦女。
【出自】:唐.李延壽《南史·後妃傳下》:「徐娘雖老,猶尚多情。」
【翻譯】:徐娘雖然老,尚有風韻。
三、風前殘燭 [ fēng qián cán zhú ]
【解釋】:比喻隨時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隨時可能消滅的事物。
【出自】:郭戈《金瓶梅傳奇》第十七回:「常言道,小不忍則亂大謀。我兒不可逞強。況我已是病弱之體,如那風前殘燭,再也經不得事了。」
四、鶴發童顏 [ hè fà tóng yán ]
【解釋】:仙鶴羽毛般雪白的頭發,兒童般紅潤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氣色好。
【出自】:唐·田穎《夢游羅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鶴發童顏古無比。」
【翻譯】:說自己不是神也不是神仙,仙鶴羽毛般雪白的頭發,兒童般紅潤的面色古代無人能比。
五、老態龍鍾[ lǎo tài lóng zhōng ]
【解釋】:龍鍾:行動不靈便的樣子。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靈便。
【出自】: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六十九回:有一位老態龍鍾的工兵營營長吳某到站台迎接,並且報告錦州形勢混亂,火車不能開過。
『捌』 形容年齡小的成語是什麼
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弱冠之年 黃發垂髫 徐娘半老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弱冠之年 黃發垂髫 徐娘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