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形容絕大部分的成語

形容絕大部分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1-02-22 19:24:54

⑴ 表示大多數的成語

十有八九
shí yǒu bā jiǔ
[釋義] 指絕大多數,大致不差,差不離。
[語出] 唐·杜甫《負薪行版》:「土風坐男使權女立,男當門戶女出入。十有八九負薪歸,賣薪得錢應供給。」
[例句] 阿爺,此猜~,姐姐只為許了個盲子,心中不樂,時時流淚。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2卷

⑵ 形容跟大多數一樣,沒什麼特別 用一個什麼詞來表達。。。

形容跟大多數抄一樣,沒什麼特別的詞語,應該是:千篇一律
【成語】千篇一律
【注音】qiān piān yī lǜ
【釋義】一千篇文章都一個樣。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辦事按一個格式,非常機械。
【近義詞】千人一面、如出一轍 老生常談
【反義詞】千差萬別、形形色色 別具一格

義務為你解答,願意對你有所幫助~~{^^O^^}~~

⑶ 為什麼中國的成語絕大部分來自於春秋戰國時期

成語來源大概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寓言神話故事的縮寫,如「撥苗助長」、「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精衛填海」、「誇父追日」等。
二、歷史事件的概括。如「完壁歸趙」、「負荊請罪」、「卧薪嘗膽」、「紙上談兵」、「如火如荼」、「退避三舍」等。
三、古書中詞句的摘引或改寫。如「桃之夭夭」、「浩然之氣」、「得魚忘筌」、「雞犬相聞」、「盡善盡美」等。《詩經》、《呂氏春秋》、《老子》、《莊子》、《論語》等著作里比比皆是(以上幾個都是這幾本著作里的)。
四、歷代俗語的流傳:如「張冠李戴」(明朝流傳的俗語)、「雪中送炭」、「以德報怨」、「錦上添花」(宋代口語)。
五.新時期創造的成語。如「多快好省」、「推陳出新」、「按勞分配」等。

就春秋戰國而言,主要是來源於前三個方面。
一,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哲學家慣於用名言雋語和比喻例證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思想。孔子作為第一個私塾老師出現後引發知識大爆炸,孔子、孟子、荀子、莊子、韓非子等大家的寓言和春秋戰國人和後人總結的作品正是寓言和名句的集中地,這方面的成語真的太多太多了,講成語故事話一晚上也說不完。
二、歷史故事方面,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亂世出英雄絕對不會錯,不信看看三國和抗日和解放戰爭時期耳熟能詳的將軍元帥。
春秋戰國不缺才俊,因為有太多毛遂自薦雞鳴狗盜的門客,奉公守法大義滅親的官員,一字千金千慮一得的丞相,三令五申爾虞我詐的將軍,一鳴驚人一言九鼎的君王……
那是一個伯樂識馬千金買骨而門庭若市,志在四方而高山流水,因勢利導孺子可教而升堂入世的年代。
那也是一個唇亡齒寒卻鳥盡弓藏,玩火自焚而眾叛親離舉棋不定致痛心疾首的年代。
以上成語都是出自春秋戰國!
當然也有先入為主的原因,畢竟語言文字,越晚越難創作,不能說後人創作能力有限,而是感謝先人的創作力。舉個不恰當例子,重力和相對論,即使牛頓愛因斯坦不發現,也早晚會被發現,但是也意味著更晚被發現。

春秋戰國以前,學在官府。接受教育,能夠使用書面語言的無非巫史及貴族,文字使用范圍既不廣泛,也不成熟。譬如卜辭,從數量上看十幾萬塊,很不少了,但靠就其內容,大部分卻渾如流水帳一般。此種情況在西方也有,克里特島線形文字也多是貨物清單,稅收清單。再如西周,比起殷商來是有發展的,這一點從尚書《盤庚》三篇的詰詘聱牙到《酒誥》、《顧命》的莊重典雅可以體現,然後還出現了韻文的《詩經》中的許多篇目,也可顯示出這種文化上的進步。不過,另一方面是西周的文化終究還局限於貴族階層,他們使用文字,范圍不過是記事銘功、宴飲娛樂、公文政務而已,對於更微妙的情感,更深邃的哲思都無涉及——因此,春秋之後的文化下移、文化普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是使用文字的主體急劇增加,不再是貴族的壟斷品;其次是文字的使用范圍,深度都大有增加。可以說,這一時代是中國文學的草創期和奠基期,《詩》《書》的完備在這一時代;列國史記產生於這一年代;辭章詩賦萌芽於這一年代;私人著述也創始於這一年代(此點見古史辨相關論述,曰戰國之前無私人著述)……正因為春秋戰國時代對於書面語言、對於文學是一個開創形成時期,所以留下的習語、典故必然就多,因為一個語言的發展,總是一代代往前學習而得的,時代越早的東西,往往越容易被更多地使用,也更容易成為經典。正如西方中世紀以來的文學源頭之一正是《聖經》,故而在西歐各語言中,都留下了眾多的來源於《聖經》的典故和格言,其理一如。
ps
春秋戰國留下的成語多,實際上漢末至唐留下的成語也多,後者的原因是,魏晉南北朝甚至於隋唐也是中國文學、語言的一個大發展時代,是從上古漢語到中古漢語的一個大的過渡。

⑷ 形容努力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努力的成語有:

一、夙興夜寐 [ sù xīng yè mèi ]

1.【解釋】:夙:早;興:起來;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奮。

2.【出自】:《詩經·衛風·氓》:「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3.【示例】:可憐數載宮闈,克勤克儉,~,何敢輕為妄作,有黍姆訓。

二、持之以恆 [ chí zhī yǐ héng ]

1.【解釋】:持:堅持;恆:恆心。長久堅持下去。

2.【出自】:清·曾國藩《家訓喻紀澤》:「爾之短處,在言語欠鈍訥,舉止欠端重,看書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崢嶸。若能從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功,進之以猛,持之以恆,不過一二年,自爾精進而不覺。」

3.【示例】:學習要鍥而不舍,~,就能取得好成績。

三、焚膏繼晷 [ fén gāo jì guǐ ]

1.【解釋】:膏:油脂,指燈燭;繼:繼續,接替;晷:日光。點上油燈,接續日光。形容勤奮地工作或讀書。

2.【出自】: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3.【示例】:相傳文人目多眚,歸咎讀書,~,以致損明。

四、業精於勤 [ yè jīng yú qín ]

1.【解釋】:業:學業;精:精通;於:在於;勤:勤奮。學業精深是由勤奮得來的。

2.【出自】:唐·韓愈《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3.【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學業精深在勤奮。

五、勤學苦練 [ qín xué kǔ liàn ]

1.【解釋】:認真學習,刻苦訓練。

2.【出自】:秦牧《秘訣》:「他的兒子聽後,再不敢妄圖僥幸走上捷徑,經過真正的勤學苦練,終於也成為書法家。」

⑸ 形容大部分的成語

十有來八九 [shí yǒu bā jiǔ]

生詞本自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指絕大多數,大致不差,差不離。
出 處

唐·杜甫《負薪行》:「土風坐男使女立,男當門戶女出入。十有八九負薪歸,賣薪得錢應供給。」
例 句

阿爺,此猜~,姐姐只為許了個盲子,心中不樂,時時流淚。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2卷

⑹ 成語是表示一般的概念的固定詞語或句子,絕大部分是由什麼字組成的

http://ke..com/view/2990.htm
看下這個

⑺ 形容大多的詞語

不計其數、連綿不斷、不可計數、人山人海、數不勝數、滿天星斗、萬水千山、數不勝數、成千上萬、數不勝數、星羅棋布、數以萬計、數見不鮮、數以累計、千千萬萬

⑻ 形容極其重要的成語

十萬火急當務之急重中之重迫在眉睫舉足輕重 至關重要 不可多得 無與倫比 舉世罕見 少之又少 價值連城 至關重大 視若珍寶 屈指可數 寥寥無幾 無可比擬 前所未有 無價之寶 連城之價

⑼ 形容為了大多數人的利益舍棄少數人利益的成語

大公無私
意思:指辦事公正,沒有私心,現多指從集體利益出發,毫無個專人打算。
大公無私是屬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dà
gōng

sī。
出處:《漢書·賈誼傳》:「為人臣者;主而忘身;國而忘家;公而忘私。」
譯文:作為別人的臣民,主上你忘記了自身利益,因為國的利益忘記家的利益,辦事公正,沒有私心。

⑽ 形容很強大的成語

【強大的成語】秋風掃落葉 、摧枯拉朽。
1、秋風掃落葉 [qiū fēng sǎo luò yè ]比喻強大的力量掃盪衰敗的勢力。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辛毗傳》:「以明公之威;應困窮之敵;擊疲弊之寇;無異迅風之振秋葉矣。」

翻譯:以主公軍隊(這里應該是指曹操的軍隊)的威武,應付窮困的敵人,擊潰疲憊的流寇,和疾風吹落秋葉沒有區別。

2、摧枯拉朽 [ cuī kū lā xiǔ ] 摧毀枯草朽木。形容氣勢盛大,對方不堪一擊。枯:枯草。拉:摧。

出 處:《晉書·甘卓傳》:「將軍之舉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顧慮乎?」

翻譯:甘將軍如果發兵攻打武昌,就好像摧毀乾枯的草和朽爛的樹木那樣容易,不必有什麼顧慮。

【問題1答案】迎刃而解 、應刃而解。
1、迎刃而解 [yíng rèn ér jiě ]劈竹子,頭上幾節一破開,下面的就隨著刀口裂開了。比喻主要問題解決了,其他有關的問題就很容易解決。刃:刀口。解:分開,裂開。

出處:《晉書·杜預傳》:「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無復著手處也。」

翻譯:我軍兵威已振,這就好比破竹,破開數節之後,就都迎刃而解了,不會再有吃力的地方了。
2、應刃而解 [ yìng rèn ér jiě ] 猶言迎刃而解。比喻問題得到順利解決。
出處:梁斌《播火記》二五:「雖然有好多問題事先沒有商量,有朱老忠在,也就應刃而解了。」

【問題2答案】未雨綢繆、曲突徙薪。
1、未雨綢繆[wèi yǔ chóu móu]在天還沒下雨的時候,就修補好房屋的門窗。後用以比喻事先做好准備。綢繆chóumóu):修補。
出處:明·朱柏廬《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翻譯:應該在天還沒下雨的時候,就修補好房屋的門窗;不要等到渴了的時候才想起來挖井。
2、曲突徙薪 [ qū tū xǐ xīn ] 比喻事先預防以避免危險發生。突:煙囪。徙:遷移。
出處:《漢書·霍光傳》:「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

翻譯:為什麼提出『把煙囪改建成彎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建議的人沒有受到答謝、恩惠,而被燒傷的人卻成了上客呢?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