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一箭雙雕成語故事成語詞典

一箭雙雕成語故事成語詞典

發布時間: 2021-02-21 19:36:44

Ⅰ 一箭雙雕這個成語故事

一箭雙雕
【拼音】:yī jiàn shuāng diāo
【釋義】:原指射箭技術高超,一箭射中兩只雕。後比喻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
【出處】:《北史·長孫晟傳》:「嘗有二雕飛而爭肉,因以箭兩只與晟,請射取之。晟馳往,遇雕相攫,遂一發雙貫焉。」

近義詞:一石二鳥,一舉兩得,事半功倍

反義詞:事倍功半
故事: 南北朝時,北周有一個智勇雙全的人叫長孫晟。具有百發百中的射箭技藝,無人敢與他相比。
北周的國王為子安定北方的少數民族突厥人,決定把一位公主嫁給突玉攝圖。為了安全起見,派長孫晟率領一批將士護送公主前往突厥。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到了突厥。攝圖大擺酒宴。宴請長孫晟。酒過三巡,按照實晟人的習慣要比武助興。突厥王命人拿來一張硬弓,要長孫晟射百步以外的銅線。只聽得「格勒勒」—聲,硬弓被拉成彎月,一枝利箭「嗖」地一聲射進了銅錢的小方孔。「好!」大家齊聲喝采。
從此攝圖對長孫晟非常敬重,留他在突厥住了一年,並經常讓他陪著自己一塊兒去打獵。有一次,他倆正在打獵,攝圖猛抬起頭,看見天空中有兩只大雕在爭奪一塊肉。他忙送給長孫晟兩枝箭說:「能把這兩只射下來嗎?」「一枝箭就夠了!」長孫晟邊說邊接過箭,策馬馳去。他搭上箭,拉開弓,對准兩只厥打得難分難解的大雕。「嗖」的一聲,兩只大雕便串在一起掉落下了。

Ⅱ 一箭雙雕 成語故事

【成語】: 一箭雙雕
【拼音】: yī jiàn shuāng diāo
【解釋】: 原指射箭技術高超,一箭射中兩只雕。後比喻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
【成語故事】:
南北朝時,北周有個叫長孫晟的武將,善於射箭,又智謀超人。他曾被派遣護送公主到西北突厥族去成婚。突厥族國王攝圖很器重他,把他留了下來,常讓他隨自己一起去打獵。一次,攝圖看見兩只大雕在空中爭奪一塊肉,便交給長孫晟兩支箭,請他將雕射下來。長孫晟跨馬前奔,拉開弓,只聽嗖的一聲,一箭竟穿過兩只大雕的胸脯。雕頓時雙雙落下。這個成語原指射箭技術高超。現指一舉兩得。

Ⅲ 一箭雙雕的成語故事

一箭雙雕
yījiànshuāngdiāo
[釋義] 一支箭射中兩只雕。比喻做一件事而達到兩個目的。
[語出] 唐·崔致遠《桂苑筆耕錄》:「能將一箭落雙雕;萬里胡塵當日銷。」
[正音] 雙;不能讀作「suānɡ」。
[辨形] 雕;不能寫作「凋」或「碉」。
[近義] 一石二鳥 一舉兩得 事半功倍
[反義] 事倍功半
[用法] 多表示達到兩個目的。有時出於鄙夷或戲謔的口吻。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主謂式。
[辨析] ~和「一舉兩得」;都有「做一件事得到兩種收獲」的意思。但~是比喻性的;多出於鄙夷或戲謔的口吻;指達到兩個目的或一下子打中兩者;一般不用於莊重的場合;「一舉兩得」是直陳性的;多指得到兩種好處;可用於多種場合。
[例句] 他的話起到了~的作用。
[英譯] killtwobirdswithonestone
[成語故事]
長孫晟,字季晟,南北朝周時洛陽人。他很聰敏,又有軍事學識和本領,特別善於射箭。北周的皇帝為子安定北方的少數民族突厥人,決定把一位公主嫁給突厥國王攝圖。為了安全起見,派長孫晟率領一批將士護送公主前往突厥。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到了突厥。突厥國王攝圖大擺酒宴。宴請長孫晟。酒過三巡,按照突厥的習慣要比武助興。突厥國王命人拿來一張硬弓,要長孫晟射百步以外的銅線。只聽得「格勒勒」—聲,硬弓被拉成彎月,一枝利箭「嗖」地一聲射進了銅錢的小方孔。「好!」大家齊聲喝彩。

從此攝圖對長孫晟非常敬重,留他在突厥住了一年,並經常讓他陪著自己一塊兒去打獵。有一次,他倆正在打獵,攝圖猛抬起頭,看見天空中有兩只大雕在爭奪一塊肉。他忙送給長孫晟兩枝箭說:「能把這兩只射下來嗎?」「一枝箭就夠了!」長孫晟邊說邊接過箭,策馬馳去。他搭上箭,拉開弓,對准兩只厥打得難分難解的大雕。「嗖」的一聲,兩只大雕便串在一起掉落下了。

Ⅳ 幼兒成語故事大全 《一箭雙雕》

【成語】: 一箭雙抄雕
【拼音襲】: yī jiàn shuāng diāo
【解釋】: 原指射箭技術高超,一箭射中兩只雕。後比喻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
【出處】: 《北史·長孫晟傳》:「嘗有二雕飛而爭肉,因以箭兩只與晟,請射取之。晟馳往,遇雕相攫,遂一發雙貫焉。」
【舉例造句】: 因為鳳珠也是十六歲的人了,胡統領早存了個得隴望蜀的心思,想慢慢施展他一箭雙雕的手段。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
【拼音代碼】: yjsd
【近義詞】: 一石兩鳥、一舉兩得、事半功倍
【反義詞】: 事倍功半
【歇後語】: 一塊石頭打兩只斑鳩
【燈謎】: 最厲害的箭法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
【英文】: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故事】: 北周武將長孫晟足智多謀,奉宣帝之命協助宇文神慶護送公主赴突厥完婚。突厥國王攝圖留長孫晟住一年,他們經常一起去打獵,一次發現空中有兩只雕在爭一塊肉,長孫晟縱馬前奔,拉弓搭箭射去,一箭正好射中兩只大雕的胸脯

Ⅳ 成語故事大全一箭雙雕

「一箭雙雕」的成語故事:
北周有一個智勇雙全的人叫長孫晟。據說,他剛生下來的時候,身體非常的瘦弱,很多的人見了之後,都認為他活不到成年。長孫晟的母親卻不這么認為,她覺得自己的兒子長大後一定會有很大的出息。
為了讓自己的兒子身體能夠強壯起來,長孫晟的母親在他3歲的時候,就經常讓他到山上去砍柴。一個三歲的小孩到山上砍柴,引起了很多鄉親的置疑。可是,長孫晟的母親一直堅持每天讓長孫晟去上山。這就樣,等長孫晟8歲的時候,他已經比同齡的男孩強壯了,而且他有一股使不完的力量。一個8歲的小孩能搬起一個大人不能搬起的石頭,這讓很多人驚訝不已。不僅如此,長孫晟特別精通射箭。每次上山打柴,都會打一些野鳥回去。在他18歲那年,長孫晟終於練就了百發百中的射箭技藝,無人敢與他相比。
長孫晟的母親不僅想辦法增強他的體質,而且從小就讓他看兵書,希望他長大後能成為一個能征善戰的大將軍。長孫晟很爭氣,沒有讓自己的母親失望,在經過多年的勤學苦練後,終於成為了北周的一名將軍。
北周宣帝在位時,西北有一個少數民族--突厥。有一天,突厥的可汗攝圖到北周求婚,希望能把王室的一個女子嫁給他,以維持兩國的友好往來。周宣帝為了保持和突厥的良好關系,決定把趙王宇文招的女兒許配給他。當突厥的人來北周聘娶時,帶來了他們很多驍勇的士兵,以此炫耀他們的能量。當時,北周也派出很多勇士和突厥的勇士比武,雙方各有勝負。當時,長孫晟也在場,他一個人在頃刻之間打倒了突厥三名勇士,這讓突厥的可汗很欽佩他。在比試箭術時,長孫晟的箭藝也讓在場的突厥人驚嘆不已。
不久,北周要派人護送公主前往突厥去。在考慮人選的時候,周宣帝一下子就想到了長孫晟,對他說:長孫卿家,你武藝高超,就由你護送公主前往突厥吧,由你擔任護將,我也放心啊就這樣,長孫晟護送著公主到突厥去了。他們一路上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到了突厥。
可汗攝圖本來就很敬重長孫晟,一見到他到來,非常的高興。於是大擺酒宴,宴請長孫晟。酒過三巡,按照當地的習慣要比武助興。可汗攝圖說:聽說長孫兄武藝高超,尤其以箭術聞名於世,今天到我們突厥來,就露一手吧。
於是,突厥王命人拿來一張硬弓,要長孫晟射百步以外的銅線。只見長孫晟拉弓射箭,硬弓被拉成彎月,一枝利箭"嗖"地一聲射進了銅錢的小方孔,引得了大家的齊聲喝彩。可汗攝圖看到如此精確的箭藝,也非常得佩服長孫晟,一連敬了他三大碗酒。
酒後,可汗攝圖請求長孫晟在突厥常住一段時間,長孫晟盛情難卻,就答應了。在突厥的一年中,可汗攝圖經常讓長孫晟陪著自己一塊兒去打獵。久而久之,長孫晟的高超箭術就在突厥遠近聞名了。
有一次,他倆正在打獵,攝圖猛抬起頭,看見天空中有兩只大雕在爭奪一塊肉。他忙送給長孫晟兩枝箭說:"能把這兩只射下來嗎?"
長孫晟說:我試試看。於是,他接過兩枝箭,策馬馳去。這時,兩只大雕正廝打得難舍難分。長孫晟搭上箭,拉開弓,對准兩只雕"嗖"地射出一箭,兩只大雕便串在一起掉落下了。在場的人頓時歡呼起來,連連稱贊道:"將軍一箭雙雕,真不愧是神箭手啊!"沙缽略可汗也很高興,命諸子弟貴人都與長孫晟親近,學習其射箭的本事。
這個故事後來就簡化成為"一箭雙雕"。它常常用來比喻做一件事情能達到兩個目的或同時能得到兩種好處。另外有個"一舉兩得"的成語,它與"一箭雙雕"意思上很相近。不過"一箭雙雕"多指達到兩個目的,是比喻性的,用起來形象些。而"一舉兩得"多指得到兩種好處,意思更直接。
——摘自網路

Ⅵ 兒童成語故事大全 《一箭雙雕》

南北朝時,北周有個叫長孫晟的武將,善於射箭,又智謀超人。他曾被派遣護送公主到西北突厥族去成婚。突厥族國王攝圖很器重他,把他留了下來,常讓他隨自己一起去打獵。

一次,攝圖看見兩只大雕在空中爭奪一塊肉,便交給長孫晟兩支箭,請他將雕射下來。長孫晟跨馬前奔,拉開弓,只聽嗖的一聲,一箭竟穿過兩只大雕的胸脯。雕頓時雙雙落下。

(6)一箭雙雕成語故事成語詞典擴展閱讀:

一箭雙雕,讀音是yī jiàn shuāng diāo,原指射箭技術高超,一箭射中兩只雕。後比喻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比喻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

示例:宋·陸游《遣興》詩:「壯年一箭雙雕,野餉如今擷葯苗。」

釋義:壯士一箭竟穿過兩只大雕的胸脯,野地里勞作的人正在採摘葯苗。

Ⅶ 成語故事一箭雙雕

北周有一個智勇雙全的人叫長孫晟。據說,他剛生下來的時候,身體非常的瘦弱,很多的人見了之後,都認為他活不到成年。長孫晟的母親卻不這么認為,她覺得自己的兒子長大後一定會有很大的出息。為了讓自己的兒子身體能夠強壯起來,長孫晟的母親在他3歲的時候。

就經常讓他到山上去砍柴。一個三歲的小孩到山上砍柴,引起了很多鄉親的置疑。可是,長孫晟的母親一直堅持每天讓長孫晟去上山。這就樣,等長孫晟8歲的時候,他已經比同齡的男孩強壯了,而且他有一股使不完的力量。

一個8歲的小孩能搬起一個大人不能搬起的石頭,這讓很多人驚訝不已。不僅如此,長孫晟特別精通射箭。每次上山打柴,都會打一些野鳥回去。在他18歲那年,長孫晟終於練就了百發百中的射箭技藝,無人敢與他相比。

長孫晟的母親不僅想辦法增強他的體質,而且從小就讓他看兵書,希望他長大後能成為一個能征善戰的大將軍。長孫晟很爭氣,沒有讓自己的母親失望,在經過多年的勤學苦練後,終於成為了北周的一名將軍。

北周宣帝在位時,西北有一個少數民族——突厥。有一天,突厥的可汗攝圖到北周求婚,希望能把王室的一個女子嫁給他,以維持兩國的友好往來。周宣帝為了保持和突厥的良好關系,決定把趙王宇文招的女兒許配給他。當突厥的人來北周聘娶時,帶來了他們很多驍勇的士兵。

以此炫耀他們的能量。當時,北周也派出很多勇士和突厥的勇士比武,雙方各有勝負。當時,長孫晟也在場,他一個人在頃刻之間打倒了突厥三名勇士,這讓突厥的可汗很欽佩他。在比試箭術時,長孫晟的箭藝也讓在場的突厥人驚嘆不已。

不久,北周要派人護送公主前往突厥去。在考慮人選的時候,周宣帝一下子就想到了長孫晟,對他說:長孫卿家,你武藝高超,就由你護送公主前往突厥吧,由你擔任護將,我也放心啊就這樣,長孫晟護送著公主到突厥去了。他們一路上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到了突厥。

可汗攝圖本來就很敬重長孫晟,一見到他到來,非常的高興。於是大擺酒宴,宴請長孫晟。酒過三巡,按照當地的習慣要比武助興。可汗攝圖說:聽說長孫兄武藝高超,尤其以箭術聞名於世,今天到我們突厥來,就露一手吧。

於是,突厥王命人拿來一張硬弓,要長孫晟射百步以外的銅線。只見長孫晟拉弓射箭,硬弓被拉成彎月,一枝利箭「嗖」地一聲射進了銅錢的小方孔,引得了大家的齊聲喝彩。可汗攝圖看到如此精確的箭藝,也非常得佩服長孫晟,一連敬了他三大碗酒。

酒後,可汗攝圖請求長孫晟在突厥常住一段時間,長孫晟盛情難卻,就答應了。在突厥的一年中,可汗攝圖經常讓長孫晟陪著自己一塊兒去打獵。久而久之,長孫晟的高超箭術就在突厥遠近聞名了。

有一次,他倆正在打獵,攝圖猛抬起頭,看見天空中有兩只大雕在爭奪一塊肉。他忙送給長孫晟兩枝箭說:「能把這兩只射下來嗎?」長孫晟說:我試試看。於是,他接過兩枝箭,策馬馳去。這時,兩只大雕正廝打得難舍難分。

長孫晟搭上箭,拉開弓,對准兩只雕「嗖」地射出一箭,兩只大雕便串在一起掉落下了。在場的人頓時歡呼起來,連連稱贊道:「將軍一箭雙雕,真不愧是神箭手啊!」沙缽略可汗也很高興,命諸子弟貴人都與長孫晟親近,學習其射箭的本事。

(7)一箭雙雕成語故事成語詞典擴展閱讀:

一箭雙雕,漢語成語,讀音是yī jiàn shuāng diāo,原指射箭技術高超,一箭射中兩只雕。後比喻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

出自: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因為鳳珠也是十六歲的人了,胡統領早存了個得隴望蜀的心思,想慢慢施展他一箭雙雕的手段。

示例:他想了好久,終於想出了一個一箭雙雕的主意。

近義詞:

1、一舉兩得

一舉兩得,漢語成語,拼音是yī jǔ liǎng dé,意思是做一件事得到兩方面的好處。

出自:魯迅《書信集·致鄭振鐸》:「特製者用宣紙,此外以廉紙印若干,定價極便宜,使學生亦有力購讀,頗為一舉兩得。」

示例:利用廢物,既可變廢為寶,又可減少空氣污染,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2、事半功倍

事半功倍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ì bàn gōng bèi,意思是只用一半的力氣,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

出自:冰心《寄小讀者》:「早晨頭腦最清醒,做起作業來,往往事半功倍。」

示例:只要選對方法,做事就能事半功倍。

Ⅷ 一箭雙雕成語故事

【成語】: 一箭雙雕
【拼音】: yī jiàn shuāng diāo
【解釋】: 原指射箭技術高超,一回箭射中兩只雕。後答比喻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
【成語故事】:
南北朝時,北周有個叫長孫晟的武將,善於射箭,又智謀超人。他曾被派遣護送公主到西北突厥族去成婚。突厥族國王攝圖很器重他,把他留了下來,常讓他隨自己一起去打獵。一次,攝圖看見兩只大雕在空中爭奪一塊肉,便交給長孫晟兩支箭,請他將雕射下來。長孫晟跨馬前奔,拉開弓,只聽嗖的一聲,一箭竟穿過兩只大雕的胸脯。雕頓時雙雙落下。這個成語原指射箭技術高超。現指一舉兩得。

Ⅸ 一箭雙雕的故事50字

一箭雙雕的【成語故事】:

南北朝時,北周有個叫長孫晟的武將,善於射箭,又智謀超人。他曾被派遣護送公主到西北突厥族去成婚。突厥族國王攝圖很器重他,把他留了下來,常讓他隨自己一起去打獵。

一次,攝圖看見兩只大雕在空中爭奪一塊肉,便交給長孫晟兩支箭,請他將雕射下來。長孫晟跨馬前奔,拉開弓,只聽嗖的一聲,一箭竟穿過兩只大雕的胸脯。雕頓時雙雙落下。

一箭雙雕的意思是:原指射箭技術高超,一箭射中兩只雕。後比喻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

(9)一箭雙雕成語故事成語詞典擴展閱讀:

一箭雙雕詞語辨析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比喻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

【示例】宋·陸游《遣興》詩:「壯年一箭雙雕,野餉如今擷葯苗。」[3]

老舍《四世同堂》:「他就不妨真的作一次媒,而一箭雙雕的把藍與冠都捉到手裡。」

因為鳳珠也是十六歲的人了,胡統領早存了個得隴望蜀的心思,想慢慢施展他~的手段。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

【近義詞】 一石兩鳥、一舉兩得、事半功倍

【反義詞】一事無成、損兵折將、事倍功半

【歇後語】 一塊石頭打兩只斑鳩

Ⅹ 一箭雙雕 每天一個成語故事

一箭雙雕
yī jià來n shuāng diāo
【解釋】原指自射箭技術高超,一箭射中兩只雕。後比喻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
【出處】《北史·長孫晟傳》:「嘗有二雕飛而爭肉,因以箭兩只與晟,請射取之。晟馳往,遇雕相攫,遂一發雙貫焉。」
【結構】主謂式。
【用法】多表示達到兩個目的。有時出於鄙夷或戲謔的口吻。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雙;不能讀作「suānɡ」。
【辨形】雕;不能寫作「凋」或「碉」。
【近義詞】一石二鳥、一舉兩得、事半功倍
【反義詞】事倍功半
【辨析】~和「一舉兩得」;都有「做一件事得到兩種收獲」的意思。但~是比喻性的;多出於鄙夷或戲謔的口吻;指達到兩個目的或一下子打中兩者;一般不用於莊重的場合;「一舉兩得」是直陳性的;多指得到兩種好處;可用於多種場合。
【例句】他的話起到了~的作用。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